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简述“建安”与“建安文学三曹”的区别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异同_百度知道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异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玄学开始盛行。玄学中包涵着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导致了对于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同时,庄子所强调的精神自由,也为玄学家所重视。当时,有主张“约名教而任自然”的一派,即崇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道德,而反对人为的外在的行为准则;也有主张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的一派,即要求个性自由不超越和破坏社会规范。但至少“自然”这个前题是人所公认的。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建安文学的昂扬的基调是对於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望和自信。但是,也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个体生命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的怀疑。阮瑀的诗已有这样的内容,曹植后期的某些作品更为突出。正式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采纳率:62%
首先最直接的,代表人物不同,假建安文学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而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还有就是建安文学时期的作家们的思想和正始文学时期作家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建安时期的文人比正始时期更有安全感,曹操是很支持文学的而且四处网络文人,而司马氏政权则以排除异己为主要目的,使得当时的道德思想变得空虚,因此文人们为了保持住建安时期遗留下来的对虚无思想的挣脱的精神,风骨的意味就更深了。建安时期毕竟是社会得到恢复的时期,虽有疾苦,但是仍充满希望,而正始时期则是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的状态。
真的是不知道。
自己拥有的才算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选择的,加油,前进,胜利再向自己招手!!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建安文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文学题库>
问题:  &#xe6
[问答题,简答题]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原因是什么?
南朝乐府民歌与北朝乐府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
企业不能,也不需要对每个采购项目进行复杂的供应市场评价,因此在确定其优先顺序时要考虑一些因素,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这个范围。() ["A、供应商的积极性程度","B、对企业的影响程度","C、市场与技术的变化速度","D、支出水平"]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岩层的产状要素有哪些?
建安文学取得了那些突出成就。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虽然距离建安文学只有一二十年,但与建安文学相比,无论是作家的思想,还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安文学中反映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在正始文学中没有了,代替他们的是对黑暗恐怖的政治的揭露和对死亡灾祸随时都会到来的忧叹;建安文学中所具有的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正始文学中有着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这是建安文学中没有的,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也是建安文学的明朗刚健的风格有别。 原因: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的夺权斗争,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消极遁世的道家思想逐渐蔓延,用道家的放任自然与虚伪礼教相对抗,用道家否定一切的精神来否定现实,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建安文学虽紧承建安文学之后却在内容与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所以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仍然是一致的。
●&&参考解析文档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doc.doc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doc.doc
文档介绍:
1(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神话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和《淮南子》两部书中。2.“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___________》。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4.《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5.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_______________。6.《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7、从内容上看,《诗经?七月》是一首______________诗。8、《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出自______________。9、《蒹葭》选自《诗经·____风》。10、《______________》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11、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仁爱”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1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13、《孟子》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是孔子学说的发展。14、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15、先秦诸子中被号称“显学”的是儒家和。16、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部著作是。17、成书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和___________,标志着先秦论说文的成熟。18、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新纪元的作家是。19、《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当在。20、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荀子的。21、《天问》的诗歌句式是。22、历史上最早为《楚辞》作注解的著作是东汉___的《楚辞章句》。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24、《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25、《九辩》是的代表作。26、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________,他的《过秦论》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开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27、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是。28、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以为中心。29、《史记》记事,上起自_______________,下至武帝太初年间。30、《》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至王莽共229年的历史。31、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32、中国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33、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34、《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大致产生于。35、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36、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是时期。37、“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创始于。38、被视为“建安七子”之首的作家是。39、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是。24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41、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42、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4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诗风。44、《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45、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46、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47、庾信最有代表性的赋作是。48、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49、悼亡诗的“悼亡”专指悼念。50、描写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属于朝乐府民歌51、《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52、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_____。53、与沈约等人共创“永明体”新诗的南朝著名诗人是___________。54、曹植的《____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55、“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指的是___________的诗歌风格。56、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风格是___________。57、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58、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清峻、、骋词和华靡。59、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60、庾信早期诗作被称作_________体诗。二、名词解释1、《诗经》2、赋比兴3、四家诗4、“三表法”5、《论语》6、春秋笔法7、“春秋三传”8、楚辞9、《离骚》:10、《九章》11、《史记》12、互见法13、《七发》14、《古诗十九首》15、建安风骨16、建安七子17、玄言诗18、新体诗19、左思风力20、志怪小说三、简答题31、《诗经》在形式和语言上的特点。2、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4、《左传》的艺术成就。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6、《蒹葭》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7、简述《逍遥游》的主旨,文中的“大鹏”是否逍遥?8、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及其文体特点是什么?9、简述“离骚”二字含义,并列出几家最有代表性的解释。10、《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3、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4、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的总体趋势。15、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16、简述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17、左思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8、谢灵运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19、什么是“新体诗”、“宫体诗”?二者有何区别?20、谢脁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贡献。四、论述题1、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2、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主要表现出怎样的发展变化?3、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结合作品,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5、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6、结合作品分析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差异。7、赏析曹操《短歌行》。8、赏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9、结合作品,论述汉乐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0、比较《左传》与《战国策》中说辞的特点。(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山海经》2、《淮南子》3、《诗经》4、音乐的特点5、毛诗6、赋7、农事8、国风9、秦10、《国语》11、孔子12、编年13、仁政14、孟子15、墨家16、庄子17、韩非子18、屈原19、春秋战国之际20、《赋篇》21、四言体22、王逸23、《离骚》24、《九歌》25、宋玉26、贾谊27、《七发》28、历史人物29、黄帝30、《汉书》31、《归田赋》32、《古诗十九首》33、《文选》34、东汉后期35、五言诗36、建安文学37、曹操38、王粲39、曹操40、《燕歌行》41、五言诗42、建安诗风43、太康44、《咏史》45、《咏怀诗》446、山水诗47、《哀江南赋》48、志人小说49、妻子50、北朝51、《玉台新咏》52、谢灵运53、谢脁54、《洛神赋》55.曹植56.平淡醇美57“无韵”的“笔”58、通侻59.蔡琰60、宫二、名词解释1、《诗经》答: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土,《诗》于是才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2、赋比兴答:后人研究《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建安文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等,他们在,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蔡琰。
建安文学概况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淳等,他们在,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论文》,是上的重要著作。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等,曹植写《》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建安文学兴盛原因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处,或死於乱军之中,或死於饥荒。建安文人生活於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可见时代环境的刺激对建安文学的兴盛是有重大影响。
儒学的衰微亦助长建安文学的兴盛。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著统治的地位。儒学传统的文学观点乃是原道宗经,文学一直只是的附庸,窒碍了文学的自由发展。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故此文学开始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很多的作家都具有反传统的思想,尤以、父子最为明显。他们不再将文学视为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的道路更为开阔。
另外,的盛行和发展也带动了建安文学的兴盛。正由於社会纷乱,儒学式微,建安文人对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反思,对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关系等也有更深入的研究,文人亦经常相互探讨批评,的《?论文》正是当时最举足轻重的一篇文学批评之作,可知建安文学的发展与文学批评不无关系。
当时领袖的提倡,也使建安文学更为兴盛。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更是政治的领袖人物,「奉以令不臣」。他们爱好文学,广招人材,下令「唯才是举」,促成了一群有水准的文人共同创作,即是一例。曹氏父子招才之馀,自己亦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加以其政治地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们喜好文学,对文士自然礼遇有加,不同於过去的统治者将之视作「」,相反却是一同从事创作,讨论文章,相处如宾如友。是以文学风气变得活跃,建安文学兴盛,与统治者的态度有莫大关系。
最後,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为建安之兴起了准备作用,、赋等等,皆启发了建安的作家们。例如建安文学的现实精神,就是师承於汉代诗「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三祖,以至,常以乐府旧题名篇反映现实。等亦为建安抒情诗提供了借鉴。
建安文学文学崛起
从东汉桓、灵之时,后党秉政,中涓弄权,朝政昏暗无比,以至于人民,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借着剿灭黄巾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地方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汉王朝
建安七子之三曹
在风雨飘摇、天下大乱之际摇摇欲坠。即位后,屡屡遭到播迁,需要仰仗权臣的鼻息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挟献帝迁都于许,借着的名义使令诸侯之后,汉献帝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权威尽失,威风尽丧。
而儒家的正统思想统治,则在东汉末年的战火纷纭中轰然倒塌。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社会无序、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于是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念,突破了儒家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纷纷应时而出。儒家思想不但已经失去了权威,而且不再成为人们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当时的社会,一切都处于失范状态之下。人们纵情任性,特立独行,突出自我意识,又追求个人的精神和享受。在这样无意识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在建安时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改变,从而呈现出多种文化争奇斗艳,齐头并行的状态。
无论是从文化的进化还是演变的角度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都是一件值得我们给予其充分赞扬和肯定的事情。正是有了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才使得各种文化思想能够纷纷登场以及流行。
建安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儒家思想的坍塌,以及各种应运而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思考问题的层面,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人们的个性意识,刺激了文士的创作欲望。建安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不得不说的是,在建安时期,尤其是迁都,平定后,文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相当宽松的,文学士人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一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建安文学影响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海不厌深,,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中的“,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的气派。《短歌行》中的“,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中的“,”,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的《》;他的《》是现存最早的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陈琳的《》,阮瑀的《》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三首等。
8、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和《》。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建安文学文学特点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治国方针。曹操在逐个消灭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儿子、以及追随他们的: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都长期生活在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是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文学建安七子
建安文学孔融
(153-208) ,字文举,其实家学渊源,他是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的故事了。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为相。二年(195),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在,不满曹操,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孔融为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祢衡表》、《》辞藻华丽,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建安文学陈琳
(? -- 217), 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东南)人,为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文中历数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使与阮瑀同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建安文学王粲
(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人,为之一,王粲幼时往见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以相迎。,善算术行文;一次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观一遍而背诵之,不失一字。又曾观人下围棋,其局乱,王粲复为重置,不误一道。后到荆州依附,刘表以其为上宾。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令归降于。曹操至荆州,王粲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同拜侍中,共议尊曹操为「」;后因荀攸谏止不行而后忧死,其议遂罢。 在七子中属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有三首)和《》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是荆州时登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建安文学徐干
(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室思》也写得一往情深。
建安文学阮瑀
(?-212) ,字元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后徙为丞相。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孙子皆是当时名人,位列“”,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建安文学应玚
(?-217) ,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县(今)人,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初被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庶子。任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建安文学刘桢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人,之一。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召为丞相掾属。与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以不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创作方面。如今存诗十五首,《》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建安文学评价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瑀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建安文学诗辞
建安文学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建安文学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等并列。
建安文学散文
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建安文学作品集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中。清代杨逢辰辑有《集》。
建安文学曹操
(155-220),字,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建安文学曹丕
(187-226),字子桓,是次子,于公元220年废自立,是为。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
建安文学曹植
(192-232),字子建,为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存诗约八十首,前期作品多吐露自己的志趣、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如《白马篇》。后期由于生活遭遇的折磨,诗歌所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前有所加强,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抒写了自己遭受压抑、打击,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如《赠白马王彪》。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诗歌
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体被文质。”又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建安文学王粲
“七子”之称见于《》,包括、、王粲、、、、刘桢七位诗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因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177-217),字仲宣,今存(2008年)诗23首,被誉为“”(《文心雕龙·才略》)。《七哀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建安文学刘桢
(?-217),字公干,今存(2008年)诗20余首,分为赠答诗和游乐诗两类。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苹藻、松树、比喻坚贞的性格,既是对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写松树在风霜冰雪摧残下仍然“端正”挺拔的英姿本性,最为豪迈俊逸。
七子中的其他诗人也都有一些著名的作品,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借民谣写繁重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写一位孤儿被后母虐待的情状,从侧面反映出汉末残酷的社会现实。徐干《室思诗》写思妇忧愁苦闷的心绪,哀怨缠绵,堪称佳作。
除曹氏父子,中孔融、陈琳、阮瑀的文章亦文气充沛,辞彩壮丽,颇具战国纵横家之遗风。总的说来,建安时代优秀的散文作品。大多情怀慷慨,文质彬彬,气势飞动流宕。
建安文学蔡琰
,字文姬,即。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之女。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给,生有二子,后被用金璧赎回,重嫁同郡。作品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的感染力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安文学代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