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皮变双眼皮和双眼皮在人类进化上是否有优劣之分

46被浏览88,066分享邀请回答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人会有单眼皮与双眼皮之分呢?_百度知道
为什么人会有单眼皮与双眼皮之分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主要原因就是,也恰恰符合左脑为主之人的性格及行为特征揭开双眼皮和单眼皮的秘密
对于人何以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之分,恐怕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吧?其实,一旦生起气来,很难以理说服,许多重大的创造性发明都产生于西方,而许多希奇古怪的事同样较多地发生在西方,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说西方是一个到处充满着感性的国度,两者差别不大,那么根据阴阳对左右脑各有所主的理论, 前者为阴气较阳气旺盛,其行为特征以左脑为主,他们的内双眼皮的特征,会在眼睛的将闭而又未闭之间显现出来。所以,内向,不擅长交际。
就东方国家而言,女性占双眼皮的比例是远远高于男性的,双眼皮的女性在看待问题时是比较直观的,富于想象,敢于冒险,其性格和行为特征是以左脑为主的。后者为阳气较阴气旺盛,其行为特征以右脑为主,勇于打破常规的束缚,是典型的理性中人,这类人一般都性情稳重,他们并不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只相信直觉,相信她们的第六感觉,同时,单眼皮的比例相当大,但经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而东方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无论男性或者女性,这类人的眼部特征给人的感觉是单眼皮。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人一只眼为双眼皮,而另一只眼为单眼皮,而这种人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左眼为单眼皮,右眼为双眼皮,歇斯底里的情感发作,既缺少重大的创造性成就,是内双眼皮,是典型的感性中人,这类人一般都情感丰富,保守,内向,尤以男性为重。而东方人所表现的一切,情感丰富。但这类女性爱感情用事。还有一种人,其双眼皮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高的,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她们的行为比较稳重。是典型的以右脑为主的人。一种是左眼为双眼皮而右眼为单眼皮。这两种人所秉承的阴阳二气都较旺盛。而单眼皮的女性则较理性,都是由于大多数 东方人的性格及行为特征都是以左脑为主的,到处都充满着理性。所有这些,多数的西方人,由于右脑较左脑发达,所以他们一切的行为特征是以右脑为主的,一切都显得平平静静,从不轻易的流露情感,在她们是很难找到的,亦无太多荒唐之事的发生。创新意识强。所以在一些东方国家。重理性,外向,善交际。而单眼皮的人,而西方人也恰恰具备了右脑为主之人所具备的性格及行为特征。比较偏重精神生活, 显得天真烂漫,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知道。
西方人无论男女,他们在社会中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富于表演能力。也就是说,双眼皮的人,其性格和行为特征是以右脑为主,单眼皮和双眼皮就区分是一个人是以右脑为主或是左脑为主的明显特征,这类人也是左右脑都较发达的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双眼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在的位置:
-> -> ->单双眼皮优劣大PK
单双眼皮优劣大PK
来 源:相术网 关键字:
  单双眼皮到底哪个好?到底是单眼皮好还是双眼皮好?许多人为此争执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这两种眼皮可以说是各有优劣吧,眼皮是受遗传影响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单双眼皮优劣大PK。
  单双眼皮优劣大PK
  从相术角度:
  1.单眼皮者遇事较为理性,有条有理得有点偏执。双眼皮者则较为感性,为人处事较单眼皮者机灵一点。
  2.单眼皮者理财观较强,另外消费观叫较为简单。双眼皮者则财路较广,但是理财观不强。而且一般来说,双眼皮的消费能力比单眼皮的强。
  3.单眼皮有智慧,做事细,有观点的人,有同情心,做官易是副职。单眼皮的人性格执着,心思较细密,有主意。单眼皮眼角下垂,美人尖,当幕僚,副职时间长。单眼皮眼角下垂的,做事内敛而不做声。单眼皮的人与人比较稳定,夫妻出现矛盾的时候,互相伤害的要多些。
  4.双眼皮者心智普遍不成熟,脆弱,多是玻璃心,另外就是容易招惹烂,导致自身的桃花不稳定,所以容易出现红颜天不眷恋的感觉。但双眼皮有胆识有,爱冲动,一般在职场当中能够当正职。双眼皮的人比较开明,遇到波折的时候想的更开一些,不会执迷于一段感情。
  5.内双眼皮者(所谓的内双就是指看起来像是单眼皮的双眼皮)结合的单眼皮跟双眼皮的特点,有耐心,并且大方得体,可以说说较为优秀的眼相。
  单眼皮特点:
  眼睛小的人,并且很多时候还不完全睁开。据观察,这样的人处世比较冷静,做事很细心,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做事之前总是先计划好,然后按部就班,从来不会操之过急,或有大胆的冒险计划。
  双眼皮特点:
  大眼睛的男人一般都比较灵活大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语言水平高,办事速度快,他们的眼睛会说话,态度和蔼,善解人意,很会迎合女性的心理。和女人在一起,他们总会是女人感到轻松自在,不知不觉中让女孩子倾心相诉,因此这种男人谈成功的比例相当高。
  大眼睛的姑娘,都具有较好的艺术感受力,歌声优美,音乐节奏感很强。能歌善舞、性格开朗这些词语会经常用在他们身上。很多女演员都有一双明亮而大的眼睛,这并非导演因为选漂亮的演员而专门挑选眼睛大的,而是因为大眼睛的女性具有天生的表演艺术才能。
  和眼皮相关的知识:
  1.割双眼皮婚姻不吉,田宅不好。
  眼皮代表家庭,在眼皮上动了刀子,一定家庭不稳定。在感情方面会发生变故,男人割双眼皮女朋友与家庭不稳固,女子割双眼皮家庭与不稳定。
  2.上眼皮有纹的人,有惊险之灾。
  上眼皮有皱纹与恶痣的人,容易体破之灾。上眼皮有横纹或者纵纹的人,会应到伤灾,有意外事故。
  3.眼皮长期肿胀肾不好。
  眼皮五行属土,眼皮肿胀土克水肾弱,脾不好。
  4.一生下来眼红的,少年时会死。
  眼睛发红,肝气炽盛,肝主寿,所以生命不会长久。眼睛是肝窍,而眼皮属于脾,眼睛发红的代表感情过盛,而少年时期属于感情胜的时候,而又过盛的话,身体就坏了。
  5.泪多泄气。
  眼泪多肝气瘀滞,触景生情多泄气。
  6.三角眼恶毒,再加颧骨横张,50岁前克丈夫。
  三角眼再配单眼皮,颧骨横长的,克夫严重。三角眼的人心思扭曲,待人没有诚意,工于心计而算计人,而颧骨横长的人胆大妄为,见利忘义。
  7.眼下长痣,大3岁以上的女人,女的为找小男人。
  下眼皮有痣,男子配年龄大的女子为妻,女子配年龄小的男子为夫。眼皮与配偶的喜好与年龄有直接关系,如果女子上眼皮大的,必定晚婚而且配老夫。
  8.眼尾长痣,男人找小6―20岁的女人,女人找至少大12岁以上的男人。
  眼尾长痣配特殊婚姻方好,否则婚姻不长久。
  9.眼角痣为桃花运。左边男的喜欢女的,右边女的喜欢他,男女反断。左妻右妾。
  桃花痣在眼角来观察,左右男女主动要分清。(责任编辑:)
来再看几篇相关的文章
来再玩几个相关的测算
命宫:两眉之间
兄弟宫:眉毛的位置
财帛宫:鼻头准头部位
田宅宫:眉毛与眼之间
子女宫:眼肚部位
奴仆宫:面颊下
妻妾宫:眼尾
疾厄宫:鼻梁中间
迁移宫:额头两侧
官禄宫:额头中央
福德宫:眉尾上部
父母宫:整个脸部
十二宫图解
倒三角型脸
连眉/连心眉
两眉有竖纹
半睡眼招桃花
男人桃花眼
女人桃花眼
男人三角眼
丹凤眼的女人
女人卧蚕眼
桃花眼会犯桃花吗
眼睛看出好男人
眼睛看最花心的男人
眼睛看最不忠心的女人
眼睛看桃花运
眼睛看财运
眼睛看婚姻运
眼形预知感情运
眼睛预知未来运势
眼睛看你是否好色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眼睛看异性缘
眼睛看有没有富贵命
能发财的眼睛面相
男人眼角下垂
开眼角会增强孤独运
眼距宽的女人
眼周有黑气的女人
眼距过窄的女人
眼皮跳是吉是凶
三弯三曲鼻
女人克夫鼻
易漏财的鼻子
鼻子上长痣
鼻子歪的人
鼻子小的人
耳鼻看烂桃花
鼻子看挣钱运
男人鼻子看情欲
八种能发财的鼻子
百年难得一遇的好鼻相
鼻子分析你何时有桃花
鼻子看富贵发财命
鼻子看你一生命运好坏
鼻子看30岁后运势
嘴型看富贵指数
嘴型看财运
嘴巴看事业运
嘴唇看何时走好运
嘴唇看是否会离婚
嘴巴大小看你财
嘴形看有没有贵人
嘴唇厚薄看运势
嘴唇厚的男人
嘴唇厚的女人
嘴唇薄的人
嘴唇薄的女人
嘴唇薄的男人
女人嘴唇有痣
嘴巴小的人
嘴巴小的女人
嘴巴小的男人
尖嘴的女人
女人嘴大旺夫吗
嘴歪的人面相
笑起来嘴向左歪面相
女人嘴歪面相
男人嘴歪面相
有福气的耳朵
耳朵大小看你命运吉凶
耳垂与命运的关系
耳朵看桃花运
戴耳环会破坏运势吗
耳垂大有福吗
耳朵看寿命长短
耳朵看爱情运
招风耳面相
一生富贵的耳朵
最有福气的耳朵面相
人中看事业
人中看健康
剑尖形人中
人中上窄下宽
人中上宽下窄
人中没胡须
人中有十字纹
人中有直纹
人中有横纹
人中看寿命
人中深浅面相详解
人中有痣面相详解
人中深长面相详解
女人人中长痣
男人人中有痣
人中看生男生女
人中看你的性格
人中看你是否富贵
人中窄并且弯而细
下巴小而尖
下巴突又弯
下巴既狭且圆
下巴长胡须
下巴饱满丰隆
美人沟下巴
下巴有刀伤
男人下巴有痣
女人下巴长痣
双下巴是富贵面相吗
女人双下巴
男人双下巴
女人双下巴旺夫吗
尖下巴锥子脸
下巴宽的人
尖下巴的女人旺夫吗
女人下巴尖
下巴测试你的魅力指数
下巴形状预测下半生福气
下巴形状预测命运吉凶
下巴形状看性格
额头有美人尖
额头有黑线
额头有疤痕
额头有青筋
最有福的额头
颧骨上长痣
男人颧骨高
女人颧骨高
颧骨高的面相
颧骨上长痣
颧骨看命运
颧骨高的男人
颧骨低的女人
颧骨低的人
颧骨突出的男人
最克夫的颧骨面相
女人颧骨高克夫吗
颧骨位置看你是否富贵
女人额头窄颧骨高
女人长虎牙
男人长虎牙
龅牙的男人
牙齿的颜色
牙齿有缝的人
牙齿看一生命运好坏
牙齿看寿命和财运
牙齿看一生能否富贵
牙齿个数与富贵命
鼻孔大小预测财富
鼻孔大小与命运
鼻孔大小看财运
鼻尖看一生财运和事业运
女人鼻尖上有痣好不好
男人鼻尖上长痣好不好
鼻尖翘的女人面相好吗
鼻梁看健康好坏
鼻梁上有痣
鼻梁看事业运
鼻梁看命运
塌鼻梁的女人
矮鼻梁女人命运
鼻子看富贵命
鼻子看事业成就
鼻子大小看财运
鼻子大的女人
鼻子高挺的女人
鼻子大的女人会克夫吗
鼻子看你能否发大财
不旺夫的鼻子
女人旺夫鼻是什么样
免费在线速算
生辰八字爱情配对
男方生日:
出生时辰:
早子(00:00~00:59)
丑(01:00~02:59)
寅(03:00~04:59)
卯(05:00~06:59)
辰(07:00~08:59)
巳(09:00~10:59)
午(11:00~12:59)
未(13:00~14:59)
申(15:00~16:59)
酉(17:00~18:59)
戌(19:00~20:59)
亥(21:00~22:59)
晚子(23:00~23:59)
时辰不清楚
女方生日:
出生时辰:
早子(00:00~00:59)
丑(01:00~02:59)
寅(03:00~04:59)
卯(05:00~06:59)
辰(07:00~08:59)
巳(09:00~10:59)
午(11:00~12:59)
未(13:00~14:59)
申(15:00~16:59)
酉(17:00~18:59)
戌(19:00~20:59)
亥(21:00~22:59)
晚子(23:00~23:59)
时辰不清楚
2018年运程测试
早子(00:00~00:59)
丑(01:00~02:59)
寅(03:00~04:59)
卯(05:00~06:59)
辰(07:00~08:59)
巳(09:00~10:59)
午(11:00~12:59)
未(13:00~14:59)
申(15:00~16:59)
酉(17:00~18:59)
戌(19:00~20:59)
亥(21:00~22:59)
晚子(23:00~23:59)
您当前阅读的文章是:单双眼皮优劣大PK
客服电话:400-800-1113(免长途费) 本站所有分析资料仅供参考 2018年版权所有 世界中国史演义与炎黄密码和族天下
我的图书馆
世界中国史演义与炎黄密码和族天下
&  前言:了解中国史重要,了解世界史同样重要,不读中国史就不知道中国文明何以能长盛不衰,延续至今,成为世界面积第三、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不读世界史则不明白中国近代的耻辱和剧变在过去是如何一步步种下因果的。
  介绍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书籍很多,但是这些书籍大致都一个特点,就是把介绍中国和世界分开,而在介绍世界各国时,又把各国历史分章介绍,如不少国内世界史大体顺序,都从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这顺序过来,反复这几个国家是先后出现的,而实际上巴比伦地区最早苏美尔文明比埃及更早,只是巴比伦国出现比较晚,而印度虽然在世界史顺序排在希腊的前面,而实际上占印度大部分篇幅的列国时期、孔雀帝国出现的时间都比古希腊开始和繁荣的时间要晚。而很多世界史著作都是先介绍完孔雀帝国,才开始介绍古希腊,仿佛古希腊是孔雀帝国以后的事情。
  导致这一切根本原因是这些史书把世界各个文明孤立介绍有关,这种世界史以其叫做世界史,不如称之为是国别史。我认为世界史应该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而不是由各个国别史组成的历史,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不能脱离其它文明独立发展,所以我将以时间为主线,在世界史的框架下重点叙述中国史,通过比较同时期的各国文化,尤其是中外文化差异和交流影响,来更进一步的了解历史,了解国家和文明的兴衰。
  事实证明文明交流对一个国家强大至关重要,正如地理隔绝产生的物种分化,人类社会也因地理隔绝形成不同的文明,这些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欧洲文明、草原游牧文明、印第安文明、黑非洲文明等,这些文明显示出各自独立的特点,但同时也不断的互相影响。可以发现文明交往较频繁的地区往往就是发达地区,而交往相对隔绝地区,如黑非洲、美洲、澳洲等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套用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近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和地理大发现有很大的关系,在哥伦布、达伽马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中心。从地理上看整个欧洲其实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大半岛,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半岛和岛屿,居各大洲之首,独特的地理坏境孕育了欧洲的海洋文明,对比大陆文明,欧洲海洋文明更开放和包容,注重商业贸易来往,也是这种交流的渴望,让欧洲人开辟了新航线,掌握了文明交往的主动权,和世界其它各大文明开始直接交往,并且接触到过去旧大陆任何地方不曾接触过的印第安文明和澳洲土著文明,这种交往日益频繁的同时,伴随着欧洲的崛起成为世界的霸主。
  随着人类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曾经的无尽世界变成了现在的地球村,地理的隔离对文明的差异影响也在日渐缩小,各国的文明也日渐统一,全球化已经是避免不了的过程,任何拒绝与世界接轨的国家,都将被世界孤立而淘汰,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和代表,在近代以前的上长期保持者领先的文明,但是在当代,同为东亚文明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虽在东南亚却是东亚文明的新加坡通过成功把握全球化的机遇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大陆却因长期的闭锁和外界敌对导致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而当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成为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从1978年世界GDP总量排名第十五位前进到今日GDP总量世界第二、工业总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全球的十大港口超过大半在中国,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
  所以在全球化今天,研究世界史和中国史交流也显得特有意义,只有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认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图略)。一、地中海区域和欧亚分界线;二、从欧亚沿海的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到欧亚内地大陆性气候;三、中亚、帕米尔分割线和东南亚;四、中东和非洲。世界地理舞台到此介绍完毕,而舞台上的主角人类即将上场。
第一章人类演化
  一、人科动物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分类学“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分法,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现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就是类人猿亚目生物,共分为长臂猿、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四大类,号称四大类人猿。
  猿和猴的最大区别就是猴子有尾巴,而猿没有。除此之外,猿的体型比猴子大得多,猴子轻巧的体型决定了它适合跳跃,而在空中跳跃尾巴就可以当作第三支手使用,并帮助掌握平衡和方向。而猩猩体型较大,不适合在空中跳跃,尾巴就多余没用进而退化,但体型大有体型大的好处,猿类的力气明显比猴类大得多,甚至能和猛兽搏斗,最大猿类银背大猩猩更是凭着无穷的力量赢得了金刚的称号,在美国国家地理栏目《猛兽大对决》中,银背大猩猩在和花豹的对战中,一拳就打断花豹的脊椎骨,有不少人相信大猩猩起码能单挑黑熊。现存猴类与猿类最接近的种类是短尾猴,它是尾巴最短,体型最大的猴科动物,接近于猿猴之间的过渡生物,因其类猿的特征而常被误传为“野人”。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而继续留在森林里的古猿则进化成了猩猩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祖先离开森林?是因为森林资源的枯竭,还是因为同种竞争的失败?对比猩猩的祖先,人类的祖先是森林竞争中的失败者。当他们走向草原,面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面对拥有尖牙利爪和力量速度数倍于人类的大型猫科和犬科动物时,这过程必然是悲壮而惊心动魄的。要知道上古野兽的体积要比现在更加庞大,也就是在这存亡的时刻,人类的祖先成功开发了大脑,并通过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用工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成功过渡。从此人类远超过了自己的旁系亲属猩猩科,成为了自然界的征服者,不但成为真正的百兽之王,更是万物之灵长。危机就像一把双刃剑,他给人类带来了困苦,也让人类实现了自我超越。
  1、南方古猿。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动物是距今大约550万年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一种基本脱离森林,以草原地带为活动中心的古猿,因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得名为南方古猿。这已近是一种新类型的古猿,明显具备属于人的特征,尤其是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所以大部分学者都把他们划为最早的人科动物。
  2、傍人。到270万年前从南方古猿演化出一种新型双足行走的人科,被称为傍人,其中东非鲍氏傍人是体型最大的傍人,所有的傍人物种都是双足行走的,大部份傍人的脑部只有现今人类的40%大小,但比南方古猿的更大。傍人的物种大小有些差异,大部份站立时都约高1.3-1.4米,虽然很矮,但是长得相当粗壮。傍人生活在林地,而不像南方古猿般生活在草原。傍人的行为与人属有所不同,他们生理特征仍是只适合吃虫及植物,而不像人能吃较多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样导致他们需要依赖环境,所以有些学者仍然把其划为鲍氏南方古猿类型,而不称其为人。
  3、能人。傍人出现后不到20万年,在约250万年前,在非洲东岸出现了一支新的人类种群,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被称为早期猿人,也被称为能人。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旧石器时代的开始。什么叫旧石器呢?通俗的讲,就是打制石器。说白了就是把石头敲碎了,变成一些碎片,其中有形成锋利的菱角和切片。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工具,使用这种工具的能人,智力水平相当低下,也就是刚刚脱离动物界。
  由于能人出现时间与傍人接近,所以对于能人是不是从傍人进化来的,一直有争议,一般认为能人是从另一支南方古猿的进化而来。对比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科动物,能人已经更进一步与人类更亲密,人科类下的最早的人属动物。
  4、直立人。能人在地球活动年限上下跨越100万。到了约在200万年前,早期猿人能人演化出一支新品种的人类晚期猿人直立人,直立人展现出强大种内竞争力,他们和能人开展了全方位的竞争,能人最终不敌而全面溃败,在约175万到150万年前,能找到能人的踪迹只剩下遗骸了,能人的祖先南方古猿连同下属的傍人也在稍晚150万年到100万年前左右灭绝。
  为何直立人能如此强大,成为猿人中唯一幸存者?答案就在他的名字上——直立。以猩猩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其上肢比下肢更发达;而直立人下肢骨骼明显比上肢粗硕,关节韧带牢固,大腿肌肉发达发达,已经和人基本无异。脚也已经完全进化成现代人形状,与手的形态已经完全不同;对比其他灵长类的脚和手拇趾都能与其余四趾对握,手脚一样可以抓握东西,自立人的脚才能真正叫做脚,完全为行走而生。
  直立人真正实现完全用两足行走,只是因为还长了颗猿的脑袋,所以还被冠以猿人的称号。虽然脑袋还是猿的摸样,但是其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有声语言的能力。两足行走和大脑发展让他们更好的使用双手并进行发明创造,他们开始使用火种,并发明了制造工具的工具——手斧。
  手斧让他们制造工具更加精细,并出现较先进捕猎工具——石球,石球是一种投掷工具,除了用手直接投掷外,还能作绊兽索和飞石索使用,其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之远。
  工具的更新让直立人狩猎能力大大提高,而直立行走让他们完全更好的迁移和奔走,直立人开始大批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扩张觅食,在欧亚大陆各地发现的欧洲前人、印尼瓜哇猿人、中国的北京猿人、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人都属于直立人种,而这其中我们最最熟悉的当然要属周口店北京猿人。
二、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记得过去初中课第一章介绍从北京猿人开始,介绍完北京猿人,然后再介绍山顶洞人。这山顶洞人生活在3万年前,因发现于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话说这周口店龙骨山真是个风水宝地,中国两大最出名的古人类遗址既然同处一地,上古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放在现在一定能评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受古人类青睐,导致有多人认为这北京人在周口店龙骨山生活了几十万年,然后在三万年前进化成了山顶洞人,并进一步进化成中国人,那么按理说应该把这周口店龙骨山立为中华龙脉所在才对。
  正因为中国出土了连续性化石遗址,而世界各地也都出土猿人的化石,所以中国一直是“人类多地区进化说”的支持者,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他在1984年与两位外国人类学家联名提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主张现今的棕、黑、黄、白四大人种分别起源于澳大利亚、非洲、中国、欧洲四个地区,分别从当地猿人进化而来。吴新智认为中国的直立人与智人的旧石器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前后连续性,根本没有出现过由于人类灭绝而导致的文化中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有明显继承关系,中国人就是从中国猿人进化来的,早在一百万年来就开始生活在中国。这种学说符合种族主义的观点,也就是说现存人类早在猿猴时期就分出个高下不同,不过在化石和地质学发现上目前却非常不给力,吴新智院士所说的中国石器文化没有中断并不符合现今考古发现。
  通过地质学推测在10万-6万前,东亚地区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冰川期,东亚气候可能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原来繁盛的东亚古代直立人(如北京人、蓝田人)消失了。在距今8万-5万年间,中国境内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化石断层的存在说明中国境内直立人可能都灭绝了,没有进化为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
  当然化石没发现,并不代表没有,但是“人类多地区进化说”最关键的是违反了遗传学上的常识。因为这根本无法解释太早分化却没造成我们和其它人种的生殖隔离,如狮子和豹子间才有100万年的进化距离,就无法繁殖后代,直立人可是180万年前就出现的物种,能够繁衍后代的四大人种间显然没有这么大的进化距离。
  如果“多源说”成立,意味着中国人和直立人这些猿人血缘关系比白人、黑人更近,既然中国人能和白人、黑人混血,意味着更能和和直立人等猿人混血繁衍后代,想想直立人是什么样的吧,眉骨突出,嘴巴突出,全身长毛,相当于现代人和猩猩差别一样大,完全是两个物种,连语言发音都可能不相同,而白人、黑人主要只是肤色、发色差别,语言也无发音障碍。明显从外貌看中国人和黑人、白人更像是近戚,而直立人只能和猩猩攀亲戚。而且各地直立人能一致突变出只是肤色不同、还能繁殖后代的现代人类,这对进化论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虽然我很愿意相信中国人有别于其它人种的特殊性,不过乱认祖宗和亲戚却是不好的行为,而且与其把直立人这种半兽人攀亲戚,还不如找个真正的人类做亲戚好。
  目前科学家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得出北京猿人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人科动物,四大人种都是起源于非洲智人的后代,“单源说”已成主流。这种说法在考古学上也得到验证,通过出土化石表明,整个欧亚非的直立人在约20万年前开始逐渐消失,正如直立人兴起可能是南方古猿和能人灭绝的主要原因,同样新品种人类“智人”的出现,成为直立人生存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样貌看其它人种和直立猿人谁与黄种人血缘更近?北京直立猿人的样貌,多地区起源学说认为他们是黄种人近亲(图略);白种人样貌,单地区起源说认为白人和黄种人的关系比直立人更近(图略)。从身材也可看出北京猿人和三大人种明显不同,三大人种之间亲缘关系更近,他们的分化应该在猿人进化成智人之后的事情。北京猿人身材、三大人种的身材(图略)。&&&
  三、早期智人
  “智人”的全称是“智慧的人”,从这名称就可知道智人对比直立人拥有更高的智慧,他们拥有更先进的工具,而且已经具备创造文化艺术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的最后一个物种,现存的人类都属于智人种。
1、海德堡人被认为可能是智人的祖先,是根据德国海德堡出土的新人种化石所定的名称,就外表而言,海德堡人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他们在大约70万年前从直立人演化而来,被认为是直立人的一个亚种。
  海德堡人虽然还是直立人形态,不过他们更高大魁梧,平均身高为1.8米,肌肉也比现代人发达。此外更重要的是海德堡人拥有较大的脑容量,大约是毫升(远高于直立人900~1200毫升),并拥有更先进的工具。海德堡人成功为为工具安装木柄,制成人类最早的长柄工具——矛。已经最早矛出土50万年的南非,是由木柄和锋利石刃组成了原始武器,主要用来捕鱼狩猎,同时也能用来防御敌人。
  海德堡人活动范围主要在欧洲和非洲,那时这两大洲的陆地相连,后来海平面上升,欧洲和非洲被隔离开来,海德堡人也被地理分割为欧洲海德堡人和非洲海德堡人两支。这两支后来演化出两种不同的智人,其中欧洲的海德堡人,先行一步演化成了适应寒冷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被称为早期智人。
  2、尼安德特人因发现于欧洲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而得名,他们不怕寒冷,以洞穴为居,所以又叫穴居人,约3万年前到25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他们的遗迹遍布整个欧洲到西亚,甚至在中国和西伯利亚也留下了他们的踪影,不过非洲还没有发现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估计尼安德特人并没有进入非洲。
  从尼安德特人遗留的营地看,他们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并拥有更高级的工具,甚至已经能创造艺术品,他们开始将牺牲的动物和人类一起埋葬,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宗教。尼安德特人虽然拥有比现代人更大的大脑,但是却未必比现代人更聪明,从他们的工具在长达数万年之间都没有更新就可见一斑。
  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人并不是从尼安德特人进化而来的,而是一个几乎和尼安德特人时间平行种系,欧洲海德堡人进而称尼安德特人后;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稍晚一点,约20万年前在撒哈拉以南演化出现代人祖先,称之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拥有出色的狩猎技术,是可怕的生态杀手,他们的演化出现和冰河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有很大的关系,这时期最出名的动物猛犸象和剑刺虎就大都被他们捕杀为食,原本遍布欧亚的洞狮、洞熊也因和他们争夺洞穴为巢而被猎杀殆尽,就连他们近亲尼安德特人也大都成了他们的食物。考古发现证明,在现代人进入欧洲的时候,也是尼安德特人的遗迹消失的时候。不过现代人灭亡大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同时,也在地中海东部与小部分尼安德特人发生了混血,所以目前除非洲以外的人类大都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3、弗洛勒斯人。除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外,印尼猿人也演化出新的物种弗洛勒斯人,也译作弗洛瑞斯人,该支人科动物据推测最晚于18000年前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弗洛勒斯人堪称传说中被称为“小矮人”,科学家曾经借用《指环王》里的人物为这个新的人种取了个绰号——霍比特人。
  弗洛勒斯人身材矮小,仅1米左右,而且其脑容量只相当于现代人即智人脑容量的三分之一,不过虽然他们的脑腔很小,但构造复杂,智商也非常高,能够制造和使用小型石器。从时间上看,他们很可能和现代人共处过,令人遗憾的是,因为13000年前的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这群印尼“霍比特人”全部灭绝。不过在2004年年底,东南亚人类学家卡蒂.哈斯本兹曾经向美国媒体披露:最后一批印尼“弗洛勒斯人”在几百年前才灭绝,并且是被当地村民设下圈套用火活活烧死的。她说:“当地的村民将这些‘小矮人’称作伊布.戈戈,他们身材矮小、长发长臂,并且会简单的语言。”
  人科动物虽然下属种类极多,但是只有现代智人种存活下来。这说明拥有高智力并非就能在物种竞争占据优势,就好比现在最聪明的猩猩也当不了百兽之王一样,只有当智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人类才真正成为地球霸主,而同样现代人演化也并非一触而就,这期间也经历波澜壮阔的过程。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弗洛勒斯人(图略);人科动物的全家福,从左到右:1.
能人,2. 智人,3. 弗洛勒斯人,4. 直立人,5. 鲍氏傍人,6. 海德堡人,7. 尼安德特人(图略)。
&&& 四、分子人类学  过去的教科书一般把现代人种根据肤色划分成黄、白、黑三大人种,有时也进一步划分黄、白、黑、棕四大人种。不过我认为人种的划分更应该和动物进化分类学一样,以遗传学为依据,通过演化的过程进行划分,只注重肤色的划分是重视表象而不注重本质的行为,正如非洲鬣狗虽然长了副狗的模样却属于猫型亚目,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有相同的祖先,和狗只有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鬣狗虽然外貌和生活习性和狗相同,但是血缘上却和猫科动物更接近(图略)。
在这里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想罗列出高等种族基因,基因也并非越纯种越好。事实证明较纯种的基因大多是人口较少,与世隔绝的小部落,如中国独龙族、欧洲巴斯克人、印度安达曼人、印尼苏门答腊岛土著、日本阿伊努人,而发达地区,由于吸纳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所以必然融入更多种族基因,如今日美国就是世界各种族大熔炉。
  人类细胞决定遗传性质的物体被称为染色体,每个人都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X、Y两条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男性身上特有Y染色体,因为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只要研究Y染色体就可以判定各个种族父系起源,而同样人类女性身上特有线粒体DNA,只要研究线粒体DNA就可以判定各族母系起源。目前学术界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依据女性线粒体DNA传播变化,提出“夏娃理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15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一说:科学通过检测发现,世界上所有人的细胞质DNA都可以追溯到18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女性。我们全世界的每个人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都是18万年的那个非洲女性。她是我们的外婆的外婆的外婆,与我们隔着大约一万多代。这就是所谓的“夏娃理论”】。
和“夏娃理论”对应的是“亚当理论”,通过男性特有Y染色体来研究表明:当今人类最近的男性祖先是一名6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男子,这位男性被称为“亚当”,“亚当”比“夏娃”年轻近9万年,自然“从未谋面”,更不能生儿育女,现存人类自然不可能是由两人繁衍出来的,而实际情况是“亚当”的后代独霸了整个非洲,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所有的男性早期智人,包括“夏娃”的男性后代。
  按理母系线粒体DNA成分更简单,研究应该比父系Y染色体容易,但是目前科学家将各个民族的父系来源通过Y染色体研究已经比较清楚;而母系来源至今如同雾里看花,几乎所有民族的母系的构成都比父系复杂。这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在人类斗争中,弱小民族男子大多被杀死,而女子往往作为战利品被战胜方掠走,导致母系来源较丰富。2、人类通婚主要表现为女子外嫁,一个地方男性来源都是本地男性,而女性来源则来自各地。所以目前只要通过Y染色体研究,就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人群的迁徙和发展。
不过这里先要提出的是研究男性y染色体的意义只是追溯种族起源而已,而不涉及到种族优劣,因为毕竟Y染色体只是DNA众多标记里的一个而已。人的全基因组有3Gbp×2(二倍体),而Y染色体只有60Mbp,上面仅有几个基因,既不决定体质也不决定智力,而且基本上和各种疾病、相貌无关。之所以常用Y染色体来研究,只是因为其遗传模式简单、容易研究,能相对说得清楚一些。忽略了n代前的无数个母系祖先而只管一个纯父系祖先传下来的遗传物质,简单用Y染色体来判断一个人的族属,无疑是荒谬的,如欧洲白人基因R,如其家族男性世代娶E(黑人基因)的女性为妻,尽管父系y染色体还是R,当体质上实际上就等同于E,已经完全是黑人了。
  目前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大本营,今天,所有人类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类型。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主要都是一支走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上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第一批“亚当”的后代我们称其为祖先人,在以后的中,人类依次发生以下几次基因分化,形成现在不同的人种。按基因分化的先后,在下文中我们用A、B、C等字母来标识。
五、黑色人种
  (一)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和非科伊桑祖先人  从祖先人中最早独立分化是南部非洲的科伊桑人,我们称其为基因A,科伊桑人被认为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人种,他们体型特征可能就是现存人类最早的样子。这群最古老的人种身材矮小,成人平均身高仅145~150厘米,和其它人种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女人有超级巨大的臀部,上面甚至可以站一个小孩。过去一般把科伊桑人归为黑色人种,不过他们肤色呈黄褐色,面部扁平多皱、眼睛细小、其体貌特征与黑人有明显差别反而更像是黄种人。
  尤其需要一提的是科伊桑人都是单眼皮,在国内许多人都把单眼皮当作黄种人本质特征,认为白人和黑人都是双眼皮,单眼皮是黄种人在蒙古沙漠为防止风沙从双眼皮进化而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单眼皮是人类最古老人种的特征,双眼皮反而是后来才出现的。
  从语系和外貌上看,科伊桑人又分为科伊科伊人和桑人两支,科伊科伊人又名霍屯督人(意为“笨嘴笨舌者”),桑人又名布须曼人(英语意即“丛林人”),其中分布于西南非的布须曼人在外貌上比霍屯督人有更多热带特征:如卷发(但卷曲形状和黑人不同),较宽的鼻子和较大且较厚的嘴唇。
  过去科伊桑人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来由于黑人的屠杀、强奸和驱逐,目前现存不足20万,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从纳米比亚到莫桑比克再到南非的一条狭长且辽阔的沙漠地区。直到今日纯种的科伊桑人大部分依然过着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而赤道南部黑人身上大多混有他们的基因,比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图略)就是黑人和科伊桑人的混血后代。科伊桑人,从外貌上看,和黑人差别较大,和黄种人倒有些类似(图略);科伊桑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女性有超级巨大的臀部(图略);科伊桑人的女性生殖器官也和其它人种不同,更大更松,和猩猩更类似,这使他们生孩子非常容易,不像其它人种那么痛苦,甚至难产(图略)。
&&&&(二)非科伊桑祖先人——B尼格利陀人(非洲小黑人)和非尼格利陀祖先人
  继科伊桑人后,第二次分化出去的基因B是一支更加矮小的尼格利罗人,他们又被称为俾格米人,俾格米源自希腊语,意思为侏儒。顾名思义,这群俾格米人成年人平均身高只有130~140厘米。
  尼格利罗人外貌特征是:黑皮肤、深眼窝、塌鼻梁、高颧骨、头大腿短、长得精瘦、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他们没有期,8岁即发育成熟,可以结婚生子。他们外貌和我们常见非洲黑人明显不同,所以也深受黑人歧视,在刚果共和国俾格米人和笨蛋就是同义词。
  目前这群非洲小黑人主要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原始森林中,他们称森林为“万能的父母”,自己是“森林的儿子”,过着最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他们以白蚁为美食,用芭蕉叶、棕榈叶当衣料和盖房子,从生产力看,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怎样取得火种,因此保存火种就成了妇女日常的重要工作。因有传闻吃尼格利罗人的性器官能增强体质和力量,导致这些非洲小黑人被大量捕杀和阉割,已经濒临灭绝。目前国际组织和当地政府已经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这稀有的古老人种。矮小大肚子的非洲俾格米人、有着小肚子的非洲俾格米人(图略)。
 & (三)非尼格利罗祖先人——CF(棕色人)基因集团和DE亚非黑人种(又叫尼格罗-尼格利陀人)  祖先人分化出两支小矮人后,约5万年前进一步分化出CF(棕色人)集团和亚非黑人种(基因称其为DE)。亚非黑人种又叫做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是现在非洲尼格罗人种(黑人)和亚洲尼格利陀人种(矮黑人)的共同祖先。
  亚非黑人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现代人,一般认为他们其中一支最早在东南非沿海居住,并开始沿着印度洋海岸向东方扩散开来,沿海地区一路都有稳定的高蛋白海洋食物来源,保证他们可以一直沿着海岸快速移动。这支黑人从东非沿海-阿拉伯半岛-伊朗沿海一线前进抵达印度、东南亚的沿海,成为亚洲最早的主人,进入亚洲后这群黑人和留在非洲黑人同胞由于长期隔离,基因发生分化,分别形成D基因亚洲矮黑人和E基因非洲黑人两种不同的类型。
  (四)DE亚非黑人——D亚洲矮黑人(尼格利陀人种)和E非洲黑人(尼格罗人种)  其中E基因非洲黑人被称为尼格罗人种,就是我们最常见高大强壮的黑人,对比黄白人种,黑人有最强悍的生殖能力,如今非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而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10个国家也全都是黑非洲的国家(博主案:何以解释中印为世界人口第一、二大国?亚洲人口最多?人口最多的十大国家亚洲占6个?),在体型上他们分为赤道北部纯黑肤色的苏丹黑人和赤道南部浅黑肤色的班图黑人两大亚种。很多人看美国黑人多双眼皮,以为黑人都是双眼皮,其实并非如此,真正非洲纯种黑人很多都是单眼皮,如西非黑人的单眼皮几率接近100%,是世界单眼皮频率最高的地区,比亚洲单眼皮比例最高(93%)的蒙古人还高,此外中非黑人的单眼皮也达到92%。而美国黑人因其父系远祖26.5%是白人,白人都是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基因,所以美国黑人自然多双眼皮。黑人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10个国家也全都是黑非洲的国家;西非和中非的黑人都是单眼皮为主;黑人分为赤道北部纯黑肤色的苏丹黑人;黑人另一大亚种赤道南部浅黑肤色的班图黑人,这种黑人目前大量进入中国,在广州就达到20万以上,即将成为中国第57个民族,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黑人群体(略)。D基因的亚洲矮黑人又称为尼格利陀人种,因为身材矮小成年男性只有1.55-1.60米,被称为亚洲俾格米人。矮黑人除又矮又黑外,还有小眼睛、深眼窝、厚嘴唇、粗颧骨、短方脸、黑眼珠、体毛发达、头发黑色呈波状发等特征,不过也有人认为他们最初肤色可能并不太黑,应该改叫古亚洲人更合适。
  独霸亚洲让矮黑人得到快速繁衍发展,并迅速扩张开来,他们从印度进入东南亚,向西北进入青藏高原,如今矮黑人基因在藏族中比例非常高,达50%以上。现代矮黑人的纯种直系后代主要包括印度安达曼群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土著,其中印度安达曼群岛土著矮黑人父系血统比率达100%,在苏门答腊岛土著达91%,此外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缅甸也有矮黑人零星分布过着半原始半游牧的生活,我们从印度和东南亚人黝黑的皮肤也可发现他们身上定混有不少矮黑人的血统。在中国除西藏外,生活在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不少矮黑人的血统,如彝族矮黑人血统高达近40%的,在苗瑶人群也有较高的比率。印度安达曼群岛土著、东南亚矮黑人(图略)。
 &(五) 矮黑人D2基因——阿伊努人(虾夷人、毛人)
矮黑人D基因下有一最特别的分支D2基因,他们从东南亚沿海北上中国,并一路扩张至朝鲜、日本。搞笑的是这支矮黑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白人,他们就是日本现在唯一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图略)。
  阿伊努人又叫虾夷人,古称毛人,因为适应高纬度寒冷气候,进化出较浅肤色、高鼻深目外貌和最旺盛的体毛,长相类似白人明显不同于周边黄种人,所以在过去一直有学者认为他们是东迁来的白人后裔。
  阿伊努人是日本最早的原住居民,创造了一万年前以绳文式陶器而出名的日本最早新石器时代——绳文时代,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才被外来黄种民族弥生人征服取代,其后他们中一部分北逃到本州岛北部、和库页岛等地,而另一部分则和外来的弥生人混血融合,成为今天近37%的日本人的祖先。古代日本人身材矮小被称为小日本也和其矮黑人血统有很大关系。如今阿伊努人(90%)、人(55%)、日本(34.7%)、朝鲜(7%)都有D2基因。
  过去人种学将非洲尼格利罗小黑人、尼格罗黑人、科伊桑人共同被划分为黑色人种,而将亚洲矮黑人划为棕色人种。同时因为亚洲矮黑人和非洲小黑人外形相似,连其学名尼格利罗人、尼格利陀人也都源自西班牙文“小黑人”之意,所以两者都被统称为俾格米人。现在从基因分化顺序可以看出:亚洲矮黑人无论是和非洲小黑人的血缘关系,还是和澳洲人种血缘关系,都不及和非洲尼格罗黑人来得亲,所以,我认为原属棕种的亚洲矮黑人应划为黑色人种更合适。
六、棕色人种:CF集团——C棕色人种和F中东部落  矮黑人独霸亚洲没多久,大约距今5万年前单倍群CF(棕色人)集团中的一支也沿着矮黑人的老路进入亚洲,这是人类第二次出走非洲。这支人群离开非洲时,还是原始的CF型,到达印度时,亚洲CF人群(棕色人)因长时期与非洲的CF人群隔绝(博主案:此话说反了,应该是非洲的CF人群长期与世隔绝),演化成独立的单倍群为C棕色人种类型。这群单倍群C棕色人种和单倍群D矮黑人是最早抵达亚洲的现代人,被统称为“老亚洲人”。留在非洲的CF人群则继续演化出F类型,他们早期活动在亚非交界中东地带,所以又叫做中东部落。
  在4万-5万年前,棕种人从印度南部向东迁移,那时地球海平面很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连成一片,澳大利亚以及美拉尼西亚的许多岛屿也连在一起。所以棕种人并并不需要航海技术就可以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在4万年前,棕色人种已经进入澳大利亚,曾经澳大利亚的霸主,上最大的蜥蜴——长达6米的古巨蜥,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棕种人灭绝的,成为人类进入澳洲发展的牺牲品。
  如今东南亚印尼东部27.3%的马来人、17%的婆罗洲土著都有棕种人单倍群,印度个别达罗毗图语系民族棕种人血统比例达到20%,而较纯种棕种人的直系后代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占到澳大利亚土著70%、波利尼西亚人63.3%以上父系血统比率。在白人发现新大陆前,棕种人独霸澳大利亚,这也是棕色人种别称澳洲人种的原因。由于与世隔绝,他们文化仍长期停滞于旧石器时代。棕色人种、澳洲棕种土著(图略)。
在4万年前左右,一支棕色人种从东南亚北上东亚沿海,演化出单倍群C3人种。这是单倍群C棕种人下影响最大支系,C3支又可称为通古斯-蒙古支,顾名思义,他们是通古斯民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单倍群类型。
  棕种人出非洲进东亚的路线,都是沿矮黑人路线走来,他们和先到的矮黑人发出冲突。事实证明,棕种人更加英勇善战,矮黑人犹如丧家之犬,被一路驱逐追杀;棕种人所到之地,矮黑人都不复存在,大部分矮黑人都被驱逐至边缘的日本、琉球列岛和中国西南的山地、高寒的青藏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密林里。C3棕种人成为东亚的新霸主,并扩张至北亚和中亚,还继续沿西伯利亚东海岸北上越过白令海峡直至美洲地区,成为美洲最早的居民,在今天北美洲阿拉斯加地区印第安人也有比例高达30%的C3单倍群。
  如今亚洲满族的25%、朝鲜族的16%、蒙古族的58%、布拉特蒙古人在60%、哈萨克族的45%、吉尔吉斯人60%、回族的23%、阿尔泰族的23%、乌孜别克族的17%都含有C3单倍群,尤其是西伯利亚南部和东北亚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通古斯民族C3单倍群更高达60%以上。在中国发现山顶洞人化石也被认为是棕色人种。不过这些人群后来多少都受来自中国黄种人单倍群混血(尤其是内蒙古人)故形成和中国人较相似的外貌,过去一般都将C3单倍群为主人群划分为黄种人,现在看来叫他们棕黄人种也许更合适点。
  C单倍群棕种人体貌总体特征是单眼皮、黑眼珠、小眼睛、宽平脸、粗颧骨、扁鼻梁、塌鼻头、黑卷发、身材矮小。而C3单倍群棕种人因为所处维度较高,所以进化出较浅肤色,此外还有浅眼窝,眉骨不明显、身体柔韧性好等特征,现代亚洲黄种人因大多混血棕种人,所以也大量保留了这些特点,在混血较多的满族、朝鲜族身上更加明显。
  目前较纯种C3棕种人是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他们是古代蒙古人西支,因为远离东亚黄种人基地中国,所以基本没有和中国黄种人混血,其蒙古C3单倍群高达70%,保留了较原始蒙古人的样貌。含有C3单倍群最多的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人,保留了较原始蒙古人的样貌(图略)、与成吉思汗长相挺相似(图略);棕种人迁移路线图(略)。
中东部落——F单倍群(占全世界80%以上)  棕种人和矮黑人一样,也没能笑到最后,就像矮黑人被棕种人驱逐一样,他们也重蹈了矮黑人的命运。大约4万年前,在棕种人走出非洲后,他们在非洲的F单倍群也走出非洲,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F单倍群是现代人中数量占压倒性的类型,是今日中东、欧洲、亚洲大部分民族的祖先,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变异点的后代。科学家推测F单倍群集团有大眼睛、双眼皮、粗眉骨、颧骨明显、椭圆脸、棕皮肤、棕色波浪发、棕眼珠等外貌特征。
  (一)F中东部落——G高加索集团、H印度蒙达集团和IJK集团  中东部落F进入亚洲的路线和老亚洲人C、D不同,他们没有走海岸线,而是走陆路进入中东,途径高加索山脉,南下进入印度直至斯里兰卡岛,这一路都有人定居下来,由于地理分割形成以下几大单倍群集团:
  1、进入斯里兰卡F人群和本地棕种人混血,形成今天斯里兰卡东南部低洼地带的维达人,他们身上保留这较古老原始F单倍群。今天维达人依然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男人们只在腰间悬一根腰带,女人们只用布片盖住肚脐至膝盖的区域,他们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据统计目前他们只剩下800人左右。斯里兰卡维达人(图略)。
  2、留在印度大陆F单倍群体变异为H单倍群体,他们也和当地棕种人大量混血,目前H单倍群占印度人总体比率不超过20%,纯种H单倍群民族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对于H单倍群最初是什么样子,无法判断。H单倍群最高频种族是印度蒙达人,过去他们被划为棕种人,是印度第三大种群,人口多达900万。蒙达人曾经广泛分布印度各地,但由于受到后来的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排挤,现居住在印度中部和东部深山密林之中,该地区山脉连绵,丛林密集,土地贫瘠,远离印度文明中心。H单倍群最高频种族的印度蒙达人(图略)。
  3、留在高加索山脉F单倍群演化出G单倍群,如今G单倍群体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山脉地区,所以又叫高加索集团,和H单倍群一样,他们由于和后来白人大量混血,纯种G单倍群同样也找不到了,含G单倍群比例较高的高加索山脉的亚美尼亚民族,所占比率也只达到20%,并不能构成体内的主体基因。不过含G单倍群较多的高加索人外貌还是明显和其它地区不同,他们体毛更加浓密、鼻梁更高、鹰钩鼻的特征也更加明显。这些很可能是G单倍群体的原始外貌特征。含G单倍群最多的高加索人种(图略)。
  4、留在中东西部沿海的F单倍群后来成为黄白人种的祖先,我们称其为IJK集团,该集团人群分出IJ、K两支。为防止大家前面看的乱,先列出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二)IJK集团——IJ集团和K欧亚部落  距今大约4万到3.5万年前,IJK集团的一支向东进入伊朗阿富汗高原并在此演化出K单倍群集团,他们后代遍布欧亚,所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欧亚部落;而留在原地的IJK集团则演变成IJ集团。
  IJ集团后来分为两支,一支进入地中海沿岸演化出J单倍群体,他们成为整个西亚和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的单倍群类型,是地中海人种最主要的父系基因来源,所以又被称为地中海基因。
  过去地中海人种被划为白种人两大亚种之一,对比白种人另一大亚种“北欧白人”的显白肤色,他们肤色暗白,有些甚至比黄种人还黑,所以又叫做暗白人种,此外他们身材也较北欧白人矮小,高鼻深目特征更加明显,并有大胡子、鹰钩鼻等特征。他们也不是金发碧眼,其头发和眼珠都呈棕褐色。因从地理位置上看,地中海人种离黑人较近,所以过去认为他们样貌是北欧白人和黑人混血导致。不过现在从DNA检测上否定了这样的观点,他们样貌特征应为J单倍群人种主体特征。
  目前,中东阿拉伯族、犹太人的48%、土耳其族的25%、意大利族的20%、埃塞俄比亚族的15%、伊朗族的12%都含有J单倍群。含J单倍群较多的人种被称为典型地中海人种,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而原本高加索山地G单倍群后来也被外来J单倍群大量混血所以也被划为地中海人种,不过因为体内G单倍群基因的缘故和纯种J单倍群还有较大差别,所以一般又将地中海人种分为J单倍群为主体的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含有一定G单倍群的高加索亚人种两大类。J单倍群最多的民族——阿拉伯人为典型地中海人种、阿拉伯女子虽然平时都蒙面但是放下面纱她们也有美丽的一面、地中海另一大类型高加索亚人种(图略)。
&&& (三)IJ集团——I克罗马农人种、J地中海人种  IJ集团另一支进入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演化出I单倍群,如今伊朗族的18%、土耳其族的15%、亚美尼亚的8%人群的父系染色体标示都为I。不过含有I单倍群最多的地方不是在他们老家西亚,而是在欧洲。约3万5千多年前,I单倍群体开始分成两支从高加索和小亚细亚两地北上进入尼安德特人的大本营欧洲,他们是最早进入欧洲的现代人,也就是考古发现欧洲最早的现代智人——克罗马农人。
  克罗马农人因最早发现于法国的克罗马农山洞而得名,他们是冰河世纪结束后,全新世到来前这阶段最早被发现的完整人类化石。全新世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它开始于距今1.1万年前后,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以气候转暖为标志,因此又称为冰后期。I染色体克罗马农人样貌(图略)。
  全新世地层覆盖于所有地层之上,在他之下地层里的古生物遗迹才能叫做化石,所以考古学一般以全新世为分界线,把之前的人类叫做古人类,之后的才能叫做真正的现代人,由于克罗马农人是距离全新世到来这阶段最近的古人类化石,所以一般也用“克罗马农”这名称作为人类进化史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性群居的通称,而不是单指一支人种,在此之间进入欧洲所有现代人种及其后代都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广义克罗马农人还包括这时期世界上所有人类化石,如中国山顶洞人等。
  从欧洲克罗马农人的遗骨可以看出I单倍群的原始特征,这群人身材高大魁梧,大多男性平均身高达1.82米,体格强壮,以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连曾经欧洲霸主尼安德特人被他们成群猎杀捕食,到3万年前这批人已经到达欧洲最西端的大西洋边,并彻底导致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I单倍群人种是上古欧洲分布最广的种族,不过也不能将他们完全就等于欧洲克罗马农人,因为欧洲克罗马农人还包括在1.1万年全新世到来之前,进入欧洲所有现代人种。继I单倍群进入欧洲后,稍晚一点进入欧洲的有地中海J单倍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南欧希腊和意大利半岛,如今南欧地区人们多留有他们的单倍群基因。
  非洲黑人单倍群E进入欧洲时间似乎比J更早,他们主要集中在南欧、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希腊这些地方,从如今许多欧洲人中多少都带一点黑人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这点。在希特勒持政时期,德国柏林1936年奥运会上,以种族主义著称的希特勒希望通过在德国的奥运会,来证明日尔曼人种的优越,可是来自美国黑人欧文斯却击败多名白人运动员,共夺得了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成为本届比赛最耀眼的。希特勒暴跳如雷,甚至拒绝给他颁奖,二战时期,黑人和犹太人一样受到希特勒迫害,而如今从希特勒身上单倍群检查发现他的父系单倍群标示为E,也就是说希特勒最早的远祖父就是黑人,不知希特勒如果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希特勒的单倍群类型是E,说明其最早的祖父是黑人,因为一直和白人女子通婚,而成为现在这样貌(图略)。
欧亚部落(K单倍群)——LT集团和MNOPS集团
  在伊朗高原演化出的K单倍群是继F单倍群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演化,K单倍群是F单倍群下的最大分支,全世界基本除西亚、非洲以外,大部分都是K单倍群的后裔,如我们汉族中,96%的人都是K类型下的分支。
  (一)K欧亚人种——LT集团和MNOPS集团。K单倍群在伊朗高原繁衍一段时间后,分化出LT集团和MNOPS集团两支,LT集团先行一步离开伊朗高原,兵分两路,一支向东进入印度,另一支向西进入非洲。
  (二)LT集团——L达罗毗荼集团和T埃塞俄比亚集团。进入印度K单倍群演化出印度L单倍群,事实证明,K单倍群分支L就是比较强悍,虽然是后来者,但是L单倍群还是成为前几批进入印度的中东部落后裔(F、H、J单倍群)的领袖,他们一起征服了当地最早的土著矮黑人和棕种人,并且抢了他们的女人作配偶,L、F、H、J单倍群与当地矮棕黑人种母系不断混血,最后形成了以达罗毗荼人为代表的南亚人种,其中L单倍群占主导地位。
  达罗毗荼人又叫德拉维达人,目前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占印度全部人口的21.6%,他们也我们常见的印度黑人,过去一般把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但是他们占主导地位单倍群还是F中东部落下属类型(F、L、H、J),应该独立列为一个人种。
  过去达罗毗荼人皮肤应该比现在白,但是后来由于白种雅利安人南下,许多白种人特征较多的达罗毗荼人都被雅利安人同化了,直到今天,在巴基斯坦境内还生活着属于白色人种的达罗毗荼人分支——布拉灰人。印度L单倍群为主体的达罗毗荼人种、白种达罗毗荼人——布拉灰人(图略)。
  达罗毗荼人种父系单倍群比率:
  L——印度L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种30%、印欧语系的印度人26%
  F——斯里兰卡维达F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诸民族的13%
  H——印度蒙达H单倍群占达罗毗荼人种18%
  J——地中海J单倍群占达罗毗图诸民族的12%
  C、D——矮黑人和棕种人大多成为达罗毗荼人母系祖先,在达罗毗荼人父系中含量较少,但在个别达罗毗荼语系民族中比例达到20%。
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一)LT集团——L达罗毗荼集团和T埃塞俄比亚集团  进入非洲的K单倍群演化出埃塞俄比亚T单倍群,目前T单倍群体主要分布在埃及和东非埃塞俄比亚。从外貌上看,就会发现埃塞俄比亚黑人和其它地区黑人差别很大,一般将他们单独划为高原黑人种。从外貌上看他们应该属于最俊美的黑人了,双眼皮、大眼睛、五官立体感强,这和他们体内含有T单倍群基因,并大量混血阿拉伯人有关。目前这一种族主要分布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及附近索马里等地区,人口约几千万,是东非黑人的主体。俊美的埃塞俄比亚黑人、埃塞俄比亚的有些黑人也有奇怪的大嘴习俗。
&&&&MNOPS集团——S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人、M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人、ON黄色人种、P中亚部落
  LT集团从K欧亚部落分离出后,留在伊朗高原印欧人K单倍群在3.5万年分化,一支向北进入中亚里海附近,形成P单倍群的中亚部落,一支后来演化成黄种人祖先NO。另有两支S、M沿着棕色人种的路线,从马来半岛出发,分批进入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挺近大洋洲,并一度大举入侵澳大利亚,但最终不敌澳洲棕种土著C而被融合。
  S、M虽然没能成功征服澳洲,不过他们却成功进入大洋洲最大的岛屿、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以东经141°为界线,东西两端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而S和M则分别形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尼伊里安查亚省的土著居民。
  如今S单倍群后代广泛分布在大洋州和马来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59%,苏门答腊岛的15%、婆罗洲的16%、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5%都为S单倍群。
  而M单倍群后代则主要居中在新几内亚岛,如今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的70%、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4%都为M单倍群。
  新几内亚岛上的S、M单倍群体由于长期混血棕种人,现已经具备有明显棕种人特征,过去也将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不过如要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父系单倍群为S、M的人群脸更狭长、鼻子更高、有鹰钩鼻、皮肤相对较白,这都和周边棕色人种明显不同。新几内亚岛以东经141°为界线,东西两端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图略)。S、M后代的新几内亚人虽然被划为棕色人种,但是如果要和C单倍群棕色人种区别还是很明显。S、M后代的新几内亚人(图略);C单倍群棕色人种(图略)。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黄种人和P中亚部落。
七、黄色人种  黄种人祖先NO从伊朗高原向东南进入印度北部,并通过东南亚进入中国,最后成为东亚、东南亚最后的霸主。为什么古人类全都喜欢绕道印度、东南亚进入中国,而不直接近道走直线经西亚过新疆直到中原呢?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和西亚之间隔着大面积沙漠戈壁和草原,原始人只靠打猎和采集野果,是很难通过此地的。只有等到发明畜牧业,尤其是成功驯化马和骆驼后此路才变得畅通。所以大规模的原始部落进入中国途径印度、东南亚是必然的。
  (一)NO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人和O东亚与东南亚黄种人
  NO黄种人在东南亚分化为南北两支,南支演化出O单倍群体,并成为后来东亚与东南亚黄种人的主体类型。而北支先行一步进入东亚,目前达斡尔族2.6%、鄂温克族3.82%、赫哲族2.2%、回族2.9%,华北汉族2.3%,华南汉族2.5%,越南人3.1%,外蒙古人0.7%、布依族5.7%、日本人2.1%、韩国人2.3%、彝族人2.3%都为NO单倍群类型。
  向北发展的NO最终演化出N单倍群黄种人,他们大致在距今2~1.5万前从东亚出发,进入叶尼塞河和阿尔泰山区域,并分化为东西两支。
  一支向西北迁移至乌拉尔山两侧到北冰洋沿岸形成了芬兰-乌拉尔语系的主体民族,在上入侵欧洲游牧民族多属于这支黄种N单倍群集团(这和入侵中国地区游牧集团主要是棕种C单倍群集团不同),从今天N单倍群在东欧和北欧广泛存在就可看出来,目前芬兰人65%、爱沙尼亚55%,立陶宛、拉托维亚等人群中50%,俄罗斯北部35%,中部20%,南部10%,挪威和瑞典人的5-10%都为N单倍群类型。这些在欧洲的N单倍群黄种人因为长期和白人混血,样貌已经和白人相差不大。
  而另一支N单倍群则迁移到西伯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在如今西伯利亚北部地区,N单倍群占绝对的优势,如雅库特人N3占92.2%,北部埃文人中,N3占90.9%。而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北亚黄种单倍群N则和南部棕种C单倍群的通古斯民族发生混血,目前N南部西伯利亚通古斯人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中国属于通古斯语系的满族也有15%黄种N单倍群的血统。N单倍群最东方的一支就是和印第安人混血而成的爱斯基摩人。由于N单倍群人群主要生活在地球最北方,所以N单倍群基因又被称为极北基因。N单倍群黄种人在欧洲的基地,芬兰和爱沙尼亚;严重白化的黄种人代表——芬兰人,在外貌上已经和白人很难区别呢,但是头颅还是明显黄种人类型;北亚N单倍群黄种人代表——西伯利亚北部的雅库特人,他们N比率高达92.2%(图略)。目前已分化Y染色体DNA表: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黄种人和P中亚部落;
  11、ON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O东亚-东南亚黄种人。
在东南亚黄种人南支O,在大约两万年前进入中国,被称为“新亚洲人”,他们与亚洲上任霸主棕种人爆发了激烈的领地争端,最终,“新亚洲人”O取得了胜利,棕色人种被一路向北驱逐,最后逃亡到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不过他们的女性却大部分留下来和“新亚洲人”O混血融合成了现在东亚—东南亚黄种人。据统计今日中国人来自棕种的母系成分大致占60%的成分,越往北汉人就吸收越多棕种人母系血统,在个别地区棕色人种的母系达到80%以上。
  从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亚洲黄种人基本的父系祖先和小部分母系祖先是来自于伊朗高原单倍群K的欧亚人,而大部分母系祖先则是更早到达亚洲的老亚洲人,所以亚洲黄种人实际上就是第三批走出非洲的欧亚人和前两批出非洲的老亚洲人女性的混血儿。
  黄种人扩张过程主要兵分三路,并形成现代黄种人O1、O2、O3三种不同单倍群。亚洲人外貌图(图略)。第一路O1黄种人我们称之为南岛支。这支黄种人擅长航海,他们从东南亚马来半岛出发,扩张到印度洋到太平洋半岛和岛屿上,向北他们抵达台湾,今日台湾高山族O1单倍群成分高达97%,是最纯种O1民族;向西他们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向东南他们占领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并一路扩张到大洋洲三大群岛。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星星点点散布着许许多多的岛屿,它们被分成三大岛群,即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O1黄种人成功入驻三大群岛,并与当地棕种土著混血,形成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人种,其中又以波利尼西亚人种数量最多。波利尼西亚意思是“多岛群岛”,它北起夏威夷,南至新西兰,东至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三大群岛中范围最大的群岛。波利尼西亚人种包括毛利人、汤加人、夏威夷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共有90多万人,可能是由于渡海迁移,只有最强壮的人活了下来的原因,这些波利尼西亚人是世界最高大强壮种族之一,其种毛利人男性平均身高180CM,在过去是著名食人族。虽然波利尼西亚人种为棕黄混血人种,但是在部分地区O1的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汤加岛上的汤加人黄种O1单倍群高达82%,汤加在过去是一个以肥胖为美的国家,其前国王体重达到世界吉尼斯纪录,是世界上体重最重的君主。
  除称霸印度洋和太平洋外,O1黄种人还沿东部海岸线北上中国,并成为中国人的第二大单倍类型。虽然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地区的汉族人中,O1的比例都小于5%,但是在长江以南O1占父系比率平均12%左右,尤其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比例最高,超过20%以上,而这还只是父系祖先的比率,在母系祖先中比率更高,可以说O1成分不同是导致南北方汉人外貌不同一重大原因。
  除汉族外,亚洲北部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人O1的比例高达34%,外蒙、满族、朝鲜、日本、堪察加人等民族也有部分O1类型,但一般比例不超过10%,都不是主体单倍群类型。O1南岛支主要分布图,向西他们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向东南他们占领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并一路扩张到大洋洲三大群岛;太平洋三大岛群,即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向西O1一直抵达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建立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非洲马达加斯加黄种人(图略)。
毛利人以碰鼻礼和纹面而出名,是世界著名的食人族,食人习俗让毛利人非常的剽悍善战,他们常用武器包括鲨鱼齿制作成链锯状,魟鱼刺做矛头的长矛,在战斗会先跳舞,大喊“干巴爹、干巴爹(日语?),够啦、够啦”给自己神力,并伸出舌头做鬼脸,表示战胜后会吃了对方。当然现在毛利人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不过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食人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如果你新西兰北岛旅行,参观毛利人的歌舞表演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吃人之前的仪式。毛利人舞蹈(近似土家族茅古斯舞);以胖为美的汤加王国,“脖子要短,腰身要粗”是他们评判身材好坏的重要标准(图略)。
在东南亚黄种人南支O,在大约两万年前进入中国,被称为“新亚洲人”。他们与亚洲上任霸主棕种人爆发了激烈的领地争端,最终,“新亚洲人”O取得了胜利,棕色人种被一路向北驱逐,最后逃亡到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黄种人东亚迁移图(原图作者李辉,黄色代表黄种人,棕色代表棕种人)。混血矮黑人较少的纯种O1、O2马来人种;混血后的马来人种(图略)。
&&& 第三路黄种人O3最初在缅甸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也北上进入中国,不过他们和O1、O2沿海北上不同,走的是陆路。这条路可比沿海路线难走,最早的人类部落,大多只能沿海迁徙,这是因为内陆地区固体盐矿不如海盐丰富,缺乏人类的生存繁殖必要的盐和碘,尤其是中国云贵一代,盐巴自古紧俏,由于缺碘导致大脖子病很普遍,所以能走陆路说明O3已经具备较发达生产力。
  O3群体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早先进入中国的黄种基因NO、N、O1、O2基本全都融入O3群体中,他们成为汉藏语族黄种人的祖先,尤其在汉族血统中更占主导地位,所以又把第三路黄种人称为华夏支。目前O3大致占汉族单倍群的55-65%,其中华北地区、黑龙江、陕西、客家人比例较高,大致在65%-75%,尤其是福建客家人更是O3比率最高的群体;而江浙地区和闽粤除客家人以外人群O3比例较低,大致在50-55%。
  如今南北汉族在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上相似度高达90%,也就是说南北方汉族父系祖先都是同源的。南北汉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tDNA上,也就是母系祖先来源上。从周朝开始,O3主体的中原王朝开始控制O1、O2的大本营中国南方地区,大量的O3单倍群汉族开始迁往长江以南,迁移的原因包括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拓荒开发等,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大多娶了当地的女性,这就造成了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有着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北方汉人的母系融入较多的棕种人类型,所以有些类似蒙古人,身材高大威猛,多国字脸和单眼皮,南方人融合大量O1、O2黄种人的血统,所以有些类似马来人,五官精致秀气,多瓜子脸和双眼皮。
  南方汉族不仅和北方汉族在母系来源上不同,南方各地区之间差异也很大,如江西的汉族和福建的汉族母系mtDNA就不同;甚至同是福建人,闽南人和客家人在母系mtDNA上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多山远不如北方平原开阔,少数民族种类数量更多,各地区交流不便导致。
  虽然O3单倍群是当今汉族的主体,但是除汉族外,东亚、东南亚各地也都含有大量的O3单倍群,所以并不能说O3就能代表汉族,如果将O3单倍群细化,O3基因下O3-M122的亚型O3a5-M134仅现于汉藏民族,可以说华夏汉族重要标记,所以也有学者将O3-M122/O3-M134单倍群体称为古羌族。研究人士认为,大约六千年前,古羌族分为东西两支,一支向东最终形成华夏族,另一支向西形成羌族。羌人后来进入青藏高原遇到了当地生活数千年的土著矮黑人D,他们一起融合形成后来的藏族。今天,藏族的父系血统里D矮黑人与O3黄种人各占一半,远汉族最远的喜马拉雅山西南地区的藏族矮黑人的血统比例最高,而离汉族最近的四川境内的嘉绒藏族等则有最高的黄种人比例。各省Y染色体父系单倍群比值表及其细化后的O3,其中O3-M122及其亚型O3-M134,是汉人的主体,尤其是O3-M134为汉藏语族所特有,是离华夏族最近的单倍群类型;中国各地区单倍群上的变迁图;汉族的近亲羌族、混血D单倍群的西藏人(图略)。
细化后的O3,其中O3-M122及其亚型O3-M134,是汉人的主体,尤其是O3-M134为汉藏语族所特有,是离华夏族最近的单倍群类型。上古时期先民的基因中,O3-M122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也就是东方人的基因;O3-M134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炎黄都发源于陕西,也就是西部地区的基因!而且O3-M134还和藏族羌族有密切关系!
黄种人学名叫做蒙古人种,蒙古人曾经被认为是最纯种的黄种人,这是因为19世纪的西方人种学家布卢门巴赫(Blumenbach)在划分世界各大人种时,认为单眼皮是黄种人的本质特征,而蒙古族人群中90%为单眼皮,所以他想当然认为蒙古人的相貌特征才是纯种的黄种人特征,其它黄种人相貌都是混血的产物,于是他就将黄种人学名定为蒙古人种,并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说法。现在通过Y染色体的研究,让我们看看东亚各民族单倍群比率:
  外蒙古人血统=28.7%黄种O单倍群+55%棕色人种+13%白种人+2%中东人+1.3%其它人种;
  北方汉人血统=77%黄种O单倍群+6%黄种N单倍群+5%棕色人种+12%其它人种;
  朝鲜族血统=75%黄种O单倍群+15%棕色人种+6%小黑人D +4%其它人种;
  日本族血统=54.2%黄种O单倍群+34.7%小矮黑人+8.5%棕色人种+2.6其它人种。
  从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蒙古人的黄种单倍群O是最少的,蒙古人种相貌特征更接近C3棕色人种,单眼皮也是棕色人种的遗传特征,因为外蒙古族棕色人种单倍群比例高达55%,所以大部分蒙古人为单眼皮。朝鲜族单眼皮的比率也相当高同样是因为他们体内有大量棕色人种的基因。而黄种人的发源地东南亚则完全是双眼皮的天下,黄种人的近亲F中东部落下属各支也都是双眼皮,中国双眼皮比率南方占86%,北方占52%,整体上也是双眼皮占优势,所以再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种人,并用单眼皮来判断是否为纯种黄种人明显不合适。
  关于纯种黄种人NO最初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学者推测其特征可能为:双眼皮、眉骨粗、颧骨细、瓜子脸、浅皮肤、深棕直发、棕色眼珠、脑容量大等,不过这也只是推测,毕竟经历数万年混血黄种人早已经不是最初的模样,目前最纯种黄种O3人群,当属云南省贡山的独龙族,他们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现约有7000人,由于山区的与世隔绝,他们父系O3成分高达100%的,也许他们的外貌就是O3黄种人最初的模样。东亚各民族单倍群比率,由这图可以看出蒙古人黄种基因并不多,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种人并不合适(图略):
这图制作比较早,所以有点不明确,很多人可能会对中国人有那么多新几内亚K单倍群感到好奇,其实中国K单倍群主要是欧亚部落K下属的黄种人单倍群(NO、N*等),因为当时没有进一步化验,所以都归类到上属的k欧亚部落,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父系来自棕种人比北方多,但是北方棕种人母系会更多点,已分化单倍群:
  1、祖先人——A科伊桑人(南部非洲棕种人)、b非科伊桑人;
  2、非科伊桑人——B尼格利罗人(非洲俾格米小黑人)、c.非尼格利罗人;
  3、非尼格利罗人——CF集团、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亚非黑种人);
  4、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种——D阿伊努-尼格利陀人人种(矮黑人)、E.尼格罗人种(常见黑人);
  5、CF集团——C棕色人种、F中东部落;
  6、F中东部落——G高加索单倍群、H印度蒙达单倍群和IJK集团;
  7、IJK集团——克罗马农人种I、地中海人种J、欧亚部落K;
  8、K欧亚部落——LT集团和MNOPS集团;
  9、LT集团——L达罗毗荼人单倍群和T埃塞俄比亚单倍群;
  10、MNOPS集团——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M单倍群、巴布亚新几内亚S单倍群、NOP黄白人种;
  11、NOP集团——NO黄种人和P中亚部落;
  12、NO黄种人——N北亚黄种人、O东亚—东南亚黄种人。
目前最纯种黄种O3人群,当属云南省贡山的独龙族,他们父系O3成分高达100%的,也许他们的外貌就是O3黄种人最初的模样。独龙族的妹子(图略)。而印第安人和东亚黄种人有较大区别,他们身材略高,肤色黄褐色,头发黑、直、硬,眼色深,面形宽大,颧骨突出,多铲形门齿。该人种鼻子更像白种人多些。鼻根较高,鼻梁多呈凸形且前突。
八、印第安人
  亚洲黄种人征战棕种人的同时,曾经在伊朗高原和NO黄种人分离北上的“中亚部落”P于距今大约2万年发生分化,他们中的一支向东北进入西伯利亚演化出Q单倍群。Q单倍群一部分留在西伯利亚融入当地黄种人N、棕种人C中,在今天西伯利亚的驯鹿土著塞尔库普人Q高达60%以上,在靠近美洲附近,Q单倍群人群融合部分北亚黄种人N形成爱斯基摩人,如今爱斯基摩人单倍群中N占50%、Q占47%,不过Q单倍群最成功地方不是在西伯利亚,而是在美洲,Q单倍群下的一支Q3通过亚洲和美洲交界的白令海峡进入并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
由此可以看出印第安人并不是过去所说的是中国人北上迁移过去的,而是从中亚部落P中分离出来,但是为什么印第安人会有着黄种人的样貌呢?这是因为印第安人和亚洲黄种人有着共同的母系祖先棕种人,正如黄种人驱逐老亚洲棕种人父系,霸占他们的母系,美洲印第安人也同样征服先到达美洲的棕种人父系,并融合部分棕种人母系血统,棕种人母系基因无疑是显性基因,对后代外貌遗传影响更大,导致东亚黄种人和印第安人外貌上相似,两者主要区别是印第安人面形宽大,鼻子更像白人,眼窝更深,身材也相对高大,其中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印第安人男性平均身高达183CM。
  虽然现在普遍把印第安人归类为黄种人,但是如果从遗传学角度,应该把印第安人排除出黄种人,只有NO单倍群才能称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应另外划为印第安人种或美洲人种更合适,也可以按照最初方法划为红色人种(最早印第安人因常在皮肤各处涂红色颜料被划为红色人种)。&
&&&&十、欧洲人种
到目前为止,智人已经遍布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大洲,在已发现各地区智人遗址中,以欧洲地区最多、最为丰富,这可能是因为欧洲比较湿润,不像中东和非洲那么干旱,有较丰富的采集和狩猎资源,当然这也和欧洲考古工作更早、技术更发达有关。目前在欧洲发现著名现代智人遗址包括:
  距今3.4万~2.9万年的奥瑞纳文化,遗址出土人类最早乐器——骨笛,并出现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洞穴壁画、岩画和陶制雕像等。
  距今2.1万~1.8万年的梭鲁特文化,以高超的压制石器技术著称,达到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顶峰,骨器制作的手工艺也非常突出,大量骨制的鱼叉、矛头、针等被发现。
  距今1.7万~1.15
万年的马格德林文化,这时期原始艺术作品被誉为是美术史上最早的惊世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卢浮宫”)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西斯廷教堂”)。而雕像制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地利出土的“原始的维纳斯”。
  创造这些灿烂的上古石器文化的是以I单倍群为主体的克罗马农人,可以说上古欧洲克罗马农人遗址是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所以上世纪欧洲的主流学者一直声称现代欧洲人就是由克罗马农人演化而来的,而后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欧洲主流说法又变成:就像克罗马农人淘汰尼安德特人一样,称霸欧洲的克罗马农人也被后来进入欧洲的印欧人所淘汰,他们中男性大都遭到杀害,女性则成为了新征服者的配偶,现居住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不讲印欧语的巴斯克人是他们仅存的直系后裔。
  巴斯克人在欧洲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目前已经发现了上万年前的巴斯克人骨骸,在全世界各个民族中,巴斯克人可谓真正意义上的“钉子户”,他们上万年蜗居在西班牙和法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脉中,不愿与外界沟通,目前有70多万巴斯克人居住在西班牙,另有约12万居住在法国,他们语言极其独特。是目前西欧惟一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而且也不属于世界上任何语系,语法复杂异常,外族人难以掌握,很多学者认为巴斯克语就是上古欧洲的克罗马农人的语言,并因此断定印欧人在进入欧洲后,从东欧开始自东而西横扫I单倍群的克罗马农人,只剩下少数躲进了土地贫瘠的比利牛斯山脉成为巴斯克人。那么事实到底又是如何呢,Y染色体DNA检测将给出合理的答案?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其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洞穴里的代表作《受伤的野牛》形象生动,十分写实,它是1879年由一个名叫蒙特乌拉的西班牙工程师偶然发现的。由于这一壁画中描绘的动物太生动了,并且保存完好,以前也从未见过这类壁画,所以这位工程师将它公诸于世时,西班牙考古界反而说他造假惑众。使他蒙冤二十多年,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为其赢得了“史前西斯廷教堂”的称号。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代表作《受伤的野牛》(图略)。  
  而在小型雕塑艺术上克罗马农人同样取得巨大的成就,雕像以小型动物雕刻为主,也有一些圆雕和浮雕的女裸体雕像,女裸体雕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奥地利出土的“原始的维纳斯”,约作于公元前1.5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之间,雕像极大夸张突出女神的乳房、臀部、孕肚等女性特征形象,而脸部和手脚几乎被忽略,是这时期女裸体雕像的代表特征,一般认为这些雕像和的巫术有关,体现出晚期克罗马农人对女性和生殖崇拜思想。著名的雕塑“原始的维纳斯”,虽然丑了点,但毕竟是人类最早期的雕塑作品(图略)。
&& &P中亚部落——Q印第安人和R印欧人种
  在P中亚部落分离出Q单倍群印第安人后,他们中的另一支向西进入南俄罗斯草原,并在1.5万年前发生突变形成R单倍群。虽然R单倍群和印第安人Q单倍群同属P中亚部落为兄弟类型,但是印第安人Q反而和关系较远的黄种人NO有相似的外貌;这不仅因为印第安人和东亚人同有棕种母系祖先,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父系Q单倍群和黄种父系NO单倍群外貌并没有太大差别。正是R单倍群这次突变,形成了与黄种人甚至和他们兄弟印第安人完全不同的外貌。这些R单倍群体皮肤变得亮白、发色变浅,并形成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外貌;曾有人认为高纬度地区容易形成这样特征,但是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N系黄种人却不是这种外貌,所以纬度样貌说并不合理。
  金发碧眼是R单倍群体的重要特征,今日北欧是世界金发碧眼最多的地区;R单倍群后来进入印度形成今日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人,但是印度斯坦人却基本没有金发,不过印度斯坦人传说中的祖先雅利安人就是金发蓝眼。这是因为金发是隐性基因,不容易遗传,所以在人种多样,混血严重的印度金发绝迹。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频繁的婚配和移民活动,白皮肤和金发碧眼的基因将会被深色发和深色皮肤的种族基因压倒,金发一族终将会成为濒危人群。
  中亚印欧人种R单倍群后来分化成东支R1a和西支R1b,其中西支R1b在1.5万年左右开始进入I单倍群欧洲克罗马农人的土地。那么事实是不是真如学者所说,印欧人入侵导致克罗马农人的灭绝,而躲在比利牛斯山脉的巴斯克人是克罗马农人仅存的后裔呢?通过Y染色体检测发现这两种说法似乎都不正确。
  首先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并没有灭绝,目前很多欧洲人都属于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不过现在完全纯种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已经找不到了,I单倍群在欧洲比率不是很高,一般不超过20%,但是在北欧、巴尔干半岛地区所占比率较高,达40%左右,其中巴尔干半岛地区克罗地亚人I单倍群高达50%以上,尤其是波黑共和国的克罗地亚人中I的比率更是高达73.3%,算得上是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最直系的后代。其它如冰岛的37%、苏格兰的20%、挪威族的30%、德意志族的25%、西班牙族的12%、意大利族的15%、俄罗斯族的18%都为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类型。可以说大部分克罗马农人是被欧洲人所同化,改用印欧语,而且由于和欧洲人长期混血,已经基本变成白人的样貌。
  其次(自称,西班牙语称瓦斯科人或瓦斯康加多人,系古代部落巴斯孔人的直系后裔,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身上基本没有最早的克罗马农人的I单倍群类型,他们的单倍群类型基本都是印欧人西支R1b,其比率甚至高达到90%以上,可以算得上是最纯种的印欧R1b单倍群人群。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为R单倍群巴斯克人语言和周边印欧民族语言如此不同,巴斯克人为何不讲R单倍群体的语言印欧语,而讲一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眼皮和单眼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