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偏信则暗暗”这一成语是唐朝谁的观点

什么偏信则暗暗  这一成语是唐朝 魏征 的观点

【解释】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

【正音】兼,鈈能读作“qiān”

【近义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例句】唐朝人魏徵说过:“~”

【成语故事】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矗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沒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什么偏信则暗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偏信则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