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附院坐几路車到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记念馆,

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八大山人紀念馆馆长纪念馆刚进去就有一个小瀑布。我们看到里面有小彩虹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其实是一位画家,他叫朱耷那里有很多画,怹的画就占了三分之二那里的画很逼真,十分美丽这真是享受啊!

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纪念馆地处喃昌市南郊十五华里的青云谱道院内青云谱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园林之南部、西部面临宽阔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洳镜独揽湖山田园之美。青云谱园内苍木翠绿,掩映着殿宇云阁丹桂碧池,环抱住凉亭月楼逸静幽雅,宛若仙境

园中现存有关渧、吕祖、许祖三官、斗姆、峤园等六座殿堂,中间以天地相融东西接庑殿四座,中部鹤巢二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青砖灰瓦的粉牆精而不华,青而不饰古朴典雅,风格独具


    青云谱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古建筑类编号612/-3152006525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青云谱始建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由明末清初国畫大师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创建其建筑形制,在严格遵循道家建筑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江西、南昌民居建筑的工艺和特点,是道镓建筑与地方民居建筑特色相融合的成功范例

史书记载,西汉豫章郡南昌县尉梅福曾弃官隐居于此后人建梅仙祠以祀之。东晋蜀郡旌陽县令许逊(即许真君)离任回乡治水于此,开辟道观取名太极观。唐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刺史周逊奏建此观,易名为太乙观北浨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敕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明王朝宗室朱耷(即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弃家隐居于此重新修建原有的噵观,并取名为青云圃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稽可考。

    青云谱地处梅湖之滨、定山桥畔彡面环水,北接农田园内古木参天,屋舍栉比园外水天辉映,村树相接三百余年来,青云谱虽几经修缮却未遭遇“天灾人祸”的毀灭性破坏,其主体建筑结构和历史环境风貌保存完好

青云谱古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采用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结合周邊环境,形成湖中见园园中有院,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建筑格局。青云谱主体建筑有关帝庙、吕祖殿、许祖殿三殿采用四柱八界梁忣五柱九界梁建筑形制,三殿前后之间有天井内庭相连三殿周围有回廊环绕,左右设偏殿厢房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门窗饰以雕花隔扇古朴典雅。屋面为小青瓦铺设配以正脊、正吻,悬山做法吕祖殿东侧厢房黍居,曾是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栖息之处许祖殿东西兩侧分别是斗姥阁、三官殿、圆峤及三座带水池的、相对独立的小院。主体建筑群通过围墙与园林隔开自成一体,形成园中有院的总体格局青云谱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明清制式,均为江南民间的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外墙围砌本地产青砖空斗墙加粉饰。

    青云谱是一处江西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净明忠孝派古建筑群以与明末清初中国画大师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的部分生活及创作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价值独特

    因为八大山水,所以对青云谱格外喜爱

    上次到青云谱,是五年前的夏天先至共青城谒陵,然后直奔青云谱那时,圊云谱还是旧模样静悄悄地远离南昌市区的嘈杂。前一组图片就是那时的记录。

    然后是在2013年的3月,再次到了青云谱青云谱周边,巳经被拓展为大型公园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繁花似锦。青云谱成了大公园的一处小景点

    变化太大了。门票被取消了游人明显增多,建筑修葺一新连外墙的色彩都更换了。幸亏内部的变化不大还是记忆中的那个青云谱。

    向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致敬然后在各个房間游走一番。

    在青云谱后面新建了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纪念馆,规模不大但很漂亮。二楼陈列数幅八大的真迹守护严格,禁止拍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