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有人看,不一个字表示顺利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有大福报的人会有不顺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学佛网
&有大福报的人会有不顺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发布:你好&[ &]&& 日期: 20:50:00&&
  按照佛教的思想来说的话 能发大财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 佛教文章上面说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多也是福报小 有的佛教文章上面说什么 如果福报足够的话 心里想什么 就会出现什么 就是心想事成了 文章上面说万事不顺都是福报不够 我说句实话我觉得不顺的事情就是福报不够 老法师说要改命要除掉心里恶念不除掉不能改命 我有的时候能克制住恶念 有的时候克制不住 我发现我能克制住恶念的时候 我感觉自己福报确实增长了 人缘变好了 不顺的事情也顺利了  我福报增长了 不尊重我的人开始尊重我了 不顺的事情也顺了 说明没福报干什么都不顺 佛教文章上面也是这个意思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大福报的人 也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是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 马云是个大富豪 马云也是信佛的人 马云身价超过千亿 超级富豪了 我听一个人对我说过 那个人是个大学生已经工作了 他对我说 马云在四十岁之前 也是没钱 说马云四十岁之前处处碰壁不如意 现在是超级富豪了 马云也是信佛的 身价超过千亿了 马云能有超过千亿的财富 他是超级富豪 说明他是有大福报的人 可是马云四十岁之前 他事事不如意 四处碰壁这是怎么回事 有大福报的人为何还会有不如意的事情 马云也是信佛的  成吉思汗也是有大福报的人 成吉思汗统帅蒙古大军从蒙古开始攻打 一直打到了欧洲 我听我小学老师讲过 说成吉思汗领兵从蒙古打到了欧洲 蒙古帝国横跨欧亚相当于统治半个地球了  我在一位信佛的人空间里面看到一个说说 说说里面记载 成吉思汗曾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但每次他都在绝境中爆发出疯狂的意志,卷土重来,直至征服全世界!比智慧更强大的是信念!  成吉思汗领兵从蒙古打到了欧洲 消灭四十多个国家 让蒙古帝国横跨欧亚 相当于统治半个地球了 他能统治半个地球 福报很大了 福报之大不次于希特勒和斯大林了 老法师他老人家也说过 说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福报太大 性情太残忍 可是他一生不顺的事情也很多啊 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成吉思汗遇到逆境没有退缩 凭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卷土重来 最后成功了 毛泽东也把成吉思汗视为他眼中五大帝王之一 毛泽东也是能在乱世中统一中国的人 自视甚高 他都佩服成吉思汗  老法师也劝学佛人要学成吉思汗这种遇到挫折和不顺的事情不能放弃的精神 老法师也说过 就是说成吉思汗领兵打日本 攻打日本过程很不顺利 老法师的意思就是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向成吉思汗那样永不放弃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马云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为何一生还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希望各位学佛大德给我解释这个问题?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关于您的提问,我们随机推荐您读一读下列文章,同时也欢迎佛友在下面以评论方式回答: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我很难受,难道是个错误,不然为什么会如此呢
原因是什么
人在世,你的身边和周围什么样的人都有,而且也是各不一样的。
这一点,是正常的,你没有必要以人家的愿意,或是不愿意,耒左右自己的情绪。
人家说得对的,你就注意吸收;说的不对的,听听浮云而过,不必在乎。
十分关健的在于自已的理智与智慧,以及自己的自信心。
你没有错,那就自信设有错。那是客观存在,你设有错的现实。
人家说你错,你没错还是没错呀!何必为此而生气?!
应该锻练自己的涵养,从小就要养成,"宰相肚里能乘船"的宽阔心胸。
这对于你一生的快乐成长,愉快生活,永远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答案(共10个回答)
人的偏见是很自私很可怕的,俗话说一叶障目.他的优点和缺点是并立的,你若想拿掉那片叶子,首先要调整你的心态,很简单,每天都想他的好,哪怕一天只想一件.
是心理问题。也普遍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看到一个帅哥,一位美女;我们会想这个人,一般不是
什么坏人,但是不是好人,就很难说,因为当我们看电视,影院
里的人物时,长...
是不是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呢?例如对她不够关心?或是突然她不满足现状;对你的要求有所提高?
如果是后者的话!我想可能有个人影响了她。最主要的是对她多关心体贴一点!...
先明确一点:你还爱他吗?爱就试着去改变他,“没有礼节,写字特别差,总是乱说话,衣服没有档次”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他出身农村,没有礼节,写字特别差,总是乱说话,...
力气小的就打,嘴巴笨的就骂.
答: 你好,当然是直接跟你的婆婆指出来的,因为孩子在父母心中,是,他的榜样,所以,父母的,正确的行为对孩子都是,是有引导作用的,所以,如果经常讲父母的坏话对孩子的发育...
答: 那个家庭都会有烦恼的,甚至还会出现痛苦,要从思想上有准备应对复杂的人生,
对于具体问题,你能应对的就应对,实在应对不了的,就暂时回避一下,冷处理也是一种办法
答: 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还真的比较难沟通,我觉得你可以离开他们的店,自己去找其他的事情做,离开后可能会好些,生活就这样,长时间在一起总会有摩擦的,分别后才会有...
答: 低头不见抬头见,别弄的不好,忍一时风平浪静,忍忍吧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夜读】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CFIC导读: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看不惯”是境界太小
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从世俗的角度讲,“看不惯”不仅是境界小、情商低的表现,更会为自己树敌无数,招致怨恨。在这方面,曾国藩做的就非常到位。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漩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所以事事看得开,看的顺。曾国藩一门心思做实事,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
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老子认为,痛苦源于欲望的放纵。“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痛苦和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羁绊越重,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多。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将人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消除一空。当世人为了内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挤时,庄子却从从容的放下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包袱,开始往下走,名、利、权、势都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庄子,连生死大事也看淡了。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不哭不叫,却“鼓盆而歌”,因为在庄子看来,生死都是假象,我们都在大道中。
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则认为“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至乐吗?如果有至乐,人们将要做些什么,依靠什么?躲避什么,留念什么?喜欢什么,憎恶什么?
他说,在这个社会,“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反之,庄子认为,那些富贵的人不仅不快乐,而且还很苦恼,很忧愁。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达到极至的快乐是在内心深处,是没有表现的。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感应的乐,真正的荣誉是没有赞扬、没有名辉的荣誉。这种快乐,并非物质或地位等因素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
本文来源:老子道德经
古诗词中的十大人生境界,你修炼到第几重?
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最终都会形成各异的人生。古诗词中的十大人生境界,你修到了第几重?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宇宙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千百年来,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在陈子昂的面前,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诗囊空空,一贫如洗……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唐 ·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5.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 ·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6.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7.无常境界:岁月催人老
《代悲白头翁》
唐 ·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8.深邃境界:岁月中皆过客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
千年之后的今天,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更快地流淌着,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别人的世界”。我们也更容易变成“白头宫女”,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但能有人说说话,总是好的,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摩挲着温润的瓷釉,手指已经知道,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正在渐渐冷去……
9.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宋 ·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10.通达境界:古今一付笑谈中
《临江仙》
明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如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延伸阅读来源:法律金融研究
曾国藩:圆滑不如厚道 算计不如让利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端庄厚重是贵相。
据说,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他走路的时候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他说的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浑厚力量。
厚道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愿意与之交往,因为这样的人让人感觉踏实、放心,打心底里尊重、信赖,于是就能积累人缘、积聚人气,处处利于做事为人。
《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厚道的人,让跟你交往的人觉得放心,舒服,这才是最高的做人之道,这意味着这个人厚道,靠谱。
曾国藩有句名言:“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这就是说在功劳面前,要厚道实在,不能独吞胜利的果实。在责任面前,也要实事求是,不能找借口,圆滑地明哲保身,把错误推给别人。
厚道、实在的人,懂得敬畏,不会总想着走“终南捷径”,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
曾国藩一生就是厚道、实在的写照。他打仗讲究“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蚕食敌人,绝不投机,也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漏洞。
他修身,写字、记日记、读书,坚持了半生,从未有丝毫苟且和懈怠。他不论打仗还是修身,从来不“聪明”地走捷径,而是下笨功夫、真功夫、苦功夫。
明代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头脑聪明、能言善辩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实在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才有一流的大格局。
厚道、实在的人,就如大山,圆滑、精明的人就如风如水,任你风如何灵巧,水如何善变,遇到大山也到绕道而行。这就是老子“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的道理。
算计不如让利
曾国藩说“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他战场上身经百战,在官场摸爬滚打,也深知官场倾轧,世态炎凉,但他始终不算计别人,反而心存助人之心,懂得让利给别人。
左宗棠成名较晚,他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和帮助。左宗棠经常谩骂曾国藩。
左宗棠还多次鼓动大臣弹劾曾国藩。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这一点,极力攻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朝廷也借机打压曾国藩和湘军。此后曾、左两人断交。
当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管理全国最重要粮饷和物资输出地。左宗棠要领兵收复新疆,少了两江的支持绝不可能。如果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暗中做手脚、使绊子或者以各种借口延期供应,收复新疆是绝不可能的。但曾国藩却倾力支持,可以说这才保证了左宗棠最终的胜利。
曾国藩说,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做人不能老想着背后中伤、诽谤别人。
那些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经常在言语上算计别人的人,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曾国藩认为,与其挖空心思算计别人,不如包涵宽容、宽宏大度,容人、容事、容言。与其挖空心思,算计得失,算计别人,不如懂得让利给别人。
湘军在攻克南京之前,打下的最后一个重要城市是安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却把这一胜利的谋划、统筹之功让给了胡林翼,把前线血战之功让给了多隆阿。
曾国藩认为,人要“心存济物”,要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心,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样的人即便物质上暂时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贵者。
一个人应该抛弃小的利害得失,不算计,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众人的帮助,人生之路也会越来越宽。而如果能心存济物,那就放大了人生格局,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延伸阅读来源:华人正能量学府
曾国藩:人有4种富贵相,能得贵人相助
富与贵,为绝大多数人所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人具备贵相,什么样的人具备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样四句话: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也用人无数,有统计说当时清朝1/4以上的官员都是他提拔任用的。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四十多年的人世积累,曾氏认为具备以上品性的人,在社会上可以获得令人尊敬的地位。
做人,有2种贵相
1. 端庄厚重是贵相。
端庄厚重,“重”是根本。
什么是“重”?“重”就是稳重、厚重、庄重、端重、自重、负重。
这是一个有成功潜质的人,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素养。
中国有句话叫做“为官当如山”——山在那个地方,一言不发,但是你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靠的、可以驾驭和掌控局面的力量,这就是“重”。
所以,一个有成功潜质的人,最大的特点往往就是从容稳重,给人一种可以倚重、可以依赖的感觉。
一个动不动就表现出慌乱、冒失和浮躁的人,是很难在别人心中占有一定分量的,也就很难为别人所敬重、所信赖。
曾国藩说:“稳当从容,可当大事。”他为人行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重”字。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曾国藩说,这个特质是从他的祖父曾玉屏那里学到的。
曾玉屏一生没有做过官,但在曾玉屏的家乡,邻里发生了纠纷都愿意找曾玉屏来调解,而曾玉屏往往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人人对他心服口服。
这种权威到底从哪来呢?
曾国藩认为,就来自这个“重”字。
曾玉屏的品格、仪表、举止,赋予他一种值得信赖、值得倚重的影响力。
这就是曾玉屏没有任何外在的职位、却有着绝对的权威的原因。
一个人炼就出这种气场,成就一番事业自然也就有谱了。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气象不过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2. 谦卑含容是贵相。
为人谦卑,处事宽容,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一个谦卑的人,更容易得到贵人相助,并打通和建立人脉。
谁不喜欢谦卑的人呢?
穆彰阿曾是曾国藩的贵人,所以无论曾国藩的官职升到几品,他都毕恭毕敬地称穆彰阿为恩师。
穆彰阿外出归京,曾国藩会上府问安。穆彰阿过生日,曾国藩会精心写作寿联作为祝寿礼物。
不仅如此,平日学习每有所得,曾国藩就会告知穆彰阿。
后来曾国藩扶摇直上,穆彰阿因事被贬,二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国藩仍对穆彰阿恭恭敬敬,时常去府上探望。
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还带着儿子去拜访穆彰阿的后人。
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官场之上多数人是拜高踩低,曾国藩不从俗流,一直恭敬待人,很快就为自己赢得了“重情义,擅为人”的好名声。
此时,不用他上赶着寻找贵人和贤士,贵人和有才之士也自然会向他聚拢。
只有将谦卑化为品格,人才能不断地用更高的标准衡量自己,用更广博的心胸对待他人,从而为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人越是向高位迈进,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就越是复杂,谦卑则是应对复杂局面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
含容就是含藏宽容、宽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容过、容得、容失。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最能体现曾国藩的宽容的,是对待左宗棠。
曾国藩初到长沙练兵时,左宗棠就跟人说曾国藩才能不行。
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未等圣旨下达就匆忙离开军营,左宗棠认为曾国藩这是不忠,鼓动官员大肆攻击他,但曾国藩再度出山时,还是主动拜访左宗棠寻求关系好转。
后来左宗棠落难,曾国藩又和胡林翼一起举荐他,左宗棠这才得以带兵,他日后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的。
曾国藩对左宗棠可谓仁至义尽,但左宗棠并不领情。
这人脾气倔,认理不认人。
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江宁,由于疏忽,让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
左宗棠抓住这一点,极力攻击曾国藩、曾国荃兄弟。
此后两人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
或许是曾国藩的宽容触动了左宗棠,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送来的挽联上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
后来,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代都照顾有加,这或许就是宽容可以化人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总免不了有意见相悖、言语碰撞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该主动退让,宽以待人,以心换心。
作为管理者,当属下因为非主观过失造成公司或个人的财产损失时,给以宽容理解会让员工产生真心的感激之情,并将这份感激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
宽容是一种精神和气魄,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多为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者。取得成功的,多是这类人。
做事,有2种富相
1. 事有归着是富相。
事有归着,就是做事情沉稳有序、终有着落。
也就是脚踏实地,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既要认真于细节,又要持之以恒。
谋事、创业,很多人都想一鸣惊人,一件事没做完就放下去干别的事,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懂得事业起于积微,功名需要寸累。
这种人,注定是走不远的。那些事有归着的人,才值得期待。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这样一句:男虽身在礼部衙门,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不苟不懈,尽就条理”,说的就是事有归着,也正是曾国藩的做事准则。
不苟就是不苟且、不随意,态度端正、一丝不苟;不懈就是不松懈,不拖沓,不懒惰。尽就条理,就是一切都有条有理。
认真+勤奋+有条理,不管是读书、做事、做人,不敢说一定飞黄腾达, 至少在学校是优等生,在职场是好职员,在朋友圈中也是一靠谱、可依托之人。
这类人,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定是小富久安,哪怕没有大成,也会常有小获。
如何做到?最重要的是心要踏实,不浮躁,做不到往往因为这点。
这靠的是曾国藩给出的两个字:耐烦。
曾国藩特别强调一个“耐”字,并解释说:
没有获得上司的赏识,要耐得住冷清;
薪水不高,生活困顿,要耐得住贫苦;
各种应酬交接,难得清静,要耐得住辛苦;
事业成功不要急,要耐得住寂寞。
曾国藩的这段话,对身在职场的我们也很有用,可以说击中了很多人的要害。
在单位里觉得周围的同事都不如自己,而老板看不到这一点,没有对自己另眼相看,因而觉得愤愤然,这是耐不住冷清。
工资比别人低,买不起房买不起车,总是羡慕那些有钱人,却不能脚踏实地地赚钱,这是耐不住清贫。
工作总是千头万绪的,任务繁重、压力山大,于是心中烦乱不堪、想要逃避,这是耐不住辛苦。
年纪已经不小,事业却没有太大起色,于是着急焦虑,想投机赚快钱,这是耐不住寂寞……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就是人生。
耐烦是修身的重要方面,也是做事的重要法则。
一个人成不成熟,能不能成功,从能不能耐烦就看得出来。
2. 心存济物是富相。
心存济物,就是不只想着自己,还要去想着其他的人,关心别人、关心社会。
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成功的条件,没有人脉、不得人心还想成事?
老子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是成功的道理,懂得给予,才能获得。
心存济物是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叫“诚”。
曾国藩对“诚”极为重视,将其提高到“血诚”“拙诚”“朴诚”的境界。
血诚,是对事业,是对国家社会的心存济物。
在征讨太平天国的靖港大败之后,曾国藩给皇帝的奏书里说:“虽经战败,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
这是一种敢担当的姿态,不服输的状态,负责任的心态。
曾国藩还有一句名言:“打落牙齿和血吞。”
被人打落牙齿,喊痛没用,哭也没用,还不如把牙齿带着血咽下去,咬牙继续干。
这都是成功的必备素质。
拙诚,是对做事,是对自身职责、自我理想的心存济物。
“拙”就是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去做,不玩机巧;“诚”就是实心实意地去做,不偷奸耍滑。
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就是拙诚。
为人处世至诚,人必知我、敬我;治心修身至诚,人必信我、助我。
拙诚,就是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想精通任何事、取得大成就所必不可少的精神。
朴诚,是对为人,是对他人的心存济物。
“朴诚”就是真心实意,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成就人。
曾国藩对他人的真心,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来到他的旗下,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在当时是无人可比的。
对这一批人,曾国藩都悉心栽培。
每次打完仗,曾国藩都要保一大批人,把功劳分给大家,他自己从不居功自傲,所以海内外的人都愿意跟曾国藩共事,都愿意供他驱使,曾国藩有命令,只要一句话,人家马上去做。
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业,就有多专业;能够帮助别人多少,获得的回报就有多少。
这就是心存济物的真谛,富相的内涵。
曾国藩所说2种贵相和2种富相,不仅是他的经验和智慧,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有人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人品是最硬的底牌,最高的学位;
曾国藩则告诉我们:最好的能力是品质,品质是最硬的后台,最大的贵人。
人生富贵,需要自求。
延伸阅读来源:洞见
曾国藩:傲乃败亡之道,言多贻害无穷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
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一、傲,败亡之道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失败,全在于他过于骄傲。关羽是猛将,有勇有谋,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都足以证明他的能力非凡。
但过于高傲自恋却让关羽败亡。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就有些得意了,东吴方面当关羽听说孙权拜陆逊为将代替吕蒙时,他说:“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震!”
而富于谋略的陆逊代替吕蒙后,又是写信又是送礼,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关羽更是麻痹大意。对于别人的话,关云长根本听不进去,每每都感觉自己下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而别人说的都是没用的。最终被杀害。
二、多言,贻害无穷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戒多言”的本质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延伸阅读来源:华人正能量学府
曾国藩的中国式领导力:如何将乌合之众打造成一支精兵?
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本文以曾国藩治理湘军为切入点,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式领导的范例。
▲ 曾国藩身上表现出的品质和实践恰恰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式领导。
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是什么让曾国藩将一群草根起家的乌合之众打造成一支精兵?他在学习太平军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只有共同的信仰,才能熔炼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力以相救”的死党军队。
因此,擅长讲文化、讲价值、讲理念的曾国藩将军队和政治的斗争提升到价值的层面,高举“卫道”、“忠义血性”的大旗,以此作为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同时,作为领导者,曾国藩为军队提供一个超越内部关系的长远目标,使湘军成员持续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为了它而奋斗——而这,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家需要学习的领导要素之一。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除了共同的信仰,优秀的管理者还需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就像曾国藩治理湘军一样,在确立湘军的制度后,他不用自己挥着战刀在后面逼下属冲锋陷阵,下属自然就知道往前冲。
曾国藩一改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在湘军采取了全新的制度设计——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而湘军的高待遇又不愁招不到兵。但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进入湘军,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这样一来,从大帅到士兵形成了层层的感激关系。如此,湘军就像一颗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了,人和人的关系也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除了招募制,曾国藩还规定,在作战过程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战死,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只有保住长官,士卒才有继续升官发财的机会。保护自己的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的要求,但在湘军里面,却成了最符合士兵利益的行为。由此在湘军中,道德和利益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反观现代商业世界,备受瞩目的华为公司跟湘军有很相似的地方。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而这一核心文化的落实也要归功于制度设计。华为的制度设计是“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从招聘、待遇、晋升到淘汰,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围绕着“奋斗”这一主题展开,围绕着保证奋斗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有责任心和有才能的人会不断进入公司的中坚层。华为由此被打造成一个奋斗者的平台,奋斗由此也就变成了员工自觉、自发的行为,从而推动着公司的迅速发展。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湘军和华为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
要讨论曾国藩为何能吸引众多贤士,还要引用李鸿章的一段奏折:“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一个做上司的,有了好处总是让给自己的下属,有了责任总是自己担起来。这样的领导,时间长了,做下属的怎么会不感动呢?曾国藩的时代,已经是所谓的“末世”,争功诿过、投机取巧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风气,但曾国藩就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从影响周边的人开始,一步步地转移了这种习气。这就是他能够吸引一大批人为他所用并最终成就自己事业的根本原因。
在谈到一个领导者如何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地追随自己时,曾国藩曾说过八个字:“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有了功劳不要马上一个人独占,有了过错不要马上推诿给别人。在给曾国荃的信中他还说:“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对于领导者来说,成就了下属,就是成就了组织;成就了事业,最终也就是成就了自己。
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力,是怎样感动别人,真正让下属对你的行动不但表示赞同,而且形成一种心甘情愿的追随。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曾国藩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所释放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足以打动人心的影响力。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格局,也正是曾国藩身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用共享的利益激励人
在利益方面,曾国藩在钱、权、名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其对将士的激励作用。湘军的高军饷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加入湘军的热情,在利益方面对将士们的满足又极大地提高了湘军的战斗力。在个人发展方面,在传统的科举考试之外,曾国藩领导下的湘军更为无法走通科举之路的人们打开了另一条晋升之路。只要你有能力,能打仗,能做事,在湘军就可以迅速得到晋升,湘军由此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那个时代的优秀人才。湘军也由此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对于很多湘军成员来说,可以共享湘军发展所带来的机会,是最大的激励因素。
在名声方面,在给鲍超的信中曾国藩也曾说:“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凡涉及到利益,一定要注意与人共分;凡涉及到名声,一定要注意与人共享。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
作为一个领导人来说,胸怀是很重要的。曾国藩的成功大半得益于胸襟的广阔。曾国藩常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胸次,就是胸怀,是胸襟,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什么想不开的,那一定是他学习、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没有学到家,没有深刻体会,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耿耿于怀。
曾国藩特别注重胸怀宽广,强调领导者要有君子胸怀。他认为:“君子……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领导者心胸宽广,装得下整个天下,也放得下整个天下。
开阔的胸怀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在湘军中,曾国藩也特别注重士兵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这样的团队,必然就要解体了。所以要相互和衷共济,就应该先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相互包容和理解。相互支持和信任最重要。
伟大的领导力,一定要以清晰的理念为核心,以坚定的践行为关键,一定是大中至正、可昭日月的,曾国藩就是如此。曾国藩的领导力中并非完全没有权谋的因素,但其核心不是权谋,而是理念。曾国藩身上表现出的品质和实践恰恰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式领导。
延伸阅读来源:华人正能量学府
曾国藩八字诀:高、远、厚、实、勇、毅、坚、卓
“高”指有高深的见识。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做事情,见识是首位的,才能还是次要的。曾国藩自己承认“乏才”,别人也评价他只是“中人之资”,但是这中人之资,却成就非凡之功,靠的是他高明的见识。
见识从哪里来?通过学习,不学习肯定无见识,所谓“人不学,不知‘道’”。
学习不外乎“读书”与“做事”,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又要求子弟学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远”是长远谋划的意思。
曾国藩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又说:“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太平军刚开始壮大的时候,曾国藩就意识到绿营兵(国家的正规军)严重腐败,军纪败坏,根本不可用,所以他组建湘军时,在招募和训练方面有长远谋划,一直要等到军队成熟才出兵。
尽管皇帝一再催他出兵,而且被太平军围困的是自己的好友和恩师,曾国藩仍然坚持,以还需要训练为理由抗旨不从,为湘军成熟赢得了时间。
“厚”指厚道。
曾国藩说:“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不少同乡会去找他,一旦找他,难免会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旦危急,自然会有几分棘手。
曾国藩遵守他祖父的教导来应对,“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钱财方面量力帮助,办事则尽全力。
曾国藩掌握大权时,难免身边有沽名钓誉的人,比如宣称对美女、对官位不动心的假道学,曾国藩也能容纳,给予礼遇。
“实”指诚实务实。
曾国藩说:“守笃实,戒机巧。”
他认为“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乃是载福之道;坚决反对投机取巧,算计别人。
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谈、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教导后人也是要学习实用的技能,而不是热衷于做官。
“勇”指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曾国藩说:“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曾国藩一生多有挫折,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因为吃败仗,一时激愤,想一死了事,但是始终没有退缩过。
他曾经说自己“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
“毅”指刚毅,或者是曾国藩的另一种说法“倔强”。
曾国藩说:“至于刚毅之气,决不可无。”
曾国藩在给三弟曾国荃的家书中又说,“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认为功业文章,都需要有这两个字贯穿于其中,不然软弱无力,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就是从这两个字上下功夫。
有一次,曾国藩和一个幕僚聊天,谈到自己的几个部下气性大,幕僚说:“做事的人总有脾气,不然也做不成。”曾国藩表示赞成这个说法。
“坚”是坚忍的意思。
曾国藩说:“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
坚忍的人从不叫苦,不是没有苦,而是有苦不言语,只往肚里吞。
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当中,都将遭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面对小人的无端攻击,面对事业或感情上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愤懑、恼怒,甚至绝望,也可以选择坚忍、迎难而上。不同的选择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年轻气盛,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排挤,往往反唇相讥,显得很不成熟。
1857年初至1858年夏,曾国藩利用在家守丧的机会,全面总结过往人生,最终得出了“柔弱胜刚强”的结论。
自此以后,曾国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对清廷的猜忌,同僚的排挤,属下的背叛,他不再愤世嫉俗,而是默默地选择“打掉牙,和血吞”,凭借着超乎常人的韧劲渡过难关,最终取得胜利。
“卓”指卓然自立,有所为,有所不为。
曾国藩在给李元度的书信中说:“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意思是我们这些人办事,成败只好听天由命,毁誉也随别人的便,只有自己处事的方法,靠自己来决定,也就是说,不随众人的喜惧而发生变化。
卓然自立,也就是本色做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坚强的信念与操守,并且坚持这样的原则,方能走得更远。
不为防范他人而丧失做人的乐趣,不为取悦他人而丢掉做人的风骨,不为名缰利锁而矫揉做作,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延伸阅读来源:华人正能量学府
转载: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利的反义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