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弱弱的说一下,换了三更李太太最后结局好么,不要毁

钟茂森博士:窈窕淑女的标准(一)0收藏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title&:&钟茂森博士:窈窕淑女的标准(一)&,&author&:&kan-po-fang-xia-33&,&content&:&\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一个特别的专题,关于女德教育。一个社会的兴衰,女德关系重大。多年来大家对女德教育有所忽略,到现在可以说是极其缺乏。现代人能够认识、认同传统文化的,已经很少了,而社会的乱象,正是因为缺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所致。而道德当中,女德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习女德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来学习,补足这一方面的教育,期待女德的教育能够在现代社会复兴。社会中如果都是善良贤淑的女性,那社会一定是祥和太平的,因此女德教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安定的关键、和谐的根本。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次的探讨,首先从学习女德的意义开始做一个专题讨论。然后再来学习《五种遗规》里面《教女遗规》的一篇文章《宋尚宫·女论语》。今天等于是一个前言,我们来认识一下学习女德有什么意义。如果这个认识不清楚,可能会觉得:都什么时代了,还学习女德?现在是21世纪,男女平等,你还讲那些老旧的封建道德。这是没有认清楚到底学习女德有什么意义,才会有的一种评论,因此有必要花点时间好好探讨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的讲题是“窈窕淑女的标准”。一般没有深入学过《诗经》的人,看到“窈窕淑女”,往往就会跟“苗条淑女”联系在一起了,以为女孩子长得很苗条、很漂亮,穿着打扮又特别吸引人,这种人就叫做淑女了。如果让古圣先贤听到我们以这样的标准评论窈窕淑女,他们一定会掉眼泪,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窈窕淑女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来定的,是古圣先贤他们定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是永恒不变的,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标准。我们选取《诗经·国风·周南》里面的《关雎》这首诗,这首诗对我们阐述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窈窕淑女。我们将要学习的《宋尚宫·女论语》总共十二章,具体地给出了窈窕淑女的定义。如果真正能够按照《女论语》里的这些章句去做,你才是真正的窈窕淑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讲《诗经》之前,我想把学习女德的意义概括一下。学习传统伦理道德,是为了修身。修身的目的,《大学》里面讲得好,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天下,首正人伦。人无伦外之人,每一个人都必须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中,关系就叫人伦。一般讲五伦,所谓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是生活在团体里的社会动物,不可能离开团体独自生活。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达到和谐了。和谐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逐渐扩展到一国,乃至天下。所以治天下最重要的是正人伦,正人伦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正人伦,首正夫妇,因为夫妇一伦是人伦之始。自从有了人类,人类的繁衍就是要靠夫妇,所以夫妇是人繁衍的源头。基督教、天主教里面《圣经》记载的,人类的原始祖先是亚当、夏娃,这是夫妇,那时候还没有父子,没有兄弟,没有君臣,没有朋友。《圣经》里面记载的有道理,跟儒家《易经》注解当中说到的一样,夫妇是人伦之始,所以正人伦首正夫妇。夫妇正了,则父子兄弟这一家里头的关系都是正的。那么外面的关系呢?君臣、朋友也自然正。有夫妇自然有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逐渐逐渐展开。所以夫妇之间这个德就非常重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夫妇之间的德是什么?讲究的是夫义妇听,做丈夫的要有道义、恩义、情义,做太太的当然也要有道义、恩义、情义。这里的听是听从的听,听从谁?听从丈夫。有的女士听了这个就会问:为什么女的要听男的?甚至可能心里觉得不高兴。这个话大家要听明白,不是说让女的听男的,因为夫有义妇才听,所以听的不是夫,听的是义。大家得听清楚这句话,夫义妇听。夫要是不义,那你让那个太太怎么听?如果听了不等于是跟着不义?如果是不义,妇不必听于夫,子也不必从于父。《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不仅不能够听,还要劝谏。《孝经》里也讲到这个问题,父要是不义,子就不能听从。如果盲从父母,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太太对先生也是如此。所以讲到正夫妇,这一伦还是以一个义字为中心,仁义的义,有义才能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义是什么?义者宜也,宜是应该做的。什么应该做?符合伦理道德的就应该做,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就不应该做,这叫义。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很多的家庭破裂。为什么夫妻之间会闹矛盾,会闹离婚?这是夫没有义,妇也不听了,夫妇之间都没有了道义、恩义、情义。夫妇是家庭中最紧密结合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和了,这家庭怎么能够稳固?所以才会家庭破碎。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这个细胞都坏了,社会也就乱了。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一半以上的细胞要是都坏了,那人就重病了。现在美国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一半了,这一半以上的家庭要是都有毛病了,那社会怎么能不乱?天下大乱。所以正夫妇,这是首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正夫妇,首重女德。在一个家里头,一般来讲,传统的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有的人听了这个就有点不舒服,特别是现代讲究男女平等,女的可以出去外面工作,跟男的一样,为什么偏偏要女主内男主外?那不能男主内女主外吗?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偏颇的理解,她认为主内的一定是地位低贱的,主外的一定是地位高的。其实正好反过来,主内的才是地位高,主外的没有主内的地位高。就像一个国家,对外的外交,固然重要,可是对内的经济建设,对国民的教育、发展,这个更为重要。国家可以没有外交,但是对内不可以没有发展。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真正开始有外交的时代并不是很久远,过去我们讲的都是注重内在的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女子天职,生儿育女,这个工作男子没办法代替。男的不能生孩子,只有女子才能生孩子。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孝悌,这是家风,几千年来都是不变的。你看《孝经》里面讲的,孝是治国之要道,能使天下和顺,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叫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的因在于孝,最大的不孝是没有后代。一个家庭有家风、有家道、有家学、有家业,如果没有人去继承,即使是你再辉煌,最后都是零。所以古人最重视培养后代,古时候皇帝一登基,第一件事情,先跟文武大臣一起商量选太子,培养太子,培养后代,都是注重有后,无后真的是大不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请问什么叫有后,是不是说能够有儿女这就有后?如果说光有儿女,没有好好教养他,还是等于无后。所以有儿女,这不能完全叫有后,重要的是要教导儿女。孟子讲得好,如果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他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很安逸,但是没教育,这就等于禽兽一样,那怎么能叫有后?这样怎么能够继承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道、家学、家业?有后是有真正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一定是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有智慧的人,他才能够绍继祖风,光耀门楣,这样也才是真正做到了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来看养儿育女、教育儿女的使命,谁的责任更大?母亲的责任,母亲在这方面比父亲责任更重大。女主内的工作就是留后的工作,这是大事,一个家庭没有比这件事情更大的。因此女性在家里的使命远远超过男性。说古代是重男轻女,这个观念有点偏颇。对一个家庭来讲,夫妇两人他们承担的使命不同,大家分工合作,互相护持。男的在外面工作挣钱,维持生计,这个当然也是重要的。挣钱维持生计的目的,不是只为了饮食男女的各种欲望而已,那样跟禽兽没什么区别,根本的目的还在于使家道能承传,所以一切围绕教育儿女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男主外,他是辅助母亲来教养后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能不能有后,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德行。如果没有德行,能力再强都不会有后,因为家业是一家人的福报,福报是看他的德。这家有阴德,他的福分就绵长。如果他有能力但是没有德行,即使处处机关算尽,甚至损人利己,谋人财产,家业也不可能维持很久。儿女的德行,最重要的是母亲来培养。母亲的德行直接传递给儿女。母亲的德行从什么时候开始传递?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这是胎教。如果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处处谨慎,言行都能与善相应,乃至起心动念都与善相应,那这个孩子的胎教就好。胎教是教育的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打好了,将来出生以后就好教,后天的教育也容易圆满补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夫人叫太太,太太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这个名词源自于周朝的三位妇女,这三位妇女分别是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周文王的妻子太姒,太姜、太任、太姒,都有个太字,被称为三太。这三太所生的儿子全都是圣人。太姜生王季,王季是文王的父亲;太任生文王,文王是圣人;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这些都是圣人。所以周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享有八百年的基业,这是三太的德行奠定了基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拿文王的母亲来讲,太任,记载中说,太任在怀文王的时候,就注重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身口意都远离非礼,克己复礼,真正是处处与善相应,那真正是淑女风范。淑是什么意思?淑是美好,美德具足的女子叫淑女,并不在于她容貌有多美,那个不是真的美,德行的美才叫真正的美。太任生下文王就是圣人。这表明了女德的重要,女德关系到整个家族和国家,母亲的德行使周家享有八百年的福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夫人叫太太,这个称呼可以说是非常荣耀。香港人都很喜欢用“太太”,何太太,李太太,听到太太的称呼,就要想到它原本的意思,这个称呼就是在提醒,要学着做圣人的母亲,像周家三太一样做圣母,先有圣母才有圣贤的儿子。这样称呼也是对被称呼人的一种祝福,也蕴含着一种期望,希望太太们将来培养出像文王、武王、周公一样的圣人。我们看看太太的使命多么重大,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位圣贤,万民都因此得福,而获得利益,那的确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这个女德太重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社会为什么没有圣贤了?因为没有圣贤的母亲了。为什么没有圣贤的母亲了?因为社会上没有具备女德的女子,就找不到圣贤的母亲。所以有贤女才有贤妻,有贤妻才有贤母,有贤母才有贤子。社会都是贤子了,那就社会安定太平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祥和,什么天灾人祸都可化解掉了。我们现在看到世界上这么多的天灾人祸,尤其是今年,世界一个消灾组织公布的数字,今年头四个月,自然灾难的死亡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最近十年的年平均死亡人数,好像灾难愈来愈频繁、愈来愈严重。为什么我们招感这样多的灾难?我们人类德行不够了。要培养有好德行的人,必须要有好的母亲去教他,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女德,那是当务之急了。“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这句话,概括了学习女德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开讲女德的缘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讲女德,还是要从窈窕淑女的标准说起。窈窕淑女这个词出自于《诗经》。《诗经》是古时候的民歌民谣,还有一些是歌功颂德的,譬如歌颂祖德的这些歌曲,也有贵族的音乐。孔子编订《诗经》的标准,概括为三个字“思无邪”,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百篇《诗经》的诗文,都是“思无邪”的,就是诗文的思想没有邪念,叫“思无邪”,也就是《诗经》里所说的内容,它是艺术的表达,表达的是正的教育,不是邪的教育,《诗经》是艺术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艺术也是教育,而且是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就像我们现在的媒体,教育力量就很大。现在看媒体传播的这些艺术节目,电视连续剧、电影,还有网络上的节目,到底有多少是“思无邪”的?如果说这些节目都在鼓励邪思,都在倡导杀盗淫妄,那这个社会焉能不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诗经》里面有三大内容,所谓风、雅、颂。风是国风,国风就是一些有关民风的诗歌。第二个是雅,雅有小雅、有大雅,大多都是贵族的艺术、音乐。还有颂,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这些乐歌。合称风、雅、颂。《诗经》作诗的方法,讲究赋、比、兴。赋就是诗词歌赋的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汉代写的文章都叫赋。比,比喻,因为作诗往往是借物来做比喻,这叫比,来表达思想。兴,兴就当兴起的意思来讲,兴也是跟比喻差不多,托一样事物,来兴起一种议论。这是讲到作诗的方法有赋、比、兴,诗的体裁有风、雅、颂,这六个方法又叫做六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看到《诗经》里面第一篇“国风”,这是讲风,“国风”里面有“周南”和“召南”这两部分。周是周公,召是召公,“周南”和“召南”分别是讲周公和召公两位圣人的,当时他们的封地在现在陕西岐山以南,称为南国,所以这个南是讲南国。当时中原地带的南,不是很南,是陕西岐山以南。周公那时候诗叫“周南”,召公的诗叫“召南”。两位圣人都是在落实文武之治,这两个地方采得的诗就分别收入“周南”、“召南”中。《诗经》“周南”的第一首就是《关雎》,这是讲窈窕淑女的一首诗,里面第一篇第一首就讲正人伦的诗,就讲夫妇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到,夫妇这伦太重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诗经》留下来有四家,有《鲁诗》,有《齐诗》,鲁是山东这个鲁,齐是齐国,春秋时候的齐国也是属于现在山东地带,还有《韩诗》、《毛诗》四家。其他三家都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毛诗》流传下来了,这是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总共三百零五篇,就是“诗三百”。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诗经》就是《毛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诗经都有序,有大序有小序。每一篇最开头有大序,每一首诗之前有小序,这个序是把诗的大意给提取出来。“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关雎》的大序是这样讲的。“关雎”就是“关关雎鸠”的浓缩,“关关”是鸟的叫声,“雎鸠”是这种鸟的名称,民间一般称之为义鸟,有点像鱼鹰那种鸟。这种义鸟是什么样?它能够做到一夫一妻制,这个雄鸟跟雌鸟结合了,它们就永不变心,永远都在一起,互相之间就能够讲求道义,雄鸟不会再去找一个二太太,雌鸟也不会去外遇,这是义鸟。所以用雎鸠这种鸟所代表的德义来歌颂夫妇。而这里特别是歌颂周文王跟后妃,后妃是太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首诗实际上不仅是讲正人伦,更是歌颂女德的,“后妃之德”。这里讲“风之始也”,风就是风化,教化,教化从哪里开始?女德,这是首要的首要。女子都教好了,都像后妃太姒一样,那这个社会全都是圣人了。如果我们有女儿,想不想让她做圣人的母亲?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所以女德太重要了。当然女德还是要从自我修学开始。这首诗是“风天下而正夫妇”,风天下是教化天下,教化天下重在正夫妇这一伦,所谓是夫义妇听,文王和后妃做到了极至,可以用这种教化来教化乡人,影响民俗,治国安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关雎》一诗不简单,表面上只是看到好像讲夫妇,讲女德,实际上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治乱。社会没有女德了,那就会天下大乱。我们看一个王朝的历史,如果女德非常的好,这个朝代那个时期一定是国泰民安。我们学的这个《女论语》是唐朝人作的,唐朝皇帝注重女德教育,请了宋氏姊妹在宫廷里教化,这个《女论语》是她们的教材,唐朝能够长治久安,有宋氏姐妹她们的一份功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来读诵《关雎》这首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关雎》一诗,我们来看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刚才讲是鸟鸣叫的声音,“雎鸠”是一种水鸟,俗称鱼鹰,“洲”是陆地,水中的陆地就叫洲。这首诗,一开始这一句是借物来兴起一个理,这是赋比兴中“兴”的那种做法,是讲雎鸠的雄鸟和雌鸟找到河中央的一块空地,它们就在里面结婚了,以这样的一种景象来起兴夫妇这一伦的德行。刚才讲到雎鸠是义鸟,它们一旦结合,永不变心,真的是雄鸟讲求义,雌鸟讲求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底下讲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是伴侣,是配偶,窈窕这是讲内心有美德,当然外表也是庄严美好,有其内必有其外。一个人美不美不是光看打扮穿着,那种美是假的,真正的美是内心中有贞德,表现在外面的气质是贤淑安定,有这一种气质就是一种美,这就是窈窕淑女的美,淑就是美善的意思。这种淑女是君子的好伴侣、好配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雎》一诗需细品,古有毛序、近有蕅益大师,都讲到此诗是赞叹文王后妃之德。有人把这个“好”念成第四声,就是喜好的意思,这个错了,好像窈窕淑女君子就特别喜好去追求,这听起来有点俗了。君子这里是指文王,窈窕淑女是谁?文王他公事很忙,一心只为了百姓着想,他不会老想着自己身家的事,不可能老想着要去找一个女孩子来结婚。如果把这个好字念成三声,就很好,意为君子的好伴侣。君子的好伴侣是谁来给他寻求?这里讲的窈窕淑女,是讲后妃太姒,为了让文王能够在繁忙的公务和生活当中得到很好的生活上照顾,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文王教导好儿女,留后。所以太姒她本人帮文王去找求淑女,做为文王的嫔妃,辅佐文王,是这样讲的。这是什么?后妃没有嫉妒心,一心只想着辅助文王,为什么?辅助文王就是帮助百姓。后妃之德,多么崇高、多么伟大,所以后妃为文王去找淑女,这是诗的本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雎是义鸟,表专一,这个专一只要求自己,不要求配偶。如果要求别人对我专一,这是“控制、占有”的念头,是轮回中的情执,那就应该放下。只要有一念要求别人之心,便是我相、人相,则非“义”矣。后妃已放下我相人相,与文王一体,与天下众生一体,所以她没有想到要求文王专一于自己,而只想为文王广求淑女辅佐文王,利益百姓。一个女子为夫君广求淑女,而无嫉妒,辅佐文王的家事也是国事,希望大家共同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哉,圣德!大序里面讲到这是后妃之德,这样一解释,我们更感受到后妃的德行真是太完美了,她没有自己。有自己就有嫉妒,在古代有妻有妾,常有正室嫉妒偏室的,这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她自私,有私心。后妃没有私心,只是想能够为文王找个好伴侣。当然这首先有个前提,就是自己要做文王的好伴侣,文王是圣人,自己要是不能成为圣人,怎么能够配得上文王。所以文王主外,治理国家,后妃主内,不让文王有后顾之忧,让他能够全心全意为天下人民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底下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个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是一种水草,它叶子可以吃,通常是拿来做祭品,民间往往用这些水草来做为祭品,祭祀祖先。因为当时天子在祭祀的时候,也会采用一些民间的庶物来祭祀,这是普通的物品,表示什么?天子跟大众还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荇菜,这些水草,这些普通的食品,一般是嫔妃去采集的,来帮助诸侯天子祭祀、祭祖。这个“左右流之”,流是采取的意思,选取。左右是什么?那些嫔妃要出去选取这些祭品,要祭祀,不能够光是太姒一个人去做,她要有帮手,这左右的人都是嫔妃,太姒要选择窈窕淑女做文王的嫔妃。太姒生武王、周公,而召公就是嫔妃所生,也是圣人,所以有“周南”、“召南”。所以太姒想到的是为周家真正留后,确实她做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底下讲,“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是睡醒,寐是睡着,就是醒着睡着都想着这个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个服也是思的意思,思念,思服合在一起就是思念。找不到这样的窈窕淑女,后妃睡不着。你看她这种存心,完全没有自我,只想到为周家、为天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是忧思的样子,她苦苦地想这个问题,晚上睡不着,辗转反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是后来有机会找到了,左右采之也是采荇菜做祭品。下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讲找到了之后,古人交友很文雅,弹琴,用音乐交流。琴和瑟都是弦乐器,琴是五弦的或七弦的,瑟是二十五弦的乐器。友之,友是跟她交朋友,亲近她。然后底下又讲,“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就是用手指尖来采摘,这是找到了,所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用钟鼓乐器来庆祝。这是讲到后妃之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论语·八佾第三》这篇里面孔子就讲到,“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是说到了乐处,而不至于淫。淫是什么?淫邪,让人产生邪思。这是讲后妃之德。说到哀处,哀处是什么?找不到窈窕淑女的时候,在哀思,哀而不伤,也不至于有伤。这是什么?这首诗得其正,得其和。试想,后妃真正为文王找到这些嫔妃,具有女德的这些女子来辅佐文王,那后妃是非常高兴的。她这种心态,一定能够跟这些嫔妃关系处理得很好,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看蕅益大师对刚才这一章《论语》的注解,说“后妃不嫉妒,多求淑女,以事西伯”。西伯就是文王,当时他没有称帝,到了他的儿子武王才伐纣,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因为商纣王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所以武王替天行道,讨伐纣王,建立了周朝。当时他的父亲文王是纣王底下的一个诸侯,西伯。“使广继嗣之道,故乐不淫,哀不伤”,所以后妃当时想到为周家留后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找淑女。现在已经没有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那么这首诗也在提醒,现代男子找配偶也要找淑女,否则就无后了。俗话讲得好,找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如果找了一个不好的媳妇,依现在的状况就不是败三代,很可能一败败到底了,恐怕都搞到家破人亡了,所以淑女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淑女要配君子,那么男的首先得做君子,他才能够感召淑女,淑女和君子是相互感召的。一个人他的婚姻幸不幸福,家庭幸不幸福,不能够怨天尤人,还得反求诸己。每个人找到哪一个配偶,都是自己的感召,什么样的德,就配什么样的人,真的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其实是在毁辱自己。如果遇到一个明白人会说,谁叫你感召?你自己找的。所以重要的是什么?自己修好德行,就会感召好的另一半。圣贤之道都是反求诸己,不求外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诗》里面有个小序,“毛序曰: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这个意思讲到最后非常明了,不是文王自己在找,是后妃给他找。那后妃是为文王找淑女以配文王,她的忧是忧在进贤,进是推荐,帮他找贤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谁会忧?父母会忧,父母要是给儿子找媳妇,相信他的这种心态跟这个后妃是一样的,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家业,找一个好媳妇能旺三代。所以这个忧是忧在进贤,后妃广求贤女,希望找一个可以辅助文王的淑女。那现在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但是确实比以前少多了。为什么?缺乏女德教育。好女子也是教出来的,你不教她怎么能好?你得先种因,将来才能够收果实。如果我们有儿子的,虽然儿子还小,但是以后希望他长大了找一个贤德的女孩做配偶,他们真正白头偕老,旺你的家业,那现在就得着手,为弘扬女德教育做一份贡献,否则我们不种因哪能收果?我们想要进贤,我们现在重要的是养贤,培养贤德的女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老实话,培养女德不单单是家庭的问题,而是社会普天下的共同问题。仁人志士要发起培养女德的这个心,为安定社会,为持久太平。这正是我们此次研习女德的一个主要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人重德不重色,这一点跟现在人不同,现在很多人是重色不重德。说老实话,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不是说真的没有才,是她没有把才放在心上,这叫无才。心中无才,即使是才艺很高,她也不觉得自己有才,这叫无才,谦卑到极处。这个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么?谦卑。很多人都把这个错解了,现在需要正名。这么好的东西你把它曲解了、错解了,把它打入死牢,不去学习,多可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哀窈窕,思贤才”,哀是忧伤,忧伤什么?找不到品德美好的女子,窈窕是品德美好,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像诸葛亮,你看他找的妻子,出名的丑媳妇,黄头发黑皮肤,长得很丑。诸葛亮是美男子,为什么他找的媳妇这么丑?是因为这个媳妇有才有德,真正可以旺家。诸葛亮有学问有智慧,所以他找一个女子做终身伴侣,不重色而重德,后来他们的儿子也很不错。把窈窕解释为美貌,这是观念上错了,它讲的是德行,女子的贤才就是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德的才不叫贤才,而且这种才还可能会导致家庭破裂。我们也看到很多夫妻,双方都很能干,男的是强人,女的也是强人,都很有才,而且有些女子还比男子更有才。如果一有才而且会傲慢,那这个才就不叫贤才了,最后结果大家也能够想象出来,就是家庭破裂。所以这个贤才重德,不是说不要才华。有才华当然很好,但前提是我们先要培养德行。不光是对女子,男子也一样。现在流行几句话,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我们想想是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一个巨大的金融丑案,排名五百强第七位的安然公司为什么倒台?这是几个高管作假账,虚报利润,欺骗股民的结果。他们欺骗的时间很久,一般人做不出来,那都是相当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相当有才华的人,他们才能做得出来。所以他们能够把整个企业利润给掏空了,最后让这个企业垮台了,破产了,数十亿的美金付诸东流,上万名的美国工人失业,或者是丢掉了退休金,轰动了全世界,没有才华能做得出来吗?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危险品。当然他们也没好下场,安然公司的创始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免去了45年的有期徒刑。董事长被判275年有期徒刑,副董事长自己饮弹自杀。《太上感应篇》讲的,“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所以没有德的才不仅危害社会,自己也不好过,他会得到报应,因此重德比重才更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底下我们看“毛传小序曰”,这个《毛传》是大毛公毛亨他写的一个传,它有个小序说,“兴也”,这个兴就是作诗的方法,赋比兴,它是借物兴起的一个评论,“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这是解释这个“关关”是鸟相和的声音,我们讲夫唱妇随,关关的声音描绘雄鸟跟雌鸟夫唱妇随。雎鸠,就是这种鸟,也叫王雎,这个鸟挚而有别,挚是讲这个鸟是义鸟,这个别是什么意思?所谓男女有别,它们在一起生活,有它们的小天地,出来之后,它们不是老在一起,这叫有别。这比喻家庭里面,夫妇一起在房间里面,在房间以外他们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义务,不是老卿卿我我在一起的。媳妇在家里孝顺公婆、教养儿女、友爱叔侄,这都是替丈夫在家庭中行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中可居者曰洲”,这是水里的一块陆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这个“说”读音应该是“悦”字,喜悦,后妃“说乐君子之德”,“乐”也是欢喜的意思,君子之德,后妃跟文王非常和谐,夫义妇听真正做到圆满。“又不淫其色”,夫妇之间并不是没有礼节,他是守礼的,情欲也是控制的。因为大家心中都有大义、道义,都是同一个目标,为了使家道长远,家业兴旺,重点不是在男欢女爱上面。“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这个是讲到夫妇之间就如同雎鸠这种鸟,它们在自己婚姻的生活中,找一个幽深的地方住下,但是出外必定是讲究礼、讲究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这个风化天下就是教化天下,树立良好的民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夫妇有别”,这个别我们更明确地来讲,就是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义务,各有各的使命,互相之间相互合作。“则父子亲”,这样家里面父母儿女、公婆与媳妇就有亲了,亲就是爱。父子有亲,这个亲是爱的原点,说明一个家里父慈子孝。儿子娶了媳妇,还能够孝顺父母,这个太太可能起关键作用,如果这个太太她不孝,常常会拖累这个儿子也不孝。这种事情往往有之,男子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娶了太太就变得不孝顺了,娶了妻子忘了爹娘,这太太有责任。太太的责任是什么?相夫教子,相就是帮助,帮助丈夫干什么?立德、立功、立言。首先是立德,丈夫要是不孝顺父母,做太太的有义务教导丈夫孝顺父母,当然自己更要做出孝顺公婆的榜样,感化带动先生,这叫相夫,帮助丈夫立德,这是关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很少人能想到在家里太太也有做老师的角色,而且这个老师的角色很关键,甚至举足轻重。试想,一个太太要是有道德、有正念,那这个家一定祥和;她要是没有道德,自私自利的,不孝不顺,那这家里一定是鸡犬不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夫妇有别,太太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她让这个父子有亲,家庭和睦,家和就万事兴。为什么周朝能够有八百年的基业?家和万事兴。为什么能家和万事兴?因为家里有好太太、有好母亲,家业就长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朝从西周到东周的原因是什么?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幽王,周幽王宠爱有色无德的褒姒,西周内乱,灭亡,最后幽王也死于战乱,这跟褒姒她没有德行确有关系。当时幽王为了讨好褒姒,不惜千金博她一笑,甚至烽火戏诸侯。褒姒一天到晚不笑,幽王就想着怎么让她笑,有一个奸臣想了一个鬼点子,说咱们把那个烽火点起来试试。烽火就是烽火台上用狼烟点起来的火,这是京城有急,用来做军事讯号的,外面的诸侯见到要赶紧派兵救援。一般我们讲狼烟四起,就是讲有战乱。幽王他就点起了烽火,结果四路诸侯以为有战乱,是不是周天子出事了?立刻派兵来救援,来了之后,没有战乱,周幽王没事,褒姒在城墙上面看到了这种景象,竟然哈哈大笑。幽王就很开心,总算笑出来了。结果诸侯的军队气得是咬牙切齿,发誓下次再有急事也不来了。后来果然遇到犬戎之乱,再点烽火时,诸侯们没人派兵了,结果不仅幽王死于乱军手中,褒姒也没有好下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西周天子他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厄?表面上是因为女子,究其实质是幽王重色轻德。从历朝历代的事实来看,如果没有了三太那样有德行的女子辅佐君王,而出现像褒姒这样有色而无德的女子,结果常常就是破国亡家。由此可知,女子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所以女德不光是女子要学,男子也得学,才会知道什么叫窈窕淑女,不要像幽王一样娶了一个无德的美貌的女子,最后自己丧身辱国。我们看到历朝历代,很多的王朝,皇帝之所以丧身辱国,都跟女色有关。譬如,夏桀宠爱妺喜,纣王宠爱妲己,他们和幽王一样,最后的下场都是亡国。唐朝曾经鼎盛,到最后安史之乱,国家衰弱,也是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无关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这里我们看到,一国如是,一家当然也如是。我们的家庭能够长久,家业长远,那得找一个有德的媳妇。美色并不重要,如果把握不好,美色反而还会是淫乱之媒。除非女子真正有德,那就没关系。如果女子本身重色而不重德,甚至恃宠而骄,那往往家里会因此出现乱相。《朱子治家格言》讲得好,“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妻妾、童仆打扮得很美的,那心思往往不会多用在家道上,就容易出现一些事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讲到“夫妇有别则父子亲”,这个家庭和谐了,自然“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的关系跟父子相似,臣事君如同子事父,君对臣如同父对子。所谓君待臣以仁,臣事君以忠,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有父子之亲自然就有君臣之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这是古代讲的王治,王道。王道是什么?以德为政,为政以德,真正是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崇尚伦理道德,推行教化,而不是崇尚兵戈军事的霸王之道。听说现在美国研发出一种远程导弹,可以发射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以为这样就能够慑服各国。错了,这叫霸道,不是王道,王道不会在军事武器上用这些心机。真正以道德仁义来治国,自然会使天下归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才是夫妇关系的一点延伸。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把《诗经》的“窈窕淑女”认真地做了一番研讨,同时也讲了女德的意义。历来圣贤人非常重视《诗经》的学习,孔子有一次就问他的儿子伯鱼有没有学《诗》:“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周南”、“召南”就是《诗经》里面“国风”的这些诗篇,里面很多都是讲正人伦崇道德的诗篇。他讲“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是说人应该按照“周南”、“召南”这样的诗篇去力行。“为”是你真正按照那去做,读诗不是说读在口头上,学点文学,那偏失了,主要还是帮助你修身。如果你不去以此修身,“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就像你正对着墙面壁,墙挡住了你的视线,什么都看不到。这个意思是讲,不学习《诗经》,就不懂得应对进退,也是指做人做事行不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讲到女德的意义,我们再来看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印光大师是民国初年净土宗的祖师,佛门的大德,通儒通道通佛。他非常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他说,“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这是讲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儿女的教育,可见家庭中儿女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家庭教育里面教女比教子更重要。他还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这个话讲得真是太明显、太具体了,也很精彩。治国平天下的大权,不是男子操得一大半,是女子操得一大半,为什么?下面讲到,“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世间为什么少贤人?因为没有贤女。怎么说?“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贤女长大了嫁人了就是贤妻,生儿育女就是贤母。“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贤妻必定能够帮助丈夫,丈夫要是不贤,这个太太一定会教导他。而且教导一定是《弟子规》讲的“怡吾色,柔吾声”,潜移默化,身教重于言教,润物细无声,慢慢这个丈夫也就从不贤变成贤了。儿女教育就更是如此了。这个“盖亦鲜矣”,鲜就是少,如果有贤妻贤母,说她丈夫不贤、子女不贤,这种家庭太少了,真的是很少。换句话说,如果有贤妻贤母,丈夫一定贤能,儿女也一定贤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云:“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这个见是见地,这个见地高,道理讲得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周朝开国三太,三位女圣人造就了周朝。“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为什么有文王,这个圣人怎么出现的?胎教。他母亲太任善于胎教,而且她自己是圣人,所以养的儿子也是圣人。“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这个原因就在于此地。“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假如您是一个像三太一样好母亲,那么您的儿子纵然是因为现在社会很污染,不能够像王季文王周公(王季是文王的父亲周公是文王的儿子)那样做圣人,纵然不能够像他们这样,但是你的儿子也绝对不会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一定是良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般我们讲“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父”换成“母”也很适宜,“有其母必有其子”。如果是父亲很贤能,但是母亲不贤,这个儿子也不容易教好。反过来,母亲贤能父亲如果不贤的,甚至父亲早亡的,儿子也能教好。所以妇女的使命多么重要,人类后代的教育在妇女手上,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在妇女手上,这不得了,女德不能不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骄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这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呼吁。现在溺爱孩子已经愈演愈烈了。尤其现代人溺爱女儿,任性娇惯,从小就给她打扮,教她化妆,教她搽口红,涂胭脂,怎么去选衣服,任着她的性子养成那些不好的习气,崇色不崇德的习气,这个很麻烦,不知道用母仪去教化。母仪就是女德,我们将要开始学习的《女论语》就是母仪,现在学的人太少,我们要真正大声疾呼,努力去推广,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兴亡、天下治乱,这不是小事,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全天下的事。如果没有母仪、女德的教化,这是吾国之大不幸,真的是大不幸,为什么?没有可以承继德风的后代,这不就是亡国灭种了?这是大不幸,那我们也是大不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为什么教育儿女,母亲最重要?因为孩子从小跟母亲的时间多,常近于其母。父亲主外,往往跟儿女交流的时间少,母亲多,所以儿女受母亲习染就最深。那现在问题来了,女子也要主外,她要工作,挣钱,她不能输给男子,她也出去挣钱,家里儿女谁养?挣了钱,请保姆来带。儿女就受保姆的习染,他长大了肯定也是“有其姆必有其子”,这个“姆”是保姆的姆,不是母亲的母。保姆带孩子,有一定的局限,一般没有母亲对儿女的那种用心,这个教育水平就可想而知,问题就很大了。所以为什么女主内?儿女最好自己教。一个家庭有多大的福报,多大的造化,能够找一个保姆是个贤女,而且她还愿意用心来教所带的孩子?那太难得了。现在说老实话,要教好儿女,最重要的自己要做一个贤女,现在就是因为没有贤女,所以教不出好儿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她长大了,就会为人母了。“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这是说到点子上了,培植家国,就是使家国有后,教女比教子更为急要。过去有一位王善人,王凤仪老先生,他就重视女德,他是个男人,办女校,培养贤女,他也跟印光大师观点一致,要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所以假如你们家里有女儿,要知道,你们可别重男轻女,培养女子关系到一家、一国、甚至整个天下,你的使命太重大了。你能培养一位贤女,你这是功德无量,真叫利国利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所以我们希望振兴自己一家,或者是将来女儿所嫁的那个家,打心里要想到一国,要振兴祖国。最重要的,女德教育,要培养贤母。没有贤母的资助,你靠什么来使家国崛兴?这是根本。所以“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继续来看下面,“现今世道,无法挽回。若欲救世,除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不为功”。印光大师首重因果教育、家庭教育,他说,除了这两种教育以外,要挽回世道人心,很难。因果教育就是伦理道德教育,讲因果,使人不敢作恶。因果教育和家庭教育亟待结合起来,“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就要学习因果,多给他讲因果的故事,让他从小就相信报应,不敢作恶,这就是良民。因果报应它是事实,不是说吓唬人的,确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之理,不是迷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又以教女为至切要”,这是至关重要,重要中最重要的。“以无贤女则无贤母,无贤母何能有贤子女,此系根本法轮”。所以我们在这里讲《女德》,是在转根本法轮。佛门里讲根本法轮一般是讲《华严经》,没想到印光大师讲,培养女子、注重女德教育也是根本法轮,挽救世道人心的根本法轮,这真正是祖师的真知灼见。“今人所说者,皆是枝末。以幼未知为人之道,及因果报应之事理,一被邪人所诱,则任意妄为。彼废伦免耻杀父奸母者,皆由最初无贤母以钧陶之所致也”。今人就是现代的人,所说的如何培养儿女,那是枝末。根本是什么?印光大师讲,从小要让他懂得为人之道,懂得因果报应的事和理。如果这些伦理、道德、因果没有学,不知道,只学些枝末的事,什么枝末?背背英文单词,学学数学、物理,考个什么竞赛,学什么钢琴、小提琴,全是枝末,根本在于伦理、道德、因果。如果不学这个,一旦被邪人诱惑就会任意妄为,这叫近墨者黑,最后完全没有道德理性,就会做出废伦免耻杀父奸母这些恶作来,这都是因为最初没有贤母,母亲不懂得教育子女 。这个钧陶,陶是陶器,钧是制陶器用的转轮,这是讲造就的意思,贤母能造就好儿女,没有贤母就不能造就好儿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有一段印光大师的话,我们再念一念,“女人家以相夫教子为天职。相,助也”,就是帮助。“助成夫德,善教儿女”,这是女子的天职、使命,无比崇高的使命。“令其皆为贤人善人,此女人家之职分也”,换句话说,女子是家庭的老师,既教丈夫,也教儿女,都使他们成为贤人、善人。“今之女人,每每骄惯儿女,不以做人之道理,及因果报应相诲”,诲就是教诲他。“故儿女多难成器。所以瞎捣乱之大聪明人,与胡作非为之匪类,遍满世间。弄得国不成国,民不成民。其根本皆由其父母,不知尽父母教训儿女之职分所致,故使乱无已时”,已是停止,动乱没有办法停止,就是因为没有家庭教育,特别是没有女德的教育。“若人人善教儿女,世道自然太平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印祖为我们开示的注重家庭教育、女德教育,而教育的方式,则为注重因果教育。这一段前言,说明在现代社会当中,学习女德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天下治乱的根本。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女德了,可以说没有贤女就不可能有贤妻,没有贤妻,家庭就会乱了,家乱了,国也乱了。没有贤妻当然也不可能有贤母,没有贤母就不可能有好的子女,国家的下一代也就完了。由此可知,学习女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正如印光大师所说,是当务之急,对于我们立身、齐家,乃至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我们今天就开始具体地来学习女德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德,不要以为好像只有女孩子才学。当然女孩子首先要学,就是要做一个窈窕淑女。昨天我们把《诗经·周南·关雎》这一首诗仔细地学习了一遍。知道原来窈窕淑女并不是指貌美的女子,而是指品德美好的女子。真正有贤慧的德行,我们叫贞德。这个贞,如果你查找字典,贞操的贞,贞洁的贞,贞的意思有好几种说法。这是女德一个最重要的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贞还有定的意思,定是什么?心安定。心安定,她的人生取向就会坚定、固定,她就不会胡思乱想,更不可能胡作非为。她的心是定的、是安的,这是讲贞。还有一种讲法,贞是讲正,品德是正的。正就不邪,没有邪思邪念,更没有邪行。特别表现在对于婚姻、对于家庭这方面,那是贞正。因为家中有这样贞良的贤妻良母,所以能够使这一家保持长远而不偏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朝开国的三太,三位都是贤女、圣女。她们这种贞德所感召的便是周朝(周家)八百年长久的基业,这是女德的护佑。往往女德都称为坤德。《易经》里面讲乾坤二卦,乾为天,坤为地。在家里,通常先生喻为天,妻子喻为地。天之德在于自强不息,地之德,这个坤德,在于厚德载物,它能包容。像我们昨天讲到的《关雎》一诗是赞美文王后妃之德。文王的后妃是太姒,太姒没有嫉妒心,她一心只想着辅佐文王,令他能够治国安邦,利益百姓,所以她广求贤女来服侍文王。所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讲君子的好伴侣,谁去找,君子是文王,谁去找?后妃去找,你看看,这种包容心,这种厚德载物的德行,所以感得周朝能够长盛不衰,成为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这真正有祖德护佑,才能够基业长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般女子,因为在古代受的教育比较少,心胸容易狭小,容易产生嫉妒心。我有一次听到有一位陈老师讲,她也是在专门讲女德教育,她是一位女老师,她说“嫉妒”这两个字都是女字边,当然嫉妒不是只有女子才有,男子也一样有,但是为什么专门用女字边?我们想到古人造字肯定有其用意,是提醒的意思。如果人一有嫉妒心了,嫉妒是什么?心量狭小,不能容物,一切都从自己来考虑,自私自利作主,那这样真正会坏大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昨天举到几个例子,历朝历代,凡是国君帝王沉迷于女色,这个帝王多半都会亡国丧身。像夏朝的末代皇帝夏桀宠信妹喜;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也是宠信女色妲己;周朝(西周)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宠信褒姒;唐朝玄宗皇帝宠信杨贵妃。这些女子都是心量狭小,嫉妒心重,没有女德,只有美色,使这些皇帝沉沦。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讲的“红颜祸水”,有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这个祸水,男子也可以远离。那怎么样才能远离?他一定要学习伦理道德,知道因果,知道取舍的标准,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淑女,淑女的标准在哪儿,他要知道。而自己也真正要降服情欲,崇尚道义,这才有正气,邪气才不会污染,所以这个贞是正,正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子对于扶持一家正气来讲,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家太太要是正,家里多半都能正。这就像大地似的,这地稳固了,地基牢,那么这个家庭它就旺。地要是不稳,要是斜了,这家庭就容易倾倒。所以太太不仅自己正,她也有这个使命正一家,这叫齐家。修身齐家也能够治国、平天下。周朝三太,你看看,她就在家里,不也是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个正是非常重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个意思,贞有诚的意思,精诚、至诚。《中庸》里讲“不诚无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个意思,贞讲节,节操的节,妇节。这是专门对女德来讲。所谓从一而终,这叫懿行。懿,司马懿的懿,就是美德、美好的意思。我们讲贞节。贞节是正气。正气,古人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孟子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女子一样也要养浩然正气,我们一般讲香闺正气,这个正气不亚于男子、士君子的那种正气。往往女子能够大义凛然,连男子都自愧不如,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所以女德讲究贞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只要心得其正,这女德也就完备了。《大学》里讲,“修身在正其心”,正心自然就有贞德。怎样正心?正心在诚其意。诚意是意念真诚。怎么才叫真诚?曾国藩给诚字下过定义,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一个念头都没有,心空了,空就是诚,心是清净的。一个人能够心清净,她自然就能够守本分,她没有妄想,绝对不会胡思乱想,那她当然就能够做到贞洁。凡是有很多念头、妄念,往往受外面境界诱惑,念头会跟着它跑。境界一来,意不诚,立刻会生起很多妄念。意不诚,心也就不正,身也就难修,家也不齐,国也不治,天下也不能太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做到意诚?要致其知。致知是良知现前,遇人遇事遇物都用良知。良知怎么得到?良知不需要从外面得到,是你本性里头本有的。《三字经》里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有良知良能,跟圣人没有两样。只是圣人把这良知良能显发出来了,所以他成为圣人。我们凡人这些良知良能被覆盖住,有障碍,所以显发不出来。什么东西障碍住我们的良知良能?情欲、物欲、烦恼,这些心里头的欲望烦恼障覆了我们的良知,所以不能致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致知,致知在格物。格是什么意思?格斗的意思,物是物欲,跟自己的物欲格斗。把内心里的贪婪、欲望、情执、嫉妒放下,就格物了。格了这些烦恼物,那你的良知就现前了。你的意也诚了,心也正了,身也修了,然后自然感召家齐、国治、天下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看,女德它也能够和谐世界,而且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德行。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教育,如果不学习我们怎么能够懂得?真正是《礼记》里讲的,“人不学,不知道”,《三字经》讲的“人不学,不知义”。这女德也是,不学真的就不知道,原来女德是淑女的标准。这不学真的不知道,全都是被社会污染的思想所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后果就是痛苦、烦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大家来学习,那是很有善根,这是过去一生中积累的,这世又遇到缘了,因此大家要能够认真地学习,从改造自我做起。治国、平天下是自己的事情,我把自己身修好了,就能治国、平天下。不仅能治国、平天下,你还能够和谐宇宙,夫子讲的“天下归仁”。天下归仁,现在我们应该讲宇宙归仁。为什么?因为宇宙也是你的心变现的。你知道这个道理,这叫知道根本。《大学》里讲的“此谓知本”,知本就是知道根本。根本的真理就是整个宇宙全都是我自己的心念变现出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有什么样的念头就有什么样的宇宙,你的念头善,你的宇宙就善。宗教里讲的天堂,佛法里讲的极乐世界,都是你的善念,纯善的念头所变现的。那地狱、恶道呢?是你的恶念变现的,没有出你的一念。你能够在当下这一念回头,如果原来做错了,现在回头,现在悔改、忏悔,用圣贤标准要求自己,你当下就成圣成贤,当下你的天下归仁,当下你的宇宙就变成和谐世界、极乐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女同学来讲,和谐世界从我心做起,从学习女德做起。你真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身心是本,世界是末,所以欲明明德于天下,要帮助天下太平,皆是要以修身为本。这女德就告诉你修身,这就是下手处。颜回请问夫子如何行仁,如何使天下归仁?仁是仁爱的仁,天下归仁就是讲天下太平。怎样下手?夫子告诉他“克己复礼”,就从这下手。“克己”是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复礼”,恢复到正常的秩序上来。“礼”是正常的秩序。包括我们身心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礼节,社会的运作,这些都有礼,礼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法。我们学习女德,就是学规矩,都跟《弟子规》一样,《弟子规》也是规矩。从这开始入手学,“克己复礼”。跟这个规矩不相应的就把它放下,克服自己的习气,这是克己,圣贤用的就是克己功夫。你能克己,才能归礼,才能复礼,复礼就是回归到你本性本善上面来。礼不是圣人规定让我们一定要这么做的,不是,那是你本性本来的样子。你回归本性了,成圣贤了,你自然的生活行为就是礼,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们选用《女论语》做为教材,《女论语》是“女四书”里面的一本。我们现在正在讲儒家“四书”,讲了《大学》,正在讲《论语》。古人除了这“四书”以外,还有一套“女四书”,专门是对女子的“四书”,这里头有《女论语》。我们现在讲《论语》的同时,也开讲《女论语》,很有味道。使我想到古人对于女子教育特别重视。儒家的“四书”,我们讲《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男女都要学。除了这“四书”以外,又多编一个“女四书”,专门给女子学,你看,特别照顾女性,他没有编一个“男四书”,专门编一个“女四书”,你就想到古人其实对女德教育多么重视,都知道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四书”是清朝初年学者王相编辑的。他生活在康熙年间。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母教。他母亲是一位贤母。他母亲姓刘,刘氏写了一本《女范捷录》。王相因为受母亲的教诲,对于女德教育非常重视,他把《女诫》、《内训》、《女论语》跟《女范捷录》这四部书合在一起,就称为“女四书”,在当时成为女子必读的教材,流传非常的广泛,遍布到全国,一直到近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四书”第一部叫《女诫》。《女诫》是汉朝班昭所著。班昭是著名的女史学家,她的父亲叫班彪,兄长叫班固。她父亲开始着手写《汉书》(这是一部很有名的汉朝断代史,跟《史记》是齐名的),但是她父亲英年早逝,没有写完这本书就去世了,结果儿子班固接着写。可是后来班固又遭到小人陷害,死在狱中。妹妹班昭继承父兄的事业,接着写这个历史,最后在她40岁的时候,终于把《汉书》写完。这也是班昭她的孝行。《中庸》所谓“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继承先人的志向和事业,这是孝顺。做为一个女子,她也能够做到这点,很了不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班昭人称曹大家,所以《女诫》也叫《曹大家女诫》。因为班昭14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同郡(就是同一个地方)一个姓曹的人家,她的先生叫曹世叔,所以别人就称她为曹大家。大家(音太姑)的写法是“大家”,但是念太姑。后来因为曹大家非常有女德,她写《女诫》,女子的道德规范,她全做到了,这真正是难得,她先做再说。后来皇帝延请她来宫廷里面教导后宫嫔妃,她做了皇后的老师。皇帝当时是汉和帝,驾崩以后,邓皇后就变成邓太后,邓太后主政,有点像垂帘听政一样,因为皇帝还小,所以太后主政。曹大家又是皇太后的老师,太后请她来参与政务,所以班昭得以也能够为朝廷尽忠,辅佐王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班昭本人并不是女强人,虽然她的地位很崇高,直接帮助太后来治理国政,但是记载中说她是一位生性温柔细腻的女子。跟她的先生在一起,她先生是外向活泼型,她自己是温柔细腻的,夫妇之间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从这里可以看到,不一定要做所谓的女强人才能够干大事业。女子以柔弱为美,其实柔弱并不会输给刚强。男子以刚强为美,女子以柔弱为美。《道德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这讲的确确实实是自然界里的真相。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它能够随顺一切的事物,它能够顺着这个河道,不管是怎么样形状的河道,宽的、窄的、弯的、直的,它都能够随顺,流向大海。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也是最坚强的,它能够冲毁堤坝,它能够滴水穿石,所以没有任何的物质比水更强,这就是所谓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柔顺并不代表软弱,所以女德里面讲究柔顺。《女诫》有七章,第一章就讲卑弱,“卑弱第一”。卑弱是讲柔顺,谦卑柔顺,这种谦卑才会得尊贵。柔弱自然能胜刚强,这是《道德经》里面给我们揭示的天地的真理。就从我们人身体的器官而言,你看这嘴巴里头的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柔弱?牙齿是刚强的,舌头是柔软的,这牙齿和舌头配合在一起,可以咀嚼食物,缺一不可。但是,这刚强和柔弱的两个谁最长久?人到老年,他先掉牙齿,他不会掉舌头,舌头一直伴随到断气为止,它都不会掉。你就想想,原来这个柔弱才能恒久,这里头有大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看到曹大家,她活到了古稀之年,七十以上,长久。她真正力行女德,并不妨碍她治国平天下。而且她留下了《女诫》,那真正是利益万世的社会人民。这是讲的《女诫》,它是“女四书”里的第一部,影响极其深远,而突出女子柔顺之德,这是真理。一般我们把女子比喻为水,柔弱如水,但是她里头是最刚强的。男子刚强,但如果没有了水的这种辅助和滋润,他不能长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看古代结婚的时候,它这个礼很有道理。男子去娶妻子的时候,男子驾着车,去女方那里接女子,到现在都是这样的,娶媳妇,娶她过门。在古礼来讲,男子去迎亲的时候,把女子接到车里,是男子驾车,女子乘车,男的要屈膝于女方。这在《易经》里面有一个卦,第三十一卦,《易经》是六十四卦,第三十一卦里面是讲咸卦。咸卦是感动的感字上面那个咸字,咸卦。咸是什么意思?它是艮下兑上。艮代表山,兑代表水,山在水下,这是表什么?夫妇之道。山是男方,他是刚强的,水是女方,她是柔弱的,代表阴,这边是阳。阳刚的山要在阴柔的水之下,柔上刚下,这个寓意就特别的明显了。这个卦是一个吉卦,所以它这个卦象上讲是:亨,亨就是亨通;利,利就是吉利;贞,贞正(贞就是我们讲贞德,贞洁的贞),取女吉。这是卦辞上说的。取女吉,这个“取”是通娶新娘的娶,娶这个女子很吉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个婚礼它代表什么?男方把女方接到家里,不是说女方的地位就卑下,反而她的地位在上面。为什么?因为她担负的使命重大。前面我们讲到女主内,主内的是相夫教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这家里没有后代了,这就是大不孝。那能不能有后代,关键是看女方,看母亲。所以男子把这个媳妇迎请到家里,那是什么?请她来帮助延续家道、家业、家风。这当中女德就尤其重要,没有女德,不可能有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面我说了一句话,说我不同意现代人讲的古人是重男轻女,反过来讲重女轻男,我还能接受。你看这《易经》上卦辞都这么说。这重女的重是什么?她的使命重大。但是要完成这样重大的使命,一定要有谦卑柔顺的贞德。大家细细去体会这里头的深意,不是那样简单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四书”第二部是《内训》。《内训》是明朝明成祖的徐皇后为了教育宫中妇女,古圣先贤把关于女子品德的教诲编成书,它分为二十章。这个训是教训,内是什么?专门对妇女,因为女主内。主内重要,比主外的还重要,所以这个教育就尤其重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部就是《女论语》,《女论语》就是这次我们所采用的课本。它是唐朝一位女学士叫做宋若华所编著的。宋氏家族有五姊妹,都是具备女德的。宋若华写了这部《女论语》,她是仿效《论语》的体例。因为《论语》里面多半是夫子跟学生、门人的问答,所以《女论语》原版它也是用师生问答的这个方式来写的,是大姐宋若华所著。宋若昭是她的妹妹,这是五姊妹其中一个妹妹,她注解她姐姐写的这部《女论语》。宋若华写的《女论语》原版现在失传了。按照《唐书》的记载,它的体例是师生对话,是以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宋氏来代孔子(就是做老师)﹐以曹大家(就是班昭)代颜回和闵子骞,这样来做师生的问答﹐这是效仿《论语》那种体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北朝前秦的时候,皇帝苻坚请韦逞为太常。韦逞是个人,太常是掌管宗庙礼仪的官。韦逞的母亲宋氏被皇帝请来,在宫廷里面教授学生,特别是教授《周官》,使这个学问能够得以流传,因为当时只有她才懂得这个学问。所以这位宋氏,就是韦逞之母,成为了当时(也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这是皇帝封的,后来人称为“宣文君”,证明她对于女德也很有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论语》以宋氏来做老师,以班昭来代颜回,代表弟子,彼此问答来阐述女德、妇道。妹妹若昭就给它做注释,可能做注释之后,原版也就不需要了,直接用她的注释,这就是宋若昭的这个版本,也可能就是流传到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它是以四字为一句,分成十二章来写的,这个已经不是问答的体例,但是内容应该是完全一致。像《弟子规》三字一句,《女论语》因为它是以四字为一句,这个好记诵,所以我们选它来学习,便于读诵和记忆,有这样的一个目的。不像《女诫》、《内训》这些都是用古文写的,当然记诵方面就稍微有点难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部书叫《女范捷录》,这是刚才我们讲到的清朝初年王相的母亲刘氏所作,也是主要宣扬贞德的教育,它有十一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四部书称为“女四书”,成为了历史上女德教育最重要的教材。像在明朝时代,也有 “女四书” 的版本已经流传到国外去了,当时王相还没有编辑“女四书”,但是在日本那时候也有一种“女四书”,那是什么?当然没有《女范捷录》,当时王相的母亲还没有出生,是用《女孝经》来代替。儒家有《孝经》,还有《女孝经》,这是唐朝侯莫陈邈之妻郑氏,她所编写的《女孝经》,就跟刚才我们讲到的前面三部,《女诫》﹑《女论语》、《内训》合起来,这是日本的“女四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论语》又叫《宋尚宫·女论语》。宋是这个作者的姓氏,尚宫是她的官职,这是一位女官。尚宫是皇帝封她在宫廷里面教化这些公主、后妃,包括公子、王子这些宫里的人。尚宫的地位,据记载,跟外朝的尚书地位是相当的。尚书现在我们讲就是部长,部长级的一个人物,是很大的官。宋尚宫是两姊妹都做过尚宫,姐姐宋若华先做,姐姐去世之后,妹妹宋若昭接着也做,所以这个书也称为《宋尚宫·女论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采取的版本,是清朝乾隆年间陈弘谋先生所编定的《五种遗规》。《五种遗规》里头有一种叫《教女遗规》,专门是教女德的。这个遗规是遗留下来的规矩、规范、教诲。《教女遗规》收录了不少篇非常好的女德教材,我们用了其中的《女论语》。我们在校对上,用的是日本筑波大学古本,他们藏有一个古本,叫《校订女四书集注》,有两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女四书”王相都有注解,他的注解叫笺注,是简单的注解。我们学“女论语”主要是采取王相的“笺注”。《教女遗规》里面的内容,我们看到它那里面有一个序。还有陈弘谋先生(陈弘谋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官也做得很大),他有一个按言,就是写在文章之前的一段话,叫按。看王相“笺注”本之前,他还有一个第一部分就是《唐书列传》里面的“宋若昭传”,就是作者的一个传。这个传,我们看到在历史书上有记载,可见得这位作者宋若昭在历史上也是享有盛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部分是《女论语·序传》,这是作者自己写的为什么要写《女论语》的意义和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部分是正文。正文分为十二章,前面有一个作者的传,“宋若昭传”,序文,另外还有陈弘谋先生的按。正文有十二章,第一是立身章,第二是学作章,第三是学礼章,第四是早起章,第五事父母章,第六事舅姑章,第七事夫章,第八训男女章,第九管家章,第十待客章,第十一和柔章,第十二是守节章,总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地阐述了古代女子应具备的言行举止,还有这些道德,以及一些持家处世的事理,写得非常细腻,很具体,很容易落实。现在我们虽然距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看会这些,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行持,真的可以成为一位标准的淑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中第一段,是陈弘谋《教女遗规》里面的一段“宋若昭传”。传记原文是出自于《唐书列传》,唐朝的历史书,经过陈弘谋先生的摘录。他没有全部引用,而是将主要的内容摘录出来,我们先一起来学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若昭。贝州人。世以儒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宋若昭”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注释者。其实《女论语》是她跟她姐姐宋若华一起合写的,宋若华写《女论语》,宋若昭注释,但是我们现在读的版本是以她为主,估计出自于她之手。“贝州人”,是说她是贝州地方的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清河县人,唐朝时候叫贝州。“世以儒闻”就是她出生于世家,我们讲的书香门第,家里世代都是学儒的。唐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宋之问,宋若昭她们就是宋之问的后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棻好学。生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慧美能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的父亲叫宋廷棻,非常“好学”,可见得家里面有好学的风气,所以儿女都能成才。他有五个女儿,这五个女儿名字分别是“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都是“慧美能文”。“慧”是智慧,很聪慧,“美”,应该是不仅有美德,也有美貌,而且很有文采,尤其是若昭,还有大姐若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文词高洁。不愿归人。欲以文学名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是五女当中的老二,她的文笔是最好的,你看《女论语》确实写得文词很好。她一生没有结婚,不愿意“归人”,就是没有去嫁人,这是说她的品性也是很清高的。她希望以“文学名世”,她文笔好,而且有德行有学问,希望著书立说来留给后世,这种人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应该讲她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一个人能够以这样高洁的心态来写入世的女德教材,她写得会特别的周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华著《女论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华是大姐,最初的版本是她写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申释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是若昭做了注解,解释若华的《女论语》。大概现在留下来的只有这个版本,原本(若华的版本)我们得不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贞元中。诏入禁中。试文章。论经史。俱称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朝贞元的时候,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那个时候皇上把宋氏姊妹召到宫中。“禁”就是宫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叫“禁”,现在北京有紫禁城,就是这个“禁”。试试姊妹的文章,确实有文采,跟她们谈论经史,她们也能够通达。“俱称旨”,旨就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非常的钦佩,想不到女儿家居然有这样的才华学问,于是就延请大姐宋若华当了尚宫,就是宫廷里面的女教师。底下又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以曹大家自许。帝嘉其志。称为女学士。拜内职。官尚宫。掌六宫文学。兼教诸皇子。公主。皆事之以师礼。号曰宫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因为不愿嫁人,她不想成家,专门以文学,以她的学问来传世。她自己“以曹大家自许”,她所学习的榜样是曹大家,曹大家就是班昭,由此可见她也是专门在弘扬女德教育。“帝嘉其志”,“帝”指皇上,“嘉”是称许、赞叹,皇上对她的志向也很赞叹,于是封她“为女学士”,给她一个职位,官拜尚宫。这个尚宫也就是跟尚书齐等的一个官位,但是在内宫当中。她执掌“六宫文学”,文学包括教学,教学当然首重德行教育。她也是做诸皇子、公主的老师,后宫都跟她来学习,连皇子、公主都“以师礼”来事奉她,没有把她当作一个臣子,而是把她当作一位受尊敬的老师看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古人特别尊师重道,皇上见到老师来了,不以君臣之礼相待,而是以师礼相待。即使是最高地位的皇上,见到老师来了,请老师在西面,他站东面,按东西之位来敬礼。东西之位是什么?宾主之礼,不是君臣之礼,君臣是上下,宾主之礼是东西左右两边,互相行礼。所以可见得中国古人对于老师的敬重。尊师自然就重道,重道才会尊师。我们要想好好学习一门学问,如果对老师不尊重,不可能学好。因此学习的态度最关键,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礼都是诚敬心的表达。《孝经》上讲的,“礼者,敬而已矣”,心里面有敬意,他自然就在礼节上不会缺失。如果在礼节上缺失了,说明这个人敬意不足,诚敬心不足,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外都是一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讲“号曰宫师”就是尊她为当朝宫廷里面的老师,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好的习惯,就是宫廷里面都请老师来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三家,宫廷里面的皇后、嫔妃、皇子、公主都要学习,这些老师就是宫师,包括对佛法的学习,皇帝要学佛他的老师叫国师。他们都知道《礼记·学记》里面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国家能否安定团结,重要的是教育。教育先从自己做起,先要自己受教育。尤其是太子,古代对太子的教育那是最完备的。为什么?太子将来要做皇帝,他是一国人民的表率。他要是没有德行,没有学问,怎么能够使天下臣服?要教好太子,首先要教好这些皇后、嫔妃,后宫做母亲的这些人最重要。所以皇帝重视女德教育,这很有智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昭身历五个皇帝,历五朝,分别是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和敬宗。她很长寿,经历五个皇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弘谋先生有一段 “谨按”,谨是谦词,表示非常谨慎的写这段按言,写在正文之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华托曹大家之意,集为女训,名曰《女论语》,其妹若昭申释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宋氏五姐妹的大姐“若华托曹大家之意”,也就是她承传班昭《女诫》的意思。古人讲究的是“述而不作”,述就是转述,作是创作,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只能转述,不要创作。为什么不创作?因为你没有创作的资格。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性德流露,本性本善,本来的样子是这样。你证得了本性,你就是这样子,你要是成圣贤了,没人教你,你所做的跟女德完全相应,女圣人。你看周朝三太,她们都是圣人,她们没有学这个,当时还没有“女四书”,但是她们已经做到了。为什么?她们已经恢复本性本善,你把它她们的言行记录下来,那就是女德,就是女诫。她们不是刻意的,是自然的流露。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证得本性本善,那得从规矩来学,先模仿圣人的言行,先这么学。学到最后,学到自然了,自然你就契入到圣贤境界。契入圣贤境界之后,你做的还是中规中矩,没有变化,你也不需要创作,你做的跟圣人是一样,所以述而不作。你只需要转述,转述什么?就是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话语把它说出来,不需要你创作。像我们现在讲解女德这些教科书,这是述而不作,把它讲解出来,讲明白,我们没有创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若华托曹大家之意”,也是这样,她写的是当时唐朝人能明白的,但是转述的意思跟汉朝曹大家意思没有两样,所以若华、若昭甚至以曹大家自诩,说自己完全就是曹大家一样。为什么?确实没有创作,没有加新的内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只有认真的学习以后,我们可以在现在的社会里面去运用。运用是活的,活学活用,活学活用就是创新,不需要额外再搞什么创新。你能够活学活用,这就是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创新也不会离根本,就像一棵大树,根本在地下,很稳固,它的根深,树的枝叶才繁茂。根是不能动的,那是传统,你把根要是搬走了,那树就死掉了,根是不能动的。但是创新是什么?树枝、树叶,年年都发新枝,年年长新叶,这是创新。创新没有离开根本,这是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应有的认识。有人说学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什么女德,你简直是复古了、你守旧。他不晓得学习传统文化抓住根本,也要活学活用,它不是守旧,它里头有新意。就像大树年年出新枝一样,就是你能用,但是根本不变,这是我们会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集结的这个女训,就是女德的教育,就叫《女论语》。她的妹妹若昭解释,做了注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夫《论语》。圣贤问答之言也。可与之并列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问得好,“夫”就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为什么这一篇文叫《女论语》?《论语》那是圣贤问答的记录,“四书”的《论语》大多都是孔子回答门人的话。这篇《女论语》里头记载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譬如说怎么样纺织,怎么做饭,要早起,要怎样侍奉父母、公公婆婆,相夫教子,怎么待客等等,这些都是很平常的言语,写得太具体了,生活的事情,能够跟《论语》并列?《论语》都是讲的圣贤人的境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怎么能够以《论语》为题?这个问题问得好。底下陈弘谋先生回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吾观曲礼内则。所载葱薤酒浆。纷帨刀砺。纤悉具备。盖至道不离乎居室日用之常。而圣贤垂训。无非欲人言动举止。悉合于当然之则。《论语》二十篇。亦岂在高远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回答得好,让我们不能忽视对《女论语》的学习,不能轻视它。虽然《女论语》里面讲到的都是日用平常的事情,很多是生活小事而已,但是你看看《礼记·曲礼·内则》篇里头,它们这些篇章所记载的,也是生活中的小事。像“葱薤酒浆”,“薤”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荞头,小蒜,这都是一些必备的食品,葱蒜酒浆,我们讲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必备之物。“纷帨”,纷是抹布,“帨”是古时候人的佩巾,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手绢儿,拿来擦东西擦汗的。这里还有“刀砺”,砺是磨刀石,这些东西都很微细、很平常。“纤悉具备”,“纤”是讲的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微细,这个悉,是很完备。讲得这么完备,都是讲这些日用平常。为什么?圣贤教诲我们,“至道不离乎居室日用之常”。“至道”就是最高的道理,最高的道理原来也离不开“居室日用之常”,居室是你的生活起居,日用平常,能离开吗?不能离开。《中庸》里面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大道在哪儿?大道无形无相,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事,每一个物,举手投足,言语造作都不能离开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是讲什么?宇宙的本体,佛家讲自性。宇宙万物全都是自性所变现的,所以不能离开道,不能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找不到东西。所以见了性的人,你去问他,性在哪儿?就是至道在哪儿?他随便举起一物,这就是,这个毛巾、手绢它就是,至道就在这里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你才了解,原来道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我们平常的待人处事接物。那怎么才能证道?你能觉悟了,你就证道。不用改变你的生活,只要你在生活当中做一个觉悟的人,做一个智者,你就是证了道的人,见了性的人。证了道,见了性,还是过着原来一样的生活,只是他的心态改了。原来的心态是烦恼的、痛苦的,现在的心态是快乐的、幸福的、智慧的、光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确实,特别是讲到妇女,妇女在家里主内,天天都是跟锅碗瓢盆打交道,日用平常,你看看这女德里面,就是讲女子在家里做的事情,都是很平常很琐碎。你要是不懂得按照道来生活,你在里头生烦恼,你会很厌烦,天天干这个事情,真厌真烦了。一烦了,起了怨恨心,抱怨:“我做得这么辛苦,他都不理解,回来还挑三拣四。”心里怨气就产生了,家里有了怨气,就不和了,那种自然和谐一体就被破坏了。自己痛苦,自己烦恼,传染到先生也痛苦、也烦恼,这一家人都受影响,你看全家就陷在痛苦烦恼当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是你真明白过来了,晓得原来我做这些事情,天天做的家务,煮饭、烧菜、打扫卫生,那是什么?那是在做圣贤人的事情、过圣贤人的生活。圣贤的存心只是爱人敬人,没有自私自利,在家里面就可以落实圣贤之道。对先生你首先爱他,爱人从爱先生做起,从爱父母,爱公公婆婆做起,爱儿女做起,爱家里人做起,这是我们的至亲,最亲近的人。孟子讲的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知凡太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