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简介及作品简介的简介 梵高简介及作品简介有哪些作品

  [摘 要] 口梵高是后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色彩绚丽灿烂、线条感强烈,富含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是世界艺" />
浅析梵高的成长经历对其绘画作品的影响
  [摘 要] 口梵高是后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色彩绚丽灿烂、线条感强烈,富含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是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宝。他的作品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是因为他的作品里大都是内心世界的表现,而这与他特殊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遭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尝试从心理分析及艺术作品分析的角度,探索梵高创造的真谛。   [关键词] 梵高;精神分析;绘画   【中图分类号】 J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一、梵高的早期经历   据记载,文森特?梵高1853出生于荷兰乡村的牧师家庭。梵高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固执、冷漠、不可理喻的,而母亲则是位能干的女人,勤奋且多才多艺,在绘画、缝纫、写作等方面都有所造诣。梵高是家中的长子,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其中一位叫提奥的弟弟是梵高一生的知己,并且从不间断地、无私地为梵高提供经济资助。   然而梵高称他的少年时代颇为不幸,父母经常挑他去做“粗糙的活”,而且教育也是相当严格,甚至承受带有侮辱性的讽刺。也正如梵高所陈述的:“我至深的痛苦好像是起始于很小的时候,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的少年时代,是阴郁的、冷酷的、贫瘠的……”而他的家人对他所述做出的解释是:他是家庭的陌路人。可见,梵高的家庭给他的感觉非常糟糕。   据记载,在梵高出生之前,曾有一位与他同名的哥哥,名叫文森特?梵高的哥哥在日出生,却当天夭折了。恰好一年后的同一天,3月30日梵高降落人世。他时刻提醒着母亲哥哥的离开,并且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与死去的儿子同名,可以推断出在怀孕期间,母亲是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的,然而母亲孕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妊娠母亲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及发育都有不良的影响。   梵高母亲在面对梵高的时候,心情一定是复杂的。另外,家里还有其他几个孩子,母亲难免会无暇体谅和照顾每一个孩子。实际上,梵高童年时代的母爱被弟妹和逝去的哥哥分割剥夺,他就像是一株瘦小畸形,发育不良的树苗,得不到母爱的精心照顾和哺育滋养。根据精神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性器期是过渡联恋母情结的重要时期,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男孩子会出现最亲近的是母亲,从母亲的爱中得到快感,并把母亲作为性爱对象而对父亲产生嫉妒。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结只有得到满足或得到解决以后,儿童人格动力“力比多”才会向下一阶段发展。   然而梵高的恋母情节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阻碍了他的人格自我变异的过程,而自我变异的过程是孩子与母亲相互接近相互信任的关系来推动的。这种阻碍是梵高渐渐形成自卑、冷漠、孤独的个性。加上牧师家庭的高道德感高要求的教育,使得高涨的期望值与低落的自尊心相互冲撞,让梵高日后的身后充满矛盾。   二、梵高的成年后经历   在最初,他想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牧师。当被分配到任何人都不想去的矿区时,他发现传播福音对于在矿区里水深火热地工作生活的人民根本无用,他开始质疑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与上帝。他脱去西装革履,穿着破旧的衣服;把自己的东西分给有需要的人,与矿区人们同吃同住。当教会的人来视察,责怪他居然如此穷困潦倒、不顾形象的时候,他真正意识到,这种“传教士”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而“福音”,永远也无法拯救劳苦人们。   他开始绘画,即使穷困寂寞但也无法阻止他内心对创造的欲望。他去找海牙的伯伯,对他的绘画技巧有很大的启发。在巴黎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的启蒙,他发现光与影的奥秘,也拓宽了对色彩的选择,从此画风改变。   梵高多次恋爱失败,可以从他与母亲的早期关系中找到缘由。多次遍体鳞伤,却渴望着爱情,梵高解释到:“我的生活不能没有女人,我如此地讨厌孤单,我宁愿与一个坏妓女相处,也不要独自一人。”正如他对凯的爱慕一发不可收拾,他抱怨凯对她丈夫的爱使自己埋葬在过去的阴影中,抱怨她这样做所造成的过失是不可能把爱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此时的他可能为母亲对逝去哥哥的念念不忘而抱怨。当他幻想和凯永远在一起时,是在希望完成童年未能实现的愿望,渴望与母亲亲近。可是每次都无法实现。   有学者把梵高的糟糕的人际关系现象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解释,在青春期,青少年需要思考他所有已经掌握的信息,思考自身、思考未来的生活等,才能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否则就会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梵高就是一个没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的人,因为不曾体会过爱,所以不懂得去爱别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担心会失去自我。   本人并不同意此观点,通过资料了解,梵高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他热爱自然,热爱绘画,所以他一直坚持着,甚至有点偏执。因此,我认为梵高的人际关系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梵高带有的固执的,以及可能由于少年时期压抑而导致成年的情绪高涨,难以控制的冲动,使得他多次与身边好友发生冲突。   三、不同时期经典作品赏析   梵高是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其油画作品着眼于对真实情感的再现,通过对使用的色彩的扩张力以及笔锋的变化来表达出梵高眼中的世界的强烈情感。从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梵高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纯粹的执着的追求。   (一)灰褐色调的早期绘画   梵高的早期作品沿用荷兰传统褐色调,多以写实纯朴为主。风格厚实深沉,大多是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画风带有萧瑟清素感,有淡淡的压抑的感觉。其中最著名的是《食土豆者》,画作描绘的是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围坐在窄小的餐桌旁。画中唯一的灯光是餐桌上方悬挂的灯,色调加上低矮的房顶使画面压抑感更浓厚。梵高曾对提奥说:“我要清晰地表明,这些在灯光下食土豆者,就是用伸进盘子里的同一双手去锄地的……我要表达一种与我们这些文明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我在这幅画中最初试着用土黄、土红与白色来画人物的肤色,但是这种颜色实在太亮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重新画过,现在所画的颜色好像是一个沾有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他的这段话,是对作品的最好解释。而对褐色的选用与他童年的不愉快经历有关。
  (二)绚烂多彩的中期绘画   1886年后,梵高来到了巴黎的西部美丽的阿尔,加上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创造风格有巨大的改变。使用的色彩更大胆夺目,他并不局限于模仿事物表面形象,而是希望借助绘画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及想法,使作品富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非《十四朵向日葵》莫属。梵高很喜欢向日葵,更喜欢用浓烈的色彩来表达。他认为黄色代表太阳,饱满的黄色与绿、红搭配在一起,加上浓厚的油彩制造出层叠的立体花瓣感,每一朵向日葵都有饱满的轮廓,好似是要燃烧起来的生机。   对于梵高而言,绘画不仅仅只是艺术,而是生命。灿烂的自然景色让他的创造力迸发的同时,也把他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了,打开了关闭已久门。绘画的色彩具有宣泄情绪的作用,这个时期的梵高似乎处于躁狂期,对于绘画的热爱狂热到无法理解。而绘画创造,成为承载他情绪情感的容器。   (三)旋转笔触的成熟时期   如果说前、中期是让梵高的心从关闭到打开的状态,那么成熟期的梵高则是就是真正释放内心痛苦的时期。从短直僵硬的笔触到旋转跳跃,使梵高的作品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情绪与视觉冲击。扭曲、痛苦。这个时期的梵高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难以控制自己。但越是难以控制,越是创作的高峰。   成熟期的作品是在第一次割耳以后,因为与好友高更决裂而割下耳朵,然而这件事以后,他将另一只耳朵割下送给一名妓女。加上他怪癖的性格使人们把他关进精神病院。本人认为,割下耳朵可能是对现实的不接受,不希望听见不想听的东西,无论对好友高更离开的不接受,还是不愿听见头脑中的幻听,都暗示着梵高整个人开始崩裂。有学者认为,这个时期的所使用的旋转线条、扭曲的笔触是因为梵高换上了眩晕症,在他的眼里世界的确是旋转的。但是不管他究竟换的是什么症,他的笔锋都是有向上之势充满力量,给人强烈的冲击。   在住院的最后时期,他还是坚持绘画。短短的10年绘画生涯,留下了2000多幅作品。与其说梵高的绘画是一种独特的风格,不如说他一直在坚持自我。绘画生涯是他探索自我的过程,他把痛苦、悲伤、敏感、固执等都融入作品里,在画纸上表现最真实的自我情感。   参考文献:   [1](美)阿伯J?卢宾.梵高心理传记[M].程应筹,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   [2]舒跃育.悲情画家的悲情人生――梵高的抑郁心理剖析[M].校园心理,2007,(12).   [3]邱鸿钟.艺术心理评估与绘画治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冯麟喻(1993-),女,广东东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
【相关论文推荐】求画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称_百度知道
求画家梵高的所有作品名称
梵高所有的作品名称,和不为人知的作品。
我有更好的答案
《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星夜》   16.《日本情趣.《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9.《两棵丝柏树》   3.《梵高的椅子》  32.《海滨的渔船》   27.《自画像》   28.《静物.《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有乌鸦的麦田》   22.《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1.《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矿的妇女们》   7.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   4.《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30:梅花(模仿广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20.《红色葡萄圆》   2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1.《吃马铃薯的人》   2
你喜欢的话 去看下
有你想知道的
有些都叫不上名字来
你可以上百度查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梵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Vincent Willem van Gogh
荷兰北布拉班特省
荷兰南部布拉邦特 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
去世日期:
毕业院校:
津德尔特公立学校、普罗维利寄宿学校、蒂尔堡学校
代表作品:
自画像系列、星空、向日葵系列等
个人简介/梵高
少年时期的梵高文森特o威廉o梵高(Vincent&Willem&van&Gogh),代表人物,生于出生于的格鲁特·宗德尔特,,是位牧师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宗教和文化的氛围之中。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等画家。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生平事件/梵高
早期生活&梵高作品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宗德尔特,是荷兰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期()的长子。
1866年于泽芬伯根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和宗教。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被解雇,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斯托、、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吕斯代尔、和的艺术,开始画素描。 海牙时期&1882年,(日-日),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德伦特及纽南时期
1883年,(1883年9月-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
1885年,时期(日-日),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曾致一位农家模特怀孕被起诉神父于是禁止村民再为梵高做模特。巴黎时期&1886年,(1886年3月-日),与弟弟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
1887年,两次在阶级的咖啡馆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相识并交往,创作《》,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阿尔时期&1888年,(日-日),2月赴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10月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论点争议很大,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在此期间由于弟弟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圣雷米时期&1889年,(日-日),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奥弗时期&1890年,(日-日),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梵高的《》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6月创作《加歇医生》,日,梵高去巴黎南部接受保罗·加歇(Paul&Gachet)医生的医治。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时用手枪自杀。死前说了一句话:「La&tristesse&durera&toujours()」意思是「悲伤会永远留存(The&sadness&will&last&)」。29日凌晨1时(一说1时30分),去世,终年37岁。30日葬于瓦茲河畔的公墓。
日,一生在支持梵高的弟弟提奥由于过度悲痛和精神失常而逝世,死后葬于其兄墓旁。
家族人物/梵高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他是一位牧师。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梵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语录/梵高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人们不能肯定的预告什么,但是,如果有谁能够进行分析,他就可以发现,本世纪最伟大与最优秀的人,总是顽强的工作,总是以个人主动的创造精神工作。
我认为这是伟大人物经历中一幕悲剧……他们往往在作品被公众承认以前就死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遭受着为生存而斗争中的障碍与困难的不断压迫。
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代表作品/梵高
梵高的全部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 《自画像》《加歇医生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1890年,收藏于奧塞美术馆《罗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8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安特卫普的后》(Backyards&of&
Old&Houses&in&Antwerp&in&the&
Snow),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Wheatfield with Crows),1890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The Potato Eaters),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鱼船》(Fishing Boats on the Beach at 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奧维的教堂》(The Church at&Auvers),1890年,收藏于奥赛美术馆《有丝柏的道路》(Road&with&Cypress&and&Star),1890年,收藏于荷兰奧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1888年,收藏于《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The Langlois Bridge at Arles with Women Washing),1888年,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丝柏树》(Cypresses),1889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莺尾花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罗盖茨美术馆《在阿尔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1889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玫瑰》(Roses),1889年,收于於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5]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1888年,收藏于科伦-米勒博物馆[4] 《向日葵》(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1888年,收藏与德国《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其他信息/梵高
自杀之谜梵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梵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当时,梵高像往常一样,拿着油画写生工具从旅馆走出来,但是在他的手里握着一把骗别人用来赶走乌鸦的手枪。一位农夫刚好走过麦田小道,听到梵高嘴里嘟囔着:[没办法了,没办法了……]梵高走进麦穗儿摇摆的麦田深处,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回荡……第二天早上,在提奥的看守中,画家梵高安静的离开了人世。
梵高死后,从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一封写给提奥的信。
[亲爱的弟弟,谢谢你寄来的贴心的信和五十法郎。想写的事情本来很多,可是我想没有用了、听说你的家人平安,我就放心了。生活顺利,比什么都好……你过去在许多幅画上一直是与我交流的伙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你不是我所知的那类商人,我想你依然站在人性的一边,既然如此,你还指望什么呢?]
日,提奥在梵高死后6个月也病逝了。
1914年,提奥的遗体被葬在奥维尔梵高墓之旁。在教堂四周的麦田里,可以看见梵高兄弟两人的坟墓,默默并排在大墙左侧。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墓碑,被加塞医生栽种的常春藤包围着。爱情经历恋原是一厢情愿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为之神魂颠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爱情的魔力往往是强大的,自从梵·高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他以往的个性。他卷入了爱的漩涡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并成为一个偶尔还能有几分幽默,颇受人喜爱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开承认了自己对尤金妮亚的爱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相反,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更不能彻底了解女人内心的真正想法。事实上,尤金妮亚从未表示过对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恋爱状态,这段无疾而终的恋爱终于以失败告终。失恋后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亚,他经常去尤金妮亚的家里找她,并力图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期待尤金妮亚能回心转意。
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在1879年就订了婚。这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梵·高绝望,但他还梦想将尤金妮亚从别人的怀抱中夺回来。梵·高努力寻找着机会,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里,两个人热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梦想都幻灭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样。随后,痛苦不堪的他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当时已27岁的梵·高去学画。尽管经济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绘画给梵·高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让他暂时忘记了对尤金妮亚的思念。触动社会禁忌爱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头发是深栗色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动着迷人的光彩,丰满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微微启开。
梵·高突然为尤金妮亚的拒绝而感到高兴,他觉得,自己过去的爱是那么的肤浅,尤金妮亚只是一个无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和凯表姐相处,要比跟尤金妮亚待在一起有价值得多。凯使他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梵·高发现凯表姐总是回避爱情和婚姻的话题,从来不给他任何表白的机会。有一天,吃完午饭后,当梵·高与凯在小溪旁的树荫下休息时,梵·高终于忍不住向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听到梵·高表白的凯很愤恨地离开。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让梵高伤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决定去叔叔家找凯表姐。但叔叔见是梵·高,连大门都不给他开。叔叔反复告诉他,凯不在家里。偏执的梵·高为了见到表姐,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对叔叔说,“我的手放在灯上多久,您就让我见她多久。”梵·高的叔叔见状,迅速将灯吹灭,并将他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后的梵·高仍然没能见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伤充斥着梵·高的心,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残酷的爱情挫折的他没有奢求,只希望能独立地生活下去。150法郎断送婚约
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
有一次,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两个人你来我往,感觉很是投机。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些举动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久以后,两个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对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着令人崇敬的品质,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当作自己的情妇,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结婚,共同生活、彼此爱护。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觉得快乐。克里斯蒂娜也想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两个相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梵高每月能赚到150法郎时就结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梵·高生前卖出的唯一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
1890年,比利时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存于莫斯科。
1882年,梵·高的叔叔C.M.梵·高(CornelisMarinnsvanGogh)向梵·高订购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一家人为餐厅订购过一组四季图。色盲猜测梵高画作之所以色彩特别,只因他自带滤镜。一个色彩专家的偶然发现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梵高作品的看法。有传言说梵高是色盲,这个传言也一直被大家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位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会如此大胆。
一位日本大师在一次关于视觉缺陷的的演讲上说,他为了让自己对视觉缺陷有更好的理解,就站在一个被照亮的房间里观赏梵高的画,他发现这幅艺术品转化为另一幅更好的艺术品了。他在看梵高的画都会透过专门给色盲用的眼镜,他也会跟别人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别人也用用自己的这副眼镜,看他们是否同意其实梵高的作品在视力有缺陷的人眼里是更好的。
在视觉有缺陷的人的眼里,梵高作品中不协调的颜色、变形的线条都不见了,每一幅画中的线条都是如此精致,每一个阴影都恰到好处。代表作65年后再“合璧”
据英国媒体10月28日报道,梵高《向日葵》系列作品中的两幅画作将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举行合璧展。这是时隔65年,《向日葵》系列作品再次面向英国公众展出。
《向日葵》系列作品是梵高的代表作。梵高共创作了11幅有关向日葵的画作,如今作品分布在荷、英、美、日、德等国。本次合璧展将展出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馆藏。梵高博物馆向英国出借的这幅《向日葵》创作于1888年,是该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伦敦国家美术馆馆藏画作由博物馆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描绘了向日葵花瓣逐渐凋零、色彩逐渐褪去的形态。专家评估,这两幅画作的拍卖价格均在1亿英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向日葵》绘制过程和所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将同两幅画作一起展出。
据悉,一直是国家美术馆最受欢迎的馆藏之一。过去10年内,美术馆售出了上百万张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海报和明信片。
人物评价/梵高
亨利·福西隆在论述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115次
参与编辑人数:5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5:20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梵高作品英文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