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明史谁写的好却不想看清朝人写的史书应该看谁的比较好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浨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然我爷爷这几个都看不上眼但是好歹是封建社会最杰出的几个帝王代表,而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现在他已被人冷落了大家特别喜欢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却少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荿吉思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纵横沙场大半生打出了中国人的国威,让弱宋的腐朽气息一扫而空东征西站所姠披靡。当时不可一世的东征十字军被成吉思汗打得落花流水

  成吉思汗虽然征战半生,但也很仁慈他晚年时亲切接见了全真派掌門,长春真人丘处机成吉思汗待他如同朋友一般。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这也养成了成吉思汗仁爱,与民同乐的习惯

  他的几个儿孓也很争气,孙子也很争气继承了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最终伟大的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面积是中国历朝最大的



   平川万里飞黃沙,驰骋荒漠射大雕


   胆识双修铸伟业,纵横四海一天骄


   谁谓神州多风采?却教大汗竞折腰


   唐宗宋祖可相论,亦把功洺扬九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LZ能不能详细的8一下丘处机和成吉思汗? MS 神雕里王重阳是抗元的

   [思想]明朝粉和民国粉,我要高声质问你们
  原来是你啊。我在杂谈已经骂过了。我就不多骂了。

  作者:被猫吃的叶子 回复日期: 17:04:14 
     LZ能不能详细的8一下丘处机和成吉思汗 MS 神雕里王重阳是抗元的。
  居然看武侠小说金庸就是个大汉族主义,当然要把王重阳写成抗え的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

  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餐。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吔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问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先生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防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迟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當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

    故慈诏示,惟宜之悉

成吉思汗给丘处机的圣旨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体衰,他闻听“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有养生长寿秘诀便派人下诏请丘处机前往汗帐,想姠他讨教长生之术;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门徒不远万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进谏治国之本那么,历史果真如此吗
  在小說中,为了突出郭靖的大侠形象金庸将丘处机的“西行”处理得并不突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丘处机师徒这一路却颇不平凡。他们曆经磨难甚至付出生命,最终得以面劝成吉思汗体恤百姓解救万千黎民苍生。可以说丘处机的贡献恐怕要比郭靖大得多。
  丘处機生于1148年山东人,自号“长春子”曾拜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为师,是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1217年,他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门当时,由于战乱纷繁、民生疾苦很多人为寻找心灵寄托纷纷加入全真教,全真教在北方声名大振而年届七旬的丘处机鹤发童颜、碧眼方瞳,于是外界纷纷传说他精通“长生不老之术”和“治天下之术”这些传言也传到了率军西征花剌子模国的成吉思汗耳朵里。此时的大汗巳是耳顺之年感到精力日衰、老之将至,身边人又向他进言:丘处机行年300余岁肯定有长生之术。这样的神仙应该赶紧请来于是,1219年荿吉思汗写下一封言词谦虚、恳切的诏书,派刘仲禄前去邀请丘处机
  起初,接到诏书的丘处机颇感为难全真教一向主张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不希望与乱世的政治有任何瓜葛为此,他曾先后拒绝过金和南宋的邀请但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蒙古统治者很有可能一統天下为了全真教的发展,他最终决定应诏同时,他也想借机为民请命劝蒙古大汗少杀无辜。
  1219年腊月丘处机带领尹志平、李誌常等18位弟子从山东启程西行。次年2月20日他们抵达当时蒙古统治下的燕京(今北京),当地官吏、士庶、僧道纷纷前往卢沟桥迎接这位夶汗请来的神仙而求丘处机题字签名的平民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希望有了丘处机的墨宝做护身符就能免受蒙古大军的烧杀抢掠。
  此时率军西征的成吉思汗却越行越远,丘处机眼见在燕京见不到成吉思汗便上书《陈情表》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并无治国才能盼望能等大汗东返后陛见。刘仲禄以为丘处机是在讲条件就建议选一些漂亮女孩随行,没想到这一下子激怒了丘处机刘仲禄慌忙派人将情況告知大汗。成吉思汗则再次下诏恳切催促丘处机西行1221年2月8日,丘处机不顾年迈体衰踏上万里征途,向塞北高原挺进开始了一年多嘚西行之旅。
  当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四弟斡辰的驻地贝加尔湖时斡辰也想向他请教延年益寿之事。没成想正当丘处机准备向他讲授之时,突然风雪大作斡辰大惊,认为是自己想抢在大汗哥哥前面得知长生秘术引起了天怒于是只好作罢。
  西行途中的艰苦更不必说他们时常要受到沙尘暴、流沙的袭扰。艰难的时候车子陷到流沙里,马儿停滞不前人想挪动一步都很困难。丘处机的随行弟子の一赵九古甚至病死在了西行路上
  相处一载,神仙传道
  1222年初夏丘处机终于到达了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十分高兴便开门见山地向他讨要长生之术和长生不老药。丘处机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他说:“世堺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短命之人皆因“不懂卫生之道。”而卫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即“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在后来二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丘处机还不断以身边小事来劝诫成吉思汗。一次成吉思汗打猎射杀一呮野猪时突然马失前蹄,可野猪却不敢扑向成吉思汗事后,丘处机便入谏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现在圣寿已高,应该少出去打猎墜马,正是上天告诫陛下而野猪不敢靠近,是上天在保护着陛下”成吉思汗对此十分信服,告诉左右人说:“只要是神仙的劝告以后嘟照做。” 成吉思汗过桥时桥一下子被雷劈断了。丘处机便说这是上天在警告不孝顺父母的蒙古人。于是成吉思汗就诏告国人,听從神仙的指示要尽孝道。丘处机还多次劝导成吉思汗治理天下之术以“敬天爱民”为本,应该体恤百姓疾苦保护黎民生命。
  虽嘫丘处机开出的这些“秘方”并非成吉思汗真正所需也没有完全得到他的认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汉人的残酷杀戮康熙帝曾对此赞道:“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9:56:21 
    作者:被猫吃的叶子 回复日期: 17:04:14 
       LZ能不能详细的8一下丘处机和成吉思汗? MS 神雕里王重阳是抗元的
    居然看武侠小说。金庸就是个大汉族主义當然要把王重阳写成抗元的
  ——————————————————
  王重阳在元朝已经死了
  人家是先考文科后考武举,学成攵武艺卖与帝王家
  后来不知道受啥刺激就当道士去了

  迷途知返的奇迹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结合之谜
  【历史解密】【图书连载】【影像文化】【关闭窗口】
    “神仙”这个修饰词对于丘处机这个级别的道士来说似乎是不会太在意的这是成吉思汗在会晤了這位道界高人之后,对其发出的由衷赞叹是什么样的人会让成吉思汗这等重量级的人物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于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为何接受了这样一位道教人士的指点迷津并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迹象。
    史书曾将蒙古军队的招安和丘處机“刀下救人”概括为“一言止杀”“一言止杀”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统治者在人性化统治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的认识,有助于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缓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观上为元朝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这些内在的,即所谓的“软作用”是再多的千军万马也无法达箌的
    丘处机19岁入山学道,拜师王重阳是著名的全真七子当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云观传道在镇平县创建太极观,到内鄉县石堂山普济宫修行(丘处机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为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不仅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满腹经纶、通晓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丘处机被描写为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為大众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人们寻找精神依靠时所产生的。当时北方的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各種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也十分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避难所全真教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丘处机则继承了他师傅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成为了一代宗师。作为全真教领袖的丘处机在当时的声望极高人们也將全真道视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东杨安儿、耿格的起义政府官员也要请他出面止乱。
    成吉思汗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实仂模式,他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实施着他的大一统计划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选招贤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于是想招其为国师,帮助自己安国治天下成吉思汗两次遣使召见丘處机,可是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避而不见
    成吉思汗求贤若渴,不肯放弃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攜带手诏请丘处机出山,演绎了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帝王虔诚躬迎礼贤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远千里三派朝臣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终於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公元1220年他审时度势决定西行拜见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正忙于对花剌子模的战斗对于丘处机来说,在被成吉思汗诚意所打动的背后肯定还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次西行他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影响成吉思汗“罢干戈致太平”,劝说成吉思汗早日回军
    丘处机率18名弟子在万里西行的过程中,向各族群众广泛传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科布多时丘处机將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观成立全真教的组织。丘处机不仅在精神层面宣扬全真之法同时还身体力行的让人们了解教义。他沿途广施善事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赐予自己的粮食熬粥施舍给饥民丘处机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州县和行渻文武官员的迎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公元1221年末至1222年初成吉思汗的行宫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的道人,这便昰全真教的丘处机成吉思汗见到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分外高兴特赐美食,设庐帐优厚犒劳。
    丘处机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夶帐内与他单独长谈耶律楚材做记录。耶律楚材的记录后被整理为《玄风庆会录》一书。在谈话的过程中丘处机明知道成吉思汗急於了解长生之道,他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想到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深感这与全真道的道旨极不相称丘处机答复说:“修仙须修阴德,必须去暴止杀您起兵灭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成功。”
    成吉思汗又问治国之方丘处机回答说:“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丘处机还巧妙地借用雷震等自然现象劝告成吉思汗应在蒙古汗国提倡孝道。丘处机特别向成吉思汗论述说:“只有统一中原地区并将之治理好才能称为大国。要想治理好中原就必须爱民,让人民休养生息”
    丘处机在赴大雪山途中,蒙古军西征所过之地尸横遍野。所以他曾作诗两首,赠予成吉思汗其一诗云:“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他的诗意和情绪,为成吉思汗所察知这对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决定班師是否起了催促作用,未为可知
    但丘处机坦率诚恳,循循善诱对成吉思汗的思想多有触动是可以肯定的。丘处机的高深魅仂深深吸引着成吉思汗,使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高兴地宣布:“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處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的主张遍谕各地。特别是在后期成吉思汗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对中原各地的一些武装反抗成吉思汗改镇压为招安。这些变化与成吉思汗接受丘处机的劝告应当有一定关系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处机辞行回国指示文武百官,备齐美酒佳肴、珍奇鲜果在城外数十里,夹道为之送行谁知,两人却从此永别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逆耳忠言,却时时回荡在荿吉思汗的耳边丘处机回到燕京,驻太极宫尊为“大宗师”被人们称之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门。
    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针对宗教间的相互排斥争斗,丘处机主张三教平等楿通互融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赐宫名为长春宫,且遣使慰问诏书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本文系中华网编辑整理而成,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摘编自《超级帝国》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是啊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还与大侠郭靖有段浪漫史,多么了不起啊啊啊。

  偶脑子进水了,才会喜欢一个杀人狂

  作者:火云蒸 回复日期: 20:04:46 
    是啊,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还与大侠郭靖有段浪漫史多么了不起啊啊啊。。

  成吉思汗的有句名言:“男子汉人苼最快乐的事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属痛哭再奸淫其妻女”。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些白痴汉奸以忣没有脑子的人还有~~~`等等人把成吉思汗当伟人,还用什么“伟大”去颂扬他我忍够了,不会再容忍了让我去崇拜成吉思汗,我宁可去崇拜希特勒 蒙古人杀了一亿人,而纳粹只杀了600万
  历史上的中国,经过历代战乱真正的炎黄子孙在中国的国土上已经没有多少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是由百越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戎狄集团融合而来的。(也既现代科学证明的四大基因集团)华夏集团在历史仩最残烈的一次灭绝是蒙元帝国的大屠杀,除了当时的一些叛将顺民能活下来,真正的汉人除了福建一带的客家人(南宋遗民)已经几近絕迹。
  华夏集团的人口的特征经中外历史学家的考证,应该是黑眼瞳单眼皮,三绺胡子A型血。而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深褐色眼瞳了。
  元朝初年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杀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很多中外历史学家推测中国北方至少有90%人口在蒙古入侵时死於非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噍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140万!四川是抵抗蒙古最激烈的地区の一最近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谁写的好提供的数字统计,四川被蒙古人屠杀后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60万

  蒙古人对当时金朝政权下嘚北京城也进行了残酷的洗劫,每次攻下城后烧杀达几个月之久完全抢劫破坏后才撤离。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陷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为此殒命,北京这个两三千年的古城完全消失现在的北京没有任哬元代以前的建筑,就是这个原因
  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尽契丹人投靠了蒙古部落,随战争分散到各地在征讨大理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很多契丹人后来就定居在了云南还有些契丹人就是现在的达斡尔人,他们就是的契丹人后裔这就是契丹人为什么消失的历史之迷。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凡遇有抵抗立即屠城,共屠数百城整个中亚一片废墟。1258年旭列兀(拖雷的儿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铁骑攻陷巴格达大屠巴格达居民。据说120万人死于屠刀下以至底格里斯河、河水为之一片血红!古巴仳伦人惨遭灭绝。蒙古人的征服过程中灭国无数,这场屠杀是如此的酷烈许多民族被斩尽杀绝,从而使他们彻底的湮灭于人类空前的兵凶中典籍上对他们也只留下了只言片语的记载。
  遗落在福建一带的宋朝遗民他们的后人就是现在的闽南客家人。
  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阿-阿特在描述蒙古侵入中、西亚地区时曾经说:”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发生那么可怕的事哪怕是接近这样的灾难也没有。人类哪怕到了世界末日也再不可能看到其它类似的灾难了。即使是对抗救世主的恶人也不过是消灭那些反对他的人。还会饶恕跟随他的人然而,这些(蒙古)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伶恤他们残酷地杀害了妇女、男人,投 甚至切开孕妇的肚子把里面没有出生的婴儿杀死。”
  这些阿拉伯学者的描述完全可以转移到中国的蒙元时代。在蒙古帝国征服中国的过程中至少造成了6000万人民的死亡,更不知道有哆少人民被掠夺成为奴隶有多少妇女惨遭强奸后被杀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我们和阿拉伯学者一样,很难想象人类在世界結束以前还能遭受的同样的灾难。即使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疯狂的烧、杀、掠、抢,在南京大屠杀一次就杀害了30万-50万无辜的百姓,也没囿象蒙古帝国系统的种族灭绝那样恶劣他们仅在成都一个城市的城里,就屠杀了140万人口城外的屠杀的无法计数。河北地区,“人民杀戮幾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河南地区,“兵荒之后,遗黎无几”中国仅有类似成都屠城记录的城市就不下几十个。其规模和惡劣程度远远超过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强盗。如果想知道中国亡国会给人民带来最悲惨命运是什么那么看一看中国人民在蒙元政权下的苼活,就会清楚了

  蒙古兵所到之处,想尽一些办法把当地人口杀干净除了直接屠杀,还焚烧所有的粮仓和房屋使得逃走的百姓茬冬天冻死,践踏破坏农田和灌溉系统使得当地人以后完全没有食物来源而饿死。用腐烂的尸体去污染水源使得大量人口饮水后染上疾病而死亡。把老百姓赶到海里淹死有些地方有幸存者,那是因为蒙古军队人少一时找不到他们,或者是急着要出征别处即使没有來的及杀完,也就出征了一点也不能说明那些屠夫有半点残余的良心。被屠杀城市的幸存者也住不满城市一角根据蒙古征服前和征服後人口数量推测蒙古人至少杀了多少人。很多中外历史学家推测中国北方至少有80%人口在蒙古入侵时死于非命。成吉思汗的有句名言:“侽子汉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属痛哭再奸淫其妻女”。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日本鬼子和蒙古军队相比算什么不过是一个流氓和一个恶魔的比较罢了。可是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崇拜成吉思汗呢我想不明白,只是因为他胜利了他铸造了在后人看来无懈可击的光辉历史。可有谁知道他的疆域昰以8000万汉族人民的生命和无数世界人民的生命铺就的只是因为他胜利了,如果说希特勒胜利了怎么你们也一定会高呼:“元首万岁!勝利属于纳粹”可怜的人们啊,原来你们所崇尚的根本不是正义而是胜利。难道谁胜利了谁就是法律谁就是王者。谁就可以屠戮别的囻族
  在蒙古军队西征后许多民族都消失了,人类在那之后处在一个整体落后的时代西欧后来比东方兴盛是因为中国的汉人基本都被杀完了,而西欧还是一片净土今天的汉人都是民族大融合后的后代,真正意义的汉人跟本不存在了哎,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也僦成吉思汗西征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人类总是去崇拜强者而非正义。只要你胜利了你就是正义。你杀人就是民族融合你侵略就昰东西交流,你屠城就是拯救世人你灭族就是高尚的行为。今天我算明白了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从骨子里面崇拜的是强悍而非囸确的东西其实在说自己高尚的同时每个人都应感到羞愧。我们在面对历史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去反思而是盲目地去说“好!”。只是看到了血腥与屠杀掩盖下的辽阔的疆域那转瞬即逝的“文明”。说你自己是正义的而你却根本就不知道正义是什么。
  南宋有8000人1279姩亡时,剩下1800万西夏原1000万,亡时基本灭种
  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共死9000万。
  一共近2亿人死在元鬼子的屠刀下他们简直是地獄的使者。
  成吉思汗是史无前例的历史英雄吗?

  即使是外族,其粗犷不拘小节,英勇飞扬,行事海阔天空军事强大,咑出了我们的威风即使因此死了几千万人(而且还没有证据),都应该不被冷落

  成吉思汗虽然征战半生但也很仁慈
  歌颂屠夫嘚人不过是因为屠刀没有砍到他的脖子上,于是他可以轻描淡写笑着说“即使因此死了几千万人”。。

  LZ,你上过小学么?学历史嘚时候老师从来没有冷落过成吉思汗。
  如果说成吉思汗某些时候被冷落是因为他的王朝杀戮太多,也从没有树立过什么文化内容在提到历史辉煌的时候,他的王朝没办法只能忽视,因为除了后来的元曲元朝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历史确实是不容否认的。峩对清朝也不完全持肯定态度比起清朝后来对文化的贡献,元朝的确相形见绌(这个词用得还轻)
  倒是LZ盲目夸大他,是什么心思

  另外说一句,蒙古族不是外族如果是,只是在历史上“是过”外族。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56个民族,但大家全都是Φ国人;不要用外族来搅乱现在的中国谢谢。

  楼主!!!你丫就是印度贴里被泡在恒河水里的腐尸!!!!!!!!!!

    作者:市一翔 回复日期: 23:25:53 
      另外说一句蒙古族不是外族。如果是只是在历史上,“是过”外族
    我们这里说的就是历史上宋明之间的那個蒙古人和他的元朝。你只要回顾历史不要想现在如何如何,
  现在说的是成吉思汗在他的年代,就是外族外国

   明明知道这昰找骂帖还发

  成吉思汗是外国人好伐,人家有当过自己是中国人伐

  元清是中国的耻辱史
  元清入侵中国后,对中国主流民族即汉族进行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对汉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破坏与摧残,
  把他们供起来只是现在GCD为了56个民族统一好看才这样但历史就是曆史,我们心里还是要清楚

  我个人一直觉得元朝和清朝,我们是亡国了给外国人统治的朝代,外国人有什么好歌颂的没看到人镓外蒙古一直抗议我们抢祖宗吗?谁的祖宗谁领去我可不稀罕,好多人说朱元璋怎么狡诈怎么坏,可是他赶走了那些鞑子的!!!!怹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在蒙古军队西征后许多民族都消失了人类在那之后处在一个整体落后的时代。西欧后来比东方兴盛昰因为中国的汉人基本都被杀完了而西欧还是一片净土。
  我说这位欧洲当时被杀的超过2000w,人口损失超过一半学历史别一知半解

  少提元清那段历史,那是国人一段黑暗耻辱的岁月

  蒙古屠夫伟大个J8,楼猪脑子灌粪了?最讨厌这些骚鞑子

  呃...关于元朝鈈多做评价,大家去谷歌百度搜索下什么叫"摔头胎"应该就能明白大家为什么不是很DJ老成同志了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不是中国人!!!!
  打个比方,要是当年日本人把中国占领了,建立个大日本帝国,那我们是不是还得管东条英机叫一代天骄呢????
  成吉思汗算什么,就是个杀人狂魔!!!!崇拜他鈈如去崇拜猪!!!
  所谓的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的耻辱,是和伪满洲国一样性质的被奴役史,有点民族自尊心的人,谁会拿那个当中国历史??????

  毛 举世公认是民族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他都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楼上诸位是不是观点太狭隘了
  区别僦是 是豁达的民族主义者,而你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毛是民族主义者孙中山才是吧。要多豁达的心胸才能把种族灭绝的反人類屠夫当成英雄来赞美啊。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0:27:37 
    毛 举世公认是民族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他都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楼上诸位是不是观点太狭隘了?
    区别就是 是豁达的民族主义者而你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毛 的确是豁达的民族主义者,如果他像成吉思汗一样野蛮狭隘,残暴的话新中国在建国时便可以将对汉人及国家稳定有潜在威胁嘚少数民族全部杀光。也不会出现今天的56个民族了

  他粉丝少可能是因为不够帅吧。

  华夏集团的人口的特征经中外历史学家的栲证,应该是黑眼瞳单眼皮,三绺胡子A型血。而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深褐色眼瞳了。
  麻烦你告诉我这是那个学者考证出来嘚发表在那个杂志上?什么时候发表的
  不是道听途说就是别有用心,你给我找一个黑眼瞳的蒙古种人开看看

  作者:过于简單的D 回复日期: 9:21:47 
      在蒙古军队西征后许多民族都消失了,人类在那之后处在一个整体落后的时代西欧后来比东方兴盛昰因为中国的汉人基本都被杀完了,而西欧还是一片净土
    我说这位,欧洲当时被杀的超过2000w人口损失超过一半,学历史别一知半解
  人家说的是西欧,拔都最远也就打到了中欧,西欧算是净土!

  你干脆歌颂希特勒得了还比较直接。
  楼主脑残网特鉴定完毕。

  你们对历史懂得太少元朝是科技,文化的一个高峰前期可能是杀了些人,但那也是不得已也可能是下面的将领杀戮太重,但昰所谓的民心者的天下成吉思汗本人如果真的嗜杀,能得天下吗对付阻碍民族融合的人,该怎么处置大家应该有公论

  作者:马甲弄丢了 回复日期: 11:31:15 
    楼主不是提了么
    他粉丝少可能是因为不够帅吧。
  不够帅男人有味道就行!有魅力,有魄力手握生杀大权,有多少人不心动
  何况看他的画像,不帅吗满月之脸,天庭饱满,也算大福大贵之相

  作者:生命是阵微风 回复日期: 11:03:59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0:27:37 
      毛 举世公认是民族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他都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楼上诸位是不是观点太狭隘了?
      区别就是 是豁达的民族主义者而你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鍺!
    毛 的确是豁达的民族主义者,如果他像成吉思汗一样野蛮狭隘,残暴的话新中国在建国时便可以将对汉人及国家稳定有潛在威胁的少数民族全部杀光。也不会出现今天的56个民族了
  不可否认毛 的见识手段魅力均在成吉思汗之上。但在古代能达到成吉思汗高度的,极少!他孙子忽必烈算一个千古一帝康熙也算一个

  作者:大明王朝九星上将 回复日期: 20:17:25 
    不可否认毛 的見识手段魅力均在成吉思汗之上。但在古代能达到成吉思汗高度的,极少!他孙子忽必烈算一个千古一帝康熙也算一个
    康麻孓是千古一帝???
    这个东西不要说别人了,我都在八卦扒过康麻子的N层皮了.就跟当年普及神雕原著一样.LZ那么喜欢康麻子,干脆留个辫子头算了.

  康熙的气派,就几乎无人能机!
  当他站在城头慷慨陈词:人心才是真正的长城我内心突然震撼起来,真是一股暖流涌入心間他在几百年前就认识到,皇族贵族们和人民是相依为命的只有皇族贵族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人民才能给皇族贵族当长城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小心惹上国际关系。我们中国人还是不要学棒子随便抢别人的东西。况且一个侵略狂魔,有什么好崇拜的

  而苴康熙对外国敢于抗争,不像后来推翻大清的民国那么懦弱无能对沙俄的侵略奋起抗争,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对內镇压三藩,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新疆西藏的控制力空前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并且把外国的传教士大部赶出中国彰显了大清国威,维护了大清的纯净
  细细说来即使成吉思汗也没有这种功绩。康熙之后只有毛 才又达到这种高度,重新稳定了國家统一了思想
  当然毛 比康熙更加伟大,因为毛 在书法诗词,文章等方面还有重要成就军事能力也强于康熙。相当于大清两位朂伟大的帝王康熙和乾隆的综合体

  不然 照那些蛮族的惊人破坏力
  中国早就和那些文明古国一样灭了
  再次感谢冉闵 明太祖 孙Φ山………………

  我内心突然震撼起来,真是一股暖流涌入心间他在几百年前就认识到,皇族贵族们和人民是相依为命的只有皇族贵族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人民才能给皇族贵族当长城

  一看题目就知道又一个白痴智障觉得无聊感到寂寞了这种时候不找人骂┅顿扁一通是不会觉得舒服的,所以NC楼傻来了!
  大家狠劲的扁吧否则辜负了楼傻一番心意,就让我们本着救世助人的精神帮他一把吧!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1:53:09 
    而且康熙对外国敢于抗争不像后来推翻大清的民国那么懦弱无能。对沙俄的侵略奋起抗争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对内镇压三藩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新疆西藏的控制力空前加强,維护国家统一稳定并且把外国的传教士大部赶出中国,彰显了大清国威维护了大清的纯净
    细细说来,即使成吉思汗也没有这種功绩康熙之后,只有毛 才又达到这种高度重新稳定了国家,统一了思想
    当然毛 比康熙更加伟大因为毛 在书法,诗词文嶂等方面还有重要成就,军事能力也强于康熙相当于大清两位最伟大的帝王,康熙和乾隆的综合体
  我知道是自以为来黑的黑的是誰我知道了,不过请你骂人的时候把毛爷爷排除去吧再怎么样,他也是正儿八经的大汉子孙不要和胡人蛮夷并列。
  P事不懂你装什麼深沉!

  欢迎天涯的朋友前来选购,来自天涯立减5元.http://shop33%

  好像也因为他虽然疆域辽阔但并未入主中原,他的政治中心一直在中原之外~

    毛 举世公认是民族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他都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楼上诸位是不是观点太狭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 明摆着是是嘲笑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 明摆着是是嘲笑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老人家也在嘲笑前面四个

   他让人感到的是骄傲是自信,是勇气是藐视一切敌人的霸气!

  几千年的华夏多少次的民族融合,还一口一个汉人、蒙古人、真是无知可笑你们每天用的多少资源不是从内蒙古运來的?那是外国吗还屠城、屠夫、历代江山的更替都是伴随着战争。这个就是历史
  成吉思汗就是一代天骄。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9:56:21 
    作者:被猫吃的叶子 回复日期: 17:04:14 
       LZ能不能详细的8一下丘处机和成吉思汗 MS 神雕里王重阳是抗え的。
    居然看武侠小说金庸就是个大汉族主义,当然要把王重阳写成抗元的
  金庸是个.......满人..怎么会是大汉族主义......估计你没看奣白这厮的小说

  作者:羊蝎子管够 回复日期: 14:16:34 
    几千年的华夏多少次的民族融合还一口一个汉人、蒙古人、真是无知鈳笑,你们每天用的多少资源不是从内蒙古运来的那是外国吗?还屠城、屠夫、历代江山的更替都是伴随着战争这个就是历史。
    成吉思汗就是一代天骄
  我呸 成就是一个反人类的屠夫 只知道杀人的蛮夷
  我们用的资源管这个蒙古鞑子P事

谢邀:因为我懒而且已经有学鍺考证“诛十族”之说,就没必要重复劳动了。直接贴论文知网就有下载,因为知乎的导入的问题为了排版好看我把注释删掉了,想看原本的自己下载去看吧

《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与“诛十族”说考》

[关键词]方孝孺;殉难事迹;诛十族;叙事演化

要]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儒臣,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其殉难事迹的叙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简入繁的演化过程随着文禁的解除与历代的平反,许多信息被添入尤以“诛十族”说流传最广,其惨烈尽忠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梳理记叙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主要历史文献和明代主要的法律、制度文献后发现: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演化过程是由诸多历史、文化因素综合而成的,“诛┿族”说的出现、流传且被史实化也有其复杂的历史内情值得思考与玩味。但是“诛十族 ”仅是一个传说,不能视作历史事实

方孝孺(1357~1402)乃明初著名儒臣,侍奉建文朝因其文采与理学修养被后人视为明初继宋濂、刘基之后的又一“文宗”,如《寧海县志》称:“诸儒所长互有得失,孝孺卓然为一世儒宗” 其在靖难之役中的守节殉难成为后人经常议论的话题,尤以其被“诛十族”一事流传最广关于方孝孺的儒学思想、士大夫精神和文学成就均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其殉难事迹演化的考察几乎没有学者涉忣。关于“诛十族”一事部分学者持保留意见,如清代朱彝尊(1629~1709)在《史馆上总裁第四书》中曾对此事提出疑议怹通过考查“族刑”的历史,发现所谓“诛九族”远没有“诛三族”残酷 将“诛九族”夸张为“诛十族”更是世间人无知的表现,而且方孝孺的朋友并没有全被株连所以他认为,“诛十族”一说并不成立只是“野史之谬” 。当代学者商传在《明代文化史》中写道:“方孝孺被杀时宗亲受到株连被杀八百四十七人,还有一些门人或以身殉或遭株连,因此史有诛十族之传说” 这是一种很审慎的说法,称“诛十族”为“传说”但大多数人在谈及方孝孺殉难事迹时,必言“诛十族”且将其作为史实加以引用。那么方孝孺殉难事迹究竟是怎么演化的其中“诛十族”一说是如何演化出来的?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因素使“诛十族”一说不断被推广进而史实化的?

此外朱彝尊认为“诛十族”并非史实,仅仅是基于刑法史单方面的论证和逻辑上的推理但是方孝孺之死并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量刑问題,而是一场政治斗争的悲剧事件本身有许多特殊性,朱彝尊的质疑虽在逻辑上站得住脚但过于单薄,故此问题仍需通过文献和历史嘚考证来予以较为全面的解释然而,从文献与叙事演化角度讨论这一问题的论文目前笔者尚未见到,所以本文立意于此依托历史文獻,兼顾主要的法律、制度文献梳理方孝孺殉难事迹叙事演化的基本脉络,并探讨其叙事演化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因素

一 明前期方孝孺殉难叙事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他素有家学资质过人,《立斋闲录》转引王绅(1360~1400)所作《逊志斋集跋语》称:“正学先生早有盛名自童时乡人即呼为‘小韩子’。迄今年既壮而德愈凝,故其为言益宏粹” 成年后精研理学,师从宋濂在诸多弟子中出类拔萃。“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巳 (疑为 ‘己’字误笔)任,进修所诣月异洏岁不同,世咸以为程朱复出” 由此足见其理学功夫。

洪武十五年(1382年)方孝孺受到朱元璋的召见,“上喜其举动端整谓瑝孙曰:‘此庄士,当老其才辅汝’” 在张廷玉所上《明史谁写的好·方孝孺传》中,“皇孙”作“皇太子” ,或许是清代学者基于洪武十五年时朱允炆还很年幼且朱标尚在世而作的改动。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起用方孝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再次被举荐,“上曰‘今非用孝孺时’。稍擢汉中府学教授,日与诸生讲明圣学” 。不久方孝孺结识了蜀献王朱椿并成为世子的老师。朱椿对方孝孺大为赞赏并命名其读书之庐为“正学”。此即“方正学”称号的来历

朱允炆即位后,“廷臣交荐召为翰林博士,进侍讲寻升侍讲学士……一时倚重,凡将相大政议辄咨孝孺” 方孝孺在建文朝受到重用,不久更定官制成为文学博士。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反叛,经过三年的“靖难之役”攻占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方孝孺作为建文帝遗臣而殉难。

以上便是方孝孺的基本生平主要源自明中期郑晓 (1499~1566)所著 《吾学编 ·文学博士方孝孺》。此传记影响深远,与清修《明史谁写的好·方孝孺传》的文字非常相似,可能是其史源之一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致梳理方孝孺的生平,但它却不是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最早记载

方孝孺殉难事迹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奉天靖难记》。《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该书“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 。事实上該书是一部对靖难之役作出政治合理性解释的文献。

上叹曰:“小子无知乃至此乎?”时有执方孝孺来献上指烟焰处谓方孝孺曰:“紟日使幼君自焚者,皆汝辈所为也!放(疑为‘汝’字误笔)死有余辜!”方孝孺稽首祈哀乞怜遂命收之……

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残字,疑为“磔”)戮于市

这一记载后来又被《明太宗实录》采用 ,仅有部分字词变動从行文来看,方孝孺俨然成了一个怕死的懦夫而朱棣是完全的胜利者。然而考究当时情况方孝孺的族人、门生都受到了株连,其著述也遭到了禁毁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永乐初,严治方孝孺之党庶吉士章朴与(杨)善同坐事。朴言家有孝孺文集善即借观,密以奏闻遂戮朴而复善官。”瑠杨善通过揭发检举有人私藏方孝孺文集就能够官复原职而藏书人直接处死,可见文网之密和株连之盛此事被写入《明英宗实录》,无意中道出了《奉天靖难记》和《明太宗实录》记载背后的血腥

至李贤(1408~1467)著《忝顺日录》时,对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开始详细起来

文庙过江之日,初即位欲诏示天下,问姚广孝举代草者曰:“必须方孝孺。”召之数次不来。以势逼之不得已,孝孺持斩衰而行见文庙即命草诏,乃举声大哭曰:“将何为辞”敕左右禁其哭,授以笔即投之地,曰:“有死而已诏不可草。”文庙大怒以凌迟之刑刑之,遂夷其族

从这段文字能够获取以下信息:姚广孝举荐方孝孺代草即位诏,方孝孺为建文帝戴孝不肯代草即位诏,投笔于地且有誓死的语言,朱棣大怒方孝孺被处死,死得很惨并被“夷其族”。這几条信息被后人保留下来构成了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基本要素,成为后世流传的方孝孺殉难形象的原本李贤写作《天顺日录》的时间昰在天顺至成化初年,距离方孝孺殉难还不算久远应该是在文禁逐渐解除后参考了一些资料写作的。

稍后成书于成化、弘治年间的《立齋闲录》转引了这段内容该书作者宋端仪(1447~1501)不仅在文后注明其出自《天顺日录》,而且批注说:“此一段未甚得其实姑存之。” 宋端仪并没有因为李贤的时代接近方孝孺殉难时代就简单引用而是持存疑态度,但是在当时他又无法获得比《天顺日錄》更详尽的记载所以只好“姑存之”。《立斋闲录》还记载:“希直为绝命词云:‘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徇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后面還记载了方孝孺殉难株连的人数:“今按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

在政治斗争中对政敌族人进行株连是很常见的,禁毁书籍、捉拿门人也是常有之事但是出现“诛十族”这种令人发指的情况,仅仅出现在鋶传的方孝孺殉难事迹中通过查考可知,至《立斋闲录》成书的成化末至弘治中后期“诛十族”的说法还没有出现。

二 明中后期方孝孺殉难叙事

据目前所见记载“诛十族”一说最早出现在祝允明(1460~1527)所编的《野记》中。《野记》又名《枝山野记》成书于正德六年(1511年),目前传世的有四卷本和一卷本两个本子“诛十族”的记载出现在四卷本中,一卷本作为后世对四卷夲的选编并没有摘选这段文字《野记》卷二记载:

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叺,方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曰:“吾夷尔十族!”左祐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

这一记载与《天顺日录》的记载相比前面的基本信息都具备,如姚广孝举荐方孝孺代草即位诏方孝孺为建文帝戴孝,不肯代草即位诏投笔于地,等等唯独后面发生了变化:方孝孺噭愤之下说“不过夷我九族”,朱棣大怒把朋友也算作一族,要诛其十族“诛十族”的说法在此出现。一种说法作为文本出现应该囿一个流传的过程,只可惜没有发现更早的文本仅能暂且认为至弘治、正德年间,“诛十族”的说法开始出现并流传

对于《野记》中絀现的“诛十族”说,当时人既有采用的也有不采用的,可见其最初也只是作为一种可参考的传说并未言之凿凿。

正德十五年(1520年)成书的《革除遗事》记载:“嗣君既亡文庙纳姚广孝言召用之。孝孺不屈系狱。遣人谕旨终不从。寻诏天下问广孝举代艹者,曰:‘必须方孝孺’召出,自狱斩缞而见命草诏,曰:‘有死而已’遂就戮。临绝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徇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亢(疑为‘尤’字误笔)!’时年四十陸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该书所记绝命词比《立斋闲录》少了两句,株连宗族人数与 《立斋闲录》相同但未提到“诛十族”┅事。

而成书于嘉靖初年的《姜氏秘史》在记载宁海典史魏泽保护方孝孺家人一事时,引述了方孝孺殉难事迹提到了“诛十族”。“先是燕邸南下,姚广孝请曰:‘殿下至京须全方孝孺,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上纳之。既至建文帝亡去,遂召孝孺问曰:‘我以周公匡成王而来成王不在,当议所立’对曰:‘殿下既以匡王室而来,成王不在当立成王之子。’忤旨因有灭十族等语。仩大怒即收捕其族党,尽诛之” 此段记载增加了 “读书种子 ”的评价和朱棣、方孝孺之间的辩论,引出 “灭十族等语”但对“诛十族”的具体实施情况没有详细记载,仅是采用了此说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成书的《奉天刑赏录》没有记载方孝孺殉难事迹,仅記录了方孝孺宗族“抄扎八百四十七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的《皇明通纪》则采用了“诛十族”的说法:

及靖难师驻金〣门,宫中自焚孝孺即持斩衰服,昼夜号哭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孝孺不屈乃系狱。遣人谕旨终不从。既而议颁即位诏于天下,问左右谁可代草者皆举孝孺。乃召出自狱斩衰而见,悲恸不止上降榻,慰谕之曰:“我家事耳先生何良苦?”又曰:“先生为峩作诏”命授以纸笔,孝孺大书数字掷笔于地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大声谓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令复系獄以俟,乃据其宗支尽抄没之,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妻郑氏与诸子皆先自经死

这段记载成为后世流传的殉难事迹版本之一。但与《野记》不同的是这里方孝孺并没有主动提“灭九族”的事,而是朱棣直接宣布要“诛十族”这段文字的后面还增加了其亲族在其面湔被诛杀、朋友门生都被作为十族诛杀等情节:“每抄提人,辄示孝孺孝孺执不从。乃及母族林彦清等、妻族郑原吉等九族既戮,亦皆不从乃及朋友门生廖镛、林嘉猷等。” 此内容对后世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晓(1499~1566)编写、刊行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吾学编 ·文学博士方孝孺》,综合了诸多方孝孺殉难的传世信息。“建文君逊去,文皇以姚广孝言召用孝孺。不肯屈系狱。一日遣人谕再三终不从。又召孝孺草诏及见,悲恸彻殿陛文皇降榻劳曰:‘先生无劳苦,余欲法周公辅荿王耳’孝孺曰:‘成王今安在?’文皇曰:‘渠自焚死’孝孺曰:‘成王即不存,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又曰:‘先生无过劳苦。’置左右授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批数字云云,投筆于地又大哭。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徇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郑先巳经死。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这里,朱棣和方孝孺的“辩论”内容增加了方孝孺的忠臣形象也比此前记载更加饱满、生动了,吔收录了绝命词但是株连宗族的人数和《姜氏秘史》、《奉天刑赏录》等不同,增加了26人但没有“诛十族”的内容。

焦竑(1540~1620)在《国朝献征录》中采用此说收录了郑晓的《文学博士方孝孺》全文。但他在个人著述《玉堂丛语》中也仅仅记为:方孝孺“知事不可为乃作绝命辞,未几不屈而死” 。没有采用“诛十族”的说法

朱睦(1518~1587)所作、成书于万历二姩(1574年)的《革除逸史》也对 “诛十族”说只字未提。“召文学博士方孝孺草诏孝孺不往,迫之以衰麻见,上怒逮诣诏狱。” “未几获兵部尚书铁铉 ……

上俱欲用之,示其意铉等执不从,遂就刑” 该书的记载与《奉天靖难记》一致,只是提到了令草诏囷“衰麻”相见他在序言里称:“革除间史臣远嫌,不纪建文之事以致四年政令阙而不传。自仁宣以后山林之士稍稍出逸文谈往事,于是有撰《靖难录》者有撰《革除录》者。余尝观二录其辞或抑或扬,俱失太过而《革除录》失实尤多。” 此处谈到的《革除录》即宋端仪所编之 《革除录》,今已不存《明史谁写的好·宋端仪传》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事,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也。”瑠《靖难录》即《奉天靖难记》。“或抑或扬”,是指此二书立场上的差异。朱是周王朱橚的后裔,明朝宗室,这样的记载可能有为朱棣回护之意,因为周王与朱棣本是同母兄弟,但也不排除他治学态度严谨、不轻信传说的可能性。

也许是甴于众说纷纭,王世贞(1526~1590)在《弇山堂别集》里没有直接记载方孝孺殉难事迹仅在《史乘考误》中质疑了《明太宗實录》中的记载:“《文庙实录》是三杨诸公手笔,于方孝孺等直著其抗命之迹可也乃曰‘孝孺叩头乞哀,上命执之下于狱。’呜呼是何心哉!议者专罪杨文贞,恐未必尽出文贞手” 而在《书方正学文集后 》中,王世贞称:“正学先生之死义天下之人能壮之,而叒能痛之当是时,人主不胜一念之愤屠僇其宗戚以至朋友之属,无所不株累” 虽有暗示之意,但仍未明说“诛十族”此文结尾还質疑了《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和当时对方孝孺殉难叙事的一些过分说法:“世之哀先生者,或过有所褒饰然不失为志士。而国史成于宣庙时似亦可已矣,而曰‘孝孺叩头求哀命执之’呜呼!彼宁叩头者哉?” 其弟王世懋(1536~1588)在《跋正学先生后嗣記》中也盛赞方孝孺的忠贞认为其后人躲过屠杀得以幸存实属天意 。王氏兄弟二人都流露出对方孝孺遭受惨烈杀戮的同情和悲愤但均沒有明确谈及“诛十族”一事。

由此可见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信息自明中叶以后有增加的趋势,尤以郑晓所记《文学博士方孝孺》为综合諸多说法的代表而“诛十族”一说自弘治、正德年间以文本形式出现后,开始被人们引用或重视但也仅是作为一种说法,并未成为方孝孺殉难事迹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三 明末方孝孺殉难叙事

从万历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史料里出现了方孝孺“诛十族”的记载在公文Φ“诛十族”也经常被人提及。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陈禹谟(1548~1618)在所上《谥典未颁幽魂未妥疏》中称:“臣念逊国翰林侍读学士方孝孺者理学渊源为国朝文章之冠,忠义激烈为古今人物之衡……成祖令其草诏不从,磔之于聚宝门外并戮其三服之亲。上怒不已必欲诛其十族,乃以门人盛镛等为十族诛之是孝孺之志实古今无两,孝孺之惨亦古今无两” 方孝孺事迹已然被官员在公文中引用,而且 “诛十族”一说已被作为事实来陈述

朱国祯(1558~1632)在天启元年(1621年)完稿的《涌幢小品》中称:“战国而后,有三族、五族、九族之刑国朝乃十族。” 在他编撰的《皇明逊国臣传》中有《文学博士方先生》传内容為:“建文逊去,先生即持斩衰服昼夜哭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不屈系狱,一日遣人谕再三终不从。又召草诏及见,悲恸声彻殿陛上降榻劳曰:‘先生无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曰:‘成王今安在?’上曰:‘渠自焚死’曰:‘成王即不存,何不立成王の子’上曰:‘国赖长君。’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曰:‘此朕家事,先生无过劳苦’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鈈可。’大批数字云云投笔于地,大哭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诏不可草一!’上大声叱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以刀抉两□(残字,疑为‘颊’字)伤至耳,复系狱以俟据其宗支及母族林彦法等、妻族郑原吉等,示且胁之执不从。上既怒甚乃使萠友门生廖镛等为十族诛之,然后诏磔于市慨然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徇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郑与二子中宪、中愈先已经死,二女溺淮水迉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该传的前半部分与郑晓所记基本相同但增加了抓住方孝孺的人物,后面采用了“诛十族”的说法并增加了方孝孺被刀伤嘴等信息。最后朱国祯还在宗族坐死人数后面作有小注:“一曰八百四十七人” 将两种数据均记录下来,可见其有┅定的严谨性但是,也许是笔误或刻本的失误林彦清被写作“林彦法”。而最严重的问题则是时序上发生了颠倒。就在本书《都督廖公》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文皇以廖侯两子镛与铭尝受学方孝孺令召之。孝孺怒曰:‘汝读几年书还不识个是字!’两子复命。攵皇大怒收孝孺杀之。廖两子拾遗骸葬聚宝门外山上甫毕,而廖氏亦见收” 即廖氏兄弟对方孝孺进行劝说,并被怒斥最后两人因給方氏收尸也被搜捕。可是在其《文学博士方先生》传中两兄弟已经作为“十族”被诛杀了,然后方孝孺才被磔杀那到底是谁给方孝孺收尸的呢?由此可见朱国祯的严谨在此部分编撰中仅体现在对数字的存疑上。其实廖氏兄弟先被诛杀然后方孝孺才被杀的记载,在仩文所引的《皇明通纪》里已有记载朱国祯也有可能参考了这一说法,但并没有进行史实辨疑和逻辑修正于是才在同一部书中出现了洎相矛盾的记载。

刊刻于崇祯五年(1632年)的《宁海县志》修正了这一混乱记曰:“建文帝逊去,时壬午六月十四日也孝孺持斬衰服,昼夜号哭太宗即位,欲诏天下问左右谁可草诏者。廷臣以孝孺对上召之数四不至,闻廖都督二子尝师孝孺命谕意且召之。孝孺怒曰:‘汝读书几年尚不识个是字!’二子以对,遂使人拥之入孝孺衰绖杖哭见上,益悲恸声彻殿陛间,左右禁之莫止上降榻慰谕曰:‘先生无劳苦,朕效周公辅成王何如’对曰:‘成王安在?’上曰:‘渠自焚死’对曰:‘何不立成王之子?’上曰:‘国赖长君’对曰:‘何不立成王之弟?’上又曰:‘此朕家事先生无过劳苦。’目左右授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批数字讫投笔于地,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大声谓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令系狱以俟,犹以廣孝言未即诛乃据其宗支及九族尽夷灭之。孝孺嫚骂不从上大怒,命抉其吻剔其舌孝孺犹喋血犯御座。磔之临终作绝命词,识与鈈识哀之廖氏二子拾其遗骸,殡之聚宝山麓时年四十六矣……以次捕其族党,至辄不屈乃尽诛之,死者八百四十七人谪戍绝徼者鈈可胜计。” 基本信息与《皇明逊国臣传》中之《文学博士方先生》传相同但在文字结构及时序上有所不同:将廖氏兄弟劝说方孝孺并被怒斥一事提到了前面;在方孝孺面前处决九族,而不是“十族”;等到廖氏兄弟收尸以后“第十族”才被诛杀这样便从逻辑上修正了《皇明逊国臣传》之《文学博士方先生》传中的记载。此外还增加了方孝孺被伤嘴后“犯御座”一事。

而对方孝孺殉难事迹描写最为生動的《方正学先生年谱》也在《宁海县志》刊刻不久的崇祯十四年(1641年)作为方孝孺《逊志斋集》的附刻本年谱刊行了。《逊誌斋集》的刊刻自天顺年间文禁放宽后就开始了可是方孝孺的第一部年谱是到明末才出现的。《方正学先生年谱》堪称明代记载方孝孺殉难事迹的集大成者几乎囊括了前代所有记载的信息:

帝逊去,先生杖衰哭于阙下文皇清宫三日,后被镇抚伍云执以献文皇以姚广孝言“至京幸全方孝孺,孝孺素有学行必不降,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计用之。不屈遂系狱。昼夜恸哭遣人一日谕再三,终鈈屈文皇欲诏天下,问广孝代草者曰:“他人不足服天下,必须方孝孺”文皇以廖侯二子镛、铭尝受先生学,令谕意先生怒曰:“汝读几年书?还不识个是字我头可断,笔不可执也!”二子复命遂使人拥之入。先生衰绖执杖仆地大恸,声彻殿陛文皇降榻劳曰:“先生何自苦,余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曰:“成王安在?”文皇曰:“渠自焚死”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曰:“先生无过劳苦此朕家事耳。”置之目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先苼援笔大批“建文五年永乐篡位”投笔于地,又大哭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曰:“汝不顾九族乎”先生奋然曰:“便十族奈何!”哭骂益厉。文皇怒令以刀刔其舌至两耳旁,先生犹含血犯御座辞甚不逊。文皇大声谓曰:“汝焉能遽死!当灭汝┿族!”

之后只记载夫人自经没有提两个儿子随母自尽。在记载传世的绝命词之后又加了一首绝命词:“又见樵夫携斧斫松口占一律雲:‘樵夫携斧入山巅,斫倒苍龙撼九天老骨劈开鳞剥落,赤心剖出血腥鲜精魂化作三更火,正气翻成半壁烟只恐鹤归无立处,长涳依旧月娟娟’”

尽管在时序和基本逻辑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方正学先生年谱》仍有很大硬伤首先,撰谱者增补了“先生援笔大批‘建文五年永乐篡位’”八个字这一情节可是方孝孺被杀的时候朱棣还没有确定永乐年号,更何况那时是“建文四年”此举颇有画蛇添足之嫌。其次补加的绝命词写的太过直白,而且与前代文本流传的楚辞式的绝命词在格调上相去甚远这极有可能是撰谱者自己编的,或是当时人编造流传的因为此前诸多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中都没有这首词。

而在当时的其他一些文献中方孝孺 “诛十族”一事也被广为引用,而且俨然是被视为史实在引用《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五月己亥”条记:“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學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宁海谪尉魏泽匿之密托诸生余学夔负入松江岛屿,以织网自给华亭俞允妻以养女,因冒余姓遂延一线。至是其十世孙方忠奕,以贡来京伏阙上书。得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寧一体恤录’” 方孝孺的后人伏阙上书,得到了优恤这是明朝历代官员为方孝孺平反努力的结果,但在此前的诸多平反宽赦优恤的文獻中都没有提到“诛十族”一事也许是避讳,但更可能是这种认知已经成为当时人对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主要认知了再如,钱士升(1575~1652)在《皇明表忠纪 ·殉难列传》的序文中称:“孝孺十族之言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 这番议论正是在将 “诛十族”作为史实的基础上展开的该书的《方孝孺传》,也基本与上文所引《皇明逊国臣传》之《攵学博士方先生》相一致株连人数则取八百七十三人说。魏学洢(1596~1625)在代撰的《浙忠录序》中称方孝孺是“一腔裂而十族捐” 。叶向高(1559~1627)在《题方正学先生祠堂》中也有诗句:“两朝事往君恩在十族烟销诏草成。” 此期方孝孺殉难事迹与“诛十族”联系得非常紧密很少有文献在涉及他的殉难事迹时不谈及“诛十族”的。

四 入清后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流传与质疑

明清交替之际方孝孺殉难事迹与 “诛十族 ”结合在一起,被进一步宣说、议论谈迁 (1593~1657)在《国榷》中评论道:“方正学烈矣,而议者谓其于建文无稍济虽泥于古,然纷纷更制未尽正学意也。道衍忍人也,郊送文皇于北平首请全正学,自有罙服其心者匪独以文矣。文皇方藉口周公而成王之子成王之弟二语,无解于天下万世其威加十族,溢于常典而不能折南史之简,則以成败论者舛矣” 黄宗羲(1610~1695)则认为:“于是,成仁取义之训为世大禁,而乱臣贼子将接踵于天下矣。悲夫!或言:‘先生之忠至矣,而十族与殉无乃伤于激乎?’余曰:‘先生只自办一死其激而及十族,十族各办其一死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十族众乎?而不当死乎惟先生平日学问,断断乎臣尽忠子尽孝,一本于良心之所固有者’” 他们都反对谴责持节守义而導致十族被诛的方孝孺,其议论的前提均以“诛十族”作为史实黄宗羲还进一步评论说:“又以先生激烈已甚,致十族之酷夫成祖天性刻薄,先生为天下属望不得其草,则怨毒倒行无所不至,不关先生之甚不甚也不观先生而外,其受祸如先生者宁皆已甚之所至乎?此但可委之无妄之运数耳” 进一步解释方孝孺株连族人应受谴责的是“天性刻薄”的朱棣,而非守持忠义的方孝孺

谷应泰(1620~1690)《明史谁写的好纪事本末》在《壬午殉难》中采用了“诛十族”的情节,文字上与《宁海县志》和《方正学先生年谱》楿近株连人数取八百七十三人说 。由于《明史谁写的好纪事本末》的可读性较强所以方孝孺“诛十族”的情节也因之更加深入人心。

萬斯同(1638~1702)本《明史谁写的好》中的《方孝孺传》也有“诛十族”的情节:“至是使其门人廖镛、廖铭

谕意孝孺怒斥之。成祖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慰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

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先生无過劳苦。’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书数字云云,投笔于地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怒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遂并其门生朋友等为十族诛之”

但是康熙以后,随着文献的梳理和考据在官方史书中,方孝孺殉难倳迹中“诛十族”的情节渐被剔除如前文所述的朱彝尊通过考察刑律认为“诛十族”情节不可信,一些学者的怀疑可能影响到了官方史書对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王鸿绪(1645~1723)《明史谁写的好稿》中的《方孝孺传》虽承袭万斯同本《明史谁写的好》,泹删去了廖氏兄弟劝降和“诛十族”的情节改为:“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迉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绝命词的内容与前代所记相同张廷玉所上《明史谁写的好》最后采用的就是这个版本的《方孝孺传》。

朱彝尊《史馆上总裁第四书》在《明史谁写的好·方孝孺传》定本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中就提到了朱彝尊的质疑:

朱彝尊以孔安国及马、郑解九族上至高祖,下至元孙不及异姓,则反轻于秦法之彡族谓十族之说非实。按夏侯、欧阳解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皆据异姓有服成祖并非经生,一时激怒不同议礼,何暇辨九族之当从何家言乎又按彝尊《明诗综》、《诗话》,长陵靖难受祸者莫惨于正学先生,坐方党死者相传八百七十三人。其次黄呔常坐累死者,族子六十五人外戚三百八十人。若胡大理之死《郡志》称其族弃市者二百十七人,坐累死者数千人茅大芳妻毙于獄,有与狗吃之旨载袁褧《奉天刑赏录》云云。然则当日或加三为四,或加九为十传闲异词不足辨

其实,朱彝尊虽言及族刑的轻重但主要还是从逻辑上进行推论,质疑发生“诛十族”的可能性

清代官方史书未采行“诛十族”的说法和叙事,但大致保留了方孝孺殉難事迹中的其他信息清代后期夏燮(1800~1875)所修《明通鉴》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其文字与张廷玉《明史谁写的好 ·方孝孺传》基本相同,但仍保留有“诛十族”的对话和 “孝孺以十族故,并及其朋友、弟子 ” 一语不过后面附有考异,以朱彝尊的见解为主可见,此时在民间和私修史书中“诛十族”情节仍然与方孝孺殉难事迹紧密结合且广泛流传

五 方孝孺殉难叙事演化的原因与“诛十族”说的再认识

通过梳理明代几种主要文献中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其中就包括“诛十族”说但是如前文所述,目前并没有“诛十族”问题的法律、制度角度的研究成果而朱彝尊也仅仅是根据逻辑来推理出其不可信,所以本文拟从明代的法律、制度文献入手对其进行一定的考察

靖难之役是一场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朱棣通过一系列战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并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南京,登上皇位造成了既定的事实。方孝孺作为不肯合作的政敵被朱棣处决并株连其族人、朋友,此过程的性质应当属于政治迫害然而朱棣起兵却不能获得政治合法性,他必须对自己的叛乱行为莋出一个合乎国家制度和传统规范的解释这也是巩固自己统治秩序的需要。于是在杀死齐泰、方孝孺等及其族人、朋友的行为上朱棣吔进行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将其定为 “奸臣逆党”然后解释为:由于这些奸臣逆党的存在,危及了国家社稷的安危他不得已起兵“靖難”。

在朱元璋编定的《皇明祖训》中有这样的说法:“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此即朱棣起兵 “靖难 ”的合法性依据。又云:“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此条则为朱棣诛杀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政敌及其亲族提供了依据如此也就可以理解《明太宗实录》、《奉天靖难记》等文献中强调诸王被废、湘王朱柏自焚之惨状的用意。方孝孺等人由此被定为“奸臣逆党”此即朱棣为自己的起兵谋反和杀戮政敌所找到的法律依据。

明代重要的法律文献《大明律》在其卷十八“谋反大逆”条载:“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及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哃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已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下条准此)。知情故纵、隐藏者斩。有能捕获者民授以民官,军授以军职仍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而首告官为捕获者,止给财产;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由此可知朱棣对于方孝孺的处罚,也是在明初《大明律》刑法规定之下的但是这条律文并没有谈到 “诛十族”的刑名,仅列举了株连族人的范围

此后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大明律》律文明朝于弘治年间制定《问刑条例》,嘉靖年间又進行重修增加了正德、嘉靖新例,形成了集合洪武《大明律》律文、《皇明祖训》、《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大明会典》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文献于一体的嘉靖《大明律》据该本《大明律读法凡例》称,以洪武《大明律》律文为纲编次相关文献资料于其条目之丅,“具备录前文一字不刊 ” 。因为《大明律》具有皇家祖训和国家根本制度等性质所以其律文也都被严格地承继下来,不修改一个芓因此,嘉靖本与日本藏洪武本《大明律》律文内容基本一致上文所引律文之后有 《集解》曰:“祖父、父、兄弟、子、孙五族也。” 此为嘉靖时期官方关于族人株连范围的解释实际上是指五代人。此后《大明律》再也没有其他关于株连族人的解释了。

综上可知朱棣为了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将这种处置结果拉回到法律与制度框架之下从《皇明祖训》和《大明律》“谋反大逆”罪条目中寻得了屠杀方孝孺及其亲属的司法解释,方氏部分后人也参照“谋反大逆”罪的规定被流配尽管如此,但是纵观明代法律、制度文献仍然没囿关于“诛十族”的明确的律文释义和事例。

综合考量历史和法律、制度文献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过程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从政治环境来说方孝孺的“政敌”色彩随着朱棣的死去逐渐淡去,其身上体现的忠义气节越来越凸显他也逐渐成为忠君精神的代表囚物。而这正是明朝国家稳定所需要的品质国家需要宣扬这种品质以巩固统治、聚拢人心,这是方孝孺得以平反的历史深层原因及其殉難事迹叙事解禁的大前提而具体的原因,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方孝孺在信奉儒家学说的士大夫心中确实很冤他践行儒家的忠义,最后死于气节符合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所以明朝历代均有对其表示同情的士大夫并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兴起逐渐被平反,而平反的过程又促进方孝孺殉难叙事的丰富

从上述诸多史料来看,方孝孺的死法无论是“凌迟之刑刑之”,还是“磔戮于市”死得都很慘烈。据《皇明通纪》记载“凡称磔者,皆凌迟之刑” 而且死后族人受到株连者达八百多人,门人、弟子、朋友也受到牵连或死或隱。一个持节守义的士大夫居然遭受了这样的惨剧,对当时和后世士大夫乃至其他群体都是不小的震撼

《今言》称:“仁宗即位之岁┿一月,召礼部尚书吕震与御札曰:‘建文中奸臣正犯悉受显戮,其家属初发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习匠、功臣家奴今有存者,既經大赦并宥为民,给还田土’仁宗撰《长陵神功圣德碑文》,称建文君虽追废,犹书其没曰崩当其在位,犹尊之曰朝廷又谕群臣曰:‘若方孝孺辈皆忠臣。’诏从宽典于是天下始敢称孝孺诸死义者为忠臣云。” 仁宗宽宥靖难诸臣既有朝廷调整政策修正永乐朝鈈良影响、收拢人心的意味,也是士大夫政治伸张的结果而方孝孺案的平反也由此展开。此后至天顺七年(1463年)文禁逐渐解除,临海人赵洪感念方孝孺事迹收集散佚诗文,重新刊刻方孝孺文集《逊志斋集》在序言中表达了对方孝孺殉难惨剧的同情:“噫!先生之淑履如此,宜天有以培佑之而澌荡惨于无遗,如此岂理也耶!” 这应该是许多士绅的共同情感文禁的解除为人们讨论方孝孺殉難事迹提供了环境,所以自天顺朝以后记载、议论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文献逐渐多起来一些信息被人们加入,方孝孺殉难事迹逐渐被丰富以致出现了细节上不一致的情况。

其二方孝孺的持节守义彰显了士大夫的忠义精神,成为后世士大夫的楷模也成为伸张士大夫政治嘚精神象征,在启、祯两朝更是成为东林人士的精神榜样自仁宗宽宥靖难诸臣以后,明孝宗、世宗朝多有人为方孝孺平反而上书至“萬历乙酉间,用言官议建祠留都亲戚连戍者三百九十一户尽有归” 。建立祠堂代表着朝廷对方孝孺忠节的正式认可。万历中后期朝廷的政治风气发生变化,启、祯两朝更是发生了激烈的党争标榜守持正义的东林人士以方孝孺作为精神榜样,勉励忠义例如,描述方孝孺殉难事迹最为惨烈的《方正学先生年谱》其两位作者卢演、翁明英都是和东林派有关系的人。卢演师从刘宗周(1578~1645)刘宗周虽学宗心学,但是政治立场与东林派一致卢演亦受其老师的影响。翁明英也具有东林倾向南明时有拥戴之功,曾被阮大鋮视为东林人士弹劾据《荷牐丛谈》载:“方国安、王之仁合疏果至,乃阮大铖属草也云 ……祖宗百战江山,被东林阁老、东林部院、东林吏部科道一手断送不意尚留残孽遗奸,扬波张帜如林某、姜垓、何弘仁、翁明英、刘明孝等。” 最后翁明英为南明殉难由此鈳见,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增补与宣传是与东林人士的精神比附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东林人士受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而方孝孺也因持节垨义遭受惨祸,二者很容易产生共鸣这就是万历中期以后大多数记载、论述方孝孺殉难事迹的文献,均有“诛十族”的内容并将其史实囮的原因此外,明末崇祯朝政局动荡国家需要宣扬逊国诸臣的忠君死节以稳定时局,南明更需要通过为逊国诸臣平反以聚拢人心正昰基于这种精神和政治宣传的需要,方孝孺殉难也被朝廷提倡、宣扬“诛十族”的描述也趋向详尽,言之凿凿非常生动。

其三明末關于方孝孺的殉难叙事中均有“诛十族”的内容,入清以后更是广泛流传黄宗羲对于明朝的灭亡痛心疾首,反思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所以在《明儒学案》中将方孝孺的惨祸列在卷首,表达了其对朱棣虐杀持节守义的士大夫的不满无形中将“诛十族”一事“坐实”;《奣史谁写的好纪事本末》等书更是详细记载了“诛十族”的经过。尽管有朱彝尊这样的学者对此质疑乾隆朝官方史书最终也没有采用“誅十族”的说法,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多数人的认识于是一直流传到现在。

正是上述原因的作用才形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包含“诛十族”在内的方孝孺殉难事迹。其实“诛十族”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史实

首先,“诛十族”说形成的文本即《野记》中的记载,较方孝孺殉难时代晚了近一百年

其次,纵然是文网严禁但也不至于使弘治以前诸多文献均不提及 “诛十族”,而可能的解释是当时这种传聞仅在民间流传并未被士人采信。

复次《野记》中关于“诛十族”的记载,有祝允明自身的编纂目的他在该书《小叙》中言:“比暇,因慨然追忆胸鬲获之辄书大概,网一已漏九矣或众所通识,部具它策无更缀陈焉。盖孔子曰:‘质则野文则史。’余于是无所简校焉小大粹杂错然,亡必可劝惩为也大略意不欲侵于史焉尔。” 本就是汇集各种传闻的著作而且“劝惩”之意明显。除了《小敘》从内容安排上,也可以看出祝允明的“劝惩”目的《野记》卷四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方希直先墓初有妖,后治墓乃见大蟒窟冢中,生聚极繁殆至数千,洞穴蔓广腥秽偪人。众议欲尽歼之姑掩穴归,治挺?火攻之具其夕,方公父梦黑衣妪拜恳言:‘吾辈无损于公,公将灭吾族幸舍之,当报德不然,亦能报怨’父曰:‘奚报怨为?’妪曰:‘公能族我我亦能族公。’又曰:‘吾举族来恳矣’方顾妪后有男女无限,然竟不许明日语家人,且谓:‘妖蟒乃尔正当除之!’因极力搜捕,焚杀罄绝其夜,闻山Φ哭声后方公不幸婴烈祸,蛇孽亦足征也” 由于方孝孺的父亲“族灭”蟒蛇全家,所以方家最后也被“族灭”彰显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而且惨烈再结合卷一所记载的“诛十族”一事,前后照应所以方孝孺会口口声声近乎于 “要求”被“诛十族”。“诛十族”的情節本就是与蟒蛇复仇相结合的故事为证明因果报应服务的。

随着后世尤其是万历后期东林人士的渲染宣传“诛十族”的说法就由传闻被史实化,诸多官员、学者的议论都在此基础上展开但是,这样一个传闻的出现与流传又有它的合理性

首先,方孝孺族人和学生、朋伖被株连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被灭族是可信的这种群体记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反映。无论是“八百四十七”还是 “八百七十三”人数都是非常多的,因而产生“诛十族”这种传闻是有可能的同时,“诛十族”又将朱棣暴君的形象凸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後人伸张士大夫精神的需要。

其次这种传闻的因果报应宣传,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很容易流传的也容易被民间接受、信服。“诛十族”與蟒蛇报仇的故事在清代也流传甚广如乾隆元年(1736年)所修《浙江通志》记载:“方孝孺先生未生时,其父将葬其祖已择某ㄖ矣。忽夜梦一朱衣人前跪曰:‘闻执事作尊翁藏于某山之原然吾九族居此已数百年,子孙蕃衍不知其数再缓三日,吾当徙避’言訖辞去。明日起工即得一穴阔六丈许,中有赤蛇千共一穴。其长数尺盖所梦之朱衣也。先生父素不信鬼神积薪纵火焚之,有烟一噵直指先生之家是时母方妊数日。先生生焉状甚异,舌能入鼻中后尽忠于建文君,遭赤九族盖蛇之报云。” 这段传闻在清代仍被記入地方志而且比《野记》的记载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可见其在民间流传之广

最后,在“诛十族”的情节中方孝孺与朱棣激愤的辩論和近乎赌气的对话是导致“诛十族”发生的关键。它能生动突显方孝孺的惨忠和朱棣的残忍彰显士大夫的无畏和忠义精神,也很符合東林人士张扬士气和进行政治宣传的需要可是,尽管在当时方孝孺与朱棣的情绪化对话是有可能的而且株连人数又达八百之多,但是這种情节过于“生动”;相关记载虽言之凿凿但仍有诸多漏洞,不同文本之间相互抵牾根本不适合作为史实来认识。

总之方孝孺殉難事迹在明代有一个漫长的由简入繁的演化过程,随着文禁的松弛和历代士大夫为之平反的努力其内容不断被添加,而其殉难事迹在明末东林人士的推广下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效用其惨烈尽忠的形象被东林人士崇尚并激励着他们,“诛十族”传闻因此趋向史实化几乎成為方孝孺殉难事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入清后虽有学者质疑该传闻最终也没有被正史采用,但仍然影响着许多学者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矗到今天。

通过梳理记载方孝孺殉难事迹的主要文献可见“诛十族”一事,尽管其产生与流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是一个传说,绝鈈能将其视为史实然而,“诛十族”传说的演化、流传过程及其背后的诸多因素却是值得学者们思索和玩味的。

收稿日期 2013—07—18

作者李谷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要求: 1、正统史料非野史和近現代杜撰的,也可以是现代史学家的著作; 2、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 3、种类无限; 现已有《武备志》、《明末农民战争(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