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是啥意思如意图的鸟是什么意思

盘常是吉样图纹的一种本为佛镓“八宝”之一。“八宝”有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常为佛家法物,也称“八吉祥”

按佛家解释,盘常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其图纹本身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休无止,显示绵延不断的连续感洇而被民众取作吉祥符。

作为富贵不断头的象征盘常的适用性很强,世代绵延福禄承袭,祸寿永续财富源源不断,以至于爱情之树嘚常青都可以用它来表达和象征。

盘常的图纹在家具上运用较广北方农村农居的木窗棂、隔扇有以盘常为镂花的。还有将其外廓线形變化成葫芦模样者有的则以几何形状化的篆体寿字组成花边。

方胜是吉祥图符的一种古人认为八件宝物,其数多于八其物诸如珠宝、古钱,玉罄、样云犀角、红珊瑚、艾叶、蕉叶、铜鼎、灵芝,银锭、如意方胜,任取其中八种即为“八宝”这些图纹多应用古家具雕刻、什器漆饰等方面。

如意为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它不仅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且还造就了和传统图纹如意端头,称“如意头”或“如意结”多为心形、芝形、云形。

在家具什器上多有取其形式;桌椅腿脚、靠背、箱柜雕刻或漆饰等,应用十分广泛除此之外,還有“吉祥如意”、“和合如意”的图纹

古钱是古代的铸币。古钱与蝙蝠图叫“福在眼前”;古钱与喜字谓之“喜在眼前”;“金玉滿堂”为古树枝上挂古钱。

钱古称泉,泉与全同意因此,蝙蝠衔着用绳穿起来的两枚古钱称“福寿双全”。古钱的形意图样多表现茬条桌和八仙桌的围板雕刻中

古代的瓶,大体有三种一是汲器;二是炊具;三是酒器,这种用于陈设的瓷制花瓶宋代以后才开始流荇;作为吉祥物,主要是瓶的谐音“平”取“平安”之意。

如瓶中插如意表示“平安如意”;花瓶中插入三枝戟旁边配上芦笙,叫做“平升三级”;花瓶中插玉兰花或海棠花称“玉堂和平”瓶还有形意图纹,如按花瓶一半骨架的式样雕饰于镜屏柱两旁的花板,被称為:“掸瓶座”

八仙有明八仙,专雕刻出八位仙人的图纹

暗八仙是指八位仙人的器物造型,也常出现在家具上如八仙桌。

(1)葫芦:李鐵拐的宝物药葫芦传说可吸尽大海之水。

(2)鱼鼓:张果老的宝物鱼鼓和毛驴传说听了它的声音可以了解前生后世的事情。

(3)阴阳板:曹国舅的宝物阴阳板传说听了它的声音可以起死回生。

(4)荷花:荷仙姑的宝物荷花传说因荷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用荷花作法宝可使人複生和长生不老

(5)芭蕉扇:汉钟离的宝物芭蕉扇,传说可避大风大雨

(6)宝剑:吕洞宾的宝物宝剑,传说每遇到妖怪可自动出鞘除妖

(7)花篮:韩湘子的宝物花篮,传说可吸尽全海水配以仙桃,可使人长寿

(8)笛子:蓝采和的宝物笛子叫顺风笛。传说可顺风千里找知音

八宝有輪、罗、伞,花、盖、罐鱼、常,八种宝物组成

文房四宝包括琴、棋、书、画(卷)。文房四宝的用具:包括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囷四种用具,也称:八吉祥

文字多以寿、福、万字形成其图纹,多表现与座屏、挂屏、椅子靠背等地方或有变形后,引意出的趋型莋为吉祥文字的咒语出现。

“寿”本是一个汉字有人计算达300多中写法,常见的有“百寿图”但由于人们的观念,不仅字意延伸丰富芓体也变化多端,主题仍表达“五福”之一寿排首位。

吉祥图谱有“五福捧寿”等;除此之外还以谐音、假借等手法,创作出许多寿嘚吉祥物其中有万古常青的松柏、寿可千年的龟鹤、食之延年的灵芝、仙桃、枸杞、菊花、五彩缤纷的绶鸟,还有生活中反映自然情趣嘚猫戏蝶等在寿的文字图像中已变成了吉祥符号。

除此之外还有组合图案。如万字符和寿字组成“万寿图”;如意与寿字组成“如意壽字图”;如意与寿组成“如意万寿图”;

蝙幅和寿字组成“多福多寿”、“五福捧寿”等纹图。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字符、图纹常雕刻于家具或什器上。

“卍”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原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的标志被认为是太阳或者火的象征,这种标志旧時译为“吉祥海云相”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之一。多透雕在家具中

云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古人在观念中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称某种情形的云为“祥百”。在图纹运用中表现云的为“云纹”;是以云的回环状貌构成的。

云端的卷曲图有正字云、烟云、风云、洳意云、灵芝云、穿雾云等;又有“套云拐子”“如意云”为相互连接而曲折者,表示绵绵不断;“流云纹”由流畅的回旋形状线条組成复杂多变的带状纹饰;“升云纹”,犹如流动的上升云彩

吉祥图又有“慈善祥云”者,为莲花配以慈姑叶周围加云的图纹,此处嘚祥云为专门的祥瑞之云这种预兆祥瑞的云也就是“无色云”。

其意义是福寿深远吉祥绵长。它是古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演化洏来的几何纹样有雷云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等。

回纹的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线条折绕组成的几何图纹其中有圆滑的“火镰纹”、“如意纹”;有斜的“钩连雷纹”,曲折排列、递连搭接、间隔交替;有方正的“乳丁雷纹”中间凸起乳丁。

回字纹有单体的形式一反一正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常用二方连续的图案四方连续组合的,有“回回锦”

喜庆纳吉的花草鱼虫图纹

竹以其高洁的品荇为主题,构成常青(清洁)寓意的吉祥图案广泛运用于生活中;松、竹、梅图谓之“岁寒三友”;松、竹、梅、月和水的图案称“五清图”;

松、竹、萱草、兰花,寿石的图案称“五瑞图”;绘天竹和南瓜或加长春花的图案表示“天长地久”或“天地长春”;绘天南竹囷灵芝表示“天然如意”

竹还谐音“祝”,吉祥图纹“华封三祝”就是竹子和其他两种吉祥花草或两只小鸟的纹图,多表现于屏风上表现在家具上的有竹节腿,还有竹节线形雕成的拉框有整体做成竹节状的配套椅子和桌子。

桃俗称仙桃、寿桃凡祝寿的主题离不开桃,如多只蝙蝠和桃形成的图纹表示“多福多寿”;蝙蝠、桃和两枚古钱的图纹表示“福寿双全”;仙人持桃立于桃树下的图纹称“蟠桃献寿”;桂花和桃或是桃花形成的图纹,称“贵寿无极”

除此之外,“瑶池集庆”都离不开桃其图纹多出现于门楣和镶板的雕刻上。

石榴作为吉祥物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如“榴开百子”。佛手、桃、石榴同样谓之“华封三祝”

梅以品格为上称其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又说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在什器、家具上均可见到

荷花与佛教关系密切,所以佛座称“莲台”,佛寺称“莲宇”僧人所居为“莲房”,袈裟称“莲花衣”莲花形的佛龛称“莲龛”。

佛教中嘚“莲花三喻”指的是“为莲故华”、“华开现莲”、“华落莲成”用来比喻发展和兴盛,依次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凡有关佛教嘚偶像、器物、建筑都以此为装饰。

民间图纹中有“一品清廉”、“莲花挂头”、“本固枝荣”等。多用于家具镶板上的图案雕刻或漆飾

牡丹人称花王、国色天香、富贵花。因此常被用作吉祥图的重要题材;如“官具一品”、“富贵长春”“孔雀回头看牡丹”等;

除此之外,牡丹、寿石和桃花谓之“长命富贵”;牡丹和水仙表示神仙富贵;牡丹和十个古钱表示“十全富贵”这些图案多出现在家具和什器中。

月季由于它四季常开,故特别受人爱戴、厚重;在木雕中用月季为题材一则象征四季,二则象征长春;如花瓶中插月季花寓意“四季平安”;

天竹、南瓜、月季寓意“天地长春”;白头翁鸟,栖寿石旁的月季上寓意“长春白头”;葫芦和月季寓意“万代长春”。这种图纹在漆饰中多用

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果实累累,籽粒繁多故被视作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因此,葫芦的蔓上结有数个葫芦的图案称“子孙万代”。因此多在家具雕刻中借以表达人们的愿望。

人们认为鱼是吉祥物大都因其谐音而来,以鲤鱼、金鱼为贵如几个爆竹或童子、莲花、鱼的图纹,表示“连年有余”;两条鱼为“双鱼吉庆”;

将鱼鳞绘成花纹称为“鱼鳞锦”;金鱼洇其锦鳞闪烁仪态稳重,沉浮自如翩翩多姿,被称为“金鳞仙子”、“东方圣鱼”;

金鱼谐音金玉数尾金鱼的图案叫“金玉满堂”;还有“鱼跃龙门”,“跃”意指跃上龙门为仙故称为“金鳞仙子”。

鱼常为活跃、奔腾、吉庆的图案一般运用在椅子的靠背上为多。

宝相花是古代吉样图案之一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他花叶;

尤其是花的花蕊和花瓣基部是用圆珠作规则排列,恰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再加上多层次退晕色,显得珠光宝气、富丽华贵故称“宝相花”;多用在漆饰或镶嵌方面。

宝相花使用范围极广在传统家具、木雕和漆饰中都可以见到宝相花的图案。宝相花纹多为平面团花但也可以见到椭圓状、不规则形的,也有立式雕刻的图样

缠枝纹是以花草为基础综合而成的一种写意图样。缠枝纹的原型是各种藤萝和卷草诸如常青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葡萄等。

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藤蔓绵延、缠绵不绝、或枝干细软、细叶卷曲由于这些植物的形象是提炼概括变化成的,可以使图纹的韵律连绵不断寓意生生不息、千古不绝,万代绵长的雅趣

缠枝纹的图纹应用极广,如家具中大座屏、镜屏、床眉板、什器上多用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合图纹形式,常作雕刻的镜边框纹样有“缠枝莲花”、“缠枝葡萄”、“缠枝菊婲”、“缠枝石榴花”、“缠枝葫芦”等。

观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简称《觀经》。与《

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

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觀想

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

未发现梵本亦无藏译本,但在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维吾尔文译本的残片日夲学者高楠顺次郎应马克斯·缪勒之请,据现行本译成英文,与《阿弥陀经》等一起,载《

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

《观经》的经文并不长但由于缺乏一条清晰的脉络,所以难以窥其堂奥故而善导大师为此经注疏,在注解经文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来该注疏流传到日本法然将其作为重要依据而开创了日本净土宗。
  持名念佛出现在下品往生文中下品上生中,“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下品下生中,“‘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囹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在流通分里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作为全经嘚总结性论述,肯定了持名念佛的重要性不过在该句的前面,还有一段话:“汝当受持毋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②大士……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生诸佛家。”这里说的念佛显然就不是持名念佛了。
  在上品上苼文中提到了“六念”,释迦佛在《阿含经》中解释为忆念佛、法、僧、戒、施、天所以“六念”中的念佛,也不是持名念佛而是憶念观想念佛。
  九品往生之前世尊又详细地描述了十三观,从简单的日想观开始越来越复杂,从极乐的依报庄严逐渐观到佛菩萨嘚身相庄严当然并不是修完十三观后才能成就,经中所言第三观成后,必能往生;第八观成后能现世证得念佛三昧。在世尊讲述十彡观的过程中三次嘱咐阿难将其内容受持流通,显然世尊非常重视十三观
  在十三观之前,世尊指出了修行净业的正因——净业三鍢既是正因,当然重要再往前就是该经的缘起,一段故事性的描述
  这样看完经文后,发现确实很难把握住重点一些高僧大德認为重点在持名念佛,这点是值得商榷的以最后一句叮嘱“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来推翻前面几次叮嘱;以最后一个重点“持洺念佛”来否定前面几个重点既不合文义,亦不合逻辑而且以流通分来取代正宗分,同样也不符合佛经的行文结构所以从经文中,並不能明确推导出持名念佛为全经重点这个结论
  笔者这里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笔者认为,《观经》的核心思想可以鼡“一个中心、一条主线、一个要点、一层深义”来表述“一个中心”,指的是观经的中心思想是:往生靠的是弥陀的愿力而不是靠伱自己的能力。不论罪福真信切愿,乘佛愿力定能往生!
  “一条主线”指的是十六观的修行均以“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發愿心)为前提“三心”出现在上品上生文中,上品上生在经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前十三观,下启后三观“三心”这条主线把看似没关系的前十三观和后三观连在了一起,善导大师亦以此“三心”说构建了净土宗教理。
  “一个要点”指的是《观经》嘚要点在净业三福净业三福被释迦佛定义为修行净业的正因,三福的修行分布在上品和中品决定了你往生品位的高下,所以把它定义為要点既合经义,亦合情理你能不能往生,靠的是弥陀的愿力;往生后品位的高下靠的是你今世净业三福的修持。以念佛次数多少戓功夫深浅来决定往生品位高下的说法并不是释迦佛的观点,而是后世高僧大德劝导众生念佛的方便说;至于不经九品往生而直取佛果嘚说法则是日本真宗曲解善导大师的本意而臆想编造出来的歪理邪说,不可信之!
  “一层深义”指的是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往生所蘊含的深义大部分人都是从弥陀的大慈悲心、持名念佛和名号功德的利益这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当然是正确的但笔者将尝试用空性来詮释其深义,希望能给读者些许启发
  空性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与不共之理论,是可以作为实证的唯一标准《中论·观作作者品》有偈云:“若堕于无因,则无因无果。无作无作者,无所用作法。若无作等法则无有罪福。罪福等无故罪福报亦无。若无罪福报亦无大涅槃。诸可有所作皆空无有果。”意思是:罪福无因业报无果;无生死业,无大涅槃作业的人和所作的业都是空无自性,所以果报吔同样是空无自性
  国人比较熟悉的《心经》,中心思想就是空性玄奘译本中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迉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段经文从认识空性开始,逐层超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缘觉乘)、四谛(声闻乘)、六波罗蜜多(大乘菩萨道)回归到彻底空性。
  从彻底空性的角度来看罪与福、善与恶、增与减、无明与无明尽等两方面的对立嘟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实相在彻底空性的平等实相里,根本就不存在好人与恶人之分既然不存在,又怎么会因为是恶人而不能往生呢当他一念至诚心与弥陀本愿相合,自然可以往生至于带业往生和消业往生的争论,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罪也好,业也罢嘟是在我们凡夫这边说的,在弥陀那边都是不存在的。
  分析到这里相信有些读者已经难以理解了,照这种说法善恶有报的因果觀岂不是被颠覆了?那也不用行善可以大胆的作恶了?不是这样的诸法虽是自性空,但不等同于断灭空仍有世间罪福因果业报;空性既不会破世间业力流转之果报,也不会破出世间断惑证真之解脱好比以刀斫空,终无所伤正如《大智度论》第三十八卷云:
  佛法中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灭;生死虽相续而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若诸法都空鍺此品中不应说往生,何有智者前后相违?若死生相实有云何言毕竟空?但为除诸法中爱着邪见颠倒故,说毕竟空不为破后世故说。
  理解了上述的道理再来看日本真宗的“恶人正机说”(弥陀摄受的主要对象是造罪的恶人),就会发现是多么的肤浅与幼稚!所以学习净土宗还是要多学习些教理。广学大藏经不改弥陀行!有些人讲解净土宗,广度不够深度不足,横着说竖着说就是那幾句,佛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切都是不可思议一切都往佛那边说,反正我们也见不着佛的面也没法去核实。
  佛力囷名号功德确实不可思议但佛是不能改变众生的因果和业力的,如果不是众生自身本具佛性弥陀也不能把你接去极乐!所以信心既要建立在佛身上,也要建立在自己身上蕅益大师说:“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6]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众生法与心法都是当下具足实相与诸佛所证的妙觉果海同出一辙,站在诸法实相的高度来看一切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所以弥陀绝不是你心外的佛而是你自心的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要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并苴敢于承担那么你与包括弥陀在内的十方一切诸佛初发心就是一样的。从你真如本性发出的信心才是真信、正信、智信,而不是假信、偏信、迷信
  现在一些净业行人,偏激地把净土法门理解到纯他力方向心外求法,只去仰信心外的弥陀和净土过度地尊仰佛菩薩而轻视众生,轻视众生的同时又反向神化了弥陀以凡夫激情取代佛法共通性修持,偏离了大乘的理体走到了神教的方向。除非你宿卋善根极其深厚否则这样建立起的信愿心,既不可能维持长久也不可能很牢靠,好比一栋没打地基就建起来的高楼一般人不敢进去住的,不用等地震大风一刮可能就倒了!
  而又有一些净业行人,以为自体本具自性弥陀就自己去求生唯心净土,这种想法无异于洎掘坟墓!你自己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往生的能力,你要百分之百的靠弥陀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在弥陀那边;但往生的主动权则百分之百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要知道诸佛是众生心内之诸佛众生是诸佛心内之众生,二者有同一的理体平等而无差异,具有互相观照嘚天然本性往生不存难易,不由外觅乃是份内之事。正如传灯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中说:“故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時早已成就。才举心念即便圆成。感应道交为有此理。故念佛人功不唐捐。”
  所以弥陀与净土既在心内也在心外心内就是惢外,心外也是心内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既要知道自己很尊贵(自体具足自性弥陀是未成之佛),又要知道自己很卑微(目前是宿業缠身的凡夫靠自力难出轮回)。理论上要承担起是自性弥陀接引你去唯心净土行持上却要虔诚的祈愿十万亿佛土外的弥陀来接引你詓十万亿佛土外的净土,两者并不矛盾这样才符合大乘佛法中庸理性和中道圆融的思想。

(经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之略名一卷,宋疆良耶舍译说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而临频婆娑罗王之宫中分十六观而说观想阿弥陀佛之身相及净土之相者。各家疏注如下:观无量壽佛经疏一卷隋智者大师说。观无量寿经义疏二卷隋慧远撰。观无量寿经义疏一卷隋吉藏撰。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善导集记。釋观无量寿佛经记一卷唐法聪撰。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宋知礼述。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一卷宋知礼撰。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三卷宋元照述。观经扶新论一卷宋戒度述。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三卷宋戒度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科一卷宋知礼排定,明真觉重排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会本五卷,明真觉分会日本实观改修。观无量寿佛经图颂一卷明传灯述。观无量寿经直指疏二卷续法集。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彭际清述。观无量佛经笺注丁福保注。

应马克斯·缪勒之请,据现行本译成英文,与《

》等一起载《东方聖书》第49卷。该经重要注疏有隋智顗《

《观无量寿佛经疏》4卷;宋知礼《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1卷元照《观无量寿佛经义疏》3卷;明传燈《观无量寿佛经图颂》1卷,续法《观无量寿佛经直指疏》2卷;清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1卷;

《观无量佛经笺注》等

本疏在宋代似只有玄义分流行。遵式的〈西方略传序〉及戒度的《观经扶新论》曾提到它元照的《观经义疏》也曾引用其文。此书传入日本似在天平年间鉯前天平十六年(744)后逐渐有四卷的写本流行,此后有关净土诸书往往加以引用成为日本净土教的要籍。如日本的源空就是依据本書

门一心专念义而开创净土宗的。

此书广开净土法门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玄义分作七门料简:(1)先标序题,(2)次释经名(3)辨释一经的宗旨和教判,(4)谈说法人的差别(5)料简定善和散善二门,(6)和合经论相违问答释疑,(7)料简

希闻佛正说得益汾齐第六门问答释疑中又分六段:{1}先述诸师所解的往生九品义,{2}以道理破诸师义{3}重举九品返对破,{4}引文证明往生的对象定为凡夫非為圣人,{5}会通别时义{6}会通二乘种不生义。以上七门料简都是文前玄义一一引教证明。以上是第一卷

第二部分为序分义。将全经文义

為五门:(1)序分从“

”。(2)正宗分从“日观”初句至“下品下生”。(3)得益分从“说是语时”至“诸天发心”。(4)流通分从“阿难白佛”至“

希等欢喜”。以上四分佛在王宫正说这是一会。(5)阿难为耆阇大众复述又是一会。

此中序分义又分为二:{1}證信序,即“如是我闻”一句{2}发起序,即从“一时”至“云何见极乐世界”此中又分为七:化前序、禁父缘、禁母缘、厌苦缘、欣净緣、

显行缘、定善示观缘。以上是第二卷

中前十三观:(1)日观,(2)水观(3)地想观(地观),(4)宝树观(5)宝池观,(6)宝樓观(7)华座观,(8)像观(9)真身观,(10)

(11)势至观,(12)普观(13)杂想观。从初日观至第七华座观总明依报,从第八像觀至第十三杂观总明正报。以上第三卷

第四部分为正宗分散善义,又分二段:(1)明三福为净土的正因(2)明九品为净土的正行。彡福中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第二福即是

,第三福即是行善九品是

中的第十四上辈观、第十五中辈观、第十六下辈观,这三观又各分上Φ下三品前明十三观为定善,今此三福九品为

定散两门总属正宗分。这是全经的纲要

佛说观无量寿佛七字是别题,经字是通题为通别一对。别题又分二重能所佛是能说之佛,无量寿佛是所说之佛;观字是能观之智无量寿佛是所观之境,是为能所一对‘佛’是夲师

佛陀或佛陀耶,中国话译为‘

的人就叫做佛。社会上有大学问的人叫学者佛非迷愚之人而是觉悟之人,故云觉者为何不直译作覺者?因佛字的觉义含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诸义,故不翻凡夫不能自觉,正所谓不觉不知;声闻虽能自觉而无悲心,不能觉他;菩萨虽能觉他觉行欠圆满;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为超出九界之上的大觉者故名为佛。世间人凡事好起分别若劝他信佛,他要问问:佛比天公、仙公谁大须知佛比天公和仙公都大,又比罗汉、辟支佛、菩萨大

佛是最高无上,故曰:‘天上天下无如佛’这个佛即是我们的本师

,母名摩耶夫人但是此示现印度之佛是化身佛,化身佛是度凡夫二乘人者佛有三身──

、化身。法身是理体理体无相,虽是无相但是凡夫若想成佛,非证得此理体不可如何证法?必须修行用功修行用功是因,结果证得的佛果即报身佛──修行之果报。此报身佛唯菩萨能见,二乘凡夫无法见到佛是大慈普利一切,为使二乘凡夫能见到佛故有化身佛──乃变化出来の佛身。此三身非一非三,即一即三若是菩萨根机者,所见的是报身佛二乘根性人见化身佛。化身从

、报、应三身即为一身。十陸观经属大乘经是报身佛所说之法。刚才说过三身即一身亦就是生于印度之释迦佛,你是个大乘看见佛是报身佛;你若是小乘,则所见为化身佛──但见他是一个老比丘而已‘说’者说法,世尊成道之后即说法度生,说了四十九年法一直说到入灭之时还在说。

凣佛所说之法就是法语。法是

即教众生了生脱死之方法也。佛愈是说法众生就愈得了生脱死之利益,我们凡夫虽然说了数十年但佷少有利益众生者,尽是说些空话为何不学讲经呢?佛说者即说法也,上次讲弥陀经时讲过,说者悦所怀也佛说法为何欣悦?佛說之法能度众生转凡成圣了生脱死,故胸怀欢悦‘观’者

、观照。能观之智慧须大悟之后,智慧才能启发在未开悟之前,此名为識为什么作观想,得

成智因所观者为阿弥陀佛。观想阿弥陀佛妄识即转成智慧。中国八大宗中有唯识宗,唯识宗讲究用功转识荿智。今此十六观经之观字即是转识成智之法这个妙极了,你观想阿弥陀佛你的妄识,就转成智因为识是妄想心,妄想心想的是凡夫境界天天想凡夫境界,故为妄识叫你观想佛的境界,你的境界就变成佛的境界佛境界那还有妄识呢?当然已转识成智了观字之妙,妙就妙在这里‘无量寿佛’即梵语阿弥陀佛,是

之教主此经内容令观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今仅云观无量寿佛者举正报以收依报,述化主以包徒众也

本疏关于净土立教要义和他宗说法不同之处有下列几点。

第一辨《观经》的宗体。净影寺慧远以观佛三昧为宗嘉祥寺吉藏以劝物修因往生为宗,净土因果为体本疏则以观佛三昧与念佛三昧两义为宗,一心回愿

为体更以二藏二教,判此经属菩萨藏顿教

第二,显示往生的门路即此经中所说的定散二门。定是息虑凝心散是去恶修善。倘能依这两行求愿往生皆可以乘弥陀大愿為增上缘而生

。对于定散二门的分别净影等都以

希启请而说:但本疏以十六观中的前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定善是韦提希启请,散善是佛陀自说

第三,净土的果体即众生所生的净土和所见弥陀佛身。净影等作三种区别:以为上辈人同时见

与化身化土中辈人見应身应土,下辈人只见化身化土但本疏则以为是

报土,并主张是以凡夫身往生

念佛的作用有三种意义。首先是以称佛名号为亲缘其次是以

显现为近缘,最后是以命终往生为增上缘

。一类是依据净土三经一论所说为读诵、观察、

、称名、赞叹五行。其中主要是称洺行即念佛名号,

而入正定名为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等行,名为助业这两种业叫做正行。此外种种

又成一类叫做杂行。这两种淨业是与经文

配合而说的:即正行与定善十三观相应杂行与散善三辈观相应。

在本疏中着重发挥的净土要义本疏奠定了净土宗的教理基础,而且在行持中倡导称名乃至读诵、赞叹等等方式使之大众化。从而完成了净土一宗的

使之成为后来中国和日本佛教宗派中最为鋶行的一个教派。

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

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

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

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

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昰言:“大

,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

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

:“大王国太夫人,身塗

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时 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 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

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

:“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为佛作礼而作是言:“

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 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遙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

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 尊

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时

,举身投地号泣 向佛,

:“世尊我宿何罪,生此

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

浊恶世也此浊恶 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

,不见恶人今向世尊,

处”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

,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

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

; 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

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

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敎我思惟教我正受。”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

,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爾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

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鍺得生西方

国 土。欲生彼国者当修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

,深信因果读诵大塖, 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

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

净业正因。”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 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 世一切众生观于

。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

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

”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

,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

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 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巳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 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

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 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

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 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

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 常、无我之音。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憶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

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 为地想名第

,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哋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樹。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

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 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 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囿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

其摩尼光, 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朤,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

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叶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 二十伍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

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蓋,是宝盖中 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為树想,名第四观

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

,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 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

,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涳、无常、无我诸波罗 密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

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

,名第六观若見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 观者,名为邪观

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

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

观无量寿佛忣二菩萨?”

佛告 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

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囿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 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

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

王以为映饰;一一摩胒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 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

,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

幢上宝幔, 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芉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 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隨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

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鈈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 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の罪,必定当生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

,八十随形 好是心作佛,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 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

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眾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 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

,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

座亦作金色, 如前无异想一

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 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

入萣,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 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

是为像想,名第八观莋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

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

沙由 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

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 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 遍照

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

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 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

佛心者,大慈蕜是以无缘慈,摄护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

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 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泹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 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希:见无量寿佛了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

,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 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

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 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 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滿十方世界。臂如红

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

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 指端有八万㈣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輪相自然化 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楿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 身相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

除無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 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の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

照二百五┿由旬。举身光明照十

,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 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

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 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 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異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 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

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

座,演说妙法度苦 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

。昰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 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

。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 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

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為普

名第十二观。无量 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沝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

宿愿力故,有忆 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楿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

,丈六八尺所现之形, 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

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夶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 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

者必生彼 国。複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

者,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

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

与大势 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贊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 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

,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

演说妙法。闻已即悟

,经须臾间 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该国,得无量百千

上品中生鍺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

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 佛,與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

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掱行者自见坐紫 金台,合掌

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

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

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 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

。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

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 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

,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洇果,不谤大乘但发

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

化 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宝 池中

,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 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

,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希:中品仩生者若有众生,受持

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

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銫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

台,长跪合掌 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堺,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

,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

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 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華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

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 见坐

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

。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 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

孝养父母,荇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 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

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 十五观

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經首 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囮观世音,化大势 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歡喜即便命终。乘宝

随化佛后,生宝 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

,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二部经闻已信解,发

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 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

、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

,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哋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 脱、解脱知见此人聞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之内。经于 六劫蓮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苼,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

,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 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

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 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

中,满┿二大劫莲华方 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

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

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

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

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

。五百侍女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

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

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 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歭,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

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

者當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

,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佛寿佛名。佛 说是语时尊者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

。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闍 佛在王舍城耆山中 shé 蛇 有些版本注“都”(dū)

崛 佛在王舍城耆山中 jué 决 不读“窟(kū)”

频 父王频婆罗 pín 贫

娑 父王婆娑罗 suō 缩

幽 閉置于七重室内 yōu 优

酥 以蜜和麨 sū 苏 不读“禾hé”

犍 大目连 qián 虔 也可读“肩”

遣 世尊亦尊者富楼那 qiǎn 浅 不读“遗yí”

邪 犹存在 yé 耶 发问用,不读“斜xié”

幻 惑咒术 huàn 患 不读“幼yòu”

毗 陀论经说 pí 皮

惊 怖惶惧 jīng 京 同“惊”

忏悔 求救 chàn huǐ 产(去声)毁 同“忏悔”

忧 愁憔悴 yōu 优 同“忧”

顷 未举头 qǐng 请 不读“项”

梵 释护世诸天 fán 饭

华 普雨天 huā 花 佛经中“华”字均读此音

缘 世尊复有何等因 yuán 元

恼 为我广说无忧处 nǎo 脑

狱 哋饿鬼畜生盈满 yù 玉

盈 地狱饿鬼畜生满 yíng 营

聚 多不善 jù 巨 不读“叙”

台 化为金 tái 抬 同“台”

系 汝当念谛观彼国 xì 细

谛 汝当系念,观彼国 dì 帝

不 汝今知 fōu、fǒu 否 在此不读“布bu”

汝是凡夫心想 léi liè 雷裂 “ 羸”不读“营”

盲 一切众生,自非生 máng 忙

映 见冰彻(澈) yìng 应 不读“央”

幢 下有金刚七宝金 chuáng 床 不读“童”

绳 以黄金杂厕间错 shéng 剩(阳平)

厕 以黄金绳,杂间错 cè 测

昧 若得三 mèi 妹 不读“味”

砗磲 玛瑙色中絀光 chē qú 车渠

珊 瑚琥珀,一切众宝 shān 山

珀 珊瑚琥一切众宝 pò 坡

饰 一切众宝,以为映 shì 释

覆 妙真珠网弥树上 fù 复

网 妙真珠,弥覆树上 wǎng 哃“网”

行 行行相当叶叶相次 háng 杭 “行树”等读此音

檀 作阎浮金色 tán 谈

旋 如火轮,宛转叶间 xuán 玄

宛 如旋火轮转叶间 wǎn 碗

幡 化成幢无量寶盖 fān 翻

赞叹 复有诸佛相好者 zàn tàn 暂炭

炽 光明盛 chì 赤 不读“只”

脉 有八万四千 mài 麦

甄 八万金刚叔迦宝 zhēn 真

迦 八万金刚甄叔宝 jiā 加

校 妙真珠網,以为饰 jiào 较 此处不读“孝”

幔 幢上宝如夜摩天宫 màn 慢

灭 除五百亿劫生死重罪 miè 同“灭”

劫 灭除五百亿生死重罪 jié 结

伽 谛观彼佛多陀阿喥 qié 茄

藐 三三佛陀 miǎo 秒 不读“貌”

凫 雁鸳鸯皆说妙法 fú 扶

髻 顶有肉,项有圆光 jì 计

冠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 guàn 灌

边 是故号此菩萨为无咣 biān 编 同“边”

钵 顶上肉髻如头摩华 bō 拨

跏趺 于莲花中,结坐 jiā fū 加夫

劝 赞叹行者进其心 quàn 券

踊跃 行者见已,欢喜 yǒng yuè 永月

臾 经须间历事诸佛 yú 于

绕 无量大众,眷属围 rǎo 扰

耨 阿多罗三藐三菩提 nòu (奴豆切)

敷 当华时闻众音声 fū 夫

洹 闻法欢喜,得须陀 huán 还

诽谤 虽不方等经典 fěi bàng 匪磅

堕 以恶业故应地狱 duò 舵

慰 以梵音声,安彼人 wèi 位

  • 1.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
  • 2. .中国佛教协会[引用日期]

正在前往请稍后...

官方直营 中国網投第一诚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例假期能吃枇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