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与古体诗与近体诗杜甫的《望月》为什么是古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容易混淆。学生大多以这两类诗形成的年代来划分,普遍认为,唐代以前的诗是古体诗,唐以后的诗是近体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003858.htm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呢?   古体诗通常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古体诗形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虽然近体诗已经盛行,但古体诗并没有衰落,依然和近体诗并行发展。杜甫的《石壕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唐人写的古体诗。可见,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并不能完全以诗歌创作年代的古近来区分,而是以这两类诗的体制形成的古近来区分。   古体诗主要分为两类: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古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古诗。七言古诗中,有的句句都是七个字,最有名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古体诗有的七字句中,也会杂有三字句、四字句、九字句,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类古诗一般视为七言古诗,也可以称为杂言诗。还有一类古体诗是四言的,如《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体诗每句的字数,通常是整齐的;即使是杂言诗也是对称的。例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句子字数整齐对称,前两句三字成偶,然后四字成偶,最后三句是三、三、七字,好像不成偶,但两个三字句通常被看做一个七字句,于是便构成两个七字句,依然对称。句子的字数有限制,而一首诗的句数则没有限制,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古体诗都要押韵,四声都可以入韵,而且不限于一诗一韵,中间可以换韵。例如:《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五言古诗,共24句,共用6个韵,每四句换一韵。   由此可见,古体诗用韵规则是:(一)双句必用韵;(二)可以转韵,多少不限;(三)唐以前的古体诗用上古韵,唐以后的古体诗多数用唐韵(即广韵系统);(四)用韵仍分声部。一般来说,四声不能通押。   近体诗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新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两大类。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宋代和唐代相近,所以宋人就把隋唐以来形成的这种新体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例如《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难看出,从时间上说,隋唐代以前的诗是古体诗,这是肯定的。隋唐以来的诗,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隋代的诗,没有选入教材。所以,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重点是唐以来的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一是以字数区别。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也有少数三言、六言;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比较流行,字数不得任意增减。   二是以句数区别。古体诗每首句数可多可少,从两句到数百句都有;近体诗诗句有定数,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三是以用韵区别。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对字的平仄,要求极宽。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都用平声韵。   四是用对仗来区别。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五是用格律来区别。古体诗中的句子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有长有短;近体诗则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要么五言,要么七言。并且对字的平仄有特殊的要求。如五绝有以下四种基本格律: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律有以下四种基本格律: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绝有以下四种基本格律:   1、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有以下四种基本格律:   1、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的来说,学生弄清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对于理解古诗的含义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中学文言课文注释讲解》,张柽寿、刘卫华、程地超主编,晨光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杜甫的诗:《望岳》为何是古体诗,而不是律诗?
杜甫的诗:《望岳》为何是古体诗,而不是律诗?
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古代的发音跟现在不一样,你基本可以认为,汉语拼音的第一、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押韵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的最末一个字,必须韵母相同.比如《望岳》中相应的“了”、“晓”、“鸟”、“小”,韵母都是iao,这就是押韵.但是这四个字都是第三声,是属于仄声,所以押的是仄声韵.更严格地说,律诗还要求每一句不同位置上的字都符合平声或者仄声,标准句型有四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望岳》既不符合平仄格律,又不押平声韵,当然就不是律诗了.杜甫的另一首《春望》是五言律诗,可以参考(平仄列在旁边,有的字古代发音的平仄跟现代不同,打括号的字按格律可平可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另外,为什么叫做古体诗?因为诗形成比较严格的格律,是从唐朝早期开始的,所以唐朝人就把以前的诗(比如晋朝就有很多有名的诗人,如陶渊明、谢眺)叫做古体诗,把本朝人写的律诗叫做近体诗.格律的影响也是慢慢扩大的,唐早期的李白、杜甫,就写过很多不合格律的古体诗,但是到了中晚唐,基本就是律诗的天下了,比如李商隐、杜牧,就很少写古体诗了(他们写的绝句也是合乎格律的,相当于八句律诗中的四句).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杜甫的诗:《望岳》为何是古体诗,而不是律诗?》相关的作业问题
石豪力的背景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
个人认为: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
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古代的发音跟现在不一样,你基本可以认为,汉语拼音的第一、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押韵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的最末一个字,必须韵母相同.比如《望岳》中相应的“了”、“晓”、“鸟”、“小”,韵母都是iao,这就是押韵.但是这四个字都是第三声,是属于仄声,所以押的是仄声韵
  望岳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中文名: 望岳  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杜甫  年代: 唐朝  文集: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重新补充:就是“ 望山 ”的意思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你所说的那首应该是 “望泰山” 的意思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
杜甫《望岳》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
然后你要理解杜甫写望岳的背景 这样比较好下笔\x0d最后写的时候可以加排比 句子或段落都行 写出泰山的气势来 注意文采\x0d最主要的是中心 一定要和望岳的含义一样\x0d岱宗夫如何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句诗所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 泰山
《望岳》写的是泰山.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736-740)间,杜甫在齐、赵一代漫游,写了这首诗,当时他还没有登过泰山.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闻名.大唐这片沃土上的山河,总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览泰山风采,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一路走来,到齐鲁地区内便望见了泰山的衣角,隐约在前方,碧绿一片,与天际交接处,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连亘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脉,让我莫名有种想敞开心怀的冲
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石壕吏
天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要与冰霜相媲美,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站在这光秃秃的山头,眼前的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灰暗而凄冷,仿佛使人觉得灰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于是,低头自叹,却见一无精打采的野花,低头,弯身,落泪,感叹.一边的泥土,干裂的如松树皮,可是,它却依然挣扎在临近无尽死谷的边缘.为何要落泪呢
wangyue【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
1.登高诗人:杜甫 朝代: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2.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杜甫写的一首诗《望岳》,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_百度知道
杜甫写的一首诗《望岳》,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知道的来说,不知道的别瞎搀和
我有更好的答案
(1) 字数固定。 (4) 不讲对仗; 一般只用平声韵 ,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五言、七言,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是体裁上的区别古体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
古体诗也叫古诗。它的特点是,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当然。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句数可超过八句,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 (1) 字数句数不限。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六言的很少见。所以。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乐府等。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 (4) 讲究对仗、汉魏六朝五。 (3) 讲究平仄、汉乐府,也可以用仄声韵,这也是一种格律,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可以是四、五、七言、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 (3) 不讲平仄,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押韵、平仄
采纳率:6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望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问题详情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什么诗?A.古体诗B.近体诗C.律诗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什么诗?A.古体诗B.近体诗C.律诗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中央集权B.加强思想专制C.打击儒家思想2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 左右, 陆游回到他的家乡绍兴。绍兴城南禹迹寺的旁边, 有一个园林,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陆游来到了园中, 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酝酿着诗兴, 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这时, 碰到了他的前妻———唐琬, 于是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 请问, 这座名园是()。A.沈园B.公园C.明园D.花园3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的计谋,说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A.空城计B.趁火打劫C.声东击西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首。A.2B.3C.4D.5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体验上学吧搜题小程序
立即享有免费找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体诗与近体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