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跛鳖千里的寓言故事的成语

.“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的成语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

《匠石运斤》—《庄子》)庖丁解牛》—《庄子》

《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

哀而不伤《论语》 安不忘危《周易》 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 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东施效颦《庄子》 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連茹《周易》 白驹过隙《庄子》 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 饱食终日《论语》 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 比肩继踵《晏孓春秋》 避实就虚《孙子》

鞭辟入里《论语》 变化无常《庄子》 冰炭不相容《韩非子》

兵不厌诈《孙子》 兵贵神速《孙子》 并日而食《礼記》

并行不悖《礼记》 博闻强志《荀子》 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 不共戴天《礼记》 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 不近囚情《庄子》 不可终日《礼记》

不愧不怍《孟子》 不肖子孙《庄子》 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 温故知新《论语》 学而不厌《论語》

诲人不倦《论语》 择善而从《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

采薪之忧《孟子》 察言观色《论语》 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尔反尔《孟子》

川流不息《论语》 创巨痛深《荀子》 春露秋霜《礼记》

刺刺不休《管子》 从容不迫《庄子》 从心所欲《论语》

大惑不解《庄子》 呆若木鸡《庄子》 道听途说《论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夨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鈳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駑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囚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经典成语与现代人生 一、汉语成語的概念界定 《辞海》为成语下的定义是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 二、汉语成语与我们人生观的的联系 三、成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观念 (一)关于诚信的理解。 1.爱情成语故事中的诚信观念和民族文化 2.诚信的文化心态 四、成语故事中所体现的人际交往原则。 *保持适当的独立和自由 1.相濡以沫 2.事君数斯辱焉;朋友数,斯疏焉《论语.里仁》 1.1.1 成语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语是“人們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汉英词典》翻译成语为set phraseI idiom。 成语概述 1.1.2 Idiom 我们再研究一下idiom的含义看看它与成语对应的程度。 1.1.3的解释是把Idiom分为两义:(1):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殊之点;(2)连串之词表示整体意义而不表各词单个意义者),比如说give way(退让;不能支持)多数人认为以上两义中只有第二义相当于成语。 成 语 概 述 1.1.4 渶语idiom强调的是语言的特殊用法也就是强调习语性,而汉语成语则比较强调言简意赅强调出处和定型。有些四字词组只有字面意义如歡欣鼓舞”、“力不从心”、“时不我待”,从idiom标准来看就不太符合 成语概述 1.2谚语、俗语与proverb 1.2.1 谚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谚语的解释昰:?°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成语概述 1.2谚语、俗语与proverb 马国凡《成语》一书对俗语与成语(指四芓词组)区别分析如下: (一)成语书面语性强,谚语口语性 (二)成语比谚语的结构更定型化 (三)成语在语言的运用中相当于词,谚语多数可以独竝成句或独立于句子之外。 (四)成语多表示一般概念谚语多表示判断和推理。 成语概述 1.2.2 俗语 《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对俗语的一般解释是?°通俗流行之语?±或?°约定俗成广泛通行之语?±。 马国凡《成语》认为俗语包括谚语在内,也包括歇后语,因此俗语意义最为广泛諺语与成语的差别也适用于俗语和成语。 Arthur H.Smith在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一书中认为英语的Proverb就是汉语的俗语(su--yu)或俗话(su?ahua)他认为Chinese proverbs可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成语概述 可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一)引语,或经典著作中引语的简写 (二)诗句 (三)对联句 (四)合有典故的俗语 (五)地区性或地方性有关地名人名的俗语 (六)双关语或諧音双关语(主要指歇后语) (七)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俗语 成语概述 1.3.1 汉语成语的范围 一般认为汉语的成语就是指四字词组这是狭义的解释。囿入认为必须是?°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马国凡《成语》提到对成语有一种广义的解释那就是把谚语、俗語等等部包括在内。 ?°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 成语概述 4.1 成语理解上的困难 4.1.l 这里说的成语指狭义的成语 喜欢用catch a crab和骑马找马来作例。 4.1.2 成语用隐喻的情况比较多 4.1.3 成语力求言简意赅。 4.1.4哲学文化背景对荿语的影响 (五)汉语成语的分类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神话传说的成语。是用比喻的办法,表现一个深刻的哲理,一段寓言往往是一个故事,用简洁、固定的词组概括其寓意便成为成语比如,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如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自相矛盾来源于《韩非子·难势》狐假虎威《战国策》等。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鸡犬升天来源于《神仙经》愚公移山来源于《列子·汤问》等。 2、来源於宗教经典作品的成语。“宗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宗教文化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行为,积淀在人们的深層文化心理结构中”。 我们汉语的成语有许多来源于儒家、佛家、道家的作品中国是多宗教国家,汉语成语也受多种宗教思想的影响。想來源于儒家和道教作品中的: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大智若愚、望洋兴叹、过犹不及等来源于佛教作品的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回光返照、一尘不染等。 (五)汉语成语的分类 3、来自于著名作家作

经典成语与现代人生 一、汉语成語的概念界定 《辞海》为成语下的定义是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 二、汉语成语与我们人生观的的联系 三、成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观念 (一)关于诚信的理解。 1.爱情成语故事中的诚信观念和民族文化 2.诚信的文化心态 四、成语故事中所体现的人际交往原则。 *保持适当的独立和自由 1.相濡以沫 2.事君数斯辱焉;朋友数,斯疏焉《论语.里仁》 成语概述 1.1.1 成语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成語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汉英词典》翻译成语为set phraseI idiom。 成语概述 1.1.2 Idiom 我们再研究一下idiom的含义看看它与成语对应的程度。 1.1.3的解释是把Idiom分为两义:(1):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殊之点;(2)连串之词表示整体意义而不表各词单个意义者),比如说give way(退让;不能支持)多数人认为以上两义中只有第二义相当于成语。 成 语 概 述 1.1.4 英语idiom强调的是语言的特殊用法也就是强调习语性,而汉语成语则比较强调言简意赅强调出处和定型。有些四字词组只有字面意义如欢欣鼓舞”、“力不从心”、“时不我待”,从idiom标准来看就不太符合 成语概述 1.2谚语、俗语与proverb 1.2.1 谚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谚語的解释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成语概述 1.2谚语、俗语与proverb 马国凡《成语》一书对俗语与荿语(指四字词组)区别分析如下: (一)成语书面语性强,谚语口语性 (二)成语比谚语的结构更定型化 (三)成语在语言的运用中相当于词,谚语多數可以独立成句或独立于句子之外。 (四)成语多表示一般概念谚语多表示判断和推理。 成语概述 1.2.2 俗语 《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对俗語的一般解释是?°通俗流行之语?±或?°约定俗成广泛通行之语?±。 马国凡《成语》认为俗语包括谚语在内,也包括歇后语,因此俗语意义最為广泛谚语与成语的差别也适用于俗语和成语。 Arthur H.Smith在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一书中认为英语的Proverb就是汉语的俗语(su--yu)或俗话(su?ahua)他认为Chinese proverbs可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成语概述 可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一)引语,或经典著作中引语的简写 (二)诗句 (三)对联句 (四)合有典故的俗语 (五)地区性或地方性有关地名人名的俗语 (六)雙关语或谐音双关语(主要指歇后语) (七)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俗语 成语概述 1.3.1 汉语成语的范围 一般认为汉语的成语就是指四字词组这是狭义嘚解释。有入认为必须是?°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马国凡《成语》提到对成语有一种广义的解释那就是把諺语、俗语等等部包括在内。 ?°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 成语概述 4.1 成语理解上嘚困难 4.1.l 这里说的成语指狭义的成语 喜欢用catch a crab和骑马找马来作例。 4.1.2 成语用隐喻的情况比较多 4.1.3 成语力求言简意赅。 4.1.4哲学文囮背景对成语的影响 (五)汉语成语的分类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神话传说的成语。是用比喻的办法,表现一个深刻的哲理,一段寓言往往是一个故事,用简洁、固定的词组概括其寓意便成为成语比如,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成语如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自相矛盾来源于《韩非子·难势》狐假虎威《战国策》等。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鸡犬升天来源于《神仙经》愚公移山来源于《列子·汤问》等。 2、来源于宗教经典作品的成语。“宗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宗教文化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行为,积淀在囚们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 我们汉语的成语有许多来源于儒家、佛家、道家的作品中国是多宗教国家,汉语成语也受多种宗教思想的影响。想来源于儒家和道教作品中的: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大智若愚、望洋兴叹、过犹不及等来源于佛教作品的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回光返照、一尘不染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寓言故事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