人民群众究竟有哪些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

“美好生活”缺点啥,广东人民有话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又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什么样儿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底包含哪些方面需要?搞清楚它的内涵,各级党委追求目标的努力就有了抓手,奋斗就有了着力点。
&我的美好生活还需要些什么?&对这个问题,广东人民又率先作出回答&&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和广州市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2017年广东省公众福利态度调查报告》,用全省21个地市6596名城乡受访群众之心声,初步勾勒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致轮廓。
南方南君发现,广东人民总体呈现出较高的幸福感,但在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上,仍需要政府更加给力;尤其对教育、养老支出的呼声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大部分群众在家庭照顾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社会照顾的需求日趋强烈。
总体幸福,但收入差距不平等有待弥合
十九大报告相信小伙伴们都好好学过了吧?里面提出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化,其中,&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新的提法。它具体指哪些需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认为:不妨问一问人民群众自己。于是,由他领衔成立的&公众福利态度调查&团队立足广东省,于 2017 年 6 月至 7 月开展了一轮覆盖全省的大调查,旨在精准识别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时把握公众的新需要、新诉求、新问题、新期待,为政府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有益参考。
调查首先发现,广东人整体而言呈现出较高的幸福感,6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这主要是因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自80年代初开始便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受惠群体不断增加,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喜中有忧。调查显示,群众对当地收入差距有较为明显的感知。除了因为个人能力原因外,也有不少人将之归结于&行业间不平等&(36.9%)、&特权与腐败严重&(24.3%)和&教育不平等&(22.9%),提示地方党委政府:接下来要在这些方面多多着力,尽力消除造成收入差距不平等的环境和政策因素,推动形成起点公平。
民生改善,但人民对教育养老的呼声仍很高
从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上讲,虽然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广东省历来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但调查发现,公众的福利诉求依然较为强烈,对基本公共教育、社会养老服务、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住房保障等仍具有强烈的诉求。
其中,基本公共教育和社会养老服务是呼声最高的两个领域,分别有 88.9%和 88.7%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加大投入。&这并不是说政府过去做得有什么问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对民生服务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岳经纶说。
对此,调查研究者建议,政府应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从编织安全网转向提升获得感。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福利的供给往往注重加大福利资源的输送,而忽视了公众的实际需要。新时代,政府改变以往将改善民生作为一项义务工作来完成的观念,转为将其视为公众的一种权利,更多地倾听公众的声音和诉求,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不同地区公众的不同福利需要;不仅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更要通过优化服务供给方式,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健全,但需补齐社会照顾体系的短板
这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受访者工作与家庭平衡度对比。颜色越深表示该地区有更多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所占用的时间使得其很难履行家庭责任。
&你说我幸福吧,生活美好吧?也不能说不幸福,不美好。现在,单位给买的&五险一金&都齐全,收入待遇也还可以,但就是感觉压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两头都要照顾到;正是年壮气锐,却常常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
刚刚生了二孩的&80后&广州青年小钟的心声,和中山大学调查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对于近年来社会保险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渐显成效,低保执行趋于完善等,人民群众有较为明显的感知,但大部分受访者(65.2%)都出现了工作-家庭关系的失衡,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群体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常常难以顾及老人对于照顾的需求;在养育小孩上也面临配套不足的窘境。
对此,研究者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在社会中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使得其同时承担着各种责任和压力,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便来源于工作与家庭。同时,家庭结构也呈现出向小型化和核心化的趋势发展,&8422&或者&8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家庭照顾的模式难以为继。而传统性别角色也在逐渐弱化,女性就业逐渐常态化,职业化的女性角色与原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冲突。在工作压力和家庭照顾压力同时增强的情况下,缺乏一定社会支持的个体往往会面临工作-家庭关系的失衡问题。
人口老龄化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失衡。研究者发现,在老人照顾方面,群众对社会支持的呼声很高,尤其对&陪聊天解闷&、&陪同看病&和&上门探访&等上门服务的需要日益强烈;而在生育二孩上,受访者也非常期待获得政府和社会更多配套政策举措的支持,包括&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生育医疗费的补贴标准和报销& &优化和充实幼儿园的空间分布&&加大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建设投入&以及&完善产假和陪护政策&等方面。
&&照顾迟滞&是下一步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领域。&岳经纶表示,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过去我们主要着力在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今后更要补齐社会照顾体系建设的短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南方南工作室 贺林平)
(责任编辑:郭良祈)
------分隔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天翼宝客户端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调查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日 07: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杰
关键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把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收入、看病、养老、住房、社保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在受访学者看来,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了价值遵循。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初心的具体体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为人民谋幸福必须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高度契合,美好生活一定要使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一根红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荣华表示,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理念,唤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仁富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昭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竭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过上好日子的重要表征。
  把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既体现了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意愿,又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现状。”邱仁富说,进入新时代,一是要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精准把握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变化。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变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这就需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生活实践,把握群众需要的新变化。二是要在社会保障提升中把脉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变化。积极推动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掌握群众需要的新变化。三是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把脉人民群众需要的新变化。公平正义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试金石,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人民群众需要公平正义,也期盼社会的公平正义。唯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要的新变化。
  张荣华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个新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收入、看病、养老、住房、社保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秉持新的发展理念
  未来应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邱仁富认为,新时代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着力解决地域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崛起;又要持续推动精准扶贫,创新脱贫方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确保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二是用好信息文明,创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生态。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的作用,为推进社会共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着力解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始终存在。要整体协同新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过程中同步提升精神供给力。
  杨宜勇说,未来既要实干又要自觉追求高品位,不仅要关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要关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上来。未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还是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美好生活的实现,不能仅仅止于畅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全国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张荣华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张荣华看来,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也是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引。
  记者 张杰
姓名:张杰 工作单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赛)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布日期: 10:04:01信息来源:钱江晚报·今日桐乡作者:吴桐平
  现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文化、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于桐乡而言,这就要求我们精准地把握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精准的需求为导向,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百万桐乡人的获得感。
  怎样来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前,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基层满腔热情地举办一个活动,但是群众的反馈却并不是特别好;有时候,部门出台一个政策,实际上群众的反映也并没有达到心理预期。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精准地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从需求的性质来看,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心理性需要三个层次,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多换位思考,想想桐乡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政府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物质帮扶、公共服务等。
  我们要奋力建设美丽桐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不同于几十年前,大部分桐乡人渴望的是吃饱穿暖,生活条件能越来越好,现在桐乡人在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后,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增加,大家越来越关心一年的蓝天有多少、干净的河道有多少。过去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工作,让桐乡的水变得更清了、天变得更蓝了。建设美丽桐乡,永远没有终点。我们要对照人民群众对美丽桐乡的需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我们要奋力建设风雅桐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需求。作为文化之邦,历来名人辈出、崇文重教的桐乡,涵养了桐乡人独特的文化气质。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建设风雅桐乡,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彰显桐乡人无比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活动多了,文化供给越来越丰富了,人们的牌局自然就越少了。&要在奋力建设风雅桐乡的征程中,达到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以文塑城的目的,同时还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不断形成向上、向前、向美的正能量,推动桐乡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我们要奋力建设平安桐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在桐乡生活久了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桐乡的治安非常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市民的安全感,将&平安桐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不懈通过十二年磨一剑,终于在去年顺利夺回&平安金鼎&这一重磅级的荣誉。但对照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平安桐乡建设,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升级版,为百万桐乡人提供更可持续、更有保障的安全感。
  我们要奋力建设健康桐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庞大需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换句话说,健康桐乡是我们高质量谱写&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篇章的底线和保障。应当来说,过去几年来,桐乡积极探索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稳步推进重点医疗项目,在大幅度提升自身医疗实力的同时,通过大力推动市级医院与上海、杭州、嘉兴等地的大医院的深化合作,显著提升了我市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就医获得感。未来,我们还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夯实健康桐乡的基础。同时还要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加快公共体育实施建设,让全民健身成为新风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期待桐乡在新的一年里,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扎实推进美丽桐乡、风雅桐乡、平安桐乡、健康桐乡建设,让桐乡市民有满满的获得感。
&&&相关信息
阅读次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九大代表谈保障和改善民生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齐芳 李慧 王建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党对民生的关切。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我们党不懈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谋民生之福利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宁夏西吉县委书记马志宏代表认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江苏省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代表对此深有感触:“杭州为农民工推出了廉租房,购买了多种保险,还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里的入学难题,城市对农民工的接受度、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都大为增加。农民工已成为一个新的群体——新市民,正在快速融入城市。与此同时,务工人员的家乡也在关心农民工,着力解决留守老人的照顾,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疏导等问题,为农民工安心工作、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人文关怀。”
  “十九大报告通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面对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期待。”山东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代表说。
  张光峰代表介绍,滨州财力相对薄弱,但在民生保障水平上始终坚持较高水准: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旱厕改造、推行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实现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小学校车“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省也处于领先水平。中央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滨州实施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6.2万人减至去年年底的1.8万人,今年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身边一个个精彩故事叙述着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解民生之忧患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改善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牢,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更进一步;让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就是最大的政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既利用绿色资源作为优势产业,又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是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有感于此,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党委书记贺卫国代表说:“保护祁连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对待祁连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扎扎实实的扶贫举措和举世瞩目的脱贫成效,彰显了一个政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
  马志宏代表告诉记者,过去的5年,宁夏西吉每年拿出7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实施民生计划,累计投资26.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3810人,每年输出劳动力10万人以上,人均劳务收入达3447元,群众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没有文化就没有想法,没有想法就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就缺少脱贫举措。”陕西商洛市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吴相琴代表越来越认识到,抓好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脱贫至关重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宁夏吴忠市委书记沈左权代表表示,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解心结、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发展协作体,提高贫困区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实现免费培训全覆盖,采取政府资助的方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彻底改变因缺文化、缺知识、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
  创民生之新境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实现伟大目标的新征程,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正在将更美好的生活从图景变为现实。
  改善民生的需求依旧迫切,进一步优化教育、健康、科技、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需要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对此,江苏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代表难抑心中的激动:“报告说了老百姓最想说的话、最想知道的事、最想了解的未来中国。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党和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过去的5年,我们深受实惠、备受鼓舞,华西村的老百姓对此感受最深。今天的华西人通过‘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产业转型,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全国各个地方;又正好赶上‘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甚至可以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其他国家。”
  “我们的工作每天都与百姓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社区是老百姓的家,也是联系、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郝丽影代表说,自己定了心、明了路、鼓了劲,回到社区后,要把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工作始终,不忘初心,把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难点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把老百姓当亲人一样对待,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和谐。
  “截至2016年年底,吴忠还有103个贫困村、11.04万贫困人口,占宁夏贫困人口的27%。可以说,吴忠市的脱贫攻坚关乎宁夏全面小康进程,也是我们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沈左权代表表示,将把十九大精神带回去,组织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市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记使命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张光峰代表语气坚定。
  《光明日报》( 日 06版)[责任编辑:邱亭]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青岛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18岁“成人礼”上有哪些“干货”。
6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发表致辞,代表中方发言。讲话全文虽然不长,却引经据典、金句频出。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此次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进展如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通了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面向社会受理举报。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