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文人人赞美洮砚的诗词有哪些

[转载]古代名人与洮砚的“邂逅”
石出洮州的洮砚,远在大唐就为文人所钟爱,从唐代起,即有诗词格律,砚铭吟诵洮河砚。从现有史料来看,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是最早评述洮砚的人,他在《论研》中,把“端、歙、洮”三砚并称,可以认为他是“三大名砚”称谓的创始人。可曾想,柳公权曾与洮砚的渊源。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韶开通熙河路,使现今洮、岷地区重归中原王朝的管辖,洮河流域连接中原的道路也从而畅通,洮砚便能较多地进入中原地带。所以,自熙宁以来,洮砚声名大噪,文人墨客纷纷搜求,每得之,如获至宝。当时在文坛独领风骚的苏轼和号称“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都收藏并使用过洮砚,他们吟诗题铭,因砚而酬唱,留下了称颂洮砚的佳作。黄庭坚写有七绝《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旧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纹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黄庭坚以洮河石大方砚赠苏轼。得砚后,苏轼珍爱备至,即作三言体《鲁直(黄庭坚字)所惠洮河石砚铭》。其文曰:“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于者,黄鲁直。”苏东坡对各类砚都有较深的研究,与他酷爱书法艺术并精与此道有很大关系。他在《砚赠段玙》中云:“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此两者常相害,滑着辄退墨。”又云:“砚之发墨者必费笔,则退墨,二德难兼,非独砚也。”称赞洮砚的珍贵之处正是二德兼备,铭文除赞洮砚的肤理缜密,色泽雅丽之外,还洋溢着落到名家手里的喜悦心情。
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前曾用过一袖珍式洮砚,长宽各三寸,底部圆而突起,砚池浅凹,形似蝉腹,边面刻有谢翱的题记及砚铭,叙及文天祥得砚经过。谢翱曾在文天祥麾下做过咨议参军,参加过文天祥指挥的抗元战争,记述可信。铭文为:“洮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苌宏骨。”堪称惊句!后来,此砚为清代大学者袁枚所收藏。据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杭州一渔翁在临平湖打鱼,网得此砚,名士王仲瞿“以番钱(西方银币)二十元得之”,转赠袁枚。获砚后,袁枚爱不释手,特制紫檀木砚匣,并召集诗友,“各赋一章”,袁枚本人也撰小记,刻于匣盖。这段轶事,情节动人,一石小小洮砚,凝结了文天祥的人品、学问和袁枚的过人才华,留下了中华民族一段悲壮历史的见证,确实是我砚乡的荣耀!
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之父——黄宗羲,在清军入关后,曾组织义军抗清。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后,他拒绝出仕,专事研究学问,著述丰厚。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曾在陇右任职的故友赠洮砚一方,黄宗羲得而爱之,特作七言古诗《史滨若惠洮石砚》,诗中“寒山云”比喻洮河石云气纹,这时指洮河砚。“金星雪浪魂暗惊,恍忽喷沫声相闻”,这是古代名人和洮砚最美丽的“邂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收藏洮河砚
洮河砚虽说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可是其精美与宝贵并未被众多国人所知。特转载此文,以使更多人对其知晓。
&&&&&&&&&&&&&&&&
高山蕴碧水,风雨一曾经。砚在水中磨,真卿墨中生。
,顶着细碎的秋雨趟过清凉的风,一片片树叶似从天堂而来散落在裙衫上。走在时光的拐角,忽然一股气息扑面而来是那麽亲切和熟悉,使温柔疼在心底。
  好多熟悉必须忘记好多亲切必须远离。流转红尘,何不寄物于情思,在失意后为自己舔血疗伤。生命苦短,但砚却历久弥坚。穿越历史的沧桑,无论是什么材质,对使用者来说,是寄托,也是慰藉,不离不弃始终陪伴着你。
  回首间收藏版四期砚台已渐行渐远,
“端砚好像风流学士,朗润倜傥;歙砚如同清寒道人,聪俊清癯;洮河砚像青春才彦,生机勃发;澄泥砚似高人隐士,朴茂内敛。”
  度尽劫波,每一方砚背后,都有一段文人的风骨。每一方古砚背后都依稀可见青灯黄卷间,一个文弱身影在寒窗苦读。他们在自己钟爱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道出或悲或喜的故事,使得我们的收藏有了别样的韵致。
&&&&&&&&&&&&&&&&&&&&&&&&&&&&&&
千波淘万沙辗,一潭净水碧如玉
  洮河砚始于唐朝盛于宋至今不衰。与端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传统石质名砚,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洮河砚是古称,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今甘肃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石品高雅石纹如丝,浪滚云涌,清丽动人,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轻微撞击能发出金属、玉石之振颤之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史书中对洮河砚出产年代没有记载,那时产地尚属蛮荒之地,文化落后,何以洮砚能列入四大名砚这至今仍是个谜。洮河砚石属于典型的泥质岩,主要由层状硅酸盐矿物绿泥石等组成。其典型的石品有亮绿色的“鸭头绿”、深绿色的“鹦鹉绿”和“玄璞”、淡绿色的“柳叶青”以及玫瑰红色的“鸊鷉血”等。其中绿色砚石中若带有“黄标”即为民谣所云“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乃无价之宝。明朝“六砚斋主”素有“博物君子”之称的李日华“在佳砚一方千金难易”中赞洮砚道,“千波所淘,万沙作辗。霜斫无声,与云有渰”。其中渰字为水气温润,呵气可出水珠之意。金朝的冯延登,有著名的《洮石砚》诗云:“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可见洮砚在金朝的珍贵。洮河砚在宋时因文人的介入,雕刻艺术曾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因战争宋王朝南移,北方一直受辽、金,元的统治,所以高水准的雕刻艺术维持的时间又非常短暂。大多数都是以民间比较民俗的手法雕刻制砚。有很强的北方特征。不仅深受文人雅士喜欢,而且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爱不释手。以至于有砚者赞叹,无砚者出重金去购置。
  清代甘肃兵备道沈青崖识洮砚为终身伴侣,“肤如蕉叶嫩,波纹宝墨林,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
  1965年赵朴初先生得到友人所赠洮砚,亲自书写赞美洮砚的诗词。
“何年生成石一方,近似生寒须映窗。一潭净水碧如玉,借得春风写春风。”可见洮砚在古今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概述老坑洮砚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历代、学者、书画家对洮砚赋铭咏诗,。唐代柳宗元《论砚》记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砚,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大文豪苏轼、黄庭坚赞叹洮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饱霜秋兔毫”。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石料种类
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而老坑石中的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储量极少,自宋末就已断采,能否重现不得而知,现今每得一块鸭头绿可视之为千年古董。硬度在摩式3.0左右,最适宜研磨,颗粒直径0.01mm以下,发墨快而颗粒细,密度在3.05g/cm?左右,储墨久,容易清洗不渗墨。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绿漪石、鹦哥绿、鸊鷉血,市场储量依然不足3%,下发好和稀有是洮砚位列四大名砚的根本,尤其是在端砚、歙砚老坑石已枯竭的今天,老坑洮砚更是备受追捧。名贵作品
洮砚色泽雅丽,主要以绿色为主。有色深绿而带有水波状纹路的“绿漪石”;有 绿色纹路中夹杂着黄色痕迹的“黄标绿漪石”;有绿中带深色墨点的“澈墨点”;有色绿而带有点的“柳叶青”;还有一种色如红玫瑰的……在这诸多的桃石中,尤以“黄标绿漪石”最为名贵,古人曾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的赞咏。洮砚可以因材施艺、因色构图,雕琢成各种精致文雅,古香古色,独具一格的工艺品。其制做要经过下料、制坯、石刻等工序,所使用的工具有刀、锯、锤、铲、錾、铁笔、水沙等。洮砚品种上百,有圆、椭圆、正方、长方等各种形状。不但有仿宋代的“抄手砚”、“太史砚”、“兰亭砚”、“凤字砚”、“神斧砚”、“石渠砚”;仿明代的“十八罗汉砚”、“金钟砚”、“古鼎砚”、“古琴砚”;仿清代的“黄标飞龙砚”、“清泉砚”、“孔雀砚”、“石鼓文砚”等,还有“”、“龙凤朝阳”、“虎出山林”、“”、“挂角读书”、“牧童放牛”、“喜鹊站梅”、“岁寒三友”、“八仙过海”、“青蛙戏水”、“鹿鹤松”、“龙钻云”、“马超龙雀”、“莫高窟石窟”、“嘉峪关雄姿”、“麦积山风貌”等。各种图案形,不论拟人状物、比鸟喻兽、类山临楼,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绝伦的洮砚,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是国际市场上享誉极高的珍品。老坑洮砚
文人点评/洮砚
北宋·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然目所未睹,今有绿石名为洮者,多是澧石之表,或长沙山谷石,澧石润而光,不受墨,堪作砥砺耳。”北宋·苏东坡
《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
北宋·晁补之
《赠戴嗣良》长诗:“东坡喜为出好砺,洮鸭绿石如坚铜。”“从公请砺归作砚,闻公尝谏求边功。”北宋·黄庭坚老坑洮砚《豫章黄先生文集》有诗云:&“久闻岷石(或作岷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以团茶、洮河绿石砚赠无咎、文潜》&:“张文潜,赠君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八思齐访落诗。”
《以古诗谢王仲至惠洮河砺石、黄玉印材》:&“洮砺发剑贯虹日,&印章不琢色烝粟。(或作蒸粟)&磨砻顽顿印此心,&佳人诗赠意坚密。&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北宋·晁说之
《晁以道砚铭》:&“惟矩也有隅,惟深也有潴,策勋于文书。惟重也不反侧,惟温也文明之泽,君子以媲德。西在临洮,其所从来远矣!毁璞而求之,成圆器者鲜矣!藏器待时,勿急勿迟,勿抵勿坠,勿盗勿诲。”北宋·张孝祥
《李周翰所藏洮石铭》:&“出河西之结录,(疑为绿),荐中洲之隐君,盖未始用吾力也,不必发于硎,若夫抵节砺行,不见其颖,则所以表一世而无群者耶。”北宋·张&耒
《以黄鲁直惠洮河绿石,作米壶砚诗》:“&洮河之石利剑矛,磨刀日解十二牛。&千年虎地困沙砾,一日见宝来中州。&黄子妙天下,独驾八马森幢旒。&平生笔墨万金值,奇谋利翰盈箧收。&谁持此砚参几案,风澜近乎寒生秋。&抱持投我弃不惜,副以请诗帛加璧。&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北宋·米&芾
《砚史》&:“通远军觅石砚,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久则水波间有墨点,土人谓之‘湔墨’(湔作溅)。有紫石,甚奇妙,而考者与墨斗,而漫其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庭开熙河始为中国有。赤紫石色玫玉,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墨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做砚而坚不发墨。”北宋·晁无咎
《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顷国。”&铭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南宋·洪咨夔
《洗砚诗》:
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
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
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
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南宋·陆&游
《剑南诗稿》中有诗句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诗后原注曰:“张季良寄洮砚,何元立寄蜀纸”。南宋·范大成
《石湖嘲峡石》诗中有句云:“端溪紫琳腴,洮河绿沉色。”金代·雷&渊
《洮石砚诗》:&缇囊深复有沧州,&文石春融翠欲流。&退笔成邱竟何益,&乘时直欲利吴钩。&[注]&作者雷渊,字希颜,金代浑源人,官至翰林修撰。缇,桔红色。金代·元好问
《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玄云肤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辞翰今谁江夏笔!&三钱无用试鸡毛。&题下原注曰:“砚有铭云:&‘王将军为国开临洮,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砚作璧水样。”金代·冯延登
《洮石砚》: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老坑洮砚洮砚石料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洮河流域区内,东经104°45′,北纬35°58′,因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石料又濒临洮水,故称洮硕。从卓尼县洮河东岸的喇嘛崖起,到藏巴哇乡境内,在直接线长约25公里,宽约2.5公里的崖、峰、谷、壑的深处储藏着举世闻名的洮硕石料矿,储藏总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因之,洮硕石矿一脉数苗,以卓尼县洮砚乡洮水东岸的崖底石料为最佳,此崖峭壁耸立,崖底洮水急流,垂直高度500余米,东、北、西与土坪相接,唯南面岩石裸露可采,旧时在此处编筏等枯水期才靠近掘坑采石,难怪有北宋著《洞天清禄集》中:“除端歙二石外,惟北方最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而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之说了。
老坑洮砚洮砚历史悠久,在宋初就闻名于世,历代作为贡品而显赫于当时宫庭或权贵之书房中。金朝诗人就曾有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继之宋时大书法家黄山谷又对洮硕有“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的评价,益发验证了洮砚的优异,的《洮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的题记,更加赞誉洮砚的肤理,色泽雅丽;元明的以后的赞誉更是连声不辍,而且日本昭科14年出版的《书苑》封面上就连刊有“宋洮河绿石大砚”的原物照片,又说明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之深,至今仍在我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国作为珍品使用或馈赠。 在7000年前,我国先民始用洮砚石料研磨矿物颜料绘制彩陶图案,已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了卓越贡献,而盛名于唐代。洮砚属于深水之底泥盆系中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结构细蜜,且含多种金属离子,并带有各色石膘,其中以黄膘为贵。石色碧绿,质坚而细。莹润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用之挥洒自如,浓淡相宜,得心应手等特点。饮誉海内外,“有洮州石贵双赵壁,端州歙砚无此色”之美誉。
矿石形成及特点/洮砚
老坑洮砚砚石质地之所以极佳,是天然形成的矿石。据地质专家测定,形成于的泥盆系,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岩石结构细密,滋润滑腻,颗粒细,粒径为0.01毫米以下,密度为3.04/厘米3左右。并含有多种,磨墨快而细腻发光。岩石经长期浸润水份充足,细腻光滑,呵之出水,砚堂盛水久存不干。故享有虽酷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其硬度适中,为摩氏三度,质硬而不脆,磨抹久经耐用。 其色泽美观典雅。颜色有翠绿、赤紫、暗红、黑等十多种,其色泽之美居诸砚之首。北宋著名词人张文潜在答谢黄廷坚赠他洮砚诗中赞美道:“明窗拭墨吐秀润,端溪歙砚无比色。”又北宋诗人晁无咎赞美砚石贵和氏壁:“贵双照壁,汉水鸭头无此色。”大自然中那鲜翠欲滴的绿色展现出一派盎然欣茂的,鸭头上的“鸭绿色”令人眼明心亮怡悦欣喜,绿色是洮石的代表色,洮石不仅色秀而且拥有圭璋之质。 洮石不但色泽美观,而且天然形成的石纹图案更显神韵。有的如惊涛骇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如云、气、点等多种自然图案,充分地显示出动感。 洮石性能卓越优良。石之美决定了砚之奇,洮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笔,发墨快而不损笔,储墨久而味不腐,用之挥撒得心应手。当代国画大师黄胄赞曰:“万古洮石,磨墨为宝。昔日珍品,今日更好。”
品种质地/洮砚
洮砚石质细润坚实,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有“鸭头绿”、“柳叶青”、“血”等名贵品种,绿色中含有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云水;不但有其美妙,而且含有云霞风漪,下墨既快又省。洮砚湿润,所以呵气或珠,籍以墨既可书写,将磨好的墨贮于砚中,经月不涸,又不变质。这种砚石带有黄标的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赞,宋书法家著《砚史》云:“通远军,(古称陇西郡,洮河流域归此)石砚,石理涩可,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洮砚石之上品,扣之有清越之声,着水磨墨,相恋不舍,但觉细腻,不闻磨声。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干可谓“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因此,洮砚在砚林中可谓“德、才、品、貌”四绝,无与伦比。 洮砚雕刻工艺精巧,匠心独运,雅致大方。名砚的“德、才”出自天或,是占其珍贵在先,然石讲求制作工艺。洮砚经砚工精心设计,继承了带盖,透雕的传统工艺,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为纹样,用地方名胜景物图案或书法篆刻为雕饰,加之古钟、、古琴、古钱等为外形,经艺人精雕细刻,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名人诗句镌于砚首砚面,既玲珑剔透,又古朴典雅,浑然一体,取到了造型典雅又实用的完美效果;不但用者心,且陈之案头,不失为兴神悦目之雅物,再配以精制锦锻,木胎雕填,核桃木素面的砚盒,图文并茂,精妙绝伦。
近年来,洮砚的制作中,使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美巧妙的结合,相继开发了洮砚石料的骨灰盒、、象棋、酒具等生活用品,使卓尼县古老的洮砚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当代名家赵朴初先生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著。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看海处,喷薄风露震大千”。看来洮河,毕竟是久负盛名之物,理应得到古今文人的赞誉题咏,从而声腾中外。如此,想不盛名亦难矣。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图书与情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矿产与地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2:2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洮砚丛说补遗──黄宗羲诗《史滨若惠洮石砚》诠释--《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洮砚丛说补遗──黄宗羲诗《史滨若惠洮石砚》诠释
【作者单位】:
【分类号】:I207.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文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卢文珍;[J];档案;1991年05期
黎泉;[J];丝绸之路;1993年01期
薄满红,王清贵;[J];丝绸之路;1994年02期
秋子;[J];丝绸之路;1994年06期
杨启毅;[J];丝绸之路;1996年05期
林家英;[J];档案;1998年05期
林家英;[J];党风通讯;1998年02期
;[J];丝绸之路;1998年02期
马天彩;[J];中国统一战线;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秋水;[N];中国老年报;2001年
雒鸿政;[N];甘肃日报;2002年
张溪芜;[N];中国档案报;2003年
冉茂金;[N];中国艺术报;2004年
 ;[N];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
包孝祖;[N];甘肃日报;2004年
王有龙;[N];甘肃日报;2005年
本版编辑 刘德伟 周燕屏 王端阳;[N];中国艺术报;2006年
徐英梅;[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周政办;[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代文人咏泰州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