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47÷ 3等于多少涂一涂算一算

上海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2【雪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贴子:
上海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2
上海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请你填一填。(22%)3. □5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4. 一列火车上午7:30从温州出发,当天下午3: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小时。5. 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6. 3平方米=()平方分米 5公顷=()平方米7. 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起来。6.5 6.05 6.65 6.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学校操场面积为900()小青的身高132()  一块橡皮一个面的面积为6()黑板的周长为9()9. ▲=●+●+●,▲+●=40,则●=(),▲=()。  二、判一判。(对的在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10%)1.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2. 小林的妈妈9月31日从北京回来了。…………………………()3.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4. 小明家客厅面积是30平方分米。………………………………()5. 三(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1)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  三、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里。)(8%)1. 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A、1 B、2 C、3 D、42. 648÷8的商的个位上是()。A、8 B、1 C、9 D、03.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D、甲的面积小,周长也小。4.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A、7人B、8人C、9人D、10人  四、算一算。(26%)1.直接写得数。500÷5=
2700÷9=2.3+3.4=
5.3-3.5=
12×200=9-3.5=
2000÷4=2.列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42.3+15.9=
*15×68=32×26=
*522÷4=  五、画一画、算一算。(9%)  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画几个?画在方格纸上,并在方格纸下面算出它们的面积。   六、解决问题。(25%)1.一枝铅笔0.70元,一根钢笔5.60元。买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一共要付多少元?2.三年级252人要乘6辆车去参观科技馆。如果每辆车的人数相同,每辆车应坐多少人?3.星星幼儿园每天运来水果6箱,每箱10千克。一个月按21天计算,运来水果多少千克?4.一艘轮船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5.下面是三年级同学在一个周末上网的统计表。  (1)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2)这个周末平均每个班级上网的人数是多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您现在的位置:&&>>&&>>&&>>&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正文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者/编辑:教案 https://www.unjs.com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制)一年级下册“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能正确口算。
2、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数学和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中,让学生增强意识。进一步培养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每人四捆小棒,每人一架计数器,一张计算题。
活动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在淄博这个的城市,葛心里非常高兴。小们,你们想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吗?
师: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多种些树。
生:多种些。
生: 不破坏,保护环境。
师:小朋友们的这些做法很好,瞧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仔细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上的小朋友们在。
生:不对,图上的小朋友们是在给小树挂牌子,牌子上写着“护小树”。
生:还有小朋友在浇花,浇花的小朋友一共有36人。
生:草地上有个牌子上写着“在睡觉,行人莫打扰。”
(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画,将你提出的数学问题跟小组里的同伴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生:浇花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生:一共要浇多少棵花?
活动二、解决问题
你说我讲:一共有多少个牌子?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牌子?”
生:26+3,《》()。
师:你是怎样知道用26+3的?
生:要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就要把已经挂了的3个牌子和没挂的26个牌子合起来,所以要用26+3。
师:26+3等于多少你算吗?请你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向你小组里的一下。
师:26+3究竟等于多少呢?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26+3=29。我是这样算的,我先用小棒摆出了26,接着往上数3根小棒27、28、29。
师:谁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我是这样算的。先摆26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把散的小棒数数一共有多少根,1、2、3、4、------9一共是9根,然后加上两个整捆的小棒就是29根了。
师:还有小朋友举着手,你来把你的计算方法向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 我也是先摆出26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先算算6+3=9,然后再用20+9=29.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生:我喜欢第三种算法,因为这种方法算起来很简单,先算出6+3=9再加上20就是29了。
师:其他的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吗?
生齐答:有。
师:那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吗?
生齐答:愿意。
师:那就赶快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吧。
活动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练习一)
(出示课件)
师:请小朋友们看屏幕,着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
师:那就赶快算算吧。
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生:32+5=37。
师:其他的小朋友你们同意他的计算结果吗?
生齐答:同意。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第一种方法算的,32、33、34、35、36、37。
师:谁来说说第二题的答案?
----------
活动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
师:老师这还有个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吗?
生齐答:能。
师:浇花的小朋友一共有36人,画面上只有4人,还有多少人?
谁会列算式?你知道怎样计算吗?快借助学具摆摆吧。
(生操作)
师:你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位听听吗?
(生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生:36-4=32我是这样算的。我是先摆出了36根小棒,然后从6根小棒里往外拿四根小棒,边拿边数5、4、3、2再和旁边的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了。
师:你们都和他的计算方法一样吗?不一样的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呢?
生:我也是先摆了36根小棒,然后边拿小棒边数35、34、33、32拿了4次剩了32根。
生:我和他们的算法都不一样,我是摆出了36根小棒后,先算6-4=2然后再用30+2=32。
师: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恩,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一道减法题,你们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算一算(练习二)
师:小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吧。那就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吧。
(生计算)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第一题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46-4=42,我是这样算的,先用6-4=2再用40+2=42
师:第二题呢?
活动六:拨珠计算(练习三)
师:瞧,这是什么?
生齐答:计数器。
师:你知道吗?计数器不但可以用来拨数还可以帮我们计算呢。下面咱们就借助计数器算一算这几道题。把结果填到老师给你发的纸上。
(生操作计算)
2、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42+5等于47
师:你同意他的计算结果吗?你和他的计算结果一样的话就说“对”,不一样就说“错”,记住了吗?接着往下说。
生:20+30等于50。
生:58-20等于38
师:小朋友看,今天我们做的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就是咱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课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活动七:种树(练习四)
师: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为了美化,决定要举行一次活动,谁想参加?
生:我想参加。(生齐举手)
(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只要你算对一道数学题,就可以为咱们的校园种下一棵小树了。你想种哪棵就种哪棵。谁想先来?
生:5+30=25
师:哦,他算对了,瞧她为我们的校园种下了第一棵小树,还有谁也想种?
生:我想种72+6那一棵树,72+6=78。
师:还有谁想参加?
生:69-7=62。
师:小朋友们真不愧是环保小卫士,不一会就为我们的校园种下了这么多棵树,有了你们种的这些树,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了。
师: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我了如何计算加法题。
生:我会计算减法题了。
小朋友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加减法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小朋友们种下了这么多棵小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2    〖预览〗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册
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利用了具体的事物,从学生的生活实地出发“分苹果”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通过除法列式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学习的必要性。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通过蛞煌浚垡徽鄣炔僮骰疃寡鲜斗质囊庖澹⒛苡糜镅员泶锍隼础T谌鲜镀渌质慕萄е校浴胺拧蔽鳎醚鞫疃U故菊叫魏驮残蔚牟煌鄯ǎ箍1/4本质意义的探讨,理解分数的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直接介绍,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通过除法列式引出分数的必要性,通过涂一涂不图形的1/2强化分数的认识。在认识不同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3    〖预览〗
“吃西瓜”教学反思
“吃习瓜”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个教学内容,通过前几节课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大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学习的分数的加减。
1、要进行分数的计算,首先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知道谁大谁小,然后才可以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我先问小熊和大熊谁吃的多,然后再提问,一共吃了多少,自让而然的诱导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计算的算理,再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就比较容易了。
2、利用多媒体,通过在圆形直观模型图上涂出两只小熊吃的份数,反复演示比较的过程和一共吃的数量的过程,启发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比较好。演示完成,可以适度的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也模仿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分数加减的算理。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直观的思维操作去理解、掌握和学习分数的加减算理。
3、设计和例题相应的练习题,在练习纸上让学生画一画加减的过程,做到学练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气氛好。
4、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只有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学具准备补充分,演示加减的过程过程中有些困难,这是没有提前预料到的,因此,我认为,在制作微课时,后期一定要提醒提前设计学生作业,并在学习微课程前做好准备。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4    〖预览〗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中我提供材料,启发学生探究猜想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估一估,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这里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20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理解了面积的单位。我继续指导学生数一数,寻找简单的数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启发学生课后尝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5    〖预览〗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6    〖预览〗《淘气的作息时间》教学反思:在学生对时间及钟面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熟悉的作息时间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意识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在计算时间的经过时,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7    〖预览〗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如教材中出现的“观察与思考”,看图时的错觉,学生观察得到的结论,由于视错觉原因经常不正确,要实验检验.检验的结果与他们观察到恰好相反,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8    〖预览〗
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近五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所属栏目:〖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相关:
  〖〗链接地址:
  教案提供的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https://www.unjs.com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教案相关范文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涂一涂,算一算.(1)如图1所示,4个的和是多少?(2)如图2所示,3个是多少?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作图如下:
(1);(2).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8)
我的图书馆
2015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8)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 板书:三角形
&&&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 13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9十(&&&&)=16&&&&9十(&&&&)=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五、教学板书:&&&&&&&&&&&&&&&&& &十几减9
&&&&&&&&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 15—9=6
&&&&&&&& 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比较算式
&&&&&&&&&&&&&& &12-7=5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2)9+(&&&&)=18&&&15-9=(&&&&)&&&&&&&18-9=(&&&&)&(3)9+(&&&&)=14&&&&(4)9+(&&&&)=1714-9=(&&&&)&&&&&&&17-9=(&&&&)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
&&&&&&&&&&&&&&& 17& -& 9& = ( 8 )&&& 14& -&& 9& =( 5 )
&&& (7)& 10&&&&&&&&&&&& (4)&& 10
&&&&&&&&&&&&&&&&&&&& (1)&&&&&&&&&&&&&&&& (1)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9+5=&&&&&7+6=&&&&8+5=7+4=&&&&&&9+2=&&&&&9+8=&&&&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9十(&&&&)=16&&&&8十(&&&&)=139十(&&&&)=15&&&&8十(&&&&)=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2。&&&&&&&&(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 例2&&&& 12& -&& 8& =& ( 4& )个&&& 12& -&& 4& =&& ( 8 )个
&&&&&&&&&&&&&&&&&&&&&&&&&&&&&&&&&&&&&&&&&&&&&
2&&&&&& 10&&&&&&&&&&&&&&&&&& 2&&&& 10
&&&&&&&&&&&&&&&&&&&&& 2&&&&&&&&&&&&&&&&&&&&&&&&&& 6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十几减7、6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7&& 6
&&&&&& 例3&&&& 13& -&& 7& =& 6&&&&&&&&&&& 13& -&& 6& =& 7
&&&&&&&&&&&&&&&& &&&&&&&&&&&&&&&&&&&&&&&&&&&&&
3&&&&&& 10&&&&&&&&&&&&&&&&&& 3&&&& 10
&&&&&&&&&&&&&&&&&&&&& 3&&&&&&&&&&&&&&&&&&&&&&&&& 4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5第4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6页的第7题。http://www. m&&&&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练习课
&&&& 14& -&& 8& =& 6&&&&&&&&&&& 12& -&& 5& =& 7
&&&&&&&&&&&&&&&&&&&&&&&&&&&&&&&&&&&&&&&&&&&&&
4&&&&& 10&&&&&&&&&&&&&&&&&& 2&&&& 10
&&&&&&&&&&&&&&&&&&&&& 2&&&&&&&&&&&&&&&&&&&&&&&&& 5
&&&&&&&&&&&&&& 16& -&& 9 =& 7&&&&&&&&&&&&& 13& -&& 8& =& 5
&&&&&&&&&&&&&&&&&&&&&&& &&&&&&&&&&&&&&&&&&&&&&
6&&&&&& 10&&&&&&&&&&&&&&&&& 3&&&&&& 10
&&&&&&&&&&&&&&&&&&&&& 1&&&&&&&&&&&&&&&&&&&&&&&&&& 2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12&&&&5十(&&&&)=132十(&&&&)=11&&&&5十(&&&&)=144十(&&&&)=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4。&&&&&&&&(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小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5& 4& 3& 2&
&&&&&& 例4&&&& 12& -&& 5& =& 6&& &&&&&&&&&12& -&& 4& =& 8
&&&&&&&&&&&&&&&&&&&&&&&&&&&&&&&&&&&&&&&&&&&&&
2&&&&&& 10&&&&&&&&&&&&&&&&&& 2&&&& 10
&&&&&&&&&&&&&&&&&&&&& 4&&&&&&&&&&&&&&&&&&&&&&&&& 6
&&&&&&&&&&&&&& 12& -&& 3 =& 9&&&&&&&&&&& 11& -&& 2& =& 9
&&&&&&&&&&&&&&&&&&&&&&&&&&&&&&&&&& &&&&&&&&&&&
2&&&&&& 10&&&&&&&&&&&&&&&&&& 1&&&& 10
&&&&&&&&&&&&&&&&&&&&& 7&&&&&&&&&&&&&&&&&&&&&&&&&& 8
课后反思:xKb1.C om
&&&&&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l8第3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8页的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P18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1.完成P19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P19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http://www. xkb1.co m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7+9&&&&&&17—8&&&&&&l6—7&&&&15—5&&&&11+22.★★★★★★★★&& ●●●●●&&&&&★和&&●&一共有多少个?&&& 3、&&&△△△△△△△△&&&△△△还剩多少个△?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一)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l6—9=7(人)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 比&& &&&&&&&&&&&&&&&&&&&&&比&& &&&&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七、课堂练习&&&&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八、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15-7=8(个)&&& 15-6=9(个)
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二、探索规律&&&&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三、掌握算法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五、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5、完成练习六第1题6、完成练习六第2题六、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一)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教学过程一、口算检测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列式计算。&&&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26的6题。四、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二)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11-5=6(个)& &&13-4=7(支)
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四、板书设计:分类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按颜色来分一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六、板书设计:分类多种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一、复习。
&&&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 2.投影出示第33页图。
&&& 提出问题:
&&&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1个)
&&&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 2.教学例2。
&&& (1)数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57根小棒,看谁拿得快(5捆又7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六十三。(强调数到五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七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板书设计 :&&&&&&&&&&&
数数& 数的组成
例2: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个单根
&&&&&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 35里面有( 3)个十和(5)个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数、写数
&&&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一、复习。
&&& l、数数。
&&&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 2.看题口答。
&&&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 (1)出示计数器。
&&&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 1.教学例3。
&&&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 2.教学例4。
&&&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 三、巩固练习。
&&&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十位“2”表示2个十
个位“2”表示2个一,
个位上没有时用0占位
&&&&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2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一、复习。
&&& l、数数。
&&&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 2.看题口答。
&&&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新授。
&&& (1)第39页第8题。
&&& (2) 第40页第9题。
&&&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 (3) 第40页第10题。
&&&& 怎样数比较快呢?
&&& (4第40页第11题。
&&&& 独立完成。
&&&&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一、复习。
&&& 1.读出下列各数。
&&& 35&&& 76&&& 89&&& 90&&& 96&&& 100
&&&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 3.口答。
&&&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 2.教学例5。
&&& (1)出示小棒图。
&&&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 让学生观察后问:
&&&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 35& 60& 71& 90& 19& 100
&&&&&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 47○37&&& 88○90&& □&95&&& □&66
&&&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板书设计:&&&&&&&&&& &
相同的数&& 77&&& 99
左边7表示7个十,右边7表示7个一
想邻的数表示什么?什么样的数是想邻的数?
课后反思:
http://www. xkb1.co m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一、复习。
&&& 1、按顺序写敷.
&&&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 1、投影出示例6.
&&&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板书设计:
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口答下面各题。
&&&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 2.5个十和7个一是(&&& )。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 1.教学例8.
&&&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 98-8&&& 23-3&&& 59-9&&& 76-6
&&&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 30+8=&&& 77-7=&&&& 70+2=
&&& 9+20=&&& 10+5=&&&& 28-8=
&&& 65-5=&& 3+20=&&& 90+9=、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2= 32   32 - 2= 30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口答下面各题。
&&&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 2.5个十和7个一是(&&& )。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 5.小结:
&&& 教师提问:& &&.
&&&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 35○53&&&&& 78○69&&&&& 13○31
& 70+9○79&&& 63-3○70&&& 1+80○81
&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五、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一、复习&&&
&&&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http://www. xkb1.co m
&&&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 2.教学例1
&&&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 3.教学例2
&&&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 1.填空。
&&&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分类 : 按单位分:元、角、分
&&&&&&&&&&&&&&&&&&&&&&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 1元=10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一、复习&&
&&&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 2.教学例4
&&&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 &1元=10角&&&&&&&&&&&&&& 10角=1元
&&&&&&&&&&&&&&&& 1角=10分&&&&&&&&&&&&&& 10分=1角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
&&&&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例5、例6教学挂图
&&&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 1.教学例5
&&&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 2.教学例6
&&&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 2.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 1张1元和2个1角&&& 12个1角
1元2角=12角&&&&&&&&&&&&&& 12角=(1)元(2)角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
&&&&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例7教学挂图
一、复习旧知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汇报。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讨论,交流,汇报。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
简单的计算
例7& &&&&&&&5元+8元=13(元)&& 6元+7元=13(元)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10+2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10+2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63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四)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10+20=30
&&&&&&&&&&&&& 一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 30-10=20
&&&&&&&&&&&&&& 用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课件等。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⑹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4=9&&&&&&&&&&&&&&&&&&& 9-4-3=2
20+30+40=90&&&&&&&&&&&&&&& 90-40-30=20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X k& B 1 . c& o m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一)铺垫孕伏
8+6=&&&&& 20+15=&&&&& 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 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 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例2、一共有多少根?
24+9=33(根)
&&&&&&&&&&&&& 先算:4+9=13
&&&&&&&&&&&&& 再算:20+13=33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9& +&& 83& =& 92&&&& 9&& +&& 83&& =&& 92&&&& 9& +&& 83&& =&& 92
&&&&&&& 80&& 3&&&&&&&&&&&&&&& 1&&& 82 &&&&&&&&&&&&&&83+10-1=92 &&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42+6=48&&&&&&&&&&&&&&&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
&&&&&&&&& 57+8=65&&&&&&&&&&&&&&&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 7+80=87&&&&&&&&&&&&&&& 一位数加整十数
&&&&&&&&& 80-60=20&&&&&&&&&&&&&& 整十数减整十数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n 47 3 等于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