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若派诗歌周灏 派创始人与他人

诗词 - iHowandWhy.com
秦少游《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这个驿寄梅花当然make sense,但鱼传尺素是什么玩意?当然,尺素很明确,可是鱼传?请不要copy百度百科的胡扯淡。那上面说古人为了保护信件,将信匣刻成鱼形。首先按常理信匣必然是方形才好保护信件,其次我也没有搜到任何鱼形的信匣。提到鱼形信匣的文字全部指向百度百科对鱼传尺素的解释……还要不要脸?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因为我写文章的时候,看到一句诗,”良辰美景奈何天“,想不起跟它对应的话了,灵机一动,”江枫渔火对愁眠“。。。。怎么办?太押韵了对不对
这叫集句诗,用前人诗句为我所用,格律、意境浑然一体,很见作者功力。其中以王安石与文天祥产量大也知名,皆精于此道,还有专集一人如杜甫诗的,因杜诗格律谨严,作品又多,选择范围大。下边列几首集句诗:顺便说一下题主的两句,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同,不成对。韦骧劝酒二月已破三月来(杜甫)青春白日映楼台(韩愈)劝君更饮一杯酒(王维)一月人生笑几回(崔惠童)闻人祥正集宫词五十首第十五淡淡梳妆薄薄衣(晏殊)自然富贵出天姿(苏轼)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宫女三千尽妒伊(牛峤)李和父集诗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江头归客木兰船(潘德久)愁肠断处春何限(温飞卿)忍把敲吟旧竹鞭(李洞)文天祥集杜诗襄阳第五十年杀气盛《北风》百万攻一城《遣怀》賊臣表逆节《往在》胡骑忽纵横《严公武》王安石集诗经一首春日载阳陟彼高冈乐彼之园维水泱泱维筍及蒲既生既育拚飞维鸟集于灌木嘤其鸣矣乱我心曲有怀二人在彼空谷既往既来独寐寤宿陟则在巘或降于阿瞻望弗及伤如之何都是《诗经》里的句子,手机打字,来源不逐句注了,应
兄之要求,补一首长诗。葛次仲,常州江阴人,宋绍圣四年进士。擅长集句为诗,苏轼评“信手拈得俱天成”,此处录长诗一首:昆山慧聚寺集句全吴临巨溟(皮日休)青山天一隅(李颀)静境林麓好(陆龟蒙)胜概凌方壶(李白)泓泓野泉洁(韦应物)暖暖烟谷虚(韦应物)攀云造神启(韦应物)跻险筑幽居(谢灵运)道人刺猛虎(李白)复来剃榛芜(杜甫)咄嗟檀施开(杜甫)以有此屋庐(韩愈)侧叠万古石(李白)功成岂斯须(贾岛)磊砢成广殿(陆龟蒙)鬼功不可图(皮日休)有穷者孟郊(韩愈)过此亦踌躇(孟郊)赋诗留岩屏(李白)词律响琼琚(钱起)我访岑寂境(陆龟蒙)幸与高士俱(韦应物)时升翠微上(李白)凉阁对红蕖(韦应物)岸幘偃东斋(韦应物)果药杂芬敷(韦应物)上方风景清(白居易)华敞绰有余(白居易)高窗瞰远郊(韦应物)万壑明晴初(斋己)赏爱未能去(韦应物)赭霞照桑榆(宋孝武)老僧道机熟(柳宗元)闲持贝叶书(柳宗元)秉心识本源(杜甫)高谈出有无(李白)茗酌待幽客(李白)顿令烦抱舒(韦应物)儒道虽异门(孟浩然)意合不为殊(李白)抖擞垢秽衣(白居易)惟有摩尼珠(杜甫)余生愿依止(贾岛)投策谢归途(钱起)其中第十七句韩愈 @了一下孟郊 “你来看看?”,然后孟郊用自己的话回答了“俺也踌躇啊!”哈,作诗还能这么玩,想不到吧!
看到喜欢的就抄到小本上:)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觉得用典的诗词对历史的了解有延伸性以及又将历史诗词化,很是浪漫传奇。
被知乎和谐了几天,过气了。蟹妖。除了老贺的吐槽,都说不到点子上。可能很多人的印象中,用典啊,就是不好的,俗话说呢,叫掉书袋,文艺点呢,叫獭祭鱼,就是说啊,水獭啊捉了很多鱼之后,会把鱼排成一排。(水獭君无辜道:「干我什么事……」)我自己的体验,写个诗,你但凡敢用几个明显的典,就会有人跟在屁股后头说你啊,不恳切,隔,用典忒多。这个说法,想必是从胡适之先生那儿来的。胡适之写《文学改良刍议》,其中就有一条,说写诗啊,要不用典,用典干嘛啊,这不是和广大劳动人民划清界限么?劳动人民看得懂你的典故么?对咯,用典啊,从此以后就有了一个名头,叫自绝于人民。我就问你们怕不怕?但是捏,谁来告诉我,啥叫典?啥叫故?啥叫用典?为啥用典?用典干嘛?要不要用典?怎么用典?用典有什么好?用典有几个不好?咳咳,所以说,这个话题啊,咱们还得扯开了说。我先来说说,啥叫典故啊。《文心雕龙》说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这句话和你初中老师教你的没啥两样,写文章要多用名人事例、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看法。这里的典故,典,就是典章,故,就是掌故,说白了就是你写作文常用的名人事例啊、名人名言啊,等等等等。汉武帝小时候要藏娇,刘伶说我喝死了你们就把我埋了,这些事儿后来就都成了典故。而用典之所以拥有着生命力,则是因为有一枚神器:联想。古人很会用联想这个神器。比方说,古今之间的联想,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陈后主这个艺术家皇帝,酷爱一首《玉树后庭花》,生活奢侈,不问政事,每与爱妃玩乐时唱起。后来国破身亡。晚唐国事不堪,杜牧夜泊秦淮,听闻歌女唱起靡靡之音。这两件事之间,差了有好几百年。但是诗人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连缀,把这两件事串联起来,并互为补充。这句诗很有名,大家想必也都会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其中达到的表达效果,就是「联想」造就的。古人沉溺于声色,亡国了,今天的人也这样,会怎么样呢?这个联想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妙用。譬如,我单单讲一个道理,是很没有说服力的。坚持才能成功,干巴巴的啊。但是我可以援引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我们就联想啊,彼时彼刻,爱迪生坚持了胜利了,此时此刻,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所以这个例子很有权威的效果,帮助你传达了这个意思。又比方说,我有一种情绪很难表达,尤其是在写诗的时候。李商隐悲伤自己不遇,但是一首七律五十六个字,诗又不像写议论文,可以大白话说出来,所以他就想啊,古时候有谁怀才不遇呢?王粲!所以小李写:「王粲春来更远游。」游的是自己,也是王粲,不遇的是王粲,也是自己。这就借助典事轻巧地传达了自己的情绪。看到这里,我们也自然而然能够推出一些结论,用典呢,可以使叙述简洁,用一个例子和现状之间的联想对比,达到空口说白话几十句也说不明白的效果,你让李商隐把自己不遇的事情说起来,那叫年谱,而用一个王粲的典故,王粲的一生,是存在在读者的脑子里的,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自己就补完了。所以,用典可以达到一种以简驭繁,含蓄不尽的效果。加上用典具有权威性,典事罗列又具有规整性,可以增加辞采。用典就成为了一种诗人管用的手段咯。用到后面,甚至被开发出一些很先进的用法,把联想的特质用到了无以复加,最典型的比方说李贺,他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很多人看到这诗觉得大惑不解,昆山怎么说着说着到了十二门,怎么又到了女娲,还到了神山?是不是破碎不成篇啊,没有逻辑啊?其实不是的,比方说,李贺使用昆山玉碎、凤凰叫来形容声音的质感之清脆,用石破天惊来表现音乐的震撼程度,用老鱼、瘦蛟这样的羸弱意象都动了起来写其声感物至深……所谓截取一个特质用来联想,比传统的用典更迈进一步。那么说到这里,用典好不好呢?你们这么问我,我当然要说吼啊。一样能达到更好表达效果的手段,有什么不好的啊。但是很多人说不好啊。他就说不好。我在这里说两个原因。第一啊,任何手段,都有用的好用的不好,做饭还有好吃不好吃呢。有的人做饭盐大了,炒焦了,弄糊了。好比有的诗人用典,强行去用,好像用得多才叫本事。什么掉书袋啊,獭祭鱼啊,说的就是这种人。他们用典的效果啊,就像是上半身西装下半身大裤衩,联想不起来啊,联想下来之后滑稽啊。第二啊,用典啊,对于读者是不亲和的。你想啊,你用一个王粲春来更远游,人得知道王粲是谁才对啊。你弄一人来,问你,王………王………王啥来着?所以啊,自绝于人民啊!能指的手段,就比方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就是实景,一眼就知道说的是啥,明白。但是所指的手段呢?就是要门槛了,读者得知道你用的典故是什么事儿,什么人,才能产生联想。所以,用典的名声不好,这个大有关系。尤其是,当用的不好还爱瞎用的诗人们渐渐多起来之后。所以咯,说了一大篇,谁是用典高手?那就得先回答怎么才叫用典好。是用得多就叫用典高手么?是用的密集就叫用典高手么?很多答案都是在说,这个人用得多,就是他了!这等于说,这个人做菜放盐最多!所以他才是大厨!您不看他们用得合适不合适、贴切不贴切?累死我了,扯了这么一大片。我的结论和老贺的一样:有名的诗人中,没有不是高手的。好好学吧,起码看完唐诗三百首再来论谁是高手。
题主自己有写诗填词的习惯,也经历过不懂格律凑字数的阶段。学习格律之后日常都是用现在的音律来填写,但了解不同时代遵循的律法不同,字音亦有很大差异。格律本身似乎是为了追求音律美而存在的,但几经变化,现在我们遵循古时的律法用当今的字音是否仍然合理呢?如果不合理,那么而今我们又为何要遵循格律呢?P.S.感觉自己提这个问题是有点看的太少想的太多??所以如果有大神能直接用书解决问题也欢迎把书直接拍脸上= =
回答这个问题,需沿着古代文学史、汉语史的脉络对【古代诗歌用韵】,【古代诗歌声律】,【新声新韵】这三个概念有所涉猎。【用韵】一、《切韵》  中国古代诗歌的用韵,从先秦一直到唐初,都是依照口语来押韵,也可以说押韵是比较自由的。但似乎也并非毫无讲究,如陆机、谢灵运等人的诗,在押韵上也体现出一定的规范。如谢灵运的乐府诗《善哉行》,押的都是入声韵。而最早以“韵”名书的吕静《韵集》,虽然其具体的内容及在诗歌创作上的使用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魏晋人在创作诗歌时,对押韵已经有一些人为的规则上的讲究,是可以肯定的。六朝时期开始出现韵书,今见《隋书·经籍志》载有韵书多种,如南朝梁代王该所撰《文章音韵》、夏侯咏《四声韵略》及北齐阳休之《韵略》等,但都已不传。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是陆法言在罢官闲居一年之后在家编写的。在序言中,陆法言交代了编写的缘起:隋文帝开皇(581-600)初年,陆法言的父亲任太子洗马,当时的著名学者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人到卢府聚会,讨论音韵问题,希望解决前代韵书各自为论的纷乱状态,建立一个能让社会普遍接受的正音标准。他们让陆法言将大家最后商定的审音原则记录下来,后来陆法言在编写《切韵》时,也贯彻了这一原则。  《切韵》成书之后,很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自开元、天宝以后,科举考试中诗赋的用韵,以官方指定的《切韵》为标准。这是押韵以韵书为标准的开始。此后一直到晚清,诗歌等韵文押韵都是依照韵书,不专以口语为标准。《切韵》原本收字不多,对常用字也不解释字义,所以后来不断有增补本出现,或增加新字,或补充释义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中宗时王仁昫(或作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现在通常简称王韵),和开元天宝时人孙偭的《唐韵》,以及唐末李舟的《切韵》。 二、《广韵》  宋代仍然以《切韵》为官韵。《切韵》在宋代有两次规模较大的修订。一次是在宋太宗时。后来宋真宗又敕令陈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大中祥符元年(1008)完成,更名为《大宋重修广韵》,通称《广韵》。《广韵》吸收了唐代各种修订本的长处,是《切韵》系韵书的集大成之作。它收字多,共有韵字26194个,是《切韵》原本(根据唐人封演《闻见记》记载,共12158字)的两倍还多。分韵也多,共有206韵,即在陆法言原书193韵的基础上,增加了王仁昫的2韵和天宝本《唐韵》的11韵。各韵的排列秩序,则按李舟的《切韵》。《广韵》颁布之后,它就成了《切韵》这一系韵书的唯一代表,前代韵书随之渐次失传。直到今天,《广韵》还是中古韵书最重要的代表。 三、平水韵  宋代刘渊(江北平水人)曾编过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例》,分107韵,简称《新刊韵》,或称平水韵。后来元代的阴时夫编了一部按韵排列的类书《韵府群玉》,分106韵。阴书将刘渊书的上声拯韵并入迥韵,所以少了一韵。明代指定平水韵为官韵,以106韵为准。后来清代沿承明代的作法,康熙年间所编两部韵书《佩文韵府》和《佩文诗韵》及其后不少韵书,都是用106韵的分韵系统。因此,一般人所说的平水韵,指的就是刘渊所编的《新刊韵》,以及它所代表的分106韵的韵书。文人做诗用韵,也都是以平水韵为标准。所以当我们说到明清诗韵,指的也就是平水韵。当今的旧体诗创作,很大一部分作者遵用的,也还是平水韵。  但刘渊和他编的《新刊韵》究竟是不是后代分韵的始祖呢?清人钱大昕的发现,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看法。钱大昕曾见到过一部元刻本的《平水韵例》(又名《新刊韵例》,国家图书馆有清钞本),也分106韵,与《韵府群玉》同。而且书前许古在金正大六年(1229)所作的序,可证此书至迟在那年已完成,比刘渊书早二十三年。可见分106韵的作法并非是像我们从前认为的那样,在刘渊那初创而为《韵府群玉》修订成型。也就是说,阴时夫的分韵也只是一种因袭。  那么,我们能否由此断定106韵之分始于《平水韵例》的编者王文郁呢?王文郁当时在平水任书籍这一官职,平水韵是否正由此而得名呢?这也很难说。许古的序文说王文郁也是根据“旧本”加以精校,并非新创。而且序文中还说这个“旧本”所载的只是“私韵”,而且流传“岁久”。但“私韵”的作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而且王国维曾见过的金人张天锡《草书韵会》也分106韵,书前载有赵秉文金正大八年(1231)二月序,比王书只迟一年多。王文郁、张天锡,一南一北,抄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两部韵书的存在正说明,它们之前还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可惜我们今天没有这方面的材料。 1、近体诗怎样押韵
近体诗一般只能押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平水韵106韵中,平声30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种区分是因为平声字多,所以在编排时分为上、下两卷,等于说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  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  六麻七阳八庚九青 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在韵书中,代表字往往排在该韵部的最前面。东、冬这两个韵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已经很难区分了。我们只需知道,它们是曾经有过区别的,后来慢慢混而为一了,但古人押韵都依照韵书,所以在写诗时二者仍旧不能混用。起初是因为科举应试的规定,后来也就成为一种风气,平常写诗也如此了。
举一首唐人的近体诗为例:  井络(二冬)  李商隐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阵图东聚燕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李商隐七律《井络》,首句也是押韵的,而且押的不是本韵(二冬韵),而是它的邻韵东韵。这是因为七律第一句不是必须押韵的,所以它的韵脚不是很严格,除押本韵外,也可以用临近的韵。这种首句用韵的风气,正是到了李商隐所在的晚唐时代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是成为一种风尚。 2、古体诗怎样押韵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上的束缚,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歌。在押韵方面,古体诗也较近体诗自由,它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但是在押仄声韵的时候,要区分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而言,不同声调是不可以通押的。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平声30韵,这里我们主要对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作一简单的介绍。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  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  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  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  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麌读yǔ,铣读xiǎn,筱读xiǎo,哿读ɡě,豏  读xiào。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  六御七遇八霁 九泰十卦  十一队十二震 十三问十四願  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  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寘读zhì,祃读mà。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  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  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葉  十七洽  古体诗的用韵比近体诗要宽,可以一韵独用;也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但必须是相邻才能相通。【声律】一、何为四声、平仄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个高平调(不升不降谓之平)、阳平声是个中升调(不高不低谓之中)、上声是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康熙字典》所载《分四声法》歌诀,对四声的特点是这样描述的:“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述不一定科学,但对我们理解传统的四声无疑是有帮助的。平仄是一种声调的关系。仄声和平声是相对的,仄声是上、去、入三声的总名。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而上、去、入三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险仄不平,所以同是仄声。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形容平仄相间抑扬律时说:“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平声是浮声,上、去、入是切响。近体诗的格律,基本上是以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仄递用。例如一个诗句中,第一、二字都是平声,那么第三、四字就应该都是仄声;反之,如果第一、二字都是仄声,那么第三四字就应该都是平声。二、四声和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关系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并不完全一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下面分别加以简单的说明:平声: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其中有一部分到了后代分化为去声。去声: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现在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以及北方的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方言里还保留有入声。湖南的入声不再短促了,但也还保留着入声这一调类。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南的口语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在入声消失的地区,古代的入声逐渐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声中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入派三声。在不同的地区,入派三声的具体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以普通话为例,原本的入声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阳平,上声最少。【新声新韵】
如何理解旧韵与实际的语音系统不合的问题?何为新声新韵?  押韵是一种自然的修辞现象。所有文学体裁,按照押韵与否,分成韵文与散文两体。部分的散体文(如先秦经、子散文)也杂有押韵的现象。作为一种自然的修辞现象的押韵艺术,完全是按照自然的语音习惯进行的。但是传统的诗词是一种高度发展的韵文体裁,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中不同的语音体系之上的押韵规则,自南北朝后期以来,形成人为规定的押韵规则。《切韵》就是这样性质的一本韵书。这种押韵规则由实际的语音体系、传统文学经典的用韵习惯、实际的押韵美感效果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构成。由此而形成诗韵、词韵、曲韵这样几个传统诗词曲写作中的声韵系统。应该说,它本身也是属于诗词艺术的重要形式因素之一。但是,对于完全是在普通话的语音环境中成长、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来说,上述传统声韵系统与其实际的语音感觉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现实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如果根据韵书来押韵,有时完全没有协韵的感觉。因而就局部来讲,意味着失去押韵的意义。同样,按照各种方言来朗诵古人或今人根据平水韵等传统声韵系统押韵的诗词曲作品,也存在上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传统诗、词、曲的写作者,尝试使用新声新韵,从原则上说,是符合押韵的美学规律的。  何为新声新韵?目前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彻底的一派,就是直接与普通话的韵母系统接轨,按普通话的声韵体系押韵。但是这样一来,旧体诗词的押韵将与新诗的押韵没有任何区别,作为传统诗词艺术的构成因素之一的传统的押韵艺术,将不复存在。另一种理解,是制作新的韵部,折衷于普通话声韵体系与传统的诗韵、词韵、曲韵之间。目前已出现多种这样的新韵书。如田家谷编制的《新编诗韵词韵手册》(花城出版社1992年),就是在曲韵十三辙的基础上归并为十八部。洪柏昭主编的《中华新韵府》(岳麓书社2005年),分成一麻韵、二波韵、三歌韵、四些韵、五齐韵、六支韵、七乌韵、八鱼韵、九开韵、十微韵、十一豪韵、十二尤韵、十三寒韵、十四真韵、十五侵韵、十六音韵、十七庚韵、十八青韵、十九东韵等十九部。另外保留入声韵部,分为一答洽韵、二驳阁韵、三屑月韵、四锡职韵、五屋域韵等五部。这对于旧体诗词写作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就目前来说,还很难说有被各方面都承认、统一遵用的韵书。所以,在传统的诗词创作界,主流的做法还是遵守传统的诗、词、曲韵。尤其创作近体诗,主要是遵用平水韵。即使是使用新声新韵写作诗词,也要根据诗词的传统习惯与现代方言的实际存在这一情况,有所保守,如派入平声的入声韵,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作为平声使用的,尤其不能作为近体诗的韵脚使用。否则,对于略读一些旧诗词的人来说,就会破坏欣赏的美感。
知道的太少结果就是连问题都不知道怎么问。。。在细枝末节的书中,漫画中见过一些。觉得很喜欢。很有王摩诘的诗趣。但是能搜索到的信息都很不如意,例如有人说要有季节,要有固定格式,但是又举出了无法互相印证的例子。而且多为描述性的答案,例子很少。故而求教.问题大抵如下,但所有相关的都欢迎告知,哪怕只字片语。1,俳句有什么推荐的书?或者集?2,有什么需要知道的相关人,事,物,历史故事么?3,有什么喜欢的诗人或者作品么?
  俳句:日本的一种短诗,以十七个音为一首,首句五个音,中句七个音 ,末句五个音。   我不懂日语,在读福雷的[然而]之前也不了解日本俳句,看完书之后也没再深入研究过俳句,但是我记住了一个俳句作者,小林一茶。露水的世 这是露水的世 然而然而   以上是小林最著名的俳句,这个版本是周作人译的,用当代白话可以做如下翻译: 朝露一般的人生 这是朝露一般的人生 然而
  一茶因女儿去世而作得那道诗,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用意,重要的是,他让它保留在悬念里。寥寥数语它说出了时间的法则——它把众生都看成是和晨光中消散的露水一样虚空的物质。然而,这一法则,这首诗歌又让人感受到在人心深处,有什么并没有完全化解。   关于诗歌,关于生命,那些自以为有资格谈论的人说它们表达的只是同一种虚无而徒然的真理,一切如尘埃如雾气,是存在没有深度的空间某一时刻的幻影,同样的虚无在等着我们每一个人,挚爱的肉体终将归尘归土,因此唯一的认知致力于教给人们这一无法更改的法则,它让所有心爱之物变成冰冷的灰烬,惟一值得获取的醒悟就在于对空的揭示,一切最终都归结到空。   一切皆空,那是自然。但一茶加了一句:   然而   我更喜欢小林一茶的另一首俳句: 惟我在此 惟独我在此 雪落下   很有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蕴,用最平白,最简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旷古寂寞,而且让人感同身受。
以前写的诗只能算是古体诗,不成体统,现在一看平仄知识,试着写了写最基本的五律,发现受了很大的限制,要绞尽脑汁想词,很受拘束,以前写只要押韵就好了,不需要注意平仄,现在很难受。写出来一看改了又改,不像样子。
我就根据自己的情况简单说几点吧:1.学好近体诗的格律,这是手要条件。基本规则很容易掌握,剩下的就是大量阅读和写作来深化对格律的理解了。2.学习杜甫 李商隐和黄庭坚的律诗,学字句、章法、格调、气象等等。能背就都背下来吧。不要看,大声朗读出来。3.多读书,不只是古文和古诗词,历史哲学经济管理,涉猎要广泛,还要有自己某个领域的专长。4.试着写律诗吧,严格按平仄来,押平水韵,写的多了,自然会有体会。5.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一切诗文都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经历中来的。
答案已修改和補充。我接受大家的意見,確實我態度略咄咄逼人,這真的只是一時難忍氣憤……因此我將前面反對的部分做了修改和補充,修改主要在語氣上,補充在於反駁處已添了新材料。答題部分改動不大。答案內的硬傷列舉如下:1.
古人所求,寫詩在「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袁枚《隨園詩話》卷七),他的回答內容其實正是在講不正確的對音律的苛求,而且是古體詩。詩家常說「李、杜、韓、蘇不斤斤於分音列譜」(同上)。工於音律的姜夔,比不上「不協音律」(李清照《詞論》)的蘇軾,恰恰說明了音律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說不重要。你以姜夔無法跟李白相比為論據反駁我,其實你比的已經是文辭而不是音律,所以這進一步印證了我的觀點。2.
把「蒼茫」、「高堂」這些詞單列出來,強調他們用的好,強調詞語本身的音律好,也是錯的。文學在於特殊性,如果所有人都用過的東西,你憑什麼說這個人用得就比那個人好?重點看的是除這些以外,用的好的人還用了什麼。這些詞唐人多用,雙聲疊韻詞《詩經》中也比比皆是。李白用得好不是因為音律(因為唐人用的是跟李白一樣的意思和音律),而是因為整體(整句,甚至是整段或整篇)的內涵氣勢不同。但列幾個詞出來極力吹捧,好比你說這棟房子建得好,卻只拿房子裡面的一塊磚來說事,這未免可笑。3.
那句「誰他媽的寫詩敢四連平啊除了李太白」,你說是硬傷你也擔得起,那我只能呵呵了。這句話就像你的文章一樣,到處髒字就不說了,最重要的是知識和邏輯的硬傷。我以曹丕的《燕歌行》舉例,「援琴鳴弦發清商,憂來思君不敢忘」兩句都有四連平,而且第一句有六個平聲字。除曹丕以外,其他很多古體詩的時候都有過「連平」「連仄」的現象。而你認為「援琴鳴弦發清商」不好,說的也是它的文辭不夠好。這又繞回到第一個問題:其實你所舉的李白的音律是沒有特殊性的,其他的詩人不如李白,不在音律而在文辭。4.
「中開」和「大開」的問題與我列的二三點相類。你講到了文辭,卻更強調音律。事實是,這兩個詞在文辭和音律上都不特殊,唐人皆有用例。難不成「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就是李白那首詩中最好的一句了?如果不給出上下文,這也就是普通的一句而已,從韓愈詩中摘兩句「剌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就好過這兩句。說白了,古體詩的好,是不能忽略篇章結構單靠尋章摘句的。5.
最好玩的是,我跟你講現代音的時候你就跟我談古音,我跟你談古音的時候你就講現代音。你通篇試圖在用古音來分析李白詩,到了「吽」和「訇」的時候就忽然竄到現代音去了。反駁我也拿出像樣點的證據啊。我讀書少是沒錯,你拿著漢典講古音我也就只能呵呵了。其一,「訇」在《平水韻》中屬於下平八庚,你看看韻部的那些字,就知道很有可能在中古時那個字應該念heng。而且你舉了漢典,那就請你再查一下漢典,這個字《廣韻》音的國際音標讀音類於「慌」的音。至於「吽」,請查《一切經音義》,唐代專門關於佛經的注音,第十卷中說「梵文真言句也,如牛吼聲,或如虎怒胸喉中聲也」,第三十五卷說「喉中牛吼聲,即是亦難為音腳」。也就是說,這個字當時并沒有同音字,而且「牛吼聲」和heng或者huang差很大吧?換句話說,如果你在講古音,那麼你所說「訇」字的音是錯的,「吽」的音也是錯的,兩者相等就更錯。如果你在講現代音,那你就當我沒說好了,古音現代音混著來挺朋克的對吧。(感謝知友
在評論中補充:《切韵》/《广韵》在晓母合口二等耕韵,拟音为/h??ae?/。平水韵是大大简化的,归入庚韵是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但是它是合口字,是有u介音的。简单化地说,可以认为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内读hueng(而不会是heng),后来ueng都演变成了ong,所以今日读起来跟其他的平水韵庚韵字不押韵。类似的字还有荣、兄、永、宏、迥等等。)為了方便知友,以免浪費太多時間看這些「硬傷」,我總結一下:上述除了說明這位仁兄學識有待加強以外,最重要的是他整個答案的中心都在於李白詩的音律是優秀的。但事實是,這些音律或者單獨的文辭,他人都用過,并不特殊。也就是說,李白古體詩的音律并沒有特殊性,其優秀實在於文辭——如要反駁我這句話,很簡單,請你找出一句李白古體詩的音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或者你在不看文辭的情況下判別相同音律的詩哪個更優秀。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問題是:王路所舉李白音律,為的是回答題主的問題。但題主是現代人啊,他讀這句詩跟李白讀這句詩本來讀音就不一樣好嗎。至於的答案,立論也是錯的,而且錯的非常顯而易見。李白存詩九百多首,以現存宋本來統計(可能因統計標準而略有不同,但差距不會太大),他有五律127首,七律8首,七絕84首,五絕73首。(詳見〈)李白的近體詩有三百首左右,這個數字已是唐代他以前寫作近體詩之人的首位了!何況李白近體詩亦多名作,七律如《登金陵鳳凰台》,五律如《渡荊門送別》、《與夏十二登岳陽樓》等,五絕如《敬亭山》、《襄陽曲》等。胡應麟在《詩藪》中就說:「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律詩中「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更是音律亦工對仗亦工,還不著痕跡。誰說李白寫不好格律詩?另外,李白詩是否能歸入盛唐詩風亦有爭議,這裡不贅述了,舉幾篇文章可以參看:裴斐〈「盛唐氣象」再質疑〉,王昌猷等〈〉。此處經與胡明威兄討論後,補充幾點:我這裡的硬材料主要說明李白所作近體詩(或曰格律詩)並不少,質量也不差。至於他的古體和近體哪個好哪個壞,就見仁見智了。但未通讀過李白全集,就憑幾首詩下結論肯定是站不住腳的。另外,李白的近體不算少,但也不算多(比如與杜甫相比的話),這裡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李白所處的時期五律已經定型,但七律尚不成熟,可以說近體詩體式還有待完善。從這一點看,李白的近體已經是前無古人了。二是李白本人志於復古,比如從《古風》五十九首就講到「大雅」,實際已經是上溯到《詩》、騷了,他雖能寫近體詩卻刻意少寫也是有可能的。總的來說,李白的近體詩問題可以討論的地方在他的近體詩成就究竟有多高,而不是有沒有成就或者會不會寫,我更反對隨便就說他是因為個性或者才力的原因寫不好近體詩的人。關於音律上的原因,已經講到一些了,此處我再補充一下。我個人認為,題主覺得暢快,恰恰是因為沒有讀對。如果依照中古音,「白」和「髮」都為入聲字。入聲短促急收藏,這句詩讀起來應該是急促地收尾的,不可能很暢快,應該像「如鯁在喉」一樣被噎住了來結束(方言中此二字為入聲的朋友可以試試)。反之,依照現代漢語的讀法,白為平聲,髮為去聲,「悲白」連平,再由「髪」以調值51緩緩降下,才有暢快的感覺。且以現代漢語語音論,「高堂明鏡悲白髮」截句與近體詩格律相合,所以更加抑揚頓挫。以調值來寫可表示如下:55 35 35 51 55 35 51 大家可以試著自行體會一下除音律以外,〈將進酒〉整首詩讓人覺得暢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體,顧名思義,很容易讓人有暢快乃至一行而下的快感。不獨李白詩,很多其他詩人的歌行體讀來也非常痛快,比如杜甫的〈飲中八仙歌〉。關於這首詩的具體表現手法,已有很多人探討過,這里不贅述了。關於歌行,推薦薛天緯先生的《唐代歌行論》()一書。書中寫到這首歌行時說:李白此詩以第一人稱抒情,極盡飲酒放歌之能事,在古代飲酒詩中堪稱第一名篇。詩的抒情有三重意義:一是對飲酒帶來的精神享受的熱情讚美,二是對人生前途的充分自信,三是對現實痛苦的暫時消解。……痛飲正是引發詩人抒情的直接動因。(薛天緯《唐代歌行論·李白的歌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第176頁。)如果說以現代漢語讀音論,音律相類意思也相近的,如鮑照〈擬行路難〉其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還有李賀的〈將進酒〉最後一句: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再補充一句我個人很喜歡的,也是太白天才之作,〈江夏贈韋南陵冰〉: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務酒者 的 個人聲明:1.
原創文字,請勿轉載。不授權知乎以外任何地方及任何人的轉載,微博上如轉載請給出原文地址鏈接。2. 任何有關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或文獻的問題,皆以繁體字作答,這是出於對文獻文本的尊重,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歧義。若有異議,可以選擇不看,請勿在評論中作無意義回復,否則舉報或刪除。3. 歡迎任何有理有據的反對。
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几近大白话,却不仅勾勒出优美画面,还能给人许多美妙的感觉,谁有独特的感受,能说说吗?
谢邀。先破个题。一些唐诗明白如话,为什么总能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呢?题主的逻辑似是:大白话般的诗,和意蕴无穷是相对的?其实未必啦。实际上,中国古人认为质朴简单少修饰而有意蕴,反而是功力体现呢。而且意蕴和辞藻,其实没有必然关系。汉时,比如《古诗十九首》,大多是大白话。看看这些句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包括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包括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都是明白如话,但有味道吧?因为诗歌,最早其实都不太重视修饰。《诗经》那些思无邪的句子,细看都是聊天一般,但文约意广。所谓炼字炼句,真正的大宗师是曹植。但对他的态度,有个反复。钟嵘认为曹植“起调多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炼字(“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对句工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音调谐协(“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结语深远(“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曹植是有意识在修饰,所以钟嵘要说曹植的出现,是“譬人伦之有周孔”了。但后来的时代,却有点返朴归真,觉得陶渊明这样少修饰的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比如清朝王夫之就认为,从返朴归真的角度,曹丕的《燕歌行》极好,但钟嵘认为“率皆鄙质如偶语”,太粗鄙啦,不好。说以上这些,只是想证明:好的诗歌,意蕴和辞藻未必成正比。比如《古诗十九首》,比如陶渊明,比如曹丕《燕歌行》,都是质朴而有意蕴的好诗。所谓辞藻和意蕴成正比,讲究词采华茂,是钟嵘时期的看法,后来就不流行了。所以,大白话和意蕴,没有必然联系啦。说回题主说的几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简单勾勒情景,画面感、声音和情境都有了。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同样是情境描述,如画。都很质朴,其意蕴好在哪儿呢?画面感,通感。搬我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马致远虽然是元曲,但这就是典型。明白如画。看手段:没有叙述,没有评论,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勾勒出来了。中国古诗里,素来有此传统:物象陈列,勾勒画境。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因为他擅长这么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多余叙述和评论,精确描绘景象。这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手法:少议论,少抽象,多用具象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大量陈列。不信,看温庭筠最著名的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从头到尾,都是绵密的意象陈列,颜色和图案的交叠。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小结下:中国诗歌这种符号美学、意象排列、制造画面感而提升意蕴的手法,中国人自己身处其中,可能会不敏感,但对西方人很有启示。埃兹拉-庞德就喜欢翻译中国诗。而他著名的《地铁站台》,其实就是运用中国古诗手法: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也是叙述画面、渲染画面感,如此而已。所以中国诗书画不分家,就是这个道理。中国诗歌本身就是美学教育,其意蕴往往来自画面和唤起的感受,所以大家很喜欢讨论以情入景之类的,是体验,是感受,而与辞藻没有必然关系。大致如此。
看主流评论都在说是夸,但是孙权合肥溃败,刘裕北伐也是先胜后败死后被反推,似乎作者更像是在说,你看,连孙权刘裕这样的人物北伐都没啥好下场?
你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事件。1,辛弃疾一直主张北伐,但朝廷不让2,朝廷开始北伐,辛弃疾很高兴3,辛弃疾发现朝廷选人不靠谱(韩侂胄)4,辛弃疾写诗警告人们,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没有好结果
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晏几道的词,但是又感觉好像他没有特别大的名气。仔细品味他写的很多词都极富美感。比如下面这首。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微雨落花中。 ——晏几道《临江仙》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柳永,《满江红》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张先,《剪牡丹》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王安石,《渔家傲》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晏几道,《更漏子》
谐音,典故,意境皆可。
吕品品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很多人随口而出一句古诗都不知道下一句了
有哪些呢?=.=
很多人把这道题答成了“诗词名句总结”,我觉得这道题的答案必须符合三点。1只知其句不知全诗。2只知其诗不知作者。3已经成为俗语,忽略了他是诗词。唐·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宋.杨万里《竹枝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陈于之《题桃花扇》玉树歌残声已陈, 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 不爱江山爱美人。清.黄景仁《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清.龚自珍《夜作》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宋.黄庭坚《竹枝词》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唐·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宋.赵恒《励学篇》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陶谷《自嘲》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宋.苏轼《戏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宋·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清.慈禧《祝母寿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明 .于谦《入京》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宋.范仲淹《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唐·孟郊《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元·李开先《宝剑记》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唐.秦韬玉《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清.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妖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都曲妓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唐.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宝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庆祝第二次核试验成功》长空又放红核云,怒吼挥拳显巨身。横目南天震虎口,寄心北海跃龙门。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想起来新的,随时更新。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xfsls1990。小方说历史
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个孙悟空。
我亦孤独久,乍惊心,凄凄忍见。别时垂柳。共君此地一为别,便思他年诗酒。无语向斜阳登楼,欲诉衷肠谁人解?看流燕,双双似无忧,匆匆也,泪难收旧心似与卿温柔,是多情,将笑还颦,欲语还休。堪笑孺子最可怜,歧路执手悲秋。但见得,江水悠悠。此夜清歌须沉醉,莫断肠,渐渐月如钩。待几时,迎归舟。调寄《金缕曲》
金缕曲用平韵也是醉了。
十年夜雨飘零半,红帐灯楼。笑靥歌舟,酒罢今宵何处留。 浮生寥落南柯梦,几梦离愁。勘破春秋,说与西风到白头。 真的是瞎写的啊,知友一定手下留情。
基本格律无误,就已经很不容易了y∩__∩y题主加油也并不是很中二啦,不过有堆砌意象的嫌疑。不过到了最后一句,【说与西风到白头】,似乎气象一下有点打开了,故推为佳句。其实于诗词上我也不太通,如有不到之处请指教~与君共勉啦~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留念  从遥运的西天,  从余霞中间,  飞来一片枫叶,
飞来一朵火焰。  我把它拾起,  作为永久的留念。
想问一下,形容男人有气量,有担当,有责任心等等好的语句诗词都有哪些?谢谢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但是经过百度,看起来大致是非主流网络【自以为的】红人聚集地,交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漫、【伪】诗词、【伪】文学、骂街、地域黑、造谣等。还搞什么家族玩意的,大致就是一群二逼。
今天路上无意看到林大外面的桃花都开了,想找一些美丽的诗句
按意象和主题来分可以粗略分成如下几类,不断更新:一、咏春系列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人吴融“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堂弟白敏:“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雨叫桃花雨,少女心!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春光灿烂,桃花美艳,比作新婚娘子很妙。  二、隐逸系列隐士张志和的《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徜徉自然。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隐逸意象的杰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李白《桃源》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王维《桃源行》以诗写《桃花源记》: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清代学者王士慎就评道:“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以诗写《桃花源记》的不少,还是诗禅王维胜一筹。“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一向以“诗中有画”(苏轼)著称。大狂人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李白访戴天山道士,首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写山中静谧。刘禹锡的“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桃源行》:“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人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谢枋得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明代文人屠隆写《归田与友人》:“傍池桃树数株,三月红锦映水,如阿房、迷楼,万美人尽临妆境”。人人有颗隐逸的心。金庸的桃花岛主黄药师“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仙风道骨的男神。三、风流系列桃花也是“出众风流旧有名”了。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直说桃花灿烂、妾动春情,真是大唐风范。岑参“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题目亮了:《醉戏窦子美人》。唐人李群玉写歌妓:“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宋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更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桃杏基本都是风尘卖笑之辈。名妓严蕊陪台州太守赏花,作《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 天台名妓严蕊色艺双绝,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正是别有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而且是武陵桃源的桃花。忽然生出一分灵逸超脱来。不过想来,日日逢场作戏,风流名妓也尴尬,梨花不是,杏花也不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人称桃花夫人,亡国后沦落到楚王手里。《红楼梦》里众美人抽花签时,袭人抽到了“桃红又见一年春” ,暗示转投他人的命运。虽说贾府默许她是宝玉身边的人,但最终还是梅开二度嫁了蒋玉菡(第一百二十回)。后来还引用清代邓汉义的“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题息夫人庙》)来说她。杜牧对息夫人好像不太满意,也写了一首《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绿珠在石崇家坠楼殉主,著名烈女。息夫人就没有这样的贞烈,在楚国做了夫人生了孩子。虽说息夫人整日闷闷不乐,可还是有许多人说她不忠。四、悲情系列张爱玲的《半生缘》拍成电视剧,曼桢和世钧定情一吻就在桃花林。散文《爱》,女孩子偶遇男子就是在春日的桃花下,“你也在这里吗?”,从此没了下文。那场景,几十年后还在老妇人的脑海中。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失恋女子愁入春水,见满山桃花俏丽自己更显落寞。陆游表妹唐婉:“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两人一生苦恋。韦庄《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所爱被人横刀夺去,只能梦里依稀桃花面。晚唐的韩偓,《复偶见三绝之二》:“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韩偓好多闺怨诗……《新秋》:“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大约都是说暗恋、苦恋、失恋。桃花面,面带泪花。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叹!五、薄命系列李渔《闲情偶寄》:“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红颜薄命”之说,似乎就是专说桃花的。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元稹《离思》: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周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花开花谢春残尽,如时光匆匆红颜老去,感伤无比。东市之鬼潘安曾道:“河阳一县花”, 可惜无福欣赏这勃勃春色。刘希夷,人跟花一样开到荼蘼,才高命薄: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李煜《春江钓叟图》画之词:“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翁挥竿出没于春江碧波中,大好春色格外逍遥,只是一代薄命君王却艳羡一介市井,可叹。《桃花扇》:”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李香君身为风尘,心为刚烈。点点鲜血溅到扇子上,染成了一朵朵桃花花瓣,称“桃花扇”。《红楼梦》林黛玉《桃花行》,不输《葬花吟》: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原文道:“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六、牢骚系列杜甫“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不少解读为小人势利,戏子薄情。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桃花春风得意,却终不是名花。幽居在空谷的才是佳人名士。陈与义《梅花》:“一时倾倒东风意,桃李争春奈晚何”。看不起桃花,推崇梅花。七、神仙系列李贺写王母娘娘的蟠桃园:“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相传蟠桃园的花三千年一开花,“千遍红”……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台采药偶遇仙女李逍遥、赵灵儿,与刘、阮结为夫妻。刘阮恳求回乡,没想到仙界十年人间早已沧海桑田。迷途折返却又再不见仙女。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也有“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把其中的仙境称为桃源。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大有蓬莱仙境的感觉。等闲穿越千里穿越百年,逍遥游仙。还是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笙歌冥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八、超越系列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桃花春景,正如人生的美好年华。李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潇洒走一生,真是一代豪侠。由赏春宴集写到天地光阴人生百年,大开大合豪迈练达。
眼瞅着到了情人节,女朋友嚷嚷着要我送份礼,只恨工资未到,囊中羞涩。于是填了一曲《相见欢》,奈何初学,水平有限,不知道要怎样改进,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再三拜谢。一期一会相逢,见君容温酒红炉边执手情浓两相看,道不断,死生共譬如远山坚挺若苍松
你女朋友精于此道嘛?若是,建议别送,可能弹幕会压过感动; 若否,建议别改,一片心意比什么都重要。另外如果提问的目的是想继续提高姿势水平,而不仅仅关注“送妹子”这个点的话,可以私信……
// 莪 噯 伱、__ 那 祗 媞 【曾 經】、, √卟愛峩```請赱開, 討來菂感情峩ハ稀罕我们①直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回忆あ。嗳过后,流下的直有无尽的回忆和悲伤...▲√_____原来、、自己那么可笑,连莪都嘲笑莪自己┛ ∷∷伤,沵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不会动容。①個亾哋傷,哬怭讓倆個亾唻泹...旣嘫沵芣嬡莪,僦哠訴莪,變嘚讓莪樾陥樾堔...『我是唯一有伞/仍然淋湿的人吗』【∞】 涐㎡e-1有忘掉沵.1直都没有忘掉沵 //。___懓鯖這電影.散吥散,都沒孒關係`,ーん姲靜,ーん哭泣,散場電影`詮卋堺噯菿吢破誶.乜莂呿怪誰.呮洇ゐ葙遇冭媄≠ 現在 莪要旳并卟飠莪想要旳⊥。√~~~~_________莪們詠逺乜吥崾兂話岢說o(>﹏<)o卜想荌慰什么 囙爲峩知道每①茨の缝补 都徻囿針穿过の莿蓪
如题,最近特别迷恋这类热血爱国的诗,句。例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类的,古今中外都可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三篇[天净沙]小令作品的优劣原因是什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吴西逸[天净沙]《闲题》)
……诸位这般埋汰白仁甫,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现有的回答中我以为的比较好,但有关白曲的评论也不敢苟同。白曲的魅力,就在于后半段;如果跟着前段孤残老寒下去,便沦为平庸之作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注意这些意象的排列。远->近->由近及远(飞鸿)->远->近;大->小->点(飞鸿)->大->小;静->动(飞鸿)->静。可以想见作者的视野。先看到孤村落日,老树寒鸦,正在凄凉处,一点飞鸿影下,划破了萧索的秋景,也打断了人的愁思。举头一望: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气象全新。为什么语言带给你的感受变了?因为作者的感受变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在孤村老树之外,秋光绚烂,秋叶静美,明快且从容。这是天地之大美,也是天地之无情。无需在词家的具体想法上多做穿凿,张力已经出来了。类似于这样由低落转向旷达、旷达中又含愁绪的结句,其实并不鲜见;它可以延展诗歌的襟怀,增添言已尽意无穷的风韵。比如苏轼常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细察其中情思变化的脉络,是不是与白曲有共通之处?只是白曲并未以主角口吻叙事抒情,完全借用景物的色泽气象来表达罢了。而且他做得并不隐秘:全篇都是两个字一个意象,唯有「一点飞鸿影下」用了六个字来写一个意象。节奏上由「密」转「疏」,就会构成一种「隔断」感,提示下文的变化。(马曲的「夕阳西下」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居然被吐槽为文气不纯意象不谐……这种失误的低级程度堪比科比不会三步上篮。从小浸淫在诗词语言中的人,对语词色调的判断早已成为本能,牛逼的可以用得惊世绝艳,弱逼的可能尚须推敲,但要出现这么明显的搭配问题,你都不好意思说你读过书。当然,不是说白曲优于马曲,但有它的独到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用字浅直设色大胆却极富层次感,杂而不乱(视觉上有一个渐渐收敛的过程,好比影片结尾的特写镜头),本身就是影响深远的绘景名句。至于吴曲,确实略嫌庸常,但正如 所说,意象的编排架构也有其匠心,疏密有致浓淡合宜,起码今人是写不出来的。另外,我不同意诸位答主的一种倾向:为什么写羁旅之思的就比写闲适之情的高明?羁旅是情,闲适不是情?如果说马曲的情感比吴曲的更丰富,更多层次更耐嚼,倒还能讲得通。在我看来,作品的高下与写什么无关,只与怎么写有关。
谢邀比如说明月茶楼的振北曲艺团
觉得这句话美哭了,可是找不到出处 有哪位大神知道吗?
其实更喜欢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这句
可以是古诗,可以是现代,也可以是打油诗~不限
玉茎沁露心微苦,翠盖擎云手亦香。饮水龟藏莲叶小,吸川鲸恨藕丝长。好像是古人写的哈。
古人是怎么体现幽默感的?没有见过啊。也许是我看的太少了吧,如果有古人的笑话,很想体验下~~
随着信息交互越来越快,素材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对于幽默的技术也在提升。20年前的笑话是可以印在书上的,过个5年才觉得不那么有趣。10年前的笑话是可以印在杂志上的,过1年还能讲讲。现在,只在朋友圈里,并且也不再称为笑话了,叫做梗。一个梗的生命周期恐怕有3个月都是长的。比生命周期更矫情的就是幽默技术了。发几个清朝笑话你体验一下。尴尬癌瞬间发作!!!!瞎眼官:你说你眼睛瞎,我看你眼睛清白着呢。民:您看我清白,可是我看你却污污的呢。变大老公:(??`??)我升官啦!官变大了啦。老婆:_(:_」∠)_关我屌事。。。屌又不会变大老公:(??`??)怎么会,一并变大了呀。老婆:_(:3」∠)_真哒?快来试试!老公:(??`??)老婆:(╯‵□′)╯︵┴─┴才没有变大!骗人!老公:(???`?)*??*你见过只升官,官夫人不升的么。你也一并变大了呀。抓屁小吏放了个屁。县令:把屁给我抓了!小吏:屁是无色无形的气体的说。。。县令: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你这么说是不是徇私枉法啊!!!小吏:好的吧。。。五分钟后小吏拿来一份便便:主犯跑了,我把家属带回来了。考试一群踢小场的球员马上要踢大场了,队长对着球场边上的猪屎鞠躬。队员问:为什么给这个污污的东西鞠躬呢?队长说:虽然是污污的,但毕竟是从大场(肠)出来的。(原文的大场指的是考场)怎么样!是不是!尴!尬!炸!了!这才只是清朝的笑话。。。再早几年,简直不能想象。===============10赞更新===============(好没有尊严啊。。。)新的尴尬清朝笑话献上。。。一个富豪问先生“姜”字的繁体怎么写。先生想了想“薑”是这么写的。于是说:草字头,下面一个田,一个一,一个田,再一个一。富豪写:草字头,一个田,一个壹,一个田,一个壹。。。富豪:(╯‵□′)╯︵┻━┻,这特么是一座塔!张三问村长:今年的鱼塘包给谁啊?村长说:给谁都不给你。张三连忙从后面把鸡拿出送给村长。村长说:不给你给谁!张三问故,答曰:前面说的是无鸡之谈,后面是见鸡行事。富豪学写字,老师教了一笔是一,两笔是二,三笔是三。。。富豪:(╯‵□′)╯︵┻━┻太简单,要你何用,我会了!富豪的爸爸让他帮忙给万先生写封信。这么和你说吧,那天一直到晚上,他也才写到五百多笔。。。一个学生考试没过,于是去拜孔子像。抬头一看,这个蛋蛋有点小嘛,不符合身份嘛!要让孔圣人喜欢我!就要为他做好事!于是找了匠人想给孔子的蛋蛋修大一点。孔子像突然说话了:“你不好好学习,关我蛋事!”参考文献:《笑林广记 古艳部》清
CONTACT ME
(C) COPYRIGHT BY i How And Why.com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兽派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