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语言真卿并称为什么用什么来形容他们的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2课ppt课件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2课ppt课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书法】唐·柳公权书《金刚经》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书法典藏】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金刚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它于东晋列国后秦姚兴帝弘始四年(公元四〇二年),由印度来华僧人鸠摩罗什译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大乘佛经。
鸠摩罗什法师(公元三四~四一三年)对翻译一丝不苟。他在力求不失原意的同时,更注意保存原本的语趣。既博览印度古典,对梵文极有功底,又因留华日久,对汉文也有相当的修养。同时他对于文学还具有高度的欣赏力和表达力。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故能创造出一种读起来使人觉得具有外来语与华语调和之美的文体。他的译文以“曲从方言,极不乖本”为原则,读来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金刚经》翻译面世之后,帝王将相、书艺名家、高僧大德、积善之家……多有发心恭敬书写者。抄写佛经,不仅可以提高书法修养,更是提升道德情操、人格情怀的好方法。我们特选取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抄《金刚经》,以飨读者。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七七八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太子宾客、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大家,尤以楷体著称于世。宋米芾《海岳名言》中说:“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俗尘。”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唐末柳诚悬……以遒劲取胜,皆有清劲方整之气。”清大书法家梁辙论书,将颜(真卿)、欧(阳询)、柳三家并说,认为:“欧字健劲,其势紧;柳字健劲,其势松。欧字横处略轻,颜字横处全轻,至柳字只求健劲,笔笔用力,虽横处亦与竖同重,此世所谓‘颜筋柳骨’也。”
柳公权所书《金刚经》,为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刻石,其时柳氏四十七岁。刻石毁于宋,有敦煌唐代拓本传世;该拓本一字未损,现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院。本书是依据清代的影印本出版的。
柳公权所书《金刚经》,用笔以方为主,方中有圆,运笔讲究轻重、顿挫,于严整中求变化,于方劲间蕴灵气,字字秀朗,壮美可观。当年苏东坡把玩此帖,曾慨叹:“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这恐怕不能说是溢美之辞。
09/06 02:42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
编号: 142 拍品名称:唐柳公权书金刚经 参考价:---- 起拍价:1000.00 成交价:1725.00 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 拍卖会:第六十二期大众收藏书刊资料拍卖会 开拍时间:日 10点始 详细描述:年代:民国二十三年(1934)文明书局珂*版印本函册:1册纸张:纸本装帧:折装尺寸:29?17.1可否出境:--柳公权所书&金刚经&是其早期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被毁,现仅见敦煌发现的&唐拓孤本&,此即为其影印佳本.
06/01 19:52
08/13 07:18
01/05 18:33
08/22 06:55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书法典藏] &金刚经&,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比喻金中之精坚不可摧者;&般若&,意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经题的意思是说,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金刚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它于东晋列国后秦姚兴帝弘始四年(公元四〇二年),由印度来华僧人鸠摩罗什译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大乘佛经. 鸠摩
12/24 06:14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二) (完)
01/13 08:34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遗失法国的敦煌稀世珍品]&柳公权书金刚经&唐代拓本: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敦煌遗物
规格:规格:28.5 × 1166.6 cm
柳公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拓本为敦煌石窟唐拓孤本传世,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 柳公权因书写此经而深得穆宗赏识,得以升官晋爵. 公元1896年被法国人希伯和取走 ,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卷末有题记曰:&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六日,翰林侍书学士朝议郎.行右
12/17 02:44
敦煌本柳公权书金刚经 作者:(唐)柳公权书 出版日期:1979.1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数:59 网页阅读 阅读器阅读 下载本书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需要下载超星阅览器 立即下载
01/03 20:35
唐 柳公权书&福林寺&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yán zhēn qīng]
(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今)。秘书监五世从孙
、司徒从弟,名臣、。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第,历任、。后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时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谥号“”。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后师从,得其笔法。其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对后世影响很大。与、、并称为“”。又与并称“”,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概述内图片来源:旧藏《名臣像册》)
颜真卿人物生平
颜真卿为官有声
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颜氏家族本籍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诠选,任。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三年。
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考试的一种)。
十月,被任命为醴泉。
天宝五载(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
。据《》所载,颜真卿又曾任临川内史,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颇受赞誉。
经两次提升,任,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巡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
天宝八载(749年),颜真卿升任,因受宰相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
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
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
杨国忠始终想排挤他,于次年将颜真卿调离京师,出任平原。
颜真卿首唱大顺
平原郡属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
叛军攻下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
颜真卿版刻像
此时,颜真卿的堂兄任常山(今河北)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讨伐叛军。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
围攻饶阳,派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颜真卿害怕打不过敌军,便写信请贺兰进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作战失败。恰逢平卢将领据渔阳起义,颜真卿想坚定他的信心,派贾载渡海送去十多万军费,并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
此时,太子(唐肃宗)已在灵武登基。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李亨任命他为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困难,李萼劝颜真卿收取景城的盐资源,让各郡之间互相调济,保证了军费供给。理财家后来效仿此法,也使军中物资丰富。
颜真卿重振朝纪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元载(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拜见李亨,李亨任命他为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弹劾降职。
颜真卿陕西大荔石刻像
广平王李俶(后改名,唐代宗)统率二十万军队收复长安,辞行的那天,在行宫门前不敢上马,快步走出栅栏才上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李俶上马,颜真卿予以弹劾。李亨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说:“朕的儿子每次外出,朕都谆谆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礼。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暂且宽容他。”百官由此都严肃守礼起来。
长安收复后,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行吗?”崔器立即报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赞赏颜真卿的才识。颜真卿又建议在长安郊野筑坛,由李亨向着东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礼仪使,李亨未采用此建议。宰相厌恶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
二年(759年),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将要反叛,颜真卿指示预先做好战备,都统认为他无事生非,反而攻击他,李亨因此召颜真卿为。刘展后起兵反叛,渡过淮河,李峘逃奔江西。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此举招致李辅国的厌恶,致仕其被降为蓬州长史。
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还未赴任,改拜。
元年(763年)十月,为躲避入侵,李豫避难陕州,颜真卿请求让自己奉诏召回朝,但李豫不同意。十二月,李豫回京,颜真卿请李豫先参拜陵墓宗庙,后在正殿即位。宰相认为他迂腐,颜真卿生气地说:“这意见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但朝廷规章哪能经受您两次破坏呢?”元载记恨在心。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豫命颜真卿以检校刑部尚书的职务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回答说:“陛下在陕州时,臣去用忠义的道理质问他,让他前来奔赴国难,他还有可来的道理。如今陛下已经回宫,他进不是勤王赴难,退则无法向大家解释,这时去召见他,他怎么肯前来呢!再说,告仆固怀恩谋反的人,仅有、骆奉仙、、四人而已,其余大臣都说他冤枉。陛下不如用取代仆固怀恩,这样可以不战而使其臣服。”
李豫同意。颜真卿因而留在京城主持尚书省事务,改封鲁郡公。
元载结党营私,怕群臣奏报李豫,因而让他下诏,让群臣进言时,都经自己审查才能上奏。颜真卿上奏劝阻,于是宦官在朝廷内外传播此事。
颜真卿历职抚湖
颜真卿掌管太庙的事务,说祭器没有整治,元载认为他诽谤朝廷,将其贬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大历三年(768年)四月,颜真卿改任刺史。后任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颜真卿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他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颜真卿,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颜真卿刚正遭嫉
颜真卿头像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被杀,经宰相、举荐,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驾崩,颜真卿任礼仪使。他上奏说前几朝皇帝追加的礼节繁复,请按初定的礼节为准。颜真卿的意见遭排斥,往往无法上报朝廷。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议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
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被改为,但仍兼任礼仪使。到奸相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罢免其礼仪使一职。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指)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颜真卿忠至灭身
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
颜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时,李希烈让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他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护着他,命众将退下,让颜真卿住进驿馆。李希烈逼他写信给朝廷,来洗刷自己的罪行,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他的名义派他的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李适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的话。
鲁公写经图
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斥责李元平说:“你受国家委任为官,不能报答国家,想我没有兵杀你,还来诱说我吗?”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颜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颜真卿愤怒地说:“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很早就听说太师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当皇帝,太师来了,选人当宰相谁能超过太师?”颜真卿斥责说:“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众人面尽失色。
李希烈最终将颜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荆南节度使兵败时,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给颜真卿看,他痛哭扑地,气绝后又苏醒,从此不再与人说话
。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龙兴寺。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德宗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时,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评此语“辞不迫切而义甚严正”
颜真卿半身像
后来,唐军日益强大,淮西形势转变。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干柴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杀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被缢杀,享年七十六岁(一作七十七岁),时为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
。嗣曹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后,为他流下眼泪,三军都为之痛哭。
半年后,叛乱平定,淮西节度使派军将护送颜真卿的灵柩回京,颜真卿之子、颜硕至汝州襄城县迎丧。同年,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德宗为他五日,追赠,“”,另赠钱五十万、粟二百硕。
六年(790年)十一月,朝廷录用颜真卿的一个儿子为正员官。
次年二月,朝廷授颜頵为河中户曹参军,“旌忠烈之后”。
三年(1133年),宋高宗御赐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
颜真卿主要成就
颜真卿书法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后又得笔法于,还与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
彻底摆脱了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与并称“”,有“”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在《》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颜真卿书法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磨灭记》、《颜允南碑》、《韦缜碑》、《》、《》、《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逍遥楼”三字、《殷践猷碑》、《张景倩碑》、《遗爱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碑》、《颜含大宗碑》、《宋广平碑》、《重建颜含碑》、《》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刘中使帖》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竹山堂联句》、《妙喜寺碑》、《颜杲卿碑》、《》、《》、《马璘碑》、《》、《颜氏告身》、《》、《移蔡帖》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真卿思想
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尤崇忠孝。他认为德有三,“称其至”。有五,“仁道原其终”。善事父母谓孝,和睦兄友谓悌。孝悌为仁之本。竭诚奉君主谓忠,“率义忘穷谓勇”,“子仕教忠之谓慈”,战阵勇敢谓孝,“慈孝有裕”,则道存于方册。他主张君主要掌握赏罚二柄,此为事在必行。“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罔辨”
。应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赏之令。
颜真卿总结唐立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建言唐德宗要广开言路。颜真卿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被后世儒者奉为修身楷模。
颜真卿礼制
颜真卿久任礼仪使,参定礼仪,对唐朝的礼仪制度多有厘正。三年(782年),颜真卿向李适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史称其“集(《颜鲁公集》)中《庙享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
颜真卿文学
颜真卿在《颜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促进作用。为后世所称颂的《论百官论事疏》、《与郭仆射书》等,宏词沉郁,忠节之言,如见其人,充分体现了颜真卿的忠烈刚直品节。
称其“学问文章往往杂於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於理”。
在《》中评道:“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颜真卿个人作品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后人辑其诗文为《》15卷。
《》、《全唐诗补编》
及《》亦收录有其作品。
颜真卿人物评价
颜真卿总评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历代评价
颜真卿半身像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引)
:闻公义烈,首唱大顺,诸郡恃公为。
(《旧唐书》引)
: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上范。述职中外,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山公启事,清彼品流;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
: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旧唐书》引)
:①有唐名臣赠司徒鲁郡文忠公颜公,奉大顺为元功,建大节为至忠,以安横流,以纽颓纲,秉是一心,祗事四朝。
(《颜真卿墓志铭》)②自登朝及作藩牧,常以安君厚俗为务,奖善伐恶为志。言非至公,不发於口;事非直道,不几於心。植操则夷齐之高也,理戎则羊陆之仁也,当朝则汲黯之正也,莅下则廉范之通也。蕴是具美,行乎至俭,强暴莫敢冲,千飙不能动。大义久废,公起之;醇风久(阙),公还之。非贤人之业,何以臻此?然虚已下士,不以名位自高,苟有道者,蓬门鹑衣,必与抗礼。……善与人交,执友之子,义均甥侄。介操所至,不迁其守。刚而中礼,介而容众,静而无闷,动而有光。便於已,希权幸不为也;君有命,蹈汤火不辞也。心在弭乱不在功,志图报国不图生,故其杀身成仁,视死如归,虽汉之龚胜、魏之王经,无以加焉。
(《颜真卿墓志铭》)
: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赠颜真卿司徒诏》)
:惟公道冠四朝,位先百辟。望安社稷,名动神祇。期以日照天临,风清雨涤。受命以出,视途如归。
(《为淮西宣慰使郑右丞祭颜太师文》)
:昨奋身击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
(《颜鲁公行状》)
:徐吏部不受右军笔法,而书体裁似右军,颜太保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盖徐得右军皮肤眼鼻,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
(《书谱》)
:其鸿名大德,在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王羲之、坦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在齐则王僧虔,在梁则柳恽、张谡,在陈则吴明彻,在隋则李德林,国朝则周择从令闻也,颜鲁公忠烈也,袁给事高谠正也,刘员外全白文翰也。
(《湖州刺史厅壁记》)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
:①国,是武之英也;苟无弄权,若任之为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之祸焉!如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文之杰也;苟无卢杞恶直,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
(《旧唐书》)②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云亡,万代垂训。
(《旧唐书》)
: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段秀实、颜真卿)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可畏而仰哉!
:颜真卿之立朝,论议风节,时无伦比。
(《》引)
:唐家六世树威恩,外建藩翰御不宾。二十三州同陷贼,平原犹有一忠臣。圣贤道在惟颜子,忠烈名存独杲卿。甘向贼庭守节死,不羞吾祖与吾兄。
(《颜鲁公太师》)
:鲁公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是其尘垢糠秕,犹将祗饰而诵习之,以劝事君,况其所自造之文乎?
(《颜鲁公集原序》)
:①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②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而不免惑于神仙之说。
(《集古录跋尾》)
:(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①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②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论书》)
:平生肝胆卫长城,至死图回色不惊;世俗不知忠义大,百年空有好诗名。
:公之功名事业已绝于人,而文学之妙亦不可及。
(《颜鲁公祠堂记》)
:真卿忠义奋发,而功不就者,以不与李、郭为犄角,而进明是让也。
(《志远斋史话》引)
:①颜真卿(书)如挂甲,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引)②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③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人俗品。
(《海岳名言》)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捐躯范阳胡,竟死蔡州叛。其贤似魏征,天下非贞观。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
(《容斋三笔》引)
:吾慕其人耳。
(《》引)
:世谓真卿忤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拒安禄山、李希烈,废斥者七八,以至於死而不自悔,天下一人而已。……而所为乃尔者,盖天性然也。
(《文献通考》引)
:昔唐天宝之乱,河北列郡并陷,独常山、平原能为国守者,盖杲卿、真卿二颜在焉。
(《困学纪闻》引)
:此五君子(、、颜真卿、、),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梅溪集序》)
:颜鲁公只是有忠义而无意智底人。当时去那里,见使者来,不知是贼,便下两拜。后来知得,方骂。
: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
童敏德:未说邦人怀使君,且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卢杞相,出当斯位诚艰辛。生逆龙鳞死虎口,要与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仁或杀身,保身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复有,洗空凡马须骐驎。
(《容斋三笔》引)
:①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
(《》引)②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而不能用,宣朝有一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唐论》)
颜真卿题跋像
:一曲霓裳失太平,渔阳鼙鼓暗风尘。君王只识杨丞相,不识平原老守臣。
(《颜杲卿》)
:①颜鲁公为《郭汾阳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鲁公亦允蹈之。
(《》)②颜真卿、以兴复为己任,倡义讨贼,其志壮矣。真卿权移于,畋见袭于,功不克就。故才与诚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困学纪闻》)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郑枃:其人亡,其书存,古今一致,作者十有三人焉。……颜真卿含宏光大,为书统宗,其气象足以仪表衰俗。
:惟其忠贯白日,故精神见扵翰墨之间者,特立而兼括,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论者谓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此其大槩也。又谓“如锋绝剑摧,惊飞逸势,至其千变万化,各具一体。……其正书真足以垂世。
:①万古真卿义不磨,冲天豪气世间无。忠贞凛凛名犹在,烈烈轰轰大丈夫。
(《》)②颜鲁公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然以耄耋之年,犹不能豫为退身之策,卒至陷于逆贼之手,良足悲矣。
(《隋唐野史》)
:乌合抗胡,白首陷贼。秉执节义,甘蹈鼎镬。坐斥降奴,视若蚁虱。劲气孤忠,严霜烈日。
(《古像赞》)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李泰和、贺季真、、张伯高、、颜清臣、柳诚悬、钱藏真、,……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书决》)
:唐人书,欧阳率更得右军之骨,虞永兴得其肤泽,褚河南得其筋,李北海得其肉,颜鲁公得其力。此即所谓皆有圣人之一体者也。
:书家铁手腕当推颜鲁公第一,如前数帖皆稿草,不经意而天真烂然,往往有歩武山阴意。至于文则愈窜改而愈不快,人有不胜其絮与沓拖者,何也?鲁公在唐举制科,又中文词清丽科,此尤不可晓。
(《弇州续稿》)
陈懿典:鲁公几历奸佞,几遭谗沮,卒能以忠节自著,而终为奸谗所陷。其从兄杲卿已先死难,一门靖节。
(《读史漫笔》)
高维岳:嗣若韩昌黎之文起八代,颜鲁公、文丞相之忠耿千秋,此其著者。
(《敬亭山记》)
: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
:鲁公以精忠大节,不容于本朝。……此告(《自书诰》)流传至今,虽悍夫弱女见之,皆知改容敛手。然当日之事,回环思之,犹可为感激流涕也。
(《跋颜鲁公自书诰》)
:颜鲁公具大节义,文章书法,孰能加焉?
(《归元直指集》)
:呜呼!古忠臣烈士不幸而死于奸臣之手,如伯嚭之杀伍子胥、王凤之杀王章、曹操之杀孔文举、王敦之杀周伯仁、李林甫之杀李北海、卢杞之杀颜鲁公、秦桧之杀岳武穆者非一,而独公与武穆,至今英雄之恨未销。
(《墓祠碑记》)
:①唐人行书皆出二王,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
(《》)②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
(《钝吟书要》)③颜鲁公书磊落嵬峨,自是台阁中物。
(《钝吟书要》)④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钝吟书要》)
:①二颜之起河北,张,许之守唯阳,皆率市人以战,贼之所望而目笑者也。
(《》)②颜鲁公一振于平原,旬日之闲,而得勇士万馀人,于是卢全诚于饶阳,李奂于河闲,李随于博平,而颜常山所收河北义旅凡二十馀万,张唯阳所纠合于雍邱者一日而得数千人,皆蹀血以与贼争死命。斯固三数公忠勇之所激,而岂此数十万比屋之民,皆养愤填胸、思拯国难者乎?
(《读通鉴论》)③颜鲁公谓卢杞曰:“先中丞传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赵冢宰以叔事逆奄,而欢曰:“昆溟无子。”鲁公陷死于贼中,冢宰没身于远戍,取祸之繇,皆君子之过也。
(《读通鉴论》)
释如纯:诗书法程,节义严峻,孰如颜鲁公?
(《耶稣会文献汇编》)
:通幽顾家不顾国,承业冒功更忌功。坐使忠良被兵刃,空将血泪洒西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使人谋之允当而厥功,弗就则天地。杲卿二失、真卿二过。……军国之事重矣,倚任非人,鲜不偾事,是以兄弟二人忠义凛凛,而功烈不就者,职是故也。天何咎哉?
(《读史矕疑》)
:①立言最要谨慎。魏郑公、颜鲁公,为人忠亮节义如此。
(《》)②颜鲁公忠义强直,至死不变。
(《榕村语录》)
:杲卿、真卿各以一郡起兵,讨贼事虽无成,大义凛千载矣。义声一动,河北响应,以二公之才,乌合二十万,而常山未及旬日,平原亦终不支。……杲卿骂贼百世下,如闻其声;真卿立朝忠贞劲直,侃侃乎社稷之佐。临难则抗节贼庭,至死不屈。二人为唐室增光,岂小哉?
(《史传三编》)
金维宁:常山死于安禄山,平原死于李希烈,贞心劲节,允称二难,当为作颜氏双忠传。
: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跋颜真卿墨迹后》)
: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坚如金石,自可以光后世、传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
:抗节不屈,则张、许、段、颜、文信国、余阙最烈。
(《历代名臣传序》)
:真卿大节,炳著史册。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
杨以贞:若用,则不让进明,而与李、郭为犄角矣,惜鲁公之不知出此也。
(《志远斋史话》)
:近又见得颜鲁公书最好,以其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
计大受: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史林测义》)
:①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试览《》二百卷,段颜同传表忠魂。
(《》)②颜真卿奉敕宣慰,不受胁迫,且累叱四国使臣,直声义问,足传千古。……唐室不谓无人,误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
(《唐史演义》)
汪桢:呜呼!真卿之死其职,岂足以尽公之节哉?惟历折权奸而始终不以死生为顾虑,非笃于道者,何能致此。
(《史弋》)
颜真卿逸闻趣事
颜真卿御史雨
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巡查至五原。当地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此为“御史雨”。
颜真卿劾罢县令
颜真卿巡查河东时,上书唐玄宗,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李隆基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颜真卿不屈权贵
酷吏因为私怨,曾陷害,使其被降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初年名相)的后代呢?”
时,任的颜真卿仍遵守礼法,弹劾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及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等人,使百官因此奉法守礼。
晚年时,他因刚正直言而相继得罪于宰相、、等人,最终因此遇害。
颜真卿改善风俗
颜真卿坐像
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但家里贫困,不为乡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诗送给她说:“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他的妻子拿著诗,到州里去办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颜真卿在评判的公文上说:“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家学说,很有作诗的名声,心里虽然羡慕高高地考中科举,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子,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颜真卿封仙传说
古代神仙传记《》收录了颜真卿的传记,并引用南宗的创派人之言,称“颜真卿今为北极驱邪院左判官”。
颜真卿亲属成员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祖先字子渊,之首。十六世祖字书台,一字书震,曹魏时官至青、徐二州,封关内侯。十二世祖字弘都,东晋时官至右、,封侯,卒谥“靖”。五世祖字介,北齐时徙居长安,隋朝时官至东宫学士。著有《》。高祖字孔归,官至秦王府记室参军。曾祖字敬,官至弘文馆学士。祖父官至曹王侍读,追赠华州刺史。父亲字叔坚,官至薛王友,追赠。母亲殷氏教育颜真卿直至成人。子辈长子颜颇时被颜真卿送为人质。次子字葵山,官至河东士曹,封沂水县男。三子颜硕官至秘书省正字。曾孙辈曾孙颜弘式时被授为同州参军。(家族成员参考资料
颜真卿史料记载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
《·卷五》
《·卷二十七》
《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二十九》
《钦定·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五十一》
颜真卿卒年争议
关于颜真卿的卒年日期,史书大体有两种观点:
1、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持此说的有《颜真卿墓志铭》
及《钦定》
。其中在《》中说明了采用此观点的原因:“《实录》及《旧(阙)》(应指《旧唐书·颜真卿传》)云(八月)三日,今从之。”
2、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785年10月1日):持此说的主要是唐人所撰的《颜鲁公行状》,《行状》除记载“……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臻等害於龙兴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外,还引用嗣曹王的上言称“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去年八月二十四日(颜真卿遇害)……臣听之未毕,涕泗交流。三军对臣,亦苦呜咽”。
颜真卿后世纪念
颜真卿墓址
颜真卿墓位于东南,原有七座坟墓,墓主依次是:颜师古、颜勤礼、颜杲卿、颜真卿、颜允南、颜允臧、颜幼舆。今茔地冢碑无存。
《旧唐书·颜真卿传》载:“及淮泗平,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长安)。”
《新唐书·颜真卿传载》:“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
《神道碑铭》载:“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
殷亮《颜鲁公行状》载:“淮西平,仙奇遣军将营送公神于京师。嗣子栎阳县尉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乃葬焉……以其年十一月三日,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
颜真卿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东连,南望蛇山,西邻龙蟠里,北依、虎踞关,清静幽雅,翰墨流香。这里原名颜鲁公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颜真卿的祠庙遗迹。现存的颜鲁公祠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12间,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至1995年,政府拨款全面维修颜鲁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复修建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内增设景点,栽种名贵花木。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亲题“书坛泰斗”,镶金匾高悬与大殿内正中上方。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颜鲁公行状》:公姓颜,名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长安人也。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
颜真卿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颜勤礼碑》: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杨中瑜·《颜真卿年谱》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
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 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三十二章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时平原有静塞兵三千,乃益募士,得万人,遣录事参军李择交统之,以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为将,分总部伍。大飨士城西门,慷慨泣下,众感励。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以众归,有诏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为助。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忄登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
颜真卿版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诏即拜户部侍郎,佐李光弼讨贼。真卿以李晖自副,而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俄加河北招讨采访使。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清河太守使郡人李崿来乞师,崿曰:“闻公首奋裾唱大顺,河朔恃公为金城。清河,西邻也,有江淮租布备北军,号‘天下北库’。计其积,足以三平原之有,士卒可以二平原之众。公因而抚有,以为腹心,它城运之如臂之指耳。”真卿为出兵六千,谓曰:“吾兵已出,子将何以教我?”崿曰:“朝家使程千里统众十万,自太行而东,将出?郭口,限贼不得前。公若先伐魏郡,斩贼守袁知泰,以劲兵披?郭口,出官师使讨邺、幽陵,平原、清河合十万众徇洛阳,分犀锐制其冲。公坚壁勿与战,不数十日,贼必溃,相图死。”真卿然之。乃檄清河等郡,遣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博平士五千屯堂邑。袁知泰遣将白嗣深、乙舒蒙等兵二万拒战,贼败,斩首万级,知泰走汲郡。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史思明围饶阳,遣游奕兵绝平原救军,真卿惧不敌,以书招贺兰进明,以河北招讨使让之。进明败于信都。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遣贾载越海遗军资十余万,以子颇为质。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不从。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第五琦方参进明军,后得其法以行,军用饶雄。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真卿谋于众曰:“贼锐甚,不可抗。若委命辱国,非计也。不如径赴行在,朝廷若诛败军罪,吾死不恨。”至德元载十月,弃郡度河,间关至凤翔谒帝,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皆被劾斥降。
颜真卿陕西大荔石刻像刻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七月,唐重摹像并正书记,上刻颜真卿《奉使蔡州书》。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两京复,帝遗左司郎中李选告宗庙,祝署“嗣皇帝”,真卿谓礼仪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奏改之,帝以为达识。又建言:“《春秋》,新宫灾,鲁成公三日哭。今太庙为贼毁,请筑坛于野,皇帝东向哭,然后遣使。”不从。宰相厌其言,出为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为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乾元二年,拜浙西节度使。刘展将反,真卿豫饬战备,都统李峘以为生事,非短真卿,因召为刑部侍郎。展卒举兵度淮,而峘奔江西。李辅国迁上皇西宫,真卿率百官问起居,辅国恶之,贬蓬州长史。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代宗立,起为利州刺史,不拜,再迁吏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广德二年正月)丙午,遣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宣慰朔方行营。上之在陕也,真卿请奉诏召仆固怀恩,上不许。至是,上命真卿说谕怀恩入朝。对曰:“陛下在陕,臣往,以忠义责之,使之赴难,彼犹有可来之理;今陛下还宫,彼进不成勤王,退不能释众,召之,庸肯至乎!且言怀恩反者,独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鱼朝恩四人耳,自外群臣皆言其枉。陛下不若以郭子仪代怀恩,可不战而服也。”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俄以检校刑部尚书为朔方行营宣慰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鲁郡公。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时载多引私党,畏群臣论奏,乃绐帝曰:“群臣奏事,多挟谗毁。请每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以白宰相,宰相详可否以闻。”真卿上疏曰……于是中人等腾布中外。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后摄事太庙,言祭器不饬,载以为诽谤,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
颜真卿头像取自《集古像赞》。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载诛,杨绾荐之,擢刑部尚书,进吏部。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杨绾、常衮荐湖州刺史颜真卿,上即日召还;甲辰,以为刑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帝崩,以为礼仪使。因奏列圣谥繁,请从初议为定,袁傪固排之,罢不报。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中格云。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杨炎当国,以直不容,换太子少师,然犹领使。及卢杞,益不喜,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数遣人问方镇所便,将出之。真卿往见杞,辞曰:“先中丞传首平原,面流血,吾不敢以衣拭,亲舌舐之,公忍不见容乎!”杞矍然下拜,而衔恨切骨。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近代陆恢绘《鲁公写经图》,美国私人藏。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淮宁兵战于安州,官军大败,伯仪仅以身免,亡其所持节。希烈使人以其节及俘馘示颜真卿。真卿号恸投地,绝而复苏,自是不复与人言。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张伯仪败,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真卿恸哭投地。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兴元元年)李希烈闻李希倩伏诛,忿怒,八月,壬寅,遣中使至蔡州杀颜真卿。中使曰:“有敕。”真卿再拜。中使曰:“今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不知使者几日发长安?”使者曰:“自大梁来,非长安也。”真卿曰:“然则贼耳,何谓敕邪!”遂缢杀之。
《唐国史补》:颜鲁公之在蔡州,再従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于鲁公。公答曰:“老夫所记,惟诸侯朝觐之礼耳!”临以白刃视之。晏然。尝草遗表,及自为墓志、祭文,以置坐隅。竟遇害于龙兴寺。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颜鲁公行状》:初遭难後,江西节度嗣曹王皋上表曰:“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去年八月二十四日,蔡州城中见封有邻儿不得名字云:‘希烈令伪皇城使辛景臻、右军安华於龙兴寺杀颜真卿,埋於罗城西道南里,并立碑。’臣听之未毕,涕泗交流。三军对臣,亦苦呜咽。”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今上兴元元年八月三日,蹈危致命,薨於蔡州之难。
《颜鲁公行状》:淮西平,仙奇遣军将营送公神于京师。嗣子栎阳县尉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乃葬焉……以其年十一月三日,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颜鲁公行状》:有诏赠司徒,谥曰文忠,赙钱五十万,粟二百硕。
《册府元龟》:赠太尉秀实与一子官,张巡、许远、南霁云、颜真卿、颜杲卿各与一子正员官。
《唐会要·卷四十五》:七年二月,诏授张巡男去病泾阳令、许远男岘饶州司马、南霁云男承嗣温州别驾、颜真卿男頵河中户曹参军、颜杲卿孙谟左内率府兵曹参军,旌忠烈之后也。
《嘉泰吴兴志·忠烈庙》:绍兴三年,敕赐庙额,神即唐颜鲁公真卿也。
.宣城新闻网[引用日期]
《书法鉴赏》论文:李虹锐
唐·颜真卿·《文忠集·让宪部尚书表》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明·高棅·《唐诗品汇》
像取自南薰殿旧藏《历代圣贤像册》。
.湖州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颜真卿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国学网[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北宋·苏轼·《东坡题跋》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清人论唐——以探究唐代人物为主》:田卫丽,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南宋·刘珙·《梅溪集序》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颜真卿题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
.文献网[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殆知阁[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大唐传载》:颜鲁公真卿,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决乃雨。郡人呼为“御史雨”。
《云溪友议》:颜真卿为抚州刺史,邑人有杨志坚者嗜学而居贫,乡人未之知也。其妻以资给不充,索书求离。志坚以诗送之曰:“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其妻持诗,诣州公牒,以求别适。真卿判其牍曰:“杨志坚早亲儒教,颇负诗名。心虽慕于高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赞成好事;专学买臣之妇,厌弃良人。污辱乡间,伤败风教,若无惩诫,孰遏浮嚣?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仍署随军。”四远闻之,无不悦服。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
.殆知阁[引用日期]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陔余丛考》:《旧书》本纪:贞元元年正月,始闻颜真卿为李希烈所杀,追赠司徒,谥文忠。《新书》本纪则书:贞元元年八月,李希烈杀宣慰使颜真卿。据《旧书》是年正月已闻真卿被害,则被害时尚在前也。据《新书》则是年八月始被害也。按《纲目》兴元元年八月真卿为希烈所杀,贞元元年正月赠真卿司徒,谥文忠。是真卿被害于兴元元年八月,赠谥于次年正月,与《旧书》同。《新书》盖误以上年八月为是年八月耳。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大众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公权书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