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 诗歌的诗号是什么?

孤独是人类的宿命——杭州电台FM89《苏曼殊情传》访谈
孤独是人类的宿命
——杭州电台FM89《苏曼殊情传》访谈
嘉宾:涂国文
若&&尘:涂老师,您的长篇小说《苏曼殊情传》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请您给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吧。
涂国文:好的,若尘。《苏曼殊情传》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与我们杭州有着深厚情分和深厚缘分的一个和尚,他一生13次来到杭州,其中有9次是独身前来的,并且他死后也葬在了杭州,先是葬在孤山脚下,后来又迁葬到鸡笼山。他就是中国近、现代一代情僧、诗僧、画僧和革命僧苏曼殊。
《苏曼殊情传》书写了苏曼殊和尚从出生到去世总共35年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再现了他扑朔迷离、落叶哀蝉的畸零身世,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坎坷命运,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超拔个性,至情至性、如血奔心的浪漫情怀,天下为怀、苍生为念的炽热衷肠,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赤子心地,出污不染、孤标纯洁的高尚品格,半僧半俗、落拓不羁的奇异人生,冷艳其外、熔岩其中的怪诞行止,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天纵奇才,裁章闲澹、刊落风华的锦绣文字,是一部关于苏曼殊的“百科全书”。苏曼殊一生的行藏,尽纳其中。
若&&尘: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写这本书的?为什么写他?
涂国文:萌生写这本书的潜意识应该产生于19年前我初来杭州时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大学中国近代文学教材上读到苏曼殊的作品以来,苏曼殊就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他与在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直是我心中景仰的与杭州有关的两个和尚。1996年,我之所以毅然从江西奔向西湖,并最终定居于杭州,老实说,除了六和塔、西湖、岳飞、秋瑾和白娘子,便与这两个和尚有关。不过那时并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天会写这两个和尚。真正萌生出写这两个和尚的念头,是在2007年秋天,那时我从单位辞职自己开公司了,因为时间完全受自己支配,心头忽然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要将心目中的这两个奇僧的人生传奇写出来。
这个念头产生后,我如着了魔一样进入了创作状态,先是疯狂地搜集一切同李叔同和苏曼殊有关的资料,通读他们的所有作品,通读所有我所能搜集到的写他们的书和研究他们的文章,每个人的资料大概都看了500-600万字吧,到了2008年,我先写了个12万字的小长篇《李叔同情传》试手,感觉还不错,到了2009年春天,乘胜追击,继续写作《苏曼殊情传》。那时做生意,白天都很忙,要拉业务、做业务、应酬,只有晚上才有空。每天吃好晚饭后,就坐进书房,足足坐了6个月。那时我父亲还在世,住在我家,我晚上都没有好好陪过他,现在想来真是追悔莫及。小说写得还算顺手,本来计划写满30万字,写到28万字时,人实在太疲劳了,不想再写了,就赶紧把它结束了。
我为什么要写苏曼殊这个人物?因为他好玩、有趣。我很喜欢好玩、有趣的人。当然,更主要的是苏曼殊这个人物的人生实在是太富有传奇色彩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样的人物,只有苏曼殊一个独例。不是我要写他,是他的传奇人生吸引着我去写他。
若&&尘:请您谈一下您笔下的苏曼殊吧,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着怎样令您特别想要书写的部分?
涂国文:苏曼殊,原籍广东香山,生于日本横滨。他的人生真是太复杂、太精彩了。他虽然只活了35岁,但他的人生,我看比很多有着85岁人生阅历的人还要复杂和精彩。要想说清他是怎样一个人,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大体说来,苏曼殊具有这样八种身份——
1.革命家——苏曼殊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他是国民革命的元老之一,比很多人资格都老。还在日本留学时,他就加入了军国民教育会,参加了抗俄义勇队,从事暗杀活动。他和孙中山先生关系很好,孙中山先生赞扬他是“兵火头陀”“革命和尚”。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时,他发表了著名的《讨袁宣言》,传诵一时。
2.作家——苏曼殊创作了《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天涯红泪记》等小说,引得小说家们竞相效仿,后来形成了一个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
3.诗人——苏曼殊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很多诗脍炙人口,被柳亚子先生赞为“灵界诗翁”。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
4.画家——苏曼殊没有专门学过画,但是他的画作极具价值,连黄宾虹这样的大画家也对他的画赞不绝口。当时许多上层人士争相索取他的画作,但他轻易不给。他的好朋友叶楚伧设计把他锁在屋里,才得到他画的一幅《汾堤吊梦图》。苏曼殊还有一幅为赵声画的绝笔画《荒城饮马图》也非常有名。
5.翻译家——苏曼殊通晓中、日、英、梵文,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他还翻译过《英汉词典》。
6.高僧——苏曼殊十几岁时就被选定为佛教曹洞宗的衣钵传人,后来又历时多年,撰写了六卷本的《梵文典》,成为佛教经典之一。
7.爱国者——苏曼殊虽然是中日混血儿,并且生于日本、一度求学于日本,但他一直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
8.情圣——“曼殊是个多情种,一袭袈裟锁火焰”。他以情求道,风流无比,一生与无数女子产生过情感纠葛。
苏曼殊这个人太复杂了,身份太多重了,很难记,简洁起见,我们一般称他为“一代情僧、诗僧、画僧和革命僧”。
苏曼殊这个人物吸引我去书写他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他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二是他多领域的人生成就;三是他纯洁高尚的精神世界;四是他传奇精彩的人生经历。这四点特别能引起我的精神共鸣,所以我决定将我心目中的他书写出来,告慰自己的心灵。
若&&尘:好像看到您特别提到他的孤独,您怎么解读他的这份孤独?
涂国文:苏曼殊自己说自己是“行云流水一孤僧”。孤独,正是苏曼殊的生命特征,是他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我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解读他的孤独——
苏曼殊无疑是孤独的。或者毋宁说,他就是一个孤独的标本。
他的一生,看似热热闹闹,斑驳纷纭,可却只用两个字就能破解——“孤独”!
他投身革命,壮怀激烈;按剑高歌,蹈刃不顾。他芒鞋破钵,三次出家;万里担经,漂流异域。他频频恋爱,一往情深;寿短情长,此恨绵绵。他留连青楼,冶游北里;逐色风月,以情求道。他耽于美食,暴饮暴食;疯狂自戕,以求速死。他鸾飘凤泊,零雁断鸿;四海飘零,屐痕处处。他形为心役,亦僧亦俗;放浪形骸,歌哭无常……却原来,无论是革命、礼佛、恋爱,还是声色、美食、漂泊,于他,都是寻找刺激,借以摆脱心头那浩瀚无边的孤独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孤独,猛兽一样追逐着他,如影随形。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孤独的攫掠。
他一直都在出发,都在寻觅,却从来也没有找到归宿。在35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在情与禅、僧与俗,现实与理想、铭记与忘却之间展转,备受着冰与炭的煎熬;在天堂与地狱中,百轮千回。无论是钟鼓梵音,还是人间情爱,都无法真正安放他那颗孤独的灵魂;无论是革命,还是漂泊,最终都没能治愈他的心灵创伤。他的孤独无可救药。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他把自己的孤独,这样写进了自己的人生传奇,写进了天地之间,写进了我们疼痛的心灵。
只是,有谁,能真正识得透他热闹背后的寂寞,浪漫背后的孤独?——那用斑斑血泪酿造的人间大孤独啊!
按照佛洛伊德的观点,苏曼殊的孤独,根源于他身世的“难言之恫”,根源于他“落叶哀蝉”般的命运。这种婴幼儿和童年时期爱的缺失,是他生命的“底色”,是破解他人生种种怪诞行为的心灵密码。
这个中日混血私生子,出生才三个月,生母就突然离他而去。在那一至关重要的人生时期,这个世界,没有给予他基本的信任感、安全感。而童年时代的备受欺凌和养母的突然东归,又使得他一方面所得到的爱高度匮乏,因而对爱充满渴求;另一方面又认定自己不受人待见,孤独是自己的宿命。
这种生命潜意识,铸就了苏曼殊日后的双重人格。
苏曼殊几乎所有的人生行为,都可以从这儿找到答案——
苏曼殊的交游史,简直就是一部民国史。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苏曼殊都涉身其中;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风云人物,苏曼殊都与之交情甚笃。苏曼殊之所以交游四海,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温暖,摆脱孤独。
苏曼殊渴望得到真爱,而当真爱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逃避。“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属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这成为了他永远的遁词。与其说他没有勇气接受真爱,毋宁说他正是由于早年两位母亲对他的抛弃,使得他对女人缺乏一种终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了不重蹈被抛弃的命运,他宁愿主动放弃。
为了寻找一种生命的安全感,摆脱那无傍无依的旷世孤独,苏曼殊在佛门和情爱间展转,在母爱和友谊中留连,在酒池和美食中放逐,在华夏和东瀛之间奔徙。“世上飘零谁似我?”飘零,他只有飘零!他把自己置于命运的惊涛骇浪上,随波逐流。除此之外,他还能怎么做?
若&&尘:看到您也写过,现在还有没有像苏曼殊这样的人?您有答案吗?
涂国文:苏曼殊已经绝迹了。
若&&尘:《苏曼殊情传》这本书严格来说是小说,还是传记,或者历史记录?
涂国文:从本质上说,《苏曼殊情传》属于历史传记,尽管它采用了一定的小说创作的手法。研究民国史的读者,可能更能看出它的堂奥、趣味和价值。我得意于它的,在于它的史料性,而非文学性。这是一部“真实”的苏曼殊传。我在写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尽量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小说所涉及的所有历史事件,都是有案可稽的,只在细节上进行了虚构。
在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我推崇“再现”,鄙薄“塑造”。“塑造”出来的苏曼殊,也许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但他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苏曼殊,他可能只是顶着苏曼殊名字的一个别的什么人。我认为,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真实的史实不容篡改,而史料尚付阙如的地方,却是创作者可以大展身手、应该大展身手、必须大展身手而且能够大展身手的地方。历史小说的创作魅力就在这里。如果说拙作运用了什么“塑造”手法的话,那么这种手法,就主要体现在这些史料的“空白地带”上。
若&&尘:小说当中特别有一个情字,有哪些情?您有怎样的抒发?
涂国文:《苏曼殊情传》,情传之情,不独在于爱情。爱情在书中其实只占十分之一,小说更书写了苏曼殊的文学情(诗歌、小说)、艺术情(绘画)、学术情(翻译)、朋友情、母子情、师生情(与老师、与长老、与学生)、宗教情(曹洞宗)、革命情、爱国情。它是一部关于苏曼殊的百科全书。爱情只是一条红线。
若&&尘:创作这部小说您用了足足半年时间,看到您提到那些个夜晚都给了苏曼殊,这半年对于您来说,有着怎样的收获与体会?
涂国文:收获巨大,体会很深。经过半年与大师生命的交融,我对独孤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宿命,有着深刻的触摸与体认。从苏曼殊的人生命运中,我已经知道孤独到底是怎样一种魔鬼了,也感知到了人类竟然可以如此孤独。写作《苏曼殊情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认清了孤独。我从此不再害怕孤独了,我从此能坦然面对孤独、承受孤独了,我从此获得了一种在孤独的沃土中种出好庄稼的人生信心了!
若&&尘:苏曼殊的一生成就颇丰,我特别想听听您谈谈他的诗歌成就。您觉得他的诗歌最应该被大家记住的诗意在于什么?
涂国文: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苏曼殊是旧时代最后的一位文学家,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文学家。在历史转型期,他成功地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将新、旧文学天衣无缝地焊接在了一起。苏曼殊的人生成就是多方面的。就诗歌而言,苏曼殊是一个天才诗人。柳亚子先生是苏曼殊的好友与知音,他称赞诗人苏曼殊是“灵界诗翁”,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天纵奇才。
的确如此。我的小说中也写到,苏曼殊小时候没有接受过任何诗歌训练,刚开始时写的诗,格律不合,语句不通,后来他先后遇见了陈独秀和章太炎,陈、章两位大师只对他稍加点拨,他的诗歌艺术就突飞猛进,让陈独秀和章太炎刮目相看,成为能够代表中国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期诗歌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他的许多诗歌,像“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等诗歌,已成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苏曼殊留存于世的一百多首诗歌,都被我巧妙地融进了小说中。
苏曼殊的诗歌,清艳明秀,流丽哀绝,清新脱俗,率真奔放。我认为它最应该被我们记住的诗意,主要在于思想方面:一是率真奔放的写作个性,二是无拘无束的自由意志,三是开放前瞻的现代精神。
若&&尘:苏曼殊的人生,是不是有很多值得现在的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涂国文:苏曼殊是个“非主流”人物,畸零的童年身世,带给他畸形的人生命运。正如我的朋友卢新民所说;“他是天才诗人,但在白话文革命之前夜,其所作仍为格律诗,且多半以风花雪月、身世飘零为咏叹主题,容易淹没在潮流之外;他是天才画家,但又不曾开宗立派,而且时作时焚、传世之作很少;他与革命党人为伍,也是革命阵营一员,但又不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作为,而且缺乏坚定的革命意志,在革命遭受挫折时,泄气消沉,借酒消愁,青史难于留名;他剃度为僧,却又尘缘太重,耐不住寂寞,且常常流连于青楼,甚至以吃花酒为乐,不断从寺庙逃离,算不上得道高僧;他深情却不专情,渴望得到异性之爱,而每当异性之爱来临又主动逃离,留下一段段让人嗟叹的情事,也非为人称道的情圣。”
正因为如此,苏曼殊逝世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一直毁誉参半。他是一块被历史掩埋的赤金。不过我认为今天应该到了重新认识他的时候了。苏曼殊人生思想中的那些积极的部分,比如他对专制和黑暗的反抗精神、对民生苦难的悲悯情怀、对文化艺术的卓绝追求、对生命个性的充分张扬,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学习的地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禅堂参禅,于妓院得道的苏曼殊,到底是不是花和尚?禅堂参禅,于妓院得道的苏曼殊,到底是不是花和尚?春山如黛百家号提起苏曼殊,这个人在民国绝对是另类的存在,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通晓多种文字,所作的诗清颖秀丽、文潇洒俊逸、画清高绝俗、小说缠绵悱恻,影响很大,时人为之倾倒。他虽然是个和尚,却喝酒吃肉赌博逛妓院,始终过着半僧半俗的生活,用鲁迅的话说:“黄金白银,随手花尽,道是有钱去喝酒风光,没钱去庙里挂单”。他这一生曾几次出家,但都受不了青灯古佛的生活,有位大师对他说道:“兴许万丈红尘中,有你的悟道之路”。苏和尚既搞文艺,又干革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出入花丛,流连风月场所。有一次在他在东京马路上,发现一名漂亮的艺妓正要上电车,情不自禁拔腿就追,结果跑到电车站台,艺妓上车走了。苏曼殊跑得急,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把门牙磕掉了两颗。朋友笑他是无齿之徒,带着去镶了两颗金牙,没过多久,苏曼殊没钱,把金牙用小石头敲下来,卖了换糖吃,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段时间,他在长沙出任教员,赚了不少钱,到了上海后,就开始花天酒地,而且出手阔绰、任意挥霍,弄得上海滩的名妓都知道有个和尚花爱喝花酒,而且花钱大方。有人给他算账,发现他在青楼花费的开支多达几千元,那时候,一个女仆的月工资才一元。就批评他,作为和尚本应戒欲,怎么能这样动凡心呢?苏曼殊笑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动了凡心呢”?他虽然出入青楼,阅人无数,但是一直守身如玉,不破佛门规矩,从无亵玩之意,让人很诧异。和他相好的青楼女子不少,其中有个叫花雪南的,姿容美丽、气质典雅,苏曼殊很喜欢她,二人曾经共处一室、同裘共枕,但是始终没干什么出格的事。连花雪南都很奇怪,苏曼殊到底是图什么。苏曼殊告诉她,爱情是灵魂的空气,灵魂因为爱情而永远存在,就像身体需要空气一样,而肉欲是爱情的极点,我们彼此相爱但是不乱来,即使远隔关山,但此情不渝,我不想因为肉体的欢乐伤害了精神的爱。因为如此,不少青楼女子私下里议论,这和尚就是个疯子。如此花天酒地,好在他有一手赚钱本领,就是作画,他的画作很受追捧,但他有个原则:要是女子求画,他有求必应,男子求画,那就是要命,基本上没戏。这就是苏曼殊,也许他出入风月场所是为了排遣苦闷,就像他出家不是为了成佛,可能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抗争。取次花丛懒回顾,人家说他是禅堂参禅,于妓院得道,也许正应了那位大师说的话:万丈红尘才是他的悟道之路。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春山如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风之轻柔,树之荫荫;草之舞动,君之功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语文趣味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语文趣味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苏曼殊传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叙述了苏曼殊传奇而短暂的人生。书中叙说了苏曼殊的家庭背景和出生,以及奇特的身份和多彩的人生经历。该书反映了苏曼殊是一位情僧,是一位诗僧,是一位画僧,还是一位爱国的革命僧人,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半僧半俗奇特人物的奇特人生。他的多彩一生也将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感慨和耐人寻味的思考。
苏曼殊传基本介绍
苏曼殊传内容简介
追寻其行迹,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富有传奇的苏曼殊
苏曼殊传作者简介
,1948年毕业于天津大同中学。历任第四野战军高炮三团宣传员,广州军区防空军演出队队长,广州空军文化处文艺指导员,《》月刊编辑,杭州歌舞团副团长、指挥,杭州市群艺馆副馆长、市文联副秘书长,杭州市文化局文艺志办公室副主编、艺术创作中心专业作家,二级作曲。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传记《黄河魂》、《》、《》,长篇儿童文学《冼星海的故事》等。
苏曼殊传图书目录
小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后 记
苏曼殊传后记
说来也是缘,1994年改完书稿之时,正好是曼殊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2014年再版此书之际,恰巧是曼殊大师诞辰一百三十周年。非常欣慰,它伴随着一股油墨香气,将以清新的面目重新回到读者的面前!   为曼殊大师写传,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是在拙著《弘一大师》出版后,在友人的怂恿下才有了这个念头。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南社两大奇人之故,而且在为弘一大师作传时,于搜集材料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重叠之处,然此二人的家世、性格、业绩与修持又绝然不同。弘一大师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而曼殊大师却是个不拘小节的浪漫且多才多艺的奇僧。为曼殊写传,过去迟迟不敢落笔,唯恐走了样子,那时只不过是读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纪念文章和曼殊的诗句等。当正式搜集了材料之后,又感到传主的性格、行踪及非僧非俗的外套太多变,加上他的知识和才气,唯恐把握不准。   一九八九年春,我发愿为苏曼殊写传,力求展示传主的身世与坎坷道路上的苦斗精神以及不朽的业绩,旨在与读者朋友一道研究这位浪漫奇僧的生平和作品,以确定他在我国近代文化名流的一个恰当席位。借此次再版的机会,在此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李萍女士和李硕儒、李向晨等先生的热情支持,正是他们使本书的写作计划调整了“音准”,也是我完成这部书初稿的直接动力。   传记文学不同于文学传记,传记文学首先是史实的“传”,以文学的形式增强其可读性。在搜集材料时,得到了多个单位以及范民声、庞曾涵、钟威凌、蒋关泰等先生和衍智法师的热情帮助,尤其是《光明日报》的李蔚先生,不仅给本书初稿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材料,还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曼殊的历史资料,不尽相同,整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有不少疑点和空白。加上精力所限,再版此书,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乞望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徐星平   二○一四年六月十六日记于杭州
苏曼殊传序言
他,是个出家和尚,却又是一代文坛名士。这就是本书的传   主诗僧苏曼殊。   一九一八年五月三日,上海《民国日报》上登载了一条讣告,   谁能相信,一个年轻的和尚圆寂,这讣告的具名人却是汪精卫、   林镜台和丁仁杰。而在他弥留之际,还是由陈果夫、蒋介石悉心   照料的,就凭这点,也够人们思索半日的了。   不过,他确实是个奇僧。奇,就奇在他有一个难言的身世,   由此而生发,他的怪癖,他的创作个性,作品的风格,译文的选择,   小说的情节,均与其难言的“隐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虽然受过“三坛大戒”,是一个出家的比丘,但在那国事   蜩螗的年代,他始终随着时代的风云,与革命党人保持着密切的   往来,如孙中山、黄兴、陈英士、宋教仁、陈巢南、朱少屏、李叔同、   叶楚伧等,而且与章太炎、陈独秀、柳亚子过往甚密,并受到孙   中山的赏识,称其为“革命和尚”,还亲自为《曼殊遗墨》题了签。   他是个天才的艺术家,是诗人、文学家、画家,又是熟通英、日、   中、法、梵文的翻译家,是向我国介绍拜伦、雪莱诗作的第一人。   苏曼殊传   胡寄尘说得好:“他的画,他的诗,他的小说,都别有一种风致。   有人说他的画是融化中国画和东洋画而成的,实则他的画在中国   和南宋马远很相似。诗略近晚唐,总之高逸有余,雄沉不足,说   他是东洋风气,也不为过。诗画如是,小说也如是。”“不过他   做的几部小说都很好。大概他的小说里都有他自己的小影在里面。”   此话不假。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然而他在封   建的中国家族中,却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小番子”。   然而,这个小番子一旦走进了革命的队伍里,那推翻清王朝   封建统治的思想更激进,作品更热烈、更辛酸。柳亚子、柳无忌   以及后来的马以君、李蔚用其心血搜集到的曼殊作品有:小说《断   鸿零雁记》、《焚剑记》、《绛纱记》、《碎簪记》、《天涯红   泪记》,译作《婆罗海滨遯迹记》、《拜伦诗选》、《悲惨世界》、《文   学因缘》、《英汉三昧集》、《梵文典》等,还有传世的一百零   三幅美术作品、八十余篇诗作以及《燕子龛随笔》等。在近代中   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印度文学译为中文的,又是第一个注意   和引进《沙恭达罗》的翻译家,为发展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   他的诗作,鲁迅说是“心神俱佳”,并在青年中“惹起反映”;   前人对他的美术作品认为“时人无能望其项背”;作为小说家,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然而,这位奇僧时而一变,留起长发,西装革履,俨然以名   士身份出现在秦楼楚馆,涉足于章台柳巷,过起了放荡不羁的生   活;一旦囊空如洗,则祝发托钵,身披僧衣,寄食于寺庙,蒙上   了一层浪漫诗僧荒唐可笑的朦胧色彩。笔者搜集了有关苏曼殊的   部分材料,以传记文学形式献给青年朋友,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   共同评价这位诗僧吧!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更新时间: 11:08:37
我的前半生苏曼殊是谁演的 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资料
商场霸道女总裁,罗子君的上司,贺函所创建公司旗下合作公司的女老板,在职场中处事圆滑,气场强大,打理的公司更是井井有条。初入职场的罗子君(马伊琍饰)在贺函的帮助下进入了苏曼殊的公司,苏曼殊
通过一系列的考验与指导,让罗子君更加了解职场中的形形色色。
点击查看更多资料
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近期参演的电视剧:
2016年饰演
2014年饰演
2014年饰演
2013年《到爱的距离》饰演 秦少白
2012年《抹布女也有春天》饰演 江黛
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近期参演的电影:
2012年《张寒晖》饰演
2011年《大格局》饰演 唐闻生
2007年《时传祥》饰演 玲玲
2003年《许世友出拳》饰演 腊梅
2003年《绝命时刻》饰演 兰兰
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写真生活照:
张棪琰高清写真照片 我的前半生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照片
张棪琰高清写真照片 我的前半生苏曼殊扮演者张棪琰照片
点击查看更多》》》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内容限制在【5-500字】之间,请文明用语!
共0条对苏曼殊的评论
我的前半生演员
我的前半生相关明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曼殊 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