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一句以此为意境朝气蓬勃的诗句句蓬、雁

《望月有感》中,用比喻表达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各自伤感孤寂的句子是
《望月有感》中,用比喻表达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各自伤感孤寂的句子是
、《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望月有感》中,用比喻表达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各自伤感孤寂的句子是》相关的作业问题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每一句都可以说为名句,所以以下每一句都有谈到: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借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来比喻读书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出师表中表现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语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持节云中,何日潜冯唐?哈哈,我都会,记得加分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经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依依不舍)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要伤感一点的吗? 再问: 让他知道我还很在乎他 再答: 如果有一天你能,到我心里去。你一定会流泪。因为里面全都是你。 再答: 这样的可以吗?不行,我再给你想。
(1):C楼主请注意“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怎能说是“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呢?所以选C(2):……………………………………既然第二题已经有人回答了,我就不详解了.不过这里有个格式可以套用,是我自己总结的:诗人描写了XX,XX,XXX,XXXX……等意象,运用XXXX,XXXX…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诗词鉴赏:古诗文中“征蓬”意象详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叫“飞蓬”、“飘蓬”
说明他们的失望是多么中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异族的统治下眼泪都流干了,他们盼望南宋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南宋王朝军队的怨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鉴赏八大问答模式一、炼句型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某某句”进行简要赏析。提问变体:“某某句”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示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问: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二、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三、题眼型提问方式: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提问变体:诗题为“某某字”,通篇虽无“某某字”,但句句进扣“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第一种: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第二种:析点式。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具体步骤:(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2)结合诗句简析。示例:2006年四川高考题(第一种)夜归周密夜深归客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第二种)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问: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试作简要分析。答:(1)以景写幽。(步骤1)用“湖山胜处”“野径斜”“水满”“草深”写出初夏景色之幽美。(步骤2)(2)以动衬静。(步骤1)用“下鹭”衬托“水满”的幽静。(步骤2)(3)以声衬静。(步骤1)用“蛙鸣”衬托“草深”的幽静。(步骤2)四、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示例:
[元]魏初室人降日,以词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1]夜煮茶。[注] [1]原字为外“囗”内“栾”,现字义同。问: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又”,在诗中指不止一次。(步骤1)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无限的愁苦与无奈。(步骤2)一个“又”字更加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步骤3)五、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1)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2)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闲适的心境。(步骤3)六、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技巧即表现手法。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动与静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1)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2)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七、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然后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示例:
陆游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抒发了不被理解的感叹,“鬓虽残,心未死”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八、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答题步骤:找出原诗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示例:
与夏十二等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韵味,另一种灵性。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三、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举例: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恰好是在红叶上题字的人。
红豆: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红豆”语出王维《相思》一诗:“红豆思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意本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来抒发对刘友人的眷念之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诗人常用它作为坚贞、高洁、坚挺、傲岸、坚强、富于生命力的象征。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中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往往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抒发了一种凄凉的愁思。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杨柳更多的是与离愁联在一起。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忽见陌头烟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烟柳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绪所缠绕,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诗人把别愁离恨写得缠绵悱恻,噬心镂骨。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得走“渭城”的“轻尘”,却冲不走诗人铭刻于心的凄苦与无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悲愁情怀。
[折柳]喻指“惜别怀远之意”。据《三辅黄周·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汉之后,“折柳”遂常用于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桂”典出《晋书·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事周而最后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后来也指坚守贞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廓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一般是坚贞、坚强、高洁脱俗的象征。如屈原的《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以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纯洁。唐人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古诗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但在具体的诗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牡丹:富贵 美好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也有用莲花赞美纯洁高尚节操的,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又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人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 偏僻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蓬草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别》)。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子规(:悲惨凄恻。()()()
“”“”“”·“”·
“”·。“”“”“”“”“”“”·“”··“”·“”·“”·“”·“”·“”·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属于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作为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的意象。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呜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衡阳雁断喻音信阻隔。元·陈盖稷《安南集·鄂馆书怀》:“衡阳雁断三千路,巫峡猿啼十二峰。”哀鸿喻指无家可归的饥民。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今有成语“哀鸿遍野,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则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 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双鲤: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称代书信。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玉:高洁 故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和璧随珠:楚人卞和的璧与隋侯的宝珠,喻极其珍贵难得的东西。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三·题祝生画》:“问君何处得此奇,合壁随珠未为敌。”
怀瑾握瑜: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具有美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蚀,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
黄钟大吕:黄钟、大吕皆为古乐十二律,比喻声律或文辞庄严、高妙。《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九四·瓜圃集序》;“言意深浅,存入胸怀,不系体格,若气象广大,虽唐律不害为黄钟大吕。”
金戈铁马:比喻士在疆场的威力或豪迈气概。元·萨者拉《雁门集·登歌风台》:“淮阳年少韩将军,金戈铁马立战勋。”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赏。”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的吴钩,即指宝剑。
瓦釜雷鸣:喻平庸的人或事物受到重用或重视,也用作谦词。清·李渔《笠翁文集》:“谓弟《一家言》之初集大噪海内,真是瓦釜雷鸣。”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 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其它类:
古代英雄:追慕 自愧 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 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 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与缺憾、思乡、思亲月还往往与边塞、时间生命、愁绪、情爱相关连。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有情绪的,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的情爱意象。如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八斗之才:喻才华极高。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宋人百家小说》:“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曾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文人共分一斗。’”
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霄,震裂山石,形容笛声或歌声高亢嘹亮。语出唐·李肇《李舟著笛记》:“(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清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
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的心灵,喻指人心地善良、纯朴。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喻指贫困的生活。语出《论浯·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怀橘:指孝顺父母。典出《三国志·吴书·陆绩传》:“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琼浆玉液:喻指美酒。吕严《赠刘方处士扒“瑶琴宝瑟与君弹,琼浆玉液劝我醉。”
四、分析运用示例:
诗歌的意境是透过诗中的意象浸润出来的。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意象,初步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色彩、表现自己的希冀和追求、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写的是落寞单调的秋景,这种秋景,创设的是沉郁悲凉的意境,浸透的是羁旅断肠的情怀。《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只能创设出沉郁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也只能蕴蓄断肠的愁绪。若把其意象更为“蓝蓝的天空”、“巍巍的高山”、“茫茫的草原”、“滚滚的长江”,浸润的则是一种高亢、一种昂扬、一种壮美。品鉴诗歌,第一步就是要找意象,通过意象来明特征、悟内涵,通过意象来感受、揭示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诗人把抽象的情绪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也就是诗歌中诗人创造的“意境”。我们在鉴赏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个人的审美兴趣的角度,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去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换句简单的话说,一首诗,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写了景物、人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能弄懂这些,就能领悟诗的“意境”,也就把握了诗的主要内容了。意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包括作者),也指即兴即景诗歌里的景和物。其实,沧海桑田是形象,大漠孤城是形象,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也是形象。在即兴即景之作里,形象就是意象。由此可见,形象和意境是一种种属关系和包容关系。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件。
①古典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诗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如: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2年全国卷通过考查“折柳”这一关键词的作法,将形象的考察暗寓其中,因为,折柳就是“折柳曲”的省称,其意境是:在春晓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是“折柳曲”:夜阑人静一位游子正在聚神凝听,侧耳伸首,想到春天已到来,而自己却漂流在外,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②诗歌的形象里面包孕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如:
采莲曲(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写了一群美丽、天真、烂漫、勤劳的采莲少女的形象。作者没有将少女置于中心地位,却把少女放置在荷塘中,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丛之中。使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试想一下,在这美丽的景色和美丽的少女的形象上面,难道就折射不出作者那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喜爱之情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诗歌的形象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揭示主旨。如:
&&&&&&&&&&&&&&&&&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首诗里,“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着诗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诗意的形象(意象),已经成了古典诗歌里面描写失意的“士人”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称。更为绝妙的是,“夜半钟声”已经不是单纯的诗歌意象了。因为唐初诗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钟声”这一形象,才从单纯的枫桥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种静谧幽美、富有浓郁的历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现孤独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
我们再看看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几种类别: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意境主旨术语]意境主旨术语主要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蓬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