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定荣到荣任用于什么时候候是个头?

这年头就讲究定制 看荣耀路由Pro游戏版首秀登场
  【PConline 评测】&此前,荣耀路由Pro曾给笔者留下过不错的印象,信号强度、稳定性以及路由设置等方面均是其加分项。本次,PConline网络频道收到的送测机型是由荣耀与腾讯游戏联合打造,推出的一款腾讯TGP官方定制游戏路由--荣耀路由Pro游戏版。据称,该游戏版有效的改善了网络不稳、卡顿延时、pin值波动等游戏痛点。究竟如何?马上进入今天的荣耀路由Pro游戏版首秀时间!这年头就讲究个性定制 荣耀路由Pro游戏版首秀!  正如开篇所述,为了解决网络不稳、卡顿延时、pin值波动等游戏痛点,荣耀与腾讯游戏强强联合,通过软硬件上的深度合作,旨在打造从局域网到运营商节点、再到游戏服务器全网加速的专属游戏路由,专为终结游戏不快而生。  作为业界首款拥有专属游戏端口的路由器,荣耀路由Pro游戏版以双千兆次世代旗舰路由荣耀路由Pro为基础,强化了智能宽带的游戏优先体验,两个专属的千兆游戏端口插线即用,智能识别游戏数据并可自动开启游戏数据优先模式,可实现局域网、外网双重加速。包装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TGP官方定制的荣耀路由Pro游戏版,可利用空闲宽带对腾讯TGP客户端游戏更新包进行预下载,并本地更新,大幅减少了游戏的等待时间。另外,腾讯TGP客户端还将为荣耀路由Pro游戏版的用户提供1.1倍的游戏加成体验,体验游戏升级快人一步。目前,荣耀路由Pro游戏版可为腾讯旗下200余款网络游戏及联网单机游戏的核心用户,提供游戏加速体验。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总排行榜我在第100位之后
参考价:¥428
网友评分: 0
网络设备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西藏养牛都是上百头的养?」「是的。」「西藏养牛都是上百头的养?」「是的。」魅力乃东百家号西藏人对牛奶的需求量相当惊人,要知道酥油这个“万能”的东西,需要20斤牛奶才能提炼1斤。那么问题来了:养牛场得养多少牛,才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也有很多人会问:藏区农牧民家里,是不是都有几百头牛?回答是:对,就是有几百头牛,而且还是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初见牛场】”大约半小时车程就来到位于昌珠镇的白荣奶牛养殖扩繁场,进门时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要想进场,得先消毒!养殖场的防疫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而消毒就是疾病综合预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可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养殖场和禽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图/养殖场大门短短几分钟的消毒,能给奶牛带来安全的产奶环境,从源头上,保证牛奶安全。进入奶牛养殖基地,眼前呈现的是一排牛棚,50——70头牛放在一个“运动场”里,可以说“牛均占地面积”非常大,还有一些没断奶的小牛跟着妈妈。这样它们可以拥有像散养一样的生活环境,每天的运动量也会增加。图/犊牛另一边是个“乳牛幼儿园”,年满六个月已经断奶的犊牛会被安排在这个小院里,一大群小伙伴在嬉戏打闹,它们吃着牧草,享受着它们的幸福时光。当问起能不能体验挤牛奶时,牛奶场负责人土丹坚增很惊讶,立马带小编去看了挤奶车间。全自动的挤奶设备整齐排列,奶牛们各自就位后,机器就开始挤奶。有趣的是,车间入口放着一台音响,原来挤牛奶时,给奶牛们听一些音乐,真的可以让它们情绪放松,促使它们在最短时间里挤出最多的鲜奶。图/挤奶车间不用人工挤奶,能确保牛奶少接触感染源,还能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科学方式,精确控制每头牛的产奶量。现在养殖场里38头产奶的牛,只需12分钟就能挤出70斤鲜奶。这样高速的生产效率,使养殖场和乳品厂签订协议,将鲜奶送到加工厂,获得更高的产值。“【现代养殖】”和普通农牧民家里养牛喂草和剩饭不一样,白荣奶牛养殖场的负责人土丹坚增告诉我们,养牛场里有自己的畜牧草地,每年6月和10月进行两次收割,不够的草和饲料再向附近村民收购。还有一种,是经过发酵之后,一捆一捆包装好的“青饲玉米”。图/检查饲料包装好的青饲玉米可以想象成是我们包装好的零食,要吃时打开,不吃时就放在一边,这样能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工人每天按时定量投喂,保证了食物的源头,牛奶的质量自然就好。再看园区平面图时,小编注意到,除了传统养牛场里需要的牛棚和草场之外,还修建了沼气池。因为牛多,牛的粪便也不能全部收集起来晒干当做燃料,于是修建沼气池,利用沼气实现为牛棚供电,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从繁育到生产,从投喂饲料到生产牛奶,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这么大的养牛场,虽然只有8名员工,但他们各司其职,把养牛场打理得井井有条。图/奶牛场在去年,乃东区推行“百千万”工程,白荣奶牛养殖扩繁场就是重点项目之一。这里现在占地116亩,有奶牛322头。在今年,白荣养殖场还会继续跟进1.2亿来扩建牛棚和新建挤奶车间。到那时,整个基地的面积会增加一倍,奶牛也会增加至2000头,挤奶车间也会采用来自新西兰的先进技术,能容纳50头牛同时挤奶,单位时间的产量成倍增长。新鲜牛奶最开始拿来提炼酥油,现在随着产能不断扩大,白荣奶牛养殖场将鲜奶外销,直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后记】”收好你对乃东的“固有印象”,来乃东吧。这里新建了养殖场,吃肉不再受天气影响。这里新建了蔬菜基地,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这里还有千亩休闲农业区,铺开一张毯子就能赏花过林卡。大概五六月份,油菜花开满山坡,站在雍布拉康放眼望去,一大片金黄漫山遍野。还有结巴乡原汁原味地草莓,娇嫩欲滴躺在地里等你来摘。遍地跑的藏香猪味道正好,可以吃一次传统的藏式火锅,或者感受一桌藏香猪宴,对于“无肉不欢”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乃东的农林畜牧业,正在科技创新指导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旅行者的脚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来乃东追逐城市里抓不住的春天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魅力乃东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乃东,解密西藏的过往。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帐号安全提示
即日起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绑定手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穷游的写帖、创建行程、点评、足迹、问答等功能。
穷游大洋洲
天高地厚V—马纳斯鲁环线(冬季MCT 未成功翻越Larke Pass)
天高地厚V—马纳斯鲁环线(冬季MCT 未成功翻越Larke Pass)
马纳斯鲁主峰8163(左)& 7992(右) @Lho
我们为喜马拉雅代言
马纳斯鲁山脉读前提示本文首发于楼主个人公众号:king-chyo本季天高地厚为喜马拉雅徒步系列第5季,冬季徒步马纳斯鲁环线(Manaslu Circuit Trek MCT),并未成功翻越拉克垭口(Larke Pass 5106),且原路返回的行程内容以喜马拉雅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徒步活动的介绍,以及博主部分个人分析与感想为主。其中航拍部分1万字、地理人文介绍部分3.3万字,可按电梯提示选择需要观看的部分本系列为纪实性游记,文中所有人物及经历皆为实际存在或发生过,不存在艺术加工或虚拟架空的成分,无小资、美食、自拍等相关内容1-4季可参考穷游原帖如下以第一季改编的纸质书《旅行,直到另一个世界:在尼泊尔》(ISBN:5),可至下列链接关注、本篇游记将汇集笔者对喜马拉雅山脉地理、人文了解之大成,文中会出现极多相关地理、人文概念,大部分是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若对这些概念有疑问、或想要深入了解、或需相关资料的,可至楼主撰写的2016版《喜马拉雅分类》资料集相关章节查询参考友情声明:博主为非职业的独立旅行者,仅基于个人爱好与分享撰写本系列,文中所有照片、文字、地图均为博主独立拍摄和原创,并未与任何个人、团体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本系列的文字和图片可供个人爱好者、非盈利团体进行学习、交流、参考、分享,但谢绝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团体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挪用,谢谢配合背景综述自2013年首次前往尼泊尔喜马拉雅(Nepal Himalaya)长距离徒步(Trekking),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不过,笔者既不想当一个户外运动员,也不想当一个纯粹的摄影师,更不想变成一个商人,而是希望能走出这些角色之外的另一条路尽管喜马拉雅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可没花多少时间笔者就发现,这个领域所有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因为它们所涵盖的内容通常会跨多个专业,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从没有人能够、或者试图把它们总结、归纳成一个有严谨结构的系统学科理由在于,目前的社会分工极致细化,使得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常会有局限性。如果我们去书架上找一下关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书籍,会发现有介绍宗教的,有谈考古发现的,有讲地质学术的,有从各个角度讨论政治历史的,还有大量的摄影画册、旅游线路攻略和蓝天白云的情怀然而,以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它们几乎都是割裂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从来没有哪一本(中文)资料,能把这些零散的线索联系起来,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进行全方位解读当然,笔者只是个资源匮乏的业余旅行者,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但是,一个真正的旅行者,而非专家、运动员、摄影师、或生意人的视角,或许恰恰就是全方位的呢?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斯文.赫定的《跨喜马拉雅》,不都是基于旅行者视角吗专家或许注重学术理论的严谨和进步;运动员或许对注重体能、技术极限的超越;摄影师或许总希望借用某处风景最好的一面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而生意人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前面这些内容变现共同点在于,传达的皆是个人状态,表现的是这些角色的个人价值可旅行者不一样,他们认可旅途的无常和随机,或许我们会邂逅晴空万里、又或许会遭遇雨雪连绵,世间所有的善恶交织、针锋相对,光明与黑暗、美丽与不堪,我们不会选择性地接受或传达,而是欣然面对和忠实还原因为我们关注的是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作为一个整体族群对世界和历史的或有价值人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衡量标准,对于旅行者而言,在旅行中实现这种衡量标准时做一把尽可能合格的标尺,就是他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这是笔者个人的观念,所以什么梦想、理想,什么名利、发展,我这里并不存在这些太过玄幻、或者太过现实的东西,做事情的动机从来只有一个——接受命运的指引、但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我可以朝着缘分提示的方向去走,也不在乎它要把我引到哪儿去,但怎么个走法得我自己说了算
若心怀苍穹,又何惧赤手空拳岁月荏苒,物理层面上的5年时光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学习、走向山野、复盘中飞逝而过。但是时间在我这里似乎是凝固的,因为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与那些万里之外的雪峰山川相处若天地可鉴心、则河山亦知音,他们身上那种强大、微妙的吸引力,来自于其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永恒属性。以他们的生命跨度衡量,5年、乃至终我们常人一生,与山顶挂起片刻就会消散的旗云的存续时间,不会有什么差别真的走上了这条路就会明白一件事,它太过荒僻、离人们熟悉的生活太过遥远,也无法获取符合时代价值取向的利益。在这条杳无人烟、又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上,疑惑和迷茫每时每刻都如影随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鼓掌击节之声或许偶尔从远方传来、饶有兴味的瓶或许俯首可见,然而他们早晚都会意识到,这条路背离了人类求物兑欲的本能,无法承受之下,或如惊鸿一瞥般销声匿迹、或如从未来过般不辞而别,皆已是善之善者由之,所有在这条路上坚持向前的人们也早晚会意识到,除了脚下的路,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浮云聚散,你终究都只能独自前行。犹如身后渐行渐远的滚滚红尘本无一物,人生亦似空谷回响,你所听到的,只是自己五蕴轮回的声音
浮云不蔽日,千山不独行
仰俯行止,应无愧天地人心高原雪域的天荒地老之下,是世俗世界的千帆过境。在这5年里,尼泊尔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2015年4月末至5月初喜马拉雅南麓、以7.8级的地震(Gorkha Earthquake)为主的一系列强震,地震造成近9000人死亡、2万多伤者以及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加都谷地为数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尼当时主要的陆上交通口岸樟木皆被完全摧毁,至今仍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之间的交通目前只能以火速开通、却因地形恶劣而通行效率低下的吉隆口岸代替其二是同年9月,经过7年旷日持久的争论,尼泊尔终于在推翻封建王朝统治、进入联邦共和国时代后通过了属于自己的新宪法(Constitution of Nepal 2015),尽管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本国的政治体系有各种不满,但立宪毕竟是朝着真正的独立迈出的现实一步此举同时也引起了一直试图将尼泊尔文化殖民的不满,继而在2016年一度中断对尼的石油出口、并阻挠中尼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合作作为报复,这种落井下石之举使得震后重建显得举步维艰,也引起了尼方民众的愤怒——没有使这种怒火持续发酵的原因,是大幅增长的游客数量,为他们带来的工作机会和收入的显著增长安纳布尔纳地区(Annapurna Himal)和昆布地区(Khumbu Region)完善的后勤保障,使得旅行者不必跟随价格匪夷所思般昂贵的商业团队,而能选择自主的方式进山,领略世界顶级的自然风光。这种相对自由且成本低廉的旅行方式,让中国新一代的后继游人趋之若鹜,甚至在春节形成了另一个非常规意义上的徒步旺季
寒冷多雪的冬季本不是徒步的最佳季节然而,所有对喜马拉雅南麓徒步感兴趣的旅行者,迟早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安纳布尔纳大本营(ABC)、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CT)、珠峰昆布地区(EBC)都走完了以后,下一站应该去哪儿除了上述这些成熟区域之外,在尼泊尔喜马拉雅中能进行(近似)完全自主的茶歇式徒步(Tea house Trek)的长距离线路已所剩无几,仅有三条——上线(Upper Mustang Trek)由于存在高达500美元的门票价格而令人却步;朗当-神湖-海伦布线(Langtang Gosainkund Helambu Trek)则由于地形所限,存在重量级观景点稀少的不足,而应者寥寥因此,剩余的最后一个选择——马纳斯鲁环线(Manaslu Circuit Trek MCT)就是唯一一个具备吸引力、且能接近完全自主的线路了而除这三者之外的几乎所有线路,都部分、或者全程没有旅馆(Guest house/lodge)能提供补给和休息,需要用野炊和露营解决食宿。由于线路时间跨度漫长,个人是无法携带所有补给去自主完成的,必然要依靠向导、背夫、甚至厨师这些后勤团队的协助相对于闲庭信步的茶歇式徒步,一周以上的全程露营,又是另一个领域的事了
tea house trek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徒步形式成都-航拍集锦博主所撰写了数季的《天高地厚》系列游记,内容其实不仅仅是介绍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峰和徒步活动,还包括喜马拉雅地区地理、历史、政治、人文、宗教、民族这些因素综合而成的庞大生态系统,并用基于旅行者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除了这些基于地面平行视角的浏览之外,航拍(Aerial shoot)也是本系列游记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里的航拍主要指代针对川西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沿线这几大相互关联的地理标的的拍摄,主要航线有成都-拉萨-加德满都航线、加德满都-航线、加德满都-航线航拍能够以更宏观的视角,去观察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风貌区的特点,而民航客机的低门槛、便捷性,则为怵于应对高原低压缺氧环境、抑或无力进行长距离徒步的一般旅行者提供了一种了解该区域自然风光的途经自2013年第一次前往喜马拉雅地区徒步伊始,博主曾于、2018三次选择航拍中颇具代表性的成都-加德满都航线进行拍摄,在此过程中,对飞行航路、沿途景观分布、拍摄方法的认知都在不断地改进,至今已收集了沿途大多数重要景观的照片资料,也积累了不少拍摄经验因此,在开始第五季徒步游记之前,我想先用一个章节的时间,将这三次航拍的照片做一个汇总集锦,并根据时间线、左右舷窗的差别逐一进行介绍,同时也对这条航路的航班情况、飞行路径、观景/拍摄要点、包括未来发展做简单的分析讨论,希望能对各位已经、正在、或将要乘坐这条航线、并有观景期望的朋友起到一定的帮助成都-加德满都航线 CTU-KTM Flight目前,国内有三家航空公司开通了成都-加德满都航线,分别是中国国航:CA437(直航,每日,)
CA4401/CA407(经停拉萨,)西藏航空:TB9899(直航,)四川航空:3U8719(经停拉萨,)藏航、川航的航班我还没乘坐过,以下介绍仅基于国航的航班国航的航班号、起降时间有时会微调,影响不大,注意关注目的地和经停信息川航航班的时间点与国航类似,就观景而言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藏航的时间点是日落时分,这也是此趟航班的宣传卖点所在,但实际效果未知,也势必会受季节因素影响(日照直射纬度、日落时间会依据季节变化),另外,山区午后容易变天的特点,使得能获得理想观景/拍摄的机会不会太多,以后若有机会博主将会亲测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藏航的机票无法在官网上搜索到,只有通过Ctrip、Tripsta等几家代理商购买航线飞行特点国航成都-加德满都直航航线,直线距离1833km,实际飞行距离通常在km左右,影响因素有天气状况、航路拥堵、盘旋等待降落等客机是A319改高原机型,巡航高度非常高可至10700m左右,巡航速度在800kph-950kph不等,航程时间在2.25h-3h不等,通常与延误时间成正比航线路径方面,目前无论通过航旅纵横app还是flightaware网站,都可以查询到航班的飞行路径信息,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由于我们不知道、但能大致感觉到的原因,这趟航线在川西、西藏境内的飞行路径是虚拟的,与实际路径有很大差别(虚拟路线在flightaware中显示为白线,实际线路是绿线)
虚拟航路与实际航路对比图上图只是博主亲历的其中一种航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路径会有随时无规律的微调,仅可知比虚拟航路要大为偏北。换言之,想通过事后对电子航路图进行分析去确认沿途景观,是基本无法实现的,因为你看不到真正的航路目前只有唯一一个确认位置、实时查看并记录轨迹的方法——使用乐图app,它可以事先下载多达19级的离线地形图,记录过程中只需开启GPS就能离线使用,眼下国内航班全面支持开启手机飞行模式,而飞行模式与GPS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开启,因此这个方法是可以使用的这个app通常用于户外徒步的轨迹记录,包括距离、累计上升下降等数据,而航路记录博主亲测同样有效,不过现在只支持安卓系统,并只有一个月的免费试用期,操作界面也并不友好,需要花点时间去适应操作方法航线路径分析尽管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航线,为乘客辨认沿途景观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学分析找出飞行路径的大致规律换言之,只要我们识别出了沿途的景观,就可以逆向判断拍摄时所在的大致位置,最终将这些位置(点)进行串联(线),大致飞行路径就浮出水面了总体而言,可以将成都-加德满都航线分为三部分来看(以成都出发的直飞航线为例):第一部分是川西高原,从成都起飞,直到金沙江流域川、藏分界线为止。在这段航路中,航线始终是位于G318和G317之间的区域,即小金、丹巴、道孚、新龙、巴塘、白玉这一线,细节方面偏南偏北皆有可能,但最远不会超过两条川藏线的范围这一部分由于起飞后不久就会离开四川盆地、跃上地势平缓的川西高原,沿途有数个特征非常明显的景观,非常容易辨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可以在左侧舷窗顺序看到牛背山、田海子、贡嘎山、格聂,右侧顺序看到四姑娘山、沙鲁里山靠近航路中央位置的雅拉神山(海子山)则比较随机,若当天的航线正好从山顶经过那就看不见了第二部分是西藏中东部,越过金沙江流域进入西藏后,直到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交汇点所在的曲水县、羊湖北岸、岗巴拉山为止。在这段航路的前半段,航线依然始终是在G318和G317之间,即贡觉、察雅、洛隆、边坝这一线由于进入藏东南,南侧存在实际控制线这个因素,航线通常会较之前偏北,不过最北不会超过昌都-那曲的G317一线在该段航路后半段,航线会在某个时间点转向西南方向,从工布江达附近上空越到G318南侧,经郭喀拉日居上空再到贡嘎机场所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这个转向的点比较难把握,以博主的观察,有时是在恰青群附近的空域,有时则会远至丁青县附近的怒江流域这段航路飞经横断山区、三江并流核心地带,以及东念青冰川群、东喜马拉雅山结区,沿途山高谷深、沟堑交错,地形相似度、重复度相当高,辨认景观的难度极大,仅有突兀的南迦巴瓦、加拉白垒能做参照,识别冰川则需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在天气晴好的前提下,左侧可以顺序看到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峡谷,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右侧可以看到壮观的东念青冰川群,只不过天气晴好在湿润多雨的藏东南地区概率实在是不高罢了,而雅鲁藏布江中游区域由于常年大风,除了冬季的沙尘暴之外,晴好少云的天气概率则相对较大第三部分是巡礼喜马拉雅山脉,从羊湖北岸、岗巴拉山、曲水县开始,直到加德满都国际机场终点。这段的路径变化不多,因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安全通道只有干城章嘉与马卡鲁之间的陈塘沟,无论怎么绕都要从那里走通常一开始是西略偏南方向,飞在拉轨岗日山脉上空,继而在日喀则市区附近转向正西南,经岗巴、定结进入朋曲河谷,从极低点陈塘镇上空、马卡鲁东侧出国有时航线会偏南,即转向西南较早,甚至可至错母折林、叶如藏布一线,再从曲登尼玛山脉附近直接转向南飞跃乌巴克山脉后出境,大致上就这两种可能性这段航路中涵盖了西藏不少重量级的自然风光,也是目前唯一一条跨喜马拉雅山脉的航线,看点颇多,参照物丰富,好天气的概率大,地形辨识难度是上述三部分中最低的,无论坐在左侧还是右侧皆是全程无尿点在天气晴好的前提下,左侧可以顺序看到羊湖/普莫雍错、喜马拉雅整列、拉轨岗日主峰群、亚东帕里草原、东迦山脉、曲登尼玛冰川群、干城章嘉山脉,进入尼泊尔后的摩柯婆罗多山脉右侧可以顺序看到拉萨河谷、念青唐古拉西段、年楚河三角洲、尼诺日-阿玛直米-乌巴克山脉、马古尔喜马拉雅、洛尔沃林喜马拉雅、拉布吉喜马拉雅、朗当山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加都机场吞吐量较小,加之加都盆地经常起雾的天气特点,有时航班即便到达也无法第一时间降落,而是需要盘旋等待。这个盘旋的范围可大可小,博主遇到最远的一次几乎要飞到博卡拉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随之获得了更多空中观看的机会,通常而言,坐在右侧可以追加看到键尼萨山脉、色林吉山脉、马纳斯鲁山脉、甚至是少部分的安纳布尔纳山脉观景/拍摄难点及经验即便把航路图放到你眼前,也事先告诉你沿途能看到什么内容,可依然有可能飞机一上天、稍微来几个微转向,然后你就分不清东南西北,看哪儿哪儿都一样了对着窗外看似凝固不动、实则瞬息万变的景色,各种花式的浮云、河谷、山脉、大地皱褶直至远处的地平线沆瀣一气,然后本来自觉得清晰的思路瞬间变成一团浆糊你会想,不管怎么样先拍下来再说,回去慢慢研究,随之隔着满是划痕、沾满污渍油腻恨不得用威猛先生擦它一百遍的舷窗对着外面一顿盲按,不一会儿就被超强的逆光照得泪流满面回去之后,满心怀喜地把照片放在电脑上一看,不是过曝就是跑焦,以及各种大花脸,仅有几张能看的,也因为高速移动中的拍摄而变型扭曲,根本无法与三维地图进行对比,从而也就无法识别是什么地方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别觉得奇怪,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反正我是经历过的。错误甚至失败并没有关系,任何人都避免不了,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我们短暂的人生跨度,山河湖海就是永恒、是跑不掉的,下次重整旗鼓再来过就是了难点1:地形辨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航行中的飞机是一个高速移动的密闭空间,你的活动范围和视野受局限巨大,若非对整个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地理状况、地形分布了如指掌,能凭空脑补出整条航路的三维影像,就很难通过狭小的舷窗去进行辨认换言之,至少在航路沿线所涵盖的区域内,你需要先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秒开的活体谷歌地球。若非现场辨认、而是依靠现代化设备(轨迹记录、时间点估算、三维地图)进行后期辨认,则需要有强大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实话说,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天赋,后天也较难弥补。不过哪怕你是个生来就会看地图的天才,也并不意味着就能不进行长期的识图学习和反复训练去巩固每时每刻都在被世俗生活冲淡的记忆难点2:天气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旅行者而言,说走就走的旅行始终是奢望,我们无法在天气状况最理想的雨季后初秋就待在成都,守株待兔一个预报中的好天气买张机票即刻动身,而是可能为了一张,就提前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就早早预定了行程,真到了眼前就只能听天由命高原的天气神鬼难测,一日数变乃家常便饭,哪怕就算同一季节内也会出现前后截然不同的情况。博主的三次航拍全部都在冬季春节前后,可三次的天气状况天差地别,就结果而论,这种差别带来的温度、湿度、云量、空气质量的变化,会对观景/航拍带来不同影响难点3:光线条件以万里无云的天气状况为前提的话,一切会变得简单。从成都去往加都是早班航班,但是要考虑到2小时15分的时差天然存在、以及这趟航班习惯性的延误,实际飞行过程很可能是正午前后各1小时所以在冬季,阳光直射位置靠南,左侧位置全程是大逆光,观景/拍摄条件较差;右侧则是全程顺光,尽管十分理想,但在万里无云的情况下湿度会很低,空气通透度高,加上积雪的反射是极容易过曝的其他季节,阳光直射位置比冬季偏北,又会是顶光的状态,对左侧来说比冬季好一点,右侧又会比冬季差一点,但总体都不怎么理想从加都回程成都,考虑到时差和延误,时间上大致在北京时间下午较晚些时候,看上去要比去程好一点,然而别忘了高原、山区下午容易变天起云的特点,在光线条件变好的同时,也有可能就什么都看不见了上述都基于最简单的大晴天为前提,若是出现各种类型的云层甚至是雾霾,光线条件就会变得很复杂,而且很可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判断,此时考验的就是你的基本功了拍摄经验博主航拍用过的器材:佳能 5D MARK III佳能 17-40/F4佳能 70-200/F4腾龙 24-70/F2.8 II后期软件:LightroomPhotoshop首先是选择座位,两个方案,要么第一排,要么最后一排,A319属于小钢炮型机身,比较矮胖,只有选择最前或最后,才能基本避开机翼对构图的干扰基本的拍摄经验有两个,第一是控制曝光量,尤其是在光线变化比较频繁、特别是经常出现的光比过大的场合下,通常而言以高光部优先,其他部分宁可欠一点,一定要注意云层和积雪的反光,暗部如果还能靠后期拉一下亮度,那么高光部一旦过曝就彻底救不回来了其次是快门速度一定要快,要远远大于通常的安全快门值,下手也要快,如果跟摆拍人像似的瞄个老半天,焦点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别因为窗外静物移动的缓慢,就忘记了自己的秒速在200米以上、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动辄数十公里起跳这个事实,快门速度不够不仅会导致跑焦,更会使被摄景物发生扭曲变型尤其在使用70mm以上长焦拍摄时尽可能保证1/800s以上的高速快门,避免使用F5.6以下的大光圈,不然面对如此宏大的场景是没有足够的景深的,不要忘记即便你拍的仅仅只是一座山峰的特写,这座山峰也可能和一个城市一样大进阶的要点是在拍摄时就要充分为后期留出尽可能大的余地,因为你拍摄技术再好,也有可能因为舷窗的不干净、光线条件的恶劣等各种因素,使得底片可能并不那么理想,需要靠后期来修缮,那么原图的质量越好,后期之后成品的质量也就越好最后就是如前所述的,尽可能事先熟悉飞行线路、沿途地理标的分布以及出现顺序。有些场面留给你拍摄的时间相当短暂,甚至可能以秒来计,提前做好预判、并调好适当的快门组合并守株待兔,能避免到时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以上经验基于全画幅单反,至于手机、数码相机等缺乏宽容度的器材,除了能拍一些没有细节的大场景、记录一些模糊的山峰轮廓之外,基本没太大作用,就略过不提了未来展望有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要告诉大家——由中工国际工程(CAMC)援建的博卡拉国际机场已于2017年7月开始动工建设,按照工期时间表,这个全新的国际机场将在2021年中期投入使用目前,尼泊尔只有加德满都一个机场运行国际航班,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面前,这个只有一根跑道和狭小航站楼、基建陈旧且缺乏改善空间、又同时要兼顾民用军用多种职能的机场已显得十分捉襟见肘,而博卡拉新国际机场的建设有望大大缓解这种尴尬作为尼泊尔第二个国际机场,这座现代化空港距离现在的博卡拉国内机场3公里,将有一根2.5km长、45m宽的跑道,能起降A320、B757等中型客机,并配备有1万平方米的国际航站楼、4K平方米的国内候机楼、3.5K平方米的货运场,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又由基建狂魔中方负责建设,其成果十分令人期待当这座空港投入使用之后,游客将可以直接从成都/昆明////直接飞往环境更加舒适的博卡拉,而无需如现在这般必须先停留拥挤嘈杂的加德满都,再花费1天的时间乘地面公交、或支付100美元的支线航空费用前往,无论时间还是成本都将会得以有效降低由此,观看8000级高峰就将变得几乎没有门槛,试想若将目前成都-加德满都的航线延伸至博卡拉,运气好的话沿途将有机会看到喜马拉雅山脉除南迦帕尔巴特之外的全部9座8000级,对于很多无力进山徒步的游客来说,只需付出一张机票的价格和一昼夜的时间,而不再有其他成本,这样一来受众面就会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官方估计,新国际机场的开通将会每年为博卡拉带来至少100万游客,在为当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会让本就在人口爆炸之下显得资源匮乏的当地面临包括空气质量恶化、森林砍伐过度、垃圾处理困难等更为巨大的环保压力安纳布尔纳、道拉吉里、马纳斯鲁将在被更多的后来人知晓、更多的徒步者走向马斯扬迪、甘达基、布里甘达基等众多河谷的同时,也会让脆弱的喜马拉雅南麓生态环境逐渐走向崩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我们接受与否,这些都已是可以预计的未来,已是非个人之力能够螳臂当车的趋势另外,若是如博主预料的那样、木斯塘口岸将在未来向普通中国公民开放,那将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若进一步考虑樟木口岸恢复重建完成重新开启后的叠加效应,则喜马拉雅地区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条通路同时打通,就意味着拉萨-日喀则-定日-吉隆/樟木-加德满都-博卡拉-卡利甘达基河谷-木斯塘-仲巴-萨嘎-拉萨、这条自古以来跨越喜马拉雅南北的环形通道将重新连通,曾经兴盛一时的茶马互市将重现于今日,穿梭往返于喜马拉雅南北的地理、政治障碍将不复存在毫无疑问,跨喜马拉雅环形交通线的彻底打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尼泊尔、甚至是喜马拉雅地区的历史而言,都将是一个被永远铭记的重要时刻对于中方来说,能够更有效率地为尼泊尔提供各种的经济、技术援助,发展双边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于尼方而言,作为一个资源全靠进口的内陆国家,加强与中方的合作则是有效抵御印度文化殖民,获取自身民族真正独立的唯一方法在尼泊尔受过教育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之间,普遍充满了对印度文化侵略、干涉内政的极度不满,这是博主在旅行中了解到的。而印方屡屡在我西藏边境争议区寻恤滋事,并接纳纵容藏独分裂势力,也是中方一大隐痛。因此,中尼两家在拒绝印度向喜马拉雅南麓扩张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在南亚,藏南、锡金皆已被印度吞并,不丹、也已基本被印度间接控制,尼泊尔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没有被印度干涉到无法自拔的主权国家,因此,中方与尼泊尔携手,不仅是一衣带水的国际道义,也不应仅止于在分享4座8000级高峰上,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巩固西藏大后方安全、开拓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只要打通了公路和空运,尼泊尔紧缺的原油和生活物资就能源源不断从青藏高原而来,它们将汇同通讯基站、水电站解决最重要的能源问题,只要能源得以解决,尼泊尔就将很大程度上摆脱印度以中断进口为要挟的掣肘,获取真正民族独立的他们将成为中方在南亚的坚定盟友届时,印度期望将尼泊尔变成第二个锡金、继而吞并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美梦将彻底破产综上,博主对两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也更坚定了延续天高地厚、喜马拉雅分类系列的信心,因为无论是地理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人种上的跨喜马拉雅族群、还是文化上的跨喜马拉雅山地文化,甚至包括本节介绍的这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航线,皆是两国之间血脉相连的证据当然,徒步在喜马拉雅山野之间、走进异国他乡人群生活的你和我,或许就是跨越这地理、心理天堑最重要的彩虹飞渡若在不远的将来,打通这条环形通道的梦想成真,博主必将排除一切困难第一时间前往体验,在为各位带来第一手详细情报的同时,也希望以脚踏实地亲身行走的方式,致敬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以及为这一刻的到来、这条道路的贯通而做出不懈努力的人们航拍集锦 82P*舷窗位置以成都出发去往加都的方向为准*预计观看时间会受航班实际运行情况影响,仅供参考第一阶段:川西高原(Western Sichuan Plateau)四姑娘山舷窗位置:右侧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0分幺妹峰邛崃山脉主峰群大雪山舷窗位置:左侧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5分田海子,远处;雅拉神山,近处雅拉神山,本名海子山沙鲁里山北部舷窗位置:右侧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30-40分神山卡瓦洛日(Kawarani 5992)雀儿山峰群雀儿山主峰(Chola I 6168)沙鲁里山南部舷窗位置:左/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30-40分巴塘县境内的加拉本森(Garrapunsum,5812)巨大岩壁和雪窝加拉本森峰群,北侧云雾下的是夏塞峰群(Xiashe,5833)横断山区 三江并流区舷窗位置:左/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50-60分第二阶段:西藏中东部(Eastern and Middle Tibet)东念青冰川群(Eastern Nyenchen Tanglha Mountains)舷窗位置:左/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70-80分拱藏冰川,左;爷弄冰川,中左;夏拉冰川,右拱藏冰川,左;爷弄冰川,右恰青冰川顶部,下;勒普冰川,中上那龙北冰川炯拉冰川拱藏冰川,右下则普冰川南迦巴瓦(Namcha Barwa) 加拉白垒(Gyala Peri)舷窗位置:左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80分加拉白垒,左;南迦巴瓦,右雅鲁藏布江(Yalung Tsangpo)舷窗位置:左/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90-100分贡嘎机场跑道,右下杰德秀镇,中部山脊后方连接贡嘎县与曲水县的雅鲁藏布江大桥,中雅鲁藏布中游宽谷,偏左上可见拉萨贡嘎机场拉萨河谷(Lhasa River Valley)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00-110分拉萨河,中;拉萨市区,右偏上念青唐古拉峰(Nyenchen Tanglha Peak,7162),左偏上桑丹康桑(Samdain Kangsang,6590),中上远处雅鲁藏布江,下方拉萨河,中央之间为嘎拉山,可见大桥连通隧道穿过,上方远处是念青唐古拉西段布达拉宫和拉萨市区,中下大部念青唐古拉峰(Nyenchen Tanglha Peak,7162),右上拉萨市区布达拉宫,中央八廓街,中偏右房屋密集区拉萨河,曲水县至拉萨市区段羊卓雍错(Yamdrok Yumtso) 普莫雍错(Puma Yumtso)舷窗位置:左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10-115分羊湖北岸与岗巴拉山不丹喜马拉雅(Bhutan Himalaya)拉轨岗日山脉(Lhagoi Kangri Range)舷窗位置:左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10-115分打拉日,左库拉冈日,中右羊湖,左下;普莫雍错,中偏上拉轨岗日主峰群,中偏右不丹喜马拉雅,后排整列卡热疆(Karjiang 7221),左前库拉岗日(Kula Kangri,7538),中偏左后连康冈日(Liankang Kangri 7535),右侧白峰岗嘎本森(Gangkhar Punsum,7570),连康冈日后暗角库拉岗日(Kula Kangri,7538),卡热疆(Karjiang 7221),左连康冈日(Liankang Kangri 7535),右前岗嘎本森(Gangkhar Punsum,7570),右后打拉日(Tarlha Ri 6777)乃钦康桑(Norin Kang/Noijin Kangsang,7191),右卡鲁雄(Kalurung,6674),中乃钦康桑(Norin Kang/Noijin Kangsang,7191),右卡鲁雄(Kalurung,6674),左乃钦康桑(Norin Kang/Noijin Kangsang,7191)念青唐古拉西段(Western Nyenchen Tanglha Mountains)年楚河三角洲(Nyang Chu Delta)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10-120分琼莫康日(Qiongmo Kangri 7048),左念青唐古拉峰(Nyenchen Tanglha Peak 7162),右琼莫康日(Qiongmo Kangri 7048),左念青唐古拉峰(Nyenchen Tanglha Peak 7162),右雅鲁藏布江,右下-中-左上日喀则市区,年楚河,中偏左雪拉普岗日(Xoilapu Kangri 6310),右上远处日喀则市区扎什伦布寺,左下白色围墙;日喀则宗,中偏下城堡雅鲁藏布江,上部;年楚河,右下叶如藏布(Yaru Tsangpo)锡金喜马拉雅(Sikkim Himalaya)舷窗位置:左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30-140分帕里草原,中下卓木拉日(Jomolhari 7090),左黑影堡洪里(Pauhunri 7126)舒度赞巴(Shudu Tsenpa 7024)右侧黑影叶如藏布,右下-中左叶如藏布,右下朋曲,左上朋曲曲登尼玛山脉(Chorten Nyima Range)曲登尼玛山脉(Chorten Nyima Range),前景东迦山脉(Dongkya Range),左上,前卓木拉日(Jomolhari 7090)左上,后(干城章嘉 Kangchenjunga Himal)第三阶段:中国/尼泊尔喜马拉雅(China Nepal Himalaya)乌巴克山脉(Umbak Himal)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40-150分尼诺日(Nyonno Ri 6724)尼诺日(Nyonno Ri 6724),中右远处阿玛直米(Ama Drime 6669),左下近处马哈兰古尔山脉(Mahalangur Himal)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40-150分马哈兰古尔喜马拉雅(Mahalangur Himal)马卡鲁(Makalu 8485),左珠穆隆索(Chomo Lonzo 7804),右马卡鲁(Makalu 8485),前洛子(Lhotse 8516),中珠峰(Qomolungma ),后珠穆隆索(Chomo Lonzo 7804),右珠峰+洛子壁,左;马卡鲁,右马卡鲁(Makalu 8485)卓奥友(Cho Oyu 8188),左格重康(Gyachung Kang 7952),右洛尔沃林山脉(Rolwaling Himal)拉布吉山脉(Lapche Himal)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起飞后150-160分洛尔沃林山脉 Rolwaling Himal高里三喀(Gauri Shankar 7134)*隶属洛尔沃林山脉,照片借鉴自加都-卢克拉航线门隆策(Melungtse 7181),左康纳(Kang Nachugo 6735),右*隶属洛尔沃林山脉,照片借鉴自加都-卢克拉航线拉布吉山脉(Lapche Himal),右上远处洛尔沃林山脉(Rolwaling Himal),中央前排马哈兰古尔山脉(Mahalangur Himal),右后排拉布吉山脉(Lapche Himal)拉布吉康一峰(Lapche Kang I 7367),右钝角三角形高点希夏邦马/朗当山脉(Shishapangma Langtang Himal)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降落前朗当山脉(Langtang Himal)希夏邦马主峰(Shishapangma 8027),云层中央朗当利荣(Langtang Lirung 7205)希夏邦马主峰(Shishapangma 8027),左廓尔喀波日(Gurkhapo Ri 6891),中偏右多吉拉巴(Dorje Lakpa 6966),右高点键尼萨山脉(Ganesh Himal)色林吉山脉(Sringi Himal)白垒山脉(Peri Himal)马纳斯鲁山脉(Manaslu Himal)舷窗位置:右预计观看时间:降落前/较远盘旋时色林吉山脉(Sringi Himal),右贡当山脉(Kutang Himal),左后白垒山脉(Peri Himal)康古鲁(Kanguru),左嘉吉康(Gyaji Kang),中聂琼(Nemjung),右马纳斯鲁(Manaslu 8163),左侧云中纳迪楚里(Ngadi Chuli/Peak 29 7871),右键尼萨山脉(Ganesh Himal)本节小结其实围绕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这一方区域,有着为数众多具备世界一流自然景致、可俯瞰世界上最高大的一些山脉的航线,例如可俯瞰天山、喀喇昆仑的乌鲁木齐-航线、可俯瞰喜马拉雅西段的德里-航线,可近距离观察南迦帕尔巴特的伊斯兰堡-航线、尼泊尔境内平行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各个支线航班和观光飞行航线,以及青藏高原内部近几年才开通的狮泉河-喀什、狮泉河-拉萨航线等而成都-加德满都航线尽管因为致敬了大喜马拉雅精华段、并作为唯一一条跨喜马拉雅南北的航线而显得尤为特殊,但终究只是这烟波浩渺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本节的集锦只是个阶段性的成果汇总,在未来只要条件允许,我将会继续规划选择航摄不仅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的航线,尤其是博卡拉新国际机场建成运行、开通国内直航航线后,势必将会前去体验,届时将从民航客机更高的飞行高度,带来前所未有的尼泊尔喜马拉雅精华段的照片那么,天高已经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地厚,从下一节开始视角将会回到地面,带来本次徒步MCT的情况介绍。由于该区域相关信息在国内基本是一片空白,博主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马纳斯鲁区域的地理、人文及徒步条件现状,内容可能也会比较多,欢迎继续往下阅读(楼下继续)
区域地理友情提示马纳斯鲁环线区域山岳、水系交错,地理结构异常复杂除了马纳斯鲁主峰外,其他山峰、山脉、水系、村落、垭口的名称都从未被用中文解说过,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会非常陌生在这部分笔者将尽可能简化解说,方便有兴趣的朋友进行初步了解关于区域地理中的很多细节,将会在支线探索部分进行介绍属于5000万年前板块往欧亚大陆俯冲撞击的最前沿,撞击带来的挤压效果,使你能在这个仅800公里长、250公里宽的弹丸小国内,找到各种不同的丰富地形地貌在南侧与印度的边境地带,是海拔为0米的德赖平原(Derai);横贯中南部的,是平均海拔1500米、被称为里克山脉(Sivalik Range)的副喜马拉雅(Sub Himalaya);继续往北,海拔会攀登到3000米以上,这是被称为次喜马拉雅(Lesser Himalaya)的摩诃婆罗多山脉(Mahabharata Range)再北侧,便是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核心部分(Higher Himalaya or Great Himalaya),她的主脊线形成了中尼之间天然的国境线。在这道巨大山脊的北面直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撞击造成的大地皱褶依然存在,我们称之为内喜马拉雅(Inner Himalaya)、或特提斯喜马拉雅(Tethys Himalaya)以致敬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大洋这由南到北、由低向高呈阶梯状层层上升的地形,成就了这个袖珍国度除南部与印度接壤的平原外、地无三尺平的地形特点,此行的向导图西.布萨尔(Tulsi Bhusal)很形象地称之为尼泊尔式升降(up and down,nepali&style)/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层级地形示意图尼泊尔中部山地尼泊尔中部山地尽管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人们除了沿着河流切开的纵横交错的山谷开辟道路却也别无他法。每年夏季长达数月的印度洋季风活动(Monsoon),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始终处于干湿相间、晴雨交替主导的态势,运动在这种大起大落中过度活跃,使它们在数千万年间大都已然消融退化从皑皑冰峰上汹涌而下的冰川融水为喜马拉雅南坡带来了勃机,她们在数千万年的孜孜不倦中切开了一条条山高堑深、贯通南北的河谷,为人类、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元素,也为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留出了相对便捷的通道在作为常规目的地的安纳布尔纳和昆布地区,如今的主要徒步线路皆是数千年来西藏、印度之间的盐道,之所以沿途拥有海量能提供后勤保障的定居点,即是得益于此历史背景。如今对于定居点的居民来说,只是服务对象稍有改变,从商队换成了游客而已沿马斯扬迪河(Marsyangdi Khola)或甘达基河(Kali Gandaki Khola)进入上(Upper Mustang)、再翻越平缓的克拉拉垭口(Kora La 4660)进入西藏仲巴,曾经是最为繁忙的贸易通道之一;而波特科西河(Bhote Kosi Khola)源头顶部的南帕拉垭口(Nangpa La 5806)更像是夏尔巴人的专属便捷通道,外人则基本无缘得见类似的通道在中国/尼泊尔喜马拉雅边境为数不少,而此行我们探访的马纳斯鲁环线(Manaslu Circuit Trek MCT),则是基于另一条非常重要的跨喜马拉雅商贸古道演变而来沿着通往的H04号公路离开盆地西行后不久,就能看到一列耀眼的雪峰伫立在北方天际,那是守卫在吉隆沟口的键尼萨山脉(Ganesh Himal),再略远一些,则是高居世界独峰排名第18位的喜玛楚里(Himalchuli 7893)从H04公路沿线远眺键尼萨山脉的主峰群一条古老的河流从她们之间蜿蜒流出,形成通往她们背后隐秘山谷的通路——布里甘达基河(Budhi Gandaki Khola),甘达基水系(Gandaki System)重要的成员之一,她与卡利甘达基河、马斯扬迪河、吉隆藏布-特里苏里河(Gyirong Zangpo Trisuli)一起,构成了尼泊尔中部的河流系统、以及为恒河提供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左侧支流布里(Budhi,发音为buri)意为老妇人(old woman),而这条河也确实河如其名,她切开的峡谷是我平生所见中最为叹为观止、也最为崎岖难行,沿途无比险恶、复杂的地形,令人感到她确如老妇人一般历经沧桑,但你若不耐下心来溯源而上走到她的起始点,完整浏览她的经历,就无法领略马纳斯鲁(Manaslu 8163)——这座世界第八高峰的真容在老妇人河的源头,等待你的不仅是马纳斯鲁山脉(Manaslu Himal)、贡当山脉(Kutang Himal)、色林吉山脉(Sringi Himal)、键尼萨山脉(Ganesh Himal)的雪峰环绕,更重要的是,此处是喜马拉雅主山脊在整个尼泊尔、甚至是整个山脉中最为奇特的一段,有至少7个能跨越主山脊的、海拔并不太高的垭口,且距离主路仅有数公里之遥中国/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Level 3级别分段示意图MCT途经喜马拉雅Level 3级别分段示意图马纳斯鲁地区主要冰川水系示意图马纳斯鲁主峰是由组成的Rani Peak 6693,左后Simnang Himal 6251,中前Himalchuli 7893,右后旁布切峰群(Pangbuche Himal)旁布切峰群(Pangbuche Himal)央然康日(Yangra Kangri 7422),左一键尼萨二峰(Ganesh II 7118),右二贡当山脉(Kutang Himal)马纳斯鲁 8163,左一马纳斯鲁北 6994,左二奈克峰 Naike Peak 6211,中Lapchun Himal 5996/Lapyang 5968,前色林吉(Sringi 7161)/查玛尔(Chamar 7165),后垭口的另一边,则是默默无名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贡当乡(Kungtang),然今日之无名并不能掩盖其昔日之辉煌,从这里前往吉隆藏布流域的宗嘎镇(Dzongga 4160&吉隆县城),即可衔接盛极一时的大唐-吐蕃-天竺古道,而在喜马拉雅南北尽皆家喻户晓、事迹被传颂至今的行者米拉日巴(Milarepa),这里亦是他的诞生之地(芒域贡当 Mangyul Gungthang,毫无疑问就是今天的吉隆县宗嘎镇或贡当乡境内)如果上述这些依然不能构成你前往的理由,那么难越的拉克垭口(Larke Pass 5106)或许有足够的吸引力。拉克(Larke or Larkya)意为胜利之山(hill of victory),它是马纳斯鲁环线的最高点,也是翻越难度远大于托隆拉(Thorung La 5416)的地理天堑,这里的难度在于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对天时、地利、人和更为苛刻的要求若你有足够的幸运翻过拉克垭口,随即就会得到一个足够高端的奖赏——垭口西侧有白垒山脉(Peri Himal)一字排开的主峰群、以及三条气势磅礴的大型冰川苏提(Suti Gl.)、克察曲(Kechakyu Gl.)、彭卡(Ponkar Gl.)组成的豪华阵容来迎接你的凯旋布里甘达基河出山口的乱石河滩,路就在河滩上布里甘达基河中游深切的峡谷布里甘达基河是流量、流速、落差皆大的古老河流路径需要不时通过在河流两侧穿行气候特点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青藏高原组成的巨大屏障、以及产生的中央空调效果,使得整个亚洲的气候与同纬度地区有截然不同的差别,具体到喜马拉雅南麓,其结果就是四季被取消,全年仅分为旱季(10月-次年5月)和受季风影响的雨季(6-9月)尽管上述大气候规律已然广为人知,不过在喜马拉雅南麓的每个小区域,依然有其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而马纳斯鲁环线(MCT)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以笔者此行的观察在于,相比于其他区域更频繁、更无规律可循的小周期变化如地理部分介绍的,该区域的主要河流布里甘达基河、以及通往楚姆河谷(Tsum Valley)的霞尔河(Siyar Khola)皆是水系切割效应极强的河流,形成沿途狭窄绵长、又蜿蜒曲折的V字型深谷,从峡谷两侧林立的陡峭高山顺下的河流又形成大量树杈状支流河谷,使得整个区域水量水汽充足、极度湿润湿润的气候使得农业可以在低海拔区域开展 @菲力姆(Philim 1570)对于人类、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而言,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对于行路、观景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巨大的海拔落差、纵切极深的峡谷、丰沛的水汽,使得冷暖空气频繁在此交汇,晴雨相间的小气候循环极其活跃,造就了这一区域不稳定的气候条件走过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CT)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ACT环线整个北侧,自达拉帕尼(Dharapani 1860)至马南(3520)这一区域,马斯扬迪河谷呈一个梯形宽谷的格局,海拔亦是缓慢上升,加之有安纳布尔纳主山脊为雨影(rain shadow)阻挡南来季风,使得河谷沿线干旱少雨,天气状况相对比较稳定——而在马纳斯鲁这边,所有的条件都是反过来的,V型窄谷、海拔起伏巨大、没有雨影、河流汹涌水量惊人,这一切因素都揭示了该区域天气状况稳定的时间窗口将极其短暂和稀少。在安纳布尔纳区域,可能是下1天雪放晴3天,而马纳斯鲁区域则可能是下3天雪放晴1天刚下完雪的天气依然不见晴好不仅如此,狭窄的河谷令谷内的日照时间变得稀少,有些甚为局促的区域可能仅有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才有阳光,这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背阴处雨水不干、冰雪不融,二就是即便在同一海拔下,体感温度也会依日照的变化而大为不同,这些都是徒步活动中的不利因素另外,蜿蜒曲折的河道,又将峡谷切分成较多个局部区域,按照天气预报来规划行程的套路,在马纳斯鲁环线上的效果已经不明显了,充其量就看个趋势。但没人能预测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云量变化、云层高度、降雪量、局部风力、能见度等这些小周期、小局部内的细节,唯有随机应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喜马拉雅南麓的气候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常现象。雨季的推迟结束、冬季频繁的极端天气、扬尘三月的提前到来,都是近几年发生过的事,这使得观景、登山本就短暂的时间窗口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午后大概率变天狭窄的山谷使得背阴处无所不在低海拔处的水汽和尘土使能见度受影响,背景为色林吉7161人文环境此行途中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是在利(Lihi 2920)的一家客栈院子里休息时,在场的除了我们一行,还有6位各色当地村民——一位马夫、客栈老板夫妇、一位僧侣、一位尼姑、一位过路的中年人。向导图西说要给我出个课题,然后把这6位村民召集到一起,让我分别辨认他们属于哪个种族本次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逐水而居,只要有水源、有河流,就会有人居住。如前所述,马纳斯鲁区域存在海量的大小河流,自然也不会是人迹罕至之地,更甚是个人文色彩极为浓重的区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其一是人种和民族(ethnic),尼泊尔虽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但聚居在北方喜马拉雅山地之间的大多为山地民族,而这些山地民族基本以藏缅族群(Tibeto Burman)为主,通常为黄种人、或者黄白/黄棕混血,通常而言,混血程度的高低与海拔高度呈反比在尼泊尔26个主要民族中,达芒(Tamang)、马嘉(Magar)、古荣(Gurung)这些大型山地民族均能在马纳斯鲁周边海拔米左右的区域找到,其中又以古荣族为多数。这个勤勉耐劳、传统从事山地农业的民族,是赫赫有名的佣兵(Gurkhas Soldier)的主要来源这些民族皆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系统,通常隶属于藏缅语族(Tibeto Burman Branch),与外人交流时也能无碍地使用尼泊尔的官方语言(Nepali),某些生活在高处的古荣族还通晓藏语和英语,以方便与来往的商人、游客沟通当海拔来到3000米以上,就是以跨喜马拉雅藏族(Trans himalayan)为主的居民,而其他种族很难长期生活在如此高的海拔之下。尼泊尔称这些藏族为菩提亚人(Bhote or Bhotiya),而Bho这个字的来源,正是古代吐蕃的蕃(Bod)在马纳斯鲁环线上的纳木隆(Namrung 2630)往北,就是数个大小不一的藏族村落——利(Lihi)、肖(Shyo)、洛(Lho)、夏拉(Shyala)直至3500米以上的萨马(Samagaon)和桑多(Samdo),居民皆是奉行传统生活方式的藏族人,通行藏语(方言),扎西德勒(Tashi Delek)可以完全取代Namaste有时我们会看到村落的名字后面拖上了gaon,这其实是藏语中指代地方/地区的名词,中文通常翻译成“岗”藏语有多种方言,而MCT会顺序经过贡当方言区(Kutang)和努布里方言区(Nubri),它们都较为独立,多在族群内部沟通时使用。有西方语言学家的调查显示,即便是这些方言之间也同样并不能很顺畅地交流,有时需要借助尼泊尔语的帮助Lihi村客栈老板夫妇属于古荣族,征得同意后拍摄过路的中年人属于藏族/菩提亚人,征得同意后拍摄,条件是他手中的烟新年第一天清晨,萨马岗的居民在更换新的风马旗,背景为奈克峰6211煨桑同样是新年第一天必做的事而在干热的河谷低地,则是基于白/棕血统的印度-雅利安族群(Indo Aryan),他们的内部存在大量旁系分支,通常以种姓(Caste)为区分各据一方,混血程度、方式也纷繁复杂,即便是通晓当地文化的人也难以识别,仅有通过居住地来进行大致猜测例如我们的向导图西,是标准的印度-雅利安人种,而他的家在尼泊尔南方的奇旺地区(Chitwan),那我们就能顺势知道他属于奇旺地区的几大民族——婆罗门(Brahmin)、刹帝利(Chhetri)、塔鲁族(Tharu)其中的一种婆罗门(祭司)和刹帝利(勇士)是印度教中的高级种姓,在尼泊尔的含义则有所不同,他们同属于一个已经弃之不用的族群名——卡斯族(Khas),指代曾在10-13世纪统治尼泊尔西部的卡斯-马拉王国(Khasa Malla Kingdom&与加德满都的马拉王朝是不同概念),而如今婆罗门族和刹帝利族的前身,都曾是这个王国社会地位较高的那批人在布里甘达基河出山口附近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地——阿鲁加特市场(Arughat Bazar)、马察河(Machha Khola)周边聚居的,皆是如今被称为巴浑(Bahun)的婆罗门族、以及刹帝利族的人们,他们是尼泊尔所有种族中规模最大的族群,总人口接近800万,占整个国家的29%受过高等教育的向导图西属于印度-雅利安人中的社会地位较高的族群古荣族少年 @加普(Ghap 2250)即便是当地人,也会流连于沿途风景遇到玛尼墙时记得左行宗教信仰方面,藏缅系的山地民族、与印欧系的平原民族呈现出看似截然不同、却又微妙融合的态势。山地民族如古荣族、藏族通常都是佛教徒,但他们的佛教体系与我们印象中的略有区别在意识形态上,最古老的藏传佛教(Vajrayana)宁玛派(Nyingma)、以及在海外势力强大的噶举派(Kagyu)影响力较广,但普通民众或许知道莲花生大师(Guru Rinpoche)和米拉日巴,知道轮回(Samsara)和涅槃(Nirvana),却并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更多的是以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并融合萨满(Shamanism)、苯波(Bonpo)、乃至印度教(Hinduism)的一些元素而形成的混合体在马纳斯鲁环线上,自贾加特(Jagat 1340)镇中心遇到第一个佛塔(Stupa)之后,这种混合多种宗教元素的佛教痕迹——经幡(Pray flag)、佛塔、玛尼墙(Mani wall)、石门(Kani)就会次第出现,直至纳木隆(Namrung)之后藏族村落完全的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利(Lihi)的希南寺(Hinang Monastery)、洛(Lho)的日邦寺(Ribang Monastery)、萨马的萨马岗寺(Samagaon Monastery)、甚至已被雪崩摧毁的却依然有重量级景观的彭觐寺(Pungyen Gompa),都是当地的重要宗教文化中心,在那里,你可能会获得极为难得的、直接与僧侣交流的机会相较之下,在平原地带深入人心的印度教在马纳斯鲁环线沿线几无存在感,也并无任何重要的寺庙,只有在毫无约束可以放开抽大麻的日子,他们才会说今天是与湿婆(Shiva)有关的某个节日,能够百无禁忌当看到玛尼墙、佛塔时,意味着必将有雪峰相伴比比皆是的石门洞日邦寺(Ribang Monastery) @洛(Lho)萨马岗寺,背景是Taninga 5311正在雕刻度母造像的僧侣,征得同意后拍摄洛(Lho)村中心的萨马岗的Kani加都尼瓦尔人的宗教体系是佛教与印度教的混合体路径现状因为数个范围、口径不一的各类行政区(廓尔喀县)、保护区(马纳斯鲁保护区MCA)、地理区域(5个喜马拉雅level 3级别分段)重合在一起又各有差别,所以该区域的路径较难用书面文字解释,我们尽量不涉及太多概念完整的马纳斯鲁环线(Manaslu Circuit Trek MCT),由阿鲁加特市场(Arughat Bazar 608)开始,沿布里甘达基河溯源向北而上至最后一个村落桑多(Samdo 3875),在此转向西,沿拉克冰川(Larke Gl.)剧烈上升1300米至最高点拉克垭口(Larke Pass 5106)过了垭口制高点后沿白垒山脉三大冰川融水形成的杜德河(Dudh Khola)一路剧烈下降至2000米以下的达拉帕尼(Dharapani),并与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CT)的路径合并,继而沿马斯扬迪河谷一路向南至河流出山口的贝西萨哈(Besisahar 760)结束与安纳布尔纳区域一样,该区域属于尼泊尔新政区中的第四省(Province 4),路径大部位于省内的廓尔喀县(Gorkha District)北部、与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贡当乡的边境附近。拉克垭口西侧会途经少部分的马南县(Manang District)、兰琼县(Lamjung District)全程累计路程140km,累计爬升9-10km,下降8-9km,标准徒步时间在55小时以内(仅徒步时间,不含休息、餐饮时间,下同);若无法翻越垭口而原路返回,则是160km,累计爬升(下降)11-12km,标准时间在60小时以内以旅行者的常规能力而言,从起点(Arughat Bazar or Soti Khola)到终点(Besisahar),极限最短时间是10天,加上往返加都(或博卡拉)的2天,以及机动时间的1-2天,通常需要准备14天行程所有数据汇总表MCT沿线村镇示意图沿途有非常清晰的指示牌相比于公路已然修到极限位置的ACT,马纳斯鲁环线的情形可谓喜忧参半。坏消息是目前在峡谷口的拉普贝西(Lapubesi)至科拉贝西(Kholabesi)一线正在开山筑路修建吉普车道,至少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路况会不定时、不定期地发生变化对于往来通过的人们会存在包括不仅限于——绕行、翻山、停留等待爆破、冒险穿越施工区域等诸多可能性(我们全都遇到了),从而对行程(预计徒步时间)带来不同程度影响(通常是耽误时间)好消息是以布里甘达基河谷险恶狭窄的地形,存在公路修建无法逾越的天堑,到科拉贝西(Kholabesi)就是极限位置,不可能再往里深入换言之,MCT永远不会像ACT一样大部分通行公路能以汽车代步,绝大多数的路途是必须自己去走的,道路施工的影响仅存在于徒步第一天而已(若你能有幸翻过垭口而不原路返回的前提下)低海拔区域的环境十分糟糕 @拉普贝西(Lapubesi)道路施工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年绕行意味着随随便便就要多上下几百米 @科拉贝西(Kholabesi)修路带来的影响或许只会持续2-3年,但有些困难和威胁却是不会变的,在马纳斯鲁环线上,对旅行者产生影响的固定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无穷无尽、贯穿始终的爬升下降,平路显得极为奢侈。这是由于布里甘达基河的峡谷太过局促、以及两岸存在太多支流导致的结果河谷两岸的陡峭峡谷,使得能够通行的平地极其稀缺,道路需要在不同的高低起伏间穿行,才能持续找到合适的地形以供前行;支流的众多,则切开一个个挡在前行路上的小型峡谷,有时需要下到谷底过木桥、有时则需要攀登到山脊顶部过吊桥从数据来看,从徒步起点处的索提河(Soti Khola 700)至最后一个村落桑多(Samdo 3875),海拔净上升是3175米,然而根据笔者GPS记录的数据,累计上升高达7500米以上,哪怕用最保守的调整估算,也是净上升的2倍多,可见沿途地形起伏之大,而这种不断上升、下降的过程会贯穿整个徒步过程其二是路面难度相当大,远比安纳布尔纳和昆布地区要糟糕。由于客观地形的限制,徒步路径在低海拔区域的距离非常长。这个区域除了坚硬的吉普车道外,乱石河滩、乱石步道、乱石阶梯总之各类乱石路不是一般的多,偶尔出现的土路也是落满了尘土而太过松软一直要到海拔2000米以上,路况才会稍有改善,乱石路变少的同时,土路也因为冰雪雨水的冲刷而不再尘土飞扬,但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背阴面常年难融难干的泥泞、雪地又会接踵而至。总之在笔者的印象中,全程没有哪一段路是特别好走的其三是海拔1000米至2000米区域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塌方区(Landslide Area),它们由雨季的暴雨、山洪以及地震造就,如今依然处于微妙的不稳定状态中,是包括旅行者在内往来通行的人们最严重的威胁除了一块象征意义上的警示牌外,塌方区并未经过任何修缮、当然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就连路径也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那种,若你想前进就必须从上面走过去,并没有第二种选择。从理性上说,我们只能用一些适当的措施去应对,而无法完全消除风险的存在基于这种种不利,马纳斯鲁环线虽和ACT+Poon hill在距离长度上相差不多(ACT+Poon hill约130km,MCT约140-160km),然而几乎是两倍的累积爬升、下降幅度(累计超过一万米)、恶劣的路面条件、频繁的地质灾害区以及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它们的难度并不在一个等量级上若是以平行的视角去看待两者、以ACT的经验去简单套用,那么让你的身心付出远超预期的巨大消耗,或许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了看似无路可走的布里甘达基河谷爬升和下降是MCT的主旋律平整的路面是不存在的 @西迪(Sirdibas)保护区方面树立的警示标志沿线最大的塌方区,需15分钟才能通过 @多万(Dobhan)通过塌方区需用合理方法震后影响马纳斯鲁环线距离2015年廓尔喀地震的震中非常近,也是震后次生灾害的主要受灾区,不过说一句诛心之论,这些灾害对于基建本就简单、落后的山区而言,并不足见是坏事无论是生活在世界上哪个地方的人们,追求安逸的惰性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对于山区的人们而言,只要房子能住人、只要道路能通过,无论它是残破至极的危房还是险峻致命的悬崖路,都不会想到主动去改造,能混一天是一天,反正大家都习以为常只有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才会在迫不得已之下寻求改变。地震摧毁了简陋老旧的房屋和设施,中断了本就危机四伏的道路,在客观上给予了试图继续生存的人们一个推陈出新的强大动机——老房子本就该拆除重建,道路本就该翻新重铺,如果以前没有理由去做这件事,那么现在有了因此,地震带来的影响实际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人们在生存压力之下爆发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在地震发生3年之后,除了上述介绍的落石塌方区仍触目惊心之外,沿途已经很难找到灾害依然在产生影响的痕迹了依然需要强调的是,在马纳斯鲁环线区域,最大的威胁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型的地震,而始终是每年都会把山体蹂躏一遍的山洪、暴雨带来的塌方,这是基于布里甘达基河天然局促的窄谷地形所决定的,地震只是用震松山体的方式火上浇油,加剧了这种灾害发生的概率而已至少以我们的观察,这个问题在短期之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整个布里甘达基河、霞尔河沿线依然会长期处于地质状况不稳定的态势之中,这是旅行者在途中始终需要绷紧的一根弦另外,在尼泊尔的其他徒步区域,地震的影响基本已完全消除。在震中受灾最严重、被朗当利荣(Langtang Lirung 7205)的雪崩摧毁整个村庄的朗当山谷(Langtang Valley),也已在新址重建了更加现代化的建筑;距离较远的安纳布尔纳区域、昆布地区则基本不受影响,皆可放心前往Hanging way是震后重建中的经典案例山体垮塌的痕迹(右侧)在沿途并不少见狂暴的布里甘达基河让沿线地形异常恶劣 @Yaruphant(楼下继续)
徒步规划友情提示:马纳斯鲁环线(MCT)是累计徒步距离超过140公里,累计爬升、下降超过1万米的高强度徒步线路,沿途地形复杂恶劣,基建相对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请在出发前谨慎评估自身的能力不建议没有高海拔(&5000m)长距离(&100km)徒步经验的朋友前往旅行不建议未来2年内前往该地区旅行1、选择季节如气候部分介绍的那样,马纳斯鲁环线的大规律与喜马拉雅南麓其他地区类似,相对理想的时间窗口是每年春秋两季,然而公历日期是有一定欺骗性的(例如2017年的闰六月导致全年季节全部被打乱),我们更推荐参考农历,具体而言是农历中秋之后到冬至之前、农历春分之后至立夏之前但是考虑到游客的假期特点,能获得长距离徒步所需2周以上时间的,集中在教师、学生的寒暑假,国庆长假和春节长假这三个时间段7-8月暑假是南麓雨季的最中心,低海拔区的河谷会持续受季风影响,且不论云山雾罩之下观景的基本无望,降雨带来的暴雨和山洪意味着随时降临的地质灾害,在布里甘达基河这种落差、流量、流速皆很巨大的河流沿线,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极端,我们并不推荐在这个时间段前往国庆长假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说每年的天气状况都不同。我们再次强调各位意欲在这个时间段前往徒步(包括国内的高原、山区)的旅行者,一定要参考农历中秋节的时间点,这是判断雨季结束与否最实用的指标,通常在中秋之后2周,是高原和山区一年之中天气最好的时间窗口如果当年的中秋节时间较早(9月中下旬),则意味着雨季可能结束得较早、国庆假期内好天气概率高(典型例子可参考2015年);如果当年中秋节来得较晚,则意味着雨季可能结束得较晚、国庆假期内好天气概率低(典型例子可参考2017年)寒假并春节长假与国庆假期的情形类似,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并没有太多好办法去预判,但我们仍强烈不建议春节前往理由在于,冬季垭口之前的高山庇护所(Dharamsala 4460)会关闭,且农历春节很可能与藏历新年(Tibetan Losar)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个村落桑多(Samdo 3875)的村委会将以庆祝新年为由,拒绝开启达兰萨拉若在春秋季没有积雪的情况下,直接从桑多出发翻越垭口去到另一边的比木塘(Bimthang 3590)是可能实现的(12-14小时),然而冬季的拉克垭口会有非常厚(30-50cm或更多)的积雪,使得翻越垭口的耗时会大大多于标准时间(16-18小时),在一天之内阿式穿越几乎不可能,必须在达兰萨拉停留一晚因此在冬季,若是桑多的藏族拒绝开启达兰萨拉的情况下,翻越垭口基本无法实现,笔者此行遇到的七八支队伍都是受此影响只能原路返回。我们提醒各位,即便要选择冬季前往,也应事先通过FB等渠道了解当年藏历新年的日期,并在安排行程时避开这个节日(及之后的一周)关于翻越这个垭口的对策,笔者将在稍后详细讨论冬季厚重的积雪会让徒步难度大大增加通往垭口的路径已很难识别若是天气不佳,连马纳斯鲁主峰都不容易看见2、所需证件限制区通行证(Restricted Area Permit):50-70美元/7天安纳布尔纳保护区门票(ACAP):20美元/1人马纳斯鲁保护区门票(MCAP):20美元/1人如地理部分所述,马纳斯鲁环线的萨马岗(Samagaon 3520)、桑多(Samdo 3875)附近,至少有4处可以在1天内到达的、通往西藏的垭口;楚姆河谷尽头,至少有3处可以在1天内到达的、通往西藏的垭口因此,马纳斯鲁保护区属于比较特殊的限制区(Restricted Area),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尽管这是一种尼泊尔封建王朝时代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但目前依然在运行中,且看不到改变的迹象9月-11月:70美元/7天/1人12月-次年8月:50美元/7天/1人这种通行证无法自行操作,需要通过具备相关资质的旅游公司代办,具体怎么找则因人而异。笔者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一些看上去比较正规的旅游公司,做出一定筛选后群发邮件过去询问,再根据回邮件内容的专业与否进行判断,最后选择一家综合资质较好的,所幸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办证通常只需要提供护照、证件照的电子档,而无需本人出面,旅游公司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连同所需的安纳布尔纳保护区门票(ACAP 20美元)、马纳斯鲁保护区门票(MCAP 20美元)一同办妥,当然也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50美元)至于在ABC/ACT/EBC都需要办理的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由于限制区通行证替代了它的作用,在前往MCT时就不必再办了值得一提的是,限制区规定必须要2人以上组队才能进入,不过要是你找不到搭档一起走也能操作,方法是借一本护照、并用这个护照办理手续,形成一个影子搭档(ghost trekker)就能顺利成行,毕竟无论是办证、还是途中的检查,都不需要你本人出面,蒙混过关还是很容易的限制区通行证从在贾加特(Jagat 1340)登记开始算,期限只有7天,而在旅行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极端天气、身体不适)而超期,理论上是要补交费用的,不过实际操作上的管理也并非那么严格,如果你的向导和当地警察关系良好,那依然会是不了了之的节奏Jagat是保护区入口,而Jagat本身的意思就是Custom Post限制区通行证3、向导背夫向导:25美元/天+15%小费背夫:20美元/天+15%小费限制区带来的影响不仅是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办理通行证,同时也需要强制配备具有合法资质的官方向导(Guide),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在马纳斯鲁环线上不存在独自一人的旅行者,你也不可能瞒过沿途的所有的居民、警察和客栈老板向导之间的差别,通常只在于以文化素养为主的业务水平,即对于该区域线路地理、人文环境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在于职业操守。几乎所有的向导都会尽自己职责去保护你的人身安全,满足你生活上、行程上的合理要求,且回答你提出的关于目的地的大多数问题、监控你的身体状况,并办理沿途所有的登记手续向导们会根据你的时间和实力来安排行程,若你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很乐意与你讨论(毕竟这是旅途中的一大乐趣,也很少有游客能做到这一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行程中,他们会有定时(晚饭时)或不定时(途中)两种方式,不断向你介绍之后路程的地形、耗时、注意要点等在徒步的前几天,由于向导不了解你的体力、速度和经验,会有意识地将整体行进速度放慢以便观察,到完全了解之后,如果你的综合能力高于他的预期,那么他通常会放心大胆地让你按自己的节奏先走;如果你的综合能力低于他的预期,那么通常他不会让你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经过严格考试才能获得资质的向导一般都通晓英语,这就要求身为旅行者的你具备起码的英语沟通能力(哪怕是蹦单词)。我们也遇到了聘请中文向导的中国游客,但所谓的中文向导也仅仅只会中文日常用语,无法进行深入交流,而且马纳斯鲁作为一条本就游客稀少的路线,能对该区域十分熟悉、又会中文的向导,不说是凤毛麟角,价格上或许也会比英语向导贵出很多背夫(Porter)并不是必须的,目测在管理上也并非如向导那么严格,但考虑到线路本身的强度,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聘请购买了保险的背夫较为稳妥。背夫的负重通常不超过25kg,请在出发前合理关注行李的重量我们需要重点提醒各位,相比于山地穿越经验较为丰富的向导,背夫的资质有时是良莠不齐的,他们可能很年轻、有很强的体能,但很可能欠缺山地长途跋涉的经验,包括体能分配、爬升/下降步法、身体平衡控制力,这些缺点在行走马纳斯鲁这样大强度的线路时会暴露得很彻底如果携带了很多行李,那么背夫就是需要重点照顾的人物,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可能是旅途顺利与否的关键,因此需要时刻予以关注。这种关注不应只限于口头询问,还需包括分享补给、在休息站为其购买饮料、关键时提供药品、以及旅行结束后酌情赠送装备等向导通常是你可靠的伙伴背夫的健康状况需随时关注必要时应为背夫减轻压力4、后勤保障有一种说法,讲马纳斯鲁环线(MCT)的生活条件等于10年前的安纳布尔纳大环(ACT),在实地观察之下这显然不完全是一句笑话由于环线的大部分区域都(永远)无法通行公路,物资运输基本依靠人力和骡子大队,使得物资匮乏、且价格昂贵是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生活条件抱有过高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餐饮方面,低海拔区域(2000米以下)已经可以使用煤气罐,高海拔区域则依然只能伐木烧柴,制作复杂的菜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出于节约资源、节省时间考虑,选择最简单的菜式是明智的做法在徒步的12天内,笔者的策略是中午吃扁豆汤套餐(Dal Bhat),晚饭吃混合炒面,而搭档肉哥则更为疯狂地连吃24顿扁豆汤套餐,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在高海拔区域的蔬菜只有土豆和自制辣椒,水果什么的就别想了根本不可能,始终都有供应的只有白开水、各种袋泡茶水、以及真正征服了世界的可口可乐住宿方面,在震后沿线的村庄有不少新开设的旅馆,有些外观看似不错、内部条件实则大同小异,都是木板/石头屋子里面两张单人床,没有多余的陈设,卫生状况大都能接受。不过隔音基本聊胜于无,无论是流水的轰鸣还是隔壁的不可描述都是听得一清二楚,对睡觉环境要求高的就别来了厕所大都为蹲式,至少在冬天淡季游客稀少的情况下,卫生状况普遍不错,在旺季游客爆满时可能会糟糕点;洗澡只有太阳能,然而以甘达基河谷那点可怜的日照时间,浴室大多数场合下只是个摆设,笔者一行12天内只在纳木隆(Namrung)洗了一次澡。若是冬季,海拔更高的地方连洗漱用水也是不存在的(结冰),只能糊弄过去,反正大家都不洗能源方面,由于地形的限制,目前电线杆只架设到了菲力姆(Philim 1570),之后的村落只能依靠太阳能蓄电池、或者区域化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照明电通常能保证,但大多数地方并不能(或轮不到)充电,建议携带续航能力强的电子设备、光伏充电板、或大容量的充电宝解决医疗方面,沿途没有医院、没有医生,一旦生病、高原反应、或受伤而无法继续行程,只有自行设法解决、或者请求直升机救援。尤其是在翻越垭口的过程中,你是得不到任何补给和即时救援的,因为离最近的直升机降落点也有一天的步行路程(记得使用Heli,当地人包括向导大都听不懂chopper)马帮依然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低海拔区域的村落物质条件普遍落后高海拔村落虽然原始,但环境卫生状况喜人小木屋客栈能些许改善隔音差的问题在资源匮乏的大山深处,作是不合时宜的,也没有用萨马岗的客栈条件可算沿途上乘水准交通运输大家都基本靠走5、网络信号手机信号(Ncell)仅持续到菲力姆(Philim 1570),视同海拔1500米左右,再往上基本无信号,仅在地形较为开阔的大村落萨马岗(Samagaon 3520)周边能搜索到微弱信号,而外国手机漫游能接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若需打电话与外界联络,或呼叫直升机救援,可按照保护区指示图上的标志,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村落中客栈、警方检查站、保护区办公室的固定电话,使用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价格,可能会相当昂贵沿途仅有三个村落有WiFi服务——菲力姆(Philim 1570)、纳木隆(Namrung 2630)、萨马岗(Samagaon 3520),信号不是很稳定会有规律性的中断,上传/下载速度很慢,最多能勉强发个朋友圈所有的WiFi服务都要收费,价格300-500卢比/人不等,可砍价;付费一次理论上是不限时的,若在一个地方停留数天、又或者反复经过,可以重复使用无需再续费萨马岗不仅有手机信号,还是固定的wifi服务点6、费用预算马纳斯鲁环线依然属于食宿费用相对昂贵的线路,例如安纳布尔纳环线(ACT)沿途住宿的房费大致只有100卢比(rs)、有些甚至只要在客栈吃饭就不收房费,而马纳斯鲁环线的平均房费会贵至500-600卢比,其他餐饮和消费品的价格同样也是略贵以我们一行不腐败、不自虐的消费水准来看,每天每人25美元/2500卢比是一个合理的支出水准。这个水准会随着海拔的上升或降低而浮动,算是个平均值,仅指在客栈的食宿消费其他刚性开支:三张证件总计(90/110+代理服务费)美元往返徒步起点/终点的车费(约 公共汽车60/搭车150/包车300)美元强制向导(25美元/天+15%小费)以此推算,单就完成徒步的底线费用将在800美元/1人左右,若额外雇佣背夫(1名)、并采用包车方式往返徒步起点,则将再增加200-300美元左右鉴于目前美元汇率较低,在行程中直接支付美元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若使用人民币则可前往加都泰米尔区的中国客栈直接用支付宝兑换卢比,既不用携带大量现金,又能获得16.5以上的理想汇率(2018年2月)7、个人装备此行的大部分装备都沿用了去年ACT时的,极少部分考虑到背夫的承重能力做了轻量化升级,主要是三脚架、睡袋和冰爪基于MCT的线路特点,比较重要的装备首先是鞋子,由于地形复杂、不平整的乱石较多,对于鞋子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笔者继续沿用老臣子Lowa Ronan GTX,走到中途时鞋边已经开裂,又扛不住纳木隆(Namrung)以上厚重的积雪开始少量进水,这双鞋基本上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了其次是保暖、排汗性能好的内衣,由于MCT在低海拔区域的路线较长,气温通常会比较高,大多数场合又没有洗澡洗衣的条件,内衣反复穿是不可避免的。功能性较好的内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体感的舒适性睡袋方面这次没有带B1500而换成了体积、重量都略低的A1000,完全够用,高海拔区域的客栈也有被子、毛毯提供,睡觉并不会感觉很冷冰爪方面携带了轻型的进口6齿,实际效果是质量过硬、但在应对30cm以上的积雪时就力不从心了,不过目前国内很难买到高质量的,建议设法海淘或海购,尤其是冬季积雪很厚,最好使用带前爪的攀冰冰爪笔者不使用登山杖,有时想借把力的话,路边找一根趁手的树枝或竹子,效果一样一定要携带一些基本的常用药,沿途是不可能找到这些的摄影方面考虑到徒步本身的强度较大,器材又基本上都是自己背负,建议体力不是特别好、时间也并不特别充裕的,尽量考虑轻量化、且有一定续航能力的器材沿途拍照难度也很大,狭窄的河谷带来频繁的光比过大的场合,天气状况又不稳定,一些较好的观景点都需要离开主路走side trip,线路整体坐东朝西,一过正午直至日落都是大逆光,直接就没搞头了。说句诛心之论,一般爱好者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建议根据身体、天气状况量力随缘需要重点提醒中国旅行者的是,沿线居民并不喜欢面对相机镜头,有些甚至比较反感。若在想近距离拍摄对方的场合下,建议事先知会向导并与被拍摄者沟通,获得同意后再行拍摄,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乃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手机的控场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肉哥的冰爪仅活了3天就坏了笔者的单反、冲锋衣、水壶、护膝、冰爪一起出镜8、威胁应对在马纳斯鲁环线,旅行者可能面对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种:落石塌方区、骡子/牦牛队、健康(各类疾病、AMS、关节外伤等)、极端天气(1)应对塌方区:徒步沿线有面积不一的将近10个落石塌方区,基本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区域,威胁程度不一,据笔者观察相对比较危险的有3-4处基本应对策略是尽量避免落单,然后一个看着一个过,切忌一群人前呼后拥集体过(震动过大),通常向导会先行通过,然后在对面观察动静,并给予你可以安全通行的信号向导不在的场合下,走上塌方区之前应先注意观察塌方区上部,若有窸窣声、或有阵风刮过就要暂停行动,待周围完全安静后再走。身处塌方区行进时,务必脚步轻盈、加快频率快速通过,不要奔跑或步伐沉重,那样产生的震动容易打破塌方区的平衡状态万一的场合,若是在塌方区遭遇落石(笔者遇到两次,一次不严重、另一次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从耳边飞过),应立刻停止移动,就地寻找掩体、或依山体卧倒并用背包或双臂护住头部,如此基本能保住性命此时此刻一块小石头都是灭顶之灾(2)应对骡子(Mule)/牦牛(Yak)运输队:徒步沿线的大部分区域不通公路,物资运输基本靠骡子/牦牛队,因此遇到的场合会相当多,有时甚至可能连续几个大队。而徒步沿线的悬崖路、悬索桥(Suspension Bridge)又为数不少,大都非常狭窄仅能供单向通过,若在这些地方遇到动物运输队,就需要特别小心骡子/牦牛通常驮着一些物资——食品、煤气罐、建筑材料,会占据更多的道路宽度,有时它们会突然停下来、或转身去吃草或发呆,而后面的骡子为避免追尾会直接变道超越,在道路狭窄的情况下你若走在悬崖一侧,就会面对无法躲避、甚至可能被撞下悬崖的窘境因此,当运输队与你反方向迎面而来时,应始终靠道路内侧、接近山体的安全位置前进、或干脆停下来等候,避免走在靠近河谷悬崖一侧。若在遇到对向的骡子队,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停下来让它们先走当运输队与你方向一致,那么应该先判断他们的意图。如果是赶路的骡子队,通常都会走得比你快很多,让他们先通过就是;也有些放羊划水、不赶时间的,就应该看准时机快速超越,然后把他们甩得越远越好——当然,走在道路内侧的原则依然一致始终记得让骡子走在外侧各位爷,你们先请(3)应对健康管理:在走高海拔长线徒步、尤其像MCT这种强度很高的长距离徒步路线之前,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在出发前提前就进行严格的健康管理,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在徒步期间能有较好的状态,其二是完成线路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消耗(徒步一次就走残膝盖直接退役的人,笔者遇到过不止一个)这里的健康管理,并非意味着一定要进行强度多高的锻炼或健身,而是生活习惯方面的,简而言之就是——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长距离徒步对身体素质并没有过分高的要求,比较重要的是,能把身心两方面的状态,在十几天翻山越岭的生活中、粗茶淡饭的物质条件下,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准上,体能不能崩、心态也不能崩。这与跑马或登山是不同概念,时间线要漫长得多,考验的是你的耐力和心态据说强驴都是不用登山杖的,这里有一堆作为一个生活在海拔0米、常年坐办公室的上班族,笔者通常的做法是:每年至少上一次海拔4000米(已连续11年),有条件的话上一次5000米(已连续6年),保持身体对低压缺氧环境的记忆出发前3个月开始佛系作息,目的在于体能储备,并严格监控体重,过大的体重会严重降低你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并让重力狠狠教训你的膝盖出发前2个月内进行一次短途徒步拉练,目的在于热身。此行之前笔者曾前往进行了5天/20kg的重装拉练,效果非常明显出发前2周至1个月停止一切高强度运动,让关节充分休养,并避免运动创伤。对于徒步者来说,身上最宝贵的莫过于膝盖和脚踝了,这些零件都是用一次少一次、损伤皆不可逆,一定要重点保护AMS是急性高山病的简称(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以笔者的经验来看,AMS是一种纯生理反应,并不是因为缺乏锻炼、或者体质羸弱带来的,大多数人只要给予自己充分的适应时间、并采取简单的措施,至少在海拔5500米以下的环境都可以适应,只有极少部分人的体质天生不能上高海拔普通AMS最典型的的症状就是头疼、无食欲、失眠等等,略严重的一些会有呕吐现象,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休息,不要再往更高的地方走,通常这些症状会在3500米以上出现,24-48小时内最为强烈,48小时后会逐渐减退。可以多喝重糖红茶、柠檬茶、玛萨拉等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注意少食多餐,切忌吃得过饱或完全不吃重症AMS有两种,一种是高山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这是旅行者最常见的在高海拔地区的致命元凶。通俗的说就是压力变化导致脑子进水。它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五感溃退,甚至失去平衡无法自主行走,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是因为水把脑子堵住了导致脑缺氧造成的。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下撤,无论是叫人抬下去还是召唤直升机,万勿犹豫,因为患者有可能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内就医治无效,使用地塞米松应急,或许可以稍稍延长这个时间另一种是高山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通俗的说就是压力变化导致肺部进水了,由此产生呼吸不畅、咳嗽等类似感冒的表现。尽管HAPE的致命时间比HACE要长一些,但是相比之下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误判,等到发病末期往往已经无力回天。因此,当发现患者有过激的呼吸困难、嗜睡或剧烈咳嗽的症状时,一定要与HACE一样立即下撤MCT大部分时间海拔不高,而且高度是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荣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