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环氧煤沥青防腐漆沥青的AFM表征图嘛?想借鉴观察一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二章 纳米材料表征方法之STM和AFM.ppt 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之STM和AFM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一) 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发明者: Dr. G.Binning, Dr. H.Rohrer IBM苏黎世实验室,1978年开始, 1982年,获得CaIrSn4单晶单原子台阶像 1983年,获得第一张,Si(111)-7?7表面重构像 1986年,两位博士与E.Ruska一起,获Nobel物理学奖
实验条件:非常广泛 气氛:大气、真空、溶液、惰性气体、反应性气体 温度:绝对零度到摄氏数百度
STM(二) STM的应用:
表面结构观测:原子级空间分辨率,表面物理和化学过程,生物体系。
纳米结构加工:操纵原子和分子,制备纳米尺度的超微结构。
STM(三)-原理:隧道效应 经典力学:当粒子的能量低于势垒高度时,粒子被束缚,无法穿越势垒(穿越的几率为零)。
量子力学:低能量粒子穿越势垒的束缚,出现在势垒之外几率大于零;微观粒子波动性的表现
隧道效应显著出现的条件:势垒宽度与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遂穿过程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或准动量)守恒定律。 STM(四)-隧道效应 STM(五)-隧道电流 以上图的金属-真空-金属系统为例,在偏压V的条件下,隧道电流近似为: I?V?s(0,EF)e-1.02?-1/2 ?为金属逸出功, ?4eV ?s(0,EF)为样品表面EF处的局域态密度 衰减系数为0.51?-1/2 ?1埃-1 电流的衰减速度,每埃约为e2倍(7.4倍),非常快。这是STM高的空间分辨率(原子级)的物理起因。 STM(六)-工作原理 STM(七)-系统结构 STM(七)-实验方法 原子级的超高空间分辨能力:实现关键是STM针尖的几何形状。
STM针尖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尖偶然出现原子或原子簇的突起,获得可重复的图像仍是目前的首要问题。
常用针尖材料:Pt-Ir(铂铱)针尖,W针尖
针尖原子的电子态:d电子态比s电子态分辨率高 STM(八)-实验方法 样品制备:比较简单,适用于各种导电样品,或者将有机、生物、颗粒状物质固定在导电基底上。 金属样品:避免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超高真空STM。 半金属:石墨、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取新鲜表面既可。 半导体:同金属物质,超高真空STM。 绝缘体:先沉积金膜
STM(九)-图像解释 图像信息: 隧道电流?样品表面费米能级附近的局域态密度?样品表面的局域电子结构和遂穿势垒的空间变化。与原子核位置,即原子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STM针尖也有影响,即其电子结构影响了成像结果。
图像起伏并不直接反映表面原子核的位置
STM(十)-图像解释 STM(十一)-图像解释 针尖电子态的影响 样品电子态和针尖电子态的卷积决定了隧道电流。因此,STM图像由样品表面和针尖两者的局域电子态决定。
STM成像的倒易原理: 针尖和样品之间是微观对称的,两者之间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并进行交换。 或者用针尖态来探测样品态,或者用样品态来探测针尖态 STM应用(十二)-表面结构观测 STM应用(十三)-表面化学反应 STM应用(十四)-表面化学反应 STM应用(十五)-信息存储 恒力模式:保持作用力(即微悬臂的形变)不变,记录针尖上下运动轨迹,即获得表面形貌。使用最广泛。
恒高模式:保持高度不变,直接测量微悬臂的形变量。限制:对样品表面要求很高。 选择尖端曲率半径尽量小的针尖。 减小针尖与样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放大效应。 提高环境的洁净度,减少针尖和表面的污染,减少假像的产生。 减小毛细管力的作用:真空测定、控制气氛、或采用溶液条件测定等。
课题讨论与思考题 1、如何进行纳米材料尺寸及其分布的表征?
2、如何对纳米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构缺陷进行表征?
参考教材 超微粉体制备与应用技术 张立德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年)
无机纳米材料 刘吉平、廖莉玲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
纳米科技 杨志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张志昆、崔作林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是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宾尼和罗雷尔相继发明创造的。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简称STM。
在性能上,其分辨率通常在0.2nm左右,故可用来确定表面的原子结构。测量表面的不同位置的电子态、表面电位及表面逸出功分布。
此外,还可以利用STM对表面的原子进行移出和植入操作,有目的地使其排列组合,这就使研制纳米级量子器件、纳米级新材料成为可能
◆ ◆ ◆ 扫描隧道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导体的研究,而原于力电子显微镜不仅用于导体的研究,也可用于非导体的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原子力显微镜(AFM)―上海交大分析测试中心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原子力显微镜(AFM)―上海交大分析测试中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Nat. Nanotech.:清楚的观察分子之间的氢键,没做梦!Nat. Nanotech.:清楚的观察分子之间的氢键,没做梦!科技东方百家号去年,瑞士洛桑大学的Jacques Dubochet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achim Frank教授、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Richard Henderson教授凭借冷冻电镜拿到诺贝尔化学奖(点击阅读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冷冻电镜能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生物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分子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有一台仪器能直接看到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为例),将对了解分子组装、界面化学反应等过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里就要说一下原子力显微镜(AFM)了,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这个仪器,在此就只做个简单的介绍。AFM主要是由发光二极管、检测器、带针尖的微悬臂、监控悬臂运动的反馈调节系统、控制样品台以及探针在X、Y、Z三个方向上相对运动的压电陶瓷扫描管和计算机电子控制系统(包含图像的采集、显示和处理等)组成(下图)。在检测时,首先发光二极管打出激光束到微悬臂背面,悬臂的首端有一个微小的针尖,激光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检测器上产生电信号,上部和下部光电探测器发出的差动信号即为AFM信号。根据探针与样品的作用方式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轻敲式。原子力显微镜机理图。图片来源于网络AFM可以直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键合结构,而对于使用的探针针尖常需要化学修饰,一般用单分子或者原子(如CO、氙)。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扫描图像分辨率(可达纳米或亚纳米级别);定量分析端基与端基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及端基与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避免针尖对生物样品表面的损坏;避免针尖与表面硬度较大的样品直接接触,延长探针针尖的寿命。即便如此,能够做到清楚表征分子之间的氢键还很少见到的。以CO为例,当探针针尖修饰CO之后(碳与探针相连,氧原子朝外)(以下简称AFM-CO),[1] 因为该分子与探针针尖作用力为非共价键,CO在受力时容易扭曲(下图a),导致得到的图像失真,表征氢键形成时很模糊,使该仪器的可靠性降低。CO修饰的探针针尖(a)和铜氧化物修饰的探针针尖(b)。图片来源:Nat. Nanotech.最近,利用铜氧化物(CuOx)修饰的探针针尖(以下简称AFM-CuOx)逐渐被大家所使用(上图b)。其中氧原子(在尾端)与铜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弹性常数约为AFM-CO的10倍,稳定性高,可以用于定量的评估键长和键级,同时在表征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也很可靠。在近期的Nature Nanotechnology 杂志上,德国明斯特大学Harry Mnig等人发表了的一篇论文,利用AFM-CuOx研究N-Au-N和氢键的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间作用力也能清楚直观的“看到”,真有点不可思议。首先,作者利用AFM-CuOx先表征富勒烯C60的成键情况和键长,并与AFM-CO测得数据进行对比。从下图可以看到C60分子中有五元环(Pn)和六元环(Hx),并且可以计算出Pn中碳碳键长(1.61 ± 0.13 )和Hx中碳碳键长(1.30 ± 0.13 ),这些数据和X射线衍射得到的数据十分吻合。相比之下,目前利用AFM-CO测得C60中Pn碳碳键长为(2.7 ± 0.2 )、Hx碳碳键长为(2.0 ± 0.2 ),与X射线衍射数据差别较大。AFM-CuOx表征的C60成键情况。图片来源:Nat. Nanotech.然后作者利用AFM-CuOx研究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1,2-二吡啶乙炔(bis(para-pyridyl)acetylene,BPPA),在Au(111)表面很容易形成四聚体,其中有四个N朝向中心位置(下图a),因为H的存在,N2和N4应该很容易形成氢键,N1和N3相对分布。密度泛函理论证明Au基底对BPPA四聚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因为N-Au-N作用力的存在,整个结构很稳定。从AFM-CuOx表征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N1和N3之间有作用力,更重要的是,在预测会出现氢键的位置可以明显地看到一条线(下图c)。与AFM-CO表征的BPPA结果对比,用AFM-CuOx得到的结果更亮、更清楚。关于N-Au-N的形成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行了证明。没有N-Au-N形成时,聚合物紧密排列(下图b);当形成N-Au-N时,不再排列紧密,与AFM的数据吻合(下图d)。AFM-CuOx和STM对BPPA的表征结果。图片来源:Nat. Nanotech.为了更进一步研究AFM-CuOx表征氢键的灵敏度,又对Ag(111)上的苝-3,4,9,10-四甲酸二酐(3,4,9,10-perylene-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PTCDA)进行了表征。在图中可以清楚看到PTCDA分子之间有白色的线,这也是预测会形成氢键的地方(下图a,b)。实际上确认氢键的形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受静电、共价键结构以及极性等作用的影响。利用A、B代表各分子(下图c),对于AA、BB之间的氢键作用强度与电子的转移直接相关,AA键比BB键亮,这在电荷密度差图中也可以看出来,在BB的区域电荷密度较低。另外,从AA(2.54 )和BB(2.35 )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推测出来。对于AB区域,这里包含两个O和三个H,在H1和O1之间具有很弱的氢键,这和H1与O1之间的距离(2.71 )相对较长有关。而对于H2和H3来说,存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O2和H3之间的距离(2.18 )比O2和H2之间的距离(2.11 )长,但是后者之间的作用力反而较弱,这与电荷密度差图显示的结果一致,这也证明了利用AFM-CuOx可以准确测出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另外,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别,也可以大致确定出该AFM表征氢键的灵敏度。AFM-CuOx和电荷密度差图表征PTCDA的结果。图片来源:Nat. Nanotech.对于AFM-CuOx,可以精确的确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氢键。分析不同环境中氢键的形成情况,为以后分子组装和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非常期待未来能研究出能直接看到化学反应如何发生的仪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科技东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报道最新科技新闻、IT新闻、互联网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施工技术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施工技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石墨烯的表征方法 (1)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 (1)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氧煤沥青防腐钢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