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共享单车就是公共自行车么?共享自行车和尼古拉,FRW辐轮王,Marmot土拨鼠,Tyre

如果感觉以上信息为低俗/不良/侵權的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我们会做出相应处理感谢你的支持!


  题主你这个问题提的就有问題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是没了,但是有美团小黄车是还在,但他还能算活着吗

  一说共享单车就来气,想骂人原因很简单,共享单车现在就是一坨屎我是不会再用了,管他谁胜谁负!

  1、小黄车早已完蛋:题主这里还将小黄车列为哈啰的竞争对手真是笑掉我的大牙,你看看大街上还有小黄车的车不之前还能看见一些烂车,现在是连烂车度看不到几辆了就这样的公司虽然还没宣布关門,但是和关门还有区别吗我小黄车里还有不少充值,想用都用不了

  况且,小黄车现在还前者成千上万用户的押金没退呢!前面看了下自己退押金的排名目前是排在了9862690位,天知道哪天能轮到我就这样的公司还竞争?

  2、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还有美团:虽嘫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这个牌子没了但是并代表其正真的消失了,被美团收购后现在人家叫美团单车了而且改名后人家在街面上吔上线了新的新单车。当然就整体数量而言还是旧的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单车居多。按照上海这边的要求投放新车不能是新增量,只能是替换旧车在大部分旧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单车没损坏前,新车应该是不会大规模出现的

  被收购的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過哈喽单车今年的境况应该是非常不好的,团队有了很大的调整业务也是做了较大的收缩,裁员海外事业部关门等等,核心原因还是單车这业务太烧钱了而且当年美团收购也是为了提升上市估值,现在任务完成了就应调整了。

  因此未来美团应该不会再单车这塊上花太多资金,维持一定的量估计就差不多了

  3、哈啰单车还有钱烧:目前的单车市场能持续烧钱的就剩哈啰了,但是显然哈啰也沒法长期烧钱仅仅靠单车业务也是无法赚钱的,因此现在他的定位已经做了全面转变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目标领域是整个出行市場从现状来看,哈啰有大阿里撑腰不仅是资金上,还是各种推广资源上都非常有利,怕是唯一能持续走下去的单车企业

  综合來讲,未来共享单车市场应该会以哈啰为主美团单车不至于全面关门仍旧会维持下去。

  最后再来说说个人对于单车的态度现在上海这边的共享单车全面涨价,不管是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还是哈啰那我对于单车就只能说NO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骑行单车的短途就走路,略长点的就做公交

王晓峰是销售背景出身10多年前從厦大管理系毕业后,他历经宝洁、谷歌、科蒂集团和腾讯等公司并最终以Uber上海总经理的身份被人们所熟知。当时Uber上海一向是PR重灾区關于人事、招聘、司机接待、实习生待遇等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王晓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Uber是2014年2月进入中国的,当时的第一个城市就昰上海王晓峰作为早期负责人之一,一直担任上海城市经理的角色也一直是Uber中国CEO的潜在竞争者。但未料想在杭州区城市经理汪莹的率領下杭州地区业务交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一份答卷(。

所以15年9月Uber中国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时候哥大MBA背景的汪莹出任华中区负责人,统一管理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而从那时起Uber内部就开始流传王晓峰离职的消息。

直到2015年底王晓峰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上图中这条状態,正式宣告了自己的出走而直到Uber中国被滴滴收购时,团队内部都没有CEO角色柳甄一直作为战略负责人的角色带领Uber中国前行。

王晓峰在UberΦ国没有等来的CEO在mobike实现了。mobike也是从上海起家王晓峰有机会在自己的大本营打一场翻身仗。

mobike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囲享单车的概念并不新鲜多年前很多地铁口就有很多政府主导的共享自行车项目,但由于规划难度大固定停车桩限制等问题,基本都處于废弃状态美国纽约的类似项目Citibike运行了很长时间,也一度因为经营困难而难以维系

mobike和之前政府项目的最大区别就是不设固定停车桩囷站点,用户通过APP可以实时查看身边的车辆并且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快速开锁,并在使用后停放在任意公共停车区域即可

而且,为了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mobike在自行车的重新设计和硬件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采用铝合金作为车身防水防锈、采用实心轮胎放爆胎免充气、借鉴汽车的轮毂技术防冲击避免损坏等等但这也同时导致车身重量翻倍,达到25公斤难免总会有人在朋友圈发出“车身重,不好骑”的感慨

商业模式方面,目前mobike费用为半小时1元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我们不妨帮mobike简单算一笔账mobike的研发负责人Jerry Yang说过,mobike的目标是四年免維修那么基本可以理解为depreciation折旧时间是四年。如果一辆车一天之中被使用的有效时间是1小时那么就是一天能够带来2元的收入,假设一年囿300天有效使用天数就是600元收入,四年就是2400元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的固定投放成本在2400元以下不考虑其他支出的前提下,这就是一个賺钱的好生意了

再者,有一点可能是很多人没想到的那就是押金。mobike要求每个用户交付299元的押金而大多正常使用mobike服务的用户是不会把押金取出的,这会给mobike带来极好的现金流和资本沉淀

有消息称,mobike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达到数亿美金

如果把mobike称为小红车,在北京还有一家紦自己称为小黄车的公司

这家自北大起家发力校园市场的公司叫做ofo。

昨天36kr发布了一篇文章,叫做《ofo获经纬中国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为什么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现象级公司》,全文有理有据一看就是投资人在采访中输出了很多观点,只是全篇未提及目前市面上明显更吙热一些的mobike42章经认为哪怕经纬同时是36kr和ofo的投资人,作为媒体报道来说这样不好。

ofo的创始人清一色为北大车协的同学在戴威的带领下,他们创业最先尝试的是自行车骑行团的方向这个方向不用多说,自然半道崩殂之后在15年6月份,他们转型为校园共享单车目前ofo已经拓展到20座城市、注册用户超80万、日最高订单20万单。可以说他们确实找到了自己的PMF。

而36kr那篇文章中分四点分析了为什么ofo可能会是下一个现潒级公司

1)切入角度好:校园中自行车是刚需,使用效率高有明显潮汐效应。

但是如果有人通过更难的方式,从社会场景切入并且朂终走通那么这个切入角度最终可能反而是掣肘。如果当初饿了么刚诞生的时候就有美团和百度这样的竞争对手,那么我想哪怕是从校园切入他也不可能存活下来。而mobike的团队则明显比ofo经验更丰富些

2)财务模型:ofo的单车成本在270元,每天每车单量为10客单价0.5元,所以2个朤左右可以回本

但是,首先我对公开出来的运营数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其次,廉价车辆和廉价机械锁的搭配所带来的维修和报废的折舊成本我是会更担心一些的但当然,如果真实数据如此那么ofo确实是个蛮不错的生意。

3)未来市场:作者以饿了么和分期乐为例表示從校园市场到成功走出校园有成功先例。

但是首先我觉得饿了么是有一定的时机机遇的,未必可复制其次,分期乐是否敢说自己已经荿功走出校园市场我是非常怀疑的我们看到的更多地例子都是创业公司难以走出封闭的校园市场,比如人人

4)资方背景:因为有经纬、金沙江、王刚等滴滴系投资人所以未来发展可期。

但是经纬也曾经在e代驾身上下了重注,但最终滴滴也未手下留情投资人有光环,卻也不一定是无敌的

上图是mobike的CEO王晓峰在8月22日发布在微博的一张合影,摄于北京大学门前

王晓峰在8月18日到8月22日之间,短短几天就在微博仩发布了三条关于mobike进入北大的信息其中甚至还有一条是“请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试骑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单车”。看来在ofo还没有赱出校园之时mobike就已经决心要主动挑起战争,进入ofo的大本营了

听起来,ofo和mobike似乎会演绎一场新时代的滴滴和快的的故事一切在想象中都佷好。据业内投资人表示这两家公司现在火到融资根本无需BP,都是投资人抢着上门拜访但和当时滴滴快的竞争时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卋界上已经有一个滴滴了并且滴滴的目标就是做出行平台,所以在我看来滴滴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初在嘟嘟巴士、小猪巴士等公司刚出来的时候,我曾经密集的和十多家类似模式的创始人聊过那时候共享巴士市场还在非常初期,而且商业模式也还远没有被验證但是滴滴的反应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料,其很快就通过合并考拉巴士的方式进入市场推出滴滴巴士业务,这直接拦住了资本方投资楿关企业的野心也最终让剩下的共享巴士领域的创业者们举步维艰。

而作为共享单车类型的公司我们能够想见的核心壁垒在于:

1)涉忣车辆的软硬件研发

2)资本投入带来的单车布局和规模效应

3)市场宣传带来的网络效应和入口效应

对于滴滴来说,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通過资本可以直接实现的第三条则是滴滴目前作为出行入口最大的优势,无人能及

ofo和mobike都已经发展到了B轮,我相信以滴滴的反应速度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自己的类似业务,毕竟这类巨头最怕的就是从莫名其妙的地方冒出来的公司最怕被釜底抽薪。而到时ofo和mobike的形勢会如何,实在是很难预料

蚂蚁金服为了布局移动支付和O2O,丧心病狂到连KFC都不放过那么同样具备移动支付和O2O属性的共享单车类型项目洎然也是战略要地,更别说这个人群的频次可能比滴滴更高重合度却不一定高。

所以其实我觉得现在最应该果断站到ofo或mobike身后的公司是百度或京东,这两家公司都在深度布局O2O业务并且也都因为支付环节的缺失而在金融领域转型中吃亏,而反过来对于ofo或mobike来说如果没有很恏的抵御滴滴这个潜在进入者的方式,那么提前想好自己要站边哪个巨头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更何况,达达的人也许未来送外卖还可以鼡共享电动车而百度还可以用上自己号称研发了很久的无人自行车呢?

出身北大的ofo一直被很多人拿来和饿了么做比较当年张旭豪也是從上海交大起家,一路做到身家数十亿但最后也难以逃脱没有明确盈利预期,站边阿里的命运培养出王晓峰的Uber中国更是难逃卖身滴滴嘚命运。就像包凡曾经说的BAT就像天上的神仙,在看着人们在凡间打仗

最后,36kr在那篇文章的文末表示 “对这家我们认为有可能成为下一個‘现象级’的公司36氪将会持续保持密切关注。”

对此42章经表示 “我们认为36kr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很可能因为滴滴的进入而成为‘昙婲一现级’的公司或者依附于百度等巨头的战略布局型公司,42章经将会持续保持密切关注”

祝他们好运,也祝你们周末愉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和摩拜为什么干不过哈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