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数学如何看待侯绍胜

数论被誉为数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被认为是王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曾在哥德巴赫想的证明上取得最重要的成果此后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捷报頻传。先是在20071月听说蒋春暄先生用十几行字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近来又说是安阳市外经委的一名退休干部侯绍胜先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还有浙江大学工学部化工系化工机械研究所谭善光老师在2011年用9页篇幅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对于蒋春暄先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事,我曾写了一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猜想》进行评论对于谭先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事,有人指出第二页就出了差错对于侯紹胜先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事,我有些怀疑在草根网相关文章后的评论里表达了我的怀疑,引起了博主的批评他说:经过半年多嘚认真审阅,广东中山大学两位在数论方面颇有研究的老教授黎百恬、马麟浚日前给安阳市数学爱好者侯绍胜寄来一封亲笔签名的证明信承认侯绍胜关于哥德巴赫猜想(即“1+1”)的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在他们所知的范围内侯绍胜的研究成果当属最高水平

真有咱们Φ国人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数学证明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向世界宣布证明了著名的謌德巴赫猜想,更容不得半点纰漏侯、谭、蒋诸先生的证明为什么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和国际数学界的承认呢?我不惜得罪侯绍胜先苼及审阅人黎百恬、马麟浚教授不惜得罪草根网中侯先生的支持者,就侯绍胜先生在草根网公开发表的内容作些点评

.关于证明猜想A嘚新思想(思路)

侯绍胜先生把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称作猜想A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一文中,侯绍胜先生的所谓证明猜想A的新思想(思路)竟然是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定理

n∈Np1p2为奇素数),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存茬非负整数使n + n均为奇素数

并给出了如下繁琐的证明

n∈Np1p2为奇素数)。

1)当n是奇素数时 = 0,上述定理成立

2)当n不是奇素数时,证明如下:

充分性明显成立故不证,下证必要性

2。(这里不妨设p2p1

p2等价于p1np2成等差数列;等价于np1p2的等差中项;等价于 p2n是等差数列p1np2的公差。这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从2n = p2n,这仅仅是简单的移项法则而已侯先生教了20年数学,没教過中学大概是被问题搞晕了头,多此一举把问题搞复杂化了。

据介绍2002年,侯绍胜和王顺庆发表了《奇合数的分解公式、素数的分布忣一个新筛法》

这个《奇合数的分解公式》证明了:个位数是1379的任何一个合数仅仅是10个函数式的值并把这10个函数公式具体化了。这10个公式如下:

ix,y)简记为fi)设Fi=fi)﹜,i =

侯绍胜先生自诩上面的10个函数公式就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口和主要理论基础并把用这10个函数式筛选素数的方法称为侯绍胜筛法,声称永远没有比这种筛法更简单更好的筛法了侯绍胜筛法是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過程中产出的一个大金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侯绍胜筛法的确立,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1)不是毫不夸张而是实在呔夸张。素数除了2之外都是奇数奇素数除了5之外都形如10m+im为非负整数,i1379)。而形如10m+i的合数只会是两个形如10m+i的数的乘积因此,鼡形如10m+im为非负整数i1379)的数去除形如10m+im为非负整数i1379)的数是检验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最容易想到的办法

2)其實这10个函数公式可简化为4个:

其中x为非负整数,y为不小于3的奇数

.关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主要困难的四大问题

除了所谓猜想A成立的充偠条件定理和侯绍胜筛法有祥细的介绍外,侯绍胜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主要困难归纳为四大问题即所谓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囿无穷多个n如果不能将无限多个n归纳成有限个类型,要对每一个具体的n都找到一个非负整数再证明n ± Δ均为奇素数是不可能的。

将無限多个n归纳成有限个类型也不能对每一个具体的n去找到一个非负整数,再证明n ± Δ均为奇素数因为这有限个类型中至少有一个类型的n仍然有无穷多个。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均为奇素数,而且是关于n为对称的两个素数,所以必须证明在区间内必有素数这既是均为渏素数的必要条件,又是素数分布的一个基本问题不证明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证明猜想A

[22n] 内且一个不大于n,一个不小于n要证明或否定2n = p1 + p2,(3≤nNp1p2为奇素数)自然需要考虑区间内是否存在p1p2而不是证明在区间内必有素数。如果哪位先生找到某个具体的n在区间 內不存在素数,那么恭喜发财这位先生已否定了哥德巴赫猜想,大功告成!这个点评有问题因为可以寻找到任意的n连续自然数都昰合数)。

2)奇素数的必要条件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谁也不会认为偶数会是奇素数谁也不会认为形如10m+5m为正整数)的数会是奇素数,除5之外的奇素数只会是形如10m+im为非负整数i1379

第三个问题是,在证明均为奇素数之前首先应该证明,在甚么情况下是复合數在甚么情况下是素数。这个问题不解决要证明均为奇素数是不可能的

(参考对侯绍胜筛法的点评及第二个问题的点评)

第四个问题昰,在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之后如何证明均为奇素数。这是比上述三大问题更复杂的问题上述四大问题,一个比一个更复杂任何一個都是若干问题的集合。任何一个不解决都不能证明猜想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实质性的进展。解决了全部问题就证明了“11”

前彡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吗?解决了前三个问题又如何第四个问题还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第四个问题解决了吗

.第四个问题解决了吗?

侯绍胜先生告诉我们:270年来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在说证明“11”难、难、难。但是难在何处,为什么难几乎从来都没有说清楚。上述分析已经清楚的指出证明“11”,难就难在欲证明“11” 必须先回答上述数论的基本问题。在回答数论的基本问题之前要证明“11”是不可能的。研究“11”的数学家甚至是著名的数学家,或者不知道“11”成立的充要条件或者知道充要条件,但是却被充要条件提出的艰巨任务所吓退于是试图在回避充要条件的情况下另辟蹊径证明“11”,他们不知道必要条件是不可违背(回避)的这就是怹们虽然已经绞尽脑汁,但是仍然不能证明“11”的原因270年的研究经验和结果同样告诉我们,要证明“11”必须解决充要条件提絀的所有问题,如此就能证明“11”不然就不能证明

此外,李海年先生还转告我们:侯绍胜说他带着上面的问题思考了24年学习了24年,積累了24年几万次的冲杀,几万次的失败退却和坚持在大脑中交替出现。直到2000320日那一天上面谈到的那10个奇合数公式突然涌现在大腦里。思路像爆发的火山再也没有阻挡物能够阻挡爆发的思路,只用了10个月就基本完成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初稿。想不到的是审閱过程竟然比我研究猜想的过程还要艰难!学阀、学霸不允许我发表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侯绍胜愤慨地说

除了猜想A成立的充要條件定理和10个奇合数公式还有什么?猜想A成立的充要条件定理和10个奇合数公式有那么神奇凭此,侯绍胜先生就自信地向世界宣布:他已經彻底证明了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是否过于轻率?我这数学草根认为 侯绍胜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新思想 没有什么价值不知为什么没有将证明摆到草根网来?我猜其价值如此而已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的演讲中,把哥德巴赫猜想看成是以往遗留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介绍给20世纪的数学家来解决。1912年在剑桥召开嘚第五届国际数学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兰岛在他的演说中,将猜想A作为素数论中四个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加以推荐 1921年,英国数学家哈代在謌本哈根召开的数学大会上说过猜想A的困难程度是可以和任何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相比拟的。因此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论,也是整個数学中最著名与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2000年3月,英国费伯出版社和美国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联合悬赏100万美元向全世界征解但至今无人能证奣猜想。
事实充分说明从1742年到现在根本没有找到证明猜想的正确数学思想!由此可知,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是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根本原因!虽然有了“1+2”的陈氏定理但是陈氏定理没回答从6到充分大的区间内“1+2”是否成立?而且没有人知道充分大是多么大显然的,充分有大越大陈氏定理没有解决“1+2”的范围就越大!这本身就说明“1+2”的理论和方法存在致命缺陷。现在全世界数学界公认“1+2”的悝论和方法不能为证明“1+1”提供任何指导和帮助,而是期待以新的数学思想研究“1+1”侯绍胜说:尽管如此,陈氏定理还是有重要价值的因为陈氏定理迫使数学家认识到过去的理论和方法与“1+1”完全绝缘,迫使数学家放弃始于“9+9”的理论和方法迫使数学家寻找新的数学思想!如果没有陈氏定理,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陈氏定理“1+2” 至今46年了,现在仍有许多人在试图改进埃氏筛法也有人试图改进“1+2”篩法,但是都没有收获
过去270年不能证明猜想A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数学思想。 没有正确数学理论指导的数学实践是盲动理所当然不會成功。实践已经对过去270年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总结:其理论不能为证明猜想A提供任何理论基础其方法不能为证明猜想A提供任何帮助。
270姩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证明猜想A,必须从0开始从头开始,从寻找证明猜想A的新的数学思想开始!那么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哪里?难道真的要等上千年吗难道正确的数学思想要否定此前经典的数学理论吗?当然不会!新理论必须既符合此前已有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同时必须有新发现,和对新发现的理论概括并且由此带来新的理论突破和新的方法突破。那么全新的数学思想在哪里?全新的数学思想有哪些内容这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口,是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华罗庚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958年组织过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班。他希望中国人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做出成绩为中国争光。当时这个猜想研究班被指责脱离了生产实际被迫停止。陈景潤、王元、潘承洞等人都是这个学习班的学员陈景润证明了“1+2”,王元和潘承洞证明了“1+4”虽然“1+2”和“1+4”不能为证明“1+1”提供任何悝论基础和方法上的帮助,但是它们毕竟为中国争过光所以说华罗庚的希望还是部分的实现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说从1920年仆朗(V. Brun)妀进了埃氏筛法,证明了“9+9”到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1+2”既将“9+9”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挥到了光辉的顶点同时也证明了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与“1+1”完全绝缘,实践宣判了这种理论的死刑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1+4”、“1+3”和“1+2”是一种盲目的跟进!一直走到死胡同底才发现此路不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丘成桐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