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为什么是中国性都 高小勇

《为什么是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经济》([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等)【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重  量: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为什么是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经济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1.20位诺贝尔经济学家直面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直陈当下,预测未来。
&&& 2.不同的视角,更有助于认清中国问题,西方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高小勇:中国贫富差距有没有被感情夸大_百度知道
高小勇:中国贫富差距有没有被感情夸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奈,几有几套房,北京三环内有几套,三千一个月工资,只拿二,开法拉利还是宾利。中国有的人住的还是土墙矛房,还在温饱线以下,现中国数量不少农民工,不吃不喝二十车也买不了三线城市的房
采纳率:3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步街网_一折特卖优惠券_名品导购_天天折扣今日特价网!
品质6道人工质检+低价全网最低价=步街网每天10点独家开抢每天最多可赚:20&积分&后才能签到&&|&& 系统繁忙系统繁忙。即将为您跳转到淘宝详情页...Copyright (C) 2010 - 2015 步街网◆今日订单0◆◆◆列表◆◆◆意见反馈◆返回顶部◆《中国策2010》更烎,更精彩!(附往期回顾) 17:14发表
政策(1-8版)、经策(9-16版)、民策(17-22版)、军策(23、24版)
政策(1-8版)
为国是谋,为中国策
2、3版:外交策
【总领题】中国外交需超越韬光养晦
【提要】站在2003年年终的时间制高点回首眺望,中国外交正以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界的地平线上。
  但成就与不足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外交是否有明确、完善的总体战略?“不结盟”、“韬光养晦”等等思维定势是否有必要与时俱进?中美欧等大国博弈的发展态势如何?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关系将怎样更上层楼?且听诸位大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策一】北京大学叶自成文章:中国不必固守“不结盟”观念
【策二】外交事务评论员邱震海文章:绑实中美、借力欧俄
【策三】南开大学庞中英文章:中国必须帮助亚洲共同崛起
【言】专访前任驻法大使吴建民:大国崛起必有大国外交
【述】2003年中国外交的10个第一
4版:中美策
【总领题】中国崛起需处理好中美关系
【提要】2003年,中美关系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势头:中美经贸关系继续迅速发展,中国超过日本就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在一系列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尤其突出。
  与此同时,双方领导人的会晤对两国关系的稳定和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12月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的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温总理访美期间,于12月10日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温总理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思想。
  温总理选择在美国提出“和平崛起”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自从苏联解体后,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就认为中国是美国力量的下一个制衡者,是惟一能在全球范围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温总理的演讲,是中国高层首次用“和平崛起”描述中国的未来形象,首次以“和平崛起”作为自身的角色定位,既是对“中国威胁”的回应,也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做的历史性的重大承诺。虽然中国提出“和平崛起”强调的是“和平”的方式,然而美国读到的却可能是“崛起”的事实。因此,处理好中美关系将是中国成功实现和平崛起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
【策】专访人民大学时殷弘:大国崛起面临三大考验
【言】中美冲突可以摆脱历史逻辑
【述】中国“和平崛起”重在历史性创新
5版:台海策
【总领题】大陆应速做两岸摊牌准备
【提要】2003年,台海局势波涛汹涌。从民进党的“公投制宪”到泛蓝阵营的突然“变色”,“台独”在“大选”和“民主”的烟雾下不断发展,岛内统一的意识和力量也在被进一步边缘化。在两岸关系越来越趋向摊派的严峻形势下,大陆方面仍应打好“经济牌”和“美国牌”,审慎应对台湾当局的种种言论与变化。
【策】专访王家英:大陆反“台独”可打两张牌
【述】波涛汹涌又一年
【链接】大陆对台舆论影响明显减弱
6版:中日策
【总领题】善用对日关系的草根力量
【提要】目前中国的民族主义还只是处于对外来刺激的简单回应阶段,就在我们将目光盯在“8·4毒气事件”、日本人卖春事件时,日本正在悄悄地从中国手里夺走安大线,而对于像安大线这样直接关涉到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反应是非常迟钝的。其实,在与日本进行安大线争夺中,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民间力量对日本和俄罗斯施加压力,遗憾的是,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民族主义的草根力量,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策】专访康晓光:“招安”民族主义亦为良策
【言】专访冯昭奎:“对日新思考外交”急需对内公关
【述】三位民间抗日者的年终记录
8版:中印策
【总领题】中国应摒弃“印度威胁论”
【提要】中印之间除了横亘着地理上的喜马拉雅山之外,还存在着一座精神上的喜马拉雅山。要超越这座精神上的喜马拉雅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改变国人看待印度的惯有思维。
  事实上,印度目前在对华战略上已经变换了一种与中国竞争的方式,从“对抗竞争”到“合作竞争”。中国也有必要转换旧思维,重新思考如何对待新形式下的中印竞争与合作关系。
  中国政治领袖和民众常以“中国世纪”作为新千年的民族梦想,在印度同样有这样的希望,能否将“中国世纪”同“印度世纪”合并为“亚洲世纪”--这需要中印两大文明共同的心理调整与现实操作。
【策】著名印度问题专家唐璐:对印旧思维可休矣
【言】专访五大印度专家:来自印度对华的权威声音
【述】著名印度问题专家唐璐:“印度暖流”跨越喜马拉雅
经策(9-16版)
9版:经济过热
【总领题】中国经济应快速趟过浅水区
【提要】非理性增长终于导致硬着陆,而硬着陆的结果是烂尾楼、银行坏账、失业和通缩。所以,新一轮经济高速成长周期到来的时候,经济界人士神经变得高度警惕。应该说我们再次面临着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依据不存在争议的事实得出有争议的结论。
  在这个时候,政府的政策取向牵动着企业界的神经。
【评】中国经济应快速趟过浅水区
【策】专访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因“过热”而“刹车”属于盲动
【言】11万亿不值得沾沾自喜
10、11版:多边贸易规则
【总领题】WTO思维,中国当弃则弃
【提要】中国曾如此迫切地期望进入WTO大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并以合法身份有效抵制他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敌对做法。但多边会谈的僵化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名存实亡,使中国不得不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拓展并不注定依赖WTO格式。
【策】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臧立:多边当死,双边当立
【言】向“全权代表”告别
【述一】东亚“大一统”于自由贸易区
【述二】欧盟顺受对华500亿逆差
12、13版:能源安全
【总领题】技术必须革命,能源才能安全
【提要】我们未来的能源安全无非依赖于以下4种模式:1、发掘现有的能源储量。2、海外开采。3、直接进口。4、能源替代技术。我们无法想像在这4种方案之外还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但在对这4种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后,我们觉得能源的可选择性更加有限了。
  所以,我们是否应在更大程度上寄希望于能源替代研究可能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也许,这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选择。
【评】技术必须革命,能源才能安全
【言】高小勇文章:电力平衡是“理”出来的
【策】专访蔡世芳:让中国直接跳到“氢时代”
【述一】能源危机挑战中国抱负
【述二】海外油路面临六大风险
14、15版:战略技术
【总领题】以强国意志提升战略性产业
【提要】尽管世界各地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但中国人在飞机制造、汽车、高速火车、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军事工业等领域仍然非常落后,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样的现实使每个怀揣着强国之梦的中国人,在繁荣的现实中平添了一份忧虑。
【评】以强国意志提升战略性产业
【策一】专访李京文院士:政府从前台去后台
【策二】“国家意志”的经济学解读
【言】精英决策能否“过程理性”?
【述一】美国产业技术追随国防节拍
【述二】俄罗斯问题专家盛世良:“老大哥”留下三大教训
【述三】东京畅谈高铁思维死角
【述四】上海“磁浮”:周年揭示产业意义
16版:金融安全
【总领题】中国金融业:挺住未来10年
【访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博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高辉清博士
【提要】现在金融业面临的问题是,金融系统本身问题比较严重,但是改革又相对滞后,金融改革的速度跟不上整体改革的速度。只不过由于政府的强力控制,许多隐性的问题还没有显露出来,政府可以在银行、资本市场、财政这些领域内自由地调配资源,当局部领域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调配其它领域内的资源来补充,但是假想的情况是,如果改革速度过快,使得这种配套被打破的话,会不会爆发危机就很难说了。——高辉清
  未来几年的确是金融安全问题高发的阶段。2004年到2008年,是国有银行改制的关键几年。因为从1994年到2003年,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曾经被人为地滞后了,使金融风险被积累到一定程度。现在进入了集中处理银行问题的关键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是出现转机并彻底转为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还是彻底崩溃,2004年到2008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决定了银行和证券业在未来四五年间面临的风险处于峰值阶段。成功转型将使金融风险充分释放而不致危机产生,反之危机将会爆发。——钟伟
民策(17-22版)
17、18版:三农问题
【总领题】善待农民不可延怠
【提要】毛泽东说: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因此,当我们试图探索中国的发展前景时,9亿农民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命题。回顾2003年,我们发现了三个关键词“粮食”、“土地”和“上访”。这些词在这一年内大量出现在政府官员、媒体和普通老百姓的话语中,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农民这一弱势群体沉默的挣扎。
  所幸,时近年末,这些词语也出现在了政府的最新法律、政策中。这令我们感到:由整整9亿人来承受中国改革巨大代价的时代有望终结了。
【策】温铁军文章:“不与农争利”乃是根本思路
【述一】制造无地农民实为制造流民
【述一】粮食涨价背后失望的中国农民
【述三】上访潮凸显基层政府危机
19、20版:政府监督
【总领题】2004,谁来监督政府
【提要】经济监督是对于一个政府“源”和“流”两方面的监督,同时也是从根源上防止制度性腐败的一个办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开支数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政府开支出现的国债、贷款、以及土地、固定资产等经济手段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内容的经济监督,审计首当其冲。
  而行政权力监督和决策监督则是相辅相成的。这从“行政三分制改革”可以看出来。2003年3月份,深圳传出的一条新闻震动了整个海内外。深圳要进行“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这次三分制改革无疾而终,但是它带来的震荡确让中国人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够进行行政监督。
【策一】政府监督的三个着手点
【策二】专访著名反腐学者李永忠:监督政府:党内民主先行
【策三】专访著名舆论学者喻国明:“隐瞒不报”亦应问责
【策四】专访著名制度学者毛寿龙:官不进人大,法不出部委
【述一】2003:制度反腐年
【述二】媒体监督的无奈与骄傲
【述三】人大监督得与失
21版:教育产业化
【总领题】教育下海当叫停
【提要】国人市场经济的意识似乎太过强烈,什么都要搞市场化,干什么坏事也都要打着市场化的招牌。现在,就连“百年树人”的大计也不放过。可别忘了,教育可是关乎立国根基的大事。在此,奉劝一句:教育下海当叫停。
【策】专访全国教育经济学会理事长王善迈:政府教育投入应尽快立法
【言一】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额外成本:谁为交通协管员埋单?
【言二】教育产业化是非之辩
【述】外国不搞“教育产业化”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的诞生
22版:良性富豪
【总领题】用良性制度催生良性富豪
【提要】福布斯的财富榜举世皆知,在美国,另外一个在每年年初公布的榜单也颇为引人注目,它就是《价值》(《WORTH》)杂志专门评选年度慈善家的榜单。有趣的是,这两个本不相干的榜单却多有重叠之处。很多富豪榜的上榜人物也是《价值》捐赠榜的常客。可见美国的富豪们肩负了很多的社会责任。
  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财富榜上榜富豪们偷税了、走私了、出逃了、坐监了的起伏跌宕的传奇。2003年,中国富豪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中国正从哑铃形社会结构向纺锤形社会结构过渡,急需中产阶层壮大的同时,也确实需要富豪们能够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更有作为。
  而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社会价值观念也应相应完成转型,需要全民族建立起与时代向适应的当代财富观。
  让民间不再仇富,让富豪不再藏富、炫富。全社会积极健康地崇富,富豪们也能清白生财、回报社会。这是我们期望,也必将是不远的现实。
【策】周勍对建立财富尊严和财富持久积累机制的几点思考
【言】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仲大军:良富应该驱逐劣富
【述】良性富豪亟待中国造
军策(23、24版)
23版:非传统战争
【总领题】中国准备打非战之战
【提要】劫持人质、爆炸大楼、病毒袭击……这些似乎离中国人很遥远的东西,已经在中国安全专家和军人的眼中很近很近。2003年,关于中国非传统安全的思考正在浮出水面。
  但是,对于一个正在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国家来说,对于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来说,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的国家来说,非传统安全要如何保卫,或许正是我们思考的核心。
【策一】国防大学苏雨生文章:中国当扬弃农业时代安全观
【策二】特约军事专家冀孝齐:以“非战之战”应对非传统安全
【述】寇立言文章:当我们的导弹威慑不了敌人
24版:海权劣势
【总领题】中国必须正视海权劣势
【提要】要不要保护海路石油?要不要保护海上商业通道?……甚至于“要不要航空母舰”?--这类问题在中国都有不假思索的答案:要!可是往往语音刚落,我们便不得不面临另一个抉择:“现在?必须要吗?”
【策】特约军事专家王焱:中国必须正视海权劣势
【述】从钓鱼岛到“中华神盾
1版:社论-先驱者先忧
《中国策2005》分政、军、经、民4大策18小策,每策中又含“述”“策”“言”“卜”“表”五个部分。
其中政策(2-12版),军策(13版),经策(14-20版),民策(21-24版)。
述:话题引入,给出重要性理由。&策:核心观点,主要论述。
言:主论之外,支持或反对意见。
卜:预测分析。
表:相关的资料数据。&2版:总领题-中国外交当自信&【提要】对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具有相对超前的分析把握! 利用中国现有的力量进行引导和规划! 争取抓住国际战略机遇期! 实现主动在我!是中国未来外交的大战略【述】北京大学外交系主任叶自成:2004,中国外交史分水岭【策】叶自成:中国外交应追求"先手"【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唐璐: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中的中国外交大战略
3版:总领题-中国外交思维应“复古”&【提要】2004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张力重新受到官方和民间的认可和弘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导中国外交的思维理念和具体实践,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外交",能否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开拓新局?【述】传统文化输血中国新外交【策】当代中国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程亚文:颠覆西方外交观【言】"春秋战国"可鉴否? 4版:总领题-中美需要深层润滑剂
【提要】中国与美、欧三方的互动,是明年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课题。这里的关键有两个:着眼于双方关系的深层逻辑而非表象;着眼于几方的互动,在互动中求得战略平衡。【策】著名时事评论员邱震海:中美需要深层润滑剂【述】美国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张焱宇:2004中美关系的精彩瞬间&5版:总领题-中美应开始深层“交心”&【提要】因应美国,仍然是中国外交未来十年的最大挑战。中国因应美国的上策是进一步强化中美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合作,增进中美间的共同利益,并将共同利益转化为共同政策,寻求改变中美间的战略观念,形成战略共赢的效果。【言一】美国史汀生中心东亚研究室主任容安澜:美中高层应"脱稿"对话【策】社科院美国研究所陶文钊:三大领域拓展中美战略合作空间【言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王义桅:中国对美有上中下三策 6版:“以我为主”统领对台新思维【提要】2004年,海峡两岸仍然暗流涌动、涛声震天。岛内两次选举的结果,都和观察家事先预测的不同。台湾政治似乎正在走入一个更加诡谲多变的格局,"台独"势力的增强也就更加令人忧心。所幸,中国大陆台海政策的不断调整、大陆在法律领域主动发力,以及中国对美斗争的成功,让我们对早日解决台海问题更加充满信心。事实证明,大陆的对台政策,已经超越了"听其言、观其行"的被动阶段。【述一】陈崇山:2004台湾,4.3.2.1【述二】胡一渊:一个台湾人的2004盘点 7版:港台专家谈反“台独”新思维【提要】大陆如果不保持对"台独"的强大压力,"台独"趋势很可能继续恶化下去,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一段时间,大陆的反"台独"强硬政策产生了良好效果,因此,大陆会持续保持这种反独压力。【策】港台专家谈反"台独"新思维【卜】台湾民进党前文宣部主任陈文茜:2008年问题会很严重 8版:朝核策【总领题】六方会谈中国不可"中庸"【提要】第四轮六方会谈日期迟迟未定,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举步维艰,但历史留给我们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时间并不太多,关系中国安全安危的六方会谈,需要表明中国的利益诉求。【述】朝核问题僵局待破【言】"用朝鲜牵制美国"是奇谈怪论【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张琏瑰:六方会谈须有"中国方案"
9版:中日僵局需政府民间双向打破&【提要】只有在中日之间"崛起竞争"和"安全困境"的大背景下考虑2004年中日冲突,才能准确对待中日"政冷"的困局。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寻找中日新的战略合作点,而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增进理解、构筑共同历史认识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述】2004,中日关系"冷藏"年【策】社科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中日关系忌用"休克疗法"
10版:中日学者交锋敏感四题【提要】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的根本症结吗?如何看待小泉首相不放弃参拜靖国神社?如果短时间内中日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分歧仍难以解决,中日关系有没有可能走上一条"求同存异"的发展之路呢?哪些方面可能成为中日战略合作点?【言一】中日学者交锋敏感四题【言二】《记忆的证明》导演杨阳:痛史岂容轻薄【言三】《来自苦泪盈眶的大地》导演海南友子:真相是反省的开始【策】专访中日韩三国合编历史教科书中方召集人步平
11版:中欧新合作模式:有效多边主义&【提要】2004年欧俄首脑接踵访华使中国外交经历"欧洲年"。欧盟学者提出的,依托主要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有效多边主义"模式,更值得中国外交认真对待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借鉴。【述】外交学院教授朱立群:中欧欢度"浅蜜月"【言】中国驻德大使马灿荣:中欧应加强"神经末梢"接触 12版:中欧有必要颠覆旧框架
【提要】中欧双方应该就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分别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应该在中欧地方领导人之间建立小型的、高层级的"晤谈会",目的是鼓励这些处于关键位置的决策者协调战略。【言一】欧洲政策中心创建主席:中欧有必要颠覆旧框架【言二】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维护国家统一,中俄彼此无条件支持【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在邦:中欧应联手打造"新多边"&13版:军策-中国国防急需预防性思维【提要】善于学习、长于扬弃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基本内涵。美国冷战后形成并秉持的预防性防务口衔"中国威胁论",应运而生。在中国日益需要规划自身未来安全的今天,汲取该政策精华,注重预防安全威胁、抛弃其中所含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思想,于中国必有增益。【述】中国军事外交寻找"非战"上策【言】航母争论凸现军备权衡【策】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晓敏:中国应构建预防性防务战略 14版:排华风暴止于竞争规则
【提要】中国制造因为"价廉物美"今年在世界各地屡屡被排挤。在西班牙,这种抵触甚至激化到示威和暴力。我们无意放大这次"烧鞋事件",但是,已经存在的摩擦风暴让人不得不担心,中国的企业家该如何面对可能因"中国制造"而起的所谓"新排华浪潮"。【述】秋天里的那把火【策】政府应放开民间行会管制【卜】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下一个被烧的是服装
&15版:中美是如何推动世界经济的【提要】恐怖主义增加了美国的贸易和财政赤字,双赤字导致了美元的暴跌。美元贬值,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相对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变得更加便宜,价格低便有需求蜂拥。中国如此突然增加的"竞争力",横扫世界。中国过热加大了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危险,也如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所说:"世界将从瀑布的顶端跃下,却不知道水有多深。"【言一】高小勇:中国经济可以变贵些【言二】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朱民:中美贸易结构非常有意思【策】中国银行香港发展规划部苏志欣:消解汇率压力可以剑走偏锋 16版:中国人口红利只够再吃20年【提要】人口学家说,中国20年后就进入老龄化了。避免未富先老,中国应把眼前的二十年当作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今明两年的形势来看,尽管诸多挑战在前,但经济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可能提出的最朴素的问题恐怕是:这二十年里,中国的发展要靠谁来把握?【策】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经济增长真谛必须是就业【述】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中国未来20年挑战大于机遇
17版:中美不携手,世界经济无宁日【提要】在经济领域里,中国和美国同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是中国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对此,美国恐怕也应该有所表示。即便如此,恐怕也还不够。当世界经济的目光在中美两国聚焦时,两国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恐怕才算真正担起了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述】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中国经济"已不是"中国的经济"【言】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朱民:2005年美国必须让美元走软【策】张五常:人民币换锚迫在眉睫 18版:用市场利器制衡“诸侯经济”【提要】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可能自己约束自己,需要中央去管。但中央怎么管?全国几百个城市,将近300个地级市,上千个县,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仅靠派几个检查组就彻底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专家说,地方政府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本次经济过热,是中国的老毛病了。但看来只有全面市场化才能根治,并以此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策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削减政府经权需要制度安排【策二】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地方土地权应收归中央【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我对明年中国经济的预测 19版:让GDP快乐起来【提要】GDP被经济学家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在最近20几年里见证了整个中国由贫变富的发展历程。而2004年,这些与国家经济增长、地方官员升迁有着直接关系的数字开始被重新对待--从崇拜到反思:我们要GDP,也要快乐。【述】给交通事故一个GDP理由【策一】国务院参事牛文元:用"绿指标"考核官员政绩【策二】芝加哥商学院教授奚恺元:主观幸福感是GDP终极目标【言】陈惠雄:中国应自我克制GDP增长
20版:WTO深水区政府当无为而治【提要】当保护期结束的铃声敲响,我们浑然不觉地走进了WTO后过渡时代。中国有能力在后过渡期"深水区"里遨游,但也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呛水"的准备。【述】从浅水区到深水区【言】中国应早弃"受害者"心态【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国外贸盛年三忧【策】外交学院教授臧立:政府应自我克制"权利欲"&21版:中国需建“反腐特区”&【提要】2004年是制度反腐又一年。在各项反腐新法陆续出台之时,反腐系统化的命题被提了出来,它的起因在于,如果各项反腐制度不能形成一个系统,那么它所发挥的威力也将大打折扣。【策】制度反腐学者李永忠:中国需建"反腐特区"【言】反腐须走系统化之路【述】2004,反腐凶猛 22版:国家决策当倚重民意【提要】新闻发布制度、民意调查系统、利益相关人的听证程序……当中国迈向现代化民主社会的时候,公众身边的系列变化印证着:民意才是国家各级决策的根基。【策】清华大学博士赵穆:新闻发布制度应引为国策【述一】民调:官办还是民办?【述二】听证会,在路上 23版:国家意志应成为艾滋抗体【提要】中国的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对此,中国必须以国家意志代民间行为成为艾滋最大"抗体",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策力度。【策】国家意志应成为艾滋抗体【言一】"艾滋立法"时机未到【言二】清华大学教授李楯:警惕利益集团剥削艾滋病 24版:中央地方应依法分权【提要】中央地方分权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个沉重命题。从历史上看,人治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中央地方的分权始终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法律化分权已经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策】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大历史昭示分权集权应轻重相维【言】分权得益两大猛药:中央与地方关系法+行政区划改革【述】2004,宏观调控背后的中央地方博弈&
视点:行走的力量
3-16版政策
3版::二零零五年影响中国的九大时政事件
4版: 和谐世界
【述】和谐中国 和谐世界
【提要】如果要选一个字最能代表即将过去的2005年,那么“和”字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今年,千百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和”重又焕发了它的青春,和平、和睦、和谐一再成为2005年人们关心的话题,中国不仅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也在思考更广阔的全球问题时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终极目标
【策】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5版:中美关系
【策】对美外交要“拿得起,放得下”
【提要】以佐利克“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论述为标志,美国开始务实面对并接纳中国崛起的现实。而对中国而言,做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并不容易,恐怕要采取“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既要承认其中相对积极的对华态度转变,所谓“拿得起”;也要警惕其中包含的战略陷阱,所谓“放得下”
【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持续对话“共分秋色”
【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美国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张焱宇:数字点击2005中美关系
6版:两岸关系
【述】2005:两岸新局开启
【提要】2005年的两岸,以辜振甫的去世开局,以汪道涵的病逝收尾。其间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的重大事件,给这一年赋予了强烈的历史性意味
【策】大陆应努力消除台湾民众误解
【提要】今后仍应把很大精力放在如何去淡化、消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这也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7版:两岸关系
【卜】2006,陈水扁两岸政策“半死半活”
【提要】2006年民进党新生代开始抢位,陈水扁明年的两岸政策“半死半活”,充其量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
8版:中日关系
【述】中日“政冷”如冰
【提要】日本频频制造事端挑衅中国,使中日关系陷入自邦交正常化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哲学博士,研究员高洪:中日关系2006之最大悬念
9版:中日关系
【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陆忠伟:中日关系怎样度过“历史更年期”
【提要】现实争议的“历史化”,历史问题的“现实化”,中国国力对日将超未超的“擦肩效应”,造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更年期”现象
【述】2005版中日关系“魔鬼辞典”
10版:六方会谈【策】中国可提出朝核“路线图”
【提要】中国可像韩国那样,提出自己的解决朝核问题“路线图”
【卜】美朝应做“利益相关者”
【述】六方会谈:危机中的转机
【提要】一口口吃饭、一步步登山,解决朝核难题的过程就像在迷宫中寻找出路。漫长的谈判进程中,六方会谈一直曲折向前
11版:危机处理
【策】好事要出门,坏事需公关
【提要】应对国际或国内灾难,有如面向世界的一场公众外交
【述】于灾难处显真英雄
【卜】2006,唐山大地震30周年
12版:联合国
【卜】联合国改革:难题留给2006
【提要】美国拿人权理事会做文章和日本采用“狡猾的策略”争常是明年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13版:航天合作
【策】中美如何开展太空合作
【提要】中美在航天领域虽然近期难有重大合作,但中美应该努力达成在航天领域小范围、具体的问题上共同采取增强信任的措施。中美航天领域的关系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不乏取得双赢的空间,关键是需要美国摘掉有色眼镜,需要一双慧眼和很多耐心
【述】太空出现“龟兔赛跑”
【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4版:核战略
【策】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三室主任、我军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中国核政策以不变应万变
【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军备控制中心副研究员、核战略专家洪源:美日同盟对华核威胁加大
15版:军事交流
【述】中国军演将弱化“假想敌”
【提要】2005军事演习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开放自信的形象,中外军事互信大幅提升
【策】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唐璐:军演交流须拓展纵深
【卜】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专家,少将彭光谦:中国军演将弱化“假想敌”
16版:海外安全
【述】中国人海外面临六大“不安全”
【提要】“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分级’,应该是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形成机制化、程序化应对突发事件”
【策】海外安全期待风险评估
【提要】“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分级’,应该是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形成机制化、程序化应对突发事件”
17-23:经策
17版:经策
18版:贸易摩擦
【策】对外贸易应有“打大仗”准备
【提要】 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但有小仗、中仗、大仗之分。中国的策略是:“小仗不断,中仗间隔,大仗可能”,只有准备打大仗,才能防止大仗
【述】贸易摩擦:无休无止
【卜】“技术壁垒”将“摩擦”中美贸易
19版:能源战略
【策】能源外交须多管齐下
【提要】能源外交并不单纯局限于能源领域,而应通过与对象国在政治、人文、经贸、科技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述】政治:中国能源战略新命题
【卜】萨哈林:中国潜在新油源
20版:人民币
【述】人民币:白宫和国会的双簧戏
【提要】“今年中国经济的最重大事件是7月21日的币值重估。第二个重大事件是7月22日到年底人民币币值基本没动。”——美国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菲利普·斯瓦戈尔
【策】应对汇率胁迫须“大而化之”
【提要】应对美国的汇率报复,我们有两大“王牌”:一是大规模减少中方对美国政府长期债券的数额;二是大规模减少对美国的出口
21版:公司并购
【策】海外并购宜低调谨慎
【提要】出手阔绰的收购报价,重量级的收购目标,200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一连串的“大动作”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并未改变一直以来败多成少的局面。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尽量低调谨慎行事,不要太早发布消息,以免引起国外媒体各种猜疑,遭致不必要的政治风险
【述】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跨越
【卜】2006海外并购加速度
22版:中国经济
【策】十一五开局:用住房和汽车破题
【提要】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不仅仅表现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上,更表现在住房和汽车这两大热点领域的突破上。扩大住房和汽车消费,就要大幅度放宽按揭贷款条件,同时加大对廉租屋的投资力度
【述】首要任务是扩大消费
【提要】为了避免出口、投资、消费都受到影响,首要问题是解决生产过剩,最紧迫的任务是扩大消费
23版:和谐经济
【述】探寻中国经济和谐之道
【提要】和谐经济要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人协调发展,这正是制度建设的两大努力方向
【策】建设和谐经济 先治能源顽疾
【提要】能源是和谐经济的重要一环,能源荒、污染、矿难、三农都可从能源政策中求解,本文中,查道炯先生给出了系统的解决之策
24-27版:民策
25版:司法改革
【述】冤假错案推动2005年司法改革
【策】刑诉法修订将更关注保障人权
【提要】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得法律制度的修改成为当务之急,该领域的核心专家指出,下一步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将会特别关注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会更关注人权的保障
26版:文物保护
【述】当文物遭遇发展
【策】文物保护靠自觉
【提要】文物保护部门的弱势地位,使得许多专家在谈到文物保护难题的解决之道时除了强调法律应该得到坚决的执行外,就是无奈地呼吁大家要自觉保护文物
27版:业主维权
【述】业主维权:在法律中迷失
【提要】法律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力是目前业主维权的最大问题
【策】应建立社区沟通协调制度
29-32版:文策
30版:中国电影
【策】中国电影应有本土意识
【提要】2005年是中国大片时代来临的门槛,今年中国大片的出现集中表现了以耍宝为特征的“电影麦当劳化”,中国电影要复兴,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国电影人的本土立场和大片的回归,要在建立良好市场发行机制的同时,注重在题材和情感上贴近本土观众
【述】一切都在变化
【提要】周二的电影票半价了,所谓的“地下导演”逐渐获得认可,“第五代”在改变他们的叙事风格,“第六代”反而去怀旧,新一代的年轻导演已以新的姿态亮相
31版:国学/博客
【述】国学发烧
【策】国学不应当“全方位复兴”
【提要】国学不是读经,读经读经,连北大文科博士后都说看不懂
【策】博客对弈博客精神
【述】博客疯长
32版:学术出版
【策】为了中国的汉语思想
【提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知识分子就有借图书出版以关怀中国问题和推进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传统,2005年的重点学术出版物表明,从事这些学术书策划的学者,对中国当前面临的思想文化问题有了更明确的意识和更长远的思考
【述】书斋与社会
【提要】书斋型学者与社会型学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借思想以改良社会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结,区别只在于如何改和先改变谁的问题
【中国策·卷首语】
2006,让细节作证
政·策 3~15版
3版 二零零六年影响中国的十大时政热点
4版:外交亲民
【述】中国外交再迈亲民大步
【策】外交“加速度”还需民众“助推力”
【卜】“外交为民”值得期待
5版:中美关系
【述】中美关系以不变应万变
【言】“利益攸关方”并非现在时
【策】中国对美应“有退有进”
6版:中俄关系
【述】中俄“新年”新气象
【策】厘清中俄关系的主流与支流
【卜】中俄经贸关系将更上层楼
7版:中印关系
【述】中印“双崛起”引领“亚洲世纪”
【言】警惕"西方哈哈镜"扭曲中印
【策】中印还需以经促政
8~9版:中日关系
【述】峰回路转:3个日本人的2006
【策】中日应寻找利益交汇点
【卜】2007对中日是个契机
10版:中非关系
【述】中非携手“入世”
【策】中非应背靠背反击西方谬论
【卜】非洲将继续“向东看”
11版:核问题
【述】多国跨越核门槛
【策】防扩散机制应有取有予
【卜】“核多米诺”可能在中东出现
12版:两岸关系
【述】岛内乱象纷呈 两岸平稳前行
【策】中央对台应出三招
【卜】陈水扁将继续挑衅路线
13版:香港十年
【述】回归10年,香港人“凤还巢”
【策】中央应以“造血”代“输血”
【卜】结构性问题困扰香港
14版:和谐军事
【述】军事外交秉持和谐理念
【策】中国应“开门办国防”
【卜】和谐使命成2007年“行动代号”
15版:军事装备
【述】国防工业迎来“四新时代”
【策】引进军工技术须“软硬兼施”
【卜】“机械军工”将转变为“数字军工”
经·策 16~23版
16版 二零零六年影响中国的十大经济热点
17版:入世5周年
【述】入世五年,“狼”在我也在
【策】中国需学会“主导规则”
【卜】“后过渡期”对中国是机会
18版:金融开放
【述】2006:金融全面开放元年
【策】中资银行出路:模仿+服务
【卜】“存款大搬家”现象不会出现
19版:贸易摩擦
【述】“中国制造”遭遇严冬
【策】企业借力商会才是硬道理
【卜】明年贸易摩擦或将减少
20版:企业国际化
【述】国际化:冲动的惩罚
【策】中国企业要“傍大款”
21版:宏观调控【述】宏观调控,中央“组合拳”见成效
【策】破解两个“两难”是关键
【卜】强化税制将是明年政策重点
22版:股市复苏
【述】炒股又成全民运动
【言】股市国际化将“消灭散户”
【策】中国股市不应是“青海湖”
23版:垄断行业
【述】一个抄表员引发的减薪潮
【策】外资可治垄断行业高收入
民·策 24~27版
24版 二零零六年影响中国的十大民生热点
25版:反贪
【述】中国收紧缉贪“天网”
【言】是什么让贪官逍遥海外
【策】治贪官,严打不如严管
26版:食品安全【述】当多宝鱼变成“多灾鱼”
【策】保障食品安全靠监管艾滋病【述】中国直面艾滋危局
【策】以法治和善治应对艾滋病
27版:中医存废之争
【述】中医存废:争论暂休 余音缭绕
【言】日本汉方的国际标准化之路
【策】中医的未来在现代化
文·策 28~32版
28版 二零零六年影响中国的十大文化热点
29版:恶搞
【述】2006恶搞变奏曲
【策】文化疏导 法律规治
30版:大学
【述】港校和内地名校:哪个半斤哪个八两?
【言】过多关注大学不是好事
【策】给大学时间和空间
31版:国学
【述】国学,举国之学?
【策】发展国学要回到经典
【卜】国学将走向小众化
32版:全民选秀
【述】2006,选秀真的火了
【言】选秀的草根民主是虚伪的
1版【封面】
2版【坚强2007·卷首语】
坚强,因为心存梦想
3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崛起:逆境中的飞跃(图)
4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奥运:责难中稳步向前(图)
5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黑客”:流言有一千分贝(图)
6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军力:“威胁”声中展现和平
7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环保:感受别样的冷暖
8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统一:挑衅中坚守冷静
9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制造:风波中寻找方向
10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财富:穿越怀疑的眼光
11版【坚强2007·中国】
中国股市:炙热中承受考验
12版【坚强2007·影像】
那些坚强的人们
13版【坚强2007·世界】
伊朗:拨开核尘埃与战争迷雾
朝韩:为了民族和解的那一天
14版【坚强2007·世界】
巴勒斯坦:分裂的建国梦想
欧洲:震荡中的大融合
15版【坚强2007·世界】
俄罗斯:当美国“匕首”抵近心脏
美国:泪水冲不走战争梦魇
16版【坚强2007·世界】
拉美:左翼浪潮向美国说“不”
1版【封面】
2版【激荡2008·卷首语】
激荡,为了向上的梦想
3版【激荡2008·亚洲】
在向外张望中求“和”
4版【激荡2008·亚洲】
2008,中国复兴之路新起点
5版【激荡2008·亚洲】
谨防陈水扁拒不下台
6版【激荡2008·亚洲】
中日应超越狭隘民族情绪
7版【激荡2008·亚洲】
中印需突破边界心结
核申报决定朝美外交走向
8版【激荡2008·亚洲】
伊朗:战争可能微乎其微
9版【激荡2008·欧洲】
在一体化浪潮中寻找多元
10版【激荡2008·欧洲】
萨科齐对华外交不拐弯
中德解铃还看默克尔
11版【激荡2008·欧洲】
普京卸任不影响中俄稳定
低调布朗重视中国机遇
12版【激荡2008·美洲】
在不确定性中发现新大陆
13版【激荡2008·美洲】
希拉里继承布什对华衣钵?
四大因素影响美国大选
14版【激荡2008·美洲】
拉美:贸易摩擦拒绝政治化
15版【激荡2008·非洲】
在全球化时代继续革命
16版【激荡2008·非洲】
谨防西方在非联手制华
走进非洲勿急功近利
1版【封面】
中国策2009·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再出发
2版【中国策2009】
改革三十年后再出发
3版【中国策2009·政策·国际地位】
【述】中国改写全球实力榜
【策】中国须更加积极有为
4版【中国策2009·政策·大国外交】
【述】美俄欧,谁是真心朋友?
【策】从容不迫地发展多边主义
5版【中国策2009·政策·周边外交】
【述】冷暖流交汇中国周边
【策】在周边还需深耕细作
6版【中国策2009·政策·两岸关系】
【述】台海终等来阳春三月
【策】绥靖换不来台海和平
7版【中国策2009·政策·反分裂】
【述】“东突”“藏独”轮番变脸
【策】不要指望西方人完全理解
8版【中国策2009·政策·中国军队】
【述】中国军队在和平年代的担当
【策】不能和平时期建和平军
9版【中国策2009·经策·经济全局】
【述】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
【策】扩大内需是真正的大国战略
10版【中国策2009·经策·三农问题】
【述】金融危机下的三农新困局
【策】农村经济转型只有两条路
11版【中国策2009·经策·本土企业】
【述】中国企业:反思与超越
【策】趁着“冬天”修炼内功
12版【中国策2009·经策·楼市走向】
【述】楼市谜局何日得解
【策】用商品房收入补贴福利房
13版【中国策2009·民策·反腐败】
【述】从“裸官”到“晒官”
【策】把官员放在阳光下
14版【中国策2009·民策·群体性事件】
【述】群体性事件敲响警钟
【策】化解情绪的根本方法是民主
15版【中国策2009·民策·食品安全】
【述】食品安全的尴尬与现实
【策】谁侵害民众权利,谁就要付出代价
16版【中国策2009·民策·新三座大山】
【述】“新三座大山”何时坍塌
【策】应正视改革的代价
最近阅读过此日记的好友()
他的日记分类
全部日记10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小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