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哪发表文章致谢怎么写,就是想写点东西,短篇小说之类,莫言文章在哪发表呀,

莫言: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企盼着中国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界面新闻 · 文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我现在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企盼着中国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为一旦出现以后,热点、焦点都会集中在他身上,我就可以集中精力写小说了。"昨日下午,莫言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久久没有新作面世的莫言最近将自己的全部作品授权给了浙江文艺出版社,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逐渐推出&莫言作品全编&,涵盖莫言迄今所创作的全部作品,是莫言所认可的&定稿版&。&莫言长篇小说系列&是这套全编推出的第一批作品,囊括了莫言迄今为止的十一部长篇小说;两个月后,&莫言中短篇小说系列&(五种)亦将推出。
在发布会上,莫言依然穿着常穿的马褂,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全编&的出版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莫言称自己依然还是有写伟大文学的梦想,&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这种写经典文学的梦想,那么我想我可以搁笔了,正是因为还有这样一种热情,还有这样的实力,还是要写下去。&至于大家期待的新作,莫言称今年可能还是不能完成,但一直在搜集各方面材料,&但愿我的新作出来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
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将莫言在发布会现场的口述和问答整理了出来,关于自己的创作,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关于当下文学现象,让我们看看莫言说了些什么。
莫言接受浙江文艺出版社所赠的莫言肖像印章
我简单回顾一下文学创作道路。我1981年10月份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我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保定市的文学刊物《莲池》双月刊上,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讲,发表处女作是人生当中重大的节日。因为之前我写了很多的小说,也写了诗歌、话剧,我把我的文学作品投向全国几十家的刊物,以至于专门到我们部队的邮递员老孙每次见我都很反感,说如果每个单位都有你们这么一个人,我们邮电局就天天给你们送邮件。
这部小说发表以后,我才知道还要给稿费,当我收到72块钱的稿费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因为当时我还是一个战士,每月工资是15块钱,然后一下子给了72块钱。那个时候部队的一个连长的工资一个月才52块钱,所以我们部队当时都知道大队的保密员发财了,让我请客。当时在保定买一只马家堡鸡花了10块钱,买了最贵的酒,买了最贵的烟,把战友都叫去,一人吃一块鸡,去的晚的啃一块骨头,大家都非常高兴,觉得我给部队带来光荣。
在处女作发表大喜事的鼓励之下,我继续不断写作,然后连续投稿,然后发表。连续五篇小说,《莲池》双月刊版面有限,后来主编说你能不能往别的出版社投一投,我们不能老发你的。这个时候,我们部队上级机关调我到北京工作,我不愿意离开保定,因为我感觉保定是我的腹地,保定有一个《莲池》,还有一个《山花》。他们说你应该把眼界放宽一点,应该到北京开拓视野。果然我到了北京以后对文学界的接触更多,在《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
总而言之,上个世纪80年代,这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但是当时我们也没有感觉到那个时代有多么黄金,甚至我们感觉到还挺压抑,因为经常说这部小说是因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情节而被退稿,那部小说因为描写什么情节而被批评等等。现在想起来那时大家确实把文学当做一个重大问题来关注,一个刊物可以发行数百万份,一次诗歌朗诵会在首都体育馆竟然可以卖得坐无虚席,而且还有很多站票,由此可见对文学的关注度很高。
我特别提到让我发生重大创作变化的一个地方:解放军艺术学院。1984年发表十几篇小说以后,正好军艺文学系成立,我报考然后被录取了。尽管只有短短两年学习时间,但是由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我们的老师徐怀中先生用了一种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安排了我们的课程,不是让我们按部就班地学习什么文学史,而是把全国高校很多著名教授、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各个艺术门类的著名艺术家请到我们学校来,用讲座方式给我们点拨,让我们短时间内接受到信息,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过去,也使我们了解了世界文学的历史,以及世界文学很长时间没有被我们注意到的部分,由此极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创作的立足点,使我们把自己的眼光放到一个世界范围之内,把自己的写作立足于一个写经典作品的高度之上,这样一种劲刺激了我们,所以这是在军艺短短两年之内写了80部作品的理由。一边听着课,一边大家互相刺激,互相帮助,互相批评,我们小说写了大家看,大家有的批有的褒,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有时候会用非常率真的语言挖苦别人。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在这样交流切磋的氛围里面,我们的创作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像《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这样的作品都是在军艺两年写出来的,之后在鲁迅文学院跟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研究生班又学了两年多,其中有半年应该是学英语。这半年时间头几个月我还非常认真地学,也背过好几百个英语单词,后来确实经不住写作诱惑,实际上是经不住编辑诱惑。编辑说你学英语不如写小说,学英语干什么,出国有翻译,而且你在中国生活。他把我的学英语热情给浇灭了,现在我经常后悔,后悔当时没有坚持下来,后悔听了某一个编辑的妖言惑众,把英语学得半途而废。当我出国在机场转机,一个人站在机场里面茫茫四顾,目无熟人,航班信息不明,这个时候那种焦虑和痛苦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编辑,想如果他在我眼前我肯定要扇他一个大耳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个时候如果努力一定会学一口好英语。
《酒国》是在鲁迅文学院开始写的,当时跟余华一个房间,那时我身体不好,得跪在桌子上写作。《酒国》写完以后,余华把这个小说背到浙江去,在《江南》刊物上发表。后来我基本精力都是放在长篇写作上,《酒国》之后就是《丰乳肥臀》,然后是《四十一炮》,还有《蛙》,主要在长篇结构上下了工夫。早期我就是写童年记忆,写自己的故乡、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当我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尽管依然以高密东北乡作为背景,但这是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扩展成了一个文学的高密东北乡,我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概念,我把发生在世界各地、天南海北各种各样的地方事情都纳入到高密东北乡文学范畴之内。
莫言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印上肖像印章
总而言之,我的写作从1981年发表作品到今天算起来也是35年多,在30多年的时光里面真是应该写更多作品,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一些原因,也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就没有写得太多。我一直认为我应该写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让它真正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每次写的时候都是铆足劲写世界文学的经典,但是往往写着写着就感觉像爬一座高山一样,爬不到顶气就泄了。所以这是对一个作家的毅力、才力、精力的考验。现在人过60,依然还是有写伟大文学的梦想,经常在梦里面一部经典作品要收尾了,也经常在梦里面对自己写出来的句子惊叹,我写的这么好,醒来以后还是没有写了。
但是梦想就是不容易,如果一个作家没有这种写经典文学的梦想,那么我想我可以搁笔了,正是因为还有这样一种热情,还有这样的实力,还是要写下去。涉及到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今年是第五个年头了,很多次媒体预告了我的新作的内容,甚至是题目和出版时间,至今千呼万唤不出来。今年能不能出来呢?我觉得今年还出不来,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
在这里非常坦率地跟在座朋友和网友说,我一直在努力,而且我一直很努力。尽管确实这几年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去过很多地方,做了很多的演讲,也写了很多杂七杂八的其他文章,但是我对文学的这种梦想的力度没有减弱。我对写经典文学的准备没有停止,我一直在搜集各方面材料,甚至也悄悄地到一些我准备写作的小说里面的人物生活过的地方去做一些调查和采访。总而言之,千方百计做准备,尽量想这个作品写得好一点。但愿我的新作出来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
一个作家的写作是连续的,不可能完全切断跟他旧作的关系。就像一对父母生养了一群孩子一样,每一个孩子看起来面貌都有差别,但是要找出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完全不可能,因为都是同样的父母生育出来的。所以我的新作,我想应该跟我已经发表的所有的作品都有一种内心的联系,应该有一些永远不会变的东西,因为我这个人没有变。但是肯定有一些新的变化,因为时代变了,我也跟着变了。
莫言现场答问实录
我现在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企盼着中国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提问:获诺贝尔文学奖那一刻心中在想什么?
莫言:好像当年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当时回答的时候说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因为那样情况下灯光那么强烈,舞台、乐队,旁边坐那么多人,我当时回答就是我在观察,脑子一片空白,实际上脑子一片空白不可能,观察的时候也要用脑细胞指挥自己的眼睛。当时看到坐在舞台上同获诺奖的其他的行业的像化学奖、物理奖的这些人,也看到了我对面坐着瑞典皇家的国王、王后、公主们,另外看台下的观众,看我自己的家人。我感觉到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在北欧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很华贵的讲台上领取全球瞩目的奖确实很不容易,我自己也感觉到很不容易。当然,我内心深处也充满着感激,感激我的读者,感激我的老师,也感激我的亲人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了四年以后回过头回答这个问题,我多说一点,当时的回答很简单。
提问:中国作家什么时候能再得诺奖,最看好哪些作家?作为诺奖得主,会做一些帮忙的事情吗?
莫言:我现在比任何一个人都更企盼着中国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为一旦出现以后,热点、焦点都会集中在他身上,我就可以集中精力写小说了。我认为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什么时间会得,我也不是算命先生,当然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向瑞典学院推荐得奖候选人的权利,我也会好好行使这个权利,但是要保密50年。
提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你和贾平凹老师,请问作为已经获奖无数的作家,还有什么创作方面的野心?
莫言:贾平凹是我的大哥,我非常尊重他,虽然坐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但是神交久已。我很难忘却80年代从新疆回来,当时跟他还没有见过面,冒然给他拍一个电报,让他去火车站接我那个往事、因为火车晚点8个小时,贾平凹在西安火车站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莫言两个字。后来人家说你们把牌子翻过来我就告诉你,你上面写着&莫言&谁敢说话。贾平凹后来还写了文章讲这件事,我看到网友批评我,说莫言这个人太不地道了,让贾平凹等了8个小时也不出现,也不告诉人家。没有办法,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在火车上也不能拍电报,我下火车以后,充满希望到处张望,看能不能看到贾平凹的身影,同学们说你做什么梦,贾平凹这么大的名气,你没有见过人家,人家怎么可能接你。后来我想也是,他怎么会来接我,互不相识。多年之后在日本看到这篇文章才感觉到老贾真是好人,真去接我。但是后来他没有吃亏,他这篇文章转载了几百次了,也得了很多的稿费。
提问:你在采访中说过,80年代把好人当坏人写,90年代把坏人当好人写,现在把自己当罪人写,请谈谈这三种写法的不同,以及今后是否有新的写法?
莫言:这实际上也是针对一种文学史上的延续的意义,在60、7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学写作实际上先入为主的东西很多,包括那时候的电影以及其他的作品,好人、坏人非常明确,看电影小孩都知道,坏人出来,音乐都变了,连化妆、台词、形象都是丑化的。包括文学里面对正面人物描写和反面人物区别很大,比如说有一副挺拔的身材,浓眉大眼,这样一些词不可能描写到敌人身上去。事实上是这样吗?并不完全是。因为生活当中无论是敌人的队伍还是我们的队伍是各种人都有的。
当时出来写作的时候感觉到应该从这方面突破,我们不能沿袭过去的写法,好人坏人都应该当人来写。甚至应该矫枉过正,应该把好人当坏人写,过去写的好人一点弱点都没有,完全不食人间烟火,永远不会犯错误,永远没有胆怯、卑微。也不是把好人写成坏人,就是写出好人作为人的一面,他的软弱、他的自私,他的怯懦都是有的,无非最后战胜自己。反过来把坏人当好人写也是这个意义,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即便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他有时候也可能会动侧隐之心。他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属也是充满温情。
慢慢到了90年代以后,就把自己当坏人写,同样是这样一种艺术辩证法。我们一直在观察别人,批评别人,分析别人,但是很少往内看,来分析自己,批评自己。鲁迅为什么伟大?鲁迅就是经常自我拷问,他写一件小事,得进行严酷的自我拷问。不要老是抱怨别人,老是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敌人,老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差。当然还有更加深刻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有一个内心深处朦胧的地带,往前走光明正大,往后退一步变成一个小人、恶人甚至一个禽兽,在这个意义上讲把自己当做罪人写是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作家深刻剖析了自我,认识了自我,然后才能够对别人宽容。
今后要沿着这样的想法来写,首先要把人当人写,不要受更多时代、政治以及流行的观点的影响,无论写什么年代的故事,写什么年代的人物,还都是要把人作为自己描写的首要对象。
IP对作家来讲是一件好事
提问:我们知道你有很多有名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之后还有没有将自己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打算?其次近年来IP成为潮流,众多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对现在IP发展你有什么看法?
莫言:我确实有一些作品早年被改编成电影,像《红高粱》,后来还有《白莲花》,张艺谋改编的电影《幸福时光》,当然后面的作品也有很多的导演、制片人甚至有演员来谈,始终没有真正地谈妥当。我觉得我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是戏剧性很强的,我认为我是对戏剧非常感兴趣的作家。小时候我是看着很多农村地方戏长大的,所以小说里面的场面,对场景的描写,舞台描写,对人物戏剧性的刻画,尤其是注重到人物讲话,应该像台词一样写。也有很多评论家发现,包括一些话剧导演,说是《生死疲劳》里面在西门大院里那一帮喝酒的场景,就是话剧,拿到舞台上演就行了,将来肯定还会有别的小说被导演们改成电影。IP我不是特别知道,我知道是一个综合著作权,会由一个小说改成电影、电视、手游、漫画等等各种各样形式。我觉得这对作家来讲是一件好事,一个作家两个IP够吃好多年的,但是我觉得最根本还是把小说写好,至于什么IP不IP,这不是我的事情。
提问:现在网络小说和各种自媒体平台,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现在青少年不是太爱看经典作品的现象?在迎合年轻人审美要求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莫言:关于网络文学我表态过很多次了,网络文学没有太成气候的时候我就开始表态,表示热烈地拥护,而且那时候我非常明确地说,我的表态比很多官方表态还要早多了,网络文学是我们的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最根本还是关于文学的定律。写故事,写人物,要使用优美的语言,要寄托高尚的、深刻思想,这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然,发展方式、写作方式不一样,阅读方式也不一样,这些特点不应该是关于文学评判的标准,不能说我用一个标准评判网络文学,用另外一个标准评判传统文学。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书写方式和阅读方式改变,导致文学内容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存在的,但是最终网络文学中的最好的东西还是要出成书,我们的书也可能会编到网上去。至于当下其他的用手机阅读、手机写作、微信等等东西,我都是持一种高度认可的欣赏态度,我知道一件事情流行必有道理,我想技术进步为这个奠定了基础。无论怎么变来变去,你还是要把语言弄好。你发一个段子如果不幽默,语言不精炼、不俏皮、不机智也没有人看,还是要玩语言工夫,这是看家本领,我们是玩语言的,或者是靠锤炼语言吃饭的,而一切都是依靠语言本身的魅力才能够流传甚广,把语言弄好,是对网络写手、微信写手、传统写手同样的要求。
提问:微信上有很多打着莫言语录旗号的东西,网友广泛传播,平常关注这些事情吗?
莫言:有一年在朋友的地方吃饭,一个朋友说,我要读一首莫言老师的诗歌献给莫言老师,题目叫做&你若等我该有多好&,然后我说,这要是我写的该有多好。现在互联网确实流传很多这样的诗歌、励志小文、箴言警句、鸡汤类的东西,关于抽烟,关于爱情,关于立志的等等很多,我觉得其实都非常好,我也很感叹这些友人,为什么要把自己这么好的作品放到我的名下呢?万一哪天我把他们结集出版以后,他们会不会来打官司呢?所以我希望这些朋友们赶快正名,把自己的孩子认领回去。要不然哪一天被编成书怎么办?你来认领的话,首先是你侵权了,这个事还挺麻烦的。
翻译中的误读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有什么作品可以推荐给孩子,很多作家一定时候都会写童话作品,你有没有类似的写作计划?
莫言: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起来的,也是看着或多或少的儿童文学长起来的,回忆起少年时期读的作品,对我们的想象力、对我们未知的世界产生多么大的作用。我经常想我应该为我的外孙女这一辈写几篇作品,在西安写过一篇大概两万字,后来写不下去了,当然也是因为别的事情中断了。我感觉儿童文学确实还是挺难写的,第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年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阅读特点,不能完全肆无忌惮的写。现在的儿童还跟我们少年时期不一样,为什么写了两万字写不下去了,这个故事依然停留在50年代、60年代的儿童剧的水平之上,什么妖魔鬼怪,人变狐狸,狐狸变人,这些东西现在孩子肯定不感兴趣了。现在孩子从小拿着手机看那么多的儿童作品,所以我觉得我写的东西不如他们,我就不写了。将来是不是能够写这样一点东西,就是成人也能够阅读,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只要有小学阅读能力他也可以读。完全低龄化的,5、6岁的,2、3岁孩子的东西确实是一种专业技术,我写不了。
提问:你的作品被世界关注之后,更多翻译到国外,翻译过程中有没有被文化误读的地方?你觉得中国文学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被世界关注?
莫言:误读是普遍存在的,不要说是翻译过程当中被翻译误读,翻译完被外面读者误读,即便在我们中国,我的小说也可能被误读,这个也是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可以有多种阐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状况,对这个作品做出自己的阐释。比如说我写的一些答案不太明确的小说,像《怀抱鲜花女人》,像《木匠与狗》,这些小说没有明确的答案,很多读者在网上留言问到底要写什么,到底最后结果如何。
语言翻译过程实际上很艰难,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也是文化的深层交流。一个翻译家即便讲一口流畅的汉语,普通话讲的很标准,但是让他翻译我的小说我估计难度也很大。因为我的描写有很多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生活,写那个时代的人讲话,有那个时代的背景。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民公社,我们这个年龄50年代出生的人不要解释,对80年代的人出生的人解释起来有一点困难。对现在的小孩儿讲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红卫兵,走私派,抓革命,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讲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文化符号,要加很多注释。国外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些东西,由于我的作品当中大量充满这样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的语言、时代所创造的所流行的一些词语,这样误读是难免的。
当然我比较幸运,起码英文、法文、德文、瑞典文的这些主要的欧洲比较大的语言的翻译,还确实是比较精道的。
提问:写作会面临一个问题是思维枯竭,你会怎么寻找灵感?
莫言:首先应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就是我在动笔之前就想一定要创新,一定要写一部跟过去的作品不一样的作品。当然写的过程当中就像人走熟了一个道,不知不觉顺过去了,努力提醒自己,纠正自己,强烈创新意识,逼着自己走艰难的、危险的道路。
第二,要善于学习别人,我们这个年纪你说下到农村去,下到工厂去,长时间生活,跟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也不现实,即便努力争取,从年龄人家也不会让你这样那样,最主要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学习。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家抄别人的东西,但是要从别人的东西里面举一反三。你看到人家写这样一个故事,马上由此联想到另外的故事。这个故事只有你自己知道是从哪里受到启发,别人看不出来的,应该善于做这样一种学习借鉴。
有人发现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是抄写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们都读了,根本想不到这两个小说怎么有借鉴和学习的关系,但是一点破以后,你想《老人与海》,一个老人在海上跟一群鲨鱼搏斗,最后一无所有,拿着一个鲨鱼的骨架回去。再想想《一个人的命运》,从家庭,抓去做战俘,儿子、老婆,什么都没有了,最后收养了一个小孩儿跟自己相依为命,真是有一点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应该在阅读当中向海明威学习这种精神,构想出自己新的具有创新性的故事。
再一个就是善于向别的艺术门类学习,我说我从杂技里面得到了灵感构思了一个小说,别人也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是存在的。当你看到一个芭蕾舞演员站在一个男人的肩膀上,女演员表演芭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欣赏这样一个芭蕾舞,西方艺术和中国杂技结合的节目,而会想到我们的小说。我们的小说里面能不能产生这样一种嫁接,就是像芭蕾舞一样站到杂技演员肩上一样,所以这样门类的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电视都可以变成小说创新的刺激力和想象力产生的源头。总之这个事情要详细说,很难说得很准确,每个人思维都是非常难以揭示的过程。我们老是不相信计算机能代替人脑,想象就是计算机不如脑袋。我不相信有一台计算机看了《老人与海》能够写出《一个人的命运》来,这是人脑在艺术思维方面,绝对不会让计算机模仿。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莫言本人审校)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中考作文立意作文_初中作文_初一作文_23400字作文_作文大全_作文范文_百度文库·作文
1 中考作文立意考前集训
大纲要求“作文有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与此对应,主题作文“真实心迹”旨在真实地展现中学生思想、心理的多样性,鼓学生袒露心灵、说真话、抒真情。处在花季雨季的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多样性,中考命题体现这样的多维心理是真实的、有个性的,也非常贴近考生的心理。近年来,此类中考作文题屡有出现,有望成为一个热门主题。
“赞”为《咬文嚼字》于日发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赞”先在网络上流行,然后打入传统媒体,有动词、形容词两种用法。作动词的“赞”可以替代许多双音词,如赞美、赞赏、赞叹、赞同、赞许,以及称赞、夸赞等;作形容词的“赞”表示好。
在社交网络中,“赞”的标志通常为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也有心形或笑脸形式。“赞”始终饱含着正能量。网络中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却能传达清晰、温暖的支持。它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体现着人和人之间历经冲击,却保持着相互信任和扶持的关系。
“情绪饥饿”是指人在精神上长久无所依托、缺少情绪体验的不健康状态。研究表明,人不可缺少情绪,如同不能缺少食物、水和睡眠一样。“情绪饥饿”会同时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凡有思维的人,都不该缺少情绪。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喜怒哀乐,诸如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生的悲欢与离合等,少了这些,人就失去了酸甜苦辣的情绪体验。人在长期得不到情绪体验的情况下,活力就会一天天丧失,情感也会一天天麻木,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烦恼和疾病会纷纷找上门来。对于“情绪饥饿”,心理专家建议,应该尽力发掘工作与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找到真正吸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付诸实践。
名人8万遍的快乐
著名歌手蔡琴自出道以来,发行唱片50多张,获奖无数。她的嗓音低回委婉,醇厚沉稳,极富感染力。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蔡琴时,问她:“在你演唱过的众多歌曲中,哪首是你最喜欢、最让自己动容的呢?”蔡琴回答说:“是我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这首歌我已经唱了8万多遍了。”记者听了,表示有些不能理解:“唱了8万多遍,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吗?”蔡琴微笑着解释说:“不会呀,演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把它当成是第一次演唱,所以我一直都很有激情。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一句话点拨: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才能远离枯燥和乏味,从而获得快乐和享受。
适用话题:满怀热情、享受生活、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情等。
生气时写封信烧掉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一句话点拨:推而广之,生气时尽量不要做什么决定,等情绪平静了再去做。
适用话题:控制自己的脾气、学会化解情绪、理性生活等。
他抬头一看,船头上站着好几个雄赳赳、深目高鼻的外国兵,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两只腿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忙找了三四个人,拿他架着送到船上。他此时魂灵出窍,脸色改变,早已呆在那里,拨一拨,动一动,连着片子也没有投,手亦忘记拉了。
(节选自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他那喜形于色的神态好有一比:像一个到大野山上打草或者拾柴禾的小孩子,又渴又累地回到家,一见门锁着,又一回头,见妈妈提着水桶,或者端着什么好吃的东西,从老远的地方走来了。
(节选自浩然《艳阳天》)
古希腊剧场有种石雕,是两张并列的人脸:一张眉尖嘴角上翘呈现着欢喜,一张眉尖嘴角下弯表示悲痛。那时的人类就懂得,人生多变,结局不同,所以反映人生的戏剧要分为喜剧和悲剧。后来,希腊
3 石雕演化为戏剧的图腾,就是一喜一悲两张脸。
就个人而言,欢乐固然应该成为生活的主流,但是,悲痛也并非都是多余的情绪。只有欢乐而没有悲痛的人生,未必是灿烂的人生。能够悲痛,并将悲痛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在悲情的宣泄中达到心理平衡,痛定思痛,化悲痛为力量,从而感悟出能够避免失败的良策,重新踏上人生的旅途,这是睿智、有福之人。
该大笑就大笑,该痛哭就痛哭,才是完美的人生。弘一法师圆寂时,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那是最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几时修得到?
一句话点拨:悲痛、快乐其实就是人生的常态,我们何须逃避?
适用话题:悲喜随心、悲痛并非多余、完美人生等。
懂得宣泄自己的情绪
有个朋友人缘很好,他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几乎没人见他生过气。有一次,我去他家看他,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我好奇地问他原因。
他说:“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
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声大吼。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我终于明白,怪不得他脾气这么好,原来他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句话点拨:一味压抑心中的负面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在“压力山大”的当下,人人都应学会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适用话题:减压、宣泄情绪、顺其自然等。
震撼心灵的一句话
和朋友散步,当我们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从另一方向缓缓走来一个盲人。盲人用竹竿点点探探,走得极缓慢。他走向了我们也要去的那一条路。
我与朋友边走边聊。过了一会儿,我偶然回首,忽然不见了那盲人。“那个盲人呢?”我不禁脱口问道。“他已经走过去老远了!”朋友微笑着说。“一个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们快这么多?奇怪!”我惊
叹道。“怎么不可能?我们东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散步,而他却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朋友说。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猛地被震了一下。
一句话点拨:只要你有心,生活中平平淡淡一句话也能震撼你的心。
适用话题:专注、笃定、一心一意、慢不可怕、震撼心灵的小事等。
10岁男孩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10岁,正是一个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可当别的孩子都在学校里读书、玩耍的时候,来自贵州的10岁男孩胡镓豪却在医院里担负起照顾患病母亲杨能芬的重任。三年前胡镓豪的父亲因尘肺病去世,今年,母亲也被查出患上了同样的病。为了不再失去妈妈,胡镓豪陪着母亲来到成都求医。央视报道这一新闻
4 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同志对此高度重视,指示国务院医改办尽快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贵州省医改办已协调有关部门资助患者参加2013年新农合,按政策将其全家纳入农村低保,启动了临时医疗救助措施,帮助解决后续医疗费用和实际困难。
一句话点拨:人生旅途中困难不可避免,但在我们这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一定会有关爱伴你走出不幸。
适用话题:温暖、人间大爱、互相扶持等。
带外公“看世界”
80后女漫画家Buddy (真名凌一凡)画了一幅外公的肖像画贴在微博上,称外公86岁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老人一辈子很少旅游,希望网友带着外公的画像,在世界各地留影,用这种方式让老人开心,了却人生最后的遗憾。
Buddy 从此开始了由网友“带”外公环游世界的“疯狂”旅程,洛杉矶好莱坞、台北101大楼、悉尼的草地,,,,令人应接不暇,不到一天时间,转发量就已近80000次,成为微博热点。
在整个事件当中,Buddy 共收到了近2万张照片,外公走遍了七大洲,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上海面筋弄。
后来外公去世,有网友给Buddy 留言:“外公一路走好。也感谢你和外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爱的温暖世界!”
一句话点拨:世界需要热心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适用话题:传递爱心、热心肠、彼此温暖等。
“正能量”一词源自物理学词汇。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写了本新书《Ripitup 》,在中国被译成《正能量》出版。这是一本针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学著作。所谓“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书中提出:“人的意念力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于人体的能量场,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这一能量场。人的意念越专一,这个能量场就越大。”具有正能量的人会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
一句话点拨:正能量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情感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必将一路陪伴我们走向美好明天。
适用话题:积极心态、信念、心境平和等。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5 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样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一句话点拨:人生不免走弯路,但只要心中有明灯,就一定能到达梦想的远方。
适用话题:人生的常态和非常态、成功之路、心有明灯等。
让爱永驻心中,心怀会变得宽广,生命会变得充满阳光;让青春永驻心中,心灵会变得轻盈,眼睛会变得光彩熠熠;让理想永驻心中,心跳会变得有力,意志会变得更加坚定。
请以“让 永驻心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构思导写:此题为半命题作文,构思立意时,首先要理解“确定项”——“永驻心中”的内涵,其基本含义为:某事、某人、某物、某种情境永远停驻在心里,深深触动着心灵。其次,甄选“未定项”,即横线上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写作的核心和对象。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或家庭生活中选择写作对象,如友谊、师生情、歌声等;也可以从大自然中选取自然景物,如清风、小溪、暖阳等;还可以大处立意,从人类社会或历史典故中选取写作对象,如传统、古韵、豪放等。
心上的草(节选)
心上滋出嫩草芽儿,预告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既神秘莫测又乐趣无穷的阶段。啊,原来人的眼光里还有那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语言和文字解释清楚的信息;原来长辈们之间有着那么多隐蔽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原来长大成人投入社会真有点像还没学会游泳就硬被人推进了河里;原来世界竟如此之大, 人类竟如此之复杂;原来那些崇拜了好久的明星作为一个俗人也不过尔尔;原来某些听腻了的训诫还真有些用
6 处,相反的是原来某些以为是不可撼动的说辞现在竟被证明是相当的可笑;原来我最闹不清楚的倒是我自己;原来一个人会遇上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比如爸爸妈妈也不能告知的境况,得全凭自己去探险,,,,
一句话点拨:青春是一支五彩的歌谣,行走在这美丽旋律里,你的行囊一定会收获得满满的。
莫言屡遭退稿
20多岁时,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
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便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的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两年里,尽管白天要上课,但莫言还是写出了80多万字的小说,其中包括《红高粱》。小说《红高粱》1986年发表后,在文坛上引起轰动。
一句话点拨:失败乃成功之母,走过失败,成功一定就在不远处等你。
适用话题:走过失败、坚守梦想、执著等。
以“转身”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写:“转身”原本是指人的一个动作,即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但这里的“转身”显然不单单指人的转体动作,而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我们应该从“人生旅途中的转身”这一角度来分析,寻找写作的方向。
问题是“转身”这个题目有点“大”,而且太抽象,不易把握,许多同学面对这个题目都很难打开思路,寻找到写作的方向。怎么办呢?不妨试试“转化”的方法,即转换一下视角,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譬如同学们就可把“转身”这个题目转化成“在成功时转身”“在跌倒时转身”“为什么转身”“转身后我看到了什么”“感谢你的转身”“一次痛苦的转身”“一次难忘的转身”等“小题目”,这样很快就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构思好文章的结构。
画一扇窗给自己
那一年,国画大师黄永玉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北京,他住在示新巷的一间老房子里。那是怎样的一间房子,不但陈旧,而且四壁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是黄永玉并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环顾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栩栩如生的窗户。小屋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画一扇窗给自己,不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而是豁达处世、超然于困境;画一扇窗给自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些东山再起的勇气。要知道,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将我们抛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花好月圆的那一天。
7 一句话点拨:生命中谁都难免遭遇困顿,这时,一定要给自己画一扇窗户,画一片阳光。
适用话题:豁达、希望、信心、勇气等。
梵高: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梵高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为了理想付出了整个身心,但他的画直到他死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他一生没有被一个人爱过,最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宣泄在他的艺术里,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从“星夜”到“向日葵”,再到“鸢尾花”和“咖啡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爱画画,也爱生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一句话点拨:“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梵高高举着神圣的灵魂,把苦难的生活踩在了脚下。
适用话题:心灵高贵、把苦难踩在脚下、热爱生活等。
绿色的心(节选)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豪迈;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犟。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德是高的,情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绿色的。
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于创造。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来装点。 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一句话点拨:心若是绿色的,生命之树便会常青。
适用话题:看淡成败、荣辱不惊、傲岸倔犟等。
让苦难芬芳(节选)
历经磨难的朋友告诉我:“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家家都储粪。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送粪时,我都会掩鼻而过。那时我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更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也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
我看着他。他想做一个怎样的比喻呢?“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
8 这么脏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一个人,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 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 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一句话点拨:让苦难芬芳, 能够这样生活的人,他的心田该是何等广阔。
适用话题:让苦难芬芳、心灵芳香、热爱生活等。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普洛丁)
心灵有她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弥尔顿)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佚名)
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斯宾诺莎)
伟大的心像海洋一样,永远不会封冻。(白尔尼)
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是不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爱默生)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有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倾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回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卸掉失败的沮丧,摘下一个“苹果”。纵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完成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一句话点拨:失败、挫折、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平静的心,能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东西。
适用话题:平静的心、正视失败、人生突围、超越、从挫折中汲取营养等。
成功的秘密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说。
9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花生仁,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虽屡遭挫折,有一颗坚强而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一句话点拨:成功,缘于一颗坚强而百折不挠的心。
适用话题:坚强的心、百折不挠、成功的秘密等。
黑暗中,每个人都需要点亮一盏灯,从而看清前方的路,看到生活的色彩。因为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亮光,我们不能总在黑暗中摸索。这时,小小的一盏灯,便能让整个生命世界充满了光明。
请以“点亮心中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字以内;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构思导写:文题“点亮心中那盏灯”内涵丰富,饱含生活哲理。要想写得精彩,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此题的关键词是动词“点亮”和宾语“灯”。这里的灯具有象征意义,指的是生命中的理想、勇气、信念等。点亮这样的灯,就是在生活中树立远大的理想,鼓起奋斗的勇气,满怀坚定的信念。如果在文中大谈特谈点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一盏灯而不深入挖掘中心的话,就会导致文章肤浅平淡,缺乏吸引力。写作时可以这样来构思:某次夜行路上又冷又饿又怕,差点丧失了前行的勇气,是远方微弱的一盏灯,让“我”鼓起勇气终于回到了家里。在此基础上,由眼前的灯升华到人生之灯,点出勇气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我没有权利代表中国文学
莫言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但莫言自己却认为,获奖有作用,但不能高估。他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人,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我是一个中国作家,我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代表中国文学。”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保持头脑冷静,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
一句话点拨:莫言就是莫言,成功了依然还是如此平和、谦逊,这种邻家大叔的感觉,不由令人生出几分敬意。
适用话题:谦逊、自信、真诚等。
成功不在写作上
莫言曾说,他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很多名篇,而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女儿笑笑的印象里,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切跟天下每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一样的。有所不同的是,父亲更多的是不事张扬、
10 默默无言的关爱。笑笑高一那年,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早上上学时天还很晴朗,笑笑没有带伞,中午到食堂吃饭时才暗暗叫苦,这雨总也不停,下午可怎么回家?然而回到教室却意外发现课桌上放着一把崭新的伞。同学们羡慕地告诉她:“笑笑,你真幸福,刚才是你老爸来给你送的伞!”一股暖流涌上笑笑的心头。打着伞回到家看着父亲俯身爬格子的背影,笑笑只感到父亲的爱沉甸甸的。从学校到爸爸上班的地方有四站多远的路,而爸爸一路在风雨中奔波,为的就是给自己送一把伞!
一句话点拨:如果没有幸福的家庭,事业再辉煌,那又有谁来分享你的快乐呢?如果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寡情的人,你又怎样去塑造作品中情感丰富的人物呢?
适用话题:幸福、事业与家庭、父爱如山等。
不会离开这个国家
有记者问莫言,获奖后是否会迁居海外?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呆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他说,谁愿意走就走,谁不愿意走也不要强迫人家。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夫子的教训。
一句话点拨: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适用话题:乡土之恋、根等。
贴着底层生活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莫言曾经说过,文坛就像池塘一样,其中有很多种鱼,每种鱼都有自己最适合活动的深度和区域,每个水域和深度中,也必然会有最适合某类鱼的食物。文坛亦如此,各个不同层次的作家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追求和理想。有记者问莫言,您觉得您是处于哪个水域哪个深度的“鱼”?莫言说,我相对来说还是在比较底层的,沉得比较深的,但我不是大鱼,只是那种喜欢贴着底层生活的鱼。他认为,最近10年来文坛反而是沉下来了,有不少人在悄悄地写作。而认为文坛是“浮躁”的这样的判断,其实仅仅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很多年轻作者出手不凡,他们创作中短篇小说的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跟世界范围内的作家、跟世界文学对话的程度。
一句话点拨:生活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不少文学作品大概也不免沾染上些浮躁的气息,正因为明白了这点,莫言更愿意做一条“贴着底层生活的鱼”。
适用话题:沉下来、抛却浮躁、谦逊等。
用故事吸引世界
山东高密,到处都是讲故事的人。莫言回忆说:“在我们乡村的广场上,在我们的集市上,在寒冬腊月生产队喂牛、喂马的饲养棚里,我们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说书人,给我们讲述古今中外的故事。我
11 听了这样的故事,回家对我的父母亲讲,对我的哥哥姐姐讲。他们刚开始对我的这种讲述非常反感,但是很快他们都被我的讲述吸引。我母亲后来也对我网开一面,允许我在集市上听人说书,允许我到别的村庄听村子里的人讲故事。回来以后,晚上面对很小的油灯,她做棉衣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讲我听到的故事。有时候记不全了,我就开始编造,当然我可能编得还不错,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说书人。”
一句话点拨:听故事有趣,要学会讲故事却不易,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编得宛如亲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的用心积累,显然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
适用话题:用心积累故事、厚积薄发等。
踏凹门槛的书痴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直到现在他还记得一个很鲜活的例子。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一个黄豆一样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凹下去一块。”莫言坦言,这与那个时代有关,没有文化生活,觉得这个东西就能把你抓住。“那时候书非常少,一个村子里几本书了如指掌。为了看书,也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干一天的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后来附近十几个村庄的书都被我看完了。”
一句话点拨:莫言愿意用一天的辛苦劳动换书来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与震撼的事情啊!有了这种滴水穿石的恒心,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适用话题:痴爱、恒心、感动等。
把作品放在高粱地里
提起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红高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黄土地上张扬的生命力,那里就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30多年前,当莫言爬上装运新兵的卡车时,连头也没回,感到如一只飞出了牢笼的鸟。可当汽车停在一个离高密东北乡只有二百华里的军营,带兵的人说到了目的地时,他才感到深深的失望。两年后,他重新踏上故乡,看到满身尘土、满头麦芒、眼睛红肿的母亲艰难地挪动着小脚从打麦场上迎着自己走来时,眼睛里顿时饱含泪水。那时候,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莫言说,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都是以这块土地、以我的经历为题材,甚至小说中的很多原型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所以,没有这块土地,没有父老乡亲,就没有我这个作家。
一句话点拨:养育我们的家园,往往是我们生活与事业的力量源泉;对莫言来讲,高密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
适用话题:故乡情、力量源泉等。
12 一道道的闪电,刺目的蓝白之光,然后是震耳的雷声与倾盆大雨。四面八方都是响亮的水声,挟带着浓重土腥和腐烂水果气味的湿风从窗棂灌进洞房。红烛将残,抖抖颤颤,终于熄灭。我感到恐惧。一道持续数秒的闪电猛烈抖动着,在这瞬间我看到小狮子闪闪发光的眼睛。她的脸在闪电下宛若黄金。然后是一声近得仿佛就在院里发生的雷声,还有刺鼻的焦糊味儿。 (节选自莫言作品《蛙》)
一句话点拨:细腻逼真的描写,情景交融的笔墨,将人物独特的感受展示得淋漓尽致。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
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注:以上语句均出自莫言)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文学情结。那些文章,曾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那些诗歌,曾经让我们的思绪一次次飞扬,,,,
结合自我经历与感悟,以“我的文学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正确、规范。
构思导写:写作此题,你可以一首诗为线索,引出自己对诗歌的美丽情结;也可以用一篇文章作为线索,带出自己与文学的诸多故事。当然,也可以用莫言作为思维的触发点,将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或作品里的一个个小镜头展开描写,以表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感悟。
惊人巧合的“1356”
“1356”是刘翔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比赛号码,巧合的是这与他四年前征战北京奥运会时的比赛号码完全一样。“1356”被解释为:13亿人、56个民族的期望,都落在刘翔的脚上。更巧合的是北京奥运会刘翔由于脚伤黯然离场;伦敦奥运会刘翔也是由于脚伤痛苦倒地。不同的是北京奥运会刘翔扔下观众,头也不回地走了;伦敦奥运会刘翔却向观众招手,单腿跳到了110米栏的终点。
一句话点拨:“1356”的解释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但刘翔没有把人生当作游戏。北京奥运会的放弃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但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伦敦奥运会的坚持则体现了他的成熟,体现了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适用话题:放弃与坚持、成熟、勇敢面对人生挑战等。
13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王静——1975年出生,身高不到1.65米,体重不过50多公斤,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创业者,也是公益志愿者。她是中国攀登8000米级山峰次数最多的女性。在过去的4年里,5次登顶8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登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卢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还到过南极和北极,经历了冰雪、极寒、缺氧、雪崩等极端严酷环境的挑战,实现了她的探险梦。“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王静写给她的粉丝们最多的一句话。
一句话点拨:王静通过自己的勇敢与智慧不断攀登,积极挑战人生,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她的这种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
适用话题:不断奋斗、挑战人生、证明自己等。
一生坎坷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弟苏辙同登进士。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祐八年(1093),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苏轼多次遭贬,特别是在当时“蛮荒瘴炎之地”的海南岛,一呆就是三年。面对人生的坎坷,苏轼没有沉沦,而是用他的笔抒写人生的豁达。在杭州,他关心民生疾苦,“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在密州,他有“西北望,射天狼”的伟大抱负;在黄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抒发了他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离开海南时,他发出的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感叹!
一句话点拨: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面对人生考验并未麻木不仁、沮丧失落,而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始终保持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适用话题:勇敢面对人生考验、乐观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屡败屡战的林肯
1832年,23岁的林肯失业了,虽然他很伤心,但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经磨难。随后,林肯再一次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1838年,林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1846年,他又一次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
14 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1860年,他竞选美国总统,这次终于成功了!
一句话点拨:人的一生交织着成功和失败,没有人永远成功,也没有人永远失败,不同的是:有人成功了停滞不前,有人成功了仍继续前行;有人失败了一蹶不振,有人失败了却愈挫愈勇。
适用话题:屡败屡战、执著、顽强等。
乔布斯的人生至少有三次大的失败,一次是败于苹果的竞争对手IBM ,一次是败于“莉萨计划”流产,还有一次是败于公司内部的排斥。但乔布斯把失败当成学费,永不言败。尽管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矢志不渝,最终收获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硕果。请以“永不言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构思导写:失败是人生中很难避免的事情,但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收获人生一个又一个硕果”。可以托物言志,借“物”对命运的抗争来写“人”的“永不言败”,言在此而意在彼,使文章含蓄而蕴藉;也可以正面议论,以新颖的见解吸引读者的眼球,以独到的推理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草根的逆袭:熊朝忠,从矿工到世界拳王
熊朝忠,1982年出生,云南马关人,父母都是农民,身高1.55米,其貌不扬。读完高一后,因家境窘迫,他不得不辍学到煤矿打工。挖煤,拉煤,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天工资10元。艰苦的工作锻炼了他的耐力和体力。劳作之余,他喜欢跟着警校毕业的表哥学拳脚。
2006年,他到昆明开始了拳击生涯,参加各类比赛,成绩一路飙红。日,在中国第一场世界级拳王争霸赛中,熊朝忠历经12回合的拼打,击败了墨西哥拳手,荣膺WBC 职业拳击迷你轻量级(105磅)冠军,登上世界拳王的宝座,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拳王。
一句话点拨:在兴趣的指引下,贫寒、挫折最终都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适用话题:兴趣、挑战命运等。
丘吉尔出生在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小镇,自小家庭不幸,父母早亡。他寄居在舅舅家,边读书边打工,每天只有一顿饭吃。刚工作时,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郊外一间废弃的仓库里,和蚊蝇、老鼠为伴,住了一年多,,,,后来,丘吉尔在自传中写道:苦难是一笔财富,还是一种屈辱?当你战胜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一句话点拨:只有把苦难变成财富,才能使生命之树更加郁郁葱葱。
适用话题:战胜苦难、苦难是一笔财富等。
坚韧的麻绳
15 麻绳是由一种叫做麻的植物表皮经过处理而搓成的。其实,麻是很脆弱的,一般都种植在沟渠里,不敢种在平地上。因为麻秆遇到风会折断,种植在沟渠里才能避风。
收获时,人们下到沟渠里,用镰刀把麻割断,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把它们放进池塘里浸泡。这种浸泡过程叫做沤麻。没经过沤的麻也能剥下皮来,但很脆弱,易断裂,几乎没什么用处。而沤过的麻,晾干后经过加工处理,麻皮成了纤维,用手工或机器搓成麻绳,即可担当重任了。
背负沉重,不见天日,沉没于冰冷的水中,经受着污泥浊水的浸蚀,这是制成一根坚韧、结实的好麻绳必需的过程。
一句话点拨:玉不琢不成器,麻绳不经浸泡不能承重,人也一样,不经历坎坷,不遭遇困境,就无法使自己勇敢、坚强,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
适用话题:坎坷让人勇敢、困境让人坚强等。
逆境处有大鱼
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深潭上边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可渔夫却能捕到很多大鱼。年轻人忍不住向渔夫请教,他说:“许多人都以为风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适合鱼生存的,所以他们捕鱼就选择风平浪静的深潭。但他们恰恰想错了,一条没风没浪的小河是不会有大鱼的,大风大浪恰恰是鱼长大长肥的重要条件。大风大浪看似是鱼儿的苦难,但这些苦难却是鱼儿们的天然供氧器啊!”
一句话点拨:大风大浪这些“苦难”是鱼儿们的“供氧器”,而那些坎坷和困苦何曾不是我们人生的“供氧器”呢?
适用话题:风浪是人生的“供氧器”等。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莎士比亚)
野花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存,是因为它们可以积蓄力量,等待雨露降临,争取阳光照耀,最终灿烂绽放!(《尼基塔》)
逆境,对于弱者来说是走向死亡的坟墓,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卢梭)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困难与能力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00名能力基本相当的志愿者,然后分成两组,每组50人。接着给每组分配10项任务,不同的是第一组的任务要比第二组的任务困难,并且第一组的任务一件比一件困难,第二组的任务一件比一件容易。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等他们都完成了以后,研究人员把两组的任务
16 互调过来。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第二组完成困难任务的时间居然比原先第一组足足长了一倍,而第一组完成容易任务的时间却比原先第二组少了大半之多。
社会心理学博士路易斯·杰克森据此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人就如一块铁,有些人千锤百炼成了坚硬无比的钢,而有些人悠闲地躺着不怎么动,最后锈迹斑斑,随着岁月层层剥落,不堪一击。”
一句话点拨:只有不断地在困难中历练,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相反,一个人从来没有,或者很少接受困难的挑战,能力便会日益丧失,直至殆尽。
适用话题:困难使人变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就生活而言,挫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课。我们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挫折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挫折中获得的教益深,,,,挫折有如体育锻炼,一方面使我们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又强健了我们的体魄。
请以“直面挫折”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构思导写: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关键词为“挫折”。挫折,既可指人生旅途中的失败,如:付出却没得到应有的收获、成绩不尽如人意、感情受挫等;又可指生活中的不幸与磨难,如:环境不顺、先天不足、突如其来的打击等。此题可叙事,叙写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次失败与困惑,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也可议论,谈一谈自己对挫折的看法与思考,观点要深刻而辩证,论据典型,点面结合,旁征博引;还可抒情,抒发自己面对挫折时的痛苦与沮丧,以及战胜挫折后的快乐与幸福。
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他事事处处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假日里,他自动到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津贴费,支援灾区人民和有困难的战友;他看病路过建设工地,就主动参加工地劳动。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认为,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句话点拨:能够对我们的社会有所贡献,这种人是最幸福的,因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生命的价值。
适用话题:奉献、助人、生命的价值等。
徐霞客的探险生涯
1636年,徐霞客准备探险远在万里之外的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徐霞客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及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察那么艰险,为什么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他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17 一句话点拨: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就是徐霞客最幸福的体验,即使再苦再累,都是甜蜜、幸福的。
适用话题:精神的幸福、追求理想、奋斗的过程最美等。
林觉民的诀别信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他中弹受伤从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在起义前就作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
一句话点拨: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适用话题:小我与大我、无私、牺牲等。
杜朗寻找幸福
美国作家杜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此懂得:生活中的每一平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一句话点拨:给睡梦中的孩子拉拉散乱的棉被,那拉棉被的手就是召唤幸福的方式;给疲倦的老人敲敲脊背,那一上一下、一紧一松的拳头就是召唤幸福的方式;给悄然老去的父母讲一个老得掉了牙的所谓笑话,那平稳的气流就是召唤幸福最强有力的方式:在你使用这些方式召唤着幸福时,难道此刻你不是世间幸福的人吗?
卡耐基的慈善事业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在1892年出版了专著《财富的福音》,系统地提出兴办慈善事业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成为推动西方慈善事业理念的代言人。自1891年给纽约捐献一所音乐厅开始,卡耐基不断地向各地捐赠集会堂、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仅图书馆建设事业,卡耐基16年就投资了1200万美元,总共设立了3500座图书馆,受惠者遍布社会各阶层。一直到生命结束之前,他都在为社会贡献他的财富,合计捐献总额高达美元。
18 一句话点拨:卡耐基从社会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拥有了巨额的资产,但他并不满足,因为这不是幸福的人生,只有当他将这些财富回报给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时候,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适用话题:回报社会、不满足、慈善等。
有人说,幸福是一件贴心袄,可以给人温暖;有人说,幸福是一片绿荫,可以给人阴凉;有人说,幸福是一杯咖啡,苦后才会有甜;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不仅澄澈透明,还可以驱散人的干渴,,,,幸福到底是什么呢?请以“幸福原来就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构思导写:写作时可以挖掘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回家时,母亲的一碗浓汤;失败后,父亲的一句鼓励;一家三口走在田间小路上温馨的对话、动作、神情;可以是朋友在误解消除时一句真诚的话语;可以是历尽艰辛的马拉松赛道上听到的“过线了!”的欢呼,,,,
“0.8”哲学是悄悄开始流行的新词。“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有时候,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几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永远处于神经被绷至极限的高度紧张状态,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不给自己转圈的余地,那么,一旦不能成功,他所面对的便是成功的希望与失败的现实间巨大的落差,极有可能彻底崩溃。即使成功了,也是代价惨烈,付出的成本也许是生理或心理健康永久性受损。
一句话点拨:“0.8”哲学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点空间,像水墨画的留白,凡事留一点力,我们才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更远。
适用话题:正确看待不完美、乐观、转圈的余地等。
我演的是观众
那年,毕福剑参加北京电影学院招生考试。考官让考生六人一组,要求在三分钟内完成一个小品表演。他所在的小组考题是《公共汽车站》。六人中其中一个“挺身而出”,主动做起了临时“导演”,组织牵头落实剧情,并分配了角色:有司机、售票员、逃票者、劝架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临时“导演”偏偏没有给老毕分配任何角色。
演出的场面非常热闹,而老毕却因为没有角色,只好在一旁看热闹。三分钟的表演结束后,考官愣是没看懂他饰演的角色,便问他:“你在小品中演什么角色?”老毕突然灵光一闪说:“我演的是观众,有司机,有售票员,有逃票的,,,,没观众可不行。”考官一怔,然后毫不犹豫地给了他全场最高分,并说这个“观众”不落俗套,很有特色!
一句话点拨:在人生舞台上,让别人做一朵鲜花,自己甘做绿叶,是一种非凡的人生境界。
适用话题:甘当绿叶、找好自己的位置、总有自己的角色等。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别人的指责,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你应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你就会把别人的指责变成自己行动的动力。(比尔·盖茨)
一个人的心里存什么念头,他就会看到什么东西;他所看到的那个东西,最后会变成他的现实。(吴伯凡、梁冬《欢喜》)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荡,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罗曼·罗兰)
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就看不到满天的繁星。(泰戈尔)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拿破仑)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一心一境(节选)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的状态,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句话点拨:不为“过去”和“未来”患得患失,好好把握今天,活好当下。
适用话题:把握今天、珍惜现在、努力做好身边事等。
论平常心(节选)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一句话点拨: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中才能处处充满阳光。
适用话题:平常心、顺其自然、学会妥协等。
最快乐的卖豆人
据说世界上快乐的人很多,而其中最快乐的是卖豆子的人。
20 他们永远不担心豆子卖不出去。豆子卖不完,带回家磨成豆浆,再拿出去卖;豆浆卖不完,带回家制成豆腐;要是豆腐既没卖完,又变硬了,干脆就当豆腐干来卖;最后豆腐干还是卖不完,索性腌起来,变成腐乳后,接着再卖,或者留着自己食用。毕竟到了这个阶段,豆子其实已经所剩无几,况且它还被演变成了一种美味。
他们还会把卖不出去的豆子带回家,加上水浸泡,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豆苗卖不动,继续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盆景还卖不动,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任它自由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
一句话点拨: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思维,它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适用话题:乐由心生、快乐是一种智慧等。
这世上曾经有很多的淡定图,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一头雄狮在草原上的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地飞到另一根斜枝上,都是淡定的美。就像一个人,用淡定去抵制尘世的浮华,包括虚名、恩宠、权势、奢靡、繁华等。当这些都成了浮云,自能享受到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请以“淡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内容紧扣话题;②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写: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淡定”的内涵和外延。淡定,是一种美,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处世心态,是一种精神品质。其次,要思考“谁淡定”:可以是人,如“我”、长辈、英雄人物、历史人物等;还可以是物,如大山、溪水、花朵、毛毛虫等。要注意文体明确,写记叙文,围绕“淡定”力求把事情写具体、写细致;写议论文,要先确定观点,如“淡定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然后选取古今中外能证明此观点的典型论据,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
洞庭湖边的“鸟痴”
日,益阳日报报道了“鸟痴”李剑志老师的事迹。他说:“我是个与鸟有缘的人,观察鸟、拍摄鸟、研究鸟、保护鸟,已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李剑志几乎把心思全部放在宣传爱鸟护鸟上。只要碰上百鸟云集的难得机会,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骄阳似火,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他会带上摄影设备,背上简单的行囊,驾着小船驶入洞庭腹地,在湖心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冷得失去知觉或晒得两眼发黑,他也毫不退却。10多年坚持下来,李剑志共拍摄了数十万幅鸟类照片,公开发表的摄影作品就有300多件,有的还荣获国家级摄影大赛的大奖,他出版的《洞庭百鸟图》成了热销书。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批学生成了识鸟高手和护鸟卫士。
一句话点拨:参加一次环保活动并不难,但倾注满腔心血地坚持十多年,那便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适用话题:坚持、热爱、环保等。
21 最美乞丐周元武
周元武,83岁乞丐老人。日,她在临沂市一地下商城旁边,一边乞讨,一边举着一块寻找失主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失物招领:薄艳丽女士,你的证卡。”后面还附着老人的联系电话,旁边放着老人乞讨的物件。这一举动被热心市民拍下并上传到微博,随后老人的感人事迹在网上迅速流传,“新华视点”等名微博纷纷转发,全国众多网友发表评论,对老人之举表示极大的赞叹。虽然赞誉声此起彼伏,但周元武老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继续以捡垃圾和行乞为生。老人有些害羞地说:“真没把这个当回事,就觉得别人丢了身份证和银行卡肯定着急,就想着赶紧还给人家,没想到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
一句话点拨:美德其实与富有没有什么关系,再大的富翁,或许他是道德的乞丐;而贫穷的乞丐,也许却是美德的富翁。
适用话题:美德源自内心、平凡之美等。
曾文寂:用写作迎战死神
在湖北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重残作家曾文寂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他不得不直着脖子记录,再加上腿脚有重疾,时常抽筋疼痛,他不时站起来手撑桌子稍事歇息再继续。他因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在一天中90%的时间里,只能僵硬地躺在床上,翻一下身都会疼痛难忍。所以他形容自己说,“像一具化石”。今年63岁的曾文寂,是武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他每天拄着双拐,站在电脑前写作,身体好,一天能写1000多字,状况差,就只能写几十个字。28年里,他和同样重残的妻子付宇,一起克服身体病痛和生活困难,坚持不懈,发表了23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4本书。
一句话点拨:点亮了希望的心灯,再大的困苦也不能阻挡你前行,作家曾文寂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看到了拼搏的美好。
适用话题:希望之灯、榜样力量、拼搏的美好等。
以皮肉受苦换读书时间
有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现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壶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还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后来,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愤怒地让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女主人害怕起来,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说话算数?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一些读书时间。
一句话点拨:一个愿意以皮肉受苦换来读书时间的人,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适用话题:成功不怕受苦、成功源自热爱等。
22 好的榜样就像把许多人召集到教堂去的钟声一样。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题目:我的榜样
要求:先在横线处填上适当词语,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导写:能够成为我们榜样的很多,不过并非任意一个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果写散文,以李白、杜甫之类的榜样为素材,写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也许更容易;如果写议论文,众多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则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材料丰富,内容才会充实;论据充分,文章才会令人信服。
吴玉章两次力争挂国旗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到日本一所学校里读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被他国看不起,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可是唯独没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中国学生找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要求校方立即向中国留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并悬挂中国国旗。10年以后,吴玉章已成为一名革命家。有一次,在日本轮船上,看到挂起的万国旗上仍没挂中国国旗,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义正辞严地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忙赔礼道歉。吴玉章凭着一腔爱国热忱,两次替祖国挽回了尊严。
一句话点拨: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在公共场合,维护国旗就维护了国家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适用话题:国家尊严、国家与个人等。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决定到国外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地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之后,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即使不能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但至少要把他的心脏带回去。最后,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回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
一句话点拨: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心愿,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适用话题:遗愿、眷念祖国、叶落归根、永恒的爱国主题等。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
23 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怀王小儿子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一句话点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屈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爱国情怀在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适用话题:爱国、责任等。
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爱国是一个庄严、宏大而略显遥远的主题,大都体现在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上,古有屈原投江殉国、岳飞精忠报国,今有孙杨伦敦奥运会上创世界纪录、罗阳用生命托起中国航母舰载机的腾飞,,,,
其实,对“爱国”这两个字我们应有更深刻的理解。爱国,它不只是一些豪壮的言谈,也不只是慷慨的感叹,不只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它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情感,还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在当下,从我做起。
请以“爱国,从 做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导写:这道半命题作文,从第一人称“我”或“我们”这个角度下笔,以小写大,相对来说较容易。同学们现在虽然几乎没有什么能力为国家作出多大的贡献,但却可以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中学生,爱国就是从爱学习做起,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从爱家人、爱同学做起,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从爱校园、爱社会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切入点。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将爱国进行到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历中写发表文章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