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军经武叶公好龙比喻什生肖哪个生肖

吴东峰先生开国将军轶事系列(有新故事)-中外历史-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关键词:冯玉祥,个人资料,工农红军,共产党,江西省,冯玉祥,个人资料,工农红军,共产党,江西省,
吴东峰先生开国将军轶事系列(有新故事)
本帖最后由 东风强劲 于
14:50 编辑
转自吴东峰先生博客文章,仅供大家参考,以前本人发过一些吴先生的作品,最近找到了很多新文章。
陶汉章将军
(个人资料:1917出生,江西省进贤县人。出身于五代书香世家,1931年就读洪都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冯玉祥的汾阳军官学校。1933年在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司令部当参谋,追随吉鸿昌反蒋抗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平生著述颇丰,约有100余万字。)
 记者采访陶汉章将军时,正值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因此,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从《三国演义》开始--
  &三国不仅是文学宝藏,也军事宝藏。《三国演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部兵书,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孙子兵法。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三条,一是西取西川;二是东联孙吴;三是北拒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决策,就是《孙子兵法》里的‘上兵伐谋'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刘备在没有请出诸葛亮之前,先依袁绍,后投刘表,自己连一点地盘都没有呢?&陶汉章将军自问自答进入了角色:&这是因为刘备对当时的全国形势,没有作全面的分析研究,没有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原是各路军阀混战的场所,绝对没有刘备建立根据地和建立军队与曹操争雄的可能。另外在中原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刘备也得不到一点好处。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着重分析了四川的战略地位,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建立一个可靠的根据地。我们试作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取得四川这一有利根据地,第一可以养精蓄锐,待机进取中原;第二可以不受曹操、孙权两面夹击作战的威胁;第三能够掌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主动权。同时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人力,物力,财力雄厚,有可靠的经济基础。&
  为什么要东联孙吴呢?
  &因为当时势力最大,国力最富,号召力最强的只剩下北面的曹操和东南的孙权了。联吴拒曹既可以避免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又可以争取和平环境积蓄力量,整军经武,并运用外交手段,争取与东吴合作,共同拒曹,然后北伐中原。这一正确方针明确了敌友我的关系。&
  为什么要北拒曹操呢?
  &因为当时汉王朝的政权已经落入曹操掌握之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统一中国。不拒曹操政治上不利。刘备当时是打着刘皇叔的政治旗帜作号召,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要立志振兴汉室。在取得四川之后,川北崇山峻岭,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当时曹操在没有征服东吴前也不敢轻易对四川发动进攻。&
  讲到这里,将军作了一个小结:&制定‘上兵伐谋'的战略比制定战役计划要复杂得多,范围要大得多,必须综合考虑战争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打仗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而要考虑根本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全局的利益......&
  打仗是这样,干其他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接着将军引用了官渡之战和邓艾伐蜀之战的事例,说明了奇兵和正兵的关系。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会战时,曹袁两军对峙。袁军粮草充足,利于持久作战。曹操缺粮,利于速战。曹采纳了前来避罪投奔的许攸的建议,亲率精兵三千人,打着伪装的袁军旗号,夜行晓宿,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辎重数十万担。袁军闻讯,军心大乱,形成混乱的撤退。袁军数十万精锐之师元气丧尽。尔后又在仓亭大破袁军,袁绍病死,其子袁尚、袁谭争位,相互残杀,终为曹操所灭。从此,曹操巩固了中原的北部,为平定中原打下有利基础。这个战例被称为&釜底抽薪&,以出奇制胜而著名。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伐蜀。邓艾避开蜀将守备坚强无比的剑门关正面,采取远程迂回偷袭战术,以精兵一万人,轻装从阴平山谷小道进军,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而行,军行至马阁山(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因山高谷深,极为险峻,路不能通。于是,邓艾身先士卒,用毯裹身,滚下山崖......而后士卒用绳索相继坠下,迅速占领了江油关。不久又占领了绵竹。由于出人意外,进军迅速,于11月间进至成都,协迫刘禅投降。邓艾伐蜀也是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陶汉章将军举了这两个有名的战例后说:&曹操奇袭乌巢,是正中之奇。邓艾伐蜀偷渡阴平,是奇中之正。奇兵和正兵是辩证的统一,奇兵和正兵,是相互变化的,是运用无穷的。正兵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而为奇,奇兵如被敌及时发觉就变为正。有的将领就不按原则用兵反而取胜,这就叫奇,如‘背水阵'.‘破釜沉舟'等。有的按原则用兵反而失败。用兵之道,变化无穷,同样的原则,运用各有巧妙不同。&
  我问起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陶汉章将军微笑地回答说:&空城计,这个史实,正史未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注释里。《三国志》之有价值,是以注释见长。即使是故事传说或注者的虚构,但也符合情理。《三国志》注释是这么说的,诸葛亮在失街亭之后,司马懿率领大军直趋西城。西城是战略要地,但由于兵力弱小,近乎空城。诸葛亮考虑到西城若失,蜀军将失去主动权,有全军溃败的危险。他掌握了敌军指挥官司马懿的特点:一是多疑,二是胆小。下决心摆空城计,暂时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使之倒退四十里下寨,为部队后撤争取了时间。这个战例说明了用兵之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为将者计谋盖出于此。在通常情况下,以实示虚,以强示弱容易做到,以弱示强则不易。&
  陶汉章将军喝了一口茶,继续强调说:&诸葛亮摆空城计,是以虚示实,其实诸葛亮没有实,虽然达到了战役上的目的,吓退司马懿之兵。但其底细,乃是虚中之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冒险性,为将者不足为法。&
            一本书一个故事
  陶汉章将军参加革命后总想直接带兵打仗,在疆场横刀跃马,冲锋陷阵,但他的战斗生涯却是在课堂上授课的角色多,直接指挥作战的角色少。这确实有点遗憾!
然而,值的自慰的是他却有七本书走进烽火硝烟的战场,他的学生遍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华北野战军的各个军、师、团.....  
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且听将军慢慢道来--
  第一本书--《军事问答100题》
  什么叫进攻?
  进攻就是军队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它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
  什么叫防御?
  防御是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和辅助进攻的一种手段。
  什么叫追击?
  追击就是追歼退却之敌的作战,包括兵力追击和火力追击。
  ......
  1934年,陶汉章将军在湘赣军区红军学校当战术教员。当时,学生都没有文化,教学没有教材。困难很大。校长何武有一次对陶汉章说:&你自己编教材,编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编成什么就叫什么。行吗?&
  陶汉章将军说:&这是一本油印小册子,共有100个问答。那时红军战士大多是不识字的农民,因此我编教材时尽量写的通俗易懂,详细具体。这本教材诞生后,竟一传十,十传百,中央苏区好几个学校都翻印了它。&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军第一代战术教材。
  现在,我们只能从陶汉章将军这儿了解到它的内容,却无法见到它的真容了。
  第二本书--《游击战术纲要》
  1938年秋,十八集团军总部收到一封来自国统区敌后的一封信函。这封信希望八路军能够为抗日人民提供一本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的书,未尾落款是&三联书店 邹韬奋&。
  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同志对这件事很重视。
  他们把这封信交给了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的校长韦国清,叫他找一个人写书。当时陶汉章将军正在随营学校担任教员,教的课程就是敌后游击战术。韦国清把邹韬奋写的公函交给陶汉章说:&正好你教这一课,就由你来写吧!&
  陶汉章将军便成了这本书的撰稿人。这本书完工后,由总部直接寄给三联书店。
  陶汉章将军说:&这本书出版后我收到了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寄来的稿费,是一大捆邮票,那时国共合作,邮票可以通用。当我和同志们在洛川城里掏出邮票下馆子时,大家都开怀大笑。但这本书我是半个世纪后才看到的。&
  那是一次黄埔军校同学会上,一位从台湾来的国民党老将军在谈到抗日时开展敌后游击战没有经验时说,幸亏得到八路军一本《游击战术纲要》,帮了大忙。
  陶汉章问他:&可记得此书作者?&
  答曰:&陶剑青先生!&
  陶汉章说:&鄙人是也。&
  八十多岁的国民党老将军连忙起身拱手:&你是我的老师!&
  经这位国民党老将军的介绍,陶汉章才从四川省重庆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也就是说他在54年后才看到了自己的早己问世了的作品。。
  第三本书--《参谋工作手则》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的发展起来。军队的迅速发展壮大使部队指挥部深感参谋人才的缺乏。
  有一天,在华北兵团任副政委的罗瑞卿找到陶汉章将军说:&为了适应战争发展和部队发展的需要,我们准备办个高干班。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你来办这件事比较适合,既能讲课,又能写教材。高干班结束后,就可以把教材发下去,等于不是高干班的高干班。&
  当时,陶汉章将军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长。在这之前,他曾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平西西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直属机动旅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冀中野战军参谋长,曾成功地协助杨成武将军组织了正太、平汉等战役。
  陶汉章将军不想离开战场,他便找了个借口:&你最好找杨成武谈谈,如果他同意我也没话说。&
  于是,罗瑞卿找到杨成武立下字据:&借陶汉章半年。&
  1948年夏天,晋察冀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成立了。干部学校校长朱良才,陶汉章将军任教育长兼高参班主任。第一期高参班从晋察冀各部队抽调了80多名干部参加。
  陶汉章一边授课一边整理教材。&那时条件好多了,边区有了许多苏联的军事教材。高干班结束后,我的教材也整理出来了,书名开始叫《八路军的参谋工作》,后来改为《参谋工作手则》,约有30余万字。&
  陶汉章将军回忆说:&我真没有想到这本书在解放区竟发行了几十万册。二野、三野、四野和我们华野都有不同的版本,有的甚至发到军、师、团司令部&
  有一天,陶汉章将军到晋察冀开会,罗瑞卿高兴地对他说:&我要奖励你。你写得那本书。我们自己印了后无所谓。没想到兄弟部队都向我们要,好多野战军都翻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啊!&
  不久,晋察冀边区以聂荣臻的名义给陶汉章将军颁发了一等奖章和300元的稿费。那时一个战士一个月的津贴才1元,干部不超过5元。30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
  这本书在指导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海军司令员苏振华认为这本书是他领导参谋部工作的&不见面的老师&。四野的一级战斗英雄朱彪说:&多亏这本书,使我们在战场少走了许多弯路。&
  第四本书--《热带丛林作战》
  望天树高高冲向云际,芭蕉张开宽大的叶子,小叶桉象旗杆似地耸立在灌木丛中,藤萝盘旋缠绕,织成厚密的绿屏障,不着陆的附生性的兰科植物,悬挂在空中,形成一层层的空中花园。
  尽管西双版纳的热带亚热带沟谷雨林无比秀美瑰丽,但此刻陶汉章将军却无心观赏,他一会儿掏出笔记本记些什么,一会儿向当地的乡亲问些什么。
  这是1977年,陶汉章将军随军政大学校长萧克到昆明军区参观一场军事演习。演习完毕后,萧克向军委写请假告,到西双版纳玩几天。第二天,叶剑英的秘书打来电话转达了叶帅的意见:萧克和陶汉章可以到西双版纳去,但陶汉章回来要交卷,要他写一本热带丛林作战的书。
  元帅发了命令,陶汉章岂敢不从。从西双版纳回来不到半年,陶汉章就向叶帅交了卷。1978年,这本题为《热带丛林作战》的书由军政大学作为内部读物出版。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这本书由《解放军报》连载下发到所有参战部队。
  这时,陶汉章的夫人汤景秀插话说:&有一天,我接到前线一位干部打来的电话,他问我,这本书为什么不早点发表,他说如果在出征前就发表就好了,这样他们部队就会少死好多人。&
  可见,一本管用的军事书在战场上的作用有多大。
  第五本书--《孙子兵法概论》
  这是《解放军报》的一则报道,题目是《海湾战场上的&中国人&》。报道大意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手一册中国的《孙子兵法》。据说,美国人打了这一场漂亮的速决战,就是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启发:&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
  那么中国的《孙子兵法》是怎样进入美国的军队的呢?
  陶汉章将军的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
  他说:&海湾战争中在美国军队流传的《孙子兵法》实际上就是我写的《孙子兵法概论》。&
  陶汉章的《孙子兵法概论》1985年10月出版,到了1991年共在国内印了五次,印数142000本。可以算作畅销书了。后来我国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外交官袁仕斌翻译了这本书。翻译得很好,既通顺易懂,又有很多例子说明道理。他的译作很快就在纽约史特林公司出版。海湾战争前,美国星条旗出版社特意买了一批书发给美军的高级将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美军参谋长向各参战的部队推荐了《孙子兵法》。美国国会高级顾问布尔基斯金先生在给作者的信中说:&我读了你的书,不仅我一个人受益,我相信所有的人读了这本书都会受益。&
  《孙子兵法概论》不但走进了海湾战场,也走向了全世界。它有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个国家的译本,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谈起这几本书的在我军军事科学中的价值和地位,陶汉章将军谦虚地说:&这些书本来应该是刘帅、叶帅、粟裕大将、陈赓大将他们写的。可惜他们军务、政务繁忙,无暇顾及,只好由我来班门弄斧了。&
              难忘刘帅教诲恩
  《军事问答100题》 1935年
  《游击战术纲要》 1938年
  《战争问答》 1940年
  《参谋工作手则》 1948年
  《热带丛林作战》 1978年
  《现代条件下的司令部工作》 1981年
  《孙子兵法概论》 1985年
  陶汉章将军递给我一张表,从这张表中我看出了一个问题,从1948年到1978年共30年时间里,将军没有写过一本书。
  这是什么原因呢?
  陶汉章将军说:&除了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外,主要是反教条主义的问题。&
  &建国后,我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过训练部副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训练总监部科学条令部副部长。&谈到这里,将军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个子高高的,和蔼可亲,戴着一副眼镜的长者,他就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创始人--刘伯承元帅。
  那是1950年底,当时担任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元帅对陶汉章说:&毛主席写了封信给刘伯承同志,叫他回来办军事学院,你去送这封信,征求一下他有什么意见。&
  陶汉章将军当天就持着毛主席的亲笔信乘飞机到重庆见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元帅看了信对陶汉章说:&君命召不挨驾西行。&
  陶汉章将军把这几个字写给我看,说:&他的意思就是皇帝有命令,不要等车子,跑步就走!&
  于是,在刘伯承元帅的主持下,南京军事学院组建了。陶汉章有幸被调去当元帅的助手。
  对于陶汉章将军来说,这是一段既值得留恋又值得回味的日子。
  &有一次,刘帅把我叫去,说,有些学员反映,我们教的都是苏联的东西。现在课程上到《战役法》。为了便于理解,你是不是讲一讲《孙子兵法》。我说,自己虽然1936年看过孙子,现在都忘光了。这个东西不好讲呀!刘帅说,没有关系,我们把战役系的教员都叫来一起研究一下。第二天,刘帅就召集我们开了个座谈会,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孙子是一篇散文,虽然分成13篇,但其中观点重复和相互雷同的地方很多,按照文章的顺序讲不太好办。我想可以讲以下六个问题。&
  这六个问题是:
  一是智谋;
  二是兵势;
  三是奇兵和正兵;
  四是虚和实;
  五是论用兵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六论用间。
  陶汉章将军说:&那天刘帅布置任务后,我又看了一遍孙子,很难理出个头绪来。听了刘帅一席话,茅塞顿开。但我说,计谋是不是改为谋略为好。刘帅拍案叫好。那时候领导水平越高越虚心,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这六个问题30年后成了我写《孙子兵法概论》的主要框架。&
  &还有一次,刘帅又把我叫去,神色严峻地对我说,我今年60多岁了,你还年轻,能不能帮我做一回赵子龙,在前面冲杀一阵子?接着他告诉我,为了纪念斯大林诞辰,军事学院苏联总顾问罗哈里斯基中将为他准备了一篇讲稿,题目是《斯大林军事科学的优越性》。他说,我看了一遍,觉得文章里面一些提法有些夸张。但考虑到两国的关系,又不便改动。我讲,就代表学校,代表了中国军队,似乎不太妥,由你去讲就不要紧了,你去当一回赵子龙怎么样?&
  一个元帅请求一个少将帮忙。这怎么好推辞呢?
  这里有一个背景,那时正是1953年,从北京刮下了一阵风,要批教条主义。军事学院的一些学员们也纷纷向学校提意见,要批判照搬照套苏联一套的教条主义。所以这次讲课更具有很大的风险。
  第二天,当陶汉章将军拿着《斯大林军事科学优越性》讲稿走进坐满了少将、中将、上将的课堂时,眼睛不禁湿润了。刘伯承元帅早已坐在讲台的一侧微笑着望着他。开课的铃声响后,刘帅还过来给陶汉章将军倒了一杯水,轻声说:&你就象在前台演戏一样,我在后面给你‘把风'!(把风就是戏唱砸了后台出来保护演员的意思)如果他们提问题,你不要回答,我来回答。&
  后来刘伯承元帅果真挨了批,在军委扩大会上流着泪作检讨。陶汉章当然也未能幸免于难。他成了搞教条主义的黑干将。这也就是将军20多年没有写东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陶汉章将军说:&教条主义要不得,但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断不得。美国的军事理论始终走在军事实践前面。海湾战争后,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已经开始研究‘第六代战争',也就是未来战争的规律,比如在未来战争中如何不需占领敌方领土,只靠进攻性航空航天作战、电子战、数据战就能取胜。而我们批教条主义使我们国家的军事理论研究中断了许久。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
       & && && && &  坐着轿子参加革命
  1933年冬,在一条通往湘赣边区的崎崎岖岖,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进着一顶慢慢悠悠的轿子。轿子里坐着一位穿长袍,戴礼貌的先生,面孔白净,眉清目秀。
  他,就是前往投奔红军的青年陶汉章。
  &我是坐着轿子来参加革命的。&陶汉章将军告诉我:&这在当时的根据地可成了大新闻啦!&
  我们知道红军队伍中大多是工农分子,他们都是赤着脚来参加革命的,而陶汉章将军却坐着轿子来参加革命,这到现在也是新闻。近年来,我采访了100多位老将军还是第一次听说。
  &所以任弼时政委很重视,他当天就接见了我。&陶汉章将军继续回忆:&任弼时告诉我,知识分子要工农化,要准备吃苦,要准备打仗。&
  陶汉章将军出身在五代书香世家,祖父在清朝是翰林,父亲当过江西国民议会议长。本来将军完全可以在家过富足安稳的生活,但他不愿在家里&舞文弄墨&,偏要到红军队伍中去&舞刀弄枪&。这说明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到了红军队伍后,他没有想到事与愿违。一心想&舞刀弄枪&的他,却唱起了&舞文弄墨&的角色:湘赣军区红军学校教员、主任教员,湘鄂川军区红军学校教务主任、军事总教;庆阳步校队长兼教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教育科长,训练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
  陶汉章&舞文弄墨&还真弄出了名堂来。他在从事军队教育工作中先后编著的七本书,都走向了战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正因为&舞文弄墨&,使他的&成份&老被打入另册,一有什么运动,便首当其冲地挨冲击。
  文化大革命中,陶汉章将军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身陷囹 。1971年平反出狱。那天正好过重阳节,老将军有感而发,挥笔写了一首诗:
    几度重阳几度秋,
    壮士暮年心悠悠。
    愿挑重担肩重任,
    自愧无功着轻裘。
    盛世伯乐应常有,
    度外沧桑任去留。
    读罢马列出书塾,
    轻帆稳舵泛中流。
  不知怎么这首诗传到了叶剑英元帅那儿。叶帅读着读着笑了,他说:&诗是好诗,就是有点牢骚。&
1993年初,在叶帅的推荐下,陶汉章将军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任副校长,继任军事学院副院长、顾问。
“毛猴子”贺东生
(简历:贺东生(),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红十二军通信连排长、红一军团司令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队长,七团参谋长,六八六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团长,山东军区第二师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二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副军长、代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信阳第二十一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日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党的八大、九大。日病逝于湖南长沙,终年87岁。)
& & 贺东生将军国字脸,眯缝眼,中等身材,退休后仍喜穿军衣军裤。将军脾气急躁,办事机敏,绰号“毛猴子”。(1)
  据云,建国后某日,有两将军于澡堂洗澡,一指身上弹创,曰:“你看,十多处,下雨似的。”一拍拍胸口,曰:“这里,一个洞,差一厘米,小命完了。”恰逢贺东生将军下浴池,赤条条无一弹疤伤痕,两将军相视无言。故人曰,贺将军身经百战,未中一弹,真正“全身而退”,让满身弹伤者羡煞也!(2)
  1943年秋,日伪军出动万余人,对滨海根据地实施大“扫荡”,包围山东大山根据地。为掩护政府机关和群众突围,贺东生将军率六团二连一、二排坚守大山葫芦形高地,以八十一人御数百名日伪军,浴血奋战一日,敌未进咫尺。贺东生将军夫人陈玲告余,次日上午,几个排均分散突围出来,惟独不见将军。其时大山四周日本“太阳旗”满山遍野,当地老百姓皆传说将军已阵亡,纷纷摆灵堂祭之。是晚,将军竟与一警卫员押一日军俘虏回营,故人称其为“打不死的毛猴子”。(3)
  解放战争中打四平,贺东升将军率部冲锋,突然觉腰部被重锤一击,细检之:皮袄有一弹洞,十字形;继翻皮袄视之:一弹头嵌于皮肤表层;将军以手抠出,弃之。贺东生将军作战,常遇奇险而获救,置死地而后生。故每战后,林彪元帅必询问:“查一查,毛猴子在哪里?”罗荣桓元帅见将军必戏言:“你这个毛猴子,怎么还活着啊!”(4)
  贺东生将军喜怒哀乐无常,喜则帽檐上翘,天庭发光;怒则帽檐下压,满脸雷霆一触即发。故部属凡欲见将军,必先问警卫员:“首长帽檐在何处?”如答:“后脑勺”,即见之;如答:“眼皮上”,则溜之。
  1947年3月,东野一纵二师奉命三下江南。纵队部署任务时命二师为二梯队,时任二师师长的贺东生将军不悦,帽檐一压,召团以上干部开会,曰:“伙计们,咱们是二梯队!叫打就打,叫停就停!一切行动听指挥嘛,不要有什么情绪,心里有数就行。得啦,散会!”部队过松花江后,将军突然转怒为喜,精神振奋,指挥四团、五团、六团组成“品”字队形,拉网前进。是役,二师缴获大大,将军帽檐翘得高高。(5)
  1945年初夏,贺东升将军率六团参加讨张(张步云)战役,势如破竹,风卷残云。其时,正值雨天,将军不慎从马上跌落,右脚摔伤,无法行动。政委吴岱劝其到医院治疗,将军谢绝,嘱士兵用担架抬其前行,继续指挥战斗,连克门各庄、石门等五个据点,解放诸城、高密、胶县之间地区,面积达一千三百余平方公里。(6)
  1945年10月,二师初出关即奉命赴锦西作战。经新民马三家子车站,见一车皮满载军火被服,苏军与冀东部队看守。二师师长罗华生上前商量:都是八路,支援点,好吗?对方答曰:没有李运昌的命令,谁也不能动。时任副师长的贺东生将军灵机一动,暗嘱后勤部长物色豪饮者,摆酒宴以邀苏军。是时陪酒者翘拇指,曰:“斯大林,斯大林!”苏军大喜,亦翘拇指曰:“毛泽东,毛泽东!”将军则乘苏军酩酊大醉,派人偷运一批弹药。(7)
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总攻天津。贺东生将军与曹里怀将军乘坐一辆坦克,“轰轰隆隆”驶往金汤桥,穿街走巷,撞大楼,冲地堡。众步兵欢呼腾跃,随之前进,所向披靡,皆不知坦克乘员为师长与副军长也。(8)
  解放战争时期,某役攻某城。贺东生将军率部突破敌前沿阵地,缴获枪百余。将军嘱留一班看守,率部向纵深发展。某兄弟师沿突破口跟进,撵走该班,将缴获统归己有。战后,将军闻之大怒,与兄弟师领导理论,并上告刘亚楼。后经罗荣桓元帅斡旋,此事方平息。将军与余言之曰:“妈了个×!这种事太多了,打起仗来,都想发洋财。×××一样,×××也一样。”余问:“你呢?”将军笑曰:“一样,一样。”(9)
贺东升将军重视实战而轻视练兵。将军言:“队列没有对的,战术不是吹的。能不能打仗,不是在操场上学的,而是在战斗中学的。”又曰:“什么训练不训练,到了战场上,敌人一梭子机枪子弹就把你教会了。”(10)
  贺东生将军言,罗荣桓元帅做政治思想工作有一套。其他领导批评你,骂你几句就算了,罗帅则不慌不忙,不温不火,一句一句讲给你听,讲得你心服口服。将军言,林彪打仗行,直接指挥到师。将军曰:“在四野,罗帅我不怕,陈光我不怕,李天佑我也不怕,就怕林彪一人。因为他不理人,不说话,你弄不懂他在想什么。”(11)
  贺东生将军脑瓜灵,反应快。“文革”中,林彪大红,惠及将军。某日,某造反派头头拜访将军,曰:“贺司令,你在林副主席指挥下打过仗?”贺答:“靠组织,靠领导。”造反派头头曰:“我们请你来当司令,指挥我们打吧?”将军略作沉思,问:“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答:“二百号人,二百条枪。”将军急摆手,曰:“不行,不行。我只会指挥上千人以上的部队。”该造反派头头退,恨恨曰:“老狐狸。”(12)
  1992年3月30日,余于湖南长沙访贺东生将军,问:“首长是三十八军战将?”将军答:“不敢,不敢。打仗第一靠中央的正确指挥;第二靠全体指战员的勇敢;第三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继曰:“我个人算什么,军阀残余一个。”(13)
  建国后,贺东生将军调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副校长。将军告余,三十八军入朝参战,第一仗没有打好。彭德怀元帅曾动议调将军任三十八军军长,据说命令都下了,林彪不同意。林彪曰:“办好一个学校比带一个军更重要。”不知所云何据?将军言,1951年3月,中南军政大学改称第四高级步兵学校,归中南军区建制领导。
贺东生将军又言,高级步校有一批调皮捣蛋学员,不好好学习。我就想办法加强训练难度惩罚他们,因此讲我军阀残余。将军每填档案履历,均于“缺点”栏写道:“有军阀残余”。(14)
  贺东生将军夫人陈玲告余,1971年10月某日晚,将睡。贺东生将军突然自言自语:“林彪那么能打,怎么就坐着飞机跑了?”言罢长叹息曰:“糊涂啊糊涂!”(15)
  贺东生将军晚年无嗜好,不打麻将,不打扑克,也不下棋,惟喜荷锄种地。将军院子里辣椒红,玉米香,蔬果碧玲珑。(16)
  贺东生将军看电视,只看战争片,最喜《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百看不厌。凡开电视,若无战争片,便恨恨骂道:“他妈了个×”,即“噔噔”上楼睡觉。(17)
  贺东生将军,湖南攸县莲塘坳山北村人。生来颖慧,不好读书而好思考,不好劳作而好技艺,性格尤倔强。某日,将军于途中捡回一冬瓜,父亲疑为偷,以棍棒揍之,将军站立不动,咬牙忍受。是日晚,离家出走,宿破庙,住山洞,蹲田沟,三日三夜不归。(18)
  1930年,红军部队过攸县,贺东生将军报名参军,招兵红军见其又黑又小又瘦,拒收。红军开拔后,将军紧随其后,跟踪数日,死缠硬磨:“我要参加嘛!我要参加嘛!”终遂其愿。(19)
  杜光华,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与贺东生将军为生死战友。1947年初春,杜光华率部攻击吉林通化,不幸中弹身亡,遗一妻、一女、一腹子。是年冬,时任第一纵队第二师师长的贺东生将军经介绍,毅然娶其妻陈玲。洞房花烛夜,陈玲怀抱两岁之女与已出世两月之子,对将军曰:“拖累你了。”将军曰:“杜师长的骨肉,就是我的骨肉。你放心吧!”自此,将军待一子一女胜如己出,常人莫辨其衷。(20)
jiangnanjita
本帖最后由 jiangnanjita 于
14:14 编辑
东风继续,,贺猴子的以前看过,这样的文章内容和文风是百看不厌啊!!
妈了个X的,,,90年代的&世界军事&还有一段时间有建国将军轶事的连载(记得是92年93年时吧),,现在的杂志身少等这样精彩的文章了!!
东风继续,,贺猴子的以前看过,这样的文章内容和文风是百看不厌啊!!
妈了个X的,,,90年代的还有一段时间有建国 ...
jiangnanjita 发表于
14:11 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
& & 那个是吴先生早起的随记,最近又有不少新的。
每发一贴都要审查好长时间,真让人没了发帖的兴趣!:@
“双料少将”解方
(1908――1984)
& &解方将军原名解如川,曾用名解沛然。1950年改名解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职名世。将军于国民党军队官至少将,于解放军亦官至少将,人称“双料少将”。(1)
  解方将军长身剑立,阔嘴直鼻,下巴微突,双目如炬。将军吉林东丰人,地主家庭出身,早年就读于奉天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同窗。将军品学兼优,后经张学良保荐东渡日本,进日本成城学校补习日文,学习初步军事学。将军精通英、日语,思维敏捷,言语犀利。张学良称之为“难得奇才”;彭德怀称之为“称职的参谋长”。(2)
  1928年,解方将军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步兵科,按规定入校前须于日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当兵。适发生“济南惨案”,该联队调援侵华,将军愤而离队。因张学良保举,校方未予追究,解方得以继续入学。1930年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因有反日行为,被降为第三。
  解方将军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张学良闻之大喜。是晚设宴为将军接风,并委以中枢机要。据云,张学良甚喜解方将军之才,曾为其妹提亲,被将军婉绝。
  解方将军有辩才,亦有运筹谋划之才。1931年11月8日晚,驻天津日军策动地痞流氓暴乱,全城鼎沸。当是时,张学铭任天津市市长兼公安局长,解方将军任天津市公安局特务总队队长,将军与贾陶、孙铭久、黄冠南等四人临危受命,保卫省市政府。其时,闸口又告急,将军急至,告诸保安曰:“我先行,你们跟上!”戎服佩刀,一鼓而击之。“天津事变”平息后,南京政府授予解方等四人青天白日奖章,人称张学铭麾下“四大金刚”。发动事变的日军头目土肥原叹曰:“想不到学生(指解方)打老师这么狠。”(5)
  解方将军任职天津公安局特务总队队长时,曾逮捕过共产党员,刘宁一、陈伯达亦在其中。1972年4月11日,解方将军于狱中揭发陈伯达叛变事曰:“1931年4月间,天津伪国民党部侦察到河北省委设在英租界墙子河外集贤里省委机关的地址,要求公安局协助逮捕。公安局与特务第五队侦察到河北省委设在法租界“西北贸易公司”的机关,同时照会英、法租界动手,逮捕了省委书记许兰芝、组织部长陈源道、秘书长刘善(?)鸥、王通、史连甲等三十余人。在总队审讯时,他们都供认了自己的组织身份、活动内容并相互认证了别人的组织关系和组织活动。“王通即陈伯达,史连甲即刘宁一,刘善鸥应为刘一鸥即刘亚雄。(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其时,杨虎城谓张学良曰:“若兰州五十一军按兵不动,如何是好?”张学良曰:“有一人可解此忧。”遂密电解方将军于兰州起事。当是时,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忠于闻“西安事变”,正犹豫不决,解方将军持密电,晓之大义,陈请利害,遂有“兰州事变”遥相呼应。将军由此建功东北军,晋升为五十一军一一三师少将参谋长。其时,解方将军已秘密参加共产党。(7)
  抗日战争之初,解方将军受张学良派遣,三次入桂,游说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反蒋抗日,初露舌辩之才,人称“解铁嘴”。1937年,解方将军任国民党五十一军参谋处上校科长,继升任一一三师三三七旅副旅长、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与此同时,担任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8)
  1941年,解方将军赴延安,公开共产党员身份。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将军。毛泽东曰:“你回家了,解放了,就叫解放好了。”将军遂改名“解方”。(9)
  解方将军多谋善断,有“小诸葛”之美誉。
  1945年,解方将军参加延安举办的军事训练班,编写训练教材,提出“三三制”之训练法。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解方将军与陈赓将军应召回国晋见毛泽东,将军奉彭德怀指示言陈歼灭战不宜张口过大,毛泽东比喻为“零敲牛皮糖”,故有此后志愿军战略之变化。抗美援朝部队越过三八线后,于南韩粮食与柴草困难,将军提出炒面装米袋之方法解决,遂有全国炒面运动。(10)
  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如何应对国军突围为围城之关键。时任一兵团参谋长的解方将军提出梯次反突围方案,即分若干个梯次阻敌,第一梯次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第二梯次再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第三梯次再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直至全歼之。将军解释曰,敌之突围如大坝决口,来势猛,冲力大。若筑一道坝拦之,冲力必大,漏水也多,而梯次筑坝,层层阻之,即可缓冲流速,亦可全部拦阻。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闻之拍手叫好。据战史载,我军围城期间,国军共突围三十余次,无一次得逞也。(11)
  1950年,解方将军任四十军副军长,协助军长韩先初率部南下广州,解放海南岛。四十军有“韩的决心,解的谋略”之说。(12)
抗美援朝中,解方将军任志愿军参谋长,决策筹划深思熟虑,计划方案委曲周祥。杜平将军言,凡战役发起前,彭总必询问敌情,解方将军均对答如流,各路敌军的兵力、装备,地域、方位,甚至主要指挥官的姓名、特点,均介绍得清清楚楚。(13)
  杜平将军言,解方将军熟悉参谋业务,尤重视情报工作。第五次战役前某日,解方将军提出敌军似有大动作。彭总追问:理由何在?将军条清缕晰,答之:一是麦克阿瑟和李奇微赴东线视察,敌海军加强了对我元山、新浦、清津诸港的炮击;二是敌正在调集援兵。如美方宣布在本周后从本土调两个国民警卫师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南朝鲜至少有两个师约三万人在日本加速训练,装备美械。由此将军进一步判断,敌人似在加紧进行登陆准备,而且可能先在东海岸通川、元山登陆,配合陆上进攻,企图打到三九线以北,避免我军由东西山区向其出击。彭总连连点头称善。是夜,将军即秉烛疾书,整理出《关于第五次战役指导和战术思想的指示》。(14)
  1951年8月,彭总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其时作为志愿军开城谈判代表的解方将军闻之,彻夜未眠,秉烛疾书,与邓华将军共同签名发回一封绝密电报,曰:“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我们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出战斗。不管哪一种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相反,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的力量和装备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的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据云,彭总阅报后经请示毛泽东果断停止了发起第六次战役的计划,志原军由此作出了由运动进攻战为主转为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抉择,坚守防御,积少胜为大胜。(15)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解方将军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将军发言逻辑性强,敏捷,幽默,给人留下极深印象。美军谈判首席代表、美国远东军海军司令特纳. 乔埃回忆录言解方“思维敏捷”、“很难对付”,是谈判的“主要对手。”杜平将军告余,“抗美援朝中,解方同志协助彭总打了漂亮仗,后来在板门店谈判中作为我方谈判代表也打了‘漂亮仗’。”(16)
  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殉职后,解方将军曾请示彭总:“这件是要不要向主席报告?“彭总沉吟半响后,曰:“迟报不如早报,今天就报。”其时,有人提议将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安葬,彭总不同意,于11月25日致信周恩来,曰:“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此事杜平将军言之。(17)
  彭德怀元帅好训人,解方将军则例外。某日,有人言解方是旧军人出身,彭总闻之火冒三丈,怒斥曰:“旧军人出身怎么啦?我彭德怀,还有朱德、贺龙、叶剑英,哪一个不是旧军人出身?我看解方是个好同志,是个称职的参谋长!”(18)
  据云,“文革”前夕,有人于杭州会议上提出彭真、林枫、吕正操于东北“桃园三结义”反林彪问题,解方将军因之受牵连。“文革”中,升格为“吕正操、张学思、解方、阎宝航、高崇民、贾陶、刘谰波东北反党集团”。解方将军被关进监狱八年,1975年出狱,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1984年手中紧握笔杆,含恨逝世。(19)
劲节贺晋年
(1910--    )
古人写竹,太上倪瓒,其次郑板桥,近时蒲华,当代董寿平。近读贺晋年将军写竹图,似见倪瓒之诒淡,郑板桥之狂放,蒲华之淋漓,董寿平之轩昂。立起四人,奔走腕下。贺将军孜孜以求之画境也。(1)
  赵朴初先生为贺晋年将军写竹图题诗曰:
  壁上风来声簇簇,
  数竿潇洒遗尘俗。
  多能真见贺公才,
  自是胸有成竹来。(2)
  张爱萍将军为贺晋年将军写竹图题诗曰:
  生来山野丛,
  扎根石岩中,
  几番风雨过,
  神采自从容。
  贺晋年将军,七十高龄始学画,专攻竹。每日伏案疾书二三小时,节假日则六七小时。习作,皆挂于墙上,自谓“叶垂千口剑,杆耸万条枪”。(4)  
贺晋年将军有闲章曰:“画乡”,曰:“竹痴”,曰:“七十后学”,曰:“老骥挥毫”。
 某日,贺晋年将军患病住三零一医院,将手术。医生护士呼之不应,急寻。见将军坐于庭院一隅,聚精会神,挥笔写真,眼前竹林青翠,挺拔劲秀。(5)
  贺晋年将军,陕西子长县人。参加红军前,持枪走陕甘宁,闯荡江湖,劫富济贫,豪爽,义气,人称“贺老大”。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兰州水北门兵暴中,拉出二十余名士兵,投身陕北红军的创建。先归谢子长麾下,任陕北红二十七军红一团团长,子长死后,随刘志丹转战,历任团长、师长、军长。解放后任装甲兵副司令员。(6 )
  东北合江大剿匪,为贺晋年将军军事斗争“杰作”之一。1947年,贺晋年将军奉命率部开往东北合江剿匪,直捣“地老鼠”、“草上飞”、“张黑子”等匪巢十余,无往而不胜。《林海雪原》一书盖以将军剿匪经历为原型。(7)
  贺晋年将军曰:东北有三宝,人生、貂皮、乌拉草。我们剿匪部队也有三宝,大饼子、咸菜、乌拉草。
  某日,贺晋年将军率部进依兰山区剿匪。冰天雪地中行半日,不见匪踪。欲返时,将军见途中有马粪数堆,即下马取一团,细察:外壳结了一层冰;用手剥之,内瓤稀松潮湿,尚有余温。将军曰:“土匪刚走不久,约十余里路。”遂遣一个连急进,果如是,剿之。(7)
  又一日,贺晋年将军策马进山剿匪,忽闻乌鸦“呱呱”声,急攀山顶,举望远镜了望,见数只乌鸦于某山洼处盘旋。将军立即派兵前往搜寻,果有土匪遗留之食物,继寻踪追击,又歼一股土匪。(8)
  1990年10月,贺晋年将军画展于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包玉刚画廊揭幕。一百二十幅写竹图,或斜枝疏影,清芳满壁;或单枝孤立,毫无媚态;或短节古干,气冲宵汉;或几片潇洒,一团春意。展出数日,观者如潮。此为香港首次举办大陆将军画展,故“将军竹”之美誉不胫而走。将军时年八十矣!(9)
  贺晋年将军写竹,力书其刚毅、艰忍、端肃、高古,发其声传其神。笔墨精光内敛,情境深沉,尽君子百态,畅无限慷慨。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先念、彭真等领导见之,无不欣然命笔,为将军竹题识。
  资料来源和注释
   (1)贺晋年,少将,曾任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倪瓒,元代画家,传世作品《竹枝图卷》。郑板桥,清初画家,“杨州八怪”之一,有《竹石图轴》传世。蒲华,清代画家,有传世作品《竹石图》、《朱竹墨石图》等。董寿平,当代画家,善画梅竹,有“寿平竹”之称。
(2)杨永革文《贺晋年和他的“将军竹”》,选自《中国当代将军风采》,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4年。
(3)同上。
(4)贺晋年文《深山剿匪记》,选自《辽沈决战》,人民出版社,1988年。
(5)易俭如(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日采访笔记。
(6)易莎文《在西北早期革命斗争的日子里》,选自《百将传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7)易俭如(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日采访笔记。
(8)贺晋年文《深山剿匪记》,选自《辽沈决战》,人民出版社,1988年。
(9)杨永革文《贺晋年和他的“将军竹”》,选自《中国当代将军风采》,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4年。
“胡老大”胡炳云
(1911――1996)
抗日战争时期,苏鲁豫边区有民谚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见胡老大。”胡者,蛮也,蛮者,勇也。胡老大者,胡炳云将军是也。据云,胡炳云将军所部人称“胡大队”,作战极蛮勇,猛打猛冲,死打死拼。日伪顽军凡闻“胡大队”名,未有敢出战者,故有此说,遂传民间。其时,地方游击队、武工队常借“胡大队”名活动,日伪顽军闻风避之。(1)
  胡炳云将军作战勇甚,猛甚,蛮甚,狠甚。
红军长征途中,将军任红二师四团六连指导员等职。凡遇硬仗、恶仗、关键之仗,将军必率官兵打先锋,作尖兵。腊子口之役,将军率十人为敢死队主攻,十一把大刀于敌群中左砍右杀,两腿负伤竟无感觉。直罗镇之役,将军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杀向山顶,与敌肉博四小时,被敌一弹中腹部,当场昏迷。山城堡之役,时任副团长的将军亲率两个连,冲上山城铺山头,因天黑难辩敌我,将军摸着敌人帽徽与之扭打拼杀至东方发白。(2)
  1938年10月,中央决定六八五团改编为苏鲁豫支队,受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原辖第一、二、三营改为第一、二、三大队,由晋东南向苏鲁豫边区挺进。时任一大队队长的胡炳云将军率部进入皖东北,攻城拔寨,神出鬼没,连战连捷。将军与余言:首战魏洼,于一西瓜地里,打得日军鬼哭狼嚎,三名司机开车跑了,八十名日军乌呼哀哉。次战冯庙,遣侦察员化装入城,火烧日军中心炮楼,二十多名日军乌呼哀哉。再战增援之日军车队,烧了二十多辆日军汽车,一百多名日军乌呼哀哉。胡炳云将军言此手摇灰色羽毛扇,笑容蔼蔼,余似见强虏灰飞烟灭之图,百姓奔走相告之景。(3)  
 胡炳云将军言打日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有利有力有节。要打就狠狠地打,死死地打,打出士气来,打出威风来,打出影响来。(4)
  1941年10月,新四军发起程道口战役。陈毅代军长亲临前线指挥,参战部队有教导五旅、二师五旅、三师七旅十九团。胡炳云将军奉命率十九团担任主攻。将军先至主攻营指挥,继至主攻营之突击连指挥,继至突击连之突击队指挥。是时,将军与陈毅军长以电话热线联络,每攻占一地,即报告陈毅军长。10月21日晚,将军率部一举攻克敌之老巢大圩子。陈毅军长闻之,回电话曰:“胡刘,胡刘{指十九团团长胡柄云,政委刘锦屏},你们是华中的一支铁流!”
战后,陈毅将战斗初步总结报刘少奇等及三师时指出:“十九团此次表现基础好,战斗作风亦佳。只需要:一,政策领导。二,战术教育加强,可为华中各军之冠。”11月5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发布训令指出:“三师十九团团长胡柄云、政委刘锦屏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对于程道口战役有决定意义,特传令嘉奖。”(5)
  1947年7月,时任华野十一纵副司令员的胡炳云将军奉命率三十一旅由苏北隐蔽南下,至南通等地。国军发觉后,集中三倍兵力围之。华野首长闻之急电胡炳云将军火速率领部队北返。是时,回返之路均被敌人封死,唯范公堤外之海滩为空隙。将军果断下令,沿堤外海滩北上突围。其时,遇一老渔民,飘飘白须,告将军曰,海潮来一次得十一、二个时辰,须于海潮涨前通过海涂。
是夜,雨住云散,月朗星稀。将军率万余人随老渔民踏淤泥艰难行进。过第一个海汊时,渐闻海涛声隆隆;过第二个海汊,海潮滚滚而来,浪头约有半人高;过第三个海汊时,潮水涨至齐胸。次日佛晓,全旅安全到达琼港,无一损伤。将军回忆此次行动曰:“真是好险哪,幸亏老渔民带路。”
  据云,部队到达琼港后,老渔民不辞而别。解放后,胡炳云将军通过各级政府四处寻访老渔民,亦未有踪影。故当地流传三十一旅海滩突围为“仙人指路”。(6)
  1949年初夏,时任三野二十九军军长的胡炳云将军率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是役,该军激战月浦镇,潘家桥、宝山、江湾机场、吴淞要塞,断敌海上退路。战事之激烈程度非同寻常,仅前四日,该军即伤亡四千余人。如,二六零团进攻月浦镇,余一百二十人。又如二五八团二营进攻宝山途中,五分钟内伤亡一百四十八人,其六连余六七人。又二五三团二营攻打月浦东南二十五、三十二高地,恶战一日,余七十人。是役,叶飞司令员称赞二十九军打得异常出色,体现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胡炳云将军言,淞沪战役结束次日,二十九军奉命迅速折返苏州休整,并准备进军福建。是时,有调皮士兵编顺口溜曰:“盼上海,望上海,打下上海捞到两条麻布袋,困在水门汀,盖着麻布袋,一觉醒来好凉快。”(7)
  胡炳云将军言,1940年3月,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化名胡服),由延安至皖东北。中央发电一一五师,要派得力部队保卫少奇。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急令胡炳云将军担任护卫少奇和中原局的任务。初始,少奇一到,日军便围之;少奇转移,日军便跟之;天天转移亦不得脱。将军与少奇朝夕相处一月余。将军言,开始大家都很纳闷:日军怎么老甩不掉?故怀疑内奸作崇,后方弄明白是电台发报所致。 (8)
  胡炳云将军言,少奇同志脸庞清瘦,和蔼可亲,理论水平高,政治修养好。初到许圩子召开了干部会议,有当地党政军负责干部参加。少奇讲解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通俗易懂。如曰:“打日军要有枪,有了枪还要有个家,这个家就是抗日民主政权。”又曰:“有的同志觉得招兵买马是资产阶级军队的做法,我看,能招到兵买到马,就不错嘛!革命的兵为什么不招?革命的马为什么不买?发展武装,多多益善。”(9)
  胡炳云将军言,少奇同志生活俭朴,关心士兵。坚持与官兵一同吃“大锅饭”,从不开小灶。有时因工作关系不得一人吃饭时,也极简单:几条小咸鱼和一丁点小菜。少奇行军很少骑马,坚持与士兵一同步行,马让给伤病员坐,或用来驮东西。(10)
  将军又言,少奇烟瘾大,一支接一支。某日,将军通过内线关系弄两条烟送少奇,少奇退让半天,方勉强收下。(11)
& && &1940年6月,胡炳云将军护卫少奇转移郑集,泗洲之南,洪泽湖之西,突遇日伪军袭击,将军组织官兵奋勇反击,战斗极其惨烈。是时,歼灭日伪军四百余,我方伤亡二百余。战后,刘少奇召胡炳云将军谈话,问伤亡情况,将军对曰:“就是牺牲了我们全大队,也不能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少奇似不悦,又问:“炳云同志,你对毛主席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怎么理解的?”将军支吾。少奇继曰:“我们同敌人打仗,只有善于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歼灭敌人。如果自己都没有了,把本钱全部花光了,拿什么去消灭敌人呢?再说,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员,怎么能叫那么多的同志为我流血牺牲呢?”将军言,少奇批评人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12)
  胡炳云将军,四川省南充县李渡镇邓家楼村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父亲善厨艺,掌厨街坊婚丧嫁娶以糊口。将军自小学之,亦善厨艺。九岁父亡,母多病。将军十一岁外出帮工,担水、劈柴、做饭、放牛、种田,起五更,睡半夜,有三餐饭吃,无分文工钱。(13)
 胡炳云将军善吹号,曾于四川军阀部队第七混成旅二团二连任司号员。1928年将军随邝继勋、罗世文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打散,将军与另两人投奔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初到,即被关押审讯。审讯者为四方面军保卫部审讯科长丁选武、书记寇其炎。胡炳云将军言,幸亏我会吹号,那时四方面军正办司号员集训队,竟找不到一位会吹号的。如果不会吹号,早就成为刀下鬼了。将军言,另两人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估计被杀了。错误路线杀个人就象杀鸡一样。(14)
  1932年冬,胡炳云将军调任保卫局保卫队司号员集训队当教员。集训队十多位娃娃,小者十岁,大者十三四岁。是时,部队急缺司号员。将军言,我的特长派上了用场。(15)
  胡炳云将军言,长征过草地第一次见许世友军长,差一点被杀。是时师长叫我集合部队,集合好后我向师长报告。师长正与一位黑矮个子谈话。我跑到跟前。黑矮个眼睛一瞪,露出凶像,伸手就拔枪。将军见之,拔腿就跑。后师长告之,黑矮个是许军长,幸亏你跑得快,不然小命就没了。(16)
  胡炳云将军言,红军长征到哈达铺,中央军委下了一个十分特别命令:全军上至司令员,下至炊事员、挑夫,每人先发大洋一块,用于改善伙食。是时,五块大洋可易猪一头,两块大洋可易肥羊一只,一角钱可购十个鸡蛋。那几天,真比逢年过节吃得还好。(17)
  胡炳云将军告余,山城堡之役,发了“洋财”,也犯了“错误”:是役,将军所部缴获子弹十万余发,枪支一千余支,俘敌一千五百余名。为此,师首长决定抽调两万发子弹支援兄弟部队。将军接通知后,思想不痛,一发也未交。是时,师政委肖华特意召将军至师部严厉批评之:“你这个胡炳云啊,真是胡来,真是胡来!”将军回忆曰:“由于久经征战,使我对枪和子弹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打仗,手中枪多弹足,心中就踏实。”(18)
  1936年夏,红二师三团二连于尉旺堡整训。美国记者斯诺曾至二连采访,时任二连副连长的胡炳云将军引领斯诺参观连队的“列宁室”。斯诺著《西行漫记》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之五“红军战士的生活”,即有采访二连之片断描写。将军回忆录言其地为“尉旺堡”,斯诺书中言其地为“预旺堡”,不知是否一地,有待查证也。(19)
  胡炳云将军节俭。将军夫人史伟告余,解放战争时期,将军一年用香皂一快,牙刷一只;抽烟亦节俭,为了不让烟白白燃烧,若有电话来,即摁灭烟头,电话完后再点燃,有时一支烟要摁灭烟头两三次。某日,将军夫人告将军:“孩子有半年多没有吃上肉了。”将军曰:“老百姓饭都还吃不上呀!”后,警卫员偷偷打野兔、野鸡,欲为孩子改善伙食。将军闻之大怒:“你们浪费子弹!”(20)
  1955年5月,胡炳云将军任济南军区参谋长。次年冬,军区于徐州六十八军举行加强步兵师演习。演习结束,苏军顾问要求举行大阅兵。因阅兵场地需占用、损毁老乡大片麦地,胡炳云将军持反对意见。后苏军顾问上下两头活动,大阅兵如期举行,因压坏几十亩麦地,部队一次性赔偿三万元钱。将军更不服。某日,演习部队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苏军顾问不点名批评将军,将军怒而离席。装甲兵领导宴请济南京军区领导和苏军顾问,将军亦不出席,曰:“老毛子参加,我就不参加。”后,军区党委上,有领导严厉批评之,曰:“胡炳云同志胡闹,开国际玩笑!”(21)
  1959年,胡炳云将军调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兼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文革”中某日,西安交通大学造反派代表至北京见陈毅,列举胡炳云将军“罪状”。陈毅闻之不悦,当即打断,曰:“胡炳云我了解,是个工农干部,作战很勇敢,他对当党、对毛主席很忠诚,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个好干部,如果打起仗来,还要用他们这些人的。”造反派闻之默然。(22)
  1967年5月,胡炳云将军调任总参三部部长,吴保山将军任政委。将军言,总参三部是特殊的战备执勤单位。其时,中央军委规定,三部不搞“四大”,主要进行正面教育。故将军言其于三部工作任务主要是“灭火”,即稳定局势。杨成武将军被打倒后,将军受牵累,挨批斗,违心作“检查”。(23)
  胡炳云将军秘书左昌远言,将军离休后,每月领到工资,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交党费。将军极少参加社会上各类活动,但每逢建军节、国庆节,均穿着洗得褪了色的旧军装,精神饱满地出席,一次不拉。将军时间观念极强,一生打过无数次战,没有延误过一次;一生开过无数次会,没有迟到过一次。(24)
  胡炳云将军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所在团团长,该团当时番号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为四连官兵。1995年6月27日,将军接受余采访,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事甚祥,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事迹如数家珍,班长以上干部俱能呼其名,既为之自豪,亦为之痛惜。采访结束,将军挥毫书“刘老庄烈士精神不朽”赠余,不料竟成将军绝笔也。1996年2月28日,胡炳云将军逝世。遵生前遗嘱,将军骨灰送江苏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安葬。(25)
资料来源和注释
(1)     胡炳云将军,少将,曾任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2)     胡炳云,日北京采访笔记。
(3)     同上。
(4)     同上。
(5)     魏祥成文《忆英勇善战的胡炳云同志》,《胡炳云回忆录》,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扬清文《胡司令率领我们海滩突围》,《胡炳云回忆录》,1998年。段焕竞文《难忘的海滩突围战》,《胡炳云回忆录》,1998年。
(7)     胡炳云,日北京采访笔记。
(8)     同上。
(9)     同上。
(10)  同上。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同上。
(14)  同上。
(15)  同上。
(16)  同上。
(17)  同上。
(18)  胡炳云,日北京采访笔记。《胡炳云回忆录》,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  斯诺文《西行漫记》,三联书店出版,1979年。《胡炳云回忆录》,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  胡炳云将军夫人史伟,日北京采访笔记。张汉明文《怀念我的老首长胡炳云同志》,《胡炳云回忆录》,1998年。
(21)  《胡炳云回忆录》,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
(22)  同上。
(23)  胡炳云,日北京采访笔记。吴保山,少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
(24)  左昌远文《回忆敬爱的首长胡炳云》,《胡炳云回忆录》,1998年。
(25)  胡炳云,日北京采访笔记。
 野半庐主程世清 
& & (1918――     )
& & (程世清(1918年-2008年),河南人,曾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革期间,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
  程世清将军晚年罢官后居福州,其院名“半野轩”,为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故宅,将军居一角,取名“野半庐”。背街面湖,闹中取静,香藤怪石,大有幽意,白日弥望碧波荡漾恍若舟中,夜晚隔岸灯火璀璨不觉城里。将军苍颜白发,布衣素食,隐于此,钓于此,醉于此也。(1)
  2002年10月20日,余访程世清将军于野半庐,庐前见一石桥,名曰“钓鲈桥”。过桥有一石垒月亮门,门上有匾曰:“野半庐”,两旁有对曰:“大气量天空海阔;真聪明岳峙渊亭(三点水)”。将军告余,“野半庐”其意当回环读之,如可称“半庐野”,也可称“庐野半”,也可称“半野庐”,也可称“庐半野”,也可称“野庐半”(2)。
  程世清将军厅堂满挂名人字画。有杨成武将军书法条幅,书曰:“松涛”;贺晋年将军竹画,题诗曰:“山清风尘一笑中,小圃锥管襟宽松,一生只画松竹梅,宏观漫天无限景”;郭清海先生对联曰:“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邱正平先生横批,书曰:“海”,下款题识曰:“世清同志学识似海,遂以海赠之。”
  程世清将军,河南新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其时十一岁。将军年轻时有文艺天赋,能吹笛、吹箫,拉二胡、拉手风琴等,亦能快板书,演活报剧。将军曾任宣传分队队长,团宣传干事,后历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等职。
  程世清将军登台作报告,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富鼓动性,非常人所能及。***言,听程世清将军作报告,手不拿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滔滔不绝数小时,谁能信他只读过一年私塾?(3)
  程世清将军告余,“文革”中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将军时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4)
& && &有报道言,江西景德镇瓷厂被林彪、程世清一伙改成了“水陆两用车”的工厂,车未造出来,精美的瓷艺却几乎破坏殆尽。程世清将军告余,“文革”中,将军奉命至江西某兵工厂领导试验新武器装备,水陆两用车于1971年8月造出,并运往空军。
  程世清将军言,“文革”期间,毛泽东每年至江西均为将军接待,因此与汪东兴交往甚密,知根知底。将军曰,汪东兴早有防范江青之心,故而于庐山会议上积极拥护林彪设国家主席之主张。汪东兴曾派人与将军言:“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是谦虚,不要搞错了。”(5)
  程世清将军将军告余,庐山会议最后一天晚上,将军至毛泽东住处。毛泽东对将军曰:“林彪啊,还是要保的。”将军建议主席留下,到南昌住几日,再和林彪谈谈。毛泽东微微笑曰:“是个好办法。”是晚,将军急至林彪处,将主席的意思转达林彪,林彪沉思片刻,欣然应允。将军夫人刘秋萍继曰:“次日凌晨,我与世清去接林彪到南昌住,不料叶群执意不肯。我们只好送他们回北京了。”程世清将军长叹息曰:“如果那天林彪留下来就好了!”(6)
  庐山会议期间,陈云发言论生产。王洪文批道:“老右派要翻案。”程世清将军大怒,斥王洪文:“新兵蛋子懂个屁!”是日晚,陈云特向程世清将军致谢。(7)
  1966年8月,程世清将军于青岛参加济南军区党委扩大会。是时传达军委文件,号召给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提意见。将军与罗通将军一道上书肖华、杨成武,揭发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与苏联人交往密切及仿效苏联实行一长制事。(8)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程世清将军因之受处罚。1972年6月28日被隔离审查,1978年10月23日又被关押于秦城监狱三年余。1982年1月15日,程世清将军以揭发许光达事,被判为“诬告陷害罪”免于起诉。同年3月21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退出现役,每月发200元生活费,政治、医疗按师级干部待遇转地方安置。1982年11月6日给予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9)
  程世清将军囚于秦城监狱期间,蜇居斗室,伏案成三十万字长篇小说《柴山保故事》,原稿以圆珠笔芯裹胶布书写,字密如麻。书中故事源于将军儿时家乡生活原型,上百人物如郭永泰、赵文品、李婶、甜妹子、郭不理、郭二皮、陈六祖、陈四瘸子、汪老虎、王文焕、小寡妇、包大脚、石杆子、杨万油、扁担老人、罗六姑、路走高、胡裹糊、白梅香、丁四苗子等,维妙维肖,乡土气息扑面而来。(10)
  程世清将军曾与姚文元、刘丰、王秉璋同居秦城监狱一室。将军言姚文元:“只知道看书,有时也下下棋,但什么话也不说。他是个书生,不是搞政治的人,主要是听了康生、江青的话。”(11)
  程世清将军晚年潜心学画。将军作画喜以白布代纸,风鸣树偃,奇松怪石,飞禽走兽,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于画。笔意奔放,如哭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其画面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其胸中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
  程世清将军豪饮。六十岁一日一斤,七十岁一日半斤,八十岁一日仍三两。将军喜饮烈酒,尤喜竹叶青。不饮则己,一饮必微醺,则从未醉过。
  程世清将军“文革”中多坎坷,大起大落。忽而身居高位为座上宾;忽而身陷囹圄为阶下囚。个中缘由,将军自知也。程世清将军晚年隐居野半庐,以水为邻,以酒为伴,寄兴于木石,纵情于字画。
    资料来源和注释
(1)程世清(少将,曾任解放军福州军区副政委),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朱绍良,国民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曾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
(2)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3)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4)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5)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6)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7)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8)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9)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11)程世清,《柴山保的故事》,自费出版。
(12)程世清,年10月20日福州采访笔记。
野半庐原为围棋太守吴清源故居,后为国民党福建省省长朱绍良所居。
大高个王扶之& &
& && &(1923年--     )
& & 王扶之将军,前额宽阔,黑发后掠,身才极高大,衣着极随便。戴黑边眼镜,行止文雅,儒者之风可人。
王扶之将军,陕西子洲县人。原名王硕,年幼丧母,后随父至延安谋生,抽空读《三字经》、《百家姓》,粗通文墨。1935年7月,将军以12岁诳称17岁报名参加红军,因大高个,人皆信之,入刘志丹陕北红军“少共营”。(1)
抗日战争时期,王扶之将军曾获一辆单车,喜不自禁,骑术日精。能上山下坡、过桥越沟,能以车速追汽车、马车,能定车于地不动数分钟,能带四人于车上行,能手不扶把,以股扭动驭车头。将军单车之术为当时红军中一大景观。(2)
王扶之将军喜打蓝球,为红军部队蓝球队主力队员。将军个子高,投球如塞囊中物,若对方投球,将军一跃,可把将进之球用手从蓝圈中顶出。故每次赛球,对方必派两人专门对付他(3)。
东北姜家店战斗,王扶之将军任营长,率一营兵力围歼国军一加强营,负伤。攻锦州,将军任副团长,尚未发起攻击既遭敌炮火射击,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仍率部发起进攻。该团在克锦州中,团长、政委、参谋长等领导均负伤。(4)
苍蝇,从古至今,人皆恶之,独王扶之将军谓之为“救命恩人”。
1952年夏末,王扶之将军任志愿军代理师长,率部坚守临津川以东阵地。8月2日,将军于指挥部坑道约新华社记者刘鸣修改一新闻稿。其时,将军坐临窗处。稿改毕,将军移位他处,请刘鸣坐临窗处誊抄。突然,一阵闷响,惊天动地,敌机一重磅炸弹命中指挥部坑道。刘鸣与3位机关同志当场毙命,将军与另外两人被巨大气流推至坑道一角。随即,“轰隆”一声,坑道全部塌陷。将军与另两人被深埋洞中,幸坑道拐角有空穴,三人挤塞土石中,无大碍,然已与外界隔绝也。
将军等三人被埋后,部队组织工兵救援一日,不见踪影,经分析断定洞中人已无生还希望,遂停止救援,以备后事,三具棺材也拉到了现场。后一工兵连长清理现场时,忽见两只苍蝇于缝穴中飞出。该连长立即报告师政委:“苍蝇能够活着飞出,说明洞子里还有空气,可能师长他们还活着。”师政委闻报,立即增加兵力,突击挖掘,王扶之将军等三人由此而获救。
1998年7月25日,余于大连黑石礁干休所闻王扶之将军言此事甚祥。将军言,被压洞中后,初隐隐闻外界“咚咚”掘土声,继掘土声时断时续,后掘土声消遁。将军等三人以石敲脸盆、水桶、饭盒等物,以引起洞外援救者注意,均无效。洞中黑不辨人,空气稀薄,将军嘱二人躺倒不动,以保持体力。后朦胧中又闻“咚咚”掘土声起,随即凉风渗入,尔见光亮,一洞口渐大,有工兵将三人一一拽出。其时已是次日下午四五点,将军等三人被埋洞中竟长达38小时。将军忆此叹曰:“如无洞中两只苍蝇飞出,我命早完了。可惜的是我没记住那位工兵连长的姓名,至今仍未找到他。”(5)
& &资料来源和注释
(1)王扶之,少将,曾任解放军乌鲁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杨民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文《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世界军事》1995年增刊。
(2)王扶之,日大连采访笔录。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1907--1998)
余曾两见王平将军,其情其境,天壤之别。
  1969年夏,王平将军隔离审查于南京军区三所十一号楼。居一室,室内仅一床、一桌、一凳而已。将军衣圆领汗衫,粗布裤衩,日日写检讨不止。吃饭要排队,上厕须报告。大澡堂洗澡,由带队统一口令:“脱衣服”、“下去”、“出来”。其时,余所在部队警卫该地,见其如此,有虎落平阳之慨矣!
  1986年初春,余为记者访王平将军于北京东钓鱼台。将军宅为一栋青楼,富丽堂皇,花木掩映,真今非昔比。将军银发后掠,红光满面,见余问寒嘘暖,端茶倒水,热情和蔼。谈及往事,将军感慨万端,兴之所至,濡墨挥毫,书“天翻地覆慨而慷”条幅赠余。
  王平将军,湖北阳新县三溪口镇人。原名王惟允,参加红军时,连长广东人,点名呼王平“王翁翁”,故改名“王明”。延安时期,批王明路线,又改名“王平”。后,中央军委将八十一师扩充为二十七军。毛泽东召王平、贺晋年,挥毫书命令赠之:“任命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毛泽东。”(1)
  王平将军于战争年代曾两次负伤,遇险则不计其数。某战斗,将军随部队进攻,忽觉腰部如遭重锤猛击,心想中弹无疑,战后竟无恙。细检之,为一皮文件包所阻,弹头夹包内。又某战斗,将军蹲工事用电话指挥打反击,忽觉有人推己身,力甚大,不可阻,头脑亦“嗡嗡”响。盖一发迫击弹落近前,耳震聋。某战斗间隙,王平将军与警卫班长于一山坡午休。朦胧中觉班长“哼”一声,睁眼视之,某战士擦枪走火,班长命毙,一弹洞穿班长头颅,由将军耳旁擦过也。某战斗,王平将军与邓国清团长立坑道观察敌情。突然一发子弹击中邓团长手,将军急回首,又一弹飞至,由其后脑勺擦过,幸仅皮破血流。若不回首,子弹正中前额。(2)
  王平将军言:1930年,红军第二次打长沙。将军随三军团四师近长沙城前,忽然,全师部队紧急结合。见四师政委石恒中神情严肃,立一桌上,宣读命令:师长卢匿才于第一次打长沙按兵不动,作战不力,判处死刑。即见两红军战士押师长卢匿才出,以大刀砍师长头于稻田中。将军言此曰:“其时,众皆震惊,鸦雀无声。无有敢言者。”(3)
  王平将军言:长征途中,红军欲进驻一藏民院子,黄土青砖,三间。其时,青年藏民均避走,唯余一古稀老人,黑脸大鼻,蓝睛髯须。老人堆垒石于院内,凡近者,以石击之,无不中。时军情急,王平鸣枪警示,老人纹丝不动。团长邓国清继举枪击之,中腿,倒。老人拖伤腿爬墙出,开大门,迎红军。见王平,老人翘小指示之,见邓国清,老人竖拇指示之。(4)
  王平将军言:长征过草地,途经班佑河。过河后彭德怀命其回返,收容掉队红军。将军领兵一营,急行军七十里,始至河畔,举目远眺,果然人影憧憧;近视之,或坐,或躺,或卧,或跪,或搂,或抱,或背靠背,或肩挨肩,皆呼之不应,摇之不动;细检之,约数百人,唯一小红军尚有气息;将军命抱小红军回,中途断气。1996年3月26日,王平将军与余言此,老泪纵横,哽咽不已,闻者无不长叹息也。(5)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红一军团曾于陕北套同开运动会。比赛项目为射击、队列、投弹、跳高、跳远、墙报、歌咏等。红四师获总分第一,然而由于四师参谋长陈士榘将总分比例多算了百分之零点二,被发现并扣分。军团机关报《战士报》为此刊登消息《四师搞锦标主义,企图夺取大会全胜》。报纸下发,王平将军嘱全部销毁,并怒找林彪论理,林彪不睬,由此交恶也。(6)
  1938年8月1日,王平将军至任丘县青塔镇,赴任冀中军区政委。当日黄昏,军区政治部某领导呈送一处决罪犯之名单,请王平将军签名批复。名单共二十八人,罪名为“托派”、“汉奸”等。将军意难决。先提审一“汉奸”,黑土布衣、敞胸露怀,蓬头秽脸,十三岁童也。将军疑其罪,细审。问:“你当过汉奸吗?”童答:“不是。”问:“那你为什么被抓呢?”答:“偷东西。”又问:“既然你是小偷,能当着我面,偷偷看行吗?”童答:“不敢。”将军以命令口吻曰:“叫你偷就偷,有什么敢不敢?”童答:“已偷过。”将军不信,童遂从怀中取牙膏还之。王平将军大惊,心想:小偷无疑矣。是夜,遂将二十八名死刑犯,一一复审,果多为冤案,将军挥笔疾书,均免死罪。(7)
  王平将军告余,1962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于大会堂接见部队师以上干部和地方负责同志。毛一手拉许世友手,一手拉王平手走上主席台。同上主席台有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等。毛泽东双手叉腰,立中央,用湖南腔曰:“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言毕,转身下。出礼堂指王平、许世友言:“不要送,各奔前程。”旋即上车奔上海。其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王平将军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8)
  1964年1月13日晚,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将军与农民对阵篮球赛。王平将军任将军队场外指导。将军队成员有许世友上将、聂凤智中将、张藩中将、王晓少将、吴华夺少将、高厚良少将、蔡永少将等,对阵农民队为江苏省丹阳县十一个生产队的农民业余篮球队员组成。王平将军忆此兴奋不已,曰,其时将军队取名为“老战士队”,农民队取名为“新农民队”,比赛中高潮迭起,掌声不绝,“老战士队”以64:54获胜。(9)
  “文革”中,南京军事学院分成两派:一派为“红司”,一派为“革联”,两派争斗王平将军。
  1967年4月,王平将军于南京总医院做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手术未拆线,即被造反派抢出批斗。今日“红司”,明日“革联”,轮番“轰炸”,直至5月下旬。某日,南京体育馆召开批斗大会,造反派勒令王平到会,将军躺行军床、戴氧气罩,接受批斗达四小时之久。(10)
  王平将军办事极有主见,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武汉军区二十军防化连,江青“批林批孔”之试点单位。“文革”中,红极一时,人人趋之若鹜。某日,时任武汉军区政委的王平将军驱车至二十军视察,经防化连,军领导指其营房告将军,此乃防化连。将军闭目佯装未闻,车过之。次日出车,又经防化连,陪同者提醒曰,是否到防化连看看,将军淡淡一笑,无动于衷。又一日,将军车三过防化连,秘书小声附将军耳言,这是江青抓的点,不下车看看恐怕不妥,将军依然不发一言,车又过之。事后,有人状告王平,三过防化连而不入,与江青唱对台戏。王平将军耸耸肩曰:“小题大作,不予理睬。”
不久,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将军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任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将军问:“回信说什么?”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将军不悦,曰:“江青同志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任委无言以对。(11)
  1976年2月下旬,党中央召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要求转弯子,积极支持并参加批邓。江青出席大会,作即席发言,主旨批邓。会后,由王平将军主笔,杨得志、赵辛初等与会将军联名书信一封,送江青,大意为:你今天讲的话,我们没有记下来,请发一个记录稿给我们,我们好回去传达。江青阅信,心中不悦,只得于信上批曰:“概不传达。”(12)
  毛泽东逝世,全国各省、各军区都发唁电,按习惯应对江青表示慰问。武汉军区发的唁电只字未提江青。报纸发表后,各大军区唯有武汉军区未提江青名。有人建议再给江青补发一电,王平将军则曰:“不提江好。不提,江青还高兴。说明她是党中央领导人,把她放在家属位置或者还不高兴呢。”此事遂平。(13)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将军任晋察冀三分区政委,黄永胜任司令员。某日,上级命令三分区派人至敌占区运粮。黄永胜推托有病,王平欣然代之前往。大捷归,黄永胜忌之,状告王平包办一切,欲取司令员而代之。王平哭笑不得。“文革”之初,王平将军隔离审查,专案人员询之黄永胜,黄永胜曰:“此人早该打倒。”将军故此身陷囹圄五年。王平将军出狱之际,恰黄永胜锒铛入狱之时。专案人员询之,将军不发一言。单独审讯黄永胜,有关部门特邀王平将军参加,拒之。公安部集体审讯黄永胜,王平将军应邀而至,于走廊处循窗口一瞥,旋还。(14)
  资料来源和注释
(1)王平,上将,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贺晋年(少将,曾任解放军原装甲兵副司令员)文《宽厚兄长良师挚友》,人民日报1999年5月29日。《王平回忆录》说:“毛主席的亲笔命令,我一直保存着,后来在冀东过唐河时,突然遇河水陡涨,连同皮包被水泡坏了。”解放军出版社。
(2)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
(3)《王平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4)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
(5)同上。
(6)陈士榘(上将,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1994年3月18日、21日广州采访笔录。
(7)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
(8)《王平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9)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许世友,上将,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聂凤智,中将,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张藩,中将,曾任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王晓,少将,曾任解放军海军后勤部长。吴华夺,少将,曾任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高厚良,少将,曾任解放军空军政委。蔡永,少将,曾任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
(10)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
(11)孟军(曾任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部秘书长),2000年8月11、13日河南鸡公山采访笔录。另见《王平回忆录》。
(12)同上。
(13)《王平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4)王平,1996年3月26日北京采访笔录。
“活雷峰”张玉华
(1916――    )
张玉华将军,山东文登人。瘦高个,直鼻梁,双眸如漆,英气逼人。将军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花发后掠,一丝不乱。(1)
张玉华将军立、行、坐、卧,均不失军人风度。坐,不动不摇;立,笔直笔挺。晚睡晨起,脱衣穿衣,从不开灯,均于“黑箱”中操作。伸手不见五指间,唯闻“嗦嗦唏唏”声响,一分钟即更衣毕。七十高龄仍如是。此乃将军数十年枕戈待旦之军旅生涯习惯也。(2)
张玉华将军外出,或下连队、或住宾馆,起床后均自己叠被子,整理房间,清扫卫生。凡种种被子叠法,将军一看即会,依样模仿,惟妙惟肖,服务员亦叹弗如也。将军任湖北省委书记期间,遍走七十余市县,凡宿,叠被、清扫、洗衣;客来,倒茶;客走,清理,均自己动手。服务员嘻笑曰:“客人都象你一样,我们就成闲人了。”(3)
张玉华将军不抽烟,亦不反对别人抽烟。将军与余谈及抽烟好处津津乐道也。如保暖、照明、增香、避臭、提神、清脑、防虫、驱蚊、解困、交友等。(4)
张玉华将军爱好广泛,好学好动。将军晚年生活分十大块:一读书,二看报,三学字,四画画,五养花,六钓鱼,七劳动,八体育,九音乐,十机动。将军自言,爱好太多,都不精。(5)
张玉华将军善种花木蔬菜。且购买植物学书籍,如《花谱》、《家养盆花谱》、《蔬菜学》等,认真研读,以佐实践。将军言,一种花一种个性,有的要多浇水,有的要少浇水;有的喜欢太阳,有的怕太阳;有的要施这种肥,有的要施那种肥。名堂多着呢!将军家中有地载花二十八种,盆载花十八种,果树十六种,风景树十六种。外围是大树,小围是花木,葱茏可人。(6)
张玉华将军家蔬菜基本自给自足。
张玉华将军离休后曾钟情养鸟。1983年,友人送一对芙蓉鸟,小巧玲珑,十分可爱。经悉心喂养,连生三窝小芙蓉鸟。将军养鸟兴致大增,继养一只百灵,大头短嘴,羽毛沙白,歌喉婉转,亦能学猫叫、狗叫,麻雀打架叫。养一月余,无疾而终。后又得一画眉,高雅非凡。惜正喂食时,将军因接电话,鸟笼忘关,乘隙飞逸。将军叹息良久,此后再不养宠物。(7)
张玉华将军1937年参加胶东天福山起义,时任连队指导员。将军作战勇敢机智,深的上司赞赏。某役,纵队司令员负重伤,将军弓身负之,组织反击,掩护司令员安然突围。后,将军任团政委九年,富政治工作经验。(8)
1942年春某日露天晚会后,张玉华将军拣拾到一大包日本金元券,即刻毫不犹豫上缴纵队政治部秘书长吴仲廉(江华夫人)。江华闻之曰:“此人不爱财。”调任政治部招待所暂住,后分配鲁中军区后勤任政委。(9)
张玉华将军多才多艺。将军抗日战争中率游击队闻名胶东,传说能使双枪,亦文亦武,军政双全。将军亦多才艺,京胡、二胡、口琴、风琴、钢琴、笛子、箫,无所不能。(10)
1950年春,张玉华将军任师政委,率部参加解放海南岛。将军言,其时军中弥漫厌战情绪,如有官兵言:“琼洲海峡鱼虾蟹鳖正在开会,此话怎讲,准备会餐。”后将军作动员报告,略作改动:“琼洲海峡鱼虾蟹鳖正在开会,此话怎讲,欢迎大军解放海南。”(11)
张玉华将军生活俭朴。战争年代,衣服穿破了补,补了穿,有时全年不领衣服。建国后,服装够用就不领,实行军衔制后经常穿士兵服装,下连队蹲点。将军很少照相,认为照相一是浪费,二是宣传自己。(12)
某日,张玉华将军至某工厂视察,见工人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将军停步不前。工厂领导急问:“为啥不走?”将军答曰:“你把工人给我撤了,人不撤,我不走。”(13)
1971年3月21日,张玉华将军任湖北省委书记。1978年将军向中央写报告,请求免去该职,回部队工作。其间,有三年分工不管地方工作,地方会不开,文件不批,电话不打,干部不谈话,三支两军的点一个不走。(14)
张玉华将军言“文革”中政治经验:凡事以上级正式文件和报告为准,对纯属个人讲话,历来都是作参考。主要做法是:一、正式的消息按正式规定的方式传达;二、半官方消息,半正式消息,变成自己的,用个人的口气、个人的体会来传达;三、非官方消息,听在耳朵里,烂在肚子里。(15)
张玉华将军言党的干部政策上有两条教训,一条经验。两条教训是:一步登天的干部是失败的;二碎步慢走,再好的干部也压老了。一条经验是德才优秀的干部看准了,可以越副职提拔,不能越正职提拔。(16)
张玉华将军言养生经验:“人好比一部机器,要不断使用,不使用就不行,钢铁不用也要生锈,何况是肉体。”(17)
张玉华将军爱管闲事。
1985年五一节晨,张玉华将军偕夫人、孩子游览玄武湖。一骑自行车之妇女忽然摔倒,鼻孔流血,昏迷不醒,距将军约六十米。其时围观袖手者众。将军见之,急上前扶起,大呼司机开车来,与家人轻扶妇女上车,直送附近医院抢救。有记者欲报道此事誉将军为“活雷峰”,将军止之,对曰:“雷锋不敢当,见死不救枉为人也。”(18)
又1979年6月中旬某日,张玉华将军至北京王府井大街购物。见东风商场前围人如堵,拥族(竹头)观看。将军伸头视之:街心遗一泡大便,一卫生纠察正与一抱小孩妇女争吵:“你扫了。”“不是俺伢子拉的,就不扫。”是时,人越围越多,街面交通严重受阻。张玉华将军不声不响,拿起扫把和簸箕,弯腰清扫地面。当事者即刻无言,围观者一哄而散,俱不知清扫大便者为大军区级干部也。(19)
又某日,张玉华将军至南京军区机关门诊部看牙病,将军排队候诊约半日,询问原因,有人告之是“设备老掉牙。”为此,将军三次找军区后勤部领导:“我老掉牙了,你们的设备可不能老掉牙啊!”军区后勤部领导终批五万元购买牙科新设备。(20)
张玉华将军离休后,经常走访南京军区司政后和江苏省军区领导,谈问题,提建议。将军见面即开门见山曰:“提点建议,你们考虑,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但我不检查落实。”有的现任领导既烦之亦惧之,不得不洗耳恭听之。(21)
张玉华将军年轻时毕业于山东荣成师范学校,学过陶行知教学法和英国的道尔顿,后任教于文登县公立小学,懂复式教学,即同时同地点同四个年级教学,获系列小学教学合格证书。1986年张玉华将军离休后重执教鞭,义务任教于偏僻山区淳化乡中心小学。初,秘书安排市内学校,将军曰:“我不锦上添花,我要雪中送碳。”上任之日,有记者欲照相报道,将军挥手止之曰:“我不是来摆样子的!”(22)
资料来源和注释
(1)       张玉华,少将,曾任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委。
(2)       张玉华,日南京采访笔记。
(3)       张玉华,日南京采访笔记。
(4)       张玉华,日南京采访笔记。
(5)       同上。
(6)       同上。
(7)       同上。
(8)       张玉华,1日南京采访笔记。
(9)       同上。吴仲廉,曾任浙江省法院院长。江华,曾任浙江省委书记、最高法院院长。
(10)   同上。
(11)   同上。
(12)   同上。
(13)   同上。
(14)   同上。
(15)   同上。
(16)   同上。
(17)   同上。
(18)   张玉华,日南京采访笔记。
(19)   同上。
(20)   同上。
(21)   同上。
(22)   同上。
anthony_cole
南京四大喝:许和尚、聂凤智、王平
还有个谁?
南京四大喝:许和尚、聂凤智、王平
还有个谁?
anthony_cole 发表于
00:45 http://lt.cjdby.net/images/common/back.gif
& & 不知道啊!:L
塔山名将吴克华& && && && && && && &
& && && & (1913――1987) 
& && && && && &
& && && && &(吴克华(),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生肖比喻人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