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省钱丨每月只有1000生活费的英国学生签证生活费怎么护肤

生活费给多少 四川大学生超六成每月元_新浪四川_新浪网
  给多少谁定?
  一般由父母决定,大多学生表示要节约
  在采访中,天府早报记者发现,大多学生表示,生活费的金额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决定,跟自己商量的很少。“可能他们在给之前还是问过亲戚朋友给多少,他们就比照着来。虽然没有问过我,但是给的生活费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一些。”电子科技大学的准大一学生小周说。
  黄同学高中在一所私立学校读书,每个月生活费约800元,“高中住校的时候每周生活费200元,一周用100-150,剩下的当零花钱。当时住校属于封闭式管理,平常穿校服,也花不了太多钱。”开学之后,黄同学将到青岛大学学习,“成都和青岛消费水平差不多,跟家长讨论过后决定每个月生活费2000元,如果要买东西再给钱。”对于生活费的数目,黄同学表示满意。她也在新生群了解到,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是2000元,“如果平常节约一点,应该还会有剩余。”
  黄雅琪坦言,自己的家庭条件算是普通,一个月给自己2000元后家里每个月的收支刚好能抵平,所以她也会节约着用。“毕竟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因此,在开学三大件上,她也只是新买了手机,其他暂时不做购置。
08-08 06:48|分享
08-08 06:41|分享
08-07 06:38|分享
08-06 11:24|分享
08-06 08:18|分享
08-04 07:30|分享
08-04 07:19|分享
08-04 07:10|分享
08-02 08:30|分享
08-02 08:27|分享
新浪地方站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500真的够吗|生活费|大学生|化妆品_新浪网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500真的够吗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500真的够吗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关注大学生因为1500生活费不够花跑到网吧与家人对抗这一话题引发了不少同学的热议1有不少同学给出了一项清单列表。每天的饭钱,以一般水平,早餐5元,午餐和晚餐各10元,一共25元,一个月750元。宿舍的水电空调宽带及话费,以200元每月计算。男生理发,每个月两次,以50元计算。女生购买生理用品同等。生活用品牙膏洗面奶沐浴露纸巾洗衣粉以每月50元计算。以上为最基本生活需求。已经超出了1000元,建立在不买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不聚餐不唱K不生病不约会不买学习用具不交各种费,每天吃饭学习不吃水果不吃宵夜不喝饮料的基础上。剩下不到四百元的生活费,根本支撑不了以上这些活动。这时候,家长们站出来呵呵一笑。义正言辞的说到:你就不能少喝点饮料,少买点衣服化妆品,少点聚餐。2经过调查,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开销为1212元,94%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为家长,剩下的为打工。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月销费1212元这个数据,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思社交,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3一位妈妈给女儿1200元作为每个月的生活费。女儿反问:是亲生的吗?你要饿死我吗?还有一位妈妈说:女儿上了重点大学,她打算给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女孩子要买化妆品,护肤品等许多东西,相对于男孩子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评价:真!亲妈,请问您还需要女儿吗?还有一位妈妈说:她给准大一儿子一个月1200元的生活费,儿子没有异议,如果到时候他有需要了,可以再给他适当地加钱。大多数学生一般都是月初使劲花钱,到了月末没有钱了,问爸妈要钱。作为家长当然会心疼孩子,害怕他们没有钱吃饭,所以在月末都会在打钱给孩子。说到这里,那么你的一个月生活费够吗?下面给我们留言来聊一聊这个最具争议的话题吧~————————编辑:六一排版:愿——The End——广州高校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一NO.31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对于大学生消费这件事情,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一。在消费方面,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们,其实是一个颇显尴尬的群体......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就要上大学了,妈妈每月给1200女儿反问:是亲生的吗?这位义乌妈妈在帖子里称,这是她第一次学着发帖,就是想说说给女儿的生活费问题。“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得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的树人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这位妈妈觉得,电话费是他们出,然后买衣服鞋子都有另外给钱,而这1200元只算是给她的伙食费。所以,她想问一下,1200元生活费少吗?大家都给多少?有人说现在怎么也得3000吧!也有人说,1200其实差不多了该帖子迅速引起网友热议。“物价涨了,这每月花销也只能跟着涨了。”网友“纷飞”说,他还在读大一时,记得学生街一份煎饼果子才2.5元,大三时变成3.5元,如今已经涨到5元左右了。网友“基桑加尼”说,1200元是够少的,“我2003年读大学时,都要1000一个月了,现在怎么也得三千吧。”网友“Pomelo”认为少了,“我是2010年(上大学)1000元都不够,杭州消费确实高的,不过她可以自己自力更生,去偶尔兼职工作什么的。”网友“易凡、”则是算了一笔账,1200元一月就是40元一天,“天天吃快餐够了,不能吃好的,不能买零食,不能逛街看电影.,这大学上的还有什么意思?”不过,看法不同的网友也有很多。网友“clare”说,我们那时候什么都自己负责,1000元一个月。“我2008年上的大学,所有的都自己负责,别说买衣服了,买手机都是自己买的。”“clare”说,教育孩子最讲究功在平时,不能听从“女孩要富养”之类要多给生活费等解读。“富养是心灵的富养,不是给她一堆钱养成一个只认钱的人。”网友“病痛aaa”则说,1200元其实差不多了,“毕竟看帖子里网友的意思,衣服、钱电话费都是另给的。”“病痛aaa”说,月消费多少还是要看个人的家庭情况,再加上在杭州的话确实是比较高消费的。“或者可以选择一个月给两三千块,让她什么都自己交。”网友“clare”更是直言,“说3000元的你们自己工资多少,你知道现在就是公务员发到手的工资只有4000多点吗?”他认为,养孩子不能随便迁就,这么小就学会攀比可不行。“1200元不够吃的吗?当然了,要是天天下馆子肯定是不够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男生小周去年高考以666的成绩进入浙江大学,如今正好读完大一学年。“我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家里不是按月给,是一次性给的。刚上大学时,给了6000。”小周说,那6000块钱他用了一个学期多,基本上平均下来一个月在1200元左右。这些钱绝大部分花在了吃饭上面。小周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读书,基本上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有时候会和室友同学一起点外卖。他粗略算了一下,这笔伙食费将近1000元。其余花费基本上用在买书,和同学看场电影这些事情上。“其实也剩不了多少了。”小周说。“那觉得1200元够用吗?”“我觉得,有时候有点不太够......”小周说,因为去掉伙食费,还有水电费、电话费100元要缴,最理想的应该1500差不多吧。小周表示,自己的生活来源除了大部分来自家里,自己现在也在做家教之类的兼职,“我有能力,为什么不帮家里分担一点,也让自己更宽裕点呢?”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其中,这份报告的重点还在于1212这个数字身上,有人认为“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真的很少不够花,男生要买游戏、买装备、请客吃饭等等;女生要买化妆品,买衣服;谈恋爱的要互送礼物,逢年过节要出来聚餐,就算没有社交娱乐的,每天吃吃零食钱差不多就花光了,更别提什么买书、买杂志、个人爱好了。”但还有另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学校食堂本来就很便宜,伙食费也就七八百,其余就算是零花也用不了这么多。社交并非必须,有些学生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花那么多心思社交,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的身份。”还有的,直接搬出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消费清单,用实例说明大学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对此,曾有教育专家表示,大学生消费,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与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作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作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规范自己的消费观,把有限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念念在这边认为无论父母给你多少生活费,都是他们的一番心意,绝对不能因为生活费的多少去怼父母这是第一。第二,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费不够,自己可以想办法赚外快兼职,家教或者去公司实习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在有余钱的情况下,合理的绝对是最优的选择,相信四年大学下来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小金库。念念在此提醒大家,最近又有新活动了哦!10万元放3个月,除去利息,现金奖励就高达3000多元哦敢不敢点击阅读全文啊《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二contentimageurl = 'http://image.***min.cn//.png';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135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40元,一个月1200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300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元,计划每月留出500到800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135人中仅有2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10%的学生尝试用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800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1000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等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20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9000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1500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1200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原标题:北青报记者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月生活费进行了抽样调查 数据显示——近三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if($('Flvplayer')){$('Flvplayer').set('poster',contentimageurl)}《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三原标题:北青报记者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月生活费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东方网8月20日消息: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135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40元,一个月1200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300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元,计划每月留出500到800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135人中仅有2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借贷”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10%的学生尝试用产品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800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1000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20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小程序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9000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财商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1500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1200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四原标题:北青报记者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月生活费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东方网8月20日消息: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135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40元,一个月1200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300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元,计划每月留出500到800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135人中仅有2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借贷”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10%的学生尝试用互联网产品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800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1000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20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小程序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9000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财商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1500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1200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五  最近,一位浙江妈妈发表的一篇网络求助帖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位妈妈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费用另计,没想到女儿却抱怨“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生活费,给多了吧,怕孩子乱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家长纳闷,大学生的生活费,到底花去哪儿了?  常州晚报大学生记者团对在常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400元左右,主要用于餐饮和日常开销。部分学生会在生活费超支的情况下,使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江湖救急”。    大学生记者团 瞿毅诚 王超(常工院) 郑绍萱 晏建军 杨颖 周璐(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潘玉(常州信息学院)  调查:95%以上学生生活费在千元左右,网贷缓急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共200人,平均分布于大一——大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44.5%,1000——1500元的占51%,1500——3000元占3%,3000元以上占1.5%。  生活费的来源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来自父母支持”。同时,四成左右学生会通过打工、兼职赚取生活费。成绩优异、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有各项奖学金、助学金给自己“加持”。  那么,大学生的钱都花去哪儿了?答案主要分布在“伙食餐饮”“日常开销(通讯费、交通费、日常生活用品等)”“置装”这三项。男生倾向于电子游戏、娱乐、运动等活动消费,女生则在日用品和置装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不少学生表示,“恋爱经费”也是他们花销的“重头戏”之一,甚至还有人拿出一半的生活费用于恋爱。  调查中,80%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消费情况还算合理。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寻求父母支持”和“打工兼职”的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软件,因可以实现超前消费而受到学生欢迎,约有10%的受访者尝试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来“江湖救急”。  一位大学生表示,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这算是恶性循环吧,这个月花的钱下个月月初还上,然后到月底又不够花了。”    案例A:小康家庭锻炼孩子,每月只给他500元  常工院张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属于小康水平,但父母为了培养他勤俭持家的作风,每月只给他500元生活费,平均每天16元。  对于这样的锻炼,小张倒很是习惯。“500元我一般都用在伙食和日常生活开销上,如果有其他需求,我会向父母提出,合理的消费支出他们基本上都支持的。”他坦言,自己在生活费的使用上确实比较控制,有时也会通过兼职来赚取一些,减少父母的负担。    案例B:目标专转本,他“咬牙”斥资近4000元报班  常州信息学院软件专业常同学今年刚上大二,这学期开学至今,他已经花了6000元。原来,他报了专转本培训班,光学费就近4000元。  “高考的失利让我对陪读3年的父母很愧疚,所以我要凭自己的本事念上本科。”常同学告诉记者,从踏入常信院的那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转本,而且转本的费用一定是自己出。因此,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没怎么休息,打了份暑期工,终于把专转本的经费赚到手。    款,是帮手还是圈套?  本次调查,使用网络贷款的受访者中,高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偏大,大一新生因“刚上大学,消费比较节制”“害怕被骗”等原因,使用人数较少。  网贷缘何走红校园?据了解,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同学介绍,或是app推介得知这些服务的。“有时,淘宝会自动把付款方式改成蚂蚁花呗,如果不手动设置,就会导致自己每次付款都在使用它。”有学生向记者反映。  父母是否知道自己使用网贷?超过四成的人表示父母不知情,理由是“金额少,自己能够承担”。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大二学生小雨每月使用蚂蚁花呗的钱已经远超自己的生活费。她说,每次还款日一到,发现自己还不上,就会向父母请求支持,然后立誓下个月不会再花这么多钱,可每次都“破功”。“在没有网络贷款、分期工具时,看到喜欢却昂贵的东西会因为生活费不够望而却步,但现在会买下来,想着以后慢慢还。”  作为网贷的庞大群体,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网贷?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顾欣认为:  首先,大学生应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衡量借贷必要性,评估借贷风险,贷款之后是否有偿还能力。  对于身陷网贷泥潭的同学,应向家长和学校求助,并尽可能及时还款,避免影响个人信用。  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转账凭证、消费凭证、还款记录等作为自己的维权证据;而对于正在遭受网络平台骚扰威胁的学生,应当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六本报讯(记者 刘旭 嘉 李梦婷 王晓芸)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 1200 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 135 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 1600 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 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 2000 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 40 元,一个月 1200 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 800 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 300 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 1500 — 2000 元,计划每月留出 500 到 800 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 135 人中仅有 2 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借贷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 10% 的学生尝试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 1800 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 1000 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 20 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小程序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 9000 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财商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 1500 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 1200 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七本报讯(记者 刘旭 雷嘉 李梦婷 王晓芸)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 1200 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 135 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 1600 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 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 2000 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 40 元,一个月 1200 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 800 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 300 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 1500 — 2000 元,计划每月留出 500 到 800 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 135 人中仅有 2 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借贷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 10% 的学生尝试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 1800 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 1000 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 20 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小程序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 9000 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财商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 1500 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 1200 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八文 | 用时间酿酒(口袋记账作者)首发来源于:用时间酿酒(ID:yongshijianniangjiu)-1-双十二刚过,朋友圈里便又刮起一阵“哭穷”的大风。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妈妈发帖说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被女儿质问自己是否是亲生的。上图是一张流传很广的大学生月消费支出表,加起来一共是1562元,远超过1200元,甚至1500元都还处在入不敷出的阶段。大学期间,1500元的生活费到底够吗?-2-在那条新闻下面有这样一条跟帖:刚开始我妈也只是给我1500,跟我妈闹到了2000元,但还是觉得不够。一个“闹”字让人心寒。1200元也罢,1500元也罢,只要你的家庭条件可以负担得起,你每月花都无可厚非。但,作为大学生,已经成年的你,拿着父母的辛苦钱过得再潇洒也并不值得炫耀。欲望很难满足,无论每月你有多少生活费都会觉得不够。学会分清必要消费与不必要消费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第一课。而什么是必要消费?简单说就是那些能让人先活下来的支出,吃饭、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固定的电话费网费都属于这一类。当你连吃饭都成问题时,社交、旅游项目都会自动靠边站,而如果你想要更舒服的生活,便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打工、兼职,这远比啃老更加光荣。有一个同学喜欢旅游,每年暑假都抽出一半时间去打工,然后出去潇洒地玩上一两周,还报名参加过义工旅行。虽然累,但正如他所言,这样的钱花的踏实,花的开心。-3-有人爱花钱,有些人就热衷于省钱,知乎上对此的讨论并不少见。对一个姑娘的回答记忆犹新,她说自己每个月只花500元,除了三餐外可以一分钱不花。不参加同学聚会,基本不买衣服,不买任何化妆品,总之只要自己饿不死,其他消费能省就省。佩服姑娘超强的省钱大法,但也清楚地明白:我做不到。会花钱,敢花钱也是一项能力。当你每个月只有600元生活费时,你可以做到500元的支出我会佩服,而当你每个月拥有1500元收入时还只是500元的支出,便会觉得你有点浪费资源了。同时也想跟各位父母说一句,如果家里条件允许,能给孩子多就稍微多给点,很多时候看似“浪费”的花费实则大有裨益。比如,每个月我可能都要花上100元左右去购买喜欢的书,又或是去参加一场付费的线下交流活动,认识一些新的朋友,也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开始了写作的道路。-4-而作为学生,无论你的生活费是1500元也好,1200块也罢,你都会处在一种“不够”的尴尬境地。但真正厉害的人就在于,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他都能攒下一笔钱,做到心中有数。在网上也报名参加过一些理财的课程,收获最大觉得最实用的不是那些拗口的理论,而是一个公式。通常,我们会认为储蓄=收入-支出。但其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支出=收入-固定存款。现在想来,我特别感谢我父母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每天妈妈都会给我一定金额的零花钱,就一个要求:可以花,但每天不可以花完。就这样,直到现在我拿到一笔钱都习惯性的会先攒下一部分,而这个习惯也让我在上次补牙时不至于陷入窘境再伸手向父母要钱。-5-最后,既然说生活费,有一样东西不得不说,那就是花呗。跟以前的大学生不同,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是第一批使用花呗的用户,身边也有不少同学生活费不够时便会用花呗买买买。作者陈毛毛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被花呗毁掉的中国年轻人》,她说根据“蚂蚁花呗”官方报告,有近4成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首选方式。他们年轻,乐意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拥有自己的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费欲望。成为他们所热衷的,而这种超前消费会毁了这一代。我倒是觉得没有那么夸张。收入匹配不上消费欲望,这跟年龄关系不大,或许只有我们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在彻底看淡物质消费之前,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难匹配上自己的消费欲望。我个人支付宝的首选方式也是花呗。因为经常使用支付宝的朋友都会知道,花呗可以免息使用一个月,更喜欢研究的朋友还会发现,花呗消费经常会有活动,比如线下支付用花呗便能获得一个小铲子,可以在游戏里面挖宝。我1年的虾米会员就是这样免费挖出来的,几元钱的话费券,块八毛的花呗也是常有的奖励。同样是消费,我选择一个对我更有利的支付方式不是更好吗?如果我个人的例子说服力不够,那不妨就看看作者所提到的官方报告里提供的另外几张图。图:快科技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90后一代的理财观并没有那么糟糕,他们还是懂的什么叫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爱美的女生,为了买一支口红放弃一顿大餐并不能说明她败家;喜欢cosplay 的同学,为了买一套时装,挤了一个月的地铁也不代表他就是乱花钱。年轻的时候能有点欲望,有点梦想,还愿意为喜欢的事情去付出金钱、付出时间,其实是一件挺值得庆贺的事情。只要这些消费在他们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又有什么可批判的,只是别忘了,这钱咱得自己挣。无论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有多少,无论你选择哪种支付方式,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条红线不能逾越,支出=收入-固定存款的公式要记牢。以上,共勉。【小话题】各位口袋君,你觉得大学生1500元的生活费够吗?你对花呗的态度又是如何呢?-END-★猜你更想看的理财干货★如何高效养成21天的习惯?给低收入理财小白的10个建议这个不经意的坏习惯,只会导致你越过越穷钱少没存款的我,该如何逃离无财可理死循环?有时候,赚300元比赚10000元更厉害既然不加薪,我凭什么加班?如何用5年时间让收入增长10倍?《口袋记账》官方微博:@口袋记账《口袋记账》官方公众号:kdjz114《口袋记账》客服电话:400-893-7707如果你对理财有爱好,想学习更多理财相关的知识,与更多的小伙伴讨论理财心得,欢迎加入口袋记账[圈]添加口袋记账小助手,他会拉你进群,别忘了暗号:口袋记账《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九大学军训已经陆续结束了,又一批大一新生已经开启了校园新生活。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咨询帖,引发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表示,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怼”她:“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多少合适?2016年,有机构对大学生生活费做了调查,制作了一张“各地大学生生活费参考标准”图,从图上看,福建大学生生活费最高,上海大学生生活费高居第二。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而男女生在消费方式以及在上面的支出上也完全不同,男生偶尔还要买点游戏装备,以及在恋爱和外出娱乐上的花费比较多,女生则多数花在化妆品、衣服上面,还有一些社交娱乐、个人爱好等的花费。那么现在,一个月1212元生活费还够不够大学生消费使用呢?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元。每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不足1000元的占9.84%。此外,超七成受访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调查结果显示,“每月主要开支”中,选择“伙食费”的受访大学生占97.25%,选择“服饰及化妆品”的占61.68%,选择“网费通信及交通费”的占60.24%,选择“学习资料费”的占44.24%,选择“外出旅游费”的占21.84%,选择“游戏装备费”的占3.84%。钱不够花的时候怎么办呢?生活费告急时,大学生又是如何解决的?近半学生表示,会立刻向父母申请“支援”。还有不少同学表示,会通过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挣钱。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通过一些解决“燃眉之急”。当然更多的学生迫于经济现状,会选择放弃此次消费。大学不是“炫富场”,从消费伦理角度考察,大学生高消费行为既是非理性的,也有悖于消费伦理规范。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健康积极的,已成大学生们亟待补上的一课。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怎么省钱,更要学会如何管钱。养成记账等财务管理习惯,不是为了督促自己省钱,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每一笔开支都“花得明白”,这样的习惯养成后,获得的受益是长期且可持续的。在未来,无论是规划财富还是规划生活,都能更加得心应手。∣得君信任,不负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 精选十contentimageurl = 'http://image.***min.cn//.png';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开学在即,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又一批新鲜“血液”。上大学的成本除了学费,更多的就是生活费。近日,浙江一位妈妈每月给1200元生活费却被女儿怼问“是否是亲生”一事引发热议。家长担心生活费给多了孩子学坏,但钱给少了又怕苦了孩子。一个在京的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社交开支仅次于吃饭穿衣北青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135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男生占三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每月生活费的主要开支又是哪些呢?通过数据在线分析不难发现,餐饮伙食所占比例高达48.16%,是大学生开支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在购买穿戴和社交娱乐上的开支比例位于第二、第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每月给他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40元,一个月1200元就没了,”小张无奈道,“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300元”。据北交大多名大一新生反映,他们的大学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置办生活必需品及买书、买教材上面。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新生中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普遍高于男生,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男生,女生普遍要从每月生活费中计划出一笔“置装费”,用来购买新衣服和化妆品等。“我的生活费大概在每月元,计划每月留出500到800元买衣服、化妆品吧。”北交大机械学院的安徽籍新生小文告诉北青报记者。调查数据还显示,受访的135人中仅有2人未曾有过网购经历。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表示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主要购买穿戴(28.86%)、零食小吃(16.04%)、生活用品(13.97%)等,涉及种类广泛。除了这些必需消费,不少同学表示要预留出钱进行社交,“刚认识新同学,大家肯定要在一起吃饭娱乐下的。”一位男生说。部分学生缺钱时使用“互联网借贷”如果生活费超支会怎样解决,是找父母要还是另寻其他办法?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向父母要和兼职赚钱者占到半数以上,是最为主流的方式,此外,约有10%的学生尝试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来“江湖救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熊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800元,在同学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大头用在吃饭聚餐上,剩下的钱用在衣服化妆品上。”小熊说,在食堂吃一顿饭要十元左右,加上买水果、酸奶和同学外出聚餐的费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费用就近1000元。虽然每月的生活费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妈,虽然会很不好意思开口。”小熊也曾试着用蚂蚁花呗等网贷软件来缓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没还上,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这算得上是死循环吧,这个月月底花了,下个月月初再还上,然后月底又不够花了。”小熊估计,身边有大约九成的同学在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会使用网贷,“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吐槽还不上网贷了。”不少学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给生活费。但受访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够有“财政自理”权利。“上了大学,家长应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高中时期的管教方式。”黄勇(化名)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学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大一时,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学时那样,每月把生活费打入他的银行账户。而且,这笔生活费仅限伙食费、校内生活杂费、电话网络费、交通费等必需项目。他若想买衣服、鞋、电子产品等“大件”、交际吃饭、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请。“虽说我爹妈通常都会同意给我钱,但眼看我20岁的大小伙子了,总伸手要,实在难受!”黄勇的解决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我找了点儿写小程序的活儿,赚不了多少钱,总算是手头灵活一点儿。”同时,他积极向父母申请财政自主权,希望他们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我,我自己灵活掌握”。黄勇把自己大一下学期的花销写了一笔比较详细的账给父母看,向他们说明自己并没有乱花钱。经过一个暑假的争取,现在父母已经把大二上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账户。“一共9000元,是我上学期各项花销的总和吧。”他说。建议大一新生应上好人生第一节“财商课”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究竟多少合适呢?北青报记者就此也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对此也有些茫然和苦恼,“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向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虽说没有节制肯定不好,但孩子开口要了,真怕孩子在外上学苦了自己,还是得给啊。”有些外地刚来京的大一新生家长更是生怕孩子吃不好。“我原先就打算1500元的。后来问了一圈在京上学孩子家长,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光吃食堂就得用1200元。得让孩子吃饱吃好。看来生活费得上调了。”北京邮电大学一位来自四川的大一新生家长梁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打算每学期开学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同时告诉孩子,用完了不会再给。“生活费按学期给,是孩子学会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建议他记一下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北京师范大学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要根据每位学生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来决定。她建议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地给予,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节“财商课”。同时她也表示,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目前,各大高校也会有完备的学生助学体系,家长可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可走国家助学金,遇到突发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还有各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学生。原标题:北青报记者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月生活费进行了抽样调查 数据显示——近三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if($('Flvplayer')){$('Flvplayer').set('poster',contentimageurl)}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月你花多少钱?"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认识你李颖,我很高兴!
别的不清楚a,不过米.族金融的这个真的投了。之前进入了上海备案前100,挺火的,感觉比较稳,继续支持。
我是熊猫BABY品牌运营部负责人,该篇帖子所编写内容完全属于与事实不符,是对我品牌的恶意中伤诋毁,本企业属于合法经营中的正规企业,从未做过以上文章所写的骗人的事,发布该篇不实文章的个人我们会追究责任。
此文章内容不属实,有意损害澳嘉公司名誉权,希望网站管理者,对此文章进行相关处理..
一个很XX的平台,客服打了四遍电话没人接,手机app告诉我在更新不能用手机操作买标,等了一天没有新手标提现手续费5万扣款250,重点是提现时候系统非常卡,提现到账才发现被扣了250元
楼主明显是用标题敲诈平台,目前有些人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以不适过期信息,危害企业的声誉,达到拿钱删帖之目的。具有刑事犯罪之嫌疑。
张佳笳你拉黑我仲叫我唔好揾你,旺角送你走时你话最迟初十五拎俾我,我答应你的事做了,但你答应我的事肯定冇做,丽江返来唔講声全部拉黑我,自己冇做到仲恶人先告状起屈到我度,点会唔揾你呢一定揾你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留学生一年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