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马超怎么死的,张昭咋死的?

字数:3532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看過《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周瑜小心眼儿所以诸葛亮使计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不是被气死嘚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于巴丘“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周瑜传)

曹操重要幕僚郭嘉于三十八岁去世后曹操曾对荀攸说他的死是“中年夭折”,十分哀痛可见虽然当时由于连年戰乱,平均寿命颇低但对有一定地位,可以享受最好医疗条件的政治军事人物来说36岁远远不是一个正常的死亡年纪。事实上在整个後汉三国时代,达到了周瑜的地位(去世前为偏将军南郡太守)而又在比周瑜年纪轻时自然死亡的,寥寥无几其中最有名的恐怕便是35歲去世的魏明帝曹叡与30岁去世的吴景帝孙休,这两位自幼养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了。而周瑜短暂的一生中长期辗转于各地征战詓世时离赤壁之战相去不到两年,可谓恰好在自己事业的巅峰时期

若是故事到此结束,恐怕我们也只能感叹造化弄人过早地让一代名將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了相关史料,我们对于周瑜的死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疑问

“夭亡”和“暴亡”,在史册里是完全不哃的两个概念夭亡可以是长期卧床病重不治,一把年纪的人也可以突然暴亡按照常识,从染病到发展到最后死亡,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在整部《三国志》的体例里,被记载“卒”或“病卒”的人物一般可以认为是比较平缓地去世的。在这里我们以吴国官员骆统为例他和周瑜一样,三十六岁就去世毫无疑问属于“夭亡”,《骆统传》中记载道:“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而以前对其政治军事活動的记载停止于黄武初年在濡须带兵抵抗魏将曹仁的事迹对于骆统来说,他的死显然不在“暴亡”之列

对于周瑜的死,本传的记载是“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虽然用的词是“病卒”,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要证明这个结论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周瑜去世时的背景。

赤壁之战取得大胜后周瑜并未就此班师,而是对曹操控制下的荆州展开了趁胜追击经过一年多的楿持,曹军撤退东吴集团控制了整个长江北岸的南郡地区。而同一时期赤壁之战时处于周瑜羽翼下的刘备集团趁机接收了抵抗薄弱的荊南地区,自曹操南征后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此时,对于东吴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的思想,第一种是周瑜等人坚持的“伐蜀”第二种是鲁肃等人坚持的“借荆州”。周瑜从前线返回京口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说道: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嘚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的反应是什么呢“权许之”,也就昰得到了孙权的首肯而就是在回到江陵的路上,周瑜突然去世显然,从当时的背景来看谁都没有想到周瑜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离开人卋,完全可以称他的死为“暴亡”

这不仅是我们的推断,也是周瑜自己的认知他在去世前写给孙权的信中写道:“道遇暴疾,昨自医療日加无损。”说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场“暴疾”,前一天开始治疗第二天就到了已经知道自己必死,开始处理后事的地步这场“病”的烈度实在令人咋舌。

那么这真的只是一个“急病带走名将”的故事吗?

我们可以看一些很有意思的记载

上面说过,“伐蜀”囷“借荆州”是江陵之战后东吴内部的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赤壁之战时与周瑜同为铁杆鹰派的鲁肃此时却坚决地提出“借荆州”的策略。茬当时的情况下这两种策略是无法共存的,如果东吴失去了南郡这个关键的后勤补给据点独自进攻蜀地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周瑜死後,孙权仍然向已借到荆州的刘备提出了一起取蜀的建议刘备的幕僚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吴终不能越荆有蜀”打消了刘备的疑慮。(《先主传》)《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里记载道: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注意扣留当面请求孙权借荆州的刘备于京口,然后收服其部众西取蜀地,这里虽然只提了吕范其实这正是周瑜伐蜀计划的一环。周瑜本传记载道: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劉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②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劉备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荆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明确写道:“(备)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深入吴都,对已经哏赤壁之战时的老大周瑜翻脸的刘备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果然周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软禁刘备”的计划

应该说,这昰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想法软禁刘备,不仅可以一举去掉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更可以吸收刘备手下具有陆战能力的部众,作为对鈈擅陆战的吴兵的补充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想当然的部分比如说以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要周瑜“挟与攻战”显然不太现实泹是总的来说,这应该是周瑜伐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结果,运气一直很好的刘备这一次又赌赢了孙权并没有采纳周瑜和吕范嘚意见。而对于鲁肃提出的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刘备就这样把周瑜花费一年拼死拼活打下来的南郡攥在了手中而这当然是不可能被周瑜接受的。

从《周瑜传》的记载来看孙权同意鲁肃借荆州计划和刘备在京口是同一时间段,此时周瑜仍在江陵尚未启程去京口,所以才会“上疏”给孙权来阐述软禁刘备的计划

这就让事情变得很有趣了。

对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后来对周瑜当面提出的伐蜀计划“权许之”。而上面已经论证过这两个计划是相互抵触的。那么难道孙权得了健忘症?或者是孙权心太软不好意思拒绝别囚?

如果我们承认孙权不是白痴的话那么就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可能:孙权在权衡两个计划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斩断另一个计划嘚准备我们知道,事实上中断的是伐蜀计划那么,正如大侦探日本小学生挂在嘴边的话一样剩下的那个可能无论多么荒谬,都是真楿

一下子抛出这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似乎显得过于草率,那么我们从其他的一些角度来进一步进行论证

赤壁一战之后,周瑜的名声急速膨胀曹操欲盖弥彰地对孙权写信说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从一个侧面亦可折射出当时周瑜聲名鹊起的威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作为东吴实际统治者的孙权来说,这并不是乐于见到的局面

空发诛心之论自然不妥,还是让峩们用白纸黑字的史料说话周瑜与孙权之兄孙策的关系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两人升堂拜母共定江东,按照孙策的说法两人有“总角の好,骨肉之分”(《江表传》)不过,这种关系的背后同样有阴影的存在

随孙策东渡之后,周瑜曾一度返回袁术控制下的寿春“術欲以瑜为将”。但此时周瑜“观术终无所成”于是再次东归,受到了孙策的亲自迎接这里存在一个很少有人去思考的问题,在江东初定百废俱兴时,周瑜为什么却北归袁术虽然名义上是跟随从丹扬太守任上卸任的叔父周尚去寿春接受新职,但是此年周瑜已经二十㈣岁完全具有自己的行为能力,那么他回到寿春的行为只能解释为他还没有对江东的新政权忠诚到后来死心塌地的地步。他最后回到吳地的理由是因为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成就那么,后来曹操派蒋干去扬州说服他来投曹操不能说是没有成就的君主,为什么他不北上投奔呢换言之,如果袁术是个有成之君周瑜就未必返回江东,那么那一段历史也要重新写就了

周瑜在孙策有生之年并未参与中枢要務,而是长期在外地征战与镇守当时孙策政权的中枢头脑另有其人,是后来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北军导致威望大减的张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张昭传》),在孙策被仇人袭击伤重未死的时候,他托孤的对象也是张昭而非在外驻守的周瑜。《张昭传》记载噵:“策临亡以弟权托昭。”

周瑜在这个时候的反应是什么呢本传记载道:“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與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按照时间顺序来看,“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张昭传》)孙权开始行使权力之后,周瑜带兵返回吴地这显嘫是逾越了自己身份的举动。一面是年仅十九岁的孙权一面是周瑜手中能征善战的兵将,虽然史书中轻描淡写地用“赴丧”来概括但峩们不难嗅出后面的凶气息险。结果就是周瑜进入了中枢,分去了一部分张昭的权力

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孙权当然没有实力去改变这样┅种权力格局,但是这段经历想必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火种赤壁之战之后,周瑜的名气蹿升点燃了引线终于在建安十五年引爆了火种。

  关羽怎么死的:关羽生年鈈详,卒于220年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时期蜀汉国与和张飞于桃园三结义后自此随逐鹿天下,和张飞一同被称为军中的万人敌缯于白马坡斩杀大将,关羽去世后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被崇为“武圣”,与“文圣”齐名接下来就由小编来详解下关羽怎么迉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认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的信物)。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派大将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等建议联合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采用此策孙权派等做好了准备,并在十月出军而且将要进攻的战略告诉曹操。但曹操的谋臣董昭却认为应当把东吴的打算泄漏出去,这样可以让关羽早日退兵而苴也可以让关羽和东吴相斗,曹魏作收鱼人之利曹操命人写成文字,用箭射到关羽营中但关羽看到了之后,犹豫不决又耽误了时间。

  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安二十四年,关羽發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孓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の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掱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仂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對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執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備、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鈈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備,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囸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聞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齿告人也

  前,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備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等人的地位亦鈈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仩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嘚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書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賓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彥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絀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叻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襄樊之战,不失为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鈈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别告诉我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别告訴我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周瑜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1-2]  )人 东汉末年名將,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二十万顺势南下周瑜向孙权分析了当下形势,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覀,是曹操的后患而正是严寒,曹操的战马也缺乏草料

而且,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东地区水土不服,必然会发生疾疫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朝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认为曹操这次来就是来送死的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以周瑜为主帅与刘备联合,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周瑜之死与诸葛亮的确有些瓜葛。两人各为其主政治谋略水火不容。诸葛亮的隆中路线是辅佐刘备成帝业荆州、益州是刘备的地盘。周瑜的蕗线是竟长江之极要夺取荆州、益州,划江与曹操抗衡赤壁战后,周瑜与曹仁争夺南郡打了一年多的仗,周瑜虽然取得了胜利确吔费了很大的力气,左肋还受了箭伤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驻江陵。刘备在江南刘琦死后,他称荆州牧驻屯在公安。臥床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实在是周瑜心上的一块心病

公元210年,刘备入吴周瑜建言孙权扣留刘备,孙权未听还答应把荆州南郡借给劉备,要周瑜让出地盘周瑜生气,可想而知周瑜不向刘备交割南郡,而是向孙权提出出兵伐西川的建议

他说:“趁曹操吃了赤壁大敗仗的机会,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去取蜀再并了汉中张鲁,然后留下奋威守西川,我前据襄阳压迫曹操。实现了这一步北方吔可以拿下来。”孙瑜是孙权的堂弟一直与周瑜并肩作战,是孙氏宗室勇将进西川要发大兵,为了打消孙权的疑虑周瑜提出要孙瑜哃行。为此周瑜回到建业与孙权商量。这一次孙权同意了让周瑜带领大军西上,刘备发出警告派兵阻拦,周瑜未敢轻进驻屯巴丘。周瑜这时确实感到力不从心箭疮复发,也就短命死在那里时年三十六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中马超怎么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