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这俩个卷叠不东卷可以叠加使用吗,关于京东,欢迎京东资深人士回答

阿里与京东争相IPO:一场马云输不起的战斗
[摘要]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人士指出,腾讯入股京东刺激了阿里巴巴,导致其提前启动上市事宜,并在舆论和资本层面反制腾讯和京东。
腾讯科技 雷建平 3月21日报道京东日前更新其F-1文件,增加2013年业绩内容,这意味着京东已迈出IPO关键一步,距离在美国上市日期已非常临近。京东上市前与腾讯做了笔交易,获得了腾讯旗下QQ网购和拍拍网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及易迅少数股权和购买易迅网剩余股权权利,及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一级入口位置支持。京东最新估值(腾讯科技配图)这笔交易对京东估值提升显而易见。招股书显示,腾讯入股后对京东估值达157.21亿美元,2013年12月京东估值才80.3亿美元,这意味着很短时间京东估值上涨95.8%。腾讯入股京东也刺激了的反击。在腾讯战略入股京东的当周周末,阿里巴巴通过微博宣布,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人士指出,阿里巴巴与京东两者之间上市并未本质冲突,但正是腾讯入股京东一事刺激了阿里巴巴提前启动上市事宜,并在舆论和资本层面反制腾讯和京东。这是互联网领域的“核战争”一位电商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和京东上市本有更好的故事,即阿里希望京东上市成功,且估值不错。这样阿里可晚一个季度,在9月30日前完成上市,并获得更大估值。买卖宝CEO张小玮表示,阿里巴巴原本“不屑”跟京东等上半年要上市的公司搅在一块,现在放风说要上市,抢二季度上市窗口,这会对京东产生很大影响,产生资本分流。“战争导火索就是腾讯战略入股京东”,电商分析人士指出,腾讯战略入股京东战略如果完全实现,对阿里帝国就不是“骚扰”,而是“切割”。这是一场阿里输不起的“核战争”。“阿里会不惜一切力气和手段去阻击,在一个资本市场,两家对标1:10的企业来上市,你会怎么来看待这个事?这就是血拼,这场战争已变成互联网领域的核战争。”财报显示,京东2013年GMV(商品交易总额)为1255亿元,2012年GMV为733亿元。京东2013年净亏损5000万元,尽管京东运营情况大幅好转,不过,京东财报依有值得忧虑地方。京东2013年利息收入3.44亿元(约合5700万美元),上年同期利息收入为1.76亿元。京东2013年运营亏损5.79亿元(腾讯科技配图)京东2013年运营亏损5.79亿元,这正是京东的软肋。张小玮说,永远不要看京东账上沉淀资金,那个资金是可以吃利息,问题是京东敢用这些钱多长时间?如果长线投资买一块地,土地流动性和投资流动性很差,怎么保证在投资过程中“盖子”可以盖住?“真正符合商业逻辑做法是京东在自己业绩最漂亮时赶紧上市”,张小玮指出,最好在第二季度把上市的事情解决掉,消化掉第一季度的运营数据方面的问题。腾讯阿里的格局较量腾讯战略投资京东为腾讯CEO()一比高下。当前腾讯和阿里巴巴已公认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两个千亿美元市值公司,当一个行业巨头体量超过千亿美金时,单一领域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必然促使巨头向多领域发展。阿里和腾讯如今是格局之争,在向各方位渗透。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最近一两年布局也很多,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互联网领域,尤其在金融领域扩展非常成功,但总体来说,腾讯在格局观上显得更高,投资逻辑也显得更清晰,视野也更开阔。上述人士指出,阿里巴巴和腾讯如今已有非常大体量,应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一起“游泳”去,阿里应该将视野瞄向、谷歌这样的公司,“在国内斗来斗没什么意思”。
[责任编辑:marsrxdo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深度!京东高管调整背后:洋务派出局老团队
雷帝网 雷建平 6月30日报道
在阿里巴巴+苏宁猛攻、自身业务持续亏损,过去半年股价接近腰斩后,京东集团正进行新一轮调整,一方面是与沃尔玛结盟,另一方面,是京东高层进行大调整,对抗阿里巴巴进攻。
就在昨日,京东集团宣布组织架构升级调整及人事任命公告,京东整合营销资源,设立营销平台体系,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徐雷担任负责人,实线向商城CEO沈皓瑜汇报。
其中,商城市场营销部由徐雷兼管,承担品牌、营销运营等职能;商城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由宋旸担任,实线向徐雷汇报,数字营销业务除广告业务外其他职能转入市场营销部。
京东商城研发部由马松负责,实线向商城CEO沈皓瑜汇报,虚线向集团CTO张晨汇报。肖军将担任X事业部负责人,实线向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汇报。
京东集团还宣布京东集团副总裁熊青云将担任商城首席品牌官,实线向商城CEO沈皓瑜汇报,负责品牌招商、集团品牌规范管理、海外品牌推广及其他战略性项目
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将担任集团公共关系负责人,实线向集团CPO蓝烨汇报,统一负责集团和国际市场的公共关系,商城和金融的公共关系负责人均虚线向李曦汇报。
徐雷、马松、王振辉是京东5年以上的老人,掌握着京东商城三个核心职务,熊青云、李曦来自外企,属于空降派。这次调整呈现重大特征——“洋务派”被边缘化,老团队重获重用。
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调整只是京东内部调整前兆,未来“洋务派”可能进一步在京东失势。
徐雷马松在京东内部话语权大增
资料显示,徐雷2007年加入京东,一直负责京东商城广告、公关、品牌、校企营销等工作。
短暂离开一段时间后,徐雷于2013年再次加入京东商城,全面负责市场营销工作;自2014年底徐雷兼任无线业务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无线业务的研发及运营工作。
熊青云加盟京东,全面负责京东商城市场部工作后,徐雷专职做无线业务的研发及运营工作。
熊青云则是2015年7月加盟京东,全面负责京东商城市场部工作,此前,熊青云是前宝洁公司(P&G)大中华区美尚事业部副总裁,外界曾称,熊青云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专家。
京东集团当时称,熊青云是中国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中的标杆式人物,在加入京东集团前曾担任宝洁公司(P&G)大中华区美尚事业部副总裁,是宝洁全球职位最高的本土华人。
李曦是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传媒公关及CI管理本部副总裁,2013年1月加入京东担任公关部高级副总裁。如今,李曦在京东集团已有3年半的时间。
京东称,这一番调整是为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加强研发闭环,实线快速响应,敏捷联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以更灵活的机制应对市场挑战。
其中,营销平台体系的搭建,将有助于减少运营与产品研发部的重复性,降低运营与采销见的沟通成本,促进各平台运营的横向协作,对商城各采销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形成支撑。
营销平台体系搭建,还因业务量移动端占比不断提升,能更好整合流量,提升用户体验。
相比徐雷、马松这批京东商城老团队而言,熊青云、李曦是“空降派”,也称为是洋务派。
这一轮调整中,徐雷在京东内部权利大增,其掌管的商城营销平台包括平台运营部、平台研发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部、广告部和用户体验设计部。
徐雷不仅从熊青云、李曦手中接管了很多职权,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部门、职能整合进来。
马松则实际掌控商城研发部,只是虚线向集团CTO张晨汇报,此外,成都研究院还转入商城研发部,在支持商城研发的同时,仍需承担集团技术创新等战略性研发项目的开发职能。
熊青云虽担任商城首席品牌官,实线向商城CEO沈皓瑜汇报,但真正有实权市场部门却丧失了。原来直管的商城公关体系也从李曦手中脱离,集团公共关系负责人职务有点明升暗降。
不过,雷帝网就此询问了徐雷本人及其他相识高管,对方均未做回应。
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公司 四年扩大约10倍规模(与2012全年相比),有更多管理者是很正常的。集团原来没有特别多需求,今后要逐步增多。
京东过去1年发展遭遇内外交困
这是京东一次被迫调整。据了解,京东金融在4月份举办了第二次创业集中营活动,其中参加的学员对雷帝网透露,徐雷在营销心得分享中提到,移动互联网对大公司最大的冲击不是订单、用户、渠道的变换,而是公司组织架构所需要的变化。
那么,京东遭遇的挑战到底是什么呢——遭遇阿里巴巴持续的压力,股价持续下跌。从2015年6月至今,京东股价跌去近一半,已接近发行价,最高市值蒸发240亿美元(约1500亿)。
京东GMV/收入增长也在放缓,最近新加坡毕盛资管(APS Asset Management)高级分析师发布了一份关于京东的做空报告,认为京东被“极度高估”,还引发京东股价持续下跌。
其观点主要是质疑京东过度追求GMV(商品交易总额)的商业模式。称近些年,电子商务公司有持续亏损的现象,而京东就是典型的一家依靠GMV达到高估值的公司。
京东则称报告无视京东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和企业经营事实,采用大量错误的计算方式和逻辑推导,得出与事实完全不符的结论,严重地误导了投资者和公众。不过,市场疑虑未消除。
此外,京东计划发行15亿美元的债券。标准普尔授予京东“BB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与此同时,标普授予京东“cnA-”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
而对于京东即将发行的美元计价优先无抵押债券,标普也给与“BBB-”长期发行评级和“cnA-”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评级。
而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对阿里债券的投资评级授予“A+”,穆迪授予阿里的信用评级相当于“A1”。这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得到的最高信用等级。
尽管百度、腾讯、阿里都在发债,阿里30亿美元贷款协议是京东一倍。但外界猜测,京东缺钱,再大公司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也存在倒闭风险,京东此时顶住压力发债是为“保命”。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做空京东的期权。而更大挑战来自业务本身,就在京东6·18年中促销开启的第二天,京东自营店的联想手机全部下架,让业界哗然。
而在6月1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刚刚为天猫苏宁的战略发展会站台,天猫苏宁的主要目的是聚焦3C数码产品对标京东。苏宁云商集团COO侯恩龙公开表示,“刺刀或许要见红”。
洋务派地位进一步下降 重用老团队
重压之下,京东不得不对管理团队进行调整,徐雷、马松这些老团队成员由此重新获重用。
实际上,就在今年6月外界还传闻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将于完成6.18大促后离职。这是沈皓瑜加盟京东后又一次陷入到离职的传闻。而沈皓瑜刚刚与沃尔玛CEO见面签约。
日,沈皓瑜从百度离职加入京东,担任京东商城首任首席运营官(COO)。此后,又任京东商城CEO,迄今为止,已在京东呆了近6年时间,一直是刘强东的左膀右臂。
雷帝网获得的消息是,未来一个月,京东商城还有新一轮调整,沈皓瑜职务不排除发生变化。
一位熟悉京东管理的人士对雷帝网表示,京东是一路“打仗”过来的,这一路到上市,多少之前比京东大,且有先发优势,外表光鲜的公司(苏宁、国美)都被京东一一超越。
上述人士说,“这一路的艰辛和收获甚至是教训是企业发展史、商战史上极其宝贵的财富,不是教科书上可以写出来的。”
其言下之意是空降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实战经验,在京东实际运营中水土不服。
另一位熟悉刘强东的人士透露,在面对阿里巴巴持续凶猛的进攻时,京东必须要有狼性。关键是战斗力,这是职业经理人所缺乏的。这也是职业经理人在今天京东失势的重要原因。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把人分为老人新人,本土派洋务派,这样太二元结构,老人也有不行的,新人也有不错的,公司发展本来就需要新鲜血液,但最核心的、内核的不能被稀释。
不仅仅是京东发生内部这样的调整,阿里巴巴早前也发生过。2015年3月,在京东2014年财报发布的第三天,阿里巴巴宣布了一则人事任免公告,免去王煜磊(乔峰)天猫总裁职务。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将旗下平台(淘宝、天猫、聚划算)进行统一管理,张建锋(行癫)总负责,并向当时的COO张勇(逍遥子)汇报。
调整背后是来自京东的压力。传闻称2015年3月一个周日,马云悄悄跑到天猫办公区视察一圈,发现没多少人在加班,于是大发雷霆。没多久,人事任免通知就以邮件形式正式下发。
更大调整发生在2015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张勇接任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官(CEO),与此同时阿里一线业务总裁将均由70后担纲。原CEO陆兆禧出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
此后,在张勇、张建锋等年轻高管带领下,阿里巴巴逐渐扭转颓势,在势头上全面压制京东,这包括大手笔入股苏宁,成苏宁第二大股东,且赶在京东618前夕宣布苏宁完成入股阿里。
这一次京东内部调整背后,也是刘强东在调兵遣将,应对来自阿里巴巴和苏宁夹击的手段。京东另一个策略是联合沃尔玛,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包括“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
最近据外媒报道,沃尔玛可能进一步增资京东,根据此次交易合约中的条款,如果沃尔玛公司将所持京东公司股权比例提高到10%,沃尔玛能获得京东公司董事会的观察员席位。
两家公司在股权投资协议中还引入一条互不竞争条款,有效期长达八年。根据该条款,沃尔玛公司和京东公司不能成立或投资与对方公司产生竞争关系的业务。
分析认为,随着京东进行新一轮高层调整,及沃尔玛入股京东,如今京东+沃尔玛+腾讯对抗阿里+苏宁的格局正式形成。未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电商行业的两极竞争还将越演越烈。
——————————————————
自媒体雷建平是雷建平的新号,主要是爆料为主,与雷帝触网是兄弟账号,雷帝触网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欢迎扫码收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关注互联网行业大动态,大爆料,新趋势。
曾是腾讯网连续多年的首席记者,对互联网产业有很深洞察。
今日搜狐热点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京东闪付”改变了什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我爱卡网主编,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专注于信用卡行业发展、服务营销领域研究多年,从事信用卡产品及服务营销的策划及市场工作。董峥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董峥)日前,京东金融推出了一款NFC支付新品——“京东闪付”,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较多关注。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安全性有保障的基础上,多一项便利的支付选择,且能享受到相关优惠,自然是好事。业内人士中,在很多看好支持的声音之外,笔者也看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关注的是对现有银行卡模式的探讨,担忧的是对现有银行地位的影响。在对该产品进行实测的基础上,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京东闪付”的探索符合监管方向
  7月19日,京东金融宣布旗下NFC支付新品——“京东闪付”正式上线,这一模式是由银联北京分公司(简称北京银联)和京东金融合作,京东所打造的电子账户将通过银联网络从线上走到线下,接入银联众多线下商户。
  这个被北京银联称之为“电子账户云闪付模式”的京东闪付,是北京银联秉承着“四方模式”的原则,首次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直接纳入银联转接清算网络。在这个模式下,在京东商城的支付账户中所绑定的银行卡,全部可以通过京东闪付借助银联网络用于线上和线下支付,它仍然连接了消费者、收单机构、商户、发卡行四方,让银行与监管机构可以清晰地看到资金流动方向,便于防范支付风险和反洗钱。
  这个模式本身并不陌生,实际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是典型基于电子账户的支付模式。它们通过绑定大量的银行卡,最终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网络进行支付。但是对于合作银行来说,很多银行都是无奈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庞大的客户属性以及支付场景而采取的合作,除了增加合作银行的卡交易金额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截断了交易渠道信息,让银行不知道资金去了哪里,也无法获知资金从何而来。合作银行和监管机构无法获知完整的支付信息,监管则无从谈起。
  这次京东闪付模式的尝试,从卡基支付跃升到账基支付,顺着监管指引的方向进行探索,也或许意味着中国支付市场格局将再起波澜。
  2、 “京东闪付”模式改变银行了吗
  有部分银行人士观点认为,这种模式意味着银联赋予了京东发卡资质,因为在京东闪付向Apple Pay绑卡过程中,在生成的“京东闪付虚拟卡面”上可以看到似乎是一个带有62的银联Bin码。
  据了解,实际上银联并没有也不允许京东基于卡号码配发实体卡,这次的业务创新是采用了2字头编码方式来生成京东电子账户,该号码仅是京东用户和其绑定的借记或贷记卡生成的签约协议号,用于在银联网络里识别交易受理方,而实际的支付扣款主体还是该协议号对应的银行卡账户。在移动支付的场景下,基于监管机构的要求以及支付安全的考虑需将主账号进行TOKEN化处理,因此,在“京东闪付虚拟卡面”以及对应的收单侧的交易中看到的是TOKEN号,而银联提供的TOKEN服务所生成的TOKEN号都是以62开头的,因此会看到62开头的号码。
  这点如果得到了验证,就可以证明京东闪付并非是银联赋予了京东发卡资质,京东闪付的账户所绑定的银行卡信息仍然为原银行卡信息,同时该卡的交易也同样透传给了发卡行,没有改变资金的来源和流向的实质路径,即“从银行出——从银行进”。这一点对于发卡银行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证实这一交易流程,我爱卡研究部对此进行了实际的测试,测试证实了京东闪付模式仍然是没有改变银行的原有发卡业务地位,反而为发卡银行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提升了银行线上无卡快捷支付交易量。
  银联此次对京东闪付的定位为穿透式钱包,即Passthrough Wallet,它扮演的是为银行进行获客、引流渠道角色;与之相对应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定位的滞留式钱包,即Staged Wallet,它们截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下图中,通过同一张银行卡的两笔交易记录来看,对这两种模式的差异就比较清楚了,上一笔为使用支付宝的账单明细,下一笔是微信支付的账单明细。两笔交易使用的是同一张银行卡,但是银行却无法获知资金去向。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京东闪付打造的穿透式钱包对于发卡银行的重要意义了。
  京东闪付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银行对支付账户的“收编”,既实现了间接与互联网机构“联姻”,通过线上批量获客,同时也做大做强了银行的无卡支付通道,还通过支付机构的灵活开发能力解决了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换句话说,这一试点模式恰恰说明了,银联作为开放式平台与转借清算组织,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合作机构搭建桥梁、创造价值的作用。
  3、 为何从京东开始试点
  理解这一点,可以从回溯京东白条业务开始。
  京东百条作为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依托京东商城丰富的消费场景,从赊购服务延伸到提供信用消费贷款,覆盖更多消费场景,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服务。
  同时,“白条”的用户定位以年轻化为主,提倡“年轻不留白”的价值主张,旨在满足用户在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因此,仅仅停留在线上,无法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也使得线下使用“白条”成了京东的短板。如何将“白条”延伸到线下,成为京东商城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
  从市场常见的电商自行建设的支付“三方模式”的情况看,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开发线下商户,铺设收单设备,以达到闭环交易的目的,但是这种做法的成本很大,建设周期长,同时需要企业涉足并非自己强项的领域,一旦方向性失误,容易削弱自身业务领域的实力。
  2016年,京东与银行、银联合作,探索出了“白条闪付”这一模式,京东白条借助银联网络走到线下,这是与银行联名的电子银行账户,由银行完成对客户身份真实性核验及开户授权;客户通过银联云闪付技术,可在银联闪付POS机上完成消费支付。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探索,为京东闪付的推出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市场实验。
  在此基础上,刚刚推出的京东闪付在技术实现路径上与之截然不同:白条闪付是通过合作银行生成Ⅱ类账户接入银联的清算网络,如果仍然继续白条闪付模式,就有可能形成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以“京东闪付”的模式作为一个节点渠道,形成一接多家银行的形式,再将京东的电子钱包账户直接接入银联的清算网络,同时对所有接入银行透传交易信息,就可以彻底解决之前的问题。
  其原理是,京东闪付的一端连接银行卡,另一端连接银联云闪付平台,并作为自身电子账户所绑定的银行卡的支付通道,所有支付由绑定的银行卡扣款,京东账户不沉淀资金、不截留卡信息,将完整的支付信息“透传”给发卡银行和银联,实现了穿透式信息传递。这则完全符合了监管力推的方向。
  近几年,由于流量的价格越来越高,银行由于天生属性的问题,无法自身以互联网的模式制造流量,那么与互联网的合作就成为一种对双方有益的模式,当然,其前提一定是互惠互利。如果只想获取银行信息而不为银行返回交易数据的做法,无疑是对银行的一种资源“掠夺”,长久下去银行资源的价值将会严重扭曲。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众多银行已经在争抢“京东闪付”的入口资源,在每条客户短信所附的链接里有众多银行的优惠折扣信息(见下图),在引导客户选择指定银行进行扣款。如今银联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京东闪付模式,为的是让合作银行既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拥抱移动支付时代,又可以不再被支付巨头所绑架,其意义深远。因此,北京银联与京东不是一次简单的合作,而是一次极为有意义的模式探索。
  4、对未来支付市场的影响
  国内支付市场长期以来,一些支付巨头企业,借助自身业务形成的优势,与商业银行之间进行业务直联,业务规则、价格等均不透明,造成了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同一商业银行分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底线不断突破,导致商业企业、商业银行被支付巨头企业“绑架”的现象,另外支付巨头企业对商业银行规则不透明,也给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业务规则、收费体系、风险管控等的合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既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更不利于形成各方和谐共赢、健康发展的支付生态。
  其中,支付的场景化是消费者更热衷于支付宝或微信的关键所在,银行App还是银联App的打开频率,远不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一点对于银联和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短板。支付巨头企业可以挟海量用户和巨量流量,对商业银行提出很多无理要求,一些大行尚且还能以“不从”进行抵抗,但是很多银行也不得不被迫接受支付巨头企业的某些不平等条约,以换得交易额和获客渠道。
  这次北京银联与京东金融的合作,通过银联统一转接清算,摆脱支付巨头对商业银行的“要价”,保障包括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内的所有参与机构的总体利益,也利于监管部门实施审慎监管。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不得再与银行进行直连,回归支付和清算相独立的业务监管规则。另外,很大程度上实现业务上的突破,不仅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交易通道,增加获客与导流的几率,同时也能像支付巨头企业一样“经营用户”。
  这次京东闪付模式解决了银行不再直连第三方支付企业后,如何借助互联网机构形成合规和透明的交易模式,节省了很大的市场开发成本和精力,将重心回归到自身业务的发展,由此可见,京东闪付模式对于银行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银联与京东推出的京东闪付已经“将心向明月”,就看银行们能否解“风情”了!
  作者为我爱卡网主编,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当前位置:
京东到家没人接单为什么?京东到家已确认即将关闭
1月12日消息,京东到家内部已经确认关闭上门服务类目。
  1月12日消息,京东到家内部已经确认关闭上门服务类目。  注:图为较早版本与目前版本京东到家APP首页对比,京东到家曾将家政、洗衣、按摩美业等多种生活服务合并为“上门服务”。  某入驻京东到家“上门服务”的企业创始人告诉记者,京东到家已于1月11日上午发出公告,“因公司运营战略的局部调整,京东到家拟对到家服务商户终止提供平台服务,并将于日解除双方服务协议,同时对相关商户进行平台下线处理。”  京东到家平台与到家服务商户合作解除函  京东到家平台与到家服务商户合作解除协议  上述创始人透露,该公司准备在京东到家停止服务期限之前就主动下线自己的服务,因为平台对自己的引流情况非常不理想,“每周只有几十单,还没有到位带来的单子多。”他表示,公告中除了战略调整外,并没有说明平台为何仅关闭到家服务类目。  另一位到家服务合作商家同样表示,“是在合作,但根本没量。”  同时,记者第一时间询问了商超等品类的商家,目前普遍反映未接到通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京东内部人士称,此次关闭的主要是按摩、货运、家政等上门服务,商超和生鲜等品类不变。  “我们十几个店,一个月也有几十万。”一位商超类商家负责人称,目前与京东到家的业务合作基本稳定。但如果商超类目真的关了,也不影响,该商家正在研发自己独立的App客户端,也在微信开设了独立的微信商城。  另一位水果类连锁品牌商家也称并未接到通知,该品牌入驻了当前主流的多家第三方O2O平台,每个月在到家渠道的销售有几百万之多。  据了解,京东到家成立于2015年4月,是京东B2C电商业务向更高频次商品领域的延伸平台,整合超市生鲜商品向消费者提供2小时快速送达,而后逐渐拓展了花店、药店、O2O服务等转化为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而此次调整主要针对其中覆盖到家服务商户的“上门服务”版块。  O2O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创业企业涉及了包括餐饮、家政、出行、美甲、房产、生鲜等多个行业,但仅在2015年就“尸横遍野”。有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下半年有超过300家、16个领域的O2O平台相继倒闭。而从千团大战,到抢滩到家服务,O2O燃烧过后却证明了这个行业几乎只有外卖、打车等足够高频的服务才可行。  有资深O2O行业人士认为,从成本结构方面分析,O2O服务行业属于前期固定成本较高,并且随着每一单的增加,仍在增加成本投入,因此无法快速降低边际成本的行业。以足够高频的外卖行业为例,每一单外卖的物流成本在10元左右,这对于客单价20~30元的外卖已经属于超负荷。而真正能达到用规模效应去降低边际成本,要么足够高频,要么需要跨越地域限制形成真正的规模。  此次京东到家关闭上门服务,一时让原本就已被全面唱衰的O2O蒙上了又一层雾霾,是不是O2O彻底要没戏了?如何正确看待京东到家的这一变动?记者与多位行业内人士交流,发现有如下几个角度可以更清晰的看清这一事件:  1. 新达达不过抛弃了一个不相关的鸡肋业务。  从今年4月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为新达达之后,京东实际已经退出京东到家的运营,当时业内关于合并的另一种说法是京东到家实际卖给了达达,交换成为新达达的大股东,拥有新公司47%的股份。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合并时出任新达达总裁的原京东到家总裁王志军也已回到京东商城。  从新达达的角度,作为一个众包物流企业,需要的是零售型订单流量,美甲、按摩、货运等上门类服务压根不是它的主业。如若没有足够的订单量带来的收益分成,养着提供服务的团队显然不合算。  记者从几位商家的反馈中了解到,京东到家平台中O2O版块的流量几近惨淡,属于鸡肋业务。  2. 京东到家站住了商超生鲜这个坑。  京东到家自始至终要做的都不是服务型,而是零售型。这与美团点评、百度糯米、饿了么、58到家等O2O有根本性区别。  去年底,刘强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京东到家的战略价值是打造一个相比京东商城更高频的移动端入口,按刘强东的说法,电器不是天天需要买的高频品类,但生鲜是,京东到家要做的是聚合高频的生意,最终为其提供一种众包的物流方式。  美团点评站住了餐饮服务,饿了么站住了外卖,百度糯米好歹站住了团购,58到家站住了服务,由于各家的战略重点不同,O2O几个大的到家平台基本差异化占据了用户心智。  目前看近一年京东到家首页展示位的调整,基本将业务聚焦在了商超生鲜为主导的零售型到家服务,在用户心中,也基本形成了买商超即时需求上京东到家的印象。  3. 上门服务的的悖论  “所有的上门服务,都是一种生活水平的升级,不是所有人都应该享受的。生活水平的升级就意味着说,你要多花钱。” 有资深O2O行业人士认为,到家服务正确的收费方式是比到店更贵,“美甲师在店里一天能服务15个,拉着拉杆箱上门,一天变成只能服务5个,平均时间成本显然上升了。现在的到家服务逻辑不对,没办法筛选出真正的客群。”  事实上,一位上门按摩的服务人员也透露,选择在店里轻松些,有固定工资保障;选择上门服务时间自由,但路上效率低,可以服务的订单少,又没有固定工资。  据了解,有不少上门服务人员会绕开门店平台,跟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独立接单,不用和门店、平台分成,直接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收入。  上述人士认为,真正的上门服务,做服务提供者培训、行业评级体系,像众包物流一样建立区域品牌营销服务和服务人员管理体系,也许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服务类,而不是简单的嫁接在门店。  4. 京东的战略方向不再固守流量和物流,开始全面开放,追随阿里做零售的基础服务提供者。  近一年,京东对外的战略基本是实验性开放,与今日头条的开普勒计划是为所有流量入口提供电商的货品、配送、仓储、客服、运营能力。京东还与大型品牌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集约的客服服务。京东的云计算则全面为品牌、传统零售商、渠道商提供一揽子电商能力,包括云存储、建站、运营、仓配等等。  京东自己则专研于通过黑科技、技术革新提升电商运营效率,如无人机配送、无人车配送、机器人客服等,据了解京东的机器人客服已经占据一半的服务量。最终再将拥有的效率集约化的输出。  一位京东商城内部人士就曾向记者透露,“当所有的流量入口后面都是京东的货品和服务,京东商城还需要移动APP入口吗?”  显然这样的定位里,京东到家曾经的高频入口价值已不再重要。  5. 众包物流也在默默涨价了  众包物流是以绝对低价、快速横空出世挑战现有快递配送体系的,通过集结社会闲散劳动力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方式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剩余情况、社会基本工资水平、一定区域内订单的密度直接相关。订单密度不够则无法支撑整个业务模型。  目前看,众包快递的配送成本仍然低于B2C平台,但不可忽视的是,众包物流也在默默涨价。  记者发现,今年8月,京东到家的基础配送费还是2元起步,最新则调整为3元,超重由原来的超过3公斤1.5元调整为超过4公斤2元。此外,新增了一项包装费,即超市的塑料袋费用。  虽然略涨,但相比外卖、B2C平台等电商6块左右每单的配送费仍然很低。但问题是,一面是传统的四通一达、京东等快递配送服务在通过集约化降低配送费用,增加配送频次;一面是众包的涨价,最终二者是否趋同?如果趋同,在商超这个相比外卖频次并没有那么高的类目里,最终有和便利店竞争的能力吗?
名称:京东
版本:7.0.4
最新评论(共条评论)
评论空缺中,快来抢沙发!
今日最热资讯本周最热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优惠卷可以叠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