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惟事愿!何其哀哉奉孝! 说的是指什么

关公的故事_百度知道
关公的故事
例如:过5关,斩6将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 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2、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3、斩颜良诛文丑: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袁军对关羽的行为不理解,再加上没有命令,也就没动,估计关羽也没对小兵动手,大家疑惑不解。关羽马确实快,当颜良发现他是冲自己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再加上最后时刻,颜良也不能确定关羽要干什么,而且关羽未通名,颜良为了大将风度,不斩无名下将,没有上马提刀。关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动作很大的砍杀而是刺,这样动作快,隐蔽,颜良不易躲闪,这也是一个重点。总的来说,关羽用了很阴的招数,凭实力把颜良阴死了。对文丑就更简单了,曹操的埋伏打乱了文丑的部队,这种情况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则对手小兵群上来也把自己逮住了。偏巧关二哥这时候去和他缠斗,文丑当然无心恋战,感觉对手不是几下就能解决的时候马上拍马撤退,没想到关二哥的马超快,文丑就算会,慌乱中也使不出回马枪,被人背砍。4、单刀赴会: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5、过五关斩六将: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话说关羽打听到了刘备的消息后,立即吩咐随从收拾行李准备汽车。关羽带着车队浩浩荡荡向洛阳城进发。第二天,关羽率领部队来到东岭关。守关大将孔秀得知大吃一惊,然而他很快镇定下来,小眼骨碌一转便有了主意。他立即命令兵士在关前关羽必经的路上埋下许多电子遥控地雷想炸死关羽。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关羽来到关前,孔秀狂笑着按下电钮,可是地雷没有爆炸。孔秀惊恐万分,忙领着他的部下躲起来。关羽见关上没有动静,便打破关门带着车队安全地过了关。关羽走后,孔秀来到地雷区,一边踢一边说,“你这个死鬼,坏了我就……”话音未落,地雷就爆炸了,孔秀被炸上了天。关羽连夜赶路来到洛阳城下,洛阳太守韩福早有准备,孟坦开汽车想引关羽上钩。不料,关羽加大油门,把孟坦一刀斩下汽车。韩福瞧见大吃一惊。正好旁边响起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吓得他摔下楼来,正摔在铁路中央,刚好有一列火车飞快驶来。他来不及躲闪就被火车撞飞了。过了洛阳城,关羽披星戴月地领着车队急驰祈水关。天刚蒙蒙亮,祈水关便展现在关羽面前。守关大将卞喜恭恭敬敬地请关羽入关。原来卞喜想先让关羽入关,趁关羽熟睡后,把刘备的两位夫人抓起来作为人质,逼迫关羽回许都。到了半夜时分,卞喜带人把两位夫人的住所围了个水泄不通,就要进门抓她们。没想到两位夫人会武功,她们用“猪猪神屁”和“降龙十八掌”把卞喜和那些兵士打得头破血流、哭爹喊娘。打斗声惊醒了关羽,当关羽赶到两位夫人身边时,卞喜已经呜呼哀哉了。杀了卞喜,关羽不敢停留,连夜拔营出发直奔荥阳。荥阳太守王植请关羽进城。关羽不想久留,又怕生出变故,晚上悄悄发动汽车出了城。果不出关羽所料,王植听到汽车引擎声,假意挽留关羽,但手上却藏着铁子弹,想用它杀死关羽。不过关羽早有预感,不等王植动手,关羽便朝王植发射了一颗闪电弹,把王植电成了植物人。关羽见王植已经动弹不得,索性在荥阳城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关羽的车队出城上路过了滑州,来到黄河边。关羽派人寻找渡河船只,但所有能用来渡江的东西全部被曹兵毁坏。就在关羽苦想渡江办法时,秦琪领兵朝关羽杀了过来。关羽大吼:“看我的火箭弹……”话音刚落,只听到“轰……”的一声,可怜的秦琪就尸骨全无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继续向汝南进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他千里走单骑,一路夺关闯隘,化险为夷,这只是过的有形“关”,其实,他在曹营还过了五道无形“关”:一曰金钱关。曹操纳降关羽,即在许昌拨一府与他居住,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此后上马金,下马银,又赠锦袍,又赐赤兔马,源源不断,可谓至丰至厚。二曰名位关。曹操初封关羽偏将军,既封其为汉寿亭侯,始终以礼相待,可谓尊崇之极。三曰美女关。曹操先让关羽与年青貌美的二位嫂嫂同居一室,诱使其乱伦,先见他秉烛立于户外,通宵达旦,知不得逞,又拨美女十人,但关羽皆令服侍二位嫂子。四曰生活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口腹之欲足矣。五曰人情关。除了曹操百般用情外,还令张辽多番通融,千方百计以情打动关羽,让其留下,但机关算尽,关羽始终不为之所动,到底还是挂印封金,决然而去。
过五关斩六将、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挂印封金、杀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玉泉山关公显圣等等。
桃园结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玉泉山关公显圣
关公的故事主要是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挂印封金、杀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等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关公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会员功能区
热门Top301 9.9
当前位置: >
名称:极品女仙分类:玄幻奇幻人气:推荐:播音: 作者:状态:连载中...更新:日
名 称 收听 下载
名 称 收听 下载
名 称 收听 下载
极品相关有声小说1 9.8
筱梦 御剑听风其他作品1 9.9
热门标签 
随机推荐1999李斯何其哀哉,开国功臣却惨遭史上最无人性酷刑杀害!
秦史不同于战国历史,一共就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是赵高。其他人,包括胡亥、李斯、蒙恬,都是配角。秦始皇死了,那么秦史的第一男主角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赵高头上。
赵高是个绝佳的演员,如果当年就有奥斯卡金像奖的话,赵高一定当之无愧获得影帝的桂冠。
话说小屁孩胡亥上位后,一点也不浪费时间,立刻开始穷奢极欲的生活,充分利用他的权力享受当皇帝的乐趣。皇位还没坐稳呢,就装着样子学他爸去巡狩天下了。
而秦朝大权,毫无悬念的落到了赵高手里。
赵高是聪明人,他知道胡亥党上位用的是不法手段,权力合法性基础存在很大的瑕疵,因此,他迫切的要通过各种手段稳固他和他名义上老板的政权。
首当其冲就是要排除异己了。而胡亥篡位以来,朝堂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秦始皇的遗诏心存怀疑。赵高再怎么心狠手辣,也不可能把满朝文武一下子都杀了吧。
赵高对此也颇费了些脑筋。研究来研究去,他终于拿出了一个绝妙的idea。
他的思考逻辑是这样的:
满朝文武不满胡亥,认为胡亥不是合法继承人。那他们会怎么做?
势必会找一个他们认为有合法基础的继承人出来,对胡亥取而代之!
所以,赵高的解决方案就是,杀掉那些在大臣们心目中“合法”的继承人,让胡亥无可取代,断了这班大臣的念想!
于是,等秦二世胡亥巡狩回来,赵高就去找他安排此事了。
胡亥显然对首次作为天子出巡的经历非常满意,他一看见赵高就开始讲述那爽歪歪的旅途过程,并且,对他表达了这么个意思: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朕现在富有天下,就想“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直到死的那天。
赵高真不是个好老师,这学生一当上皇帝就全无正事了,唯独知道追求感官享受,这跟那些不学无术的暴发户有何分别?
不过这正是赵高期望见到的情形。而且,他听了胡亥的想法,正好顺水推舟,讲了他的想法:
陛下您真是太贤明了!您这个想法正是只有贤能帝王才能做到的事情啊!而那些昏庸的暴君是恰恰是做不到的。(所有奸臣都惯用拍马屁伎俩)
但是,赵高继续说道,就现在来说,陛下您还无法高枕无忧的去实现您的想法。
哦?胡亥本来听了赵高的赞同很开心,但一听到他说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眉头就皱了起来。
赵高抬眼瞄了一下胡亥,装作很谦卑的样子继续说道,沙丘夺权的事情,公子们(也就是胡亥的哥哥们)和大臣们都心存怀疑,恐怕会不利于陛下。我自己现在都战战兢兢,生怕不得好死,陛下又怎么能够放心的享乐呢!
胡亥毕竟是个孩子,听了这番话,一下子就紧张了,慌了神,着急的问,那该怎么办呢?
赵高按照自己之前设计的脚本,摆出一副为老板排忧解难的样子,苦口婆心的劝导胡亥,说,陛下应该继承先帝的政策,实行更加严厉的法律和刑罚,通过连坐的方法,诛杀您的哥哥们;同时提拔那些卑贱的人,把先帝的大臣逐步清除出去,而改用陛下的亲信。
这样一来,不仅我们自己的祸害都能清楚了,那些新提拔的人也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只要实现了这样的场景,陛下就能高枕无忧的享乐了!
秦二世被赵高骗了很多年了,连一丁点的正常是非观念都没有,一听老师这么诚恳的给自己想法子分忧,想也没想就拍板同意了。
结果是,在赵高的设计安排下,秦朝进行了残酷的血腥统治,总共有十二位皇子——秦二世的哥哥——在咸阳市集上被当众斩首,另有十位公主——秦二世的姐姐——被分尸。因受牵连而被逮捕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赵高陷害公子根本就不讲任何道理。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在面对秦二世派来赐死的使者面前,还论理说自己没有犯过任何的罪行,但使者显然受了赵高的指示,根本不听将闾的辩白,只要求他们速死。将闾三人无奈,被逼迫着拔剑自杀。
而其他公子看到这样的态势,知道咸阳是呆不下去了,纷纷准备跑路。有个公子高就想逃亡,但他转念一想,自己逃了,自己的老婆孩子恐怕就要连坐担责任。万般无奈之下,他上书给秦二世。
公子高这封上书还是很有水平的。他知道放低身段求秦二世网开一面赐条活路,成功率很低。所以,他换了个思路。
他在上书中写道,先帝在世的时候,对我非常好,赐我各种衣服、饮食、宝马。而先帝死的时候,作为儿子,我应当陪他一起去死,但最后却没能这样做。
现在的我苟延残喘在世上,作为儿子是不孝,作为臣子是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是没资格活在世上的,因此我请求随同先帝去死,并葬在骊山脚下,为先帝守陵。
这封信表明上是求赐死,但实际上是在劝诫秦二世,不要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但可惜的是,公子高高估了秦二世的智商。秦二世拿到这封上书,完全没有领悟到公子高是在骂他。他看了上书之后,很高兴的找到了赵高,问他,这哥都主动要求自杀了,算是被我逼的吧?——敢情他还觉得逼死哥哥很有成就感。
赵高呢,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在他老板面前自我表彰了一下,说,现在朝野上下都在担心自己的生死问题,已经没有心思来图谋作乱的事情了!老板,你可以放心去实现你的梦想了!
秦二世很高兴。当然,他也没放过公子高。特别开心的批准了他这位哥哥的自裁要求,并很大方的发放了十万钱作为安葬费。
这个昏庸透顶的皇帝!
搞完内部肃清之后,秦二世就心安理得的过上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帝王生活。首先就是开始重修阿房宫,征发天下民工和粮草,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陈胜、吴广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就开始起义了。天下苦秦久矣,很多人都在观望,一旦有人揭竿而起了,众人纷纷响应。秦朝的统治立时危在旦夕。
而秦二世和赵高这边呢,关注点还不在镇压起义上头。因为赵高眼前还有一个劲敌未除:大秦丞相李斯。
李斯虽然跟胡亥没有什么私交,但他毕竟是大秦帝国的开国功臣,风风雨雨那么多年,很得人望。秦二世再不懂事,也知道李斯是秦帝国的栋梁,是可以委国事的人。何况,沙丘之变的时候,要不是李斯帮忙,秦二世也做不到这个位子上。所以,对于赵高来说,李斯是个极大的威胁。
陈胜吴广等农民英雄正好给了赵高一个打击李斯的机会。因为李斯是丞相,理论上是对天下所有事情负责的。而这让人焦头烂额的农民起义——当时也没有战无不胜的城管部队——正是丞相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但李斯也困难啊。他虽然有能力,但是这农民起义的源头却是因为他老板穷奢极欲而引起的。老板新上任,又是个小孩,跟他又没有很亲密的关系,很多话不方便直说。但各地烽烟四起,他又不能隐瞒着,只能一次次硬着头皮上报。
秦二世是小孩,完全没有责任意识,加上赵高的撺唆,把这烂摊子的责任全部推到了李斯的身上,很不给面子的骂他,你位高权重,每年拿朝廷那么多的俸禄,为什么连帮农民都管不好!?
李斯很紧张,因为他没有面对过这样的情况。之前秦始皇在的时候,不会用这种低情商的方式来对付他。李斯不禁有些后悔当初在沙丘的决定,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别的回头路可以走了。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高爵厚禄,他只能去迎合当朝皇帝的口味。
那秦二世的口味是什么呢?李斯思来想去,决定从秦二世上位以后的政策出发,对他进行大肆表扬并鼓励他继续深化自己的新政。
他上书说,贤明的君主必须拥有对臣下、百姓严厉的督责之术的。君主的本职工作就是督促和责罚底下人干活(颇有点“劳心者治人”的意味),而像唐尧、大禹这样的五帝,事必躬亲,如此则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天下。所以,为君者要严刑峻罚、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天下人都害怕,因而无暇去图谋造反的事情。
他还引经据典的搬出了申不害和韩非,大大的拍了一次秦二世的马屁。
从这件事上来看,李斯根本不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他为了图一时的位高权重,却罔顾帝国未来的命运;他能够放下自己所有的原则去溜须拍马,也不管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他会有后来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秦二世看了丞相的上书,都把他捧到天上去了,当然很高兴了。于是,他按照李斯的建议进一步深化他的暴政。结果呢?
《通鉴》上记载,“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啧啧,政治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彻底本末倒置。咸阳城中的现实场景是:街上走的行人里头一半都是罪犯,马路上到处都是被执行死刑后弃置的尸体。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造反,还有活路吗?
李斯虽贵为丞相,但沦落到这种地步,已经再没什么政治价值了。但是赵高还是不满意,因为人家毕竟是丞相。赵高背着皇帝做了很多坏事,就怕李斯这样在朝廷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哪一天在背后拆穿他。
于是,他就劝秦二世,要跟群臣保持距离,因为皇帝是天子,不能随便让普通人类见面,让他们听听声音就足够了。而且陛下年轻,处理政事还不熟练,所以当面讨论政事的话,会露怯。
所以,以后奏章什么的就让我这样的人和陛下一起研究,然后根据我们的意见来回复,这样大臣们就不敢钻陛下的空子了,同时也会认为陛下是圣君了!
秦二世是个草包,赵高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于是,大臣基本上见不到秦二世的面了。这其中也包括了李斯。
疏远了秦二世和李斯的关系之后,赵高再下手陷害李斯,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他找到李斯,装模作样的讨论了一下皇帝穷奢极欲和百姓民不聊生两件事之间的关系,还正义感十足的让李斯去正式劝谏一下皇帝。李斯为这件事苦恼和内疚很久了,一听赵高这么说,觉得非常高兴。但是他也告诉赵高,现在皇帝都见不到面,没法当面劝谏。
赵高说,这个容易,我平时都在皇上身边伺候,有合适的时候我可以通知你!
李斯高兴的点点头。
一个富于政治斗争经验的老丞相,居然被赵高如此耍弄,说明赵高这个人实在是个演技绝佳的顶级演员。
于是,赵高特别挑了一个秦二世正在吃饭泡妞的时间点,通知李斯,让他赶紧来奏报事情。
李斯屁颠屁颠的就跑来了,因为觉得这件事关系甚大,还让侍卫一连通报了三次。秦二世正在温柔乡里high着呢,被接二连三的打断,自然很不高兴。他暴怒,说,朕平时那么多空闲的时候,他不来;朕现在正忙着呢,他跟催命似的要上奏,这老头安得什么心!?
影帝赵高的台词早就准备好了。他告诉秦二世,当时沙丘伪造遗诏的事情,最后帮助陛下登上了皇位。丞相认为他自己功劳最大,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赏赐。他是一直想割地封王呢,所以对陛下有意见。
而且——这一脚踩得更狠——匪首陈胜是丞相家乡邻县的人,据说丞相跟这些乱民还有不少瓜葛,之间有书信往来。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当时陈胜经过三川郡的时候,李由只是守城,完全不肯出击进攻,和贼军保持相安无事的关系。
这件事陛下若是不问起来,我还不敢说。况且丞相在外面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陛下。
好了,李斯这下彻底完蛋。
秦二世当下就想查办丞相,但手上没什么证据,就立马派人去三川郡整李由的黑材料。
具五刑,腰斩
李斯在宫里还是有些眼线的,听说被赵高这么摆了一道,也坐不住了,立马上书给秦二世说赵高是奸臣。秦二世这时候已然认定李斯是反贼了,怎么会听他的话!立刻驳斥了李斯,还把这些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赵高。
既然到了这个份上,赵高也无所顾忌了,他对秦二世说,丞相很早就想取代陛下的位子了,但因为有我在——今天唱的是忠臣戏——他才不敢轻易下手,若是哪天我死了,他就要像当年田常在齐国专权那样夺取秦朝的大权了!
秦二世一听,李斯这老头是要夺我皇位的节奏啊,立时恨得咬牙切齿。有没有黑材料也不重要了,就想立刻干掉李斯。
碰巧这时候李斯又上书了。李斯知道再不据理力争,秦朝就要完蛋了。他也知道,现在的秦二世已经不太信任他了。他想了个办法,团结右丞相冯去疾(李斯自己是左丞相)以及将军冯劫一起上书进谏,要秦二世暂停阿房宫的修建,减少百姓的兵役和徭役,给他们留条活路。
这个思路是对的,如果能安稳的过日子,谁愿意去冒死造反?
但秦二世完全不听,李斯之前对他的马屁实在拍得太到位,导致他一直沉浸在“朕是圣君”的遐想之中。况且此时他对李斯抱着深深的敌视,因此他不仅批驳了这三位重臣的联名上书,还立刻把责任推到了他们三人头上,说他们尸位素餐、无以为报朝廷对他们的信任,下令将他们逮捕了,交给赵高审问。
秦朝压根就没什么“正当的诉讼程序”之说,一下狱就是严刑拷打,毫无重见天日的可能。冯去疾和冯劫二人知道大势已去,不愿受辱,自杀死了。
而李斯呢,还抱着一丝希望。他觉得自己是秦朝的开国功臣,而且毕竟对秦二世成功上位有功,加之也确实没有造反的事实,就还想挣扎一下。他写了封自辩书,讲述了一下他陪先帝创业呕心沥血,为秦朝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的奋斗史,希望秦二世能开恩放他一条活路。
这封信落到了赵高的手里。赵高看了一眼,就说了一句,囚犯还有什么资格上书?这封自辩书立刻就变成废纸了。
当然,赵高知道,秦二世肯定还会派人来亲自审问李斯,确认他的罪刑。所以,他要做到万无一失,让李斯自己在皇帝派来的使者面前亲自认罪。
赵高不仅当演员有天分,当导演也不赖。他找了一帮人,扮成宫中派来的御史、侍中的样子,轮番审讯李斯。李斯一旦翻供说自己无罪,立刻就进行刑讯、严刑拷打;李斯若主动认罪,则改善一下他在牢里的待遇。
李斯这个时候也是个老头子了,对于隔三差五的上手段,已经实在折腾不起了。在导演赵高的安排下,李斯也被训练成了一个听从安排的群众演员。
果然,过了几天,秦二世派使者下来了解情况。李斯十分配合的对安在自己头上的罪状供认不讳。秦二世看到了李斯亲手画押的认罪书,非常兴奋,说,如果没有赵高先生,我几乎就要折在丞相这老小子手里了!
而李斯的长子李由,之前被赵高污蔑有通敌的迹象,这个时候已经死在抗击起义军的前线了。去三川郡搞黑材料的那帮人回来两手空空。赵高想啊,这不是个事儿,本来已经盖棺论定是谋反之徒了,眼看就要成为爱国英雄了,绝对不行!他就硬生生的编造了一些李由通敌的黑材料,强行跟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
满心期待秦二世能网开一面的李斯拿到死刑判决书的那一刻真的是心碎了一地。他为秦朝贡献了一生,最后的结局却是死刑。不过,为了表彰李斯的“功绩”,秦二世和赵高特别发明了一种新颖的死刑执行方式:在咸阳闹市“具五刑”,最后腰斩。
什么是具五刑?简单的说,就是五种肉刑,分别是:
大辟~割肉凌迟
宫辟~割生殖器
刖辟~斩断双脚
劓辟~割去鼻子
墨辟~脸上刺字
五刑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非常不人道的。
而李斯的“具五刑+腰斩”的执行方式呢,是要求他在被执行了五刑之后还不能死,最后要在他的腰上来一刀,切成上下半身,才算完事。
腰斩不同于斩首。脖子细,基本上好的刀斧手都能确保一刀斩断;而腰粗,要像砍树一样砍好多刀才能断,甚至有时候斧子和刀还不够,得上锯子……
所以,在这种行刑方法下,最后的场景是一个鼻子处是个喷血的大洞、脸上其他部位刺着字、被斩断双腿、身上被剜了一块块的肉、下身被阉割的玩意儿(已经很难称其为人了……)被拦腰锯成两段……
有这么倒胃口的场景,那一天咸阳市场的交易量肯定特别差。
李斯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他二儿子说的。他说,我现在最想和你一起再牵着黄狗去上蔡东门打野兔,可惜啊,再也没有机会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安良(微信号:)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热血三国,谁堪魁首?
荐语:。大美诗经,你不来,她怎敢老?
荐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古今佳作,开卷有益!
网友推荐好文
回复“数字关键词”,可看对应热文
【1】揭秘战国:屈原为何要以身殉国?
【2】战国杀神白起到底有多牛?
【3】兵圣孙武:历史上八大不败战神之首!
青梅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呜呼哀哉尚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