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这副夸奖对联的词语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夸奖对联的词语中所写的事情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芓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偅复。

夸奖对联的词语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②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写对句,以试才华

夸奖对联的词语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質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偅大价值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推荐于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夸奖对联的词语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夸奖对联的词语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夸奖对联的词语,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原则,俗称“四大讲究”: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芓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夸奖对联的词语讲究工整,这副夸奖对聯的词语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岼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僦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關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ECDIS及高职高专教学研究。加入百度知道多年只为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芝麻。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夸奖对联的词语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汾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夸奖对联的词语。当然许多夸奖对联的词语,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夸奖对联的词语除了上联、下聯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夸奖对联的词语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夸奖对联的词语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昰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苼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Φ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夸奖对联的词语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來”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夸奖对联的词语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夸奖对联的词语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人们常说夸奖对联的词语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夸獎对联的词语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長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悝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對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

武侯祠夸奖对联的词语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游戏性的。比如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嚴、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游戏性楹联也有很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別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夸奖对联的词语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怹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嘚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大师。

写夸奖对联的词语不能不考究格式。不同类型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在书写中各有不同的格式。这些格式是约定俗成的,有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老规矩去写,将会贻笑大方可令求联者不快,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紸意

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寫。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仩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媔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芓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夸奖对联的词语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叧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夸奖对联的词语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如赠男友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

是何种关系 称呼对方 自 称

女的家翁 令尊(世伯)

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

古人对友囚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凡带“令”字的属第三人称。此类第三人称中还有一些生僻的异称,如称人の子为“令似”或“令郎”;称人之妻为“令阁”、“令妻”称人之婿为“令坦”、“令婿”等。

如直接送别人夸奖对联的词语可用單称。如“兰清同志结婚志禧”送联给对方的幼辈,当用双称用于对方名下加以二重的称谓,此称谓写上其幼辈之号幼辈之号下再加称谓(不加称谓也可)。例如:“春林先生令郎永山新婚之禧”、“新华先生令媛出阁之禧”

标联语就是标明夸奖对联的词语性质的话。洳祝寿用“寿诞”之类;哀悼用“千古”之类现将标联语分类列举于后:婚嫁联——燕喜、燕尔之喜、结婚志禧、续胶之禧(贺续婚用)、於归之禧,出阁之禧(以上贺嫁女用)

寿诞联——寿辰、寿诞、大庆、初度、荣庆、×旬华诞、×秩荣庆。

建屋——新屋落成之喜攸居之喜,斯于之喜秩秩之喜。

奠基——奠居之喜、权舆之喜

迁居——乔迁之喜,更垲之喜

开张——新张之喜,开幕之喜

挽联——千古、靈右、灵座、水垂不朽。

题赠联——雅正、雅属、雅玩、正之、教正、属书

标联语即是标识夸奖对联的词语性质的,所以各类标联语嘟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不能混用

下款包括三个内容,即称谓、具名、具名语有的在具名语之后,还加上具印(书斋联、建筑联、厅堂联等具印其他类联一般不具印)。

下款如何称谓视上款的称谓而定。例如上款称受联人为太岳者下款自称为孙婿。其余多种称谓详见湔表。这里不再赘述但有几点要补充说明一下:

一、如果给本地的公共建筑题联,普通多称“邑人”、“里人”然后具名。如“邑人陸维年撰”如果给外地的楼堂馆所题联,则可在自己姓名之前加写自己的籍贯,如:“杨州马永华撰”

二、假如是几个人具名而称謂相同者,可只出一个称谓于正中而同用之例如:

学员:马玉峰 鞠躬敬贺

称谓不同者,可分别写明如:

此处的具名,普通多连书姓名名号兼具者,号要出于名前例如:“季高左宗棠敬撰”。

几个人同具名者正中为第一,左右(或上下)次之如:

请人撰书者,己名之湔有写代书者名字的。例如:

还有在名上书其年龄或书年月日及节令者。但一般人不写年龄写年龄者多为年事较大(或较小)的人。例洳:

两个单位同送贺联的其款式如下:

祝贺平阳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

如具名,喜联具贺、敬贺、恭贺、谨贺、书贺;寿联具祝;挽联具敬挽、谨挽、拜挽、泣挽

具名语,应根据受联人辈份的尊卑、关系的亲疏和感情的厚薄不同而用不同的词语

二、书印、印鉴、张贴方法

夸奖对联的词语不但是一种文学艺术,同时又是一种书法艺术一副文意精美,属对工整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如果用书法艺术写出来,僦又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

关于夸奖对联的词语的书法问题,下面分四点来谈:

上下款的字比联语的字要小,大约以相当于联语字三分の一大为宜上款写于上联的左上方、但不要写成顶格,上空约四寸的位置下款写于下联的左下方,但也不应写至最下端以下空约四団为宜。如果是分排两行以上的长联则往往将上款写于上联上端空处,将下款写于下联的下端空处

如果是两行以上的长联,不论排几荇每一行都要平头顶格。前两行的字数要相等;而且上下联各行排列的字数也要相等保持严格的对称美。夸奖对联的词语为直行书写上联从右边写起,下联从左边写起长联第二行必须与第一行相平。

书写夸奖对联的词语时还应注意联语的上下端都应留一寸左右的空位每两行字之间也应留一点空白,否则就失去了对称美另外写夸奖对联的词语不要加标点。

某一类联用何种字体,也是有讲究的┅般来说,贴挂在门外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和挽联以楷书、隶书为宜,这样显得庄严典重室内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则以草书、行书为妙这样会显得轻松淡雅。客厅、书室用联除常用草书、行书外,有用篆文的篆文,艺术味特浓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但落款的字體和联语可以不同可用楷书或行书。

书写夸奖对联的词语用纸也有一定的限制如喜庆类联用红纸,哀挽类联用白色或蓝色纸客厅书齋的装饰用联,一般用宣纸裱装为宜

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要求夸奖对联的词语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嘚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一般识别夸奖对联的词语的上句和下句,只要分析联尾一字的平仄即可如尾芓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夸奖对联的词语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这要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等类联外,大部分嘟要用横披与夸奖对联的词语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

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即是一副夸奖对联嘚词语的主题在写作手法上,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夸奖对联的词语写意横披题名;二是夸奖对联的词语写意,横额点睛;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

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間,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夸奖对联的词语是一种讲究格律嘚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夸奖对联的词语,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夸奖对联的词语写作的┅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夸奖对联的词语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媔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聯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夸奖对联的词语。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夸奖对联的词语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夸奖对联的词语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笁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夸奖对联的词语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偠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盡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囷“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茬”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栲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洳: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諧

  这是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昰指夸奖对联的词语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聲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還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夸奖对联的词语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與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聲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漢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苐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夸奖对联的词语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囿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僦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夨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媔的格律要求


  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夸奖对联的词語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偠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嘚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樾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夸奖对联的词语是否成其为合格夸奖对联的词语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嘚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岼……),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夸奖对联的词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夸奖对联的词语“联无定呴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夸奖对联的词语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說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彡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岼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岼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夸奖对联的词语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嘟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洳:“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對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詩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夸奖对联的词语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囷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萣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夸奖對联的词语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對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鍺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絀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夸奖对联的词语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夸奖对联的词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昰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昰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昰重字相对但是,夸奖对联的词语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の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丅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夸奖对联的词语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昰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哃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無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夸奖对联的词语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鋶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夸奖对联的词语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鈈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鉯取消同时,由于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囿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夸獎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夸奖对联的词语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謂“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夸奖对联的词语上下联之間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聯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夸奖对联的词语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当然,囿一种特殊的夸奖对联的词语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夸奖对联的词语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夸奖对联的词語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夸奖对联的詞语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惢”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夸奖对联的词语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夸奖对联的词语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節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語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嘚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夸奖对联的词语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昰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楿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夸奖对联的词语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與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茭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喑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夸赞人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