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旗”跟清代“混的最惨的八旗旗主”有关系吗

& 清朝女人:旗袍制服的诱惑
清朝女人:旗袍制服的诱惑
来源/新浪网阅读人次/14774()
扫描二维码将本内容分享给手机朋友
导读:港台的女演员中,张曼玉最适宜穿旗袍的。风行一时的电影《花样年华》,实现了女人与旗袍最经典最完美的结合:张曼玉穿一袭镶金丝的大红旗袍,把一位旧上海的幽怨少妇给演活了。…
  港台的女演员中,张曼玉最适宜穿旗袍的。风行一时的电影《花样年华》,实现了女人与旗袍最经典最完美的结合:张曼玉穿一袭镶金丝的大红旗袍,把一位旧上海的幽怨少妇给演活了。旗袍套在张曼玉这样的女人身上,顿时显得有生命有灵魂了。这部弥漫着怀旧情绪的电影,无形中在为旗袍做广告。以至许多女观众产生了旗袍情结,恨不得赶紧找上了年岁的裁缝替自己做一套。还有什么服装款式,能比旗袍更恰切地装缀中国女性的花样年华? 
  后来,张曼玉又穿着这件旗袍去法国参加电影节,使洋佬们大为惊艳。巴黎虽然是世界时装之都,在来自东方的旗袍面前也不敢表现丝毫的傲慢。张曼玉穿上旗袍,如鱼得水,既端庄典雅,又风情万端。仿佛一下子就回到海上繁华梦之中,回到一个风花雪月的时代。
  估计在西方人眼中,旗袍是最能烘托女性曲线美的服饰。张曼玉穿着长及足踝的旗袍(玉腿却又在两侧的开叉处若隐若现),虽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似乎比纽约地铁站口被风掀起超短裙的梦露还要性感。 
  然而,旗袍的源头并不在香港,也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 
  清兵入关之后,驻防北京地区的八旗军就占其总兵力的一半,况且将士们都是带家属的,因而形成庞大“京旗”集团。他们的后代被称为旗人(或八旗子弟)。旗下妇女所穿的民族服装,也就被叫作旗袍。 
  旗袍最初是一种很宽松的长袍(没有后来那么紧的腰身),既防寒保暖,又便于骑马或劳动。
  当时满州妇女与汉族妇女最大的区别,一是不缠足,二是不穿裙子穿旗袍。她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说起与北京有关的女人,人们首先会想到慈禧太后,她是北京历史上的名女人。寓居北京的当代影星刘晓庆曾顾影自怜:“做女人难,做独身女人更难,做出了名的独身女人,难上加难!”其实这三项条件,也被一百多年前的慈禧太后集于一身,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以后,作为其遗孀的慈禧也基本上算独身女人了,垂帘听政,大权独揽,实际上相当于大清帝国的女皇。跟这位统治朝政达数十年之久的女强人相比,刘晓庆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不过巧合的是,她恰恰因《火烧圆明园》等清戏中饰演慈禧而发家的。她是否真正体会到慈禧作为女人的难处? 
  看慈禧太后的老照片,可以对清代的旗袍有较直观的印象。我手边就有一幅,估计是她六十大寿时在颐和园拍摄的。穿旗袍的叶赫那拉氏,花样年华时迷倒过一国之君咸丰,电影《火烧圆明园》演绎过这一段艳史,刘晓庆扮演的慈禧,在亭台楼阁间暗送秋波。
  再美的人也会老的,慈禧晚年的形象,却依然雍容华贵。她的旗袍不同凡响,刺绣着繁复的花鸟图案,而且镶嵌金边。袖口和下摆都呈喇叭状。慈禧虽未像武则天那样正式称帝,但掌握政权达四十八年,实际上已相当于女皇(或女太上皇)。
  她垂帘听政时所穿的这一身礼服,恐怕算所有旗袍中最尊贵的一件,多多少少带有“龙袍”的性质。在那风云变幻的半个世纪里,大清的江山是由一袭旗袍所控制的。旗袍啊旗袍,曾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外国人布兰德和柏克豪斯,写过一部《女皇治下的中国人》,慈禧太后在西方也出名了。若论名气与地位,她在古今中国女人中算一流的,恐怕只有武则天跟她旗鼓相当。只不过她的名声不太好,遭后人唾骂。
  林语堂评价她时还留了点清面:“当代的维多利亚女皇,曾控制政治舞台达半个世纪之久。想比之下,慈禧具有政治的睿智,刚毅的性格,果断的决策天赋和牢固控制政权的能力。她具有能影响人际关系的典型女性魅力……但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是个愚昧、顽固的女人。在中国那个存亡悠关、面临西方挑战的半个世纪内,她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慈禧之所以能牢牢抓住咸丰的心(一如杨贵妃之于唐明皇),一方面因为她非花瓶式的女人,颇具心计,另一方面,还在于她很会打扮,常有新意,是宫中难得的一大“摩登女郎”,使三千粉黛无颜色。
  她甚至对发型与头饰加以变革,从而领导时尚新潮流:“孝钦皇后时制成新式,较往时之髻尤高;满州妇女咸效之。”荣登皇太后之宝座后,对服饰的要求更加苛刻:“常御之服为黄缎袍,上绣粉红色大牡丹花”,而且“外边罩着用三千五百颗珍珠串成网状的大披肩,头上常是并排几朵大花,再加各种珠宝流苏,风流之极,为宫中一大奇谈。”(苑洪琪语)
  估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以及俄国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日常也不敢如此铺张浪费。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光绪十年十月初十日,“皇太后五旬万寿,臣等照常恭进寿意:红绸九九件、吃食九九盒……”这还算是额外的。慈禧每年享有绸缎布匹一百六十匹的份额,但几乎总要“超标”。要这么多的绫罗绸缎做什么?做旗袍呗!慈禧拥有帝国最好的时装设计师与缝纫师。
  作为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慈禧太后在北京城里作威作福。颐和园就是她下令修建的,也一度成为其私家花园。仅此一举,就挪用了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也许是作为回报吧,昆明湖畔还停泊了一条两屋楼高的石舫,供太后游园赏景时登临,仿佛视察了大清帝国的海军。这本身就是个绝妙的讽刺。因为这艘编制之外的仿真巨船,永远在原地待命,不可能驶向外海,跟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垒的。颐和园那浮华的石舫,在我眼中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泰坦尼克号。慈禧太后,一位失职(或者叫渎职)的女船长。 
  慈禧终生都穿旗袍。惟一一次改穿平民化的汉族服装,是一九00年,八国联军兵临城下,十万火急,慈禧只好化装成农妇(怕被追兵发现),去西安逃荒要饭去了。那一路上凄风苦雨,慈禧不仅披着老棉袄,而且吃了窝窝头。吃腻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爷”,居然还觉得窝窝头是天下顶好吃的东西;事后还宫时曾令御膳房仿制。她是否还觉得旅途上的老棉袄,要比宫廷的黄缎袍更实用更温暖呢? 
  而旗袍本身的价值并未因之贬低。恐怕因为慈禧太后穿过,它所隐藏的皇家之风、王者之气,或者说贵族格调,似乎至今尚未完全湮灭。毕竟,它曾经倾国倾城,装扮过整整一个王朝的妇女,除了慈禧之外,还有珍妃,还有紫禁城内寂寞无名的三千宫女,还有大大小小的福晋(王爷的妻子)、命妇(有封号的官员的妻子)、格格(皇族女儿的称号)……
  估计连赛金花之流的娼妓,也靠穿旗袍附庸风雅? 
  最早出自诗人刘半农之口:“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丢脸。”(转引自叶祖孚著《燕都旧事》)当然,我们必须注意,他所说的“宝贝”,是带引号的。有“乱世活宝”的意思。与慈禧相比,赛金花的经历更充满了乱世佳人的韵味。至少,尚有可同情之处。慈禧畏洋人之锋芒,逃往西安避难去了;作为一个烟花女子,赛金花自然只能继续留在红尘里苦苦挣扎。她和所有的北京市民一起,被惜命的太后抛弃了。
  咸丰有个失误:娶错了老婆。他不该纳慈禧为妃的。慈禧把老公的棺材从承德抬回北京后,就发生政变,由此垂帘听政达四十八年。大清王朝真正滑入阴盛阳衰的境地,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尴尬:不断地赔款,不断地割地,不断地签署卖身契(不平等条约)。慈禧不思振作国防,反而把本购置坚船利炮的海军军费挪用来盖别墅(颐和园)了。这个女人瞎搀和的结果,是使首都再度失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在中南海饮马,在太和殿里跳华尔兹……
  我偶尔会作无用的假设:继承道光衣钵的若非咸丰,而是身手不凡的恭亲王奕忻,那么历史是否要改写了?即使不能说国家的命运完全是皇帝本人的性格的投影,至少,叶赫那拉氏恐怕就没有机会在舞台上亮相了,更难以成为一个动乱时代的臭名昭著的女主角。慈禧太后的晚清,至今仍是国人痛定思痛的反面教材。想忘是忘不掉的。想更改也是更改不了的。
  清亡以后,旗袍并未立即烟消云散。肖伯青回忆一九二四年元宵节去鼓楼前大街看花灯,看见不少的旗人妇女:“穿长旗袍,梳大板头,面部擦了胭脂粉,长身玉立,端庄大方,杂在人群中看灯看花。这时辛亥革命虽已十余年,但旗人妇女着旗袍的风气,仍存在于民间。”
  而旗人妇女很容易分辨,“她们穿着旗袍,下边是天足,上边是常梳着大板头,就像《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梳的那种发式。或只脑后梳上两块黑缎子糊的板,好像蝉翼似的……尤其是王公命妇家的妇女外出,总是涂脂抹粉,穿上盛装的。”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五日,冯玉祥将军将退位的溥仪驱逐出紫禁城。“从这一天起,在全北京的大街上再也看不到梳大板头的妇女了……到北京几百年来旗人妇女梳大板头的风气,到这时根本绝迹了。说来也奇怪,北京街头梳大板头的不见了,穿木头底鞋的没有了,而旗人妇女穿的旗袍却悄悄地在北京市民中流行起来了。很快地从北京流传出去。二十年代中叶起,妇女穿旗袍已风靡全国,不仅各大城市妇女穿裙子的少了,都穿上了旗袍,连乡村妇女也穿上旗袍了。”
  看来旗袍的生命力真够强的。恰如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趋演趋烈。 
  在我想象中,“五四”前后北平的女大学生,通常穿着丹士林布料的单色旗袍,再加上雪白的毛线围布、轻便的黑布鞋。譬如鲁迅所悼念的刘和珍君以及他的学生许广平,譬如死后葬于陶然亭的才女石评梅,譬如杨沫小说《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都是如此打扮。她们有时在长安街上撒传单,有时又夹着书本坐在人力车上,去上课或去自由恋爱。那是早春二月啊。我在岁末的梆声中幻觉着这一系列新女性清纯的背影。她们使旗袍变得朴素了,也变得更有思想了。 
  后来,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以及会演话的贵妇人陆小曼,都穿过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使风流才子徐志摩(当代的唐伯虎)大为倾倒。穿旗袍系围巾的“林妹妹”(徽因),曾陪伴志摩与前来北京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合影。林徽因的旗袍,已进入中国的新诗史了。 
  旗袍曾是老北京的特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它却大出风头。上海的时髦女郎,极具匠心地修改旗袍的风格,既保留了国粹,又显得洋味十足。
  旗袍,似乎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在征服了紫禁城之后,又风靡了十里洋场。 
  读张爱玲的小说,即使涂去作者的署名,你也能判断出:那绝对是穿新式旗袍的上海小女人写下的。意境的华丽自不用说了,甚至连文字,都像旗袍上的针脚一样缜密而又周详。
  我没找到张爱玲穿旗袍的照片。但我想,这沪上的一代名媛穿旗袍的造型,应该不比张曼玉逊色。至少,她会使旗袍显得更有文化了。 
  京派的旗袍,与海派的旗袍,还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旗袍,和改良主义的旗袍,还是有区别的。 
  肖伯青描述旗袍的潮涨潮落:“从二十年代中叶,直到一九四九年,近三十年中,服装设计家,要使时装常变花样,去追求新式样,万变不离其宗也无非把旗袍的领子做高做低(高时硬领箍脖,高可顶住下颚骨,还钉上三个纽袢,头部转动都受限制。低时领子只有一扁指高,总算有个领子罢了。)把袖子截长截短(袖口长时盖住手背,短时袖口仅及肘部,再短时只遮两腋,乍一看像穿着个大坎肩儿。)把身长裁长裁短(袍身长时下摆扫着脚面,短时下摆仅至膝部。)把下裉开高开低(下裉开高时高到胯骨,使旗袍的前后襟很像舞台上大将军的甲片飘在下身前后。低时低到膝部以下,走路时迈不开步。)他们的新装设计只是在旗袍的领、裉高低,袖、身长短,变换花样,争奇斗胜,反正就是离不开旗袍。这个风气一直继续到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始渐衰歇。”
  他尤其提及十年动乱期间,旗袍与裙子都被视为四旧,列入要打倒的事物之中,“街头行人中一个穿旗袍的也不见了。”
  然而,旗袍最终还是像凤凰一样复活了。旗袍回光返照,猎猎飘扬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代表着一种美,一种典雅庄重的传统女性美。穿上旗袍独步花丛,就会有种画中人的味道,回眸一笑百媚生,仿佛历史的烟云都镶嵌在锦绣的花边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旗袍摇曳生姿,令人重温那逝去的朝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蒹葭苍苍中依旧是秋水伊人。
  近年来时装表演、选美竞赛风起云涌,旗袍作为国粹,不容忽视其温故其新的审美作用;因而在花团锦簇的服装款式中,旗帜鲜明,独尊一席之地。况且在烘托女性体形方面,旗袍较泳装(哪怕是比基尼)有出神入化之处,半遮半掩,影影绰绰,反倒增添几分朦胧的诗意、含蓄的美感。旗袍是高贵的,超凡脱俗。
  我在天坛附近观摹过一场旗袍的专题汇演,具体展示了这种服装的诞生、发展和变革,可当作一首古色古香的故事诗来阅读。当一位京城名模高挽云髻、轻摇团扇,穿一件刺绣牡丹图案的大红旗袍徐徐登台,笙歌四起,曹植笔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顿时在我脑海中横空出世了。画山绣水之间,韵味悠远。 旗袍风韵犹存,称得上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古典的文化。时代不同了。然而在我的想象与祝福中,大风不止,旗袍飘扬…… 
  我有个朋友,叫姜丰,原是电视台主持人。她去日本拍摄节目,对和服发过一番议论:“和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极素雅极清淡的,和极明艳极浓郁的,但是穿起来却是一样的温良、一样的妩媚。和服就是有这等魅力,任凭什么性格的女子,穿上它会不由自主地温柔贤惠起来,不用等谁来教,自然而然就双脚并拢,双手合握,目光谦恭,笑容含蓄。总之,温良恭俭让全想起来了。”
  其实,旗袍不也是如此吗?旗袍不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日本有和服,而中国,有旗袍,作为女人的传统。 
  中国女人的内心深处,恐怕都陈列着一袭影子般的旗袍。哪怕压在箱底几乎找不到的位置,可毕竟,它还是若隐若现地存在着。
[$content]
燕慕是一家专业为成功人士定位设计、量身定制高级成衣的设计师品牌公司。拥有最尖端的手工技术团队,以及大量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最精致独到的产品面对每一位客人。…
旧金山时间10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旗袍文化专场活动在旧金山名校斯坦福大学成功举办!…
“斗鱼一姐”头衔之争可谓是备受玩家关注。此前,新晋美女主播阿冷入驻斗鱼,不仅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关注,更被网友们称为是可以匹敌冯提莫的“斗鱼新一姐”。…
在第四期《演员的诞生》中,章子怡与周一围将合作重现经典之作《胭脂扣》片段,致敬故人张国荣、梅艳芳。章子怡的旗袍造型尽显曼妙身材,堪称芳华绝代。…
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之意。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
他玩翡翠上了央视,月销过亿,薛蛮子都参股了!…
HerC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倾城 版权所有关于汉服和旗袍的关系
汉服和旗袍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参加汉服活动稍微久一点的同袍来说对二者区分得也很清楚,但是随着汉服运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接触群众数量的不断增多,该像祥林嫂一样重复的东西就得重复。简单的问题不认真面对,就容易犯错。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不久带队参加了一次政府组织的旅游活动,到了才发现政府同时邀请了旗袍社,当时我就要求大家秉持“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的立场,与旗袍社的大姐大妈们不合影、不同台,没有乱搞大团结式的聚会。由于旗袍社来的都是大姐大妈,而且旗袍配色和妆容都有很浓的上海滩风格,与我们形成了鲜明对比。露营地有吃瓜群众发表了对比意见,我就不复述了,大家自己脑补。
写这篇文章,就不谈论活动本身的问题了,坚持原则是一方面,灵活应对又是一方面。只想谈谈汉服和旗袍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相关情况的建议。
首先,给新参加汉服活动的同袍普及一下,为什么我们如此讨厌旗袍。
首先要谈的是汉服的消亡史。汉服发展了四五千年,为什么在明末清初戛然而止,原因在于满清统治者为了统治汉民族,必须极力磨灭汉族的民族性。语言文字磨灭不了,就从衣冠下手,早在努尔哈赤侵占辽东的时候,在屠杀汉民之余,就逼迫包衣、阿哈剃发易服;多尔衮执政后,为了长久的统治,在全国搞剃发易服,当时有汉奸恬不知耻的吹捧“金钱鼠尾,新朝之雅政”,由此,本来已经不战而降的江南烽火遍地,对读书人来说,换个皇帝无所谓,但要剃发易服却是万万不可的,满清则用“嘉定三屠”等来回应,屠戮之惨,远胜南京大屠杀百倍,谷寿夫穿越回去看到了都要自愧不如。有骨气的读书人被基本杀绝,剩下的只有汉奸知识分子和苟且偷生的愚民。
从那以后,汉服退出中国人日常生活,仅在佛教、道教等非世俗人员和丧礼、戏曲等特殊场合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很多群众说我们是道士或唱戏的的原因。为了缓解矛盾,满清修正了政策,改为“十从十不从”,比如“男从女不从”,看起来退让了,实际上古代男权社会女子只是男性的附属,男性都改衣服了,女性也不可避免。所以清初女子衣服还保留了很多明制汉服特征,到了满清中后期也全部满化了。
除了中国,汉服在朝鲜相对完整的保留下来,这也就是很多群众以为我们穿韩服的原因。
满清男女,皆穿旗装,“旗”,顾名思义,八旗也。
再谈谈现代旗袍。现代旗袍其实和满清女子旗装关系不大,最有联系的估计就是盘扣了,这也成为了立领女子汉服和旗装的根本区别(立领女子汉服使用金属扣)。现代旗袍产生于旧上海,起初使用中式裁剪法,后来改为西式裁剪法,讲究修身,即暴露身体线条,本质上是迎合了西式审美,西方曾流行的束腰装也是同理,说穿了就是感官刺激。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改动的旗袍,配色艳丽浮夸,贴身裁剪,穿上之后显得胸大腰细屁股圆,开衩到大腿根部,整个大腿随着步伐的摆动若隐若现,再配上浓妆艳抹和媚眼飞丝,在还未出现比基尼和情趣装的年代,有效的满足了男性的性幻想。
旗袍也有端庄的,其用料考究,配色沉稳,宋庆龄先生的旗袍就是这样。然而现代旗袍基本上都走上海滩交际花风范了。
而汉服的美,是一种飘逸灵动的气质美,礼服讲究宽袍大袖,基本上看不出女性身体线条。无论男女,穿上宽袍大袖汉服礼服,举手投足无不透露出一种高贵、典雅,和感官刺激八竿子打不着。实在要说和感官刺激沾边的,也就曾短暂流行于唐代宫廷的一些款式,在唐朝并不流行,之所以为现代人熟知,因为在敦煌壁画上有发现,又正好契合欧美的感官刺激式审美观,被大书特书,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言下之意汉服本身的气质美是土包子,欧美式的感官刺激才是高大上。
我本人不是卫道士,也喜欢感官刺激,但喜欢是一回事,奉为圭臬又是一回事。汉服在我心中,是高贵、典雅的,现代旗袍无论如何承载不了传统文化。所以女旗袍,男中山装,不过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标志,无力承载上下五千年。
所以,汉服和旗袍,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物。旗袍本身带有“旗”字,透露出历史上剃发易服的斑斑血泪,现在又多与汉服争夺传统服饰话语权,作为汉服运动的女孩子,你可以喜欢旗袍,但一定要清楚旗袍的来历和本质。夫人在接触汉服前,也以为旗袍代表传统文化,但接触汉服之后,原来买过的旗袍全部都扔了。
在现实活动中,汉服遇上旗袍早已有之。我记得多年前上海一次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旗袍上台,我们的同志当即就表示尊重主办方意见,但不合影,而且在活动结束公开发言时还专门谈到了旗袍的问题,表明了态度;我参加过成都一次活动,主办方一女领导穿着旗袍来了,我们的同志立即与其沟通,希望她能考虑到我们的民族情绪更换衣服,当时我记得身边一位男同袍直接表示:“请这位领导不要在我们大喜的日子穿着沾有我们民族血泪的衣服来!”此话虽煞风景,但完全占理。
我们不是说要仇视每一个穿旗袍的人,但是我们自己要站稳立场,搞清楚底线。即便出于种种原因需要临时妥协,也一定要给自己的同袍解释清楚,特别是新同袍,否则搞乱了自己队伍的思想就亏大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今天的“旗袍”和清朝的“旗袍”是一回事吗? - 简书
今天的“旗袍”和清朝的“旗袍”是一回事吗?
从字义上了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
而窄意上众所周知的“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饰之一,它在满族女子服饰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服装的特点,并吸取区西式裁剪方法后所逐渐演变而来的独特女装。
“元宝领”旗袍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
宽腰直筒旗袍
旗袍最初是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高低贵贱都穿的服饰。因为当时清代满族人实行八旗制度,凡编入旗籍者,都被称为“旗人”,而他们穿的衣服也就被人们习惯地叫做“旗袍”。满族人的旗袍宽腰直筒,长及脚面,四面开衩,侧面开襟。满族人入关以后,生活逐渐汉化,旗袍也按性别逐渐分化,男人的主要服装变为长袍,马褂和长裤。女人的主要服装仍是宽腰直身筒子式的长袍,而这种女子服装的款式正是现代人们所认识的旗袍的始祖。
男人的旗袍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女子的着装也开始变得简洁,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形态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于是就出现了民国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民国时期的新旗袍
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形。于是“新旗袍”去掉了以往旗袍的旧式结构,采用了西式服装胸省和腰省得设计理念,突出了女子的丰胸细腰的曲线之美,使袍身更为合体,女子的曲线一览无余。从此“新旗袍”的样式就这样风靡开来,甚至它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女人服饰的代表,无论名流影星还是街头女子,都以穿旗袍为美。
展现曲线为主的新旗袍
旗袍是安静的,无论你是多么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地静下来,它给你带来的满足与心安,会让你充满自信,充满妩媚。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端然与雅致,一颦一笑间,自有一份似水的娇羞。
中国丝绸全球生态服务平台!
今天事高考开考的第一天,许多一年一次的话题如约而至。一天下来也没什么新意,忘带准考证的,走错考场的,作文的题目,考前受伤依然参加考试的。所有的话题都在预料的范围之内,犹如例行公事。倒是晚上公司群里传了一条新闻,说妈妈们穿旗袍送考生以求旗开得胜,能让我关注主要是因为是老...
——一袭东方女性的华彩乐章 会钧 题记:《旗袍》,是女人们永远的时装梦,男人如果真爱你的女人,就该为她置办一套真正属于她的旗袍。
在人们的印象里,能代表最中国元素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和玉,而在我看来,我们着实不应该忽略了旗袍,能够最全面诠释东方美学理想的是东方的女性美,...
——一袭东方女性的华彩乐章
林会钧 题记:《旗袍》,是女人们永远的时装梦,男人如果真爱你的女人,就该为她置办一套真正属于她的旗袍。 在人们的印象里,能代表最中国元素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和玉,而在我看来,我们着实不应该忽略了旗袍,能够最全面诠释东方美学理想的是东方的...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这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代名词。 民国旗袍的出现,将中国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抛于脑后。 同时,旗袍首次将中华女性身体的曲线张扬于外:头、肩、胸、颈、腰、腿、臀及手足“九翘”,配之以领、衣襟、衣角的“三弯”,尽显体态的曲线之美。 此旗袍非彼旗袍 民国旗袍终结冠...
你好,辽宁 渤海翡珠号渡轮晚上十一点半从烟台港出发,约7个小时到大连。翡珠号比泰坦尼克号大,拥有2000米车道线,可装载大小车辆260多辆,载客1630人。我的床位在七楼A三133。八楼之上是观光甲板,有酒吧,咖啡、烧烤。在海上睡了美美一觉。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天亮了,到大连...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
21世界已经是微商的天下,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微商了,刚开始还是有那么些许对朋友的态度有了转变,因为不喜欢微商,对微商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说不出为什么不喜欢微商,但是就不会购买微商的产品。后来慢慢的发现了其实微商没有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创业当老板,这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
小宝的到来对于我们这个北漂家庭很意外,在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接受了,我们家里明年就会有新成员加入了。 日子还是照旧,除去了我被无良的单位借口辞退外,每个月按例去医院检查。不用上班的日子突然间就闲了下来,就好像运行了很久的列车猛然接到刹车指令,不再前行。 小宝是个争气的孩...
红枣大补,但是跟不对的食物一同食用的时候,可能造成悲剧。例如,红枣加虾皮,两者同食用将产生类似砒霜的毒素,严重者,可丧命。 红枣对身体好, 一位老奶奶非常喜欢吃。 她常常将「一日吃三枣, 一辈子不显老」这句话挂在嘴边。 确实红枣被誉为「天然维生素」, 不仅可以补气养血、美白...
你怯怯的,化开眼眸 不忍离别,连一声珍重都喑哑 走了那么长的路 叹了那么久的回忆 泪水崩落之后,终有一颗心重新燃起 所以,请相信吧,我挚爱的朋友们啊 岁月铭记的岁月 如纪念碑上的篆文 风吹雨打 依旧不改其色 万水千山锁不住 那一天,我因离别而落的情 叹一声,念一句 只愿这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旗袍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