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娜古琴曲曲,骚首问天下,请问您能发给我吗?见您的建议说能配木兰辞朗诵。

&p&&b&作者:白云先生&/b&&/p&&p&&b&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daox.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daox.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p&&p&&b&来源:至道学宫&/b&&/p&&p&&b&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p&&p&&br&&/p&&p&&b&1、物尽其用。&/b&&/p&&blockquote&一只鸡,作为要素资源,国外人可能把大腿肉吃了,鸡胸肉吃了,其他的就都扔了,或者干脆做肥料。而中国人则不然,不光鸡肉吃光,腿骨头里面的骨髓还要吸掉,鸡头吃了,鸡脖子吃了,鸡杂碎吃了,鸡毛也要用来做鸡毛掸子,以前还经常用鸡毛装在风箱里面拉风箱。这种近乎本能的可怕的资源利用高效率,是中国人几千年进化出来的生存智慧。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花钱花在刀刃上。(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OTQxNjgxNw%3D%3D%26mid%3Didx%3D1%26sn%3Dfcfce41f3b1e%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1015hUPq8yBnmVsZ4xDbuwNF%26pass_ticket%3DUDpAUjiOyoQS0HrGvVrwXm%252FclO4kfWKMKePWpfwUIBjuFb8D%252BBH%252FuNDWMTuCcd2v%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经济的血火奔流六十年》&/a&)&/blockquote&&p&&b&2、我们几乎所有的重大传统节日,都和天文历法有关。&/b&&/p&&blockquote&我们文化体系的根基,都锚定在天文和历法之上。最直观地来说,年、岁、季、时、节、气、候,这些字都是历法术语。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节气,季节,气候等等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就是这么来的。天人同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使得中国人认为,一个人怎么生活,应该法天则地才行。&br&比如,春节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呢。因为天地这个大系统,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了一周,接下来,就要开始运行下一圈了。为什么要说万象更新,一元复始,辞旧迎新呢,因为旧的一周运行结束了,新的一周运行即将开始。人要法天则地,那么就要跟着天地运动的节律一起,结束旧的周期,开始新的周期。天要换新天,人也要顺应天道换新颜。&br&四时,就是天地的阴阳。春是少阳,夏是老阳,秋是少阴,冬是老阴。少阳,主生。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棵树,一年能长多粗,取决于春天的生发。一个人,一年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春天所生之志。在天地这个大系统里面,人作为它的一部分,跟一棵树本质上差不多。&br&我们的文化,是从天文和历法这个亘古不变的确定性事实出发,用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其他文化则不然,他们是从生活出发,去寻找确定性。那么必然的,他们就要从无锚无绪的生活中,推导出来一个假设的神,来作为他们文化的锚定,所以他们的节日,都是和神有关,而不是和天地运动的节律相关联。&br&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对怪力乱神的东西不感兴趣,因为我们的第一步,就是站在确定性之上开始出发的。我们有天,不需要再自己给自己发明一堆拟人的神。只有丧失了天地这个确定性的人,才需要一个想象中的神把自己从无锚的纷乱中打捞出来。(详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daox.com/p/45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过春节,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重要》&/a&)&br&&b&3.喜欢造反,追求公平。&/b&《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中国造反是一种无形的由文化来承载的“宪法”,只要统治阶层不得民心,中国人就会推翻它。这是由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天道文化所塑造的文化性格,天道文化包含着天下为公的信念。&/blockquote&&p&&b&4、有擅长种地、种菜的种族本能,而这又是为何呢?&/b&&/p&&blockquote&其实把华夏人从洪荒中拉出来,得以从一堆民族中脱颖而出的,是伏羲。他第一个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农时,才能驾驭农耕。从汉字中可以看出来,中国很多美好的字,都和羊有关,比如美,善,鲜等,说明在伏羲之前,华夏人,也是和其他民族一样的游牧民族。&br&是农耕技术,使得华夏人的生产力大幅跃升,也使得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使华夏人,率先从游牧文明,进化到农耕文明。游牧采集,生产率都很低下,无法养育更多的后代,这是很多游牧民族生育率低下的原因。华夏人农耕文明,使得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养活更多的后代,于是华夏人开始了人口大爆炸。华夏人的人口绝对优势,就是这么来的。在游牧文明阶段的华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人口数量上,都差不多,并无优势,那时候的部落,基本上就是几千人左右的规模。&br&伏羲,到底发现的什么自然规律,使得华夏族,在东亚的众多民族中,脱颖而出,率先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呢?他发现的自然规律,是河图模型。很多人把河图神秘化,弄的神神叨叨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河图就是一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模型,讲的天地运行规律。下面我们来系统地了解华夏族的文化。&/blockquote&&p&&b&一、华夏文化的总源头&/b&&/p&&blockquote&何谓华夏?简单地说,汉族的前身,古代的华夏族,认为自己民族是人类文明之花。华,古同花,指的是文明之繁荣。夏,不仅繁荣,而且强大。夏这个字的古体字,从字形上看,下面是两足,中间是两手,上面是头颈,是一个象形的人。中国之人自称为夏,这是华夏族认为自己已经告别了动物性,进入了文明社会。&/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b9f4dafcde6d8775a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 data-rawheight=&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2&&&/figure&&blockquote&而相对应的周边的民族,则被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四种野蛮人民族,统称为四海。海外,野蛮人的国家,为外国;海内,文明人的国家,为中国。现在人讲的外国人,准确的说是海外之人的简称。外国人这个词暗含的意思,是潜意识里认为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是野蛮人国家。&br&夷,背个大弓箭,到处射小动物狩猎为生,文明比较落后的弓箭种。蛮,比夷更落后,采集为生,虫蛇之种。戎,甲戈为戎,说明这些民族是纯军事性民族,以战争掠夺为生,喜欢抢东西的民族,是强盗种。狄,这些民族,刚学会用火没多久,犬字旁说明还保持着原始兽性,非常野蛮,是野兽种。&br&蛮夷戎狄四个字,就把周边的其他民族,文明所处的阶段,和民族特性,很生动的给描绘了出来。华夏人认为,这些文明形态比较落后的民族还不足以称之为人。华夷之辨,并非是单纯文化上的歧视,而是文明形态上的划分。定居的农耕文明民族是文明人,住树林子里与虫蛇为伍的,拿大弓箭射小动物的,喜欢打架抢劫的,刚学会用火人兽未分的,都不是人。&br&这个分类,现在看,依然是准确的。南方的民族,东南亚的民族,酷爱吃虫子,南亚人酷爱耍蛇,印度神话里,到处都是蛇,这都是几千年进化出来的民族习性和文化,他们现在依然还是虫蛇种。东方的民族,棕色人种里,日韩在奥运会弓箭比赛上,一直成绩比较优异,大兴安岭发源的各民族,在冷兵器时代箭术也很厉害,说明他们都是弓箭种。&br&西方的民族,一长本事,马上想到的就是满世界做强盗,这一点到现在也没变,他们都是强盗种。北方民族,几乎见缝插针的要攻击华夏,像个野兽一样毫无道理,他们是野兽种。北方的前苏联,为什么曾经让整个世界恐惧到战栗呢,因为它是野兽种,强盗种,和弓箭种的三合体巨兽。&br&商朝是华夏和四夷战争大爆发的一个时期,各代商王和蛮夷们,打的天昏地暗。武丁在西方击溃了强盗种,纣王在东方击溃了弓箭种。连年征战,商朝国力疲惫,被周朝取代。商朝对强盗种和弓箭种的征讨和打击,也导致了北方野兽种的崛起。北狄和晋齐韩赵魏燕,又暗无天日的打了几百年。秦国继续向西拓边,又跟强盗种打了几百年。&br&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东夷被赶到了大兴安岭的树林子里,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地。西戎,也被驱逐到了更远的地方,南蛮又不足为患,这时候崛起的北狄强盗种,匈奴,成了秦帝国的心头大患。秦汉和野兽种,昏天暗地的打了几百年,终于打服了他们,南匈奴归汉称臣。匈奴这一支野兽种,直到南北朝刘渊部被屠灭,才算彻底的消亡。&br&汉朝把野兽种匈奴打趴下了,但是当年被商王打到树林子里去的弓箭种,又崛起了。弓箭种,和北狄匈奴等各野兽种融合,成了中原帝国的新敌人。柔然,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这些都是弓箭种民族。当弓箭种崛起时,中原帝国,再无秦汉这种强大的帝国,这些蛮夷,裹挟着强盗种和野兽种,搞出来了五胡乱华。&br&唐朝的战略比较天真,认为用蛮夷打蛮夷就不会再向以前那样,按下葫芦浮起了瓢。使用蛮夷兵这种事,是从曹操开始这么干的,结果引发了五胡乱华。李世民,可能不读历史,所以他没吸取教训,对蛮夷不加节制的信任和放权,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弄到最后,一群沙陀皇帝满街跑。李世民的失策,这个恶果,要交给宋朝来背了。&br&军事技术上的代差消失了,社会生产力的代差也消失了,以前中原王朝靠代差维持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宋朝发现,自己现在一个葫芦也按不下去了。按不下去,就会反被蛮夷当葫芦按下去,宋亡,神州陆沉。明把弓箭种赶了出去,又在朝鲜挫败了另一支弓箭种日本,但最后却又亡于失政,流民进京,皇帝自杀。另一支崛起的弓箭种后金,赶跑了流民坐进紫禁城,神州第二次陆沉。&br&从大洋飘来的强盗种,喊醒了华夏人,革命党赶走了弓箭种。没多久,另一支弓箭种,日本开始侵华。打败了日本这个弓箭种,统一了中国。没多久,强盗种美国,开始犯边,在朝鲜和强盗种打了一仗。不久,南方的虫蛇种印度,也来犯边,和南方的虫蛇种印度,又打了一仗。北方的野兽种苏联,在珍宝岛犯边,和野兽种,也打了一仗。这仗打完,弓箭种,野兽种,强盗种,虫蛇种,都不服气,还想看笑话,要再打一仗,没办法,只好跟虫蛇种的越南又打了一仗。&br&当代中国,和四夷分别交战了一圈,局势才总算稳定下来。后面看,弓箭种的日本,被野兽种美国阉割了,不足为惧。虫蛇种的印度越南缅甸们,文明太低级,不足为患。北方的野兽种俄罗斯,也被强盗种美国阉割了,暂时没什么大患。现在最大的忧患,在于陈兵大洋虎视眈眈的强盗种美国。&br&华夏和四夷,几千年就这么昏天暗地的打下来了。 华夏文明认为,自己身负着伟大的使命,如果人类文明之花凋谢,那么整个人类,就会变成永无宁日的动物世界。华夏人认为,自己和四夷是完全不一样的民族,他们觉得,自己是龙种。&br&在上古时代,有的民族说,自己的祖先是野猪,比如起源于大兴安岭那边的民族,很多拿野猪当祖先。有的民族说,自己的祖先是狼,有的说自己的祖先是石头,还有的说,自己的祖先是鸟。华夏族则说,自己的祖先,不是任何一种动物,而是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天,是天地交合,创生了自然万物,当然也包括人。其他民族就很好奇,你们的祖先,天长什么样,华夏人的先祖,就给他们画了一条龙的模样告诉其他民族说,天就长这样,它变化无穷,它创生一切。&br&&br&&b&中是对文明中心的象形,华是对文明之花的咏叹和象形,夏是对文明人的象形,龙是对天生万物的象形表达,易是对天文的象形,道是对天地人关系的象形,圣是对掌握天道者,可以主导农耕生产者的象形,王是对圣人治理天下的象形。神州,是对圣王治理下,华夏人所居住的伟大国家的象形。&/b&&br&&br&把华夏人从洪荒中拉出来,得以从一堆民族中脱颖而出的,是伏羲。他第一个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农时,才能驾驭农耕。从汉字中可以看出来,中国很多美好的字,都和羊有关,比如美,善,鲜等,说明在伏羲之前,华夏人,也是和其他民族一样的游牧民族。&br&是农耕技术,使得华夏人的生产力大幅跃升,也使得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使华夏人,率先从游牧文明,进化到农耕文明。游牧采集,生产率都很低下,无法养育更多的后代,这是很多游牧民族生育率低下的原因。华夏人农耕文明,使得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养活更多的后代,于是华夏人开始了人口大爆炸。生育率是个很神奇的事物,同样的人口初始基数一万人,生育率为2,两千年后,人口还是一万人。而生育率为3的民族,2000年后,人口会增长到好几亿。&br&华夏人的人口绝对优势,就是这么来的。在游牧文明阶段的华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人口数量上,都差不多,并无优势,那时候的部落,基本上就是几千人左右的规模。&br&伏羲,到底发现的什么自然规律,使得华夏族,在东亚的众多民族中,脱颖而出,率先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呢。他发现的自然规律,是河图模型。很多人把河图神秘化,弄的神神叨叨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河图就是一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模型,讲的天地运行规律。&br&进一步把河图细化,把每一个季节一分为二,就能得出来伏羲八卦,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每一卦有三个爻,每一爻代表一个节气,那么八卦就可以概括一年中的24节气。掌握天地运行规律,节气,这对于农耕生产来说,极其重要。阳气指天,阴气指地,在一年中的重要节点上,用术数来标识。永恒的太阳,居于中间,其数为五,在春夏两季,万物负阴而抱阳,主生;在秋冬两季,万物负阳而抱阴,主化。&br&这些重要的节点,比如春分和夏至,立秋,立冬等,是怎么发现的呢,是伏羲通过圭表测量总结出来的。卦这个字,左边的圭是带刻度的圭表,也就是一根棍子。把这根带刻度的棍子插在地上,测量它在地上影子的变化,卜字,就是在影子走到哪里,就画上一个标记。&br&说阳气,阴气,很多人理解不了,想当然的认为,这不科学,难以捉摸,这是神秘主义,这不可证伪。这些文盲观点,不值一驳。太阳挂在天空中,这个现象不可证伪吗,不科学吗?地球围绕太阳转,由天文地理而得出历法,这又哪里神秘了呢?&br&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会因为日地关系阴阳此消彼长的变化,而变化出不同的现象。而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如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囊括天地阴阳消长,而带来的不同变化现象的种类,就要让时空相交,让八卦相交,得出64卦。&/blockquot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a2084cdfdcf5b0d7a247c41f680e9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a2084cdfdcf5b0d7a247c41f680e9de_r.jpg&&&/figure&&blockquote&在洛书模型中,中间的五,也是指永恒的太阳。黑色点,指阴气,白色点指阳气。阳气,从1到3,是生的阶段,再从3到9,是长的阶段,生命繁荣到了它的巅峰。从9到7,从7再到1,是生命的衰亡阶段。135791,阳数讲一个生命从生到死的大循环。也是万物从生到死的大循环。&br&阳气主生,阴气主杀。在生命的最巅峰,阴气开始萌生,死亡的分解力,开始驱动万物,进入消亡阶段。从2到6,是阴气生的阶段。从6到8,阴气长的阶段。阴气到了巅峰,开始一阳生。随着阳气的复苏,生命开始再次焕发,阴气逐渐消退,从8衰减到4。在生命成长的巅峰,阴气退尽。紧接着,盛阳一过,一阴复生。&br&阴生阳,阳生阴,互相此消彼长,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洛书可以看做是一个四时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天文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地理模型,也可以看做是万物模型。如果不能理解洛书中阴阳的道理,就无法理解道德经中,为什么讲死而不亡者寿,强梁者不得其死。也难以理解,为什么庄子讲,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br&因为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华夏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做到了然于胸。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的,也能理解,万物即将会怎么没的。也能够根据现在事物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未来的下一个状态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以来,通过认识和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就可以做到趋吉避凶,见机而动,动则必成,成则有功,功成而有大业。&br&&br&&b&二、大道源流&/b&&br&河图洛书,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这个圣人,就是伏羲。伏羲对河图洛书, 进一步具体化,就变成了八卦。还有说法,认为洛书是大禹发现的。其实,通过河图模型,不难推理出来洛书模型,应该不需要中间隔了那么多年才被下一个圣人发现这个规律。所以,伏羲应该是洛书的发现者。&br&根据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三易的内容和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卦序不同。现在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仅存周易。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br&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既然有了阴阳,那么随之而来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呢。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br&万物本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东西创造了天地。这就有了《道德经》中,无生有的概念。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道从何而来呢,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便是道法自然。自然一词,指道自己的样子。&br&要理解,连无都没有,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难。理解不了道,就很容易失道。失道了,那么就会以天地为准则,人法则天地,便是失道而后德。要理解河图洛书,要理解易经的天地运转模型,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难。无法做到法天则地,那么就会人法人。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人伦之理,失德而后仁。儒家就诞生了。&br&以人伦之理来治理社会,最好的模型,当然是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大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谁也别伤害谁,人皆尧舜,天下永久太平,这是仁的理想境界。但是,人有上品之人,和下品之人,对于下品之人来说,不伤害别人,他心里痒的难受。为了约束这些下品之人,那么就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伤天害理的禽兽行为。这个准则,就是义,失仁而后义就是这个道理。&br&为什么孟子那么激烈的喜欢骂人是禽兽呢,因为孟子站在了义的边界上,能守住义,那么大家还能有点羞耻的和谐相处下去,如果守不住,就会变成禽兽不如的坏蛋小人,孟子讲性善,是给人得要点脸这件事找理论基础。一群由小人组成的世界,跟动物世界似得,不是禽兽是啥。所以从这点看,孟子骂的算是理直气壮。&br&现实很冷酷,孟子作为道德的守城人,他失守了,没有人在乎义。这时候,孟子那套就不行了,荀子应运而出。荀子一看,这社会乱啊,有些人连什么是人的行为,什么是畜生的行为,都分不清。所以荀子讲性恶,你们这些坏人,看来需要我来教教你们怎么做人。这就要讲礼,化性起伪。荀子站在了礼的护城河边,拿着教鞭,打算好好规训天下的坏人们。&br&不过,荀子也没有守住礼这个城门。人们不可避免的变的越来越坏了,怎么办。这时候,只能循名责实,规定让百姓去做什么,做的好奖励,做不好惩罚。惩罚,就要用鞭子,用刀斧来制约那些坏人。失礼而后法,法家出现了。韩非应运而出,韩非站在法的城门口,手里擎着狼牙棒,你们这些畜生,毒虫,再敢为非作歹,马上狼牙棒呼死你。顿时,世界安静了。&br&韩非是天下最后的守城人,如果他再失守,那么就会天下大乱。他守住了吗,没有。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是神一样的预言。既然法律编制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那么只要找到漏洞,就意味着,不守法的人,可以对守法的人,进行社会套利。这个贼,出现了,他就是赵高,赵高得手,天下崩亡。在老子的思想中,法律社会,必然会产生文官集团的腐败。&br&天下亡,是从失道开始亡,一直到赵高式的民贼出现,整个社会彻底崩坏。那么,要重新匡扶天下,把它扶正,就需要得再次让天下有道,复归于道。为汉朝主持这项复道伟业的人,总设计师,是陆贾,总参谋是贾谊,总工程师,是董仲舒。&br&老子在几百年前就预言了,孟子,荀子,韩非,赵高这样的人会产生,也预言了天下大乱的到来,以及天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亡的。从易到道,从道到儒,从儒到法,这是天下帝王之道的源流四变。&br&大道源流中,为什么不讲墨家呢,墨家的思想,太奇怪了,它是斯大林主义的先驱,也是各种社会主义的先驱,如果以墨家治国,那么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变成复制捏贴人。用绳墨,把所有的葫芦都勒出来一模一样的形状,大家互相称同志,看到隔壁俩西红柿打架,所有的葫芦都去刺杀西红柿,这点看它也是恐怖主义的先驱。它出自儒家,却成了儒家思想的一个奇异变种。墨家讲的不是道,杨朱那些流派,所谓的百家争鸣,只是被歪曲的道的碎片,和真正的道没多大关系,他们都是韩非所指的无道的毒虫言论。&br&很多人认为,有道的社会,就是自由放任的社会,是所有坏蛋流氓,为所欲为的社会,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那种野蛮的原始人社会。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盲言论。老子讲的让百姓自然而然不加宰制的社会,不是流氓的联合体,而是婴儿的联合体。对于流氓,老子的看法是,流氓都是跟不道的思想学坏的,发明这些思想的所谓的聪明人,圣人,杀掉就行了,流氓也就会消失。&br&杀掉这些妖妄的意见领袖,没有人祸乱老百姓的大脑了,他们才能重新恢复成婴儿和天真。在这一点上,《道德经》杀气腾腾,弃智绝圣,敢为奇者,吾将执而杀之。自然无为,是天真的产物,没有天真,何谈自然,何谈无为。流氓都不天真了,他们只能组成一个动物世界。&br&把易经中的阴阳各三等分,就有了六气、六淫和六经辩证。河图中的五,作为永恒的太阳,加上四时,那么就有了五运。人法地,把洛书中的五,当成地,那么就是在天成五运,在地成五行。五运六气,五行六经,就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很多文盲说,中医是神学,研究大家每天都看得见的太阳和地球,怎么就成研究鬼神的神学了呢。&br&人身的阴阳二气,为天地所授。所以,顺应天地的阴阳二气,则身体为正。逆了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病。中医的总思想和原则,就是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调节为正的。中医,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支流和应用,它的根在易经,在天地宇宙。如果一个中医,不懂河图洛书,不懂易经,跟杀人犯没什么区别。如果一个中医学院,不传授这些天地之道,那么就是一个批量培养杀人犯的犯罪组织。&br&一个人病了,可以医治它,把他恢复成正的。一个国家病了,也需要医治它,把它重新变成正的,那就要靠政治。政治的政,左边是正,右边是敲击的意思,国家不正了,就要不停的拿个小锤子敲敲打打,把它重新扶正,这就是政治的最高境界。西方人,再进化一万年,也理解不了这种思想,他们的政治学理论,都是动物世界的那一套猿猴思想。&br&如果没有人出来把国家给扶正,那么就会天下大乱,各个势力都要出来,互相攻伐。这时候,就要用到兵法。兵家思想,也是源自易经和道家思想。负阴抱阳为生,负阳抱阴为杀。那么兵家的总原理和总思想,就是负阳抱阴,阳谋在外,给你看到的,都是欺骗你的。阴谋在内,用隐藏的看不见的主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击必杀。这就是以正合,以奇胜。兵家思想出,那么会杀到全社会只剩下一只力量,才会结束,社会又再次恢复太平。&br&主导华夏文明向前轰隆隆演化的文明之道,它的源流便是易道儒法医兵。下面对大道源流做下总结。&br&&br&&b&易&/b&:《河图》《洛书》《易经》,群经之首,华夏文明的总源头。&br&&b&道&/b&:《道德经》,三皇之学的集大成,是对易的总结和升华。后世儒法两家的思想根源。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出了五个比较突出的流派。鬼谷子,杨朱,苏秦张仪,韩非子申不害,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被称之为老学五派。孔子,也是老子的思想传人。&br&&b&儒&/b&:《礼记》《论语》《尚书》。儒为周朝之学,奠基人是周公,由孔子发扬光大。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br&&b&法&/b&:《管子》《商君书》《韩非》。管仲,商君之书,源头为道家。韩非子,源头为道儒两家。&br&&b&医&/b&:中医的思想源头,在易经。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温病学说,不是至道,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非常堕落的,这是文盲中医。&br&&b&兵&/b&:代表书籍是在宋朝编撰的《武经七书》,兵家的思想总源头,是易和道。《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世人喜欢把兵家思想,照搬到商战上去,不过,如果不懂道,又怎么用兵呢,瞎比划也没什么用。&br&&br&&b&三、至道四经&/b&&br&前面讲了大道源流,源流搞清楚了,才好去理解道家思想的宗旨要理。要了解道家思想要旨,下面这四本书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书,看了也可以,不看也行。在至道学宫的经学讲习中,道家思想,计划中要写的,就是这四本经书。&br&&b&《道德经》&/b&,如果这个世界上,把所有的书都烧掉,只可以留一本下来的话,那么应该留下来《道德经》。因为它把人身,精神,家庭,国家,事业,宇宙万物,都彻彻底底的讲透彻了。&br&&b&《庄子》&/b&,庄子对《道德经》的道进行了深入诠释,在解读道德经上,后世无人可以和庄子相比。而且,庄子还对《道德经》进行了升华。&br&&b&《黄帝内经》&/b&,至道之宗,奉生之始。这是一本教人怎么不生病的书,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医,上医。只懂得喂人吃药的医书和医生,都是下医粗工和贱医。世人认为,这本书是众人集体创作的,这种言论,完全不懂中医,不懂道。华夏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先有真人,后有真言。一群粗鄙之人,再集体创作,人数再多也没用。道,要么得,要么失,失者恒失之,不可能一万个无道之人合起来,就能得道。&br&更有中医界粗鄙人士认为,这本书里面的经络,穴位,都是很多人拿小棍子每天戳身体,时间长了,靠经验累积得出来的,是临床研究的结果。天知道,中国现在的中医医生们,到底研究的是啥玩意。经络,穴位,都是圣人修炼内观得出来的。感觉现在中医医生里面,100个有90个是图财害命的庸医。&br&&b&《黄帝阴符经》&/b&,这本书的思想根源,是河图洛书,《易经》和《道德经》,语言极其凝练。300多字,把很多大道理,都讲的很通透,不愧是至道之书。对这本书的注解,不下几百家,这些注家中,能看懂这本书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注解的炉头不对马嘴。&br&&br&&b&四、精神贵族们和文脉传承&/b&&br&&b&伏羲&/b&:《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我们民族文化一切的总源头。伏羲之于华夏,如同太阳之于万物。&br&&b&神农&/b&:《神农本草经》。神农就是炎帝,炎黄子孙,黄帝占一半,神农占一半。炎黄部落融合,是中原统一的基础。这本书,讲的是医家至道。本草纲目那些乱七八糟的书,是对《神农本草经》在传承上的污染。&br&&b&黄帝&/b&:《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黄帝四经》。内经讲治身奉生之道,而要治身,就得理解天地之道,所以内经里,多数讲的还是天地大道,它是中医之宗之源。离开内经讲中医,如同脚不连地去走路。阴符经,讲宇宙万物的一本书,语言极其凝练简洁。黄帝四经,是一本讲治国理政的书。&br&&b&伊尹&/b&:《汤液经法》《汤誓》《伊训》。商朝建国的奠基人,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医学家。伊尹进一步发展了神农本草经。他是张仲景方剂理论的源头。&br&&b&文王&/b&:统一天下,为八卦做卦辞。周朝八百年,奠定了华夏文明走向成熟的基础。&br&&b&姜尚&/b&:《三韬》《六略》。很多人认为,道家就是画符捉鬼修炼丹修仙的那些人,完全不是这样。真正代表道家思想和精神的,是伊尹,姜尚,管仲,黄石公,鬼谷子,张良这样的人。那些炼丹修仙画符捉鬼的,只是道家的一个旁门小术。道家的最高思想,就是治理天下的帝王之道。&br&&b&周公&/b&:《礼记》。孔子的精神导师,封建制的创立者,宗法制的创立者,影响中国几千年,塑造了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面貌。&br&&b&老子&/b&:《道德经》。道德经是三皇之学,它所讲的道,和河图洛书,和易经里的思想和道理,都是相通的。伯阳立教,影响深远。所谓的百家争鸣,不过是道裂为百。所有的各家,总源头,都可以在这里找到。&br&&b&管仲&/b&:《管子》。这是一本神奇的伟大的书,里面不仅讲怎么治国,还讲经济,讲管理。现在所有的经济学著作,所有的管理学著作,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一本书,因为它讲的是道。&br&&b&商鞅&/b&:《商君书》。三千年皆为秦政,这个秦政理论总源头,就在这本书里。商鞅塑造了秦政,秦政又塑造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国家样貌。可以认为,是商鞅影响并间接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br&&b&鬼谷子&/b&:《鬼谷子》《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这两本书,深不可测。有人认为,只是权诈之术,并非如此。鬼谷子的思想,讲的不是术,而是圣人之道。&br&&b&孔子&/b&:《论语》《易传》《春秋》《诗经》《尚书》。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大多都是由孔子塑造的。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不过孟子荀子之后,大儒就少了。很多人,把贱儒们的帐,都算孔子头上,这显然不对。孔子的道,讲的是大道,是经世济国,开万世太平的大道。后来那些愚不可及的腐儒贱儒,并非孔子之道。体现孔子最高思想的书,是《易传》。&br&&b&庄子&/b&:《庄子》。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隅,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方。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地球。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银河系。庄子的思想,突破了宇宙。很多时候,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看宇宙,看累了,就撇两眼地球上的蓝星人。&br&&b&孟子&/b&:《孟子》。孟子思想的核心,讲的是义,有义的人,就是大丈夫。失道亡德,礼崩乐坏,仁已不存,那么义不可再失。孟子是一个守城人,以一个义来对抗整个崩坏的社会。他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讲义,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他特别喜欢说别人是禽兽。&br&&b&荀子&/b&:《荀子》。孟子失守之后,荀子开始以礼守道,主张性恶论。提倡化性起伪,对百姓进行自上而下主动规训式的的教化,而不能靠他们的自觉,因为他们本来都很坏,不可能自觉。荀子研究的是帝王之术,强调经世致用的大儒精神。在他看来,不能结束社会战乱,带来国家天平的思想,都是没有价值的弱智言论。他认为大多数思想家,都是弱智,因为他们的思想没有用。&br&&b&韩非&/b&:《韩非子》。荀子的学生,也是老子思想的学生。他升华了荀子的思想,主张以循名责实来控制百姓。他研究的是帝王之术,他对道德经的理解,比后世绝大多数人都深刻通透。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韩非子的思想,功不可没。&br&&b&屈原&/b&:《离骚》《楚辞》。和韩非子一样,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而是一个圣人和天才。他的治国思想,属于法家的那一套。有人把李白和屈原相并论,那个酒鬼,怎么能和屈原相比呢,差的太远了。诗歌只是屈原的副业,屈原的主业,是和韩非子一样,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br&屈原说,我血统高贵,我名字高贵,我长的美,我一生下来就是个天才,我的思想也是天下最美的,可是楚王那个丑八怪癞蛤蟆不懂我,作为一个有精神洁癖和文化洁癖的人,跟楚王这个文盲癞蛤蟆周旋的没玩没了,跟一群脏兮兮的奸佞争来斗去,全是精神污染啊,恶心得我还不如死了算了,罢罢罢,于是便投河自尽。&br&&b&秦始皇&/b&:结束战乱,统一天下。开三千年皆秦政的先河。塑造了后面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基本模式。&br&&b&张良&/b&:《素书》。张良,是汉朝几百年江山的奠基之人,他之于汉朝,如同姜尚之于周朝。张良的思想,都来源自这本书。这是一本讲世间大道的书,读懂素书,行走人间,可以无往不利。&br&&b&陆贾&/b&:《新语》。汉朝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影响了汉朝几百年。&br&&b&刘彻&/b&:在他之后,华夏族开始叫汉族。他为华夏人,铸就了汉魂。&br&&b&司马迁&/b&:《史记》。读史可以知兴衰存亡之道,太史公对华夏文明的贡献,非常大。《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最高的三本史学著作,又以《史记》最高。&br&&b&韩愈&/b&:《谏迎佛骨表》,这是一篇千古檄文。韩愈提出了文化道统概念,主张复兴儒学,对中国文化进行清污与重建。他为宋朝理学家力辟奸邪,提供了一面精神旗帜。&br&&b&陈抟&/b&:《太极图》《指玄篇》《无极图》。开后世文化昌盛之先河,他深刻影响了北宋理学的鼻祖周敦颐。周敦颐又深刻影响了北宋五子中的其他几位和朱熹。他是一座高山。&br&&b&北宋五子和朱熹&/b&:《周元公集》《张载集》《朱子语类》汉儒凋败之后,华夏文明的又一次文化昌盛时期。&br&&b&王夫之&/b&:《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王夫之认为,宋朝亡国,和明朝亡国,都是因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亡国之学。他上承张载思想,重提经学的经世致用天职,以文载道,以道正天下。他对朱熹和王阳明尚清谈的无用学问,进行了大清算。&br&王夫之对后世,极其重要,他把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湖南。湖南在近代英杰辈出,就在于王夫之的思想辐射。他深刻影响了曾国藩,曾国藩又影响了谭嗣同,谭嗣同影响了杨昌济,杨昌济影响了毛泽东。王夫之说,一个人要是没有志向,跟禽兽没什么区别。他重新唤醒了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那种大儒精神。&br&&b&辜鸿铭&/b&:《中国人的精神》,也叫《春秋大义》。他是过去的那个中国,最后一个精神贵族,他是清儒中的一个清流。清儒是几千年未有之异端邪说,是荀子所讲的那种贱儒,民国和共和国那些西学东渐的新儒家,则比清儒还贱。不过辜鸿铭是个例外,他是荀子说的那种大儒。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同时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洞察,也非常的深刻。和他相比,鲁迅,林语堂,胡适之辈,都是文化盲流。&br&&b&毛泽东&/b&:《毛泽东选集》。王夫之一脉的思想,给毛泽东注入了精神动力,否则难以理解,为什么他小小年纪的时候,就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毛泽东是新中国最有学问的一个人。他研究的是经世济国的大学问,他对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的洞察力,非常深刻,目光如炬的审视着一切。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钟书这样的,研究小学问的学者,自然无法和毛泽东相提并论。毛泽东对那些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的所谓的知识分子,内心里是很瞧不起的。&br&有人说,钱钟书眼高过顶,是个谁都瞧不起的精神贵族,其实他并不是精神贵族,他并不懂天地之道,也不懂经世济国之道。他只是在学问的品味上格调上,比他所瞧不起的那些同行们高一些,但他和他的同行们所研究的这些学问本身,都不是什么大道,只是屑末小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一个伟岸的大写的精神贵族,那就是毛泽东。&br&&br&&b&五、华夏人的四座高山&/b&&br&&b&伏羲:天根,道魂。&/b&&br&华夏人的人文始祖,他把华夏人,从游牧文明,升级到农耕文明。他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把华夏人的文明之根,深深的扎进了天道自然之中。如果没有伏羲,华夏人,可能跟现在那些对着空气瞎叨叨的奉妖事鬼的愚昧民族,没什么区别。因为有了伏羲,华夏人的文化和精神,和生活生产,都走上了一条理解世界,顺应自然,理解未来,趋吉避凶,成就大业的道路。&br&&b&黄帝:祖根,祖魂。&/b&&br&黄帝铸就了华夏人的祖根和祖魂。进一步发展了伏羲的思想,把华夏人的生存空间,从狭小的河洛平原,推进到了整个黄河流域,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使得华夏文明大幅度进步。这个时期的人口大爆炸,奠定了华夏人的人口绝对优势,这个绝对优势太明显,以至于可以保证,即便后代出现了一些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不会使华夏人亡族亡种。&br&&b&秦始皇:帝国根,帝国魂。&/b&&br&继续把华夏人的生存空间,推进到了整个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秦帝国,是历代华夏人建立的帝国的标准版和母本。始皇帝,为华夏人的统一,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次统一,比黄帝和大禹的统一,更为深刻,影响也更为深远。他不仅为帝国统治,创立了硬件的疆域标准,也为帝国统治,创立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加文官体系,这个大帝国统治的政治系统。&br&&b&毛泽东:世界根,世界魂。&/b&&br&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和磨难,比五胡乱华更甚,危亡形势也更凶险。为了不亡族亡种,无数的伟人英雄们,奋起救亡,图存图强。李鸿章没有立住,袁世凯没有立住,孙文没有立住,蒋介石没有立住,只有毛泽东立住了。他不仅立住了,而且还跟弓箭种,强盗种,野兽种,虫蛇种打了一圈,稳固住了中国的国防,牢牢守住了东北,新疆,西藏,朝鲜这些战略缓冲区,为华夏人的生存,创造了生存安全保险带。毛泽东为中国缔造了国魂,军魂,图强之魂,这就是现代中国自立于世界的根。&br&并且,毛泽东使得华夏人再次人口大爆炸。这个贡献,可以和黄帝时期的人口大爆炸相提并论。他为华夏人这个民族,奠定了永续繁衍的人口基础。如果不是这次人口大爆炸,经过后面的败家子一折腾,估计现在中国的人口,可能也就3亿吧。跟个大号尼日利亚和大号印尼,大号孟加拉国差不多。&br&毛泽东建立的新中国,从秦始皇版本的大江大河流域的帝国,升级到了大海大洋大陆版本。这是华夏人要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整个地球的新型帝国。世界人民大团结,这个构想,勾勒的是共和国终极的走向和远期图景。如果毛泽东手里拿的是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那样的牌,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应该已经实现了大团结。&br&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在毛泽东时代,已经完成。可是后来,为什么就不团结了呢。光躺着吃老本,是不行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又一大贡献。那时候,民族自信,国家认同,根本都不是什么问题,全国各族人民,都认同中国,都认同中华民族。为什么后来有的民族,宁肯认为自己是精神土耳其人呢?有人想过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吗?&br&挖断了这个中国人面向世界的这个世界根,打碎了中国人面向世界的这个世界魂,那么很多人就会变成无根丧家之人。不仅有的人认为自己是精神的土耳其人,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是精神上的强盗种,弓箭种,虫蛇种和野兽种。没有根的人,就像流水,随风游荡,也如杨絮一样飘扬,哪里的风大,它们就会跑到哪里。&br&有人在挖我们的根,在灭我们的魂。按照他们的设想,第一步是要先挖掉中国的世界根和世界魂,让中国人自轻自贱,自认为是垃圾民族。这一步成功了,就会接着挖掉中国人的帝国根和帝国魂,把中国的大一统打碎,整个国家肢解成无数块。再进一步,就从根子上,瓦解华夏人这个民族,挖掉中国人的祖根和祖魂,到了这一步,这个民族,在文化意义上就不存在了。最后一步,是挖掉中国人的天根与道魂,让中国人都变成奉妖事鬼的精神蛮夷,挖根四部曲都完成的话,就能够彻底摧毁华夏文明,这朵文明之花。&br&根被挖掉,魂被打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丧失雄性特征。丧失雄性特征的后果,就会造成文化认同上的父系紊乱,我是谁这个问题,在文化认同上,它是由一座座高山来告诉人们的,就如同一个人的姓氏,是由他的父系来赋予他的一样。我们的文化,丧失了雄性特征,失去了姓氏。&br&找不到自己的父亲,那么就会拿弓箭种,强盗种,虫蛇种,野兽种做父亲,在后爹那里建立新的父系认同。为什么现在中国,精神上的外国人那么多,这就是原因。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父系传承的,体质是由母系传承的。当我们文化中,一切伟岸的父系精神都被消解,那么中国人,就会最终沦为一个垃圾民族,成为其他民族倾倒文化垃圾的纯粹母体。从文明之花,变成文明垃圾场。&br&中国人骨子里都是精神贵族,因为我们都是伏羲黄帝的子孙,中国人需要被唤醒,很多人已经沉睡了太久太久。弓箭种,强盗种,虫蛇种,野兽种们,他们都在处心积虑的挖华夏文化的根。那些精神上的弓箭种,强盗种,虫蛇种,野兽种们,华夏人中的败家子,也在跟着精神后爹们一起,挖华夏人的根,灭华夏人的魂。要彻底挖掉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根,无异于蚍蜉撼大树,随着越来越多的华夏人精神贵族的苏醒,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blockquote&&p&&br&&/p&&p&内容来自至道学宫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daox.com/p/43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华夏文化谱系:中国人的根与魂 - 至道学宫&/a&&/p&
作者:白云先生链接:来源:至道学宫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物尽其用。一只鸡,作为要素资源,国外人可能把大腿肉吃了,鸡胸肉吃了,其他的就都扔了,或者干脆做肥料。而中国人则不…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0f628c22b60e8d71bd401becfec24c9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0f628c22b60e8d71bd401becfec24c9_r.jpg&&&/figure&&p&关注高分语文,免费课,带30个朋友来听送满分作文并给予长期一对一辅导。点击链接即可。&/p&&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qlchat.com/wechat/page/live/71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m.qlchat.com/wechat/pag&/span&&span class=&invisible&&e/live/71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烛之武退秦师》&/b&&/p&&p&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r&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br&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br&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br&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br&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p&&p&&b&《荆轲刺秦王》&/b&&br&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br&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br&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br&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br&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br&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br&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br&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p&&p&&b&《鸿门宴》&/b&&br&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r&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br&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br&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br&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br&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br&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r&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br&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b&《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b&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b&《奇妙的对联》&/b&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p&&p&&b&《诗经》两首&/b&&br&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br&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p&&p&&b&《离骚》&/b&&br&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br&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p&&p&&b&《孔雀东南飞》&/b&&br&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br&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br&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br&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br&5.床:古代的坐具。&br&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br&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br&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br&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br&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br&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br&13.公姥:公公和婆婆。&br&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br&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br&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br&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br&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br&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p&&p&(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p&&p&(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p&&p&(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p&&p&(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p&&p&&b&《短歌行》&/b&&br&&br&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br&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br&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br&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br&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br&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兰亭集序》&/b&&br&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br&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br&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br&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p&&p&&b&《赤壁赋》&/b&&br&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br&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br&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br&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br&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br&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br&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br&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p&&p&&b&《游褒禅山记》&/b&&br&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br&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r&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p&&p&&b&《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b&&br&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br&&br&&br&&br&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br&&br&&br&&br&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br&&br&&br&&br&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p&&p&&b&《杜甫诗三首》&/b&&br&&br&&br&&br&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br&&br&&br&&br&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b&《蜀道难》&/b&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b&《琵琶行》&/b&&br&&br&&br&&br&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br&&br&&br&&br&&br&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br&&br&&br&&br&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br&&br&&br&&br&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br&&br&&br&&br&&br&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br&&br&&br&&br&6.贾人:商人。
&br&&br&&br&&br&&br&7.出官:(京官)外调。&br&&br&&br&&br&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br&&br&&br&&br&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br&&br&&br&&br&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br&&br&&br&&br&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李商隐诗两首》&/b&&br&&br&&br&&br&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br&&br&&br&&br&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br&&br&&br&&br&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br&&br&&br&&br&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br&&br&&br&&br&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p&&p&&b&《寡人之于国也》&/b&&br&&br&&br&&br&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br&&br&&br&&br&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r&&br&&br&&br&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br&&br&&br&&br&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br&&br&&br&&br&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p&&p&&b&《劝学》&/b&&br&&br&&br&&br&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p&&p&&br&&/p&&p&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br&&br&&br&&br&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p&&p&&b&《过秦论》&/b&&br&&br&&br&&br&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br&&br&&br&&br&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br&&br&&br&&br&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br&&br&&br&&br&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br&&br&&br&&br&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br&&br&&br&&br&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br&&br&&br&&br&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br&&br&&br&&br&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br&&br&&br&&br&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br&&br&&br&&br&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p&&p&&br&&/p&&p&1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br&&br&&br&&br&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br&&br&&br&&br&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br&&br&&br&&br&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br&&br&&br&&br&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br&&br&&br&&br&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br&&br&&br&&br&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p&&p&&b&《师说》&/b&&br&&br&&br&&br&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r&&br&2.百工:各种工匠。&br&&br&&br&&br&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br&4.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br&5.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p&&p&&b&《祝福》&/b&&br&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br&&br&&br&&br&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b&《林黛玉进贾府》&/b&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p&&p&&b&《窦娥冤》&/b&&br&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br&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br&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br&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br&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br&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br&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br&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br&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p&&p&&b&《辛弃疾词两首》&/b&&br&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br&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br&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b&《拿来主义》&/b&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br&&br&&b&《廉颇蔺相如列传》&/b&&br&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br&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br&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br&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br&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br&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r&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br&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p&&p&&b&《苏武传》&/b&&br&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br&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br&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br&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br&5.斥候:侦察兵。&br&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br&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br&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br&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br&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br&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br&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br&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br&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p&&p&&b&《张衡传》&/b&&br&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br&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br&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br&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br&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br&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br&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br&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br&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br&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br&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br&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br&13.下车:官吏初到任。&br&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br&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br&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p&&p&&b&《归去来兮辞》&/b&&br&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br&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p&&p&&b&《滕王阁序》&/b&&br&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br&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br&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br&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br&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br&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br&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br&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p&&p&&b&《逍遥游》&/b&&br&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br&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b&《陈情表》&/b&&br&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br&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r&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r&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br&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br&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br&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br&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br&9.犬马:臣子自谦。&br&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p&&p&&b&《长恨歌》&/b&&br&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br&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br&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b&《行路难》&/b&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b&《阿房宫赋》&/b&&br&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br&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六国论》&/b&&br&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br&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b&《伶官传序》&/b&&br&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br&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br&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br&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br&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br&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b&《祭十二郎文》&/b&&br&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br&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br&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br&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br&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br&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o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r&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br&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br&9.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b&《狱中杂记》&/b&&br&&br&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br&&br&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br&&br&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br&&br&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br&&br&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br&&br&6.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此后,该刑不再出现。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秦朝称为斩趾。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废除。大辟,即死刑。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br&&br&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br&&br&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 “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br&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br&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br&11.移关:指移文、关文。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b&《陶庵梦忆序》&/b&&br&&br&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鹿鸣宴。&br&&br&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br&&br&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br&&br&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br&&br&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劫,梵语“劫簸”的略称。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br&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r&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br&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br&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br&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p&&p&&/p&
关注高分语文,免费课,带30个朋友来听送满分作文并给予长期一对一辅导。点击链接即可。《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
没人提魔王子吗,我从度娘百科里挑了一些给大家看看,&br&&br&1、( +0:为啥不回句芒??&br&魔王子:太旧我叫明玉烧了...?+0:瞎咪,那可是火宅传统建筑!!!)&br&当维持比重建更费心力时,就有人用历史与传统当作阻挡进步的藉口,如果百年是历史,那九十九年就不是了?&br&认清吧,不过就是拆掉的危楼而已(三;堕落天堂)「个人感:总觉得像黄文泽两兄弟对过去有人认为他们忘记传统的怒吼...」&br&&br&2、(寒烟翠:你难道不曾为父王悲伤?&br& 魔王子:当然有!赤睛:一秒钟...。&br& 魔王子:差不多。)&br&&br&嫌短吗?要多久才能表达哀伤?三个月?三年?三十年?每一个人每天都在怀念死去的先人,道路上就会充斥著满满的哭声,太吵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诚心的哀悼,只要诚心,一秒钟足够了&br&&br&3、爱情,能使人痴迷,两个字,就包括了生物的求偶本能,占有欲望与自毁倾向(七;火宅草屋)&br&&br&4、当你报不了仇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原谅(十;堕落天堂情之堕落)。&br&&br&5、爱是什麼?明明是需求与依赖,却被包装成纯粹无理由的伟大情操。吾配合这世间的荒谬,做出最忠诚的表现(十一;佛狱草屋)。&br&&br&6、嫉妒,人类最原始的心思之一,无论男女,一样沉重(十二;堕落天堂)。&br&&br&7、无知与自信永远是结果论,胜利就是自信,失败就是无知(十八;集境破军府外)&br&&br&8、企望所谓的报应,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美丽幻想,用来宽慰自己的愤怒以及掩饰自己的无能(二十一;魔王戏慕容 第二次)。&br&&br&9、只有在意过去的人才会後悔,吾之眼光总是放在现在(二十一;魔王戏慕容 第二次)。&br&&br&10、赌注,期望以小博大的人才会,输得一无所有(二十三;异端与惊叹)。&br&&br&11、面子,多少人愿意为这虚荣的外衣付出一切,甚至性命(三十一;鸦魂重生)。&br&&br&12、这世间的人阿,总是随时顾虑著别人的想法,而不能活出自我,这不是太可悲了吗?如此虚掷生命的众生,阿~惋惜吾能力有限,杀不完阿~(三十九;炎流村雕像闲谈)。&br&&br&最后来个搞笑的:&br&&br&13、(赤睛:你真惹人厌【指】&br&魔王子:不要紧,他们会原谅吾。赤睛:哪来的自信?)&br&因为吾俊美无双的脸容阿~。(十三:火宅树林)【看现在许多只问美型不问对错的戏迷,嗯...】。
没人提魔王子吗,我从度娘百科里挑了一些给大家看看, 1、( +0:为啥不回句芒?? 魔王子:太旧我叫明玉烧了...?+0:瞎咪,那可是火宅传统建筑!!!) 当维持比重建更费心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琴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