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六种政体体人物和政体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你可能喜欢《政治社会学》_甜梦文库
《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宋跃飞 内蒙古大学社会学系 参考书目? 夏玉珍、江立华,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基础,吉林 出版集团。 ?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安德鲁? 海伍德,政治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 安德鲁? 海伍德,政治理论教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说明: ? 1.本课程主要以第一本目录为框架,兼采其他书籍内容。 ? 2.仍有一些参考书可以阅读,也将在讲课中提及。 教学内容? 导论(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与其他学科关系、学科发展史等); ? 政治与政治权力;政治组织;政治制度; 政治过程;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心 理;政治民主;政治沟通;政治社会化; 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等内容。 导 论主要讲授以下内容:一、学科性质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学科发展史 一、学科性质萨托里认为,政治的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是 不同的。前者是社会学的分支,就如同关 于宗教的社会学一样,叫做(sociology of politics)。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也如此认 为。 而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在萨 托里看来,并非政治的社会学。因为政治 的社会学的自变量是社会结构,而政治社 会学的自变量必须将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 结合起来。 ? 毛寿龙认为,一般在社会学研究中,不再 区分政治的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的区别。 一些学者认为,两者研究的对象是一样的, 都研究政治组织、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等等内容;而且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运 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内容。 这种观点导致我们这样去理解政治社会学,即 将政治社会学看成是政治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 而已,政治现象与其他各种现象,比如经济、文 化等现象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这种观点强调研 究政治的社会基础,也就是把政治放置在更加宽 广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中去研究,以发现社会 环境对于政治的影响。 支持意见:比如台湾学者龙冠海说,政治社会 学意指政治的社会学研究,即从社会学的观点来 探讨政治的现象,是一门特殊的社会学“。 这么看来,政治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 ? 但另一种说法值得重视,即社会现象是政 治行为的结果或现行政治制度的结果。所 以,单纯从社会来研究政治,可能会遗漏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其实在萨托里的表述 中已经有所蕴含。 ? 这么看来,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的分支。 还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既是社会学分支,又是政治学分支。 因为政治社会学不仅吸收社会学的方法来 研究政治现象,用社会因素解释政治行为 和政治现象,而且还吸收政治学的方法来 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集中关注政治 制度。这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 ? 第二种,既不是社会学的,也不是政治学 的。政治社会学介于两者之间,是社会学 和政治学交叉的部分,也就是社会结构与 政治体制、社会与政治相互关系。它强调 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部分。 ? 毛寿龙说,独立发展的意愿是好的,但是 从目前研究的队伍来看,比较分散。研究 框架上也不近相同。 ? 第三种,政治社会学就是政治学。迪韦尔热说,两个词是 同义词,美国许多大学在政治学系叫做政治学,在社会学 系叫做政治社会学。 ? 这种说法存在一定问题,至少是在我们国内对于学科的划 分上。政治学包括规范性的,即政治理论或者政治哲学, 应该是什么,还包括经验性的,即政治科学,是什么。斯 梅尔瑟认为,政治科学与政治社会学最相近。 ? 什么是政治科学呢?燕继荣说,就是运用经验的、科学的 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比如选举投票 的行为和结果分析,民意调查、政策的效果评估等。 ? 这样的五种观点,争议颇大。所以,景跃进说, 无论你身处哪一门学科,来自哪一个阵营,在政 治社会学无边界的‘国度’里,我们每一个人都 是具有天赋权利的公民。 ? 这种态度最开放。 ? 我们思考一下,其实落脚点就在于政治社会学应 该是那个学科的领域?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使我们 忽略了要研究什么“问题”;而且学科本来就是 人为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方便的分类方式;这还牵 扯到权力的问题,为什么争议会成为“问题”。 ? 在看过了五种观点后,我们怎么看? ? 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学学科为基础,同 时吸收来自政治科学的成果。 ? 社会学讲求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来 研究社会现象(包括政治现象); ? 政治学讲求集中关注机构运转、制度规范 等焦点式的内容。 ? 正如夏玉珍所说,政治社会学发展于社会 学,借鉴的理论方法大多来自于社会学。。 看起来,社会学研究视角最有包容性,他不 仅关注社会现象本身,也关注社会现象之 间的相互关系。但社会学并没有为政治学 提供学科的独立性,是政治学者们奠定了 这个基础。 因此,功劳不能仅仅归功于社会学家。但社 会学的视角的确有铺天盖世之势。如果其 他学科再拘泥于狭窄的学科领域,而不能 纳入到整个综合与整体的视角中,连其学 科领域的深入研究也成问题。 二、研究对象? 在确定了上面的思路之后,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呢? ? 夏玉珍说,应该包括政治秩序与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政 治行为的社会基础;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但不能忽视政治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角色、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 结构和社会过程。那么,与此相应的,本门学科也要从这 几个问题入手。毕竟,研究的集中点还在政治现象上,而 不是其他现象上。政治角色、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 结构、政治过程以及这些对象与社会的相关关系和作用。 所以,在开篇的教学内容中,可以看到这些领域。 三、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机构和制度研究方法。随 着政治学学科发展,逐步吸收了其他学科 方法,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 科方法。 ?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包括:实证主义、人 文主义和批判主义。与此相应的,出现了 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间 接研究等研究方法。 ? 那么政治社会学依靠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 博采众长,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学理论 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包容其他学科方法。 ? 社会学理论的诸多派别:结构功能主义 (把社会当做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系统,每 一个子系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目标,即功 能分析方法)、冲突论(阶级分析、社会 分层等)、交换论(利益分析)等都为研 究政治社会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四、学科发展史? 古丁和克林格曼说,到了古希腊希罗多德时期, 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政治研究进入了全新 的世界:各种政治思想和理想、对于各种不同政 体的构成、政治才能以及人权的思索,逐渐成为 传统智慧的一部分。 ? 因为这时候古希腊居住于独立的城邦之中。? (城邦:( polis)源于希腊语Polis,即城市国家(city-state),传统上被 认为是最高和最可取的社会组织形式。)? 他们相同的语言、崇拜相似的神灵、拥有共同的 历史,相互贸易和外交,结盟或者冲突,导致他 们对政府、政治安排、经济、国防等政治问题很 早就进行了思考。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哲学时期? 1、柏拉图 ? 柏拉图( Plato, 前427- 前347)希腊哲学家。柏 拉图出身于贵族家庭,后成为苏格拉底的追随者。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道德和哲学对话的主要人物。 公元前399 年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为了训教新 雅典的统治阶层,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认 为物质世界由抽象和永恒“理念”的残缺摹本所 组成。他的政治哲学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TheLaws)有详细 阐释,试图根据正义理论来描述理想国家。柏拉 图的著作对基督教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广泛。 ? 《理想国》 ? 任剑涛在《政治哲学讲演录》中说,柏拉 图有几个要点: ? 第一,社会分工与政治结构。柏拉图用金 银铜铁四种金属来代表不同的阶级,金是 哲学家,银是武士,铜铁是平民。各自履 行不同职责,统治、保卫和生产财富。根 据夏玉珍的说法,国家据此有了三种功能: 管理、保护和物质生产。 ? 第二,谁来统治?---哲学王 ? 这里的哲学王不是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哲 学家。应该是对人类政治生活有着很强的 穿透力,能够把握住政治生活的秘密,能 够把深奥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现实紧密连接 起来,从而能见人所未见,在不经意间点 醒人们。 ? 第三,道德即知识。柏拉图认为,对于一切个人 和国家而言,客观上存在着美好生活。而这种美 好生活,是能够运用人类的聪明才智来推进的, 是能够通过合乎理性的逻辑与知识加以研究的。 但一般人不具备这样聪明才智,只有哲学王可以。 所以,在这点上,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 样,都是精英主义者。? 精英(elite):集中掌握权力、财富或特权的少数。 ? 精英主义(elitism): ? 由精英统治的信念或实践;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理论。 ? 四、柏拉图眼中的理想国是什么样的? ? 古丁和克林格曼说,他根据政体的质和量 区分开了六种政体,也就是3*2表格。根据 统治人数多少(一个人、很多人和多数人) 和统治的绝对与相对形式,共有六种:君 主(一人,绝对的形式)、僭主、贵族 (很多人,绝对的形式)、寡头、民主 (多数人,绝对的形式)和暴民政治。 ? 任剑涛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最好 的政治形式是封闭的专制形式,只是根据 哲学王的理性逻辑去统治。所以,英国哲 学家卡尔?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敌视开放社会 的理论结构的,就是柏拉图。 ? 柏拉图对民主政治嗤之以鼻,哲学王才有 知识和智慧来处理政务,民主政治弄不好 就是暴民政治。 燕继荣也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哲学王统治 的观念,为理性主义、专制主义和绝对主 义的政治理论奠定了基础。专制主义(绝对专制主义,Absolutism): 专制主义是专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落脚点是宣称拥有无限 的统治权利。 ? 后来,柏拉图又写了两部书,《政治家》 和《法律论》。在《法律论》中,柏拉图 首次提出“混合政体”的说法。认为这是 现实生活中最好的、最稳定的政体。这种 政体能够有效组织上述六大类型的缺陷和 弊端。这种混合政体就是,君主政治的智 慧和美德,加上民主政治的自由原则。 ?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希腊哲 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山 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年轻时的家庭 教师。公元前335 年他在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哲学 学园,由于习惯谈话时来回走动,后人称之为 “逍遥学派” ( peripatetic school)。他现存 有22 篇遗著,为当时的讲稿笔记,涵盖了逻辑学、 物理学、形而上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 伦理学和政治学。他的著作在中世纪成为伊斯兰 哲学的基础,后又纳入基督教神学。亚里士多德 最有名的政治著作是研究理想政体形式的《政治 学》。 ? 亚里士多德的最著名的格言就是:人是天 生的政治动物。 ? 根据任剑涛的解释,柏拉图天生就有贵族 情结,所以力推哲学王作为统治者。而亚 里士多德则没有,这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 出。现实的城邦中每位希腊人都在参与政 治,柏拉图的说法实际上是否定这种城邦 的现实政治;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他先 看到事实,然后在研究。 ? 海伍德书中说,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根据他 对当时158个希腊城邦的分析,设计了一套政体 分类体系。该分类的影响无疑最大,在此后约 2500 年的时间里仍然支配着人们在这方面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根据两个问题进行政体分类: “谁统治?”,和“谁从统治中获益?”。他相 信,政府可由一个人、一个小群体或多数人掌握。 而在每一种情况下,政府又可根据统治者个人私 利或整个共同体的利益行事。他由此区分了6 种 政体形式。 ?? ? 谁受益 ?统治者 所有人谁统治一人 僭主 君主少数人 寡头 贵族多数人 平民(民主) 共和 ?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是在规范基础上评估政府形式, 希望从中找出理想的政体。 ? 在他看来,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民 主政体,democracy)是堕落或变态的统治形式, 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基于自身利益牺 牲他人进行统治。相形之下,亚里士多德更欣赏 君主政体(monarchy)、贵族政体 ( aristocracy)与共和政体(polity),因为这 些政府形式是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各自以 所有人的利益为依归进行统治的。 ? 亚里士多德认为僭主制使公民沦落到奴隶的地位,是所有 可能政体中最坏的形式。 ? 另一方面,君主制和贵族制则行不通,因为它们要求统治 者怀有类似于上帝一样的意愿,把共同体的良善置于一己 之私之上。 ? 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政体(多数人根据所有人的利益进行 统治)是最可行的统治形式。 ? 他对平民统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占统治地位的多数会对少 数人的财富心存忌恨,政府极易堕入煽动家的掌控之中― ―这种认识传统一直延续到20 世纪。 ? 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一种结合平民和贵族政体要素的“混 合”政体,政府掌握在既不富足又不贫困的“中产阶级” 手里。? 煽动家(demagogue)指操纵民众的政治领袖,他有能力激起歇斯底里的 狂热情绪。] 所以,任剑涛说,亚里士多德的最好的政体实际上柏拉图的 第二等好的国家。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亚里士多德虽然主要政体问题, 但对于法律、道德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比较关注。认为 共和政体中的多数人统治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上 的,并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 他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有两种德性,一种是理性判断的德行 性,另一种是伦理德性,两种德性保证了人们在生活中不 走极端,而是中庸、妥协。 由此出发,他认为中产阶级以其平衡的特性代表了追求稳定、 适宜的国家原则。 (二)中世纪时期---政治神学时期? 任剑涛说,和希腊人比较,罗马人文明程 度较为低下,因此导致古希腊政治哲学被 淹没千年之久(而这些遗产辗转被翻译到了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重新发现和研究)。? 因为罗马的政府虽然在法律上功绩卓著, 建立了公法和私法,前者个人与国家,后 者使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但并没有让人们 的精神世界得以安顿,尤其是政治理想、 政治意愿得以表达,因此基督教乘虚而入。 ? 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社会思想是托马斯? 阿 奎那的神学政治理论。 ? 在思想体系上,阿奎那一方面继承和发展 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一 些政治社会学思想。如他提出了国家是人 的理性的产物,而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 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是上帝的产物的政治 社会学思想。 (三)1500---19世纪末(理性主义时 期)? 14世纪末到16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的 形成,西欧政治思想出现了新的繁荣,产 生了马基雅维利等大批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推动了人类政治思想的迅速发展。 ? ? 尼科洛? 马基雅维利(NiccloMachiavelli,) 意大利政治家和作家。马基雅维利是平民律师之子,当时 佛罗伦萨政治动荡,时而不稳定的日子增加了他对公共生 活的了解。他曾任第二秘书(),并奉命出使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其它地区。马基雅维利曾经短暂的牢 狱之灾, 美第奇(Medici)家族重新掌权后,他开始了 著述生涯。他的主要作品《君主论》3(Theprince), 于1531 年出版,该书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他对博尔基亚 (Cesare Borgia)的治国权术及当时权力政治的第一手 观察资料。该书旨在为意大利未来统一后的君主提供治国 的指导。“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后来意 味着“狡猾奸诈” ? 马基雅维利注重实际,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出发研究政 治问题。他否定了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命题,将国家看作 是分散了的个人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组织,国家 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问题,从而第一次在政治理论上将政 治和以道德为主体的社会区分开来,第一次把政治问题看 作是纯粹的权力问题。这就为政治社会学走向系统化、科 学化提供了前提。 ? 海伍德说,马基雅维利从纯粹现实主义的角度描述政治, 将注意力引向了政治领袖对诡诈、残忍和操纵手段的利用 方面。? ? 毛寿龙说,马基雅维利从三个方面对于政治社会 学有贡献: ? 第一,直率戳穿伦理和宗教面纱,揭露政治现实, 开创了现实主义政治分析的先河,为后世建立了 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应用政治的学者典型。 ? 第二,开创了从权力角度来研究政治的先河。人 反复无常,只有依靠强制的权力才可维持社会秩 序和统治者的地位; ? 第三,开创统治权术研究,提出“狮子与狐狸” 理论。 ? 17. 18世纪是西欧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政治思 想家洛克、盂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政治思想都对革命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思想家一方面从人性出发解释国家 的起源和本质,指出国家起源的社会性(如社会契约论), 提出以革命方式取代不合理国家制度的合理性,为资产阶 级革命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思维聚焦到资产阶 级国家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上面,提出了自由、法治和 分权的思想。这样,他们就把对政治问题的研究深入到理 论与实际双重意义的科学研究之中了,并为政治社会学学 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 比如,洛克在《政府论》(上下篇)( Two Treatises ofGovernmen, [1690], 1965)中,认为主权在民,而不是在君,他 主张建立有限政府来保障自然权利,尤其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 孟德斯鸠则在《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 [1734], 1949) 一书中,试图对人类社会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期发现最能保护个 人自由的宪政条件。孟德斯鸠猛烈抨击了专制主义,大加推崇英国的 议会传统,提出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实行“分权”的制 衡制度。这一原则熔入到了美国1787 年宪法中,后被视为自由民主 政府的主要特征。 ? 卢梭《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 1762)中指出:英国 人相信他们自己是自由的,这可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议员 时,才是自由的;选举过后,人民不过是奴隶,等于零。在短暂的自 由时刻里,英国人民使用着该失去的自由。卢梭模式的新颖之处,在于 他坚持认为自由最终意味着服从公意。卢梭相信,公意不同于他或她 的“私人”或“自私”的意志,将是每个公民的“真实”意志。公民 服从公意,也就是在服从他们自己的“真实”本性;如果他们无私地 行事,则公意就是个人的意志活动。 ? 19世纪中期,孔德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 主张运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并认为政治现象是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 政治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开 始了用社会学研究政治现象的研究。 ? 从此以后,政治学也逐渐放弃了早期研究 政治的哲学和思辨方法,开始成为一门独 立的社会科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 ? 20世纪初,在政治社会学理论方面产生了 很多非常有影响的理论,包括莫斯卡、帕 累托和米切尔斯的精英理论,托克维尔的 民主理论,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马克思 的历史唯物主义。毛寿龙说,这些思想家 都被后世追认为政治社会学的先驱作家。 ? 精英理论家认为,人类的每一种组织都是 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少数人控制的。这些 人在各种社会组织中高居要职,在政治组 织中也不例外。他们左右着各种社会政策, 尤其是左右着国家的政治决策,故被称做 精英。社会中的权力也主要掌握在他们手 中,因此,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是十分不平 衡的,并且这种不平衡是人力所无法改变 的。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 1923)? “精英”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和政治社会学家首先使用并 使之成为社会科学的流行术语的。 ? 他在1916年出版的《心灵和社会》一书中认为,精英是 每个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人。所有社会的成员均可 以分为精英和非精英。统治精英通过强制和受其操纵的公 众的同意来维持其统治地位。 ? 根据其品质的不同,统治精英可以分为狐狸型的精英与狮 子型的精英。政治变迁就是两类统治精英酌循环替换,一 旦一类精英适合于处理某种事件,该精英就会上台。狐狸 型的精英能够通过政治花招来赢得普遍的赞同,但不敢使 用暴力,他们因普遍的赞同取得合法性,但也因不敢使用 暴力来维持秩序而失去合法性。狮子型精英敢于有组织地 使用压制和胁迫,但易于变得过分保守、迟钝,无法取信 于民,他们通过以暴力维持秩序上台,但因暴力过分而下 台。历史就是这两类精英之间的交替循环。 莫斯卡( CJaetano Mosca,)? 他也是意大利政治理论家。 ? 他于1896年出版了《统治阶级》一书。他认为, 在所有社会中,都有两个阶级,一是统治阶级, 一是被统治阶级。 ? 统治阶级虽然是少数人,但却是有组织的,并且 掌握统治权力。他们总会竭力通过一种道德的或 法律的原则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并用合法 的、专断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政治 和社会的变迁也只是在位的统治阶级和想掌握政 治权力的在野精英冲突的结果。 米切尔斯(Robert Michels,1876~ 1936)? 是身具德国、法国、意大利渊源的政治社会学家。 ? 1911年出版《政党论》-书,提出了著名的寡头 铁律。他认为每一种组织中都存在着一批保守的 统治寡头,他们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所有正 式组织(包括各种政治组织)的管理原则都是有 悖于民主的多数统治原则的,任何组织都是有寡 头统治的。政党组织在取得国家权力之后,便变 成更加保守的力量,专注于维持秩序和稳定,以 保证其对社会的统治。总之,只要有组织存在, 就有寡头统治的趋势。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 1859)? 是法国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体现在《论美国的民主》和 《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中。 ? 他的贡献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他讨论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以及民 主政治的固有威胁。 ? 认为民主就是公民参与政治,公民政治权利平等,法律面前平等,就 是获得这种平等的自由,他系统地分析了民主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必 然面临的威胁如多数人的暴政。他认为,民主政治将替代所有其他形 式的政体,人类进入民主时代之后,大规模的革命将会减少,智力活 动将会长期停滞不前,中央集权将继续发展,并有可能使民主政治变 成一种平庸的统治。 ? 为了对付这些威胁,补救的措施就是发展地方自治,发展地方民主, 同时鼓励发展自愿的社团组织,使社团成为抗衡国家权力的力量。 ? 其次他还探讨了大革命产生的根源,认为革命爆发的时间并不是暴政 最为严厉的时期,而是在暴政转向温和的时期。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1864~ 1920)? 对政治社会学的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是官僚制度理论。韦伯把官僚制度当做中性词来看待, 他认为官僚制度是现代社会为维持其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组 织手段。官僚制度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劳动的专门化 与分工,二是为社会所公认的合理合法的权威,以及负责 的下级的层级结构,三是精确、稳定而严格的对事不对人 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 其次是关于政治权威的合法性理论,他认为政治权威是通 过发布命令而使别人服从的。他把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分成 三种类型:建立在信赖现行制度的合法性上的“合法合理” 的统治;建立在传统信念上的“传统”统治;建立在对领 袖非凡能力的信任上的“趣凡魅力”的统治。除此之外, 他还探讨了现代选举政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全民共决式的 民主制的含义。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日―日)? 阶级斗争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动力。 ?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必将分化,或者上升 为资产阶级,或者沦为无产阶级,整个社会将日 益分裂为两大相互对抗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当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无产阶级 就会起来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 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 这一理论包含了革命理论、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 理沧、政治发展理论等政治社会学理论,对后世 专门研究革命问题的政治社会学有深远的影响。 (三)二次大战以来(科学主义时期)? 根据燕继荣的说法,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大 体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继续沿袭17、18、19 世纪的西方政治理论,产生了新自由主义、新保 守主义、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 义、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 义、女权主义等理论,都采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等 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形成了政治理论研究和方 法体系的多样化特征。 ? 另一个就是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采用社 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学科方法来研究 政治。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 对象,强调政治研究方法的数量化和精确 化,强调定量分析。坚持价值中立的经验 分析和实证分析。 ? 从上面两个方向的共同点来看,社会学的经验分 析和实证方法成为学者们比较青睐的研究方式。 因此,毛寿龙说,政治社会学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政治社会学从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独立出来。一批 职业的政治社会学者脱颖而出,包括李普赛特、 迪韦尔热等。非职业的政治社会学者包括伊斯顿、 亨廷顿、拉斯维尔、帕森斯、吉登斯、米尔斯、 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阿伦特、哈耶克、熊彼特、 波普尔、斯金纳等等等等。 S.M.利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 1922年3月----- 2006年12月? 当代政治社会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S.M.利普塞特 于1960年出版《政治人》一书。 ? 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政治社会学的核心任务是分析民主 政治的社会条件。该书围绕这一中心,探讨了民主体制所 必需的社会条件、民主社会中不同类型的政治冲突、参与 政治的根源、美国和其他国家支持政党的种种社会基础、 美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转化功能、工会 内部的政治结构及其实际运作等。 ? 该书的基本观点就是稳定的民主政治是冲突与一致的平衡。 在利普塞特的著作出版之后,西方学术界一度掀起了研究 政治运动、投票行为、政治系统、新政党的出现的社会基 础等问题的高潮,并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 复旦大学公治之教授说,这本书问题在于 西方文化优越论和忽略历史和文化因素在 政治问题上影响,仅仅集中在统计数字和 文字资料的解释上,共时而不是历时。 ? 当然后面一点也是行为主义政治社会学研 究的共同问题。 ? 20世纪60年代,制度研究、历史取向、民 族与国家的建立,70年代以来,新合作主 义理论(利益多方共同协商决定和执行公 共政策)和理性选择理论。 第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 1、定义:概念是关于某种事物的一般观念,通常用一个 字或短语表达。概念不只是某物的恰当名词或名称。海伍 德举例说,比如,谈论一只“猫”(一只具体的猫)和掌 握“猫”(指对猫的观念)的概念有所不同。猫的概念非 指一个“事物”,而是一种“观念”,该观念包涵若干属 性,赋予猫独特性:“长毛的哺乳动物”、“体形较小”、 “驯养的”、“捕食鼠类”等等。“平等”的概念是一种 原则或理想,这和赛跑运动员“平了”(equalled)一项 世界纪录的说法不同,也迥异于说两兄弟“平分”遗产的 措辞。同样,“总统”(presidency)的概念也不特指 某位总统,而是指一套有关行政权力组织的观念。 ? 2、概念的价值何在?是做什么用的? ? 概念是我们思考、批评、论证、解释和分析的工具。仅仅 感知外在世界本身并不会给予我们有关知识。为了理解这 个世界,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赋予它一定意思,我们通 过建构概念来达到这一目的。道理很简单,欲视猫之为猫, 我们首先必须具有确定其为何物的概念。 ? 概念也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进行区分,辨识其共同的形态或 特征。比如,一只猫实为“猫”类中的一员。因此,概念 是“一般性的”:它可与许多事物有关,准确地讲,涉及 到与一般观念自身特征相符的任何事物。 ? 因此,概念可以说是人类知识的基础材料。 ? 3、注意问题: ? 首先,我们试图理解的政治现实常常变动不居且高度复杂。“民 主”、“人权”和“资本主义”等概念自身,与它们试图描绘的不定 型的现实相比,过于完美一致,我们在使用这些概念分析现实时,便 不免冒着误用的风险。马克斯? 韦伯将某些概念确定为“理想类型” (ideal type),试图以此解决上述难题。所谓“理性类型”是挑出 所讨论问题的某些基本或中心特征,建构我们使用的概念,这意味着 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其他特点。 ? 海伍德举例说,“革命”即可看作这种意义上的一种理想类型,它将 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根本性的、通常比较剧烈的政治变化过程。 例如,使用革命概念比较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 年的东欧 革命之间重要的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对两者的理解。但我们仍须谨 慎地应用概念,因为它也可能掩盖某些重要的差异而扭曲我们的理解, 如上面的革命例子中,两场革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特点就存在差异。 有鉴于此,我们最好不要从“真实”或“虚假”的角度考虑概念或理 想类型,而认为它们有或多或少的“功用”即可。 ? 其次,政治概念经常是意识形态激烈争论的对象。政治在 某种程度上就是围绕术语和概念合法阐释权的争夺。敌对 方可为此争吵、打斗甚至走向战争,都称“保卫自由”、 “捍卫民主”或“我方持有正义”。问题在于,不同的人 对“自由”、“民主”和“正义”等词有不同的理解。我 们如何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自由或 “真正”的正义呢?海伍德的答案很简单:我们不能。 ? 加利认为,最好认为它们是“有实质争议的”概念, 因为 有关分歧非常之深,无法达成任何中立或公认的定义。实 际上,一个术语可能指涉若干不同概念,但没有一个可被 接受为其“真实的”含义。如将政治界定为与国家有关的 事务、公共生活的行为、争论与妥协以及权力和资源的分 配,具有同等的合理性。 再次,燕继荣认为,政治概念包括两类:规 范性的和描述性的。前者包括自由、民主、 权利、正义、平等、宽容等;后者包括权 力、权威、秩序和法律等。两者不可混淆。 二、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一书中,认为政治学 的基本概念包括7个方面,有 ? 基本概念:核心概念 ? 意识形态:政治理解的维度,如马克思主义 ? 研究途径:方法,如实证主义 ? 政治价值:规范性的,如自由 ? 政治体系:权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如极权主义 ? 政治结构:机构,如总统、三权 ? 政治层级:地域和隶属,如地方政府 ? 而在其中,基本概念最为重要,海伍德认 为包括:政治、权力、人性、政策、法律、 秩序、意识形态、合法性等。 ? 我们这里仅仅将政治和权力两个概念进行 分析,其他概念会陆续在各章节中涉及。 (一)政治的概念? 任何厘清“政治”含义的尝试都须处理两个重要 问题。 ? 第一,政治一词在日常语言中使用时使人产生诸 多联想,换句话说,政治是个诱导性的术语。大 多数人会认为经济、地理、历史和生物只是学术 的科目,但要说到政治,却很少有人不会怀有先 入之见。比如,许多人会想当然地假定研究政治 的学者和教师必然带有某种偏见,而很难相信该 学科能够以不偏不倚、完全客观的态度加以研究。 ? 更糟糕的是,人们还往往认为政治是个“肮脏” 的字眼:它一方面使人联想到麻烦、混乱甚至暴 力,另一方面又与欺骗、操纵和谎言纠缠不清。 这些联想其实并不新奇。早在1775年,英国人塞 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就将政治斥为 “不过是飞黄腾达的工具而已”,19 世纪美国历 史学家亨利? 亚当斯(Henry Adams)则将其概 括为“仇恨的系统性安排”。因此,任何界定政 治的尝试,都必须摆脱这些联想的约束。很自然, 这意味着需要表明政治是一种有意义、甚至值得 赞许的活动,从而使之丢弃原先的恶名。 ? 第二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即便德高望重 的权威学者们,对政治的含义也观点不一。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政治,如权力的行 使、权威的运用、集体决定的做出、稀缺 资源的分配、欺骗和操纵的使用等等不一 而足。 几种不同的定义: (可参见王惠岩《政治学原理》) ?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 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 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 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 比如亚里士多德,政治应该成为“最高科 学”(master science),即人类试图改 善生活并创造美好社会的活动就是政治。 ? 2、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 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 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 置的。 ?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 弄权术的活动。比如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 维里。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 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中国古代 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 运用。 ?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 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 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 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 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 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这种观点盛行于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 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 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另:6、政治是一种“君权神授“的观点。上帝安排 人世的一种观点。 7、最有影响的要算是马克思的观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 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 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 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海伍德的说法? 第一,政治是政府的艺术,也就是如何通 过集体决策实施社会控制的艺术; ? 第二,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超出了政府 的狭窄范围,延伸到被视为“公共生活” 或“公共事务”的领域。换句话说,“政 治”和“非政治”的划分,与基本的公共 生活领域和可被视为私人生活的领域的划 分相吻合。 ? 第三,政治是妥协和共识。政治被看作解决冲突 的特定手段:即通过妥协、调解和谈判而非武力 和赤裸裸的权力来达到目标。 ? 第四,政治关乎权力。最宽泛也最为激进,它不 再将政治限定于特定的场域(政府、国家或“公 共”领域),而认为在所有社会活动和人类生存 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政治在发挥作用。比如,有 些女性主义者对“日常生活的政治”颇有兴趣, 在她们看来,丈夫和妻子、父母与孩子等家庭内 部关系,与雇主和工人或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无 二致,都具有政治性。 ? 不过在众多的定义之中,可以发现有着一 些共同点: ? 第一,政治是一种活动;虽然它也指的是 一门学科,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政治行 为的研究; ? 第二,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源于人与人 之间或人群内的互动和交往。 ? 第三,政治是从多样化的意见、需求或利 益中产生的,它与冲突和矛盾紧密相连; ? 第四,政治是一种决策,是一种集体决策。 这种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冲突的解 决”,而不是“实现冲突的解决”。 ? 第五,杨光斌说,无论怎样谈论政治,都 离不开权力。 ? 那么政治的定义是什么呢? ?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 威性分配的过程。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 价分配的途径,“谁得到什么”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 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 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 也包括代价(资源的获得成本)。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 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 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 比如政治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 导人和公民等等要素构成。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 必然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等系统相结 合,最终形成“谁得到什么”的结果。 (二)权力的概念? 和政治的概念一样,对权力定义也有不同 说法。 ? 第一种,权力就是影响力,这是在在行动 者之间发生的,也就是一个或多个行动者 需要、愿望、倾向或意图影响另一个或多 个行动者的影响力; ? 第二种,权力就是决策。决定“谁得到什 么”。 ? 海伍德说,权力有三种面孔: ? 第一,作为决策的权力:指以某种方式影 响决定内容的有意识行动。可以使用强制 或威胁的手段(如棍子),使用互利的生 产交换(如交易);形成责任、忠诚和同 情的纽带(如亲吻)。 ? 第二,作为议程设置的权力:阻止决定做出的能 力,实际上就是“非决策”能力。比如利用法案、 提案、游说等阻止政府通过某些决定。 ? 第三,作为思想控制的权力:通过塑造他人的思 想、欲望或需求,来施加影响的能力。这种权力 表现为意识形态灌输或心理控制。比如在政治生 活中,我们可以在搞宣传和更为一般的意识形态 影响中看到这种权力形式的使用。 什么是权力或政治权力呢?? 政治权力或权力指的是在政治关系中,权 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 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 第一,权力主体: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 或团体,比如政府、政党、政治社团或政 治个人。但要注意,占有未必行使权力, 代表制使得所有者和行使者分离。 ? 第二,权力客体: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 个人。与权力主体相对,随不同的政治关 系而变化。 ? 第三,政治强制力:权力主体拥有的政治 力量,比如生物力量(暴力)、经济力量 (生活水平)和心理力量(服从)。因此, 这里的政治强制力范围宽泛,不排斥半强 制和非强制力量。 ? 第四,利益:不仅仅有物质上的,还有意 识形态上的。比如“和平演变”。 ? 第五,力量对比。是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 的力量对比,包括力量强度和方向。李景 鹏说,现实生活中权力客体完全符合权力 主体意志极其少见。所以,出现争斗、冲 突和矛盾十分正常。 政治权力的类型? 根据政治权力运动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 ? 1、强制性权力。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 威胁,虽然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去做。这种权力 “可信性”至关重要,其中威胁作出要使对方觉 得可信,威胁只是使强制力成为一种有效的目标 或对行动的遏制,是权力得以生效的保障。现代 政治中,强制性权力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威胁。 ? 2、功利性权力。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 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好处。这种政 治性奖励包括财富、职位、雇用、荣誉及权力。 ? 3、操纵性权力。前两种权力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操纵性权力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和部分改变权 力客体的价值观。它假设一个人的态度能够被重 造,他会以别人希望的方式去做。技巧主要有: 洗脑、宣传和社会化。最终造成了“无对抗的社 会”(马尔库塞1964《单向度的人》中提出), 而这并不能代表群众普遍满足和权力均等化,恰 恰说明心理灌输和操纵的成功。 ? 4、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如果权威来自人们 对制度和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 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叫克里斯马(马克斯? 韦 伯: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 。 举例? 于建嵘在《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 变迁》中谈及的乡镇干部行为。 ? 他说,目前乡镇干部选举流于形式,乡镇干部评 价由上级党政进行(升迁、调任、撤职等), ? 这样的“行政压力体制下的被动模型”,使得乡 镇干部只能服从上级指示。那么,上级的强制性 权力和功利性权力就可以看得出来。 ? 取消农业税前,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比 如收税、计生等),也必须针对群众采用这样的 权力。 但乡村都是“熟人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 无法完全实施强制,所以必须进行“人情 投资”。 “交朋友”或利用家族、宗族关系完成任务。 也可以看看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 作的演绎与阐释》。 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 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 知识、动机等。同时,权力依赖于制度的 好坏,这也决定了权力的大小与质量。 1、武力。武力是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 “弱国无外交”、“党指挥枪”就是鲜明 例证。 2、财富。政治权力的大小很多时候是由经 济财富决定的。马克思说,“政治权力只 是经济权力的产物;使寡头政治让出经济 权力的那个阶级必然也会争得政治权力”。 3、 技能。政治技能是获取政治权力的重要因素,无可否认 政治谋略在获取权力和运用权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样的地 位,不同的权力。 4、动机。是否具有权力动机直接关系到能够拥有权力,动 机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权力的大小。杨光斌书上举例, 克林顿14岁被肯尼迪总统接见,就认识到只有成为总统, 才能成为一个改变国家的人。 5、知识。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的获得也是政治权力的重要 基础。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的缺乏往往导致对知识和信息 持有者的依赖,如立法过程中的部门主义倾向。所以垄断 和控制信息为获得权力提供手段。 6、制度基础。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权力衡量指 标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 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新制度主义研究表 明,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政治制度及其决定 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可以 认为制度本身是政治权力的最根本基础, 它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财富、 知识等因素。 政治权力的分配? 第一,精英主义的政治权力分配观。 ? 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精英集团,他们在社会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精英主义的代表人物莫斯 卡、帕累托。 ? 第二,多元主义的政治权力分配观。 ? 代表性观点来自罗伯特? 达尔,强调当代发达的自由社会,存在着不同 利益的政治组织为获得政治权力和影响力而相互竞争的现象。政治权 力本质上是分散在整个社会中的,精英集团很难全面控制局面。 ? 第三,民主理论的政治权力分配观。 ? 基本内涵是“多数人的统治”,其基本观点是:由人民通过定期选举 产生自己的代表,由这些代表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由选举产生的官员, 必须对它们的民众负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监督政府官员 的公职行为,并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化机制罢免那些他们认为不称职 的人。 (三)权威的概念权力与权威概念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如果权 力指的是单方面的强迫性、强制性的话, 那么权威则不同,权威则是需要权力的客 体同意的。因此,孔德元讲,政治权威是 政治权力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 政治权威的内涵? 在英文中,权威是authority,原意为创造者 的意思。所谓创造的,最早有着神创造世 界的意思。因此,权威这一概念有着宗教 和神学的背景。 ? 恩格斯认为,权威是一种客观存在,权威 的本质是服从,主要特征不是强制,而是 自愿的服从。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认为,政治权威是 指在政治生活中,靠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 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它通常以政治权力 为后盾,依据正义感或伟大人格的感召力, 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 力的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 ? 政治权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第一,政治权威通常依附于一定的政治组 织或权力结构的角色,主要是领导职位; ? 第二,政治权威以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为 基础,这是政治权威获得遵从和承认的必 要条件。 ? 第三,政治权威表现为品德、素质、能力 优异的政治领导者和其领导行为所产生的 政治凝聚力,这是获得理解、热忱和支持 的感召力; ? 第四,政治权威一般以符合道德的合法形 式来引起人们的自愿服从,更注意人们的 心理需要和情感平衡。 政治权威的相关理论? 1.马克斯? 韦伯的权威理论。 ? 韦伯的权威理论是权威理论中的经典理论。任何 形式的统治,只有在被认为具有正当的理由时, 才会为人们所服从,从而具有合法性。 ? 权威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克里斯马型权威 和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来自于 自古流传下来的神圣传统主要存在于社会结构分 化程度不高、社会相对封闭、社会连接纽带为血 缘、宗法和个人忠诚的社会; ? 克里斯马型权威主要对超凡魅力、品格和 力量的人的认同,尤其是当社会出现失范 状况时,这些特殊人才大显身手,为他们 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法理型权威主要是建立在正式制定的非个 人专断的法规基础上的权威。主要出现在 社会分工复杂、日益组织化和专门化的社 会中。 ? 2.本迪克斯的权威理论。 ? 本迪克斯深受韦伯和托克维尔影响,对韦 伯权威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权 威的行使意味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是在想 要其指令执行下去的统治者和不想服从指 令之间出现的紧张态势的平衡。是一种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互动。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权威不是基于权力而形成的,而是基于人 们共同的信仰和认同,所有这种信仰和认 同是需要合法性基础的。因此,韦伯说, “习惯、个人优势,或者团结一致的或理 想上的动力......不足以形成统治的可靠基础。 除这些之外,还需要有另外一个因素--合法 性信念”。韦伯认为,如果权威的合法性 是被普遍承认的,那它就不需要大规模地 使用强制以使人们遵从,也不需要担心不 服从或被颠覆的可能。 ? 实际上,在韦伯之前,卢梭就曾对此发表 过相关论述。“最强大的人永远不能凭借 其强大而成为主人,除非他能够将它的力 量转化为权利,将服从转化为义务”。 ? 那么,如何获得合法性呢?有以下几种说 法: ? 第一,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人民拥有的公 意是政治合法性的唯一基础,谁掌握了公 意谁就可以成为合法的统治者。 ? 第二,帕森斯的价值规范说。他认为,有 权者最终极的合法性根源在于一个社会的 政治角色中所包含的价值和规范,也就是 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即统治者的通知或指 挥得到该社会最高价值支持的程度。持此 种说法的还有李普塞特、罗斯切尔德、阿 尔蒙德等人。 ? 第三,戴维? 伊斯顿的三来源说。他在《政 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认为,合法性来源 在于三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 品质。 ? 意识形态作为合法性的来源,主要由于个 人对于规则的有效的道义上的信任,由此 信任而导致对当局者的信任。 ? 意识形态为政治系统的合法性提供道义上 的诠释,有助于培养系统成员对于政治权 威和体制的合法性情感。 ? 结构作为合法性的来源主要在于,对结构和规范 的独立信仰,并由此产生的对当局者的信仰。这 主要源自对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规范,使得统治 者具备了统治的合法性,即结构 和规范赋予了统 治者执政者合法性的地位。 ? 个人作为合法性的来源主要在于,对于当局者的 信仰,导致了对当局者个人的信仰,同时也意味 着对当局者个人品质的信仰,而导致对当局者的 信仰。这一点很像韦伯,但远远超出其内涵。因 为,伊斯顿认为,虚假的不具备超人魅力的执政 者通过欺骗手段,也可以获得大批的追随者。 ? 伊斯顿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主要强调公众对 于政治体系的支持,他认为有两类的支持, 一类是特定支持,也就是政治体系的输出 或政策给予某些成员的满足而形成,即特 定的的政策绩效带来的实惠。另一类是散 布性支持,即不是由于具体的政策输出, 而是由于对政治体系的善意情感,这些情 感构成了一种支持蓄积,这就使得民众承 认或容忍那些与其利益相悖的政策输出。 ? 伊斯顿认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主要来源 于散布性支持。“如果不得不或主要依靠 输出,指望用人们对特定的和可见的利益 的回报来生成支持的话,那么,没有任何 一个整体或共同体能够获得普遍认同,也 没有任何一组当局人物可以把握权力”。 ? 第四,大卫? 比瑟姆的三条件说。他说,合 法性是多维的,而不是单维的。规则、建 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正当化、表达认可或同 意的行动,三者构成合法性。规则保证合 法性的获得和实施;社会接受权威的正当 性来源和政府目标的合适与否是合法性的 另一条件;权威地位经同意、肯定以及对 权威的承认得以确立。三者一起为遵从或 合作,提供了道德基础。 ? 第五,哈贝马斯。所谓合法性在他看来, 是一个政治制度,一个政权的威严和权威 能否得到人们信任和承认的问题。他认为, 政治行动领域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世界和公 共领域,政权的合法性需要从政治公共领 域理性地提供。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是一 个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 往共同体,人们自由辩论形成公共意见, 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限定权力。 ? 以上五种观点,可以发现:权力、权威和 合法性紧密相连,权力是一种强有力的支 配能力,权威是一种合法的权利系统和社 会控制,合法性则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地 位的承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 举例: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权威(个人和政 府) ?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和计 划经济--魅力型权威 ? 改革开放后:法理型权威。 ? 社会转型时期:权威重建。 第二章 政治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理论。包括自 由主义、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 主义等,由这些思想基础产生了整合主义、 冲突主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等等。 ? 本章主要关注以上所提及的几种理论。 一、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影响最大、最 主要的两种思潮。均产生于19世纪初。本 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影响了 不同的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倾向,也直接影 响着西方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看法。 自由主义? 李强认为,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过程中,有四种 自由主义,都以自由主义为旗帜,组成一个阵营: 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 哲学自由主义。 ? 约翰? 格雷认为,无论何种的自由主义,都具有以 下几种特征:第一,个人主义,都将个人独立的 精神置于首位,否定任何的社会集体;第二,平 等主义,在法律和精神上没有高低之分;第三, 普遍主义,依据特殊历史群体和文化形式的重要 性,承认所有的群体的道德体系;第四,社会向 善主义,所有群体和社会是趋于进步的。 ? 由于自由主义是将个人作为基础和出发点, 核心是人的自由与平等,所以个人的利益 和个人行为是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政治问 题的基础,保障个人的自由也成为自由主 义的根本价值。正如罗尔斯所说的,“自 由只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 ? 因此,限制政府权力是实现公民自由的前 提,必须用法治来规范政府的职权范围, 防止个人权利被侵犯。 ? 1.边沁:他认为,政府组织形式及其功能必 须依据优先权力的原则进行限定。政体的 差别不在于统治者的人数,而在于统治者 的性质。只有建立在大多数人利益上的政 府才是正当合理的,国家的作用是为了保 护贸易自由和自由竞争,采取市场社会主 义,要保护私有财产不被侵犯,而不是要 强力干预经济生活。 ? 2.亚当? 斯密:人的功利理性是经济现象的 基础。完全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国家的强 制,可以形成和谐的公共秩序。市场规律 是看不见的手,比国家管制效率更高,更 符合人性和道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因而应 该是自由主义,国家虽然其存在是必要的, 但要进行限制,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 政府。政府是一个守夜人,而不是强制者。 ? 3.约翰? 密尔:他认为,自由不仅仅是市场 交易自由,还包括思想自由、良心的自由、 言论自由、个人相互联合的自由等。这些 都是人的生存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人格重 要的部分。因此,约翰? 密尔的自由观是一 种全面的自由观,而不单纯限定在经济领 域。 ?他在《论自由》一书中说,民主制度也并 不是没有对个人自由危害的因素存在。因 此,他主张,即使不侵犯个人自由,政府 的权力也要进行限制:第一,个人做事比 政府做事更为适宜或适当;第二,从个性 发展角度来看,即使政府做的有效,也应 由个人来做,因为这可以发挥社会自治力 量的作用;第三,政府职能过多,会有很 多祸患。因此,他对自由的定义是“社会 所能合法地施加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 度”。 ? 他在第五章中说,“第一,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 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 责交代。他人若为着自己的好处而认为有必要时, 可以对他忠告、指教、劝说以至远而避之,这些 就是社会要对他的行为表示不喜或非难时所仅能 采取的正当步骤。第二,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 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 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假如社会的意见认为 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己的话”。 ? 进入当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出现。新自由主义因袭了自由主义对于个 人自由的强调,但是,第一,个人自由的保证应该放在实现个人自由 权利的社会公正方面;第二,传统自由主义以功利主义为基础,新自 由主义以道德学说和新契约理论为基础;第三,传统自由主义中个人 自由至高无上,新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协调,与社会发 展协调;第四,传统自由主义将生命、自由和财产视为公民天赋权利, 新自由主义不仅仅这些内容;第五,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法治和分权, 新自由主义主张民主程序和秩序的重要性;第六,传统自由主义主张 国家应该消极无为,而新自由主义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新契约理论 由美国麦克尼尔提出。书名就叫做《新社会契约论》。书中认为,契约不能单纯地从最大限度地获得私 人利益出发,而应该从长时段的角度、从未来交换的统筹安排来考虑,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考虑问题。 ? 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个人权 利的重要性,主张国家中立,反对过多干预,倡 导公民社会的作用,维护多元主义价值。由于推 崇传统古典价值,也叫做新古典主义,由于推崇 个人主义价值,也叫做新个人主义。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固守传统,认为,“一个已知的善不应 轻易地因一个未知的更善而被抛弃”,反对把理 想寄托在未来的激进主义方面。保守主义具有以 下几个特征: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权威和分权, 强调宗教和道德价值,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刘 军宁认为,超越性的道德秩序(存在着客观的道 德秩序)、社会连续性原则、传统原则、审慎原 则(人的知识不仅有限而且会出错)、多样化原 则(强调权力分散,不集中)和不完善原则(无 人、社会至善)是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09社 会) ? 保守主义最为系统的介绍是英国的塞西尔 的《保守主义》。他认为保守主义与法国 大革命有关,都是由自由主义者转变而来。 他们思考的重要主题是革命。塞西尔在书 中认为,保守主义有三个源头:人们头脑 中守旧的倾向,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王 党主义,反对革命;帝国主义,维护英帝 国的伟大。 ? 保守主义对革命有三方面的批判:革命近 似于宗教狂热,将有限政治变成包罗万象 的意识形态,对以往社会彻底改造;革命 是一种理性主义,对传统轻蔑,依靠纯粹 抽象观念推导新社会,对社会原有纽带致 命破坏;革命是一种乐观主义,相信人类 意志。民主并不必然导致自由。 ? 埃德蒙? 伯克在《法国大革命感想录》中说,“革 新的精神一般是自私心理和狭隘见识的产物,从 不回顾祖先的人也不会寄希望于后世”。“由于 追随这些虚妄的领袖人物,法兰西就以 比任何国 家所购买的最确凿无疑的赐福更高昂的代价,买 下了不折不扣的灾难”。 ? 他的中心在于,政治制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 条件、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多方面 因素,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而革命无非是 乌托邦引导下的打断历史延续的灾难和不幸。所 以他主张有限的理性和中庸的政治艺术。 ? 另外,他认为宗教是市民社会的基础,不可动 摇;同时他是一位精英主义者。他说, ? 与伯克相应的,法国的天主教神父梅斯特 更加保守,反对革命,要求恢复旧制度与 王朝政治。法国大革命是所有法国社会问 题的根源。 ? 保守主义在20世纪中期各国的经济危机打 击下,再度崛起。因袭了传统保守主义的 价值,主张谨慎变革,反对革命,维护等 级,强调传统、习惯和法律,重视家庭、 宗教。但也同时吸收了新自由主义的某些 成分。 ? 新保守主义的一般主张:强调国家对于维 护个人自由和秩序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 家权威;同时反对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 济方式,认为福利国家会危及个人自由。 二、政治社会学基本理论(上)? 在社会学领域中,整合理论(系统分析理 论、结构功能理论和控制理论)与冲突理 论一直是占据主流的两种理论流派。因此, 这一部分主要对两种理论及其分支进行介 绍。 ? 社会整合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按照王威 海的说法,两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存 在社会冲突,而是在于是否能够创造控制 冲突的方式。比如他引述的何景熙等人撰 写的《西方社会学史纲》中的例子,即对 《民法》的看法。 ? 1.系统分析的整合理论 ? 这种理论的中心假设是,社会是相互关联 的部分组成的结构,其结构由平衡机制所 维系。这种理论直接受到生物学的影响。 直接源头是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 有三点假设: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相 互依赖、制约和互动;整体并非部分的集 合,而是产生了超越各组成部分的特征; 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制约、依赖和互动, 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 2.系统分析理论达到的顶峰:结构功能主义。 ? 帕森斯认为整个社会行动系统包含四个子 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 有机体系统。其中文化系统为第一层次, 其次为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有机体系统。 文化系统中,符号包括语言、价值观念和 宗教信仰是基本分析单位,社会系统中角 色互动是基本分析单位,人格系统中,行 动者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有机体系统中, 具备生物特性的人类是基本分析单位。 ? 在这四种系统中,文化系统中信息的影响 力最大,而在有机体系统中能力的影响力 最大。但信息对能力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的。因此,文化系统地位最高。 ? 帕森斯认为,所有的行动系统都要遇到四 类问题,即适应,达鹄、维模与整合。分 别对应于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 统和文化系统。适应指的是从外部获得资 源,生产与福利为核心问题;达鹄指的是 调动系统资源实现系统目标,核心是决策 者的功能;维模指的是保持系统连续性, 核心是道德行为或规范行为;整合指的是 协调、调节平衡。核心是司法。 ? 在这其中,政治系统履行着达鹄的功能,即调动 资源实现目标的功能。因此,权力、权威、政治 秩序、统治与服从成为了核心研究主题。围绕着 权力、权威有一些规则、规范,由此形成了一定 的社会控制。 ? 在帕森斯那里,有一点需要注意。他对于有权者 和无权者的区分。他认为在美国权力是广泛分布 的,有一些接近于掌权,而另一些接近于不掌权。 之所以服从,是因为:接受服从的角色本身能够 有特权,也有义务,或者受到武力威胁,最重要 的原因还在于社会最高价值的限制。 ? 3、伊斯顿的输入输出的政治理论 ? 伊斯顿借鉴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但 将其研究视角放在政治系统方面。与此同 时,将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他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 中与社会性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政治 互动所构成的一个行为系统。 ? 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存在的环境包括两类:社 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在政治系统和社会 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和反馈的互动。 ? 输入包括要求和支持两种。要求是一种意向的表 达。要求也分为两种,即环境的外在要求和内在 要求(如系统内部的愿望、意向、偏爱或利益)。 支持的类型比较多,如显性支持(行动)和隐性 支持(态度或情绪)。就支持的对象,可分为: 政治共同体、政体(含制度规范)与当局三者。 ? 伊斯顿认为,要求往往会对政治系统造成压力。 要求过多,政治系统会承受容量上的压力;要求 过于复杂,政治系统会承受内容上的压力。 ? 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些压力呢?政治系统必须具备 三种机制:第一,要求转换机制,也就是把各类 愿望或期待等予以过滤、分类转化成要求。当然 也包括直接对这些要求的回答;第二,要求的沟 通机制。能够有畅通的渠道将要求转换为输出; 第三,要求的缩减机制。实际上,伊斯顿认为, 任何政治系统自身具备这项能力。比如政党本身 就是一种缩减机制,将人民的要求综合,进行输 送,从而减少了要求的流量。(10社会) ? 而对于支持,伊斯顿说,对于共同体的支 持比较宽泛,对于政体的支持包括范围其 次,而对于当局的支持则比较狭窄。他认 为,三种支持不一定同时体现在某一社会 成员身上。 ? 很多学者对伊斯顿的分析提出了批评,认 为其过于空泛和抽象,限制了它的具体应 用性。 ? 上面讲述的三种都属于整合理论的主要流 派。下面介绍的是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流 派。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在政治社会学理论领域有着 更加主流的位置。于海认为,社会冲突流 派主要有两个历史源头,一个是政治哲学 中有关权力关系的研究,比如霍布斯等人 有关政治冲突中权力的研究;另一个是以 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竞争作为 其考察核心的研究。 ? 这种流派主要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种族、 阶级、宗教冲突、罢工、社会运动、革命 等都是其主题。 ? 按照华莱士和沃尔夫的观点,社会冲突理论存在 着三大理论假设和两大传统: ? 三大假设:第一,假设人们都有许多基本“利 益”,也就是人们的需求,需求有时是共同的; 第二,假设权力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核心, 斗争的目的就在于争取权力。权力是稀缺品,是 不可分享的东西,也是一种依靠其实现凝聚力的 东西。资源分配与权力关系密切;第三,假设价 值观、观念等是各不同群体用以实现各自目标的 “冲突的武器”,而不是整合社会的力量。所以, 意识形态冲突经常是群体争夺和群体利益的一部 分。 ? 两大传统主要依据的是社会冲突能否被最 终消除这一点。一个传统认为经过社会科 学家的批判,社会冲突可以被消除,而另 一个传统认为社会冲突是常态,不可消除。 前者也叫做批判学派,后者叫做分析学派。 ? 1.批判学派 ? 主要代表人物为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 福学派、赖特? 米尔斯等人。他们也有歧见,但共 同点在于他们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作为批判武 器,对统治阶级、权力精英、既存的社会权力结 构等进行批评。这一学派从马克思的“到目前为 止(指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 阶级斗争的历史”和马克思对于科学与所有制形 式决定了人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冲突过程的论断中 吸取了重要养分。 法兰克福学派? 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法兰克福。代 表人物分为三代:第一代,霍尔海默、阿 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第二代, 哈贝马斯、施密特等;第三代,韦尔梅尔、 奥菲等。 ? 其主要思想源头为: ? 第一,接受马克思否定资本主义思想,接 受了人道主义、异化、人是实践的产物、 人的劳动本质等思想,但其思想更直接地 源自卢卡奇、柯尔施等人所创建的批评的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 第二,黑格尔有关理性原则和真理理论。 ? 第三,狄尔泰、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等 强调个性、唯意志论的理论; ? 第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 第五, 卢梭、歌德等人的文艺和哲学浪漫 主义思想,回归中世纪田园生活的幻想。 ? 其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对社会科学本质的揭示和社会学传 统的批判。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思想不可 能摆脱特定时代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知识 分子不应当也不能保持价值中立,相反应 该对社会持批判态度;知识分子对自身也 要持批判态度;批判传统社会学理论对社 会现实的维护,主张从理论和现实方面进 行双重批判。 ? 第二,对大众文化、大众心理及其影响的批评。 文化、意识形态等在社会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 尤其是人的心理、人格等,受到了社会经济制度 的扭曲之后,人的行动发生变化。弗洛姆借用精 神分析的有关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心理进行了批 判。他认为,异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制 度对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人们放弃了创造性和个 性,消费尤其是被异化的,只谋求拥有,而不管 占有物能不能用,是自利而不是被爱所驱使。 ? 阿尔多诺的“独裁者的人格”。出身于父 子关系具有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家庭的成 员,都带有一种强迫他人服从、反民主的 倾向。有这种人格出发,社会形成了整体 的、潜在的法西斯文化模式。带有偏见的 人多半应当被看做是当代文明的产物。 ?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他认为,美国社会 是病态社会的集中代表,表现在:一,主要为资 产阶级服务;二,非特权阶级也有部分特权;三, 经济和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四,科学为资产阶级 服务。在这种病态社会中,社会出现了单面化的 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整个统治和协调的制 度击败一切反抗。工人阶级大部分被资本主义所 同化,不再具有革命性。文化在病态社会中失去 了活力,不再有思想的自由,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社会由此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 第三,社会变迁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 机。对此问题研究较多的是法兰克福学派 的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在其社会变迁的思 想中,吸收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思想。他认为,社会变迁主要是由于特定 制度中的危机或矛盾,这些矛盾或危机使 得该制度难以承受“驾驭问题”,从而导 致社会形式的变迁。 ? 他认为,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进入晚期,具有 两个突出的特点:国家干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科学与技术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晚 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出现了四个方面的危机:经 济危机、政治危机(合理性危机)、动机危机和 合法性危机。前两者也叫做体制危机。表现为经 济与政治制度的效率下降,无法满足人们需要以 及无法做出足够数量的工具性决策而产生的。但 随着国家的干预以及阶级冲突的缓和,体制危机 会趋于缓和。 ? 后两者叫做同一性危机。其中,动机危机是由于行动者不 能感到有义务完全参与社会问题引起的,也就是文化制度 不能在社会化制度中为个人提供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动力; 合法性危机是由于行动者不能相信政治系统的决策权所引 起的。同一性危机直接威胁着社会的一体化。 ? 同一性危机时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危机。在 其资本主义时期,对制度的规范与忠诚依赖于旧传统的存 在,从而可以避免同一性危机。但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 理性破坏了冲突,规范与冲突逐渐减弱,同一性危机出现 了。 ? 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查尔斯? 赖特? 米尔斯? 美国现代冲突理论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理 论上非常激进,备受批评。从不参加投票, 反对社会学家参与政治。 ? 主要观点:第一,对西方社会学研究取向 的批判;第二,对美国社会中的精神与道 德问题揭示;第三,对权力精英与权力集 中化的批判。 ? 第一,对西方社会学研究取向的批判。他在《社 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认为当前社会学的研究 存在着非历史性的倾向,这导致了有些社会学家 把关于人类历史的理论变成了超越历史环境的理 论;导致了有些社会学家把历史完全抛在脑后, 来论述人类和社会的抽象本性,因此成为了一种 精致而毫无生气的形式主义;这导致了对当代社 会事实和问题的经验研究,这种研究完全把社会 现实看作是颇不相关的而且无甚意义的社会背景。 ? 第二,对精神和道德问题的批判。他认为 社会的公众问题主要表现在精神和道德层 面。精神上,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着不安与 冷漠。物质上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但精神 上困扰较多。这种困扰并非源自人的不可 驾驭的本性和自身内部的不可见的力量, 而是源自社会本身,异化的生活方式、政 治统治的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等。 在道德层面。他认为,美国社会中出现了 道德麻木现象。 ? 第三,对权力精英与权力集中化的批判。 美国存在着权力精英集团,由政府、军队、 公司的领导者构成。“他们支配着公司, 操纵着国家机器并拥有各种特权,掌握军 权,占据着社会结构的战略要津,所有这 一切集中了他们所享有的权力、财富和声 望的各种有效手段”。而鉴于决策结果要 趋于追求整体,因此三者逐渐合谋,共同 构成美国的权力精英。 2.分析学派? 刘易斯? 科塞 ? 《社会冲突的功能》深受齐美尔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社会 冲突的起因,功能和形式。 ? 社会冲突的起因。他认为,社会冲突的起因主要在于人的心理和情感 以及结构因素与个人心理的相互作用方面。前者它吸收了齐美尔关于 人具有挑衅性和相互敌意的冲动观点,认为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容易 发生冲突,因为密切的关系需要感情的投入和交往的密切,这也为冲 突提供了基础。 ? 宋林飞解释说,“密切的社会关系包含冲突的起因”。同时,“从现 存不平等系统中取消合法性,是冲突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利益任何时 候都会存在;当被剥夺者不再承认不平等系统的合法性的时候,利益 争夺才会发生”。因此,他认为相对剥夺比绝对剥夺更容易引起不平 等的感受,也更容易引起冲突。“在一个由专职独裁者残酷地压制群 众的系统中,群众反抗的可能性比在一个较自由且群众被诱使相信事 情会变得更好的系统中要小得多”。 ? 社会冲突的功能。他认为,社会冲突可以 刺激改革,并导致变迁。 ? 冲突对于社会和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 首先,冲突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或群体 的身份和边界,维护社会或群体与周围社 会环境的界限;其次,群体间发生冲突, 可以促进群体内部整合;再次,虚构的冲 突对群体也有聚合功能;第四,不断与外 部发生冲突的群体往往不容忍内部冲突。 ? 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能。可以 增加社会结构的灵活性,提高社会系统的 适应能力,可以在消除敌对者之间紧张关 系的范围内,消除分离因素,达到社会关 系重新统一。 ? 冲突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具有促进功能。 在对抗共同的敌人时,不同边界、意识形 态、忠诚和公共价值观的新团体得以出现; 为了终止对抗,导致一种暂时性的工具性 的联合。 ? 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建立具有激发功能。导致法 律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制定;新条款和法的实施会 产生新的制度结构;导致竞争对手对共同体内部 已潜伏的规则和规范产生自觉的意识。 ? 冲突是一个社会中的重要的平衡机制。冲突有助 于创立和修正冲突双方的必要的公共规范;导致 一定的力量均等的环境条件,每一方都希望对方 具有同样的组织结构和状况;冲突使双方的权力 再估计成为可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维持和巩固。 ? 冲突具有一定的“安全阀”的作用。可以 释放一定的敌对情绪,起到缓和冲突的破 坏性后果的作用。 ? 社会冲突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即现实 性的冲突和非现实性的冲突。前者主要是 个人或群体利用冲突来达到某种目的。达 到了目的,冲突的原因就会消失。由于人 们在利益、地位和权力上的差异,所有的 社会关系中都蕴含着现实性冲突的因素。 这种冲突是理性的冲突,都可以通过一定 的制度因素得以解释和解决。目标实现的 可能性以及代价的估价和社会关系的亲密 程度都会影响现实性冲突的剧烈程度。 ? 与此相对的,非现实性的冲突不是一种真 实的社会冲突,并不是针对具体的对象, 而是由于找不到发泄的对象,而去找替罪 羊。科塞认为,这种非现实性的冲突可以 缓解紧张、肯定自我认同。 ? 总之,科塞认为,社会中存在着大多是两 种冲突形式的混合体。 达伦多夫? 自称“冲突理论家”。撰写了《工业社会 的阶级和阶级冲突》和《现代社会冲突》 (1988)等著作。其中前者被李普塞特认 为是“改变现代社会学领域方向的最重要 的尝试之一......是对社会理论的一个重大贡 献”。 ? 达伦多夫认为,之所以强调社会整合是因 为,现代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有可能在阶 级、阶层之间流动,人的社会地位不再与 固定不变的身份相联系,因而改变了阶级 固有的含义。但这不能成为忽视现代社会 固有结构中的冲突。 ? 他认为,社会变迁无处不在,无处不经历变迁; 任何社会无时不经历社会冲突,社会冲突无处不 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对社会变迁有所贡献; 任何社会都是一部分成员对其他一些社会成员的 强制。他认为,权力的本质是强制,一个群体中 总有统治的角色和服从的角色,统治者希望维持 现状,服从者希望重新分配权力,必然会发生冲 突,一旦权力得以重新划分,新的角色结构形成, 新的利益分化出现,冲突就会出现。 ? 达伦多夫重点探讨了冲突的强度和烈度。 ? 冲突强度指的是各冲突方面的能量消耗以及他们 卷入冲突的程度。 ? 包含着冲突的重叠程度和社会流动的程度两种衡 量强度的变量。冲突的重叠程度指的是某人在不 同群体中均处于统治地位,而另一人则都处于服 从地位。那么,冲突强度就会高。如果地位角色 不是如此的,也就是统治和服从均有,那么冲突 的强度就会低。社会流动的程度越高,冲突强度 越低,因为人们对于冲突的关注程度会下降。 ? 冲突烈度指的是各冲突方面用以追求他们 利益的手段,具体指从和平谈判到暴力行 动等多种手段。 ? 衡量社会冲突烈度的变量也有两个,一个 是社会经济的剥夺程度,分为绝对剥夺和 相对剥夺。其中,绝对剥夺会影响冲突的 烈度,而相对剥夺会影响冲突的强度。 ? 另一个是社会冲突的控制和调节。现代社 会由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使得 冲突的烈度明显下降,冲突日益缓和。 ? 那么,如何解决社会冲突呢?达伦多夫认 为,还要从妥协与协调入手。各种政治力 量之间的协商、谈判,通过契约行为,规 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是可以达成解决的。 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确定,也就是公民身 份的确定。这是需要人们在道德、价值观 方面的共识和一致来确认的。 二、政治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下)(精英理论、多元理论、合作主义) ? (一)精英理论 ? 前面曾提及了精英、精英主义这两个概念,以及帕累托、 莫斯卡、米切尔斯等三人的精英理论。不管如何,他们的 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基本的社会事实是,人并不 平等,也不可能平等。无论是什么时代和在什么地方,总 有少数人由于他们所占有的财产、拥有的知识或者美德而 脱颖而出。这种精英与大众的不平等不仅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必须的”(唐士其语)。 民主政治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 这里主要对二战后的精英理论尤其是戴伊的思想予以介绍。 ? 新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赖特? 米尔斯、 拉斯韦尔、戴伊、萨托利等人。 ? 他们的基本观点包括: ? 第一,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国家政策是由少数来决定的。 ? 第二,统治人的少数并不代表被统治者的 多数,统治者多出于上等阶层。 ? 第三,为稳定并避免革命,非精英上升到 精英地位必须缓慢且不中断。非精英只有 接受精英的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 第四,精英们在社会制度基本准则和保持 现行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在 很少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 第五,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只 是反映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 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的。 ? 第六,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 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影响多于民众 对精英的影响。 ? 托马斯? 戴伊认为,多元论是一种伪装起来 的精英论,因为多元论中的决策不是由民 众直接参与做出的、关键性的政治角色由 领导人充当、权力虽然分散但掌权者的影 响力比民众更大、民间组织或团体虽也分 享权利但这些组织都是由寡头治理的等等。 ? 戴伊通过对美国社会中12个部门的7314个职位的研究, 发现有5778人承担这些职位的角色,也即是说32%的人 是兼职,最高级的人员中有15%的人兼职。身兼数职,表 明了权力的集中程度。这些人控制了美国的经济、政治和 社会资源,是地道的寡头政治。 ? 在制定国家政策方面,用于国家政策的研究、调查、规划 和制定的经费来自于企业和私人财富。这批资金分配给各 基金会、大学和政策规划组织。企业和私人为了监督资金 使用,担当这些组织的理事会成员,为这些组织进行政策 制定提供“指导”。因此,这就使得制定政策具有了“寡 头论模式”。 戴伊和齐格勒在《民主的嘲讽》一书中认为, 民众与精英都会对民主构成威胁,相比较, 民众对于民主构成更大的威胁,原因在于: 第一,20世纪,民众容易受到极权主义影响。 美国社会中极权主义强烈的是民众,而不 是上层阶级; 第二,多数人对自由、平等和博爱事业并无 执着之意。精英时刻保持着这种嘲讽的批 判精神。 ? 第三,民主原则是由精英治理保持下来的, 而不是民众。 ? 第四,民众行动高度不稳定,有时会极端 主义的,难以预测,因此需要抑制。 ? 第五,群众政治的特点就是极端主义,认 为妥协和联合是邪恶的。 ? 第六,民众对政治界定的过于简单。不论 社会问题如何复杂,仅以简单办法解决。 ? 戴伊认为,精英也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 因为,民众因上几点威胁了民主制度,精 英容易放弃民主原则,采用暴力镇压方式, 因此出现了反民主倾向。(09社会) ? (二)多元主义 ? 多元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作为精 英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是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 建立以后,全体民众直接参与政治不现实,从而 造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分立,致使古典的 民主理论破灭,人们对民主产生怀疑。因此,如 何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是其关键。“多元论是在 民众不可能直接参加决策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 系里解决如何实现民主理想问题的一种‘实际办 法’”。 ? 多元主义分为两个派别:规范的多元主义, 以哈罗德? 拉斯基为代表,强调必须建立多 元的社会政治结构才能保证民主政治的实 现,才能广泛地分配政治权力;另一派是 经验的多元主义,以罗伯特? 达尔为代表, 主张寻找一个替代传统民主主义思想的理 论,来认识和解释现代民主政治。 拉斯基的规范多元主义? 是费边社的成员。撰有《主权问题研究》、 《现代国家中的权威》、《论当代革命》 等多部著作。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的 政治思想家。? 费边社(费边社会主义)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现, 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变过程。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劳工组织的发达, 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主张研究社 会实况,以民主渐进温和的手段,透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企图以国家做为推动改 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透过各种活 动,包括学术的研究出版、演讲、座谈会以及暑期学校的举办,向社会大众进行社会 主义思想的教育与传播,唤起社会良知,鼓吹改革措施,因而对于教师、公务员、工 会领袖、国会议员等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 1.多元主权理论 ? 他认为,当各类社会组织已经成长起来,还要让国家独占 政治权力显然是荒谬的。他坚决反对一元的主权理论,否 定存在一个可以垄断全部政治权力的国家。 ? “国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更具体一点讲,国家也不是集体的而是分体的。国家里面各个部分或各个团体,总与国家一样真实,一样的自足而不待 外助。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生活与其主权,各宗教团体有各宗教团体的人格与 其主权。简言之,国家亦不过社会内各种组织之一,各种组织中的行会有时 也许与国家发生关系,但她是与国家并行的一种组织,而不是国家的一部 分”。? 虽然在众多组织中,国家地位较为特殊,拥有着一定的强 制力,但社会应该是一种“权威以协作而不是以等级制的 方式存在的社会”。因此,国家的权力应该是有所限制的。 ? 他认为,所谓的国家行为实际上是政府的 行为。而组成政府的,不过是“共同体某 个被认为在政治上比较优越的占支配地位 的群体或阶级”。因此,国家主权并不是 一种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权 力。 ? 他对以卢梭为代表的近代主权理论发起了攻击。前面曾述 及,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在卢梭那里在于“公意”。谁掌握 了公意,谁就具有了进行合法统治的基础。但拉斯基认为: 第一,公意作为主权的基础,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状 况;第二,大多数人说的就一定对吗?这一点后来的萨托 利是一致的。萨托利认为,多数原则是以“人民总是正确 的”为自身存在的依据,但从经验角度来看,人民未必都 是对的。多数原则的来源,实际上是基于对多数一贯正确 性的非理性信仰;第三,卢梭赞赏的是直接民主,但现实 是目前实行的是代议制,也就是如何保证少数人能够代表 多数人利益的问题。 ? 在拉斯基看来,公意无非是以公意之名, 行强迫之实,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由,何来 真正的自由? ? 总起来说,拉斯基的多元主权实际上是一 种新型国家理论,“职业联盟作为构成整 个生产秩序的基本单元”,国家权力应该 据此进行广泛的分配。 ? 2.同意的革命和计划的民主 ? 但是问题是,国家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追求经济利益的,进而使用权力以维护自 身利益的,如何能够放弃其持有的权力呢? 这种多元主权看来只能在“阶级消失的社 会”中才能达到了。因此,这一点与其前 期的思想有了出入。在法西斯主义上台之 后,为了共同抵御其进攻,拉斯基进一步 修正了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论当代革命》 一书中。 ? 他在书中认为,“同意的革命”才是各阶级充分 合作和一致同意下重新确立伟大目标的办法。也 就是用和平方式、以协商而不是以暴力方式来改 造国家的各项基本原则,以此来维护我们文明社 会里的那些民主议程。“同意的革命”在何种条 件下才具有可能性呢?拉斯基认为是,战争时期。 战争使得人们无条件团结在一起,相互忍让和谅 解,争取中间立场。而英国的政治现实即人民已 熟识了议会制、普选制等制度来掌握国家政权。 这为同意的革命提供了必备的社会政治条件。 那么,同意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呢?拉斯基认为,是为了实 现“计划化民主”。也就是,一个处于人人平等社会的民 主国家必须为全体人民的消费而有计划地进行全员生产, 必须将重要的生产资料由全社会拥有和控制,直接为其本 身利益服务。 这种计划化民主实现的前提是什么呢?国有化。土地国有化、 国家控制资本和信贷、国家控制对外贸易、交通能源运输 动力等国有化。 而实行了国有化之后,这种经济权也必须民主化,领导人必 须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同时效忠于国家整体利益。在这 种效忠于国家的过程中,自由并不是消极的自由,而是积 极的创造的自由,从而人民大众的个性得以体现。 罗伯特? 达尔的经验多元主义? 相对于拉斯基的早期多元主义,现代多元 主义大体上具有以下几个观点: ? 第一,公民虽然不直接参加决策,但领导 人的选择是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谅解和 妥协后决策的; ? 第二,各领导集团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中 心,使得滥用权力和压制个人难以实现; ? 第三,个人可以通过选举在互相竞争的精 英集团间进行选择,从而影响国家决策; ? 第四,个人通过参加有组织的团体对其决 策产生影响; ? 第五,领导集团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众可 以组成新的集团进入政治体系之中; ? 第六,权力广为分散,同时领导集团的权 力大小也是根据领导艺术、熟悉民主程度、 组织和公关方面等来确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体三机能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