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黑松镇到底是怎么回事?

9.11那天,很多人是死于同情心
文|泰瑞·海耶斯
“我跟你说过,我受伤时困在一栋大楼里。其实不光是这样——世贸中心的北楼倒塌时,我就在里头。”布瑞德利说。难怪他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难怪他在加护病房住了好几个星期,难怪他有幸存者的罪恶感,难怪他需要一个极其困难的调查计划让自己起死回生。布瑞德利说过他在黑暗中握着某个人的手,听着他死去。
“我会提到‘9·11’事件,”他说,“是因为我想拜托你的事情,起点就是‘9·11’。”
“说吧。”我轻声说,很想弥补,甚至觉得他该跟我哭诉的。
“为了自己的复原,我终于回到世贸中心原址,就在北楼原先的那个位置,”他说,“我看着那里好久——老天,当时天气好冷——最后我终于明白自己太生气了,气到根本没有完全复原的希望。
“但我气的不是劫机者——他们已经死了。我也不气自己受了伤——拜托,我还活着呢。
“我气的是不公平——气整个世界运作的方式好冷漠。我知道很多一般百姓那天死了,不是因为大火或倒塌的砖石结构,而是因为他们的同情心。都是因为他们拼命想救其他人——通常根本都是陌生人——结果害他们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喝了口咖啡,但我知道他其实不想喝。他是在争取时间,思索着该怎么说才好。我只是等着。在我心中,他有资格慢慢来,需要多久都没关系。
“你有没有想过,那天有多少残障人士在世贸双塔工作?”最后他终于问。
“没有?我也从来没想过。”他继续说,“直到那两架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当然,如果你坐轮椅的话,你的问题就比其他人惨得多——又不能搭电梯离开。这点我们都知道,对吧?那些标语老跟我们说急难时要走楼梯。但如果你不能走呢?如果我困在一栋起火的大楼里,坎波先生,我唯一要求的,就是能利用我的两条腿。这样我要跑或是要死,机会是均等的。这样的要求并不多,对吧?均等的机会。
“有个家伙,在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工作,他每次防火演习都仔细听,知道他的疏散椅放在哪里。你看过疏散椅吗?就像个铝制餐椅,但是前后有伸出来的握柄,好让别人可以搬动。
“他是下身瘫痪,我想他很自豪能够克服残障,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说不定还娶妻生子了,不晓得。
“9月11日那天刚好是开学日,很多人都迟到了。所以美国航空的飞机撞上北楼时,办公室他那区只有他一个人。
“那个撞击让他整个轮椅都飞过半个房间。他看到窗外冒出火焰,知道自己得快点行动,否则就会死掉。
“他找到他的疏散椅,放在膝上,朝逃生楼梯移动。一路上他淋得全身湿透了——自动洒水器打开,所有的灯也都熄了。
“他来到电梯口,但那里没有窗子,所以很暗。还好大楼维修人员给了他机会。几年前,那些维修人员在逃生门上涂了夜光漆,这样灾难时大家就还是可以找得到门。天晓得这个决定在“9·11”那天救了多少人。
“他坐着轮椅,打开通往A楼梯的门,带着疏散椅。他并不强壮,但是他设法把自己挪到疏散椅上坐好。
“接下来他没办法了,只能坐在一栋起火大楼的逃生梯里,做他唯一能做的事情。那就是等待。
“北楼有三道逃生楼梯,其中两道宽度是四十四英寸,另一道是五十六英寸。两种的差别很大——宽的那道逃生梯,可以容纳两个人错身而过,而且转角不会那么挤。对于搬着疏散椅——其实就是个有座位的担架——的人来说,这些转角非常关键。你可以想象,命运总是爱折磨人,这位下身瘫痪的家伙来到的那道楼梯是窄的。
“整栋大楼里,大家都在决定要往哪里逃——要逃到地面,还是去楼顶等直升机来救援。那些往上爬的人都死了——通往楼顶的门为了要防止有人自杀,向来就是锁着的。
“A楼梯充满了灰尘、烟、人,还有水。洒水器和破掉的水管不断冒出水来,像一道急流似的冲下楼梯。但坐在疏散椅上的那个人没有喊,没有要求帮忙。他只是等待。我想,是在等待奇迹吧。”
布瑞德利暂停下来,应该是在想着奇迹。当他又开口时,一时之间,他的声音颤抖着,但是他设法控制住了。“在底下很远的地方,有个中年男子,体态并不健美,他听说有个人坐在疏散椅上的事情,于是就开始喊,征求志愿者跟他上去,帮忙带那个人下楼。
“三个男子站出来,都是普通人。他们跟着那中年男子上楼,抬起那张疏散椅的握把,挑了正确的方向——他们没往上,而是往下走。经过拥挤的人群、浓烟,还有窄得要命的转角。”
他又暂停下来。“他们抬着他往下走了六十七层楼!结果走到底,你知道他们发现什么?没有出路。
“他们花了好久的时间,中途南楼倒塌了,也让北楼更不稳定。他们前方是落下来的水泥,后方是一片火海。”
布瑞德利耸耸肩。我保持沉默。就算我能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颤抖,又能说什么?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悲伤浮现。
“他们回头,来到位于二楼的一扇门,进入大厅。没多久,整栋大楼倒塌了,一切都完了。那个轮椅男和两个救援他的人平安脱身了,但另外两个人没有。”他暂停一下,“你知道是什么害死他们的吗,坎波先生?”
“同情心?”我说。
“没错,就像我刚刚说过的——害死他们的不是倒塌的砖石结构或大火,而是想要帮助其他人的同情心。我就是因此而生气。这里头有什么公平可言?”
他休息一下,然后才轻声说:“当时,我不确定我想活在这样的世界。”
然后我才知道,布瑞德利去看过世贸原址不止一次。我想象他站在黄昏的雪地里,小小的人影站在世贸双塔一度耸立的那片空荡中,尽力想找出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幸好,玛西陪着他,他说他们手牵着手,他告诉她自己的绝望。“所以你打算怎么办?”她平静地问。
他告诉我,当时他困惑地望着她,不晓得她这话是什么意思。“是的,我明白,班,你不想活在这样的世界,”她说,“好吧。但就像俗话说的——你要咒骂黑暗还是点亮一根蜡烛?所以我再问你一次,你打算怎么办?”
这就是玛西——她变得好强悍,绝对不再退让一步。
“当然,她说得没错,”班·布瑞德利继续说,“于是一路回家的路上,我们都在谈该做些什么。
“因为我受伤了,所以原先我对‘9·11’事件的调查知道得不多。往上城走的路上,她告诉我,十九个劫机者里面,有十五个是沙特阿拉伯人。她说大部分的作案者之前来到美国,待到签证都过期了,其中几个人去学过怎么开飞机,但从来没有兴趣学习怎么降落。
“看起来很明显,即使那些劫机者犯了很多错,但他们还是比我们厉害。”
“那天晚上我一直仔细思索着这个想法,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就去纽约大学,点亮我的蜡烛。”
他说,在一个面对着华盛顿广场的大办公室里,他跟那些大学主管解释他想要办一个活动,在专业领域内将会像是在瑞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一样有名——这个每年一度的活动,是针对全世界最优秀的调查人员,有一系列的演讲、研讨会和大师班。让专业人员可以讨论新的想法,介绍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他说这个论坛的活动,将会由最顶尖的专家主持,跨越各个领域和所属单位。
“当时我指着窗外,”布瑞德利告诉我,“指着世贸双塔曾经耸立的地方。‘那些人会再回来,’我说,‘下回他们会更厉害、更聪明、更强大。所以我们也得更强才行——我们所有调查人员必须有个清楚的目标:下回我们要击败他们。’”
(来源:《朝圣者》作者:泰瑞·海耶斯;四川文艺出版社)
《朝圣者》 作者:泰瑞·海耶斯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68.00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1世界9”?这到底是什么意思?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1世界9”?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1.9d中11.9怎么来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1.9d中11.9怎么来
&&11.9d中11.9怎么来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9至11楼是扬灰层? 那只是一个传说
日 00:13来源:
作者:祝楚华
专家表示,没有发现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差而出现明显差别的情况,没有权威的实验或理论证实扬灰层的存在“买房子选择楼层时,最好不要买9到11楼的扬灰层,那几层是灰尘聚集最多的地方。”“灰尘分布有没有规律,到底哪几层的房子灰少些?”最近,类似说法在成都本地论坛引发关注,也有市民向成都商报询问类似问题。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部分售楼部,一些售楼人员表示,的确听说过10楼上下为扬灰层这个说法,但没有人知道这种说法的权威出处。成都市部分环境空气专家、大气运动专家和建筑专家表示,扬灰层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实验或理论证实扬灰层的存在。成都市环科院专家称,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实验性监测,目前还没有发现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差而出现明显差别的情况。所谓扬灰层成都商报记者综合公开资料发现,所谓扬灰层的常见说法是:灰尘受随近地的气流向上运动,到达大约30米高时,就会在上升气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况,以此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扬灰层”。而一般9至11楼就是30米左右的高度。大气运动专家灰尘的运动上升到某个高度后,会有垂直运动减少、水平运动增多的现象。影响这个高度的因素包括日照、建筑逆风或顺风、大气稳定度以及当时的具体气象条件等。有的地方可能在几米就有水平运动较多的现象,有的则可能到达几百米甚至更高的高度才会有这种情况。环境空气专家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实验性监测,目前还没有发现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差而出现明显差别的情况。另外,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所以,相对于看得见的灰尘而言,看不见的细粒子更具危害性,不区分颗粒物类别而笼统地讲灰尘少的地方空气就好,也不科学。一种说法 “9至11楼是扬灰层,别选这些楼层”最近,来成都工作的刘小姐打算和男友买房常住成都。于是,她开始经常浏览本地一些论坛的房产频道,以学习选房经验。“很多人都在说,选房不能选9到11楼的房子,那几层是扬灰层。”曾在珠海工作两年的刘小姐对空气污染很关注,“成都的天气经常感觉雾蒙蒙的,可不能买个灰尘多的楼层。”刘小姐的想法跟许多网友一样,担心自己买到了网上所传的扬灰层。今年1月21日,搜房网友(过客)在搜房网成都业主论坛上发布题为“林溪美城的最好楼层是多少,欢迎讨论哈!”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回复。有网友表示,“据说最好不要10楼以下,有个扬灰层的问题。”还有网友表示,“要么一楼的带跃层的LOFT,要么就高点,20~30楼。”在搜房网的另一篇帖子里,有网友说,“都说10层扬灰,可我住的20多楼,咋感觉阳台一周时间就是一层灰呢?问了下邻居,他也说是这样。”看了论坛上这些帖子的讨论,刘小姐仍然一头雾水。到底有没有扬灰层的存在呢?一次调查 业内的确有这种说法,但没人知道出处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走访了中心城区的多个楼盘,售楼人员大都表示,听到过扬灰层这个说法,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何处。一名售楼小姐表示,成都房地产业内“的确有扬灰层这个说法,一般说的是8到12层是扬灰层。”她说,这个说法科不科学他们也很难判断,购房者可以自己决定考不考虑这个因素。“如果你怕扬灰层,可以选别的楼层嘛。各层有各层的好处,太高了有人怕停电,矮了有人又觉得视线不好。”成都商报记者在另一售楼中心询问售楼人员选房时的考虑因素时,对方并没有提到扬灰层。不过,记者主动提出是否需要考虑扬灰层时,这位售楼小姐表示,是有人说10楼左右是扬灰层。“不过我们底层有5米高,你说的扬灰层在我们这就要起码低一层。”在东二环的某大型楼盘售楼中心,售楼人员介绍说该楼盘某套二户型截至当天只有9楼、14楼和1、2、3楼还有房源,成都商报记者询问9楼、14楼的房源没被选走是否与扬灰层有关时,对方表示,“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我们16楼的价格最贵,顺次往顶楼和顺次往下都要便宜些,跟性价比有关还有可能。”这位售楼小姐表示,扬灰层的说法的确在成都存在,不过她也说不清到底是不是科学。她认为,购房者选择楼层跟视线、采光等各种因素都有关,她没有碰到因为扬灰层而不买那些楼层的。一篇网帖 扬灰层说法2003年就在网上出现坊间在流传,网上有讨论,业内也存在这种说法。那么,这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成都商报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早在2003年,网上就出现了扬灰层这种说法。其中引用最多的,便是所谓“售楼小姐曝售楼”的帖子,该帖子被改换标题在各大网络论坛出现。其曝出的多条所谓潜规则中,就有被网友广为关注的扬灰层说法:“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根据可以检索到的公开资料,2003年后关于扬灰层的讨论大都与这个9到11层的说法有关。但是,许多领域的专家也陆续对这个买房人关注的焦点作出了解释,大部分人都持否认态度。但众多购房者仍在网络上乐此不疲地讨论这一话题,他们中的许多人宁愿相信这个所谓扬灰层的存在。建筑专家:我不相信有扬灰层,我就住在11楼成都商报记者就扬灰层的问题采访了部分建筑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高级建筑师赵洪宇表示,所谓扬灰层的说法,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出处,也没有哪个权威的机构认定过有这么回事。“我家选的房子就是11楼的!还是我自己选的房子。”赵洪宇说,他选择房子考虑到11楼是他们那栋楼的顶楼,光线好一些,视野也开阔。“还有就是我想锻炼身体,楼高一些可以上下楼时顺便锻炼锻炼。”赵洪宇表示,他选房时就没有考虑过什么扬灰层的因素。不过他的朋友中,也有人买房时选择了28楼,“说是超过80米高的楼层空气就会好一些。但是我不相信这个,一直没有权威人士证实这个扬灰层的存在。”大气运动专家:扬灰层的说法估计就是个炒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的专家也否定了扬灰层的说法。该学院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等研究领域颇有名气。这位在陆气相互作用等方面颇有研究的学者表示,提出扬灰层说法估计就是个炒作。他解释说,灰尘随大气垂直运动,上升到某个高度后,的确会有垂直运动减少、水平运动增多的现象,这时如果没有其他因素,这个高度的灰尘可能会相对多一些。但是,到底上升到哪个高度后就会主要变为水平运动,与其所处的小环境密切相关。影响这个高度的因素包括日照、当地建筑与所处风场的关系(逆风、顺风)、整个大气的稳定度以及当时具体气象条件等。“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在几米以下就有水平运动较多的现象,有的则可能到达几百米甚至更高的高度才会有这种情况,差别非常之大。而且,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间,这个高度也会有很大差别。”这位专家说。环境空气专家:未发现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差出现明显差别昨日,成都市环科院大气所专家介绍,对于空气中颗粒物的空间分布情况,他们正在进行有关研究。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实验性监测,他们目前还没有发现颗粒物浓度随高度差而出现明显差别的情况。这位专家介绍,外地有些城市在类似的研究中,曾经发现过在一定的高度比如四五十米左右,的确会有颗粒物的浓度峰值出现,但是这个一定的高度并不都是确定的,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地方差别也会非常大,在不同的城市差别就更大。由于能够影响颗粒物运动的因素非常复杂,要让大范围的颗粒物都保持在同一个高度非常困难。“总的来说,低空的大颗粒物要多些,高空的细颗粒物要多些。”这位专家表示,不过高度差达到多少时才有明显差别,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另外,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所以,相对于看得见的灰尘而言,看不见的细粒子才更具危害性,细粒子即使在浓度低于粗颗粒时也可能具有更强的杀伤力。由此看,不区分颗粒物类别而笼统地讲灰尘少的地方空气就好,也不科学。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9/11事件对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 知乎13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