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下记哭书的哭书

记那些你感到的要哭的书【中国海洋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9,644贴子:
记那些你感到的要哭的书收藏
订中国海洋大学上携程,服务有保障免费预订,到店付款,住店送100元消费券.
我先来,荆棘鸟的细腻让我感动的要哭,它不是某个细节细腻,而是整本书都是这样的细腻!
居然没有人看书!!
今晚刚开始看的,乖,摸摸头,上课边看边哭
活着,不感动,是难受的哭了。。。。
《楼主的一辈子》
追风筝的人
这个贴好,得顶。狼图腾
《狼图腾》啊    ——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
武侠都看哭过
《活着》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画家
朱衣点头-原谅我不能娶你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请吧友们聊聊你们说的书中的感动之处
如果能让我这么冷血的人看哭作者的功底得有多么深厚
这么有价值的贴得顶,带了一波节奏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
新标准大学英语算么,每次都读到想哭
楼楼最近几天有些事,无法上网回复,望大家见谅,另外还请大家帮忙顶一下
这么好的帖子居然就这么沉了求帮顶!!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关于“县委书被吓记哭了”
新闻报道: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矿领导下井。然而,经过对矿区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国有大煤矿领导下井已成常态,但占矿井总数90%左右的小煤矿而言,该政策或将成为一纸空文。
新闻里用“再次强调”,指出对生命的尊重,“生与死之前,人人平等”。这就是公正。不过,随后也出了笑话。据说某县委书记跟着领导下矿井,到400米的时候,这位县委书记就被吓哭了。
按一般的推论,这县委书记也该是“人民公仆”了,居然被“主人”的环境吓哭了,他称职还是不称职,就很清楚了。一样的环境,为什么会成为一些人的生存依赖、甚至会成为坟墓,而另一些人却连进去都会被吓哭呢?这样的“人民公仆”不要也罢。
矿井只是一些人的特殊环境,大约就是因为特殊,才有这样的规定,让领导也体验生死考验。还有住房、还有教育、还有医疗等等……那里有更多的体验需要领导去品味,政府大可也出一些这样的“通知”,看看领导们在棚户区、在贫困山区……让他们看看“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吧。
县委书记哭了,究竟是不是被吓的呢?或者是他良心的自责?抑或是他为矿工的艰辛而伤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记录这惊世骇俗的一幕……
县委书记哭了,他为什么会哭呢?这是一个问题。他的泪是为谁而流呢?这又是一个问题。他哭了之后,怎么样了呢?这还是一个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哭梦笔记电子书txt全集下载_百度知道
哭梦笔记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他说过他会赴约的,不管杀多少敌人,无论如何冲锋陷阵。却不知他所谓的杀人如麻……只是想为他的女人守出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天下。  十年之约,握不住。本应高大阳刚的身躯却伛偻地蜷曲在一起。在苍白肆虐的风中瑟瑟的颤抖着。因为他对她发过誓,为了她,他不能死,要站起来……  “……!”男孩又惊醒了。双眼呼呼地直冒金星,而眼眶上早已留下了浅浅的泪痕,双手温柔的掏起那紫色衣裳的尸体。  英眉银发。  “铃:哭梦笔记作者:夜八面第一章 哭梦初醒更新时间 19。面前,尸横遍野,浓重地勾勒出的复杂黑暗的世界。而我却只想轻轻地涌入与它绝缘的清澈小溪,弥漫出只属于自己的简单幸福的人生,就像她的这条命。  “尼玛啊哭梦笔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却能依稀地辨认出一个微微凸起的人影,他用此生去守,却只守来了一具没有呼吸的身躯。依稀可见的青须包裹着紧抿着的嘴唇,散发着阴沉的气息,总不能叫人连睡觉都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吧,孤身一人的他,又如何能左右……  风沙嘲笑着模糊了他的视线,摒弃着他啮噬的残暴人性,杀人如麻,他摇晃了下身体。  不知何时:01:21
字数,犹如鹰眼般冷峻锐利!这种鸟梦要做到什么时候啊……”男孩很无力,却也不心恼,只是这令人伤心的桥段实在来得不是时候:2193 岁月是那最深最深的长河。  他哭了。泪水无声地洒落,溅起那微不足道的尘土!!,精美的银灰色眼睛完美地嵌在硬朗的面颊上。可是命运如同无柄的利刃:内容预览
采纳率:83%
已发站内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电子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老人去世了哭的哭书_百度知道
老人去世了哭的哭书
老人去世了哭的哭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难受就哭吧,,或许是种解脱/.
毕竟老人家是安详的走去的./
但是老人是仙逝的话,,也应该高兴.因为感情太深,对突然的失去还是觉得心疼.
采纳率:86%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3,355被浏览4,385,718分享邀请回答7.8K7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ysx8.net/yousheng/down16858.html这是我听过的最全的《明朝那些事儿》有声小说,木成播讲,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插播的广告。 可以下载后装在手机里听,超爽。 刘纪同和王更新的有声小说都不全 如果哪位发现更好的版本,可以在评论里留言。 看《明朝那些事儿》这一段,我潸然泪下 :事实上,李时珍原本不想做医生,因为他的父亲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也有点钱,但在那年头,四书五经才是正道,医学算是杂学,那么医生就是杂人了。   杂人自然是不受待见的,有钱又如何,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时珍的老爹千叮咛万嘱咐,将来千万不能从医。   李时珍是听话的,但就是考不上,你有什么办法?更为麻烦的是,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染上了一种极为难治的肺病,百般折腾,死去活来,才算保住了一条命。   于是不久之后,久病初愈的他找到了父亲,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考了,请将医术传给我。”   父亲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不想再让别人承受。(作者基于事实合情合理脑补的)   在我看来,这大致就是李时珍的行医动机。   虽说读书不在行,但摆弄药材,李时珍还是很有点天赋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见过的怪病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   这么看来,现在医院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坐镇门诊,二三十岁的医生只能坐在一旁打苍蝇,也实在不是没有来由的,医术如何暂且不说,人家毕竟多活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李时珍明显不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的医生,一点潮流意识都没有,他给穷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万的医疗费,竟敢热情问诊嘘寒问暖,竟敢免除所有的检验费、治疗费,实在是“罪大恶极”!   行医十几年,不计成本,只求救人,李时珍就这么坚持了下来,他的积蓄越来越少,名声却越来越大。   于是到了嘉靖三十年(1551),他迎来了人生的一场大变,在这一年,几个人找到他,十分客气地把他请到了楚王府,希望他担任楚王的私人医生。   能吃饱饭,还有无数的医书和药材资源,李时珍不是傻瓜,他答应了。   在楚王府,李时珍干得很不错,治好了很多人,被称为神医,名震天下。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嘉靖这样的人,所以在听说李时珍的大名后,他便告诉楚王,你另外找一个医生,把这个给我送过来。   就这样,李时珍进入了太医院,并见到了大明帝国最高级的病人嘉靖。   其实能进入太医院,李时珍是很高兴的,能做到太医,也算是医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实在也说不过去。
  嘉靖其实身体很好,只要能够坚持锻炼,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太极拳,活个七八十岁应该不成问题,可他的目标过于远大,七八十?至少也要活个七八百才够本。   于是他开始没事找抽,日复一日地吃重金属和水银,还美其名曰金丹,李时珍倒是劝过他,也想帮他,却毫无用处。   这实在怪不得李时珍,因为要从科学门类来分,嘉靖同志弄的这一套应该算是有机化学,隔行如隔山,李医生当年也没搞过化学,只能爱莫能助了。   太医院别的没有,医书和药材是不缺的,于是嘉靖接着磕他的药,李时珍接着搞他的研究,直到有一天,他认为自己已经学不到更多东西了,便打起背包,收拾资料,离开了这个他曾无限向往的地方。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回到了民间,这一年他三十五岁,见过最穷的贫民,也看过最富的天子,到过寒酸的茅舍,也走过金銮大殿,人世间的富贵、疾苦他已了然于胸。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爹就是被一堆奇形怪状的药材给治死的,在表示哀悼的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李时珍的那个年代,患了感冒开给你几剂砒霜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没办法,咱中国地大物博,药材植物也多,到底哪种东西治什么病,谁都搞不清楚,被乱治胡吃搞死的人,也只有阎王才能数得清。   忆往昔,他此起彼伏,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以及正确用法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本草纲目》。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时珍开始写这本书,要知道,医书不是小说,你不但要写出药用植物的形状、外貌,还要详细描述它的特点、疗效。坐在家里胡编乱造,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 所以从决定写书的那一天起,李时珍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奇特而艰苦的生活。   [1055]   作为曾经在太医院干过的医生,此时的李时珍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医术且不说,想想当初这人给皇帝都号过脉,那就是御医,说起来咱这辈子还看过御医,也够吹个三五十年的。   名声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时珍就算闭着眼睛号脉,混个百万富翁也绝不成问题。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开始远行,足迹踏遍了全国十三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曾亲自品尝过许多药材植物,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一命呜呼。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了宽敞的诊所,也放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执著地写了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开始,历经二十六年,李时珍走遍了全国各地,尝遍了无数植物药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医书,最终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共计十六部,五十余卷,全书记载药物一千九百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并全部附有手绘插图(佩服),此外书中还收入经检验有效的方剂一万一千多则。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没有能够看到此书的出版。   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很快脱销,并迅速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书籍,而李时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阶、张居正,成为被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   而对于《本草纲目》的意义,其实不需要用它的传播范围以及受到的夸赞加以肯定,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出现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现在仍然继续,这就够了。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著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将尊重病人所交给我的秘密。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派别或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1948年医学日内瓦宣言 我知道,李时珍没有读过这一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   所以,在我国漫长的你死我活斗争史中,我写下了这一节,并以不朽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以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伟大的李时珍医生永垂不朽!引自《明朝那些事儿》
以下段落可以看出他始终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的。
直到他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之后,才明白了这样几个真理,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土地,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会开始变卖家产,从家具、房子到老婆,孩子,到了卖无可卖,就会去扒树皮,树皮扒完了,就去吃观音土,而观音土无法消化,吃到最后,人就会死,死的时候肚子会胀得很高。
同时他还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诗词书画,也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哀愁,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掺着沙子的米饭,对那些骨瘦如柴、眼凹深陷的饥民而言,一幅字画是王羲之的还是怀素的,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字画纸够不够厚,方不方便消化。
在看到那些倒毙在街头,无人理会也无人收拾的尸体时,他有时也会想,这些人生前是不是也有过妻子、丈夫、孩子,是不是也曾有过一个欢笑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
比如这位辽王,含着金钥匙出生,丰衣足食却依然不知足,鱼肉着属地的百姓,想用就用,想拿就拿,他要做人,百姓就得做牲口,他要潇洒地去活,百姓就要痛苦地去死。
每当张居正结束应酬,离开丰盛的酒席,走出金碧辉煌的王府门口时,总能看到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和无家可归只能睡大街的流浪者。
原来天堂和地狱只有一墙之隔。
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当无数的贫民受到压榨,失去土地四处流浪的时候,高贵的大人们却正思考着明天去何处游玩,该作一首什么样的诗。
我不清楚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我只明白,他的马队所到之处,没有先进生产力,没有国民生产指数,没有经济贸易,只有尸横遍野、残屋破瓦,农田变成荒地,平民成为奴隶。我不知道什么必定取代的新兴霸业,我只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自己到后金军的马刀下面亲身体验。马刀下的冤魂和马鞍上的得意,没有丝毫区别,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剥夺的权力。引自《明朝那些事儿
=============二更========看这套书哭过多次,评论区也都有提到,杨继盛、杨涟、于谦、铁公、戚家军横屿之战还有刘綎、杜松战死、沈链弟子看到仇人被杀以下引用《明朝那些事儿》在严世蕃被处决的那一天,京城民众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刑场观刑,并随身携带酒水、饮料、副食品等,欢声笑语,边吃边看,胜似郊游。
  人缘坏到这个份上,倒也真是难得了。
  也就在这一天,一位在京城就读的太学生不顾一切地挤进人群之中,占据了最佳的观刑地点,他的手中还高举着一块布帛,上面只有七个醒目的大字——锦衣卫经历沈链。
  在亲眼目睹严世蕃的头颅被砍下之后,他痛哭失声,对天大呼:
  “沈公,你终于可以瞑目了!”
  言罢,他一路嚎哭而去,十几年前,当沈链因为弹劾严嵩被贬到保安时,曾不计报酬,免费教当地的贫困学生读书写字,直到他被严嵩父子害死为止,而这个人,正是当年那些穷苦孩子中的一员。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等待了太久,而他终究看到了公道。而戚继光选中的打击目标,叫做横屿。
  横屿是一个小岛,位于福建省宁德东北,岛上盘踞着千余倭寇,人数并不多,但戚继光之所以选中此处,是因为这里有着最难打败,最为顽强的敌人。
  事实上,岛上的倭寇确实不同寻常,其中大部来自日本九州地区,这里是日本最为贫困的地区,当地居民凶恶野蛮,秉性顽劣,后来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第六师团,就是由九州人组成的野兽集团。
  他们在此盘踞了三年之久,平日烧杀抢掠,搞得此地附近几百里荒无人烟,宁德县城成为一片废墟,福建巡抚曾调集十几路大军围攻,却毫无成效,因为他们不但战斗力极强,还有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帮手。
  其实横屿岛和陆地的距离很近,最多也就几里而已,说句寒掺话,带个救生圈就能游过去,但奇怪的是,以往明军大规模进剿,总是眼睛看得见,两腿过不来。
  之所以会有如此怪事,是因为横屿岛实在太过奇特,这里早上退潮,下午涨潮,涨潮的时候,海水十分汹涌,会淹没原有的陆地,将海岛与大陆的距离拉大近几十里。而退潮的时候,海水带来的大量泥沙会使道路十分泥泞,根本无法行走。
  所以现在你应该知道原因了,每天白天落潮,下午晚上涨潮,这就意味着夜袭十分困难,而在光天化日之下横渡进攻,实在是被人当移动靶练习射击的绝佳机会,更为麻烦的是,即使你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往前冲,在你成功上岛之前,也很有可能被脚下的烂泥陷住,或是摔个七荤八素。
  好吧,就算你是神仙,腾云驾雾地上了岛,遇见了敌人正式开打,但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一定要抓紧时间打完收工,并且最好保证打赢。因为到下午,潮水就会再涨起来,而且这玩意不等人,它三点涨潮,你四点还没有完事,对不住,兄弟你只能在岛上过夜了,万一你运气不好,上岛的人数不多,或者没有打胜,就要有晚上被人摸黑干掉的心理准备,因为对方应该不太愿意与你和平共度这个夜晚。
  所以整整三年,前前后后十几万军队,几十位将领,对此都束手无策,于是戚继光来了,而他总是有办法的。
  仔细研究了此地特点后,思虑再三,戚继光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战略,但在作战之前,他还必须做一件事。
  戚继光开了一次会,与会者是他属下的所有将领和士兵。在会议上,他用沉重地声音告诉了所有人事实的真相:
  在横屿岛上盘踞着一群十分凶悍的倭寇,他们可能比以前遇到的任何敌人都难于对付,而且此地潮汐复杂,早上六点开始退潮,下午二点开始涨潮,也就是说,从登陆开始到战斗结束,你们只有四个时辰(八个小时)的时间。
  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宁静,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戚继光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最后的话:
  “你们一旦上岛,便无退路,如不能胜敌,潮汐再涨时,便是必死之刻,若你们无此决心把握,便不要渡海,我绝不责怪。”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戚继光听到了雷鸣般的回答:
  “不远千里而来,岂能后退,不杀倭奴,誓不罢兵!”
  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为被杀害的同胞复仇,不用犹豫,也无须多说。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初九凌晨,戚家军向横屿发起进攻。
  此刻潮水刚刚退去,而天色尚早,倭寇们戒备松懈,是最佳的出发时间。
  但刚走几步,第一个难题就横在了面前,由于刚刚退潮,道路十分泥泞,很多地方完全无法行走。但戚继光早已想好了对策,他让每个士兵带上了一件特殊的物品——稻草。每前进一步,士兵们都撒草铺路,部队开始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此时海岛上的倭寇已经发现了戚家军,但他们却没有行动,只是冷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幕。因为他们十分清楚,要想登陆上岛,靠稻草是远远不够的。
  果然,更为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士兵们终于发现,越靠近海岛,泥泞就越严重,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致命之处,在于体力。
  曾有历史学家统计过,明代士兵作战时,身上的盔甲,外加武器装备,负重至少在十五公斤以上,而携带多种武器的戚家军只多不少。
  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连美军特种海豹突击队平日演练时,负重也只有十公斤左右。而戚家军在跨越淤泥之后,还要趟过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武装泅渡。
  事情似乎正如倭寇们的预料,明军开始体力不支,东倒西歪,照此下去,即使能够爬到岸上,也根本无力作战。
  后方的戚继光看到了这一切,他十分清楚,如果继续下去此战必败,于是,他让人拿出了他预先准备的那样东西。
  前面的士兵们已苦不堪言,只凭借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而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一阵响亮的鼓声。
  士兵们回过头来,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
  戚继光独自屹立在那里,奋力地击打着擂鼓。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这是他能提供的唯一帮助。
  于是在这个即将破晓的黎明,孤独而清越的鼓声回荡在天地之间,回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片刻沉寂之后,在鼓声的伴随下,明军支撑着疲倦的身体,向前方的小岛继续前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以及必胜的信念。
  因为那本就是属于他们的土地。
  倭寇们终于慌乱了,他们亲眼看见了奇迹的发生,这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忽然重新奋起,征服了泥沼和海水,一步步向自己走来。
  被巨大恐惧笼罩的倭寇立刻开始整队,集中全部兵力在海边列阵,准备玩一次“击其半渡”,等待明军上岸后,趁他们立足未稳,发动攻击将他们赶下海去。
  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登岸的明军并没有如倭寇所料,直接发起进攻,而是坚守原地,直到剩下的同伴赶到,排出那个特别的阵形后,才开始继续前进。这时倭寇们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自鸳鸯阵成型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失败就已注定。
  所以虽然他们来自出产最凶残野兽的九州,虽然他们负隅顽抗,进攻受挫仍然狂叫着挥刀冲锋,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比他们更为勇猛的明军和威力强大的鸳鸯阵面前,失败是他们的唯一结局。
  很快战斗就演变成了游戏,倭寇全线溃败,而明军则变为三才阵和五行阵,四处追赶逃窜的倭寇,并将他们置于死地。岛上的千余名倭寇要么被杀,要么自杀,要么淹死或被俘,总之无一幸免。
  横屿之战就此结束,三个时辰之内,明军全歼岛上倭寇,并解救出被掳妇孺八百余人,己方伤亡共计十三人。
  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戚继光和他的军队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当之无愧。
  战斗胜利了,用尽最后一分气力的明军再也支撑不住,纷纷躺倒在地,动弹不得,寂静笼罩着战后的横屿。
  戚继光沉默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他知道,这是胜利的宁静,是无声的凯歌。于是一声高昂的吟唱就此响起: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停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即千古传诵之《凯歌》,青史留转,余音不绝。即便现在引用此文,依然泪目1.9K2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猪羊祭时候的哭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