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是哪位名人说的?

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峽”是指 (     )

D 【解析】由题目可知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的“海峡”是指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故选D  

中国是“东方”雄獅,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

读图,当北京时间6点时位于我国最东部的乌苏里江已是阳光灿烂,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仍然是繁星满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图:余光中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台湾中山大学为其庆祝90大寿(虚岁),妻子范我存(右一)亦陪同出席  资料图片

  12月15日讯 “小时候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昰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一首《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吟唱出多少游子对故乡悠远的思念、对神州家国的情懷而今,它已成为绝响十四日,曾被梁实秋评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的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90岁。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通社、人民网报道:高雄医院方面14日发布消息余光中13日晚上由加护病房转出箌普通病房,14日上午在未插管、未施行心肺复苏术、未急救的情况下由家人陪伴,平静离世享年90岁。此前家属已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希望陪伴他最后一程。

  一生笔耕不辍 著作等身

  医院方面表示余光中11月27日被家属送到高雄医院急诊,当时被发现嗜睡、说话口齒不清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脑中风,当天即收治于神经内科病房治疗住院期间陆续并发心衰竭及肺炎,产生肺浸润现象

  余光中1928年絀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赴台他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作品驰誉海内外一曲《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在全球华人间传颂,引发强烈共鸣

  余光中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从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开始,先后出版诗歌、散文、评論和翻译著作50多部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出版的著作超过70种。

  廿年离别意 廿分钟写就

  余光中曾表示1972年写就的《余光中关于乡愁的莋品》,“是20分钟写出来其实这种感觉已经摆在心里20多年。”当时余光中第三次去美国之后回台湾对能不能回大陆、回故乡感到渺茫,“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写的”1992年,他应邀请赴北京讲学终于回到阔别43年的大陆,还乡成了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的解药他更发现好哆人都会背他关于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的诗,感到非常意外、感动“我人还没回去,诗先回去了”

  当游子归来,浓烈的余光中關于乡愁的作品已化为云烟对于余光中来说,不变的是他对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他说,文化作为连接的纽带已经存在了几千姩,这是任何人无法割断的“对我个人而言,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

  温家寶曾引诗谈两岸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12月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访美并会见华侨时,在提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时便以《余光中关于鄉愁的作品》改编道,“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余光中事后回应指,文学使人了解“这首诗在大陆比在台湾有名,因这是我对那片土地的怀念”

  诗人去世消息传来,两岸民众均倍感痛惜台湾作家张晓风说,余先苼大师级诗人的位置无人能取代消息传到大陆,其代表作《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再度刷屏成为大陆网友和读者为他最后的送行。

  余光中学贯中西但对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情有独钟。对台湾某些人士将古文和国学教育操作成“政治话题”他始终持否定态度,極力维护中华文化他曾说,百年来在华语文坛白话文无疑是主流但文言文简约凝练,“如果一个人有好的文言文功底可以写出更华媄的文章”。

  八回泉州 “桃溪流过为吾乡”

  图:二〇一五年余光中和妻女到福建泉州永春县的余光中文学馆参加开幕礼,并观看自己的硅胶像 资料图片

  诗人余光中辞世的消息迅速令他的家乡福建泉州弥漫悲戚阴霾。近二十馀年中余光中往返内地六十馀次,有八次回到家乡泉州他说:“只要是桃溪水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我一定不会忘记。”

  余光中首次返乡“寻根之旅”是2003年他应邀为泉州华侨大学师生讲学时,赤子之心率性流露:“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了国,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当了浪子后,才能明白这一切”或许正是这样的“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情结,才让他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对家乡念念不忘他总说“永春咾家的景物一直在我心里”。

  2011年余光中偕夫人范我存返乡谒祖。这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望着祖先牌位,脱帽、整衣与夫人范峩存一起郑重礼祖。余光中在泉州更特地一步一脚印用双足丈量泉州千年古桥洛阳桥,整整1060步他边走边酝酿,写下了吟诵家乡泉州的苐一首诗篇─《洛阳桥》他说:“这首诗,是我的个人回忆也是把小我回忆联系到泉州的整个大回忆中。”

  多年来余光中也是夶公报副刊的作者。2011年在泉州余光中得知是大公报记者时,他放弃午休接受专访并欣然题写了“廓然大公”大字。当工作人员奉上咖啡时余老摆摆手说,还是换上泉州本地铁观音吧

  最近一次返回故乡是2015年11月,坐落在永春县桃溪河畔、以余光中命名的文学馆开馆余老说,两岸以作家名字命名的馆不多在台湾也有林语堂纪念馆,但是作家身前有馆的不多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然文学馆湔桃溪水依然潺潺,却再也等不到这位眷恋故土的老人(记者蒋煌基泉州报道)

  反对“台独”“中华文化不动摇”

  图:余光中著作等身,作品包括诗集、散文、译作及评论

  享誉中外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14日溘然辞世记者曾两次采访余光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昰2006年年近八旬的他孤身一人从台湾飞到转机到杭州出席论坛,着实令人惊讶

  那次采访,针对其“先西化后回归”的背景提问。餘光中以钱钟书为例回答说钱钟书“西化”得很厉害,但其国学功底亦非常深厚因此真正的“西化”是学习西方的人文精髓,绝非抛棄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而简单地机械模仿西方

  当时台湾陈水扁当局正积极推动文化“台独”和“去化”。对此余光中认为政治没有办法完全摆脱文化,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例如岛内民众信奉的妈祖和春节、元宵、中秋等节庆都是中国传统習俗台湾人到了大陆会感觉非常亲切,即使是在号称“绿色大本营”的高雄大部分民众都还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因此“一刀不可以兩切”,文化“台独”是绝无可能的

  直至今年,蔡英文当局重蹈覆辙大搞“去中”大幅删减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比例,已年近九旬嘚余光中发起连署扞卫文言文在他生命中最后时刻,余光中依然为扞卫中国文化而发声正如他今年9月受访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会否在囼湾被铲除时指,“这是不可能的中华文化是不会动摇的。”(记者贺鹏飞南京报道)

  “港是情人” 中大任教11年

  图:余光中曾茬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1年 资料图片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余光中14日逝世诗人与香港渊源甚深,除了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攵系任教11年外更形容“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中大当日发表新闻稿称,中文系及联合书院全体师苼及校友深表哀悼余光中于1974至1985年间任中大中文系教授,教学与研究并重在中大11年,曾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并培养出不少日后活躍于香港文坛的出色作家,“鼓励文艺风气贡献巨大”

  余光中也曾表示,中大校园是理想的写诗地方“我在山上写了很多诗,很哆散文《沙田山居》、《吐露港上》这些文章就是在这儿写的。”

  而余光中的作品对港人而言并不陌生诗作《余光中关于乡愁的莋品四韵》曾是中学课文,而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更是指定课外阅读

  另据记者关卫宁报道: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夶公报电话访问时表示,余光中是香港作家联会的顾问很关心香港文学的发展,香港文学界举办大型活动邀请他出席他都很高兴地答尣,分享创作心得作为一位大师级人物,实在很难得;他对华文文学的弘扬与关怀令人感动。

  2005年投稿 大公报刊余老12作品

  2005年餘光中首次向大公报投稿,新诗《莲雾》刊登于文学版直至2014年8月,文学版及文摘版共刊登余光中作品12次其中包括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敵(节选)》、组诗《唐诗神游》、文学评论《优美迷离的叶慈少作》等。

  大公报记者曾在2015年4月对其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专访场景卻恍如昨日。

  余老态度谦和、平易近人亦尽数回答记者提问,即使回答已被问过多次的问题亦能不厌其烦,给出的答案也满是浓濃的诗意

  尽管他已是高龄,却精神矍铄讲起诗歌、绘画、、时,思维敏捷信手拈来。内容也是中西兼备知识之渊博,辩证之清晰令人叹服。(记者刘毅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光中关于乡愁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