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著名诗人有哪些些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中国古代诗人的封号有哪些?(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诗骨--陈子昂
2、诗杰--王勃
3、诗狂--贺知章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5、诗仙--李白
6、诗圣--杜甫 7、诗囚--孟郊 8、诗奴--贾岛 9、诗豪--刘禹锡 10、诗佛--王维 11、诗魔--白居易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13、诗鬼--李贺 14、杜紫薇--杜牧 15、温八叉--温庭筠 16、郑鹧鸪--郑谷 17、崔鸳鸯--崔珏 18、诗神--苏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别称及来历
从小时候学习古诗词欣赏,我们认识了很多古代的著名诗人,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诗人诗词特点、性格,情怀抱负是怎样的。 所以才有了诗人们的别称。那么它们分别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一、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有哪些?关于古代的诗人你了解多少呢?古代的诗人一般都有别称,那么这些别称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别称及来历介绍 
  诗圣---杜甫(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明代著名诗人、学者杨慎在《词品&序》中首次用&诗圣&来称呼杜甫。这一称呼被后世沿用。
  诗仙---李白(唐)
  李白性格潇洒不羁,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而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后人誉为&诗仙&。
  杜甫心系苍生、心怀国事,他的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在写作技巧上,他讲求炼字炼句,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是人格还是文学成就,杜甫被称为&诗圣&当之无愧。
  诗魔---白居易(唐)
  白居易一生爱好诗文,他有每天朗诵和抄写诗文的习惯,长此以往,他的舌头因过度诵读而生了疮,手指也由于过度书写而长了老茧。
  他曾写过一句诗用来自嘲:&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鉴于白居易对诗歌的狂热,后人根据他的诗意称其为&诗魔&。
  诗豪---刘禹锡(唐)
  刘禹锡才思卓绝,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在唐朝极富盛名。白居易极力称赞这位好友的诗: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白居易推刘禹锡为&诗豪&,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这一称呼也被后世沿用。
  诗鬼---李贺(唐)
  李贺有一类诗描述光怪陆离的鬼魅世界,如&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雨洒空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
  在神仙鬼域中熔铸词采,李贺驰骋想象,创作了许多知名的诗篇,后世遂称李贺为&诗鬼&。&
  诗杰---王勃(唐)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年纪轻轻的王勃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在&初唐四杰&之中,他排在首位,遂称&诗杰&。
  诗佛---王维(唐)
  王维笃信佛教,从他的字号可见一二。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是佛教用语。在诗的创作上,王维使山水诗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很多诗清冷幽邃,充满禅意。
  &诗佛&既体现了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狂---贺知章(唐)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他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因其诗和其人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骨---陈子昂(唐)
  陈子昂是唐初诗人,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他的诗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的颓靡之音,诗歌风格高昂清峻、雄浑苍凉,语言清新质朴而明朗,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囚---孟郊(唐)
  诗囚即&为诗所囚&,孟郊为苦吟诗人,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八首提到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这首诗是评论孟郊的诗,在此,元好问称孟郊为&诗囚&。
  诗奴---贾岛(唐)
  贾岛和孟郊同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不喜欢与人来往,只喜欢作诗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井。一天不写诗,心就像枯竭的废井一样,称贾岛为&诗奴&也是恰如其分。
  诗神---苏轼(北宋)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曾说:苏,诗之神也。确实,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在诗与词中转换自如,佳作频出。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一帜,称其&诗神&也不为过。
  诗魂---屈原(战国)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
  五柳先生---陶渊明(东晋)
  陶渊明又称五柳先生,他曾在自传文《五柳先生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
  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
  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关于六一居士名号的由来,欧阳修在63岁时写的《六一居士传》中讲得很明白,&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同,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意义,自号稼轩。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
  李清照25岁时,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
  寒酸夫子---孟郊
  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的人物,他的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所以被称为词中之龙。
  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凌云诗才---李商隐
  李商隐享年只有46岁,却是唐朝上千诗人中极富才华的一位,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赞誉,故有&凌云诗才&之称。
  五言长城---刘长卿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有一天,一位朋友读了秦系应答刘长卿的五言诗之后,便打趣地说:&长卿自以为是五言长城,坚不可摧,而秦系率部队从侧面发起了进攻。
  虽然他人老了,但威力不减壮年,还真够长卿抵挡一阵的。&
  张三影---张先
  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
  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
  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贺方回
  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长爪郎---李贺
  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郑鹧鸪---郑谷
  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杜紫薇---杜牧
  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
  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贺鬼头---贺铸
  北宋词人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梅尧臣
  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诗神---陆游
  陆游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平生笔耕不辍,共创作诗歌9300多首,是以被后世尊称为&诗神&。其诗说话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惨,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宋诗第一人&。
  谢逸---谢蝴蝶
  北宋文学家谢逸与饶节、汪革、谢P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因其曾写过300首咏蝶诗,故时人称之为&谢蝴蝶&。  
  宋祁是北宋官员,闻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其诗词说话工丽,一首《玉楼春》更是把初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逼真,时人是以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贺鬼头---贺方回(贺铸)
  贺铸是北宋词人,字方回,能诗文,长于词。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医生谓之&贺梅子&。
又因体长七尺,面铁色,端倪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梅直讲---梅尧臣
  梅尧臣是北宋闻名的实际主义诗人。其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因其以《河豚诗》立名,人称&梅河豚&。梅尧臣曾担任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又称&梅直讲&、&梅都官&。
  鲍孤雁、鲍清风---鲍当
  鲍当是宋初有名诗人,因《孤雁》诗而被称为&鲍孤雁&,又因《清风集》而号为&鲍清风&,其诗气概闲淡,近唐代韦应物诗。
01-25 01-23 01-23 01-22 01-20 01-16 01-15 01-15
TA发布的帖子
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每次在路上开车都很小心翼翼,也总是被后面的车按喇叭,会很烦很紧张的。那新手要如何速成老司机?下面我们来看看新手开车技巧,让你速成老司机。 ...
现在的车子越来越多了,小编所在的小城市,以前是寥寥无几没几辆,现在满大街都是车。走在街上还能时不时的看到豪车。其实无论普通车 ...
当自己身边的朋友或是同事亲人不开心时,遇到难过的事,这时你要如何安慰他(她)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要说什么比较好。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诗人?
我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诗人?
(以下图片并不一一对正所介绍的人物 ) 受社会、思想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阶段 人们的思想是明显不同的,而女性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比如 在古代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且多数人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的地位较低,此时的社会思想也比较封闭,认为已婚妇女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而待字闺中的女子也要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放到现如今的这个社会背景下便并不一定是对的,因为此时的这个社会的思想已经开放了不少,男女性的地位也比较平等,女性的束缚减少了,从而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也逐渐地在增加,与古代相对而言,现如今比较容易产生才女,但这个才女只是与现代的普通女性相比较而言的,若与古代的才女相比,或许仍会略逊一筹、相形见绌。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国仍有不少著名的女诗人。除了以上几位回答的答案之外还有不少的著名女诗人,苏蕙、班婕妤、左芬、鲍令晖、班昭、庄姜、卓文君等人也是比较著名的女诗人。 1. 苏蕙。苏蕙,字若兰,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
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刹阿育王寺时,认识了少年窦滔,互生爱慕,后结为夫妻。窦滔文滔武略,入仕前秦后,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至秦州刺使。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发配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苏蕙与丈夫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挥泪告别。丈夫走后,苏蕙日思夜想,她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璇玑图诗》,并织为锦书寄赠丈夫。
《璇玑织锦诗》是一首回文诗,相传初时只有苏蕙夫妻能够读懂,文学价值极高,武周朝女皇武则天曾为其写序。
苏蕙是位多才多艺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回文璇玑图诗》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  2. 班婕妤——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婕妤并非她的名字,因其少年时被招入宫,封为婕妤,后人就一直沿用这个称谓。 班婕妤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后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而失宠,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成帝死后,班婕妤又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班婕妤在孤独与寂寞中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葬于园中。辞赋作家潘承祥评价道:“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 班婕妤是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较早的五言诗的创造者。以《自悼赋》真实可信且最为著名。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其中《自悼赋》、《怨歌行》是最为著名的作品,抒发了她在宫中的苦闷与忧怨。3. 左芬。左芬又作左棻,字兰芝,西晋女文学家、诗人,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 左芬少好学,善作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听左芬才情过人便将其纳入后宫,拜为修仪,后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又称九嫔。《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尽管谗言不断,但爱好虚荣的司马炎还是将她封为贵妃。 左芬性情孤傲、淡薄自律,不像其他嫔妃那样喜欢花枝招展,争风吃醋,《晋书》中称她“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左芬的作品大部分为应诏之作,文辞甚为研丽。《杂感诗》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4. 鲍令晖——南朝著名诗人鲍照之妹,是个女诗人。 梁代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认为,南北朝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只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钟嵘这样评价鲍令晖:“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 鲍令晖曾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今已散佚,仅存诗六题七首。 由于鲍令晖生活的环境不同,视野有限,她的诗作除写离思别恨之外,没有多少深厚的社会内容。可是她的诗作,拟古而创新,构思巧妙而又纯厚的手法,还是值的后人借鉴的。5.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班固是班彪之女,班固的妹妹。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家通姑)。 班昭继承了父亲班彪和兄长班固的未竟事业,整理并最后完成了《汉书》这部重要史籍。 班固的父兄死后,汉和帝知道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和马续到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续修《汉书》。 经过班固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和《天文志》。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历经40年的编撰工作,终告完成。 《汉书》是一部续《史记》的历史巨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一百篇,共120卷。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 班昭的代表作品有《汉书》《东征赋》、《女诫》。6. 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人称庄姜。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庄姜因为出身高贵,嫁的也是国君,所以她出嫁时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妫,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美丽的庄姜在每一个漫漫的长夜里,孤灯长伴,寒冷深宫,无人相陪。 庄姜的代表作品有《燕燕》、《柏舟》、《绿衣》、《日月》、《终风》。 其中《诗经》里的名垂千古的《燕燕》最广为时人所知。 燕燕(庄姜)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7. 卓文君(原名文后)——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代表作品主要有《白头呤》。
04-07 13:55
看上面的答案,大家已经说得很全啦~沪江小编再补充1个:柳如是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01-24 22:18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蔡文姬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蔡文姬的生活经历正好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惊人的相似。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她的《悲愤诗》用血泪书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同时也成了汉末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遭殃的当然是百姓。被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后来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她更是时代女性的代言人。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谢道韫: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谢安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度”。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薛涛: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的成都近郊,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那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鱼玄机: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后因杀人被处死。鱼玄机诗作大胆,多情,她几乎不掩饰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思想,欢喜、悲哀、忧郁、柔情都会坦荡荡地跃然纸上。在她这里,打动人心的是扑面而来的真挚情感,而诗的章法和技巧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我们尽可以去大胆追求宋玉这样才高八斗、风流潇洒的男子,又何必再为那薄情郎伤心呢?其思想之大胆开放在今天也觉得叹为观止。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将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自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李冶: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出家为女道士后,她又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酬咏甚多。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是“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平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兴元年间(784),朱渍起兵叛乱,以失败而告终,遂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于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人们谈到李清照,更多的是忆起了她婉约的词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李清照的诗比起她的词来,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诗却雄浑豪迈,内容涵盖面很宽泛。李清照虽为封建礼教笼罩下的女性,却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过大量的社会现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乱前夕李隆基统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对此甚为忧虑,也极其愤懑。在她的诗里,她用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祸,警告当朝皇帝要注意汲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可谓有胆有识,说她有胆,因为北宋王朝对言论控制极严;说她有识,是因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当年,李清照背井离乡,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她的作品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整理自网络,欢迎补充)
馆藏&3289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著名女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