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txt会议之求下联

高考考场对联锦集大全
文章摘要: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是关于高考考场对联大全锦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是关于高考考场大全锦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
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
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
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境。
5、历经数载苦读,只为一朝腾飞。
6、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十年苦读扬起未来风帆,两天高考谱写人生华章。
9、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10、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1、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12、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3、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
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
14、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15、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16、十载寒窗,勤学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满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17、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18、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19、书山比豪气,看咱学子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瞧我飞舟劈浪夺魁。
20、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须苦战。
21、苦读三年磨砺以须胸中常怀大世界,
鏖战即日沉着而对笔下自有好文章。
22、十年木百年人乐育栋梁拔地起,
千里浪万里波喜看鲲鹏展翅飞。
23、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4、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25、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26、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7、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28、韶年逢国考,学尚实真心须静;盛世选英才,品兼诚毅气自华。
29、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30、霸气盈胸,高山尖尖我为峰;豪情壮志,乾坤朗朗吾称雄。
31、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32、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3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4、承巴蜀传统陶养人文情韵育满园桃李成大器,
倚王者宝地铸就鲲鹏气概看万千学子步青云。
35、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36、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38、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39、再接再厉营造新境个个争取金榜题名,
愈战愈勇刷新高度人人定会大鹏展翅。
40、千帆竞发几经风雨乘风破浪辉煌终点已不远,
万马奔腾一路凯歌披荆斩棘巅峰时刻在眼前。
41、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42、晨钟轻敲,高考开始,奋笔疾书写未来;
暮鼓重锤,辉煌不远,努力拼搏创人生。
43、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44、且看今朝拔俊杰,几多d鹏折丹桂;
更喜来日扛大梁,万千蛟龙立潮头。
45、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46、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4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48、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49、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50、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51、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
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52、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53、立品读书当胜日,成长创业趁华年 。
54、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
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55、 湖湘多俊彦, 社稷重英才 。
56、生花缘妙笔好抒破浪乘风至,灌圃籍良师勤育经天纬地才。
57、荐能举贤精选良才诚信为本,择优拔萃广开学路英才于斯 。
58、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59、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60、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
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61、九万里云程登梯得路兹门入;十二年夙梦彰榜题名此地圆。
62、昨日辛苦谁能识,父识、母识、老师识;
今朝甘甜我自知,笔知、卷知、分数知。
63、胸怀万卷登峰须有凌云志;落笔千钧折桂终是面壁人。
64、笔杆当枪杆敢云世间俊杰我是精英;
考场作战场试问天下学子谁为好汉。
65、今日挥如椽巨笔语数英综点点滴滴任挥洒;
明朝展鲲鹏之翅政经军文门门行行凭翱翔。
66、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众志成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67、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68、砺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笑书人生,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69、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70、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71、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
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72、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73、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74、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75、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76、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7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78、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79、 胸中锦绣湖湘气象今日天才争头角;
笔底珠玑韩柳文章明朝人杰领风骚。
80、郡园才俊今朝应国考笔聚千钧绘出胸中锦绣,
湖湘人杰明日谋大事神驰万里谱成壮丽诗章。
81、暑往寒来心存一景无非是春雨杏花秋风丹桂,
山重水复踵接群贤终迎来濂溪白浪阙里红霞。
82、人生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
83、惟楚有材虎啸龙吟鹏举弦歌千阙铸湖湘彦俊;
于斯为盛天时地利人和日月两轮擢社稷英贤。
84、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
展卷似帆横湘水长风破浪采珠回。
85、湖湘多才俊百舸争流直挂云帆奔锦绣;
国考择栋梁大鹏展翅会凌绝顶览众山。
86、夏闱竞秀奥运赢金一样心期惟逐日;
得则抟风失犹结网他年虎变可拿云。
87、天酬健者腾蛟起凤开福地,世重英才纬武经文振翮时。
88、盛世重英才,冀诸君跃过龙门,蔚为梁栋;
帘闱好传统,凭成绩胪登虎榜,不失珠玑。
89、面壁囊萤今露角,干云破浪始达人。
90、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且看行业办学逐鹿群雄格物致知索大道,
蛟腾凤起楚韵悠扬更喜特色兴校角力杲闱求诚本信展鸿猷。
91、眼前江山胸中气象,世间经济笔底波澜。
92、英雄出少年扬鞭跃马河山万里建功业,
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93、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94、聚来一苑精英藏远志鸿鹄胸中气象,
拂去三秋尘迹显高瞻泰岳腹内诗书。
95、读书千秋事数载焚膏继晷笔吞吴楚抒壮志,
报国万世功终身进业修德胸怀乾坤夺桂冠。
96、十年磨剑穷文尽理今朝抒鸿鹄志,
一旦试锋安国定邦他日成栋梁材。
97、风起沱水吹动新潮滚涌,云聚湖山催开桃李芳菲。
98、三年纶巾织就千张文锦,一朝啸歌走出万里云章。
99、竹茂松青湖山不负三年约,龙翔凤翥云海正铺万里程。
100、胸中有奇气寒案十年穿铁砚,笔底生云烟蟾宫万里摘琼枝。
101、临卷三思在方寸间运气度,登场一试于无声处见精神。
102、敏捷文思自有荷香能入卷,平常心态何愁梦笔不生花。
103、雨润罗城泼墨挥毫放眼前程当无悔,
光增汨水临场试剑扬帆沧海应有时。
104、学子挥毫魁名两考秦关属楚今如愿,
教坛树帜冠誉三湘越甲吞吴正可期。
105、胸怀大志万里鲲鹏观胜景,笔点雄文数千锦鲤月龙门。
106、集英驻贤红杏探头枝枝秀,施才展略考场清荷列列尖。
107、钟汨水精华策马扬鞭标新立异三千气象吞云梦,
揽湖湘灵秀挥毫泼墨激浊扬清九万风鹏耀楚天。
108、心系时艰读万卷诗书笔底波澜舒锦绣,
志匡国运倾十年翰墨胸中气象蕴华章。
109、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源勤奋为本滋德润才十年寒窗皆有悟,
考场竞风流诚信为尚沉着是首走笔运筹万里神驰需凝神。
110、盛世倡和谐宏图大展秋月春风揽怀抱,
华年逢国考壮思高飞山水荇著文章。
111、盛世出俊杰齐家治国修身明朝蓝天奋飞书壮志,
校园多倜傥传道授业解惑今日考场搏击显功夫。
112、沐书院和风文尊道重终为翘楚,沾云山瑞气笔伟才奇堪写春秋。
113、自信迎高考,诚实写人生。
114、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
115、心平题会意上下五千通古达今鲲鹏载你登月阙,
气定笔来神纵横八万鼎罗盛楚文曲邀我跃龙门。
116、行远登高畅怀名湖古楼由此放眼穷天地,
居敬持志得意范文屈赋自然挑灯挹古今。
117、求真本信立高标万里鹏程当胜日,
格物致知循大道十年寒窗不虚流。
118、十年磨剑剑舞华山豪气干云皆本色,
今朝试箭箭射北斗鸿程追梦尽英才。
119、学海扬帆十年磨剑报国兴业甘愿披星戴月,
书山登峰今日冲刺秣马厉兵竞相折桂夺魁。
120、集幕阜巍峨得汨江灵香笔走龙蛇写华章,
仰元戎首义思工部咏吟胸怀社稷迎国考。
121、学海无涯争上游睿智诚信滋润墨争笔斗折桂,
书山有路凌峰顶沉着凝神应答你赶我追夺魁。
122、忍泪离家门,囊萤映雪,顽强拼搏耐苦寒;
拔剑绽锋芒,尺幅兴波,沉着应战创佳绩。
教之有道,兢兢业业,培育满园花朵,甘愿献身祖国百年大计;
学以致用,勤勤恳恳,练就浑身解数,努力打造湘潭一流品牌。
124、卧薪尝胆,拼寒窗三载,怀才八斗登龙榜;
逐鹿争雄,信人生百年,击水三千跃龙门。
125、九澧英才,今朝试箭显雄威,箭指苍穹射北斗;
八方豪杰,十年砺剑争锋锐,剑舞华山夺魁首。
126、胸怀大志,鸿程追梦皆本色;笔洒雄文,豪气干云尽英才。
127、盛世英才,驰骋杏坛,考心中抱负;龙阳俊彦,荟萃弘毅,试笔下功夫。
128、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129、蟾宫折桂,潺陵学子写华章;学海泛舟,华夏英才书奇志。
130、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31、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博闻强识三千才俊竞风流。
132、数载寒窗多少风雨霜雪看今朝笔底生花情万缕,几度春秋无限憧憬希冀盼明天中流击水浪千重。
133、成竹在胸哪怕他题深似海,真知满腹且看你笔下生花。
134、发掘数年学能信心百倍直挂云帆济沧海,启迪多维方略思绪千载会凌绝顶览众山。
135、博闻强识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精思妙语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136、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足下,拓宽视野心悟典籍十年之初来笔端。
137、壮志写春秋学海无涯直挂云帆济沧海,楚天出才俊考场有我敢凌绝顶傲群伦。
138、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本走笔运筹需凝神,学海泛轻舟智慧为根滋德润才皆有悟。
139、乘风踏浪我欲博击沧海横流,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140、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141、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展卷似帆横湘水长风破浪采珠回。
142、教师厚德导善导真三生多哲问,后彦笃学求知求美一卷满才情。
143、神闲气定,楚彦才思奔笔底;志远心雄,和谐伟业蕴胸中。
144、紫气汇龙城,学府百年,广育英才登甲榜;翠微拥高塔,文脉千载,依然盛名满湖湘。
145、钟楼凤起化雨春风赢大有,谷水蛟腾荣声捷报庆丰收。
146、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147、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148、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才俊满郡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
149、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150、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51、炼石补天动心忍性存鸿鹄壮志,凝神静气泼墨挥毫铸民族华章。
152、鸟巢迎四海宾朋挥汗抒壮志来日五娃喝彩,田闱聚八方学子舞椽著华章今朝三闾开颜。
153、雄杰潭州风华正茂源骚楚,吾侪同郡豪气干云折桂枝。
154、多难铸民魂考卷燃情汇成强国赋,和衷迎奥运神州追梦铺就夺金年。
155、最是青春好风光,宜将国任为己任,难得案台能寂寞,好在文通即运通。
156、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
157、展卷挥毫,抒怀述志;腾龙跃马,蹈海凌云。
158、雄关漫道,谁与争勇;烈火熊炉,我自称雄。
159、冷静沉着,审慎思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60、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161、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162、学时须励志,几番磨琢终成器;考场但平心,十年耕耘自见功。
163、登临绝顶,扬母校威名,蒙中再创辉煌业绩;谱写华章,展非凡身手,俊彦同奔锦绣前程。
164、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165、立品读书当胜日,成长创业趁华年。
166、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167、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本滋德润才皆有悟,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新走笔运筹需凝神。
168、生花缘妙笔好抒破浪乘风至;灌圃籍良师勤育经天纬地才。
169、笔底风云纬武经文显英雄本色;卷面春秋山高水阔展学子宏图。
170、品兼公勇,学沿实真,湖湘自昔星驰俊采;志铸和谐,心存诚敬,笔底而今舒卷风云。
171、雨滋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程。
172、盛世重和谐宏图大展秋月春风在怀抱,华年逢国考壮思高飞山英水荇为文章。
173、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潭州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174、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175、磨剑十年,及锋而试,展真我风采;定邦百代,选贤以考,立强国根基。
176、一腔热血奋高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177、博闻强识,踏实创新,成就心中学问;精思妙语,缜密求真,撰写天下文章
178、悬梁刺股腹满诗书神凌岳麓,展卷挥椽心载家国浪遏飞舟。
179、十年寒窗为山已九仞岂能功亏一篑,一朝金榜夺魁名四海方显志在五洲。
180、兴华夏之闱腾蛟起凤一代英才由此出,鼎楚湘斯盛纬武经文四方形胜待从来。
181、胸有鸿鹄越青山长风万里作画屏,笔走蛟龙磨砚池郡园十载满春蕾。
182、志尚青云翔万里,学开胜境誉千秋。
183、一颗红心燃智慧火花壮志凌云创伟业,多种准备让祖国挑选振兴中华立奇功。
184、登千寻岱岳笔走龙蛇成大器,蓄半亩方塘胸藏经纬造英才。
185、欣迎国考鲲鹏展翅倚胆识蟾宫折馥桂,喜看楚湘蕙芷争芳怀诚信学海竞风流。
186、迎难而进临场不慌囊锥已久藏必然脱颖而出,笔走龙蛇词青江海牛刀今小试会当游刃有余。
187、明辩慎思要看才情分胜负,争荣远耻全凭睿智写春秋。
188、点石成金凭地利天时腾蛟起凤人竞秀,考场献技若中流击水摩拳擦掌我争优
189、乘岳麓遗风胸怀万卷成大器,倚王者宝地笔聚千钧步青云。
190、怀大志思国运奔前程笔生灵感著华章,秉赤心振伟业轻名利身作人梯登绝顶。
191、扬朴实诚信传统德才学识彰华夏,循勤奋执着精神语数英综著宏篇。
192、育才兴邦计,开考试玉时。
193、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源滋德润才皆有悟,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本走笔运筹需凝神。
194、天资英才, 竟将世纪风云都付与幸运来者, 是发明, 是发现 ,抑开拓发展,扬戈跃马,任君驰骋;地毓灵秀,故简芝兰玉树咸蕃播芙蓉国里,于社会,于自然,或未来学科,泼墨挥毫,看我安排。
195、生花凭妙笔,崇真尚本,滋德润才,胸怀天下鹰振翼;折桂赖苦功,仿贤效能,修身启志,腹满诗书马加鞭。
196、孝悌于德,空壁于学,强健于体,鹏程追梦谁傲天下;风华其貌,书生其气,峥嵘其行,中流击楫数我风流。
197、书山比豪气,志远功深,效苏秦之刺股,不留乌江之憾;考场竞风流,气定神凝,学陶侃之惜时,必建定鼎之功。
198、紫气汇龙城,学府百年,广育英才登甲榜;翠微拥高塔,文脉千载,依然盛名满湖湘。
199、学海泛轻舟,稳扎稳打,春华秋实,当展金翅上碧霄;考场竞风流,善始善终,东成西就,定有腾云揽月时。
200、名校设考点,有地利天时人和,看入场诸生人人落笔成珠;国家选英才,凭真知灼见诚信,愿进门学子个个金榜题名。
《高考考场对联锦集大全》由“chstr”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有上联一副:岳麓山下湘江之中橘子洲上烟花正艳!求下联【湖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7,528贴子:
有上联一副:岳麓山下湘江之中橘子洲上烟花正艳!求下联收藏
有上联一副:岳麓山下湘江之中橘子洲上烟花正艳!求下联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求下联【高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9,477贴子:
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求下联收藏
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天下谁人不识君
双目垂泪独对烛
楼主木有小鸡鸡,赐你个横批:畜生入死
红杏出墙有人待
销魂床上死的早
偏旁都一样。宀。下联难对。不知道用什么才能工整
浮躁热身多光棍。
俊俏佳人伴伶仃借用别人的词。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毛泽东的楹联艺术
我的图书馆
毛泽东的楹联艺术
毛泽东的楹联艺术
&&& 一、毛泽东自题联
  失败者成功之母;
  困难者胜利之基。
    ——毛泽东于1938年题词[亦用以自箴]
  注:日,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当贝特兰问“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时,毛泽东说:“言论上指出投降主义的危险,行动上组织人民群众制止投降运动。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这副对联就是这一段话的精神的高度概括,为鼓舞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而作。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自箴
  注: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题此联以自勉。整联的主旨在强调一个“恒”字。既反对不顾身体健康的苦熬苦学,又反对一曝十寒的忽热忽冷。“一曝十寒”,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关于此联,其上联有的书写作:“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此联系改明代胡胥仁联语而成。胡的原联是:“若有恒,何必三更曝,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 二、毛泽东撰题联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毛泽东于1927年9月题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军旗
  注: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的武装暴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中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等省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规模和影响最大。9月初毛泽东遵照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湘赣边界地区的工农武装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共约五千人,编成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于9日开始破坏铁路,11日起义。起义受挫后,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于10月下旬转战至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毛泽东题谢子长墓
  注:谢子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号浩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地方部队中进行革命活动。任安定县民团团总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兼第三大队队长、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第26军第42师政委、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开辞陕北苏区。1934年8月在青涧河口战斗中负伤,次年2月21日逝世。此联为流水对。
  团结起来;
  光明在望。
    ——毛泽东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注:日,《光明日报》在北平[今北京]创刊。当时是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毛泽东题了这副对联。主语平易,不对自对,上平下仄,偶有所见,非自今始。寄意甚深,给人鼓舞。民盟乃至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去迎接已经“在望”的人民革命完全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光明”。
  主义遵马列;
  政权归工农。
    ——毛泽东于年月为江西省兴国县城岗乡书院撰门联
  注:1931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到兴国县城岗乡,观察地形,准备在这一带打好第三次反“围剿”的第二仗,并应邀为乡党支部经常开会的书院大门写了这副对联。上联讲党的指导思想,下联讲工农革命的政权建设,给乡党支部指明了方向,语言简明,内容深刻,对仗工稳。
  世界是我们的;
  做事要大家来。
    ——毛泽东题湖南一师附小礼堂
  注:1918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被聘任为该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教师们请毛泽东为学校写了这副楹联,刻在竹板上,悬挂在礼堂内。联语通俗易懂,表达了毛泽东对当时学生们的勉励与希望。上联表达主人翁思想,世界走向未来,不来是属于青少年的。下联倡导为社会服务思想,人人为社会服务,国家就会强盛起来。自然,这副楹联也表达了毛泽东当时的人生志趣。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毛泽东为陕西省延安枣园人民题词
  注:1949年10月,毛泽东接到延安老区人民祝贺新中国诞生的贺电,曾热情复电。1951年,毛泽东给延安枣园人民题写了这副对联。这对联虽是对延安枣园人民写的,其用意对所有的革命老根据地人民都适宜的,既肯定了老根据地人民对革命的贡献,更希望他们在新时代里作出更大的成绩。这是一副宽对,整体上相互对仗,个别词义不相对。)
  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为湖南第一师范同学们书题
  注:1950年,曾在湖南一师与毛泽东同学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周世钊,请毛泽东为一师写校牌,题词。毛泽东都答应了,写了校牌“第一师范”四字,并写了这两句题词。这两句题词,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但由于含意深刻,相反相成,字数一致,节奏对称具有对联艺术形式美的部分特征,故且也附录在此。)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书题
  注: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行成立大会,毛泽东题写了这副对联。毛泽东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题词不单有一般祝贺的用意,更在于指导意义,常常既是指导方针,又是指导思想。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开展体育运动,进行体育工作,都是遵循这副对联的思想的。这副对联的构思非常精妙。一、说明了发展体育运动的重大意义,在于增强全国人民的体质,这是强种强族的大事,这是洗刷帝国主义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耻辱的大事。二、规定了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性的目的和宗旨。三、揭示了发展体育运动与增强人民体质之间的因果辨证关系。这虽是一副宽对,却是对联中难得的精品。
  洢水拖蓝,紫云反照;
  铜钟滴水,梅岭寒来。
    ——毛泽东题湖南省安化县北宝塔
  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
  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
    ——毛泽东题湖南省桂东县沙田坪军民大会
  注: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到桂东县沙田坪,发动沙田地区二十多个村子的贫苦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帮助建立中共桂东县委会和县工农政府。4月在一次军民大会上,毛泽东不仅登台演讲,还为大会写了这副对联,长贴在会场前的两根粗大柱子上。这副对联,既表述工农革命的现实,又说明工农革命的目的,为广大工农民众所易理解与接受,起到了动员广大贫苦大众起来参加工农革命的作用。)
  项羽重瞳,犹有乌江之败;
  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
    ——毛泽东题萨都刺《徐州怀古》
  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
  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毛泽东题肃反工作方针
  注:作者这一联,当时是作为肃反工作要提高警惕、防止偏差的方针提出来的,在这一联的手稿旁,毛泽东还批有:“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存。”他在这次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讲了这一联。用对联形式说明和规范党的工作方针,是毛泽东的一大创造。对联语言简明,节奏感强,好懂好记,便于广大群众普遍理解与执行。这是一副宽对,上下联整体意思相辅相对,联语结构相同,收尾还做到了平仄相对,为了达意的需要,没有拘守部分词语的对仗。“不以辞害意”,是我国修辞学中的一个传统原则。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毛泽东为江西省遂川县公审土豪大会所撰
  注: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政府成立,召开成立大会,同时审判一个血债累累的土豪劣绅。毛泽东为大会拟了这样一副对联。对联的政治观点鲜明、语言通俗明白。上下联对仗工整、恰当,是大手笔的举重若轻之作。
  上盘下盘,盘叠盘,猪肉、米粉、芋头片,盘盘装好菜;
  主料配料,料拦料,酱油、辣椒、蒜头瓣,料料出佳肴。
  横批:四星望月
    ——毛泽东题江西省兴国菜
  注:1933年11月,毛泽东在兴国县长冈乡作农村调查。一天,村中的刘大娘做菜,她用猪肉片裹上米粉,下垫芋头片,拌上酱油、辣椒粉、蒜头瓣等调料,分别盛在四个盘子里,三个小盘放在下面,上面叠放一个大盘,一起入进蒸笼里蒸,没多时,就蒸好端在桌子上。毛泽东来吃饭时,看到这大盘叠小盘的,感到新鲜,举筷一尝,觉得味道极好,忙问在座的人这菜叫什么名。孙大仰回答:“我们这里的人,只知道这么做好吃,却叫不出名字。”陪同来的乡长说:“请您起个名吧。”毛泽东说:“好说,好说,那我就为这菜作副对联吧。”说着便念出了这副对联,还加个“四星望月”的横批。在场的人们都齐声赞好。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主权。
    ——郭沫若代毛泽东撰题陕西省延安新市场
  注:据樊昊在《毛泽东和他的顾问》一书介绍,1939年,延安在南郊建立了新市场,边区政府一位负责经济工作的同志去请毛泽东给新市场门楼题词。毛泽东很忙,便推存郭化若,他说:“郭化若同志的字写得很不错,还是由他写吧。”在毛泽东的授意下,郭化若给市场门楼上方写了“延安新市场”五个大字,还写了这副对联,署名仍是“毛泽东题”。1992年樊昊去延安,还去原来的新市场看过,门楼上的横匾已不见了,两边立柱上刻的对联字迹清晰,是郭化若的字体,“毛泽东题”的署名也很清晰。后来樊问郭为什么要署毛主席的名字,郭说,本来是请毛主席写的,我当然不敢署自己的名字。这是一副宽对,观点鲜明,政治性强,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暗含有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语言通俗明了,整体风格,的确像毛泽东作的。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为第一次反“围剿”动员大会所作
  注: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召集国民党党政高级官员会议,决定“围剿”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随之调集兵力十万,发起了第一次大“围剿”。日,毛泽东、朱德在江西省宁都小布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围剿”作战计划。在动员誓师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富有说服力和振奋人心的动员报告和这副对联,详细说明了我军反“围剿”的有利条件,也反复说明了“诱敌深入”的必要和好处。从对联艺术的角度讲,这副对联的写法叫“宽对”。即从整体上要求上下两联内容上要相互关联、呼应、对比、衬托;词语组合上只要字数整齐、虚实相当,形似对偶即可,不在意个别词语是否相对。步此而论,这副对联可算宽对中的佳作。此联是毛泽东游击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它不仅在现代联史上,就是在现代政治史、军事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他的“农民和游击队组织与政府”理论(年),已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作为本世纪以来的62项重大贡献之一,写进芝加哥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丛书《今日伟大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科学》一书中。
&&& 三、毛泽东贺赠联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毛泽东书赠毛泽建
  注:此联赠堂妹毛泽建。联句出自《鹤林玉露》:“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以日常生活中并不难见的例子作喻,说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看似很小的力量,也能做出以为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联句浅显通俗,寓意深刻,使16岁的毛泽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她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磨炼出刚强的意志,表现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毛泽东贺张维母80岁寿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赠马毛姐
  注:日,年仅16岁的马四姐参加了渡江战役,因战绩突出,被授予“渡江英雄”称号。后来,她被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和1951年国庆庆典。1951年国庆节期间,毛泽东特意为这位没有正式名字的马四姐取名“马毛姐”。他说:“‘马’,是你家的姓,名字的第一个字就跟我的姓了。”他知道马毛姐上学了,便高兴地题了这副对联送她。对联寥寥八字,言简意赅,寄托着伟大领袖对马毛姐、也是对全国所有少年后辈的殷切希望。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毛泽东赠陈嘉庚
  注:陈嘉庚[],福建省厦门人。爱国华侨领袖,抗战爆发,他奔走在南洋抗日救亡的前列,领导了“南洋筹赈祖国难民总会”。1941年,他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与他交谈。抗战胜利后,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陈嘉庚安全返回新加坡大会,毛泽东特送了这一祝贺条幅,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誉。新中国建立后,陈嘉庚回国定居,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毛泽东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70岁寿诞
  注: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70岁寿辰,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手书了这副具有中国传统的寿联赠送斯大林,表达了新中国人民的心声,显得分外高雅亲切。
  柔中寓刚;
  绵里藏针。
    ——毛泽东赠邓小平
  注: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受尽迫害。1973年年初“复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同年二二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建议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工作,任总参谋长。毛泽东介绍说:“我请了一位军师,出任总参谋长。他办事比较果断,也是你们的老上司,他叫邓小平。”并以“柔中寓[一作‘有’]刚,绵里藏针”称赞邓小平,概括了他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的特点。
  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
    ——毛泽东赞朱德
  注:日,毛泽东同朱德等出席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开学典礼。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并为第二队学员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江河移胯下;
  蚂蚁做波臣。
    ——毛泽东戏赠周小舟
  注:周小舟[],湖南省湘潭人。1936年任毛泽东秘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等职。约在1938年,一天,毛泽东与周小舟在延河边散步,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一旁小便。毛泽东便风趣地随口念出这一联戏赠周小舟。联语将男孩小便比喻成“江河”,自然是夸张之语;这“江河”居然在小孩的“胯下”流动,带有开玩笑的意思。而被这“江河”流动所能冲走的当然只有蚂蚁之类的小昆虫,于是蚂蚁便成为随波逐流之徒。这虽是戏语,却包含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为潮流所淹没的,总是那些卑微、藐小之辈。毛泽东将这一联语戏赠周小舟,可能带有勉励周坚持原则立场,不随波逐流之意。
  二月梅香清友;
  春风桃灼佳人。
    ——毛泽东贺廖廷璇、皮述莲同学新婚
  注:谬廷璇,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1915年春新婚时,毛泽东作此联相贺。上联赞美新郎:“梅香”,比喻其品格;“清友”之“清”,有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意思。下联赞美新娘:“桃灼”,语出《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用以形容新娘的娇美。上、下联中的“二月”、“春风”,点明新婚佳期的时令,暗含新婚夫妻的祝福,祝他们幸福美满,犹如明媚的春光,“梅香”与“桃灼”相对,堪称绝妙,梅谈雅,桃艳丽,梅香沁人心脾,桃灼绚烂夺目,浓淡相宜,神形俱美。
  爱群东阁能延客;
  别后西湖赋予谁。
    ——毛泽东赠王熙同学
  注:1917年暑期,毛泽东到宁乡拜访了同学王熙,告别时,与王熙深情地握手,还吟了这一联赠王熙。上联表示感谢王熙的盛情款待。“东阁”,典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下联表示别后将保留此次拜访王熙所留下的美好记忆。“西湖”,比喻令人难忘的、美好之处。“赋予谁”,意即“谁”也不会“赋予”,除了王熙。
  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赠叶剑英
  注:这是一副集句联,集自明代李贽的《藏书》。毛泽东晚年,一次同身边的人员谈到叶剑英,说他是立了大功的人,并引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不久,毛泽东当面将这两句话赠给了叶剑英。上联“诸葛”,指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魏将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谨慎”,谓郑重,细心。即古人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意。下联“吕端”[935-1000],北宋大臣,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宰相,太宗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聂荣臻元帅说:“纵观叶剑英同志一生,每逢革命的关键时刻,他部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以超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胆略,勇敢机智地捍卫革命利益。他的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啊!他的革命立场,他的原则性,是何等坚定啊!吕端大事不糊涂,他是无产阶级的吕端!”这一集句联,可以说是对叶剑英一生最好的总结与评价。
&&& 四、毛泽东应对、合撰联
  濯足;(邹春培)
  修身。(毛泽东)
    ——毛泽东对邹春培
  注:1903年,毛泽东在南岸私塾师从邹春培先生读书。邹先生除了教学生背诵经书之外,还开始让学生作“对字练习”。所谓“对字”,就是先生出一个“字”或一个“词组”,让学生对上一个相应的“字”或“词组”,以训练学生辨别词性、把握词语组合的初步能力。毛泽东自幼读书,聪明颖悟,超出一般学生,每次“对字”,都能出色完成。一次邹春培外出,让学生们在学堂内温书,毛泽东却带着大家在门前清水塘里游泳、戏水。邹先生回来见了很生气,要学生对对子,对不上的要挨打。他出了“濯足”,毛泽东对“修身”。邹先生认为对的妙,竟免了对学生们的罚打。1957年毛泽东与老友回忆这一情景时,解释道:“这个‘濯足’,就是洗脚,《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也说:‘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那个‘修身’,就是修心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礼记·大学》上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高修养。先生当然拿我们没有办法。”
  牛皮菜;(邹春培)
  马齿苋。(毛泽东)
    ——毛泽东对邹春培
  注:一次邹春培与学生们外出“踏青”,随手从路边扯出一蔸牛皮菜便以之为题,让学生们对,毛泽东对以“马齿苋”,邹先生认为是“绝对”,并大加赞赏。
  云流千里远;(萧瑜)
  人对一帆轻。(毛泽东)
    ——毛泽东与萧瑜联句《五律·湘江晚眺》之颔联
  注:此为毛泽东与萧瑜“联句”合作的五律诗颔联。“联句”,过去时代做诗的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做一诗,相续成篇,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续。《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了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的情形。萧瑜[],名子昇,又名旭东,湖南省湘乡人,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同学,20世纪30年代初去了法国,后长期侨居国外,在乌拉圭去世。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与同学萧瑜相交甚厚,课余饭后,他们常一道在湘江边漫步,谈诗论文,相互唱酬,指点风帆沙鸟,烟树晴岚。一天傍晚,他们又来到湘江畔,晚霞夕照,归鸟轻帆,吸引着他们,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湘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大大诱发了两位年轻才子的诗兴,他们即兴联句,对景吟诗……。他们的联句当较长,可惜萧瑜只记下了八句:“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云流千里远[前三句萧瑜],人对一帆轻。落日荒林暗[毛泽东续两句],寒钟古寺生。深林归倦鸟[萧瑜续两句],高阁倚佳人。……[毛泽东续句]”这一段五言联句[包括下两联],写湘江两岸傍晚时景色,如描如画,有动有静,江上轻帆,深林归鸟,历历在目;古寺钟声,在耳边萦回。高阁佳人,倚栏眺望,是欣赏江边的美丽风光,还是归帆而思念外出的亲人?可惜,下面的诗句没了。两人即兴成诗轮流相续,诗语生动,对仗工稳,其诗才之敏捷,诗艺之高妙,着实令人赞佩。
  落日荒林暗;(毛泽东)
  寒钟古寺生。(萧瑜)
    ——毛泽东与萧瑜联句《五律·湘江晚眺》之颈联
  (联释见上。)
  深林归倦鸟;(萧瑜)
  高阁倚佳人。(毛泽东)
  ——毛泽东与萧瑜联句《五律·湘江晚眺》之尾联
  (联释见上。)
  云封狮顾楼;(肖子升)
  桥锁玉潭舟。(毛泽东)
    ——毛泽东对肖子升
  注:联中“狮顾楼”、“玉潭舟”,皆为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名胜。
  共泛朱乡渡;(毛泽东与罗章龙联句[下同])
  层冰涨桔汀。
    ——毛泽东与罗章龙联句《五律·登岳麓山》之首联
  注:“联句”,见上《毛泽东与萧瑜联句〈五律·湘江晚眺〉》之联释。首联上句“朱张渡”,指长沙湘江的一个渡口。南宋哲学家朱熹和张栻,曾分别在长沙的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讲学,常过湘江互访,人们便将他们过江的渡口叫“朱江渡”。下句“桔汀”,即桔子洲。尾联上句“赫曦”,即赫曦台,在岳麓书院。“联韵”,指朱熹、张栻登岳麓山的联句。1915年底,一个雪天后的清晨,毛泽东去长沙第一联全中学邀罗章龙同游岳麓山。两人登上山顶的岳麓宫后,傍晚下山来到了赫曦台。他们轻声念着刻在石碑上的朱熹与张栻登岳麓山作的联句:“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品评诗句,感慨议论,两人不禁诗兴勃发,当即联句,成五律一首。可惜,罗章龙在记录这首诗时,未注明哪几句是他的,哪几句是毛泽东的。这首诗很朴实,叙述了两位作者登岳麓山的所见、所感,能令人想见当时的情景,只是太实了一点,灵性不足。
  乌啼枫径寂;
  木落鹤泉滢。
    ——毛泽东与罗章龙联句《五律·登岳麓山》之颔联
  (联释见上。)
  攀险呼俦侣;
  盘空识健翎。
    ——毛泽东与罗章龙联句《五律·登岳麓山》之颈联
  (联释见上。)
  赫曦联韵在;
  千载德犹馨。
    ——毛泽东与罗章龙联句《五律·登岳麓山》之尾联
  (联释见上。)
  丹青造意本无法;(毛泽东)
  画圣胸中常有诗。(郭沫若)
    ——毛泽东、郭沫若合题齐白石画
  注:建国伊始,齐白石精心制作了两枚印章,用宣纸包好,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十分喜爱这两枚印章,用宣纸包好,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十分喜爱这两故印章,为示答谢,在中南海宴请白石老人,邀郭沫若作陪。席间,毛泽东向齐白石敬酒,说感谢老人赠印与赠画,并叫秘书将一幅裱装精致的纵幅画展示在席前,画上有一株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有五只毛绒绒的小鸟。树下伫立一老牛,侧头望着小鸟出神,甚有意趣。原来这正是那长包印章的宣纸。白石老人忙说,这是他一时的疏忽大意,把他练笔的“废品”送来了,请主席原谅,并把这幅画退还给他。毛泽东说这画好,要定了。郭沫若也说这画好,也想要。白石老人见状,也乐了,说:“请二位在卷首赏赐几个字。”毛泽东略一思忖,提笔写下:“丹青造意本无法”。郭沫若一看,知道这是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我书造意本无法”,只改了前两字。他想了想,写了一句:“画圣胸中常有诗。”这是借用陆游的诗句:“此老胸中常有诗,”也只改了前两字。毛、郭的题句,构成一副绝妙的题画联。上联赞白石老人已达“无法”天成的化境,下联赞白石老人的诗才,用诗思作画。对仗既雅且工,显现出两位大诗人非凡的诗才。
  八重樱下廖公子;(乔冠华)
  五月花中韩大哥。
  莫道敝人功业小;(毛泽东)
  北京卖报赚钱多。
    ——毛泽东续乔冠华打油诗
  注:1943年4月,乔冠华在京同奉美国政府之命来华的助理国务卿詹金斯商谈在北京建立驻华联络处的问题,谈判进展很顺利。这一时期,廖承志正率领中日建交后的最大的代表团访问日本,而日本又正值八重樱盛开的时节。韩叙也恰好这时在华盛顿商谈中国驻美联络处的事情,他下榻的旅舍名为“五月花”。面对这大好的外交形势,乔冠华很高兴,凑了几句打油诗:“八重缨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欢欢喜喜詹金斯……”他念给同志们听,并征求第四句。有的说“喜上眉梢乔老爷”,有的说“洋洋得意乔老爷”,乔冠华说都不好,自己一时也想不出一个满意的句,就搁下了。过了一天,毛泽东召集会议汇报中美谈判情况。大家谈外交形势,说到了乔冠华做诗,可惜只有三句。毛泽东听了,立即取前两句填上了后两句。毛泽东的后两句源自“文革”初期,外交部“造反派”要乔冠华卖小报,乔每次交钱时总多交一点。“造反派”讽刺说:“你这个修正主义分子倒会卖报赚钱!”这段故事让毛泽东也知道了。他一时兴起,联想到这个故事,用乔冠华的当事人的语气,风趣地续成了后两句,实在妙得很。从内容上看,概括了当时中国外交上的大好形势,外交人员的普遍欣喜心情,诗的总体情绪显得轻松、愉悦而自得;从诗美的角度看,语言风趣而有跌岩,平仄声韵和谐,让带点顺口溜味道的打油诗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
  跳、跳、跳,跳下地;(教师)
  飞、飞、飞,飞上天。(毛泽东)
    ——毛泽东对教师
  注:毛泽东少年时代,一次上课时,教师尚未到,毛泽东应同学之情,上讲台去给大家讲《水浒传》中的故事。他正绘声地讲着,听到课堂外的脚步声,忙跳下讲台,溜回座位。可当他跳下讲台时,却将讲台角边踩缺了一大块。教师进课堂后发现了缺角,于是说:“现时,我出个对子大家对,若对不出,我就要追查刚才踩坏讲台的同学。”他说着,就念出上联。同学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毛泽东倏地站起来应对了下联。教师点头称赞后,才开始上课。
  涓涓溪流,岂能作浪?(私塾先生)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毛泽东)
    ——毛泽东对某私塾先生
  注:正当毛泽东和乌石垅老者应对时[见下联联释],恰逢一某私塾先生路过,见热闹非凡,便停步下来。他听了毛泽东和老者的对联,心情激动,说也要出一上联请大家对对。他思索了一下,指着路旁的一条小溪出了上联。在场的群众无一人作答,都把目光投向了毛泽东。毛泽东明白大家的意思,略想了想,指着一人点烟的火柴杆说出了下联。私塾先生听了连连说:“妙!妙!”在场群众齐声叫:“好!好!”这自然也是一副妙对。不知那位私塾先生当时是即景造语还是另有用意,反正毛泽东当时的回答显然有针对性,显得相当自信、自豪,对革命胸有成竹。
  雾锁高山,哪个尖峰可出?(老者)
  火烧原野,这杆红旗敢行!(毛泽东)
    ——毛泽东对老者
  注:1934年2月一天,毛泽东到离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沙洲坝不远的乌石垅,帮助红军家属犁地。快到中午时分,毛泽东和耕田的几位农民在路旁大樟树下歇息喝茶。这时有一位老者,知道毛泽东是个有学问的人,说是向毛泽东请教,望了望云雾缭绕的沙洲山峰,出了上联请毛泽东答对。毛泽东听后,凝视了一下田野,便对出了下联,众人听了,齐声喝彩。这是一副十分精妙的工对,名形副动。平仄虚实、都一一相对,完满地体现了对联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的诸种特征。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毛泽东)
  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萧三)
    ——毛泽东对萧三
  注:1910年秋,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同学萧子暲即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萧三很好好。一天,毛泽东见萧子暲正在看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向萧借阅。萧说:“要借书不难,我出一联,你能很快对出就借给你。”毛说:“可以,对不上就不借你的书。”萧出了下联。“瞆[gui4]”,指视力弱,看不清楚。毛泽东见是一比“拆字对”,稍加思索,就续出了上联。萧听了忙说,对得好,真不愧是誉满学堂的才子,马上将书递给了毛泽东。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夏默安)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毛泽东)
    ——毛泽东对夏默安
  注:1917年7月仲夏,毛泽东与萧子昂利用假期来到安化县游学,看望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安先生。夏先生毕业于晚清两湖学院,自恃学富五车,眼光很高,一向不理睬那些游学先生。毛泽东两次登门拜访,均遭拒绝。毛泽东这次[第3次]前去,夏会见了。夏正为自己所出之难句难以对上而犯愁,见毛泽东到来,十分高兴,便将自己的出句告之。毛泽东忽听池中蛙声,灵机一动,从容对出下联。联语典出《晋书·孝惠帝纪》,白痴迂腐的惠帝听到蛙声,问左右的人:“此鸣声为官乎,为私乎?”有人应声回答:“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夏默安见毛泽东泰然应对,文思敏捷,联语平仄虚实恰当,对仗工稳,且用典自然,涉笔成趣,语势与上联相敌,内蕴显得丰富,可见其学问、才华远非一般。于是,夏先生一扫往日那倨傲之态,马上客礼相待,与毛泽东谈诗论文,十分投机。临别时,夏送毛八块银元作旅费。毛泽东化腐朽为神奇,巧应其对,夏先生赞不绝口。
  谷磨磨谷,谷随磨转,磨转谷裂出白米;(何长工)
  门锁锁门,门由锁开,锁开门敞迎故人。(毛泽东)
    ——毛泽东对何长工
  注: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进驻井冈山后,将王佐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派何长工去任党代表。一天,毛泽东散步来到一间磨房,见一老农在推磨磨谷,正要去帮忙,何长工来了,见磨转谷破米出,忽灵机一动,出了上联,并请毛泽东对。毛泽东连说:“妙对!妙对!”想了想,又说:“要对出下联很难,让我多想想。”二人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见警卫员开锁推门,顿时灵感闪现,略一思索,便对何长工说:“我的下联有了,”接着便念出了下联。何长工听了,也连声说好。这副对联,用了局部顶真、回文修辞格,描写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虽带点文字游戏味道,但甚见作者的才思。
&&& 五、毛泽东诗词中的对联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毛泽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之颔联
  注:海鸥将军,指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9年任国民党军200师师长。1942年3月开赴缅甸抗击日军,先坚守缅甸南重镇东瓜,与日军激战,歼敌五千余人;次攻克缅甸中部的棠吉,重创日军。在率部向北转移途中,不幸在战斗中牺牲。日,追悼戴安澜大会在广西香山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都送了奠挽品,毛泽东写了这首《五律·海鸥将军千古》挽诗相挽。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毛泽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之颈联
  注:毛泽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采薇”,语出《诗语·小雅》篇名,是派遣戍边的士兵所唱的歌,后世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此处“赋采薇”,指海鸥将军毅然从征,远赴国难。“罴”,谓棕色熊。这是一首挽诗。首联高度赞场了戴安澜的爱国主义精神,“赋采薇”写出戴慷慨御侮的豪情,又显得典重、蕴藉。颔联写戴所率之师装备精良、士卒勇武。颈联记述戴的战斗伟绩,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戴为国牺牲的哀和对英灵的慰抚,一个“竟”字,既为戴正当英年不幸牺牲惋惜,也为国家失去一位抗敌将领兴悲,隐含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
  露湿尘难染;
  霜笼鸦不惊。
    ——毛泽东《五律·张冠道中》之颔联
  注:毛泽东《五律·张冠道中》:“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日凌晨,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以15个旅计14万人的兵力,向延安发起了猛攻。3月18日傍晚,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撤出延安,开始了极其艰险的陕北转战历程。“弥”,谓满,遍;弥漫。“琼宇”,谓玉宇,天空。“征马嘶北风”,取“马鸣风萧萧”之意。“踟蹰”,意徘徊不进,这里有很慢、很艰难的意思。“张冠首”,地名,个体位置不详,待考。毛泽东这首五言律诗,大约写于1947年4月初。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陕北的四月,天气还是相当寒冷的,何况为了隐蔽行踪起见,毛泽东及其一行人要晓宿夜行。夜间,天气就更寒冷了。这首诗所描绘的当是作者经过一夜跋涉,拂晓时所见到的行军情景。首联言朝雾弥天,战马嘶风,这该是一个晴天的凌晨。颔联描述露湿霜笼,尘土不扬,鸦鹊不惊,大地清静安宁的情景。
  戎衣犹铁甲;
  须眉等银冰。
    ——毛泽东《五律·张冠道中》之颈联
  注:接上颔联。颈联描述行军是艰苦的,战士的衣衫,被汗水露气浸湿,夜寒风冷,都冻上了,像铁甲那样硬梆冰凉,眉毛、胡髭都沾上了白白的严。最后两句,“踟蹰”二字,写出了征人们步履的艰辛。尽管如此,但战士们的心情仍是豪壮的,“恍若塞上行”,极含蓄地抒写了战士们这样的心境。“塞上行”,暗示作者联想到了古代那些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豪迈悲壮的诗篇,联相到了“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马毛带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一类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名诗句。用“恍若塞上行”作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细细体味的情致。
  佳令随人至;
  明月傍云生。
    ——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之颔联
  注: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月间陕北的夜空,高朗澄碧,明星数点,凉风轻拂,一轮浩月,傍着轻纱般的微云升上东山,月中桂影婆娑,银光轻笼川原,近村远山,如谈墨画出。劳累了整日的毛泽东,此时正在神泉堡附近一条河边散步,背着双手,步履舒徐,时而仰望苍穹,时而凝视明月,有时环顾四野,欣赏黛写铅描的重岭层峦,颇有点闲情逸致的意味。正在这时,一警卫员快步来到他的身边,向他报告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的喜讯。他听了很高兴,一时兴发,轻声地哼吟起来。不一会,就哼成了这首五言律诗。首联、颔联写当时中秋夜的景色,“佳令随人至”,似乎中秋节特意伴随人的心情而来的,透露出作者喜悦的心境。
  故里鸿音绝;
  妻儿信未通。
    ——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之颈联
  注:颈联之上句怀念江面故乡;下句很可能是思念远在苏联而又音信渺茫的贺子珍与李敏母女俩,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贺子珍与作者相聚十年,正是作者生命旅程中迭遭坎坷、斗争最为艰难的十年。中央苏区岁月,万里长征途中,他们生死相依。在陕北那样的战争环境中,他是很容易联想到贺子珍的。后两句“满宇频翘望”,作者在期盼着什么呢?“凯歌奏边城”,解放大军正在胜利前进。距延安不远的蟠龙已经收复,而收复延安,进一步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当为期不太远了。作者的情感是喜悦的,又是凝重的。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毛泽东《五律·看山》之颔联
  注:毛泽东《五律·看山》[1955年]:“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颻下,欢迎有晚鹰。”诗中的北“北高峰”,在杭州西湖附近的灵隐寺后。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据作者自注,“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飘颻”,同“飘摇”,飘荡、飞扬的样子,诗中指鹰飞翔。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在杭州,工作之余,多次登临西湖附近的名山,一览西湖风景。一天,他在秘书、卫士的簇拥下又去攀登北峰。北高峰佳木葱郁,雾霭缭绕,恍若仙境。毛泽东沿着林间曲径,缓步而上,来至观海亭,驻足看亭前的楹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他说:“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佳句。”顺着盘山道拾级而上,来到北高峰顶,毛泽东面带笑容,毫无倦意。极目眺望,诗兴盎然,即兴吟诗一首《五律·看山》。吟毕,毛泽东翻天了英语课本,笑着对秘书林克说:“好啦,现在既不冷又不热,只有学习喽。”说着,就读起英语来。这首五律对仗工稳,用韵很宽,语言自然晓畅,无丝毫雕凿之痕;心境轻松愉悦,自在惬意。首联记登高总起,颔联、颈联[见下]摄入北高峰附近名胜,甚为风趣,尾二句飘逸,愉悦的心情,自然留露而出,感染着读者。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佳人。
    ——毛泽东《五律·看山》之颈联
  不因鹏翼展;
  哪得鸟途通。
    ——毛泽东《五律·西行(改陈毅诗)》之颔联
  注:毛泽东《五律·西行(改陈毅诗)》[日]:“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1965年春,陈毅抄了写于非洲六国之行的七首诗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修改了其中的第一首,并且加了题目《西行》。陈毅之子陈昊苏后来回忆说,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是毛主席的神来之笔”,整首诗是毛主席与其父亲的“共同创作”,“在无产阶级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诗的首联,出语轻快,而又气势恢宏,两句可倒置:以长风作车,以太空作路径,向西而去,万里之遥,很快就飞过去了。颔联紧承上联加以说明,正因有了飞机,所以以往只是任飞鸟去来的道途也可以通行了。
  海酿千钟酒;
  山裁万仞葱。
    ——毛泽东《五律·西行(改陈毅诗)》之颈联
  注:颈联写在飞行的高空俯视所见。浩渺重洋像酿成的千钟酒,山势陡峭万仞,郁郁葱葱。前一句疑是化自李贺诗句“一泓水杯中泻”。诗的尾联,说明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在觉醒,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斗争如风雷震荡,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写诗,常常从世界形势的大处落笔,审美视野特别宏阔。  
  野渡苍松横古木;
  断桥流水动连环。
    ——毛泽东《七律·益阳道中》之颈联
  注:毛泽东《七律·益阳道中》[1917年8月]:“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标题“益阳道中”,为萧三所拟。毛泽东和萧瑜在安化逗留了几天后,便向益阳进发,途中遇大雨,毛泽东写了这首七律。从诗的一、二句看,作者离开“远湾”即某个小山村,却遇上突然而降的大雨,似乎无处躲避,在滂然大雨中走了很远,直到石龙关。接下来的颔联当是描写这场大雨的景象。一定很有气势,可惜这两句缺失。颈联描绘的是大雨时途中所见的情景:荒野渡口,无人无舟,只见苍松泻心翠,古木横地;河上的小桥已被雨水冲断,水流湍急,一个漩窝接一个漩窝。后两句“客行此去遵何路?”作者自己问自己,横在面前的这条河是过不去了,那么,往哪儿走呢?还有哪条路可以前行呢?“坐眺长亭意转闲”,暂时不走了,在渡口边的长亭里坐下休息休息,心情悠闲地眺望这一带雨后景色。处变不惊,在困难面前镇定沉着,是诗人性格的一大特点。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之颔联
  注:1935年1月至10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排除了张国焘搞分裂的干扰,找到了红军安扎大本营的落脚地,毛泽东正是在这个时侯[10月]写出《七律·长征》这一光辉史诗的。
  金沙水拍云岸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之颈联
  注: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三军。”诗的首联,以豪纵的语势,概括地写出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不怕”、“等闲”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颔联从红军的视觉写出,将“五岭”、“乌蒙”这两大商峻、广袤的山脉化小,一如粼粼细浪,一如滚动泥丸,正因其小,则反衬出红军形象的高大与万难不惧的精神。颈联描述金沙江畔,雾气蒸腾,云罩山顶,那呈赭红色的斑驳悬崖凌空垂下,极为壮观。大渡河上,铁索桥横系两岸,碗口粗细的铁链青光闪闪。红色为暖色调,见红色而觉暖;青色为冷色,见青光色而生寒。作者借助这种视觉向触觉移易的心理通感现象,写出红军勇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时的从容、轻松的意态,以显示红军临危不惧、履险如夷的英雄本色。尾联直抒红军征服大雪山之后的欢乐收情。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美学总结。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首联
  注:日,毛泽东以举世为之震惊的英勇无畏精神,同周恩来、王若飞一齐飞抵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这次谈判的时间很长,尖锐、艰巨、曲折、复杂、激烈急辩,唇剑舌枪,针锋相对,在基本立场上各不相让。毛泽东于10月11日飞回了延安,时至1946年之阶段期间,写了这首七律,回忆了这场谈判斗争的情景。这首诗的语言明朗通达,看似平谈无奇,但每一句都有相互针对的双层意思,内容很丰富。首联第一句,针对国民党要求交出军队而言,老百姓成了田地的主人,那些地方不能让。第二句针对国民党要求交出军队而言,蒋介石说交出了军队,共产党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毛泽东针锋相对地说:“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我们是‘无法无天’。”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有田有地比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颔联的上句针对蒋介石要共产党到国民政府去做官而言,共产党不能去,因为你们国民政府的官都是赃官污吏。下句针对国民党要取消边区的说法,延安地区处处像黄金一样闪光,是宝贵的地方,不能取消。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颈联
  注:国民党说八路军搞破坏,“炸桥挖路”,毛泽东在颈联的上句中加以反驳,说“炸桥挖路”是为阻止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国民党指责共产党扩张,“夺地争城”;下句加以反驳说:那是为了对国民党蚕食解放区进行的斗争。诗的第七句概叙了当时国内苦难、悲惨的情景。第八句表明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共产党所坚持的,所要做的,无非一个目的:拯救全国老百姓。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大军即在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伪总统府的门楼顶上,统治中国二十二年之久的蒋介石政权被彻底推翻了。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就看到了印有“解放南京”四个特大号字的《人民日报》号外,并很高兴地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风雷磅礴,豪气盖世,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是一首与《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同样享有很高声誉的经典诗作。首联用钟山风雨起兴,雷霆万钧,以渲染和衬托“百万雄师过大江”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颔联再现了南京解放时军民慷慨高歌,万众激昂欢腾的景象,对解放南京的伟大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评说。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颈联
  注:颈联和后两句有两方面的的寓意:一、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申明我军要解放南京的道理,是对此前时间里国内仍至国际上关于中国革命要不要过长江的议论的回答。“宜将剩勇追穷寇”,是从兵法的角度讲,应该不遗余力地追剿国民党残存军事力量;“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借鉴历史的教训。楚霸王项羽在战争形势于自己有利的情况下,答应了刘邦的“和谈”要求,并划“鸿沟”为界,引兵东去,结果被刘邦逼得自刎乌江。我军决不能止步江北,中敌人假和平的圈套,让项羽的悲剧重演。最后两句,说宇宙有它运动发展的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南京解放,正是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体现。二、是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南京解放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表达了中国人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之颈联
  注: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作者自注:“三十一年:一九一九年离开北京,一九四九年还到北京。旧国:国之都城,不是 state 也不是 Country。”“饮茶粤海”,粤海,指广州。1926年5月,毛泽东与柳亚子在广州相识,曾一起品茗纵谈。“索句渝州”,渝州,指重庆。1945年8月末至10月中旬,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时,与柳亚子多有交往,曾因柳之请书写《沁园春·雪》赠柳。“落花时节”,谓暮春时节。“富春江”,言东汉严子陵隐居桐庐,曾在富春江游钓,现还有钓鱼台遗址。柳亚子于3月28日夜写有《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诗,颇有些牢骚满腹之慨。毛泽东得到柳诗后,尽管当时——可以说是中国革命、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全国的解放战争、国共和谈、百万雄师过大江、各方面人士的接待拜访……真是忙到了难以描述的地步,担还是挤出时间,于4月29日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全诗完全以一位老友、挚友的意态写出。前四叙述了作者从广州品茶,经渝州索句,到北京读诗的与柳二十几年的友谊,意在表明他们之交远非泛泛,这在感情上便给了柳以极大的安慰,有助于化解柳的牢骚。颈联针对柳情绪上和看事物上的弱点,进行了关切而知心的规劝。对柳的牢骚表示理解,中是劝他别“牢骚太盛”,“太盛”了有损健康;开导柳看事物应把眼光放称远一点,不要为一时的“出无车”而生气,假以时日,这点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言外之意劝导柳不要过重地看待眼下个人的待遇,要看远一些。诗的最后两句,极委婉地劝柳亚子留在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与他毛泽东共商国是,比回老家去过“隐士”生活要好得多,因为留下是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天,柳亚子上午游颐和园,回家得到毛泽东的和诗,读后大为感动,连写两律以抒怀,说“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表示接受劝导,留下来不走了。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日,毛泽东在湘江游泳后,又登上了矗立在麓山顶峰的云麓宫。他欣赏了云麓宫壁间悬挂的诗词对联后,走到宫外的望湘亭,凭栏远眺,橘子洲烟云绿树,湘江上风帆沙鸟,美丽如画;长沙市楼房烟囱,兴旺繁华。下午二时在望湘亭进午餐,毛泽东和陪同的同志们谈笑甚欢,毫无倦意。作为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陪同毛泽东游罢归家,夜已深,仍兴奋得不能就寝入睡,诗兴难抑,提笔写下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不久,周世钊把这首诗和其他诗词寄给了毛泽东。10月4日,毛泽东给周世钊复了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律,尚祁指政。”“奉和一律”就是这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这首七律记叙了作者游湘江、岳麓宫的情景、和酒席间谈笑、议论的内容,全用白描手法,直赋其事,情绪轻松乐观,最后两句,如对故人促膝谈心,关怀慰勉之情甚殷。
  千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作者前序:“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作者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人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这两首诗的前序,说明了创作缘起和灵感情态,诗尾的后记,说明了创作的目的,都有助于读者对诗的理解。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和颔联,用极为关切的心情写出。我国的山河虽然美好,可是在这山河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却受血吸虫的然害,连历代的名医都束手无策,以致村庄满是野藤断榛,人户稀稀落落,随处荒坟飞磷,几乎成了鬼的“乐园”。多么严重、悲惨的血吸虫之祸!标题上的“瘟神”,迷信传说中传播瘟疫的神。前序中的“浮想联翩”,言想象中的形象一幕接一幕的不断浮现。首联中第二句“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这里泛指名医。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之颈联
  注:第一首诗的颈联和诗后的两句,作者想象遍游地球仍至太空,会着关切人间疾苦的牛郎,并告诉他:血吸虫的危害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成过去了。“坐地日行八千里”,指地球周长八万华里,因地球自转,人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走了入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因地球公转,在太空中转动,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尾联上句的“牛郎”,指银河边的牵牛星,神话传说是由晋人牛郎变的。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之颔联
  注:第二首诗,作者以甚是欣喜的心情写出。首联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新中国,赞美了高尚聪慧的全国人民。颔联、颈联[见下]描绘了一幅气势宏大壮美的社会主义建设图景,红花有心飞舞,青山特意化桥,连大自然都多情起来,加入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行列。正是在这大好形势下,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在诗的尾联,作者高兴而傲视地问,瘟君将去何方?紧接着又欣喜而自得地作答:瘟君在烈焰照天的大火中化成了灰烬。两首诗对比鲜明、强烈,前一首,意在鼓舞人们彻底消灭血吸虫的高度重视;后一首,意在鼓舞人们彻底消灭血吸虫的干劲与信心。革命的功利性与生动的艺术性高度统一,是这两首七律的一大特色。首联下句的“舜尧”,指古代历史传说中的圣君唐尧、虞舜,为叶韵倒置。诗的末句“纸船明烛”,指过去祭送鬼神时烧纸船、点蜡烛。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之颈联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作者前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开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日,毛主席加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冲。第二天大清早,毛泽东来到父母亲的墓地,将一束松枝恭敬地放在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略停了一会,便转身下山。他走进毛霞生家,问了几位老人,毛霞生回答说都不在了。毛泽东听了,好了阵没作声。当晚,在韶山宾馆里,毛泽东写了这首《七律·到韶山》。他晚年说:“写《七律·到韶山》的时候,就深切地相起了32年前的许多往事,对故乡是十分怀念的。”诗的一开头,那情感就显得相当凝重。虽然时隔32年了,但如梦的往事,仍仿佛一幕一幕地在脑际浮现。一个“咒”字,表现出对过去社会的愤恨之情与对往事难以忘怀的沉痛之感。颔联紧承上两句诗的意脉,写故乡的激烈而尖锐的阶级大搏斗。颔联一正一反,工整对仗。一方面是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武装,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举起血腥的黑手,拿起杀人的武器;一方面是受压迫的农民,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打起红旗,扛起武器。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之颈联
  注:作者1925年上半年,借回韶山养病之机,与杨开慧一道,将韶山地区的农民发动起来,建立了党的支部和组织雪耻会等,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月间又回到韶山,考察了农民运动。正像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写的那样。农民斗争,英勇坚定,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一定要教“日月换新天”,颈联形象地写出了这一历史情景。诗的最后两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就是“新天”,昔日与“霸主”拼搏的“农奴”,即是今天的“英雄”,成了大地的主人,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作者情态由“咒”变“喜”,情感由凝重变得愉悦,首尾呼应,章法绵密。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日]
  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作者正解:“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诗的首联极有气势,“飞峙”,写出庐山高峻凌空耸峙的雄姿;“跃上”,令人想见登上庐山顶时的感受:来至高处,凉风习习,可以冷静地清醒地看世界;“葱茏”,谓草木青翠茂盛,代指庐山。时值盛夏,又有热风吹雨,江天暑气蒸腾之感。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之颈联
  注:颈联写作者登山所见:东望荆楚,江流浩浩,黄鹤山似没还浮,隐隐可见;西眺吴越,长江浪涛滚滚,水天相接,白雾濛濛。既写出作者高远的视野,又展现了诗人广阔的情怀。“黄鹤”,指湖北鄂州的黄鹤山,李白《望黄鹤山》诗:“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绮红日……”这一联,论气象的雄阔可与《沁园春·雪》中长城、黄河一联相比美,不过,一于雄阔中兼具粗犷,一于雄阔中略带秀美。尾联写诗人登山的感想。正所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庐山依然在,曾登过庐山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早已不知到哪儿去了,他辞官归隐之地在庐山附近,他常登庐山。他描绘的那个“理想国”桃花源还在么?“陶令”,即陶渊明,曾做过县令,故称陶令。“桃花园”,指陶渊明作过《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花源。诗的最末处的一个问号?特别耐人寻味。细揣其意,好像是说:桃花源式的那种封闭的、守旧的、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是不足取的,让其跟着陶令一起消失吧,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还是应坚持农业的集体化大生产好,还是应坚持农业的集体化大生产好,还是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好。这也怕是此后不多日在庐山他不能忍受对人民公社失误的指责的内在原因吧?
  恶煞腐心兴鼓吹;
  凶神张口吐烟霞。
    ——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1959年12月]:“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遍访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了孤家。”诗的开头“反苏忆昔闹群蛙”,言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即有17个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预;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德国希特勒疯狂进攻苏联。这些都不过是群蛙鼓噪而已,都归于失败了。第二句“今日欣看大反华”,自1958年起,世界上帝国主义国家、各国反动派,还有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修正主义分子,联合掀起了反华浪潮。他们也是要归于失败的。欣看,表示了对当时帝、修、反的蔑视和定会战胜他们反华的自信。颔联句中的“恶煞”、“凶神”,同义;“腐心”,谓捶胸发誓或费尽心机;“鼓吹”,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合奏,吹,读 chui4,有宣扬之意。“烟霞”,喻蛊惑人心的宣传。这两句描绘了帝、修、反进行反华的疯狂丑态及会俩。
  神州岂止千重恶;
  赤县原藏万种邪。
    ——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之颈联
  注:颈联和诗的后两句,用反讽的的语调揭露反华大合唱的内容实质。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简直就是“邪恶”,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尚被美帝国主义庇护的国民党所盘据的台湾而炮击金门,在中印边界上采取自卫立场的行动都是“侵略”,仿佛全球只剩下一个中国是“侵略者”,而那些反华的反动分子们倒成了“和平使者”。
  列宁竟抛头颅后;
  叶督该拘大鹫峰。
    ——毛泽东《七律·读报》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读报》[1959年12月]:“托洛斯基到远东,不和不战逞英雄。列宁竟抛头颅后,叶督该拘大鹫峰。敢向邻居试螳臂,只缘自己是狂蜂。人人尽说西方好,独惜神州出蠢虫。”首句“托洛斯基”,指曾是苏共中央委员,列宁逝世后,他组织反党联盟,阴谋推翻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这里指当时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他曾在莫斯科攻击中国在台湾海峡问题上是“不战不和的托洛斯基”。其实,就在1959年9月他与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的“戴维营会谈”中,就明显表现出不战不和的倾向。所以此诗的第二句就反语讽刺赫鲁晓夫。颔联上句指赫鲁晓夫背叛了列宁。下句暗喻说,应该将赫鲁晓夫缚在印度的灵鹫峰下。因为1857年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对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广州时,采取“不战不和不守”的妥协办法,被英军俘获押至印度的加尔各答,不久死去。
  敢向邻居试螳臂;
  只缘自己是狂蜂。
    ——毛泽东《七律·读报》之颈联
  注:颈联是讥刺和藐视当时印度扩张主义者和赫鲁晓夫的。1959年8月印度入侵我西藏地区边境,赫鲁晓夫支持印度。这两句也是对那些妄图对中国动武的“狂蜂”们的一个警告。诗的最后两句是模似赫鲁晓夫的语意写出的。是赫在胡说“人人尽说西方好”,他们要“和平”,他们很“明智”等等,只有中国不听他的谎言,仍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到处伸手掠夺的强盗行径,指责他们到处挑起战争,真是“蠢虫”。其实,真正的“蠢虫”,世界上头号的“蠢虫”就是赫鲁晓夫。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高官。
    ——毛泽东《七律·改鲁迅诗》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改鲁迅诗》[1959年12月]:“曾惊秋肃临天下,竟遣春温上舌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高官。喜攀飞翼通身暖,苦坠空云半截寒。悚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诗的首联,作者曾警省地指出美帝国主义妄图称霸世界,不断加剧“冷战局面的事实”,有如秋天的肃杀之气降临天下,可是赫鲁晓夫公然摇唇鼓舌的赞扬美帝国主义头子艾森豪威尔是“明智派”,“真诚希望和平”,说什么苏美首脑会晤“在国际气氛中引起了某种转暖的开端”,使“冷战”的冰块在开始融化云云。编造“春温”的谎言以欺骗世界人民。颔联作者面对动荡多事的世界形势,思虑感慨很多,都暂时地搁下了,但注意到了这年秋天赫鲁晓夫访美,苏美勾结要什么呢?
  喜攀飞翼通身暖;
  苦坠空云半截寒。
    ——毛泽东《七律·改鲁迅诗》之颈联
  注:颈联的上句描绘赫鲁晓夫飞往美国的高兴情态;下句估计赫鲁晓夫不会有好的命运,终究会自食苦果,从半空中下来。“通身暖”对“半截寒”,对仗精工,造语极妙。诗的最后两句:前句讽刺挖苦赫鲁晓夫。赫在访美期间,吹嘘“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完成以后,不折不扣地将使苏联达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说他们的原子破冰船“不仅划破海洋中的冰层,并且要划破‘冷战’的冰层”等等。这此自我吹嘘,让人感到象听道士说鬼一样毛骨悚然。后句指出当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嚣张气焰,正纵横散乱。与“竟遣春温上笑端”相对应,进一层批驳赫鲁晓夫。这首七律,系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而成,现将鲁迅原诗附录如下:“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青云飘下能言鸟;
  黑海翻飞愤怒鱼。
  ——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日]:“托洛斯基反故居,不和不战欲何如。青云飘下能言鸟,黑海翻飞愤怒鱼。爱丽舍宫唇发黑,戴维营里面施朱。新闻岁岁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诗的第一句,指赫鲁晓夫1960年5月中旬从法国回到莫斯科。第二句,由于苏美首脑戴维营会谈实际上破产,赫对美难和难战。“欲何如”,有点奚落赫的意味。颔联上句:指日,一架美国 U-2 型高空侦察机侵入苏联住宿被击落,驾驶员被俘,供认了自己的间谍使命。诗句嘲笑美国干了这件蠢事及被俘的飞行员“U-2 事件”消息公布,苏联举国愤怒,颔联的下句就指此。“愤怒鱼”,指苏联黑海舰队。
  爱丽舍宫唇发黑;
  戴维营里面施朱。
    ——毛泽东《七律·读报有感》之颈联
  注:颈联描绘赫鲁晓夫在法国巴黎总统官邸和一美国的丑态。“唇发黑”,指赫鲁晓夫在爱丽舍宫气急败坏、脸红脖子粗要求发言的情景;“面施朱”,指赫鲁晓夫在美国向艾森豪威尔献媚讨好的丑态。最后两句,是以幽默的诗笔嘲笑赫鲁晓夫。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之颔联
  注:毛泽东《七律答友人》[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题目“友人”,一说指乐天宇、李达、周世钊;据作者手迹,似指周世钊。乐与李均为湖南人。首联下句的“帝子”,传说中尧帝的女儿女英、娥皇。她们同嫁舜,舜南巡逝于苍梧之野,他们痛哭,泪洒竹而成斑纹,谓之斑竹,或曰湘妃竹。颔联“斑竹”句,化用明·洪昇诗句“斑竹一枝千点泪”句。毛泽东晚年对身边的一位同志说:“‘斑竹’一联,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这为理解这首七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思路。读过《蝶恋花·答李淑一》,人们已经知道,杨开慧“直上重霄九”了。时隔12年,杨开慧回到人间,回到故乡湖南了。她乘着柔洁的白云,从九嶷山上飘飘而下,手里拿着青翠而纹彩斑澜的竹枝,身上穿着像红霞万朵一样艳美夺目的衣衫。这艳丽的服饰,衬手她美好而愉悦的心情。将杨开慧当作天帝的女儿,浓墨重彩地描描她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芙蓉国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