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览这个牌子卡乐透值得相信吗吗?

终于弄清,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作者:邱团长
导读: 19日下午,台湾桃园发生游览车起火事故,造成24名大陆游客不幸身亡。两岸相关单位已表示,积极处理善后,尽快安排罹难家属赴台。台湾网友也质疑,比起南来北往的客运,陆客团的比例应该相对较少,竟然反而出事率较高。这是为什么呢?
不吹不黑,台湾交大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毕业生好好答一波。
先上结论: 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1.台湾的旅游大巴每万人死亡率,高居台湾所有载客类型车辆第一位。
2.台湾的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使用者为大陆游客。
3.大巴死亡率高,大巴租用者大部分会陆客,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陆客在台湾死亡率居高不下。
关于台湾旅游大巴类的死亡数据,请参考下面的数据源:
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220&deflst=1&type=1&funid=mo8000&&funid=q250&om1=720&outkind=1&cycle=4&rdm=Vfleh7ea
给大家截图看一下:
最左侧的营业类大客车,代表的就是大部分旅行社租用的大客车,右边的自用小客车,代表的是大部分家用的小客车。
数据对比一下,发现大巴车的万人死亡率,几乎是小轿车的10倍。
对比下各车型,2015年台湾各种交通工具万人死亡率的排名是:
& 营业大货车&营业大客车&自用大货车&小货车&营业小客车&自用小客车&机车
被之前许多人吐槽台湾机车多、死亡事故多的机车,反而在万人死亡率中排名最低,而载客类型的车辆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营业大客车。也就是这次事故中的台湾人称之为&游览车&的车型。
所以不是台湾人故意搞陆客,而是大巴车事故率本来就高,台湾人自己也不愿意坐这种大巴车。
好,结论说完了。现在开始分析,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什么事故率会如此之高?
我从几个方面入手,给大家讲讲:
1.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2.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3.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4.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5.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先从第一条开始说:
一、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其实导致台湾旅游大巴类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拼装车横行市场。
那什么是拼装车呢?就是从国外自行购买底盘,再找专门的厂家打造车身结构。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是什么车?整车进口的品牌客车,如沃尔沃、奔驰、斯堪的纳维亚等品牌车。
两者的差价大约在几百万台币,如果你是老板,你要图挣钱的话你会买哪种车?
另外,再说说这种拼装车的特点是什么:
&装潢华丽无比、冷气特别好用、音响超级好、座位特别宽敞舒适、车内空间特别大、车内自带厕所。
&听到这大家感觉是不是还挺好的?大部分旅游团顾客的需求都能满足。而且软实力远超大陆的一些大巴车。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种硬实力恰恰就是台湾所欠缺的。
为什么说他车身刚度强度不行?
简单就说两点他就无法满足
1.设计层面。整车厂有一套完整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车身强度,为的就是应对车辆发生事故时能保证乘客安全。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设计的么?车展拍个照,依据车辆外形来设计自己的车身结构,至于说里面的工艺、尺寸、材料?小作坊哪有实力干这些。保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我一般称之为这种设计为&做灯笼&,灯笼外形一致就行,里面什么样我就不管了。
2.制造层面。整车厂的制造,一般都是几十亿投资的流水线制造,加工工艺,焊接强度都能保证。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制造的么?作坊式生产,手工焊接,每一辆制造出来的都不太一样。台湾各个加工厂的差距,就在于师傅手艺怎么样,完全无法管控。
为了避免我是信口胡说,给大家看看台湾人自己怎么说:
链接:春天巴士
台湾的作坊式生产现场
底盘加工后的车体结构,大家仔细看车前、车侧的钢筋强度,你觉得这种车出事能安全么??
看看大陆的生产线
相信看到这大家大致就明白了,拼装车的泛滥,以及品质低下,是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主要原因。
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2005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不过你仔细研究一下车测中心的测试方法,你就知道有多么不靠谱了,摘一个车测中心自己的论文:
http://www.car-safety.org.tw/uploads/Rule/%E5%9C%8B%E5%85%A7%E5%A4%A7%E5%AE%A2%E8%BB%8A%E8%BB%8A%E8%BA%AB%E7%B5%90%E6%A7%8B%E5%BC%B7%E5%BA%A6%E6%B3%95%E8%A6%8F%E5%AF%A6%E6%96%BD%E4%B9%8B%E5%BD%B1%E9%9F%BF%E8%88%87%E6%95%88%E7%9B%8A.pdf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看看台湾公路总局是怎么回答的:
http://blog.udn.com/yosehill4
今天&交通部&承认,公路总局仅针对游览车车型安全审验,仅以结构计算,并未以实车测试。郑宝清表示,请&公路总局&不要只看纸上计算出来的数据,台湾要发展观光业,主管单位应正视此问题,这是攸关人命的问题,请权责单位着手研究实车测验。
&公路总局局长&赵兴华表示,同一家工厂每个车型都要经过安全审验,但只是结构计算,并未做实车测试。
这就是台湾大巴车的安全法规,这就是所有团客坐的游览车。
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三、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前面我说了,2008年是个门槛,在这之前都没有车身强度的法规测试,大家也可以回顾下这张表格,每万人死亡率: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是这项措施出台后,死亡率降低还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虽然法规出台了。可是大家知道,台湾的法律,是不追溯过往的。这些有安全问题,车身强度不够的游览车还是能够合法上路,而且没有所谓的退场机制。
所以2008之前生产的大巴车,这个测试基本都没做。
今年是2016年,也就说车龄超过8年的,基本上都有这个安全隐患。
然后我们再看看所谓的陆委会与观光局是怎么&照顾陆客&的:
陸客團遊覽車 12年車齡年限取消
观光局取消陆客团游览车,12年内的车龄限制。之前陆客团曾发生几次重大车祸,因此以车龄年限做为规范,不过游览车业者表示,保养和检查才是重点,而且各国都是看里程数。经过游览车业者一再争取现在解禁,不再有车龄限制。
之前还有个12年的法规限制,有些老旧车型还无法在陆客团上使用,现在可好,不限制车龄。
旅游大巴不限制车龄,不符合车身强度的车辆又没有退场机制,你观光局拿什么保证大陆游客的安危?
然后你知道台湾自己的学校租车的年限规定么?
恩,比12年都少太多,是5年。
&教育部&-所有條文(外部版)
陆客12年车龄都不满足,学生用的就要5年,观光局你真的够可以。
四、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台湾的客车,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大部分游客的车型,都是甲乙类客车,具体分别的标准如下:
大客车之分类,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分为甲、乙、丙、丁等4类(甲类大客车系指轴距逾4公尺之大客车,乙类大客车系指轴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总重量逾4.5吨之大客车,丙类大客车系指轴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总重量逾3.5吨而未逾4.5吨之大客车,丁类大客车系指轴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总重量未逾3.5吨之大客车)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车型,乙类大客车,大家看一下他的限制。
&轴距未超过4米,车重在4.5吨之上。
&游览车还有一条法规要求:车身总重17吨以下。
大部分现在的游览车都是这种类型的车。
因为台湾山区多、天气不好很容易出事故,为了限制车辆去往这些高危地区,所以会限制通行的车辆种类,大部分限制的都是甲类车型。
旅游公司为了保证旅游大巴哪都能去,所以生产的拼装车,一般都会满足这个要求。
可能大部分人还没看明白这个规定的吊诡之处,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首先是轴距,这个车型只规定了轴距,未规定车长,旅游大巴又是台湾自己拼装的车,所以轴距一般都会在3.98、3.99米这个范围内浮动。
另外,因为未规定车长,所以拼装车为了让车内空间更大,一般都会拉大车长,更有甚者,会自己切断底盘,焊接拉长。
其次是车重。这是最吊诡,个人觉得最无法忍受的一点。因为限制车重总重在17吨以下,为了多拉客人,如果用粗的钢筋、强度高的护板,都会让车超重,安全等级高的欧洲车底盘,光底盘重就已经快超标了,如果用好的车身材料,车身肯定超重。所以为了让客车符合乙类大客车的标准,同时让总重小于17吨。这些厂家在小作坊里拼命的轻量化,用细的钢轨、用薄的材料,殊不知这种轻量化付出的是安全的代价。
其实大部分车辆的轻量化,是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基础上做的,反观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了满足车身总重的限制,拼命减轻车身重量。
这种法规的制定,完全不合理。
五、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想必很多买车的人都有经验,为了让车辆检验通过,会找所谓的车虫去处理。台湾的旅游大巴,一样存在这种事情。
找得到渠道的,绝对会通过特殊渠道验车,看看台湾的新闻怎么说:
拼裝遊覽車鑽漏洞 &交通部&防堵
1.陆客死亡多,是因为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高,所以导致经常使用旅游大巴的大陆游客死亡率高。
2.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近10几年来,一直排名所有车型榜首
3.台湾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为拼装车,外购底盘加自制车身的作坊式,在生产设计和制造上均无法满足安全需要,更无法跟整车厂比较。
4.台湾旅游大巴安全类法规缺失,现有法规无约束力。
5.老旧车型没有退场机制,陆客的12年车龄限制远不符合当前安全需求
6.客车种类分类不合理,旅游业者改造的乙类大客车,远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甚至与规定背驰。
7.验车不规范现象,代理验车服务还是存在。
由此可见,陆客团队用的游览车,整个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不出事情是佛祖保佑,出了事情只能怪旅游大巴自身安全不符合要求,谁都怪不了,更怪不了&陆客不会用安全锤&。
七、写在后面的话
看了我上面的内容,大家明白整个台湾游览车行业有多糟糕了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公交车、城市客运之类的大巴,用的是另一套标准,所以基本不会有大的事情。
如果你要去台湾旅游,我只能给你以下建议:
1.不要报旅游团,能自由行就自由行,这样就不用乘坐这种大巴。
2.如果非得跟团去呢,建议自行组团,指定车型,比如说那种整车进口,有品牌的大巴车。
3.如果无法自行组团,指定大巴车,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执行:
摘自台湾网站:春天巴士
(1)检查车子是否超重:假设空车重量为14公吨,座位有40个,依照法规每名乘客的重量定为55公斤,则乘客的总重量为2.2公吨,于是该车的总重量就等于16.2公吨。调阅该车的牌照申请书,如果在车辆总重栏内所填写的数值(即该车原底盘的设计总重量)是15公吨,即表示该车在载满乘客时的总重量会超重1.2公吨。如果所超重量在10%以内,个人认为尚无大碍,但若超重太多,千万就别冒险租用了。
(2)确认行车稳定性:要求所欲租用的游览车到高速公路上去做实地测试,让车子在超车之后立即回到原车道(相当于过S形的锥桩测试),如果此时出现摇头摆尾现象,此车就千万别去租用。倘若该公司尚有相同底盘、相同车体厂打造的同型游览车也要敬而远之。此外,上路之后若是发现某辆车子特别摇晃,应该立即通知该游览车公司换车,以免造成遗憾而后悔莫及。平日在高速公路上若是看到这类摇头摆尾的游览车时,也应记下该车的公司行号与车号,以作为日后租车的安全参考。
(3)确认底盘是否为&气垫悬挂式&:一般而言,气垫悬挂式的底盘才是高级游览车所应具备的条件,若再加上良好的车体结构,该车就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舒适游览车。反之,底盘为&钢板悬挂式&的游览车,就算有良好的车体结构,其乘坐舒适度仍然比不上前者。由于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钢板悬挂式&车子,往往会在车身特意标榜&本车为欧洲原装气垫车&,因此在租用前应先行确认为妙。
(4)莫被亮丽外观与豪华装备所蒙蔽:许多没有能力提高车体结构水平的车体厂,往往只好在车身外观与内部装备上大下功夫,借以吸引不知情的买主。事实上,亮丽的外观绝对不等于安全的结构,租车时一定要有此正确的认知才是。
(5)尽量租用车身较矮的车子:虽然国外有4.2公尺高的大客车,但那仅限于低速的公共汽车,而非游览车。加上,国内大多的车体厂技术层次又普遍不高(苹果日报就曾指出台湾有八成以上的游览车是所谓的&豆腐车&),所以尽量租用车身较矮的游览车比较安全,若能租到&超低地板&的最好。
为求提升国内大客车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政府应早日出面整合全省大客车车体厂,建立一个以整体结构为主的大客车制造厂(年产量约一千辆),以期彻底杜绝大客车不断上演的大小事故。此外,政府的相关决策官员们,应该随时留意国内外的新技术与新车种,在与企业主对话时,才能处于主导地位而不至于总是挨批,甚至因为不了解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而造成对立。
以上就是我今天回答的所有内容。
在这里请所有读者,为7月19日死亡的所有陆客默哀。
没有人能怪到陆客,是台湾的游览车行业病了。
一个毕业陆生,写于日
原标题:邱团长:终于弄清,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责编:许舒琦
(如需版权合作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舒览床垫的做 工好不好啊_百度知道
舒览床垫的做 工好不好啊
舒览床垫的做工好不好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挺好的呀,天猫旗舰店就有,自己那个就是在这买的,到货很快的,可以看看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旗舰手机不要盲目买,最值得入手的是这四款,用两年也不落伍!旗舰手机不要盲目买,最值得入手的是这四款,用两年也不落伍!飞猫数码百家号对于年年换新机的网友来说,选择哪款问题都不大,但对于一款手机要使用两三年的,还是有必要好好考虑选择哪一款的,目前这四款旗舰机表现最为热门,即便用两年在配置和颜值上,也都不会落伍。三星S9没有跟风刘海屏的三星S9,依旧是当前最漂亮的全面屏手机,它采用了18.5:9的全视曲面屏,并非常见的2.5D屏幕,而是超窄边框的双曲面侧屏,边缘顺滑,握感舒适。相比与上一代的三星S8,S9最大的变化除了处理器升级到了骁龙845之外,就是在拍摄上,变得更加强大。前置800万像素,后置1200万像素(S9+则是双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增加了“凝视拍摄”的功能,每秒960帧慢动作,这比普通手机的240帧要给力不少,可玩性极高。华为P20 Pro华为最新的旗舰并没有延续Mate10上的正常全面屏,而是加入了更为主流的刘海屏阵容,在处理器上,使用的依然是麒麟970,最大的亮点也集中在拍摄上,这次也是从人像摄影大师的口号,变成了AI摄影大师。华为P20后置了徕卡双摄,而华为P20 Pro则更是夸张的用上了徕卡三摄,像素分别是4000万+2000万+800万,在逆光暗光环境下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且还可以实现3倍光学变焦等。在DxOmark评分上更是一骑绝尘,超越了三星和iPhone。小米MIX2S小米MIX2S是国内骁龙845的首发,在跑分上有着27万之高,不过比起性能的提升,其实这款手机对小米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拍摄上,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次。之前被网友吐槽拍照渣这样彻底翻身。由MIX2的单摄,升级成了双摄,有AI场景识别、人像模式等多种玩法,且在逆光运动拍摄中 ,有着不错的表现。内存上更是提供了8G+256GB版,价格为3999元,尊享版还有送无线座充,性价比很高。iPhoneX引领了刘海屏的iPhoneX,去年被网友一边吐槽一边追捧,如今不少的手机品牌也都相继加入了异形屏的队伍。比起当前国产机型的刘海,iPhoneX的显然要宽上不少,你觉得谁更美观?iPhoneX配置和拍摄上的强悍自不用多说,比起之前机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最受果粉欢迎的face ID,这种3D版的面部识别安全性也是要比不少安卓机型的2D版高上不少的。你最喜欢的旗舰手机,是哪一款?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飞猫数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为您分享有价值的手机数码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必看|你真的知道如何参观博物馆吗?这18条建议值得收藏!
我的图书馆
必看|你真的知道如何参观博物馆吗?这18条建议值得收藏!
&&&&本文来源:每日环球展览 &湖南省博物馆&&今天是5月18日,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说起博物馆,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触:博物馆是文化殿堂,一般人没有博闻强识,没有足够的积累,参观时会感觉摸不着“门道”,容易过后就忘。怎样才是参观博物馆的正确方式呢?小编在这里给您18条建议,让你逛博物馆时能多一分享受和优雅。工作日的上午是最佳看展时间,因为参观者较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周一是公立博物馆统一的休息日,这一天更适合拜访画廊和私人美术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博物馆也会减少开放时间或闭馆;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美术馆会在换展期间闭馆。晴天和下雨: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采用灯光照明,天气并不会影响到你在展馆内的体验。不过对于一些新建立的当代艺术馆来说,自然采光也会成为表达艺术的一部分。旅游业已经走向全球化,很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内观众人满为患,十分拥挤。为了避免排长队或博物馆闭馆的情况,请提前网络在线购票。也有很多博物馆可以提前预订门票,但记住应当尽早预订。△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游客排队中长时间驻足欣赏艺术品会导致你双腿酸痛,穿一双你最舒服的鞋子非常重要。超过2个小时的观展要间隔休息一下,最好每1个小时休息1次。夏天博物馆会有很强的冷气,女生可以多携带一件披肩或大围巾。无论参观一个博物馆还是展览,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了解基础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家生平、核心展品、展品来源等。虽然展方不会给展品的重要性排序,你可以从海报和封面上判断出哪些展品最重要,这些展品一定不要错过。每个历史美术博物馆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馆藏作品,这些重要馆藏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大都会博物馆埃及厅去参观一些不太出名的博物馆,这样就可以避免展厅内人员拥挤所带来的压力和喧嚣。另外,这些博物馆的收藏,一般围绕某一话题、文化或具体领域而展开,有助于观众理解展品。参观这样的博物馆,你不会感到任何压力。△甲壳虫乐队博物馆参观由故居而改造成的博物馆,可以探索艺术家及其家庭成员的嗜好、习惯、以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参观著名收藏家的故居,也很有益处,可以让你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故事。少即是多。如果参观世界顶级博物馆,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卢浮宫(巴黎)和大英博物馆(伦敦),你可以选择一整天都浸泡在其中。但是,欣赏艺术作品需要精神注意力,一般3个小时之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就会感到疲倦。所以,建议选择半天时间(比如上午或者下午)去参观博物馆。而至于当天的剩余时间,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最好是去户外走走。△大英博物馆有一些博物馆,每周或每个月会在晚间开放一次。这种参观有时会很拥挤,但拥挤的人群中,会有很多上班一族,所以你会感觉犹如参加一个派对,你可以和其他观众自由交流观点,结识一些新朋友。与博物馆参观体验毫不相干的任何干扰都应该避免。尊重自己的时间以及周围其他观众的时间。大师的绘画杰作和雕塑作品,其实没有必要拍照。如果喜欢,可以到博物馆的官网去下载高清图片,或者直接去博物馆商店,买一个纪念品就可以。假装你就是作品的主人。它本就应该属于你,只是放在博物馆而已。选择你认为有趣,或者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不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有时比大师的潦草作品更值得观看。调整好你的观展行程,适时休息,在筋疲力竭之前离开博物馆。「绘画作品」—— 保护好你在画作前的「领地」,不要让任何人挡住你的视线。尽量伸展上半身靠近画作,同时将脚尖保持在警戒线之后。「古美术」—— 陶瓷、青铜器、古代珠宝等古美术展品往往被陈列于玻璃柜中,你需要携带一个低倍数的近望远镜,或者干脆低下身,平视展品可以看到更多细节。「雕塑作品」—— 雕塑的视觉效果容易受到光线的影响,尽量挑个阳光充足的日子去看雕塑。另外绝大多数古罗马希腊时期雕塑都是以仰视视角构图的,试着坐在地上仰望雕塑作品。「装置艺术」—— 当代艺术表达的重点是「艺术家本身的观点」,思考艺术家想传达的是什么,试着辨别这些装置艺术对你的影响在哪里,是否值得被称为「艺术」。你越感到镇定和放松,就越能够欣赏到展品所带来的美感,并理解由此而生的思维和情感。如果某一幅作品传递安详和快乐之感,那么请微笑。如果某一幅作品让你感动,那么就让眼泪流出来吧。△一位游客在参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多观众都是机械地去参观博物馆。但是,艺术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够激发你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创作者试图要表达什么?这件艺术品能够激发怎样的情感?它让我感觉到了什么?如果你对某一件艺术品感兴趣,那么在上边多花点时间,尝试揭开它所蕴含的“谜”。语音导览能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让观众开心并感到深受启发。但同时它会占用观众很多时间。最糟糕的情形时:观众一会想听,而一会不想听;或者尝试快进按钮,以便节省时间。如果你选择语音导览,那么建议自始至终听一遍。否则,建议不要选择语音导览。△语音导览临时展览非常值得一观,因为它们有明确的主题,而且把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汇聚在一起。它们展出的作品来自全球各地几座不同的博物馆,所以将来很难有机会观赏到这些作品汇聚在一起的情景。建议认真阅读展览标签,了解每个展品的位置。参观博物馆之时,如果有讲解员带领,那么参观体验将会更加丰富。另外,建议查询一下博物馆的教育或文化项目,如果时间充沛,你可以选择参加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带领儿童去参观博物馆,但是不要强迫儿童去参观——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参观博物馆很好玩,这样才行。一个儿童越早去参观博物馆和观赏展览,那么就能够越好地树立一个艺术观。建议家长先给孩子们一本带有艺术品图画的书,等孩子们看完之后,再带领他们去博物馆里欣赏原件。另外一个建议是,在带领孩子参观艺术品之时,给他们选择一个主题,比如:“绘有帽子的绘画。”同伴交流时,低声耳语,不要用手指指向展品,使用眼神或鼻子来指向。手机静音,关闭闪光灯,关闭拍照声音。不要在展厅内打电话。不要携带食品和饮料进入展厅,参观前先喝点水。假装自己是「隐形人」,追求你的内心体验。博物馆商店里往往会出售展览的画册和周边产品,如果你特别喜欢一个展览,不妨选择购买。采用传统工艺和设计的周边产品最有纪念价值,明信片可以寄给朋友,画册一般比较重,要量力而行。建议在参观之旅结束时,重新回顾一下每个展厅,哪些作品令你感动,从中评选出最佳的一件作品,然后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以记忆的形式把它“带”回家。猜你喜欢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陈洁编辑/王元 曲柳燕央视新闻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值得浏览的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