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ngo名录非遗名录添了哪些新丁

今年联合国非遗新添23项
安道尔、西班牙和法国联合申请的比利牛斯山区夏至火节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正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经过1日和2日两天的审议,总计批准23个申报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会议于11月30日开幕,将持续至12月4日,共审议了35个非遗申报项目。1日,会议批准将阿尔及利亚古拉拉地区年度朝圣,安道尔、西班牙和法国联合申请的比利牛斯山区夏至火节以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传统装饰画绘画技巧3个项目列入名录。
朝鲜泡菜制作传统
2日,包括奥地利维也纳西班牙骑术高等学校以及传统御马术,阿塞拜疆拉赫季制铜工艺,朝鲜泡菜制作传统,由柬埔寨、菲律宾、韩国和越南联合申请的拔河仪式和游戏,以及纳米比亚象果蜜酒节等在内的20个项目也成功“上榜”。
蒙古国劝诱骆驼仪式
此外,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会议还于1日批准将哥伦比亚大马格达莱纳地区巴耶纳托传统音乐、蒙古国劝诱骆驼仪式、葡萄牙牛铃制作等5个项目列入教科文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纳米比亚象果蜜酒节
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拥有者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所有列入名录的项目都必须符合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保护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及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4个成员国组成,是《公约》执行机构之一。(记者尚栩,编辑曲俊雅,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 (图片源:新华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出席本届常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详解“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 1、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2、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分类 &&& 24节气按照所反应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中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例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 二十四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每个节气都有其相应的民间习俗,自古至今传承下来。中国人根据不同节气,形成了一定的饮食习惯,在相应的节气会食用特定的食物,比如立春吃春卷,冬至吃饺子等。&&&&“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气歌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音:qiǎo)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入遗”:千年智慧耀今朝 &&&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意义,它的“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雨热运动规律的承认”。  今天,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我们虽然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但其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依然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坐标。[]&&&& 相关链接:&&&&&&&&&&& &&&&&&&&&&&&& &&&&& &&&&&&&&&&& &&&&&&&&&&&&&&&&&&& &&&&&&&&&&&&&& &&&&&&&&&&&&& &&&&&&&&&&&&&
编辑策划:虞鹰-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除了中国节气 联合国非遗名录还添了哪些新丁-中国社会科学网
除了中国节气 联合国非遗名录还添了哪些新丁
日 16: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禾泽
内容摘要:2016年12月初,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上, 33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键词:名录;节气;联合国;瑜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2016年12月初,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上,33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共收录366个项目,包括遗产口述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活动、与自然和宇宙相关的知识与实践以及生产传统工艺品的知识与技能等。本次入选该名录的除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外,还有多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展示了非遗的多样性。  入选名录的包括很多极具观赏性的表演艺术,如埃及的Tahteeb棍戏,沙特阿拉伯应和鼓点节奏的棍舞,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木偶表演,古巴伦巴及与之相关的音乐、舞蹈节和一切活动等。据了解,沙特阿拉伯应和鼓点节奏的棍舞一般有近百名男子参与,他们分两排围成圈面对面站立,拍手唱关于勇气和爱情的歌,成双结对的舞者站在中间挥舞大棍根据鼓点起舞,其他人也随之应合。这项活动在表演艺术学校和遗产中心传承,既是身份的标志也是社区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木偶剧是斯洛伐克和捷克一项深受欢迎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也传播了文化精髓和价值观,是当地戏剧表演和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区的社交、创意,增强参与者的身份认同。  还有很多仪式、习俗和节庆活动此次入选名录,包括韩国济州岛海女文化、越南三界母亲女神信仰习俗,以及瑞士Vevey酿酒师节、委内瑞拉El Callao狂欢节、尼日利亚Argungu国际钓鱼文化节、法国Granville狂欢等。据了解,济州岛海女每次潜水前会祈祷平安和丰收,这项传统提升了女性在社区中的地位,代表了其在济州岛的身份,促进水产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Vevey酿酒师节是瑞士Vevey地区致敬社区酿酒师的一项活态遗产,最初只是一个露天表演,但现在已是一个包含15项活动、为期3周的节日庆典。活动提振了社区精神和艺术生活,并传播酿酒师知识。委内瑞拉El Callao狂欢节被称作表现记忆和文化身份的节日,这一狂欢节与加勒比海法语岛屿庆祝解放的活动相关。狂欢节从1月持续到3月,人们扮成各种历史人物和童话角色在城镇大街小巷表演歌舞、举行音乐会。狂欢活动突出El Callao城的历史,强化其文化身份,旨在促进团结,鼓励青年一代发现和认识文化遗产。  此外,新入选的项目还包括比利时啤酒文化,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制作和分享面饼的文化等饮食文化,以及3种格鲁吉亚字母书写法的活态文化,德国合作社组织共同分享利益的理念和方法等。  这些非遗项目的入选得益于各国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能够榜上有名也是对所在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及社群在保存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不懈努力的肯定。除了申遗,各国通过举办国际比赛、进行实况转播,设立国家庆祝日、国际纪念日等方式,使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如新入选的非遗项目哈萨克斯坦摔跤,以前是专门培训男孩参加当地比赛,而现在已成为男女都能参与的国家级技能比赛,并举行相关的国际比赛,比赛实况在多国转播。多米尼加美瑞格音乐舞蹈则被认为是体现多米尼加国家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社交聚会、政治运动、庆祝活动等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05年,多米尼加宣布每年11月26日为国家美瑞格日。  古印度瑜伽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印度从健康医疗到教育艺术等各个社会层面。它传统上是在师徒间传承,现在则有瑜伽静修场所、寺院、教育机构、社区中心等帮助传播推广。联合国日宣布每年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印度政府在推广瑜伽方面不遗余力。日,在印度总理莫迪带领下,约3万名瑜伽练习者在印度北方城市昌迪加尔的一块空地上表演近20种瑜伽体式,庆祝第二个“国际瑜伽日”。据了解,印度瑜伽部为此次瑜伽日活动花费近2亿卢比(约合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广告、媒体宣传和其他推广瑜伽的组织宣传活动。莫迪在活动中呼吁全世界推广瑜伽,并宣布将在下一个“国际瑜伽日”表彰那些为在印度本土和海外宣传瑜伽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常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还审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确认5个项目列入《优秀保护实践名册》,4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被列入《优秀保护实践名册》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科达伊教学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其在过去100年里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在本国及国外的传承。匈牙利民间音乐科达伊教学法由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研究者科达伊·佐尔坦所创造,并由匈牙利科学院资助而最终形成体系,目前在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中被使用。据匈牙利人力资源部负责文化事务的部长介绍,在匈牙利,该教学法从幼儿园起即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常规民歌学习和游戏方法。匈牙利拥有数百个延续科达伊·佐尔坦和巴尔托克·贝拉音乐遗产的歌唱和舞蹈团体,教授民间音乐的艺术学校也非常流行,很多地方和全国性的民歌比赛及民乐夏令营频繁举办,国内外对该教学法感兴趣的教师也在不断增多。此外,2017年已被命名为科达伊周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胡子轩)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新华网巴黎12月2日专电(记者尚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日发布的消息,正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经过1日和2日两天的审议,总计批准23个申报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会议于11月30日开幕,将持续至12月4日,共审议了35个非遗申报项目。1日,会议批准将阿尔及利亚古拉拉地区年度朝圣,安道尔、西班牙和法国联合申请的比利牛斯山区夏至火节以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传统装饰画绘画技巧3个项目列入名录。
2日,包括奥地利维也纳西班牙骑术高等学校以及传统御马术,阿塞拜疆拉赫季制铜工艺,朝鲜泡菜制作传统,由柬埔寨、菲律宾、韩国和越南联合申请的拔河仪式和游戏,以及纳米比亚象果蜜酒节等在内的20个项目也成功上榜。
此外,会议还于1日批准将哥伦比亚大马格达莱纳地区巴耶纳托传统音乐、蒙古国劝诱骆驼仪式、葡萄牙牛铃制作等5个项目列入教科文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拥有者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所有列入名录的项目都必须符合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保护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及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4个成员国组成,是《公约》执行机构之一。
[责任编辑:袁雅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国非遗名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