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菌菌

当前位置:
&这是什么菌????
这是什么菌????
作者 蓝风叙
分离到的一株菌,PDA上形态如下图所示,质地像银耳,可以从培养基上完全剥离,跟培养基结合不紧密。不知道是细菌还是大型真菌,有人知道吗??
如果用接种针很容易挑取的话,应该是产胞外多糖的细菌,看样子有可能产物是水不溶的
这个……唔……没有见过啊
引用回帖:Originally posted by hhaidong at
如果用接种针很容易挑取的话,应该是产胞外多糖的细菌,看样子有可能产物是水不溶的 可以用竹签把它完全剥离下来,硬度质地挺象用水泡开的银耳, 我查了一下,黏菌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会运动,而这种菌倒是没见它动过,也不像会动的样子。
[ Last edited by 蓝风叙 on
at 21:08 ],
哦,我也不知道,我是做细菌的。
不过,通常我们用生长速度来粗略判断,细菌长得快(小于1天),真菌长得慢;
但是不一定。建议你先看个显微镜。
看看是不是那种细胞其实被包裹在外膜中的情况,
这种外面通常会是糖。
糖和软硬有关系吗?
细胞壁硬不就是因为里面含糖吗?
应该是带芽孢的细菌,我们用API做过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发菌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发菌,食用菌栽培学术语,又称“走菌”,指菌丝体在培养基物内生长、扩散的过程。
【拼音】:fā jū
【拉丁语学名】:( spawn runing )
【含义】:
发菌发菌过程
要经过定植 (拉丁语学名colonization )、封面(拉丁语学名surface covering )、穿底 (拉丁语学名impregnation) 等过程。
“定植 ”又称“吃料”,指接种块菌丝重新长在新的培养基物上;“封面”,指播种后菌丝体长满培养料表面;“穿底” ,指菌丝体在培养料内从上至下长满发透。
发菌发菌管理
发菌平菇发菌管理
1、菌袋培养的通风
主要通过打开棚两头和四周棚膜实现的,在发菌阶段确保空气大流通,严禁关闭通风口,否则会造成大批菌袋烧菌而报废。具体管理如下:
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生料栽培,各种微生物繁殖活动聚积的发酵热和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会使料温上升。菌袋发热这种特点,在菌袋处于低温季节堆积发菌不加温培养时,有很好的自身供热或增温效应。对平菇生长很有利,是生料栽培的优势所在。但在早秋,这种增温效应则很容易形成烧菌。在20℃时,菌袋采用#字形排放,每墩可放3-4层,墩与墩之间距40-50㎝。气温在25℃时,菌袋只能贴地面单层排放。当气温在30℃时,袋内的温度可达到35℃,除大通风外还要中午高温时段内喷冷井水降温,如果袋内温度超过38℃连续2-3天,大量的鬼伞就会发生。当料超过40℃时,连续5个小时,深色品种的菌丝就会死亡,连续8个小时浅色品种的菌丝就会死亡。
2、加强倒堆和检杂工作
倒堆一方面可以控制料温过高,或料袋内过于闷湿而引起的污染率上升,另一方面可以检出被侵染的菌袋,防止受害程度加深。倒堆时注意要点:
接种后2-3天经检查菌种未萌发,多属于没打透孔,应即补孔。接种后3-5天,菌种萌发但不吃料,多属于袋内温度太高,超过34℃应立即降温,采用单层排放。发菌中期如发现中间有少许,,只要不是绿霉都不要惊慌,这类菌袋经正常管理后,都能正常出菇,如发现个别菌袋水份偏大,多余的水份沉在袋底,可将菌袋立放,让水通过气孔流出。凡发现绿霉污染的,应及时清理出场,放在阴凉处让其自然生长,还可出菇。
3、光线控制
整个发菌期不能阳光直射,特别是在早秋,包括装袋时,菌袋也不能阳光直射,不然由于直射产生的高温在短时间内就把刚接的菌种烧死,如发现此种情况,应立即补种。
4、加强对害虫的防范
生料发菌期间:料内散发的特有气味容易招引虫害。为防止害虫通过透气孔进入袋内产卵和吞食菌丝。要每隔3-5天对菌袋和环境喷施2000倍农药如:、高效氯氢菊脂、乱杀死等,一般不用有机磷农药(可在出菇前20天用)。
5、发菌后期的管理:
①无论是生料菌袋或发酵料菌袋,还是熟料菌袋发菌后期管理基本相同。当菌丝基本长满袋时即可摧蕾管理。菌袋仍按原来的方式,不要急于码堆,在气温较高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阻碍菌丝营养向转化,使出菇时间推迟20-30天。
②较高季节摧蕾方法:
白天和晚上全部打开通风口,让冷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冷井水向棚内喷洒,人工拉大温差,促使形成,当菌蕾形成70%时,即可码堆出菇。
发菌黑木耳段木发菌
1.上堆发菌
把接种后的耳木,按树种、长短、粗细分开,并分层垛成1米高左右、“井”字形的小堆。为保持空气流通,耳木之间要适当留一定的距离。上堆的耳木,要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盖好,以保湿、保温。堆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2~28℃,75%~80%。晴天时,中午一般温度较高,堆内会短时高温,若堆内温度超过30℃,为避免烧堆,可把塑料薄膜四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傍晚时,再把薄膜盖好。为防止夜里温度过低,影响发菌,可在薄膜上再加盖草帘。
上堆后,每隔7~8天要翻一次堆,将每堆耳木上下、左右、内外位置进行调换,以使耳木发菌均匀。第一次翻堆时,可不补充水分。但随着的逐渐增高,耳木水分蒸发加快,在第二、三次翻堆时,就要根据耳木的干湿情况,喷些细水,以保持耳木的湿度。同时,在第二、三次翻堆时,要注意检查菌种的成活率及污染情况。若是用木屑菌种接的种,要挑去盖或蜡盖,见到接种穴内有白色菌膜且菌丝已长入周围,说明菌丝已定植;如果发现穴内的木屑菌种无多大变化,或者生长缓慢,这是由于温度和湿度不适宜所致。若发现穴内菌种萎缩或出现绿、黄、红、黑等颜色,表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或者死亡。穴内菌种死亡的耳木,可重新进行补接菌种。穴.内菌种污染的耳木,要进行种穴消毒处理后,再补接菌种。一般上堆后经过3~4次的翻动,在耳木上产生少量耳芽时,就可进行散堆排场。
2.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的目的是为了使的迅速蔓延生长,并向耳木延伸,促使菌丝从逐步进入阶段。其方法是:把耳木一根根平放在耳场地面上,将一端或两端垫起,耳木与耳木之间要间隔5~6厘米,以使耳木充分吸收地面潮气,更好地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此期的主要管理工作是根据耳木的干湿情况,适时喷水和翻堆。一般排场一周左右,可轻喷水一次。一周后,隔2~3天轻喷一次。若气候干燥,1~2天轻喷一次。温度较高时,可早晚各轻喷一次。同时还要每隔10天左右将耳木翻动一次,使耳木上下、左右吸潮均匀。这样,经过4~5周就会出现大量耳芽,便可进行起架。
当耳木上有大量耳芽发生时,黑木耳进入了子实体发育阶段,此时,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就需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起棚上架,便于进行喷水,同时,还可防止杂菌和虫害。方法是:将四根1.5米长的木桩,每两根交叉绑在一起,再用一根横木放在两组木桩的交叉处,使横木离地面70厘米左右,然后将耳木成“人”字形依次斜放在横木两侧,角度以45度为宜,雨季可陡一些。耳木与耳木之间可间隔5~7厘米。
发菌双孢菇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的时间为20天左右。这期间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控温、保温 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播种后3-5天内应关闭门窗,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菇房应达70%。3天后菌丝萌发,并向料内生长。播种后7天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揭去报纸,此时,菇房内要进行通风换气,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
2、撬料通气 播种后10-15天,当菌丝吃料已达1/2深度时,应将料层撬动一次。方法是用三齿钩斜插入料深3/4处,向后倒退裂耙菌丝块,或从料底向上顶松料床,把已经开始结块的料撬松,然后将料面铺平,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下生长。
3、防治病虫害 经常检查有无、虫害发生。如发现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要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及菌丝生长过慢、菌丝少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发菌标准化菇厂发菌
标准化发菌,要建造标准化室,养菌室建有温度、通风调控设施,养菌室可做保温,这样四季发菌,常年生产。为了搬运和检查菌种方便,可采用长44厘米、宽33厘米、高22厘米的塑料或钢筋筐盛放菌袋。这样接完种的袋直接放入筐内,然后整筐移入培养室,垛放10~12层,减少了感染的机会,这样袋受筐的保护,利于菌丝的生长。
标准化养菌温度控制要求:考虑菌包接种后要及时萌发、考虑养菌有基内外温度差影响,所以养菌室温控要求由高到低。第一周26℃~28℃,第二、三周22℃~26℃,第四周以后18℃~22℃,存储应控制在5℃左右。
标准化养菌室要有二氧化碳感应检测控制装置、湿度感应控制装置,当氧气不足、湿度超高,可报警或自动启动通风。
标准化养菌室温度、通风达到黑木耳生长最佳控制要求,菌丝生长快质量好,采用液体菌种一般25~30天就长满袋。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图片】请教,这是什么菌,生长在竹子根部的。【野生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94贴子:
请教,这是什么菌,生长在竹子根部的。
1号店网上商城,优选全球千万品质商品,网购当然选1号店!网上超市1号店,省钱省力省时间!
看上去像灵芝
各位学长,这是什么
各位老师,这是什么
各位老师,这是什么
主贴应该是硬孔菌属
各位老师,这是什么
地衣棒瑚菌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这是什么菌,长在竹林里的,能吃吗?【云南野生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0贴子:
这是什么菌,长在竹林里的,能吃吗?
1号店网上商城,优选全球千万品质商品,网购当然选1号店!网上超市1号店,省钱省力省时间!
是不是竹荪
没开的竹荪
是竹荪。长大一些,张开裙子,才知道是哪种竹荪
这叫羊肚菌,很贵的,好几百一斤,目前人工种植成功率很低!
红葱多少一斤
你所在哪个地方
不是竹荪,竹荪有裙子,而且竹荪帽子上没有汁液,这个菌子臭死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这是什么菌?是鸡枞么?这是什么菌?是鸡枞么?呵呵哒啦百家号人在厦门,以前都没注意,后来偶尔在绿化带上发现,才知道厦门居然也有这玩意,而且还没人摘,我问过好多厦门的人,包括同事,他们说怕有毒,从来不吃野生的蘑菇。我的朋友有的说这是大头菌,有的说是芝麻菌,都把我说糊涂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什么菌。有没有知道的友友,求正确答案。这是六月底的时候拍的,大家看看这到底是菌?这是山上摘的,有些都坏了,好可惜这一团刚开的,很新鲜刚下过雨的山上,真是特别多有些都坏了,都没人摘这是下班回家途中绿化带上看见的这两朵都开完了,快坏了摘回家,做了一大锅汤,真是汤鲜味美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呵呵哒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原创视频说段子,每天给你带去开心与欢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菌为什么有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