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贾宝玉人格特征》中,贾宝玉最亏欠的女孩是谁

红楼品茗_红楼文库
&当前位置:红楼品茗-& 红楼文库-&&曹雪芹80回后贾宝玉最后结局试探――书园红读会探佚札记之二
 O  O  O  O&
曹雪芹80回后贾宝玉最后结局试探――书园红读会探佚札记之二
作者:书园红读会& 收录时间:日(星期二)
这里所说雪芹80回后贾宝玉最后结局,并非宝玉在人间的结局,对于宝玉在人间为僧的结局,大家是有共识的,但对于宝玉在进入天界看情榜前后的结局却又不同的解释,这涉及到一个红楼梦核心话题,就是宝黛最终能否在天界续缘?其中第四种由余英时先生提出的说法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可能,由此我们介绍各种说法如下:
贾宝玉最后成佛说&&&&&
贾宝玉最后返回补天石原型说
贾宝玉最终返回神瑛侍者说
贾宝玉最终为总花神说。
一、贾宝玉最后返回补天石原型说简介和缺陷
贾宝玉前身是由补天石变成的神瑛侍者,是程高通行程高通行本中对于脂本贾宝玉、神瑛侍者、补天石的神话改造的结果。而随着高鹗的九十四回续书《失宝玉通灵知奇祸》,通灵玉失落,贾宝玉就心智失常。通灵玉成了贾宝玉的“命根子”,这认识一度成为早期读者的“共识”。
至今还有红学家如丁维忠先生持有此论,即便对程高通行本不满,丁先生也一直坚持贾宝玉是补天石的观点,认为宝玉的&本质&特殊,生前乃&石头&和&神瑛&,所以他&出家&之后比湘莲多了两层手续,要分三步走:到警幻案前&销号&、回&赤瑕宫&为&神瑛侍者&、终至青埂峰&复还本质&为石头,对于丁先生观点,我们感到困惑,按脂本写法,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补天石就是通灵宝玉。二十五回赵姨娘勾结马道婆使用魇胜法,妄图害死王熙凤和宝玉,
二人果然中此邪祟,几乎死去,
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来救治二人,
他们向贾政要了通灵宝玉持颂,说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辰侧批: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
这里极其明确,通灵宝玉就是补天石。如按丁先生贾宝玉是补天石说法成立,那么宝玉脖子所挂的通灵宝玉又是哪路神仙幻象呢?显然只有承认通灵宝玉是补天石才符合曹公真意。
对此马力有(从叙述手法看“石头”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蔡义江有《“石头”的职能和甄、贾宝玉》,这两篇文章对此问题澄清有开创之功。他们指出了以下几点:
一、“石头”即通灵玉不是贾宝玉的前身,也不是他的灵魂所系,它负有另外的重要任务和职能。
二、“石头”的职能是担任小说的“叙述者”或“随行记者”,它化成通灵宝玉将贾府发生的故事通通记录下来,后来劫完回到青埂峰,终被空空道人发现,把石头所记故事从头到尾抄去”问世传奇时,所以《红楼梦》才又叫《石头记》,因为它本来是石头所记录的。
虽然补天石为神瑛侍者前身说有难以自圆其说处,但晚年的周汝昌先生又提出了个新说,即神瑛侍者下凡为甄宝玉,补天石下凡为贾宝玉说。由于贾宝玉窃取了神瑛侍者相貌,所以黛玉初看宝玉感觉眼熟,并进而因为还错泪引起一系列悲剧。
但此观点对照脂本是不通的。如果顽石是贾宝玉,那么通灵玉和贾宝玉又成了“魂”和“形”的关系,可是前八十回贾宝玉对通灵玉又摔又砸,一点不珍惜,他自己并无任何反应,如果是自己“魂”之所系,焉能如此?
我们红读会认为贾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在文本中并非毫无证据,虽然都比较间接,但细思也只能认为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才能解释。
宝黛初次见面,一个“吃一大惊”,感到“眼熟”,另一个则直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前世的缘分,
即便退一万步,按周老说法,下凡后的黛玉肉眼凡胎,错认了人,但警幻仙子和僧道二人身为仙身,应不至于真假不辩,如贾宝玉生下后含玉而生,对照甲戌本神话中神瑛侍者夹带通灵宝玉传说情节显然只能用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补天石才能解释,我们没有在80回文本中看到甄宝玉有含玉情节,甄宝玉很难被认为是神瑛。
第五回警幻仙子不去点化甄宝玉,而去点化贾宝玉应该是认定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真身,同样僧道二人在二十五回救助贾宝玉,也显然是认定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真身才能有的行为.
第十七回,正如西岭雪女史指出的“贾宝玉第一次陪贾政游园时,在蘅芜苑中见到种种奇花异草,众人皆不识,唯宝玉识得”
“分说得明明白白。可见从天分中带来的除了一段痴病外,更有对花花草草先天的亲近与熟识,对美好事物本能的挚爱与怜惜,此处不可简单理解成贾宝玉的旁学杂收。”这正是他前世是侍奉花草的神瑛侍者才能说通.
实则贾宝玉前身应该是人身曹公并非没有暗示,在七十八回中,有段贾母对宝玉评价:“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这段文字中
“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明显是谶语,第二十一回脂批表明此谶语得到应验。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
80回后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他日之“玉已不可箴”,正是说明宝玉在袭人走后,
悬崖撒手前“不听妻妾劝的”的验证.这里妻子指宝钗,妾指麝月。
正由于老太太这段话涉及后文预言的准确性,则对于涉及宝玉前身的文字就不能等闲看过,
这里确暗含了宝玉前身是“丫头”的伏笔,这就带来个问题,神瑛侍者到底是男身还是女身?在这点上,曹雪芹一直似乎刻意回避,由于在佛教中,
侍者为僧职名称之一。指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予以服侍者,以往红学界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一般默认是男身,因按佛理,无论宝玉前世是男是女,既然转世为贾宝玉,肯定已是男身,并不影响红楼梦后续文章情节,所以也很少有人去关注此事,但是现在由于老太太的这段话明确了神瑛侍者是女身,这也就可以解释两个问题。
为何第五回,
警幻仙子带宝玉到太虚幻境时,
其他仙子埋怨警幻仙子“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绛珠仙草下凡报恩时,为何脱口而出是“还泪”而没有想到说以身相许。
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神瑛侍者是女性,所以在天界时,众位女仙不会视他为“浊物”,而绛珠仙草也没有料到神瑛侍者下凡后会是男儿身,所以只想到了“还泪”。
至于甄宝玉是神瑛侍者的说法最大障碍反而就是他们名字,贾宝玉隐含“假宝玉”,而正说明他才是“真侍者”,甄宝玉名字本身反而说明他是“假侍者”“真宝玉”
,在这里周老恰恰是没有看出曹公笔法上“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高妙,且没有综合二十到八十回上曹公对于贾宝玉前身笔法的种种暗示,
而做出了自己判断。关于甄贾宝玉关系的问题,
在红楼梦一些批文中似有指点,在正文中曹雪芹也有所逗漏,在第二回贾雨村说到自己学生甄宝玉时,点出了甄宝玉也有类似贾母一样的老太太,“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而甄宝玉父亲似乎也正对应贾政形象“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此回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这里几个正文之笔暗含不光甄宝玉甚至甄宝玉家内人物居然也能和贾府一一对应,这就绝不简单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甄宝玉家似乎也有一个对应的林妹妹式的人物,
五十六回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说到两个宝玉的奇事。贾宝玉心中疑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甄宝玉,这里引用如下
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
“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
这里对应的“为你妹妹病了”只能是甄家类似林妹妹式人物,
由于同回贾宝玉梦境中甄宝玉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红学界把此梦是作为实梦对待,
也就是说甄贾宝玉同时各做了一梦,互相梦见了对方,
这个解释和曹雪芹在此回中特意提到镜子的暗示是吻合的,
由此可见贾宝玉梦境中甄宝玉所说的甄家类似林妹妹式人物肯定是存在的,由于此人存在,
周老的甄宝玉是侍者下凡说就明显站不住脚了,
因为甄家类似林妹妹式人物按同样逻辑处理,那她才该是真绛珠仙草下凡,
可黛玉又是谁下凡呢?这样势必引起整个红楼神话体系的混乱,如此第二回蒙王府本批者的话就要引起警惕,甄贾宝玉关系似乎只能按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关系来看待,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这样我们就必须按佛理来解释二者关系,在西游记中,如来在看到悟空和六耳猕猴缠斗前来告状时,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里如来点出了悟空和六耳猕猴关系,其实六耳猕猴正是孙悟空的邪心所化,而甄贾宝玉关系正类似,一为正身清身,一为化身浊身,这样才能解释甄家祖母,甄家父亲,乃至甄家“林妹妹”来历,他们和贾府正是一镜之正反,一体之二面,当然甄贾宝玉问题远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不准备展开太多,具体将另文探讨。
二、贾宝玉最后成佛说和最终返回神瑛侍者说简介和缺陷
关于贾宝玉最后成佛说基本也是一种传统思维定式,无论程本还是脂本都点到了宝玉最后是以出家告终,所以自然而然人们也就以为宝玉最终悟道升天后是西天成佛了。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说法。
但此说有不能自洽处,因宝玉最终是情榜上人物,则该在警幻仙子处服役,所以回到其前身的神瑛侍者可能性更大,梁归智先生就持此观点,在《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一文中其提出“贾宝玉以‘情不情’论定,他最终‘复还本质’回到赤瑕宫作神瑛侍者,他脖颈上的那块通灵玉也归到了青埂(情根)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但我们认为此说也有问题,如果对照黛玉本身是绛珠仙草,可根据文本种种暗示,黛玉将是芙蓉花神,而在情榜排名上,宝玉作为“情不情”显然修为高于“情情”的黛玉,也就是说宝玉将来仙职要高于黛玉,而神瑛侍者的职务怎么可能比芙蓉花神职务高呢?须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的《芙蓉女儿诔》文看黛玉是
“上帝垂旌”后“花宫待诏”而被授予的“死辖芙蓉”仙职,已是一路正神,神瑛侍者只不过是赤瑕宫侍者,何来此殊荣?所以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宝玉总花神说上。
四、宝玉总花神说简介
最早提出宝玉总花神说的是美国耶鲁大学余英时教授,他在《香港大学》1974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里一条注释,把“总花神”和宝玉的另一个号“绛洞花王”联系了起来,我们引之如下:
&“不但(大观)园中女孩子是花神,而且宝玉自己也是花神,我愿意在这里讲一下我对于宝玉为“诸艳之冠”的看法。第七十八回宝玉对小丫头说:“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这话亦大有深意。……宝玉是总花神,这就是所谓“诸艳之冠”也。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宝钗的签上不明明写着“艳冠群芳”么?要知道宝钗虽然艳冠群“芳”,但毕竟只是司牡丹花的花神。惟有宝玉不单管任何一样的花,才有资格做总花神。倒过来说,正因为宝玉不是女人,他才不能单管任何一样花,而只有做总花神。情榜六十名女子,而以宝玉为首,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丝毫不必奇怪。我们应该记得宝玉小时候的旧号本是“绛洞花王”啊!
余英时先生是红学史上一位大师,曾提出了“两个世界论”,认为红楼梦中有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和大观园之外的现实世界,此说一度成为能与胡适创立的“新红学“抗衡的另一典范,至今影响不绝,“绛洞花王”
便是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里一条注释,但就这样一条注释也不禁令人叫绝,可以说余先生对于《红楼梦》最后结局又提出了一个可能,当然余英时先生认为宝玉是“群芳之冠”还是有商榷余地的,实则“诸艳之冠”为“诸艳之贯”之误,这里我们尊重吴世昌先生的意见,他在英文版《红楼源探源》解释“宝玉系诸艳之贯”的意思是:“宝玉为贯串诸艳之主线”,其实这点就是西岭雪女史所说的“列名十二钗副册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主子姑娘;在石兄处挂号;进过大观园。”中的第二条“在石兄处挂号”,这点来自于第四十六回 脂砚斋批语【庚辰双行夹批: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
如果说是“诸艳之冠”则正如吴世昌先生所说的,势必要承认宝玉也是“诸艳”之一,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但无论“诸艳之贯”还是“诸艳之冠”,总都是形容宝玉在全书特殊地位。
据周汝昌先生研究,红楼梦书中写芒种节的“饯花辰”来暗写宝玉的生日,后在清虚观时又写到一个“遮天大王”的生日也是这一天,我们认为这绝非曹雪芹的无心之笔,
“饯花辰“遮天大王”点出宝玉不但是花神,
而且是王一级的花神,
“遮天大王”已经暗含宝玉最终身份恐与“遮天大王”有关,这是一个让人感觉极其霸气的称号,不禁让人想起西游记的“齐天大圣”,“遮天大王”此号细细品味,不能不和西游记联系起来,梁归智先生曾经发文《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到贾宝玉的“遮天大王”》指出了此点,并在此文中,进一步指出了贾宝玉另一个王号“绛洞花王”相当于孙悟空的“美猴王”,
但这里我们还是更关注“绛洞花王”此号,此号在正文出处是第三十七回探春倡议成立诗社,诸钗附庸风雅,纷纷起号,宝玉问自己起个什么号好,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庚辰双行夹批:妙极!又点前文。通部中从头至末,前文已过者恐去之冷落,使人忘怀,得便一点。未来者恐来之突然,或先伏一线。皆行文之妙诀也。】,这里脂批点出“或先伏一线”,表明此号将来必有文章,并且提醒读者“又点前文。通部中从头至末,前文已过者恐去之冷落,使人忘怀,得便一点”,看来此号之80回后必有名堂,在此次诗社宝钗号是蘅芜君,黛玉号是潇湘妃子,邓遂夫先生在2000年《光明日报》上发文《关于“绛洞花主”之误》中指出正因为贾宝玉有了这个“绛洞花王”的别号,书中另外两个暗含娥皇、女英之喻“潇湘妃子”(黛玉)和“蘅芜君”(宝钗)的别号,才容易被人理解,
这一点在杜世杰《红楼梦考释》有更明确的说明“作者既拟宝玉为舜帝,黛玉为湘妃,那对宝钗就应该拟为湘君,但那太明显了,所以作者改用蘅芜君。蘅芜为香名,见《拾遗记》,别无他解。蘅芜君即‘香君’,谐韵读‘湘君’。”这就是邓遂夫先生所说的“蘅芜君”暗含娥皇、“潇湘妃子”暗含女英之喻意思,由于宝玉被暗喻帝舜实际属于另一套神话系统,我们将另文探讨,我们只是根据诸位红学专家归纳如下红楼梦中对应系统提醒读者们注意:
号绛洞花王&
对应帝舜形象
号蘅芜君&&&&&
蘅芜君暗含香君,谐韵读“湘君”,即娥皇&&&
其对应娥皇形象
号潇湘妃子&&&
潇湘妃子暗含湘妃,即女英&&&&&&&&
其对应女英形象
这反应了宝玉将从前世的神瑛侍者升级为绛洞花王,在天界,他就是将来管辖百花的总花神,
而黛玉的潇湘妃子正是对应的宝玉的称号绛洞花王,
黛玉也将从前世的绛珠仙草升格为芙蓉仙子,称号也将是潇湘妃子,但宝钗的牡丹仙子并不逊色于芙蓉仙子,在十二钗排名上,从判词和十二钗曲排名看其实是钗黛并列。而宝钗地位在红楼梦正文中与黛玉相提并论有多处,如二十八回,说到为黛玉配药时,庚辰眉批:写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己卯冬夜。
第五回宝钗出场,甲戌眉批:……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
其中“三人一体”“三人方可鼎立”足已说明此点,但这里涉及过多,我们将在之后有关钗黛对应宝玉的娥皇和女英的文章中再详细展开。
邓遂夫先生在绛洞花王的问题上颇有建树,其成果集中于他专著《草根红楼杂俎》,在其一系列文章中他不但肯定了绛洞花主应该是绛洞花王之误,还指出了宝玉生日芒种节曹雪芹特意点出的花神风俗隐含了宝玉后世也必为花神,这是很精彩的考证还有就是指出了绛洞花王一个可能出处应该是《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 “就在柳梦梅唱的〔山桃红〕刚刚煞尾,二位男女主人公相依相偎掩入花丛之际,忽见台上舞出十二名身着红衣、头上插花的女子,末后跟随而出的一名青须绿袍的男子,背插三角旗,上书“花王”二字。我一看,险些儿叫出声来――这不就是曹雪芹“绛洞花王”的真出处么?返家后复按汤显祖《牡丹亭》原著中《惊梦》一折,此处的舞台提示文字仅作:&
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
& & 说明原著中确有一位“末扮”的男性“花神”出场。而这男性花神率领出场的“红衣”是何人物,却未见称名――因其头上“插花”,大约也该是比“末扮”的花神稍低一个等级(或为分别司各种花)的女性花神吧!若此,则末扮的男性花神,便应如贾宝玉所称“一样花一位神之外”还该有的“总花神”了。原著中这位花神上场后的台词有云:
咱花神专掌惜玉怜香,竟来保护他(按指杜丽娘――引者),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
&&& “专掌惜玉怜香”,无私地“保护”人世间的女子,要让她们得到欢乐和幸福。这不正是曹雪芹赋予贾宝玉的性格基调么?”
以上就是邓遂夫先生的发现,此文后来也引起了蔡义江先生的回应,其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贾宝玉还应该是“绛洞花主”――对邓遂夫先生新说的异议》
,双方就到底是绛洞花主还是绛洞花王展开了辩论,当然他们主要是从版本学角度来谈原著该是洞花主还是绛洞花王,但花主也好,花王也罢,都是表明贾宝玉是总花神,将成为天界一路诸侯,他总不可能越过玉皇大帝成为天庭主宰,这对于本文的探佚主旨来说“花王”“花主”哪个字正误都是枝节问题了,但蔡义江先生显然不同意宝玉升天后成为总花神说,在其文中写到“晴雯死后为芙蓉花神,很合适;宝玉好端端地活着,又当什么‘总花神’?”,蔡义江先生写此点时显然忘记了自己以前在探讨林黛玉之死时提到过红楼梦有关佚稿情节的脂评和其他资料许多带有谶语性质这些话,试问在说这些谶语时,哪个人不是“好端端地活着”?例如黛玉抽花签那次,黛玉不也“好端端地活着”,她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要做芙蓉仙子?所以蔡义江先生说法恐难成立,但我们不能否认蔡义江先生此文一大贡献是“十二名女子无疑是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花,即百花。”,这无疑是对邓先生的“台上舞出十二名身着红衣、头上插花的女子”的补充,但是否由此启迪了看昆曲的曹雪芹灵感,创作了十二钗,显然蔡先生不同意此观点,认为这不能拉扯上十二钗,此事我们认为严格说双方观点各有可取之处,邓先生如果能进一步证明古代昆曲中“红衣”是类似今日京剧“青衣”的概念的话,则将更有压倒性说服力,但这涉及一个更大的文化范畴――戏曲沿革史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书园红读会对诸说的集体讨论后趋同看法&
对于以上宝玉最后结局,我们书园红读会经过讨论,趋同看法按书中伏笔、脂批、佛理是宝玉没有去西天成佛可能,依据如下:
虽然宝玉在下界在黛玉去世后因悲而悟,出家升天,但终究没有翻出情榜,去不了佛界,这与其不能最后彻底断情有极大关系,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庚辰眉批:前以《庄子》为引,故偶继之。又借颦儿诗一鄙驳,兼不写着落,以为瞒过看官矣。此回用若许曲折,仍用老庄引出一偈来,再续一《寄生草》,可为大觉大悟矣。以之上承果位,以后无书可作矣。却又作黛玉一问机锋,又续偈言二句,并用宝钗讲五祖六祖问答二实偈子,使宝玉无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识,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这里“仍将一大善知识,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就是预示的80回后情榜那回,宝玉这个“大善知识”,结果“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这在天界是要发生的,其实只要黛玉在天界和宝玉一见面,宝玉按脂批就不要想“上承果位”了,因为地上这段对话将映射在天界,结果就是已经成为芙蓉仙子的“黛玉一问机锋”,将来的花王宝玉
“始终跌不出警幻幻榜中”,这也意味着宝玉只能在警幻仙子处接受职务,宝玉在情榜上最后号“情不情”,
既有“情”的一面,也有“不情”的一面,而“情”的一面自然为了黛玉,判词中已经点出宝玉弃凡修仙原因“俺只念木石前盟”,由于宝玉升天就是为黛玉之情,怎么可以说情断了呢?宝玉为僧并且顿悟升天而不能成佛的例子要和妙玉和惜春对看,她们也都是下界出家的,但是其实由于都是由于某个缺陷,无缘佛界,如妙玉最终是“终陷污泥中”
“无瑕白玉遭泥陷“了,属于六根未净,她们都只能名列十二钗进了警幻处销号后接受的花仙职务,而宝玉成为总花神此笔,又要和“绛洞花王”对看,同时在我们也要注意宝玉的帝舜形象,这里就有必要介绍白盾先生的大作《论绛洞花王----贾宝玉形象的构想初探》。这可以说是现代红学上关于“绛洞花王”另一篇力作,值得本文把其论据罗列出来,来说明本文的主旨。在此文中白盾提到“如果称林黛玉为相当于“娥皇女英”的“潇湘妃子”的话,那么,谁是那相对而言的“帝舜”呢?――难道别号“绛洞花主”的贾宝玉,竟是这个和“妃”相对而言的“帝”或“王”吗?”,由此他进一步指出曹雪芹“要将宝玉塑造成一个‘王’”,可以说,如果仔细梳理宝玉确实在《红楼梦》版本中有帝王气度,以下就把白盾先生该文中全部论据罗列出来
1第三十七回海棠结社中,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
雪芹使用了一种很不寻常的手法和词语:一开头,用“补天说”作一冒,目的在说明作品的主人公----宝玉的来历非凡,不是寻常之辈。当冷子兴说宝玉“将来是色鬼”时,雨村“罕然厉色”地说出“若非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参道悟玄之力者不可知道”的一大篇“重大”的话,还把宝玉比作历史上的许由、陶潜、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一流人物。
宝玉出场时,又作了两首似褒似贬的《西江月》赞词“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里所说的“天下”、“古今”、“第一”、“无双”的字样,和贾雨村的评价及“补天说”、“还泪说”等等,都透露出作者在创造贾宝玉形象的构想中有些极不寻常的想法
4王夫人称宝玉为“混世魔王”
5鸳鸯称宝玉为“宝天王”、“宝皇帝”
6刘姥姥称“大观园”为“天皇宝殿”,对它磕头
7贾宝玉一落胞胎、嘴里含着上面有许多字迹的“通灵宝玉。反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暗合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8宝玉的两个人生最重要红颜知己宝钗和黛玉在慧目中公然被比作后妃形象,《杨妃戏彩蝶》对《飞燕泣残红》,杨贵妃对应宝钗,赵飞燕对应黛玉。
我们书园红读会认为这些全都成立,此次经过仔细梳理,我们找出更多宝玉在书中帝王的投影。如宝玉的《夏日即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完全对应一派后宫气象,这里的“宫镜”“御香”尤其突出了此点,何况我们知道麝月将来是宝玉最后一个侍妾,这些描写都让人不知道宝玉到底是一个工部员外郎之子还是帝皇身份?类似与他工部主事公子不相称的吃穿住行描写在书中也是比比皆是,限于篇幅,我们也只能割爱了。
如果宝玉是总花神,则宝黛在天界续缘是完全可能的事,虽然我们红读会有些成员指出黛玉下界还泪债,上天后与宝玉两不相欠,续缘似无可能,但我们认为按佛理,黛玉下界还泪债只是还得绛珠仙草前世灌溉之恩,但决定天界能否续缘则在宝黛二人在世间的善恶,而有迹象表明《葬花吟》中“三月香巢始垒成”正是说的80回后宝黛二人的订婚,则二人已经在世间互欠“情债”,“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天上的对联,而预示的正是以红楼梦中以宝黛为代表的
“痴男怨女”,这种人间欠的“风月债”,转世到天上是须要还的,由于天界还有像如萧史弄玉那样神仙眷侣先例,而宝黛二人正如他们一样也是世间有婚约,黛玉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无论从佛理的善恶还是前世的亏欠来说,宝黛续缘或更符合天理。这也是我们赞成宝玉“总花神”的因素之一。
行文至此,我们不禁感叹已故的周汝昌先生其实是最早提及宝玉有“绛洞花王”等王号的学者,更是最早注意到
“遮天大王”和宝玉生辰关系的学者,但终因坚信宝玉最后要返回补天石本相而与“花王”说失之交臂,从而使得余英时先生成为最早提出宝玉最后是“总花神”说的学者之一,但我们仍然感恩周老和余公对此问题筚路蓝缕之功,我们也感恩邓遂夫先生在“总花神”说上介绍和发展,同时我们虽对蔡义江先生否定宝玉最后是总花神说有商榷处,但依然感恩蔡义江先生在此问题上的争鸣,所谓理不辩不明,真理认识过程漫长而曲折,本文也只是将前辈们一些观点客观罗列,并不敢坚持宝玉总花神说是唯一不二的选择,更不敢说这就是曹公真意,所谓“人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求珠者,各宝其宝,不必同也”,良性的、建设性的学术的探讨才是当代红学正确的方向。
声明:未经本站与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
IE5.0以上&800X600分辨率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本页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贾宝玉种马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