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膜(Ⅱ)能少量吃点杨梅里面的虫子能吃吗吗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你好!我有结膜炎,能吃辣的吗?
匿名用户&&&&
| &&&&浏览5407次 &&&&| &&&&提问时间: 10:11:07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你好!我有结膜炎,能吃辣的吗?饮食上注意什么?谢谢!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按时用药,注意休息,不要吃辛辣食物以及吸烟饮酒。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结膜炎尽量少吃辣的,或者是不吃。饮食注意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辣椒。少吃海鲜类的。主要还是用滴眼液,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糖尿病人要吃、少吃和不能吃的食物
我的图书馆
糖尿病人要吃、少吃和不能吃的食物
hnnycyx网摘&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牛皮癣患者能吃杨梅吗
牛皮癣患者能吃杨梅吗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一,珍珠粉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现代功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1.镇心定惊,适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敛生肌,适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  【禁忌】无实热者慎用。
楼主发言:230次 发图: | 更多
  二,土鳖虫  【英文名】Ground Beetle   【拉丁名】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别名】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  【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形态特征  1.地鳖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cm,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  地鳖  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盾状,前狭后阔,盖子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冀地鳖  雌虫体宽卵圆形,较地鳖宽。虫体表面暗黑色,无光泽,不如地鳖光亮。体背较地鳖扁。前胸背板前缘及身体周围具红褐色或黄褐色边缘。体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状突起,无翅。雄虫有翅,体灰黑色,除前胸背板前缘处有明显的淡色宽边外,身体其他部分无细碎斑纹。多生活于厨房、灶脚及阴湿处。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南等地。  【鉴别】本品粉末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  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μm;刚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μm,直径10~32μm ,有的具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瘀血,续筋骨。 【鉴别】本品粉末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  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μm;刚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μm,直径10~32μm ,有的具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瘀血,续筋骨。
  三,鳖甲。  物种名称 鳖 别名:甲鱼、团鱼。   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     水栖,卵生爬行动物。吻端尖,伸出之吻突长,吻长约三倍于眼间距,吻端有一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颈基无颗粒状疣。背、腹骨板小。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表皮形成的小疣排列成纵行,边缘部分柔软,一般称为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斑。背腹骨板间无缘板连接。前肢五指,内侧三指有爪,后肢也同。指、趾间均具蹼。   鳖多生活于大淀、小河及池塘旁的泥沙里。在水中行动迅速。喜出水晒太阳。喜食田螺及鱼虾等。卵生,产卵在夜晚,6月间为最多,每窝7~30个不等。卵近圆形,白色。冬眠期间为11月至次年3月,群栖泥底  药材产地  分布很广,由东北至广东的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  本品为鳖之背甲。  [名称] 鳖甲Carapax Amydae 别名:团鱼甲(江苏)、水鱼壳(湖南)、团鱼壳(江西)、鳖盖(陕西、河南)、脚鱼壳(湖北)、上甲(湖北、甘肃、河北)、甲鱼(江苏、浙江)、鳖壳、鳖盖子(山西)、王八盖子(河北)、团鱼甲(湖北)。  主产于长江流域之湖北沔阳、黄陂、监利、孝感,安徽安庆、芜湖,江苏镇江、扬州,河南商城、固始、沁阳,湖南常德、邵阳,浙江吴兴、嘉兴,江西九江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产,以湖北、安徽二省产量最大,畅销全国并出口。  采制方法  一般于3~9月间捕获,尤以5~7月产量最高。用刀割下头部,晒干即成鳖头,再将鳖体放入沸水中煮约1~2小时,取出背甲,去净残肉,晒干即成。活杀勿煮,则所取甲更佳。经作菜肴食用后之甲不作药用。  [炮制]  1. 生鳖甲:放入缸内或池中,用水浸泡,夏季约泡20天至皮骨分离,取出洗净晒干即成。  2. 制鳖甲:将沙土置锅内加热,至沙土疏松,放入净鳖甲炒至表皮微黄色,取出筛去沙土,放入醋盆内稍浸(每100斤用醋30斤),取出晒干即成。  [性味] 咸、寒。     [功用] 滋肾潜阳,软坚散结。
  四,蝎。  【英文名】 SCORPIO     【来源】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 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 对短小的螯肢及1 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 对,均为7 节,末端各具2 爪钩;前腹部由 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 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 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五,水蛭。  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蝗 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 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或柳叶蚂蝗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全体。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除供应本省外,并销售东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苏苏州市郊、吴县等地所产亦外销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河北、辽宁、吉林等处亦产,均自产自销。  采制  夏、秋捕捉。捕得后洗净,先用石灰或酒闷死,然后晒干或焙干。日本医蛭通常用线穿于体的中段,挂起晒干;茶色蛭除用线穿起外,并将体的一端拉长,故成狭窄的条状。由于加工后外形不同,药材中以日本医蛭的干燥品称为"水蛭",以宽体金线蛭的干燥品称为“宽水蛭”,以茶色蛭的干燥品称为“长条水蛭”。  1. 宽水蛭:以夏秋二季为盛产期,湖泊中产者体大,水田里产者体小,捞出后置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锅内焙干。  2. 长条水蛭:采收方法同上,惟捞出后用线穿起,体的一端拉长,挂在阳光处晒干。  3. 水蛭:采收期同蚂蟥,捞出后用线穿起,穿时常从体的中段穿上,持于阳光处晒干  性状鉴别  1. 宽水蛭:扁平纺锤形,体长5~9厘米,宽处0.8~2.0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干燥药材背腹相贴呈攀状,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备用不显著,后吸备用较大。  背部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纵线5条。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的断续斑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光泽似胶样。气微腥。  2. 长条水蛭:狭长而扁(有些在加工时拉成线状),体长5~12厘米,宽1~5毫米。体的两端稍细,均有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因消化道内有贮藏物)。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两端经过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亦不易辨认。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3. 水蛭:扁长圆形,体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亦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以上三种药材均以身干、体大、无泥者为佳。  以上三种药材的检索表:  1. 体宽在5毫米以上,体扁平纺锤形——宽水蛭。  2. 体宽在5毫米以下,体圆柱形或细长;体多数平直;单条,不粘连成群;色灰黑无光泽——长条水蛭。  3.体多数弯曲扭转;常数条粘连成群;色黑有光泽——水蛭  属性主治  【性味】咸苦,平,有毒。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苦,微寒,有毒。"  【归经】入肝、膀胱经。  ①《纲目》:"肝经血分。"  ②《要药分剂》:"入肝、膀胱二经。"  【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①《本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②《别录》:“堕胎。”  ③《本草拾遗》:“人患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取十余枚令啖病处,取皮皱肉白,无不差也。”  ④《本草衍义》:“治伤折。”  宜忌  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于本草》:“畏石灰。”  ②《本草衍义》:“畏盐。”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六,地龙。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 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虫部4 2卷中用蚯蚓入药的处方有4 0多种。  别名  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性状  广地龙性状  呈长条薄片状,扭曲不直,长10-20cm,宽1-2cm,头尾两端仍保持原形,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全体表具密集环节,靠前端第14-16环节有色较浅的环节,习称“白颈”;体背棕红色或灰红色,腹部浅黄棕色。体轻,壁较厚,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气腥。味微咸。  土地龙性状  呈弯曲圆柱形,长5-lOcm,直径0.3-0.7cm。体表灰褐色或灰棕色,皱缩不平,“白颈”不明显。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间有泥土,肉薄。气腥,味微咸  生长地区  生活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动迟缓  炮制方法  去净杂质,晒干即成  动物原料的采制  广地龙的采制  于7~9月间采收。据广东经验,可用鲜辣蓼草捣烂成糊加茶卤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蚯蚓闻到药气爬出,即可捕捉。收集后拌以稻草灰,用温水稍泡,除去体外粘膜,然后用小锥或针插入尾端,钉在木凳上,用小刀将腹部由头至尾剖开,用温水洗净体内泥砂,晒干或用火焙干均可。  土地龙的采制  于6~9月采收,选择蚯蚓多的地方,用铁铲翻土捕捉,然后用草木灰呛死,去灰晒干,如遇阴雨烘干,整条入药。  [性味] 咸寒。    [功用] 清热,镇痉,利尿,解毒
  七,斑蝥素。  斑蝥素是从中药斑蝥中分离的抗肿瘤有效成分,为一单萜过氧化物。斜方形白色结晶.存在于芫青科地胆属甲虫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的全虫,含量为1~1.2%。对多种实验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皮肤有刺激性,可引起发泡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原发肝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有一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为泌尿系统、胃肠系统的刺激症状,个别患者服用期间可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手指局部麻木感。停药后可减轻或消除。与化疗药物合并使用有预防白细胞下降作用。斑蝥素30mg可致人死亡.现已可用人工方法合成.  适应症  主要用于肝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治疗。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0.25~0.5mg,进餐时服,每日3次,疗效总量为40mg。 静注或静滴:每日从0.25mg递增至每日2mg,1个月为1疗程。或每次0.5mg~2.0mg,稀释后滴注。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 2.对泌尿系统有刺激症状,并有阵发性心动过速、手指及面部麻木等。 3.心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应忌用。 4.服药期间要多饮绿茶或开水。
  八,鸡内金。  英文名】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别名】 鸡肫皮  【来源】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不要先用水洗,否则难剥离且易破碎),洗净,干燥。  【制法】  鸡内金:洗净,干燥。  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本品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黄色,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  醋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每100kg鸡内金,用醋15kg。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 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以上八种是动物类中药。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常见的知了壳。  知了壳的其他名称:蝉蜕, 全退, 全蜕, 蝉退, 蝉衣, 蝉壳, 全衣, 全壳, 蝉肚, 蜩甲, 虫蜕, 虫退, 枯蝉, 知了皮, 唧唧皮, 金蝉衣, 伏壳, 蝉甲, 蜩蟟退皮, 蝉退壳, 金牛儿, 蝉脱, 催米虫壳, 唧唧猴皮, 热皮, 麻儿鸟皮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主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蝉蜕  【英文名】  Cicada Slough  【别名】  蜩甲,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金牛儿,蝉退,蝉脱,蝉衣,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知了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 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 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炮制】  《博济方》:去土、爪、面,洗净用之。  《小儿药证直诀》:去头、足、泥沙,水洗,晒干,为末,水飞三次用。  《炮炙大法》:沸汤洗去泥土,去头、翅、足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  味甘;咸;性凉  【归经】  肺经;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  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孕妇慎服。  【附方】  ①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薄荷一钱五分,蝉退一钱(去足、翅),前胡一钱五分,淡豆豉四钱,瓜娄壳(瓜蒌皮)二钱,牛蒡子一钱五分。煎服。(《时病论》辛凉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一两,陈皮、甘草(炙)各半两。共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汤)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煎汤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白芍)、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服。(《小儿痘疹方论》快透散)  ⑤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退、地骨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蝉花散)  ⑦治惊痫热盛发搐:蝉壳(去士,炒)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黄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细末;牛黄一分(男研),天竺黄一钱(研),牡蛎一分(研)。上同匀细,每用半钱,煎荆芥、薄荷汤调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蝉壳散)  ⑧治小儿天吊,头目仰视,痰塞内热:金牛儿,以浆水煮一日,晒干为末,每服一字,冷水调下。(《卫生易简方》)  ⑨治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蝉蜕二七枚,全蝎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⑩治小儿夜啼:蝉退二七枚,辰砂(朱砂)少许。为末,炼蜜丸。令儿吮。(《赤水玄珠》蝉退膏)  (11)治破伤风:蝉蜕(去土)不以多少。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杨氏家藏方》追风散)  (12)治癍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小儿痘疹方论》蝉菊散)  (13)治内障:龙退(即蛇蜕)、蝉退、风凰退(即花鸡卵壳)、人退、佛蜕(即蚕蜕)。上等分,不以多少,一处同烧作灰,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热猪肝吃,不拘时候,日进三服。(《眼科龙木论》五退散)  (14)治疗疮:蝉退壳、白僵蚕各等分。上为未,醋调涂四围,留疮口,俟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一方不用醋,用油调涂。(《圣惠方》蝉蜕散)  (15)治瘰疬:胡桃打开,掏出一半瓤,装满蝉蜕,外以黄土泥封妥,铁丝扎紧,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脱落,再将胡桃研细面,用黄酒为引,开水冲服,每日早空心服一个,连服一百日。(《河北中医药集锦》)  (16)治盯耳出脓: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上为末,绵裹塞之,退出恶物。(《海上方》)  (17)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世医得效方》)  【食疗方】  桑菊蝉衣饮  桑叶10g,菊花10g,蝉衣6g,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择净,蝉衣去头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煎15分钟,滤渣取汁。再加白糖搅匀即成。常饮服。  功效 疏风散热,镇惊。主治小儿惊风,症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
  杜仲  杜仲性温,味甘,具有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现代研究还发现,杜仲具有与党参、黄芪一样的免疫促进功能。所有这些都证实了中国古代关于杜仲有“久服轻身耐老”的论述。[3]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性味归经  杜仲,甘微辛,温。  杜仲干茶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④ 辛,平,无毒,理气补血。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甘,温。归肝、肾经。”  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用法与用量】  ① 内服:煎汤,6~15克;浸酒或入丸、散。  ② 6~10克。[4]   用药宜忌  宜: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余沥者宜食;妇女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胎漏欲堕及习惯性流产者保胎时宜食,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行走过迟,两下肢无力者宜食;高血压患者宜食。  忌:杜仲性味平和,补益肝肾,诸无所忌。[3]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4]   药物配伍  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  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人参  1、美容价值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人参加在洗发剂中能使头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增加头发的营养,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脱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人参内服不仅强身也会起到抗老及护肤美容作用。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1]   2、药用价值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1]   按产地可分成美国、中国东北、朝鲜人参。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不同,前者的参面横纹比后者更明显,进口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性味归经: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中药属性: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注: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播种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1] [5]   3、维生素类  维生素(Vitamine)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烟酸(Nicotinic acid)、叶酸(Folic acid)、泛酸、生物素(Biotin)及菸酰胺。  4、甾醇及其甙类  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人参皂甙P[Sitosteryl-O-(6-O-fatty acyl)-glucopyranoside]及酯甾醇。  5、其它  腺苷转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淀粉酶、蔗糖转化酶;麦芽醇(Maltol)、廿九烷(Nonacosane);山柰酚(Kaempferol)、人参黄酮甙(Panasenoside)及铜、锌、铁、锰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  人参茎叶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参须、参芽、参叶、参花、参果等的总皂甙含量,比根还高,值得进一步利用。[5]   8人参鉴别  编辑  1、药材鉴别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  人参[2]  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三个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一个黄色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的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野山参鉴别  野山参生长于山地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之中,主要生长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  区。野山参十分稀少,按照年份和大小,野山参价格差别很大,贵的野山参一支可卖到几万元。  辨别方法:  须:长条须,老而韧,清疏而长,其上缀有小米粒状的小疙瘩称之谓"珍珠点"。色白而嫩脆(俗称水须)者,则不是纯野山参。  芦:芦较长,分为二节芦、三节芦、线芦、雁脖芦。  皮:老皮,黄褐色,质地紧密有光泽。皮嫩而白者,则不是纯山参。  纹:在毛根上端肩膀头处,有细密而深的螺丝状横纹。横纹粗糙,浮浅而不连贯者则不是纯山参。  9功效作用  编辑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参(2张)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通过人参对动物脑电活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均有影响,但主要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由于同时作用于抑制过程,故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加速且更完全。人参可调节神经功能,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人参皂甙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b1、Rb2、Rc混合皂甙具有安定作用;R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皂甙对中枢的影响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人参水浸剂5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人参水浸剂亦能对抗可卡因、士的宁及戊四氮所致惊厥,并能降低惊厥死亡率。有报告指出,人参粗制中性皂甙既有镇静安定作用,亦有镇痛、肌松和降温作用。  2、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人参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双向性及成分依赖性。
  月季花  行血活血、消肿、解毒、止痒  适用于滞血瘀、月经不调、闭经、经来腹痛、血瘀肿痛等症,血热风盛所致的皮肤瘙痒。  血热、血虚者勿用。
  熟地黄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1]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2] [1]   药用配伍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3)《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似叮为之佐。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敌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看,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  熟地黄  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4)《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呶,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贪。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儒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3]   (5)《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痈,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6)《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7)《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  熟地黄  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  (8)《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而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千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千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于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大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人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访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  地黄[2]  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9)《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10)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11)《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12)《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肺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赤芍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血虚者慎服。
  牡丹皮  药理作用  牡丹皮  对心血管的影响  牡丹皮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2]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2]   抗炎作用  丹皮不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提示牡丹皮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不能抑制正常体液免疫功能。[2]   抑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牡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2]   原植物-药用部分(图1)  抗凝作用  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牡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2]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牡丹皮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2]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药甙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脂细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细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显增加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2]   其它作用  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对苯并芘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抗早孕作用,有利尿作用。[2]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3]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 心忪颊赤口燥咽干 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  牡丹皮提取物  月水不利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 痰嗽潮热肌体羸瘦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前胡   功能主治  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  紫花前胡  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前胡的图片(20张)  ②《本草经疏》: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
  知母  1. 用于热病烦渴  该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  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该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狗脊炭
  射干  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咽喉肿痛,喉痹不通,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
  白芷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盐知母  主治早泄。触之即泄,梦之则遗,思之易举,不能房事,女方不满,忧恐重重。舌红,苔薄,脉细而数者。
  肿节风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风除湿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肿节风片与肿节风注射液联合用于消化道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
  麸炒枳实  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等症。
  玉米须  玉米须又称龙须用来泡水喝对身体有益处。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野葡萄根  行血,消积。治吐血,腹胀症积,筋骨伤痛,痔疮,遗精,白浊。
  紫河车粉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盘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因子、女性激素、助孕酮、类固醇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促进乳腺、子宫、阴道、睾丸的发育,对甲状腺也有促进作用,对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贫血等亦有良效,研末口服或灌肠可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对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及血吸虫性晚期肝硬化腹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香附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仙茅  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  对免疫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牛膝  牛膝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  牛膝  ,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醋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元胡、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一般经醋制后捣碎入药,可提高有效成分在煎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增强疗效。  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水煎服。  配川楝子,用于气滞血瘀、脘腹疼痛;  配小茴香、橘核、荔枝核、乌药等用治疝气痛;  配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用于痛经。  配当归、川芎、桂枝、赤芍用于四肢血滞疼痛
  丹参  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⑴《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⑵《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⑶《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⑷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⑸《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⑹《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⑺《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⑻《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⑼《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山慈菇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  味甘;微辛;性寒;小毒;归肝;胃;肺经[2]   功能主治  ⑴《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  ⑵《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⑶《本草新编》:“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⑴对乳痈肿、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⑵用于食道癌、乳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⑶用于淋巴肿瘤,乳房良性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续断  又名和尚头,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1.阳痿不举,遗精遗尿。该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不举,遗精滑泄,遗尿尿频等症。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壮阳起痿之品配伍,如鹿茸续断散(《鸡峰普济方》);或与远志、蛇床子、山药等壮阳益阴,交通心肾之品同用,如远志丸(《外台秘要》);亦可与龙骨、茯苓等同用,用治滑泄不禁之症,如锁精丸(《瑞竹堂经验方》)。[5]   2.腰膝酸痛,寒湿痹痛。该品甘温助阳,辛以散瘀,兼有补益肝肾,强健壮骨,通利血脉之功。可与萆薢、杜仲、牛膝等同用,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如续断丹(《证治准绳》);亦可与防风、川乌等配伍,用治肝肾不足兼寒湿痹痛,如续断丸(《和剂局方》。[5]   3.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该品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有固本安胎之功。可用于肝肾不足,崩漏不血,胎动不安等症。配伍侧柏炭、当归、艾叶等止血活血,温经养血之品,用治崩中下血久不止者(《永类钤方》);或以该品与桑寄生、阿胶等配伍,用治滑胎证,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5]   4.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该品辛温破散之性,善能活血祛瘀;甘温补益之功,又能壮骨强筋,而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能。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常与桃仁、红花、穿山甲、苏木等配伍同用;或与当归、木瓜、黄芪等同用,治疗脚膝折损愈后失补,筋缩疼痛,如邱祖伸筋丹(《赛金丹》)。
  川芎  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术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 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此外,临床常用该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治疗心绞痛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1.《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2.《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3.《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4.《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5.《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6.《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重楼  别名:蚤休、白甘遂、草河车、金线重楼,英文名YunnanManyleafParisRhizome,拉丁:RhizomaParidis,药用部位:根茎。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yunnanensisFranch.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季采挖为好。挖出根茎,除去根茎、泥土及须根,粗大者切成2~4块,晒干或烘干。重楼的同科植物品种较多,如广东的金线重楼,四川的阔瓣蚤休,毛脉蚤休、狭叶蚤休,在当地均作重楼入药。药性:微寒,药味:苦,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作用。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秦皮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中药。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于热毒泻痢、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浙贝母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11]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11]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11]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11]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山药  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道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1] ;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4.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本经》)  5.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别录》[2]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克;入丸散剂减半。[3]   用药禁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芡实  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  最佳食法:芡实宜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芡实宜与莲子肉、山药、白扁豆之类食物一同食用。  主治: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芡实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③《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小通草  1.李杲:小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小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  小通草  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3.《本草正义》:小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紫草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1]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黄花软紫草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1]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熬膏涂。[1]
  注意: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1] 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此外,试用本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药理作用  ①避孕作用  ②抗菌、抗炎作用  ③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此作用与煎剂中含钙有关。在全身麻醉下静脉或肌肉注射此煎剂,能使近半数动物(兔、犬、猫)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但不麻醉或口服者无此严重反应。对蟾蜍内脏血管及兔后肢、离体兔耳灌流皆无影响  ④抗肿瘤作用
  威灵仙  威灵仙属于药用植物,药材基源来源较多,《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滇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系菊科植物,而当今使用的多为《中华本草》所载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国内分布较广,其根及茎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新的用途不断的被发现,如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但用药中须注意的是,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银柴胡   别名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等,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原植物生长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缝中,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质土壤最易生长。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退虚热、清干热。临床用名银柴胡。
  独活  《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蜜紫苑  花型为稀疏紫色花瓣,其原产地在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这一带。在日本称为“十五夜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即使阴凉之地也能生长,很容易栽培。尚有别名为“夜牵牛”,淡紫色,整株植物高度在一公尺以上,茎部和叶片非常粗涩,若手脚触碰时,会有痛痒的感觉,故属野菊类,依据中医理论,肺经主管呼吸、鼻、大肠及皮肤等部位。
  猪苓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
  炒白芍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宜食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  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太子参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  3、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4、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5、太子参治糖尿病  6、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太子参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太子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太子参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太子参知识介绍】: 本品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分太子参和太子参须两种:太子参呈细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至1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顶端有茎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肥润,有粉性、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太子参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须根,抢水洗净,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太子参食疗作用】: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  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太子参做法指导】: 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lz这是来科普中药学的 吗,没见有什么 灵方 秘方啊
  乌药  功效主治  1   乌药、挥发油的兴奋作用:内服时,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2、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对消化道的影响: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白术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溪黄草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大黄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巴戟天  药用植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临床应用  巴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90g,良姜180g,紫金藤1斤,青盐60g,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g。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20丸,温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1服。方中巴戟天与诸药配伍有治子宫虚冷的功效。  巴戟丸(《太平圣惠方》)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45g,牛膝(去苗)90g,羌活、桂心、五加皮各45g,杜仲(去粗皮,炙微黄)60g,干姜45g。上药捣为末,炼蜜和捣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温酒饮下。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  巴戟汤(《奇效良方》)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巴戟天(去心)90g,附子(炮,去皮脐)、五加皮各60g,牛膝(酒浸,焙)、石斛(去根)、甘草(炙)、萆薢各45g,白茯苓(去皮)、防风(去叉)各31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5g,生姜3片,水1.5盏,煎至1盏,去渣,空心温服(一方无生姜)。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治腰膝疼痛等功效。
  糯稻根  中草药材,又称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为不规则的段片或集结成疏松团状。根茎段呈圆柱形,黄棕色,直径3-6mm,中空。根段外表棕黄色或黄白色。体轻,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用于治疗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等疾病。  临床运用  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除虚热和止汗作用。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尤为适宜。单用力薄,常随证配伍,如阴虚发热,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麦冬、地骨皮之类以养阴清热;自汗盗汗者,配浮小麦、牡蛎之类以敛汗。《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配苡仁、白蔻、陈皮、谷芽,治胃弱食少;配黄芩、白术能安胎。”
  建曲  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茜草  功效主治  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  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附方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茜草是一种媒染染料,色素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主要有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套染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龙胆  根入药,能去肝胆火。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  龙胆-中药材  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  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别录》  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药性论》  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日华子本草》  古方治疸多用之。《本草图径》  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履巉岩本草》[  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医学启源》  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滇南本草》  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医学入门》  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纲目》
  千年健  药用部位是千年健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晒干。千年健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别名一包针、千颗针、千年见、丝棱线,气香,味辛、微苦。性辛,温。 小毒。归入肝;肾;胃经。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等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等。  功能主治  ⑴《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  ⑵《柑园小识》:可入药酒,风气痛老人最宜。  ⑶《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  ⑷《本草再新》:治痈瘘疮疽,杀虫败毒,消肿排脓。  ⑸《饮片新参》:入血分,祛风湿痹痛,强筋骨,治肢节酸疼。  ⑹《中药材手册》:治风气痛,筋骨瘘软,半身不遂。
  石上柏  中药名。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抗癌等功效。临床上亦可制成片剂使用,如石上柏片(治癌片)。  药方应用  1. 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克,加猪瘦肉30克,水煎服;  2. 治肝炎:龙鳞草,兔儿菜,茶丝麻,菊花各30克,五爪金英10克,煎水服;  3. 治目赤肿痛:石上柏30克,千里光3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4. 治慢性肝炎:深绿卷柏、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  5. 治刀伤,创伤出血:石上柏研细末,外敷患处;  6. 治风湿:大叶菜、五皮风等量。煎水薰洗;  现代应用  1.滋养叶肿瘤  2.肺癌  3.鼻咽癌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中药主治: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上肢风湿疼痛。  功能主治  散风寒湿,止痛。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   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地骨皮  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可入药,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  化学成分:根皮含甜菜碱(betaine)、枸杞酰胺(lyciumamide)、β-谷甾醇,柳杉酚(sugiol)、蜂蜜酸(melissic acid)、亚油酸和桂皮酸。  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地骨皮(5张)  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桔梗  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嫩叶可腌制成咸菜,在中国东北地区称为“狗宝”咸菜。在朝鲜半岛,中国延边地区,桔梗是很有名的泡菜食材,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
  土公英  牛契埔,学名地胆草,菊科地胆草属植物。  潮汕地区别名称为地胆头、地斩头、了鸦头、药丸草、羊耳草、角蚁草、埔大菜、贴地枇杷、洒饼草、杜盏头、埔格局。外地别名称为苦地胆、地胆头、牛托鼻、铁灯柱、土公英、草鞋根、草鞋底、地苦胆、磨地胆、牛吃埔、理埔散,铁灯盏、毛刷子、兔耳风。本品为菊科地胆草属地胆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斜坡旷野草地上。  牛契埔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祛风散寒、解暑止痛。外用散气止痛。入肝脾经。主治伤风感冒、肺热咳嗽、中暑、牙痛、急性结膜炎、胃痛、风湿水肿等。
  白及粉  功能主治:补肺止血。用于久年咳嗽,肺痿咯血。
  三桠苦  又名三脚鳖,三支枪、白芸香,石蛤骨,三岔叶、消黄散,郎晚灌木或小乔木,全部均秃净。  药用价值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消热毒,治跌打。发热,作痛。  根、叶、果都用作草药。味苦。性寒,一说其根有小毒。在我国及越南、老挝、柬埔寨均用作清热解毒剂。广东“凉茶”中,多有此料,用其根、茎枝,作消暑清热剂。[1] 10%的根、叶浸剂提取液,对于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抑制作用。[1]   毒性  有小毒。  民族医药  【佤药】三丫苦,三叉苦:叶、茎、根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性肝炎,皮肤瘙痒,流感,流脑,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炎,止痛《中佤药》。  【彝药】少朝施卡:全株治风湿关节炎,风湿骨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乙型脑炎,流脑,黄疸型肝炎,腮腺炎,湿疹。三叉叶:根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全株治流脑,流感,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性肝炎,风湿关节炎,赍骨神经痛,胃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痈肿,钩端螺旋体病《滇药录》。少朝施卡:全株治肝胆湿热,皮肤黄染《楚彝本草》。全草治肝胆湿热,皮肤黄染,风湿骨痛,腰酸腿疼,痰湿阻滞,四时疫疾《哀牢》。  【瑶药】根、叶、全草治跌打内伤,感冒,百日咳,结膜炎《桂药编》。  【壮药】美歹辛(maexdaiz. saenji):治疗流行性感冒,痢疾,湿疹。  【傣药】狼碗: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傣药录》。南弯:用于清   三桠苦(8张)  热,解毒,燥湿,止痒《傣医药》。狼碗(西傣):根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全株治流脑,流感,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性肝炎,风湿关节炎,赍骨神经痛,胃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痈肿,钩端螺旋体病。罕晃(德傣):枝叶治感冒,乙脑,流感,流脑《滇药录》。狼碗(西傣)功用同《滇药录》。汉挂(德傣):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叶治湿疹,皮炎《滇省志》。汉挂:根、叶治风湿性关节炎《德宏药录》。狼碗(西傣):根治消化不良,腹胀,胃痛《版纳傣药》。狼碗:根、叶治消化不良,腹胀,胃痛《版纳傣药》。  【拉祜药】全株治感冒,脑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胃痛,坐骨神经痛,肚子热痛《拉祜医药》。  【基诺药】帕柯帕迷:根治腹内生大疮,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基诺药》。
  荔枝核  功能主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5]   荔枝核  1.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3.取荔枝核适量烘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服用10克。饭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  临床应用  1.荔香散(《景岳全书》)治疝气疼痛,及小腹疼痛: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为末,每服6-9g,酒调下。若寒加制吴茱萸,药量减半。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  2.荔枝散(《证治准绳》)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荔枝核(用新鲜者,烧炭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g,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g。上为细末,每服9g,空腹时热酒调下。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  3.荔橘香散(《中药临床应用》)治男子疝痛:荔枝核、橘核各9g,小茴香4.5g。水煎服。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8]   4.临床研究:以荔枝核烘干为末口服,治疗糖尿病,治愈7例40岁以上中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无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辽宁中医杂志,);另以荔枝核片(每片0.3g)口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疗30例轻型和中型糖尿病,经3~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83.33%(中成药,)。
  龙葵  【别名】 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2)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疗效。
  水杨梅根  为蔷薇科植物日本水杨梅的根茎及根。有治风寒感冒,腹痛泻痢,肾虚头晕功效  【功用主治】治风寒感冒,腹痛泻痢,肾虚头晕。  【选方】①治痢疾腹痛:头晕药根五钱。炒红糖,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风寒感冒:头晕药根三个。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肾阳虚,头眩晕:头晕药根一两。炖肉吃。(《贵州草药》  【附方】 ①治肺热咳嗽:水杨梅根三钱,鱼腥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鲜水杨梅根二两,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疖肿,下肢溃疡:鲜水杨梅根皮或加鲜筋骨草,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同时,水杨梅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水杨梅根,煎水服。(《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六月雪   茜草科 常绿小灌木,高可达90厘米,有臭气。叶革质,柄短。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小枝顶部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白色,花柱长突出,花期5-7月。  六月开细白花,树最小而枝叶扶疏。喜轻荫,畏太阳,深山叶木之下多有之。春间分种,或黄梅雨时扦插,宜浇浅茶。对温度要求不严,在华南为常绿,西南为半常绿。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盆栽宜用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微酸性、湿润培养土,生长良好。  根、茎、叶均可入药。淡、微辛,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咬伤,脾虚泄泻,小儿疳积,带下病,目翳,肠痈,狂犬病。  民族用药  【苗药】Reib ghueub mes锐过买,Det vil gheib斗野给,Wab hvuk蛙务:全草治头疮,治偏头痛,治小儿惊风《苗医药》。  【畲药】六角英,六月雪,日日有,满天星,白荜蒲花:全草治虚劳咳血,风寒湿痹,湿热黄疸,瘰疬,痈肿,白癜风《畲医药》。  【瑶药】六月雪:用于肝炎,痢疾,肠炎,闭经。[6]   功效:健脾利湿,舒肝活血。用于小儿疳积,急慢性肝炎,经闭,白带,风湿腰痛。  常用选方  ⑴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本草拾遗》)  ⑵治肝炎:六月雪二两,过路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⑶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六月雪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⑷治目赤肿痛:路边荆茎叶一、二两,煎服,渣再煎熏洗。(《中医药实验研究》)  ⑸治偏头痛:鲜白马骨一至二两,水煎泡少许食盐服。(《泉州本草》)  ⑹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⑺治牙痛:白马骨一两半,合乌贼鱼干炖服。(《泉州本草》)  ⑻治鹅口疮:白马骨叶一握,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闽东本草》)  ⑼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白马骨、黄连、细辛、白调(一作'白芷')、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为末,淋汁,以物揩破涂之。(《本草拾遗》)
  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梅虫子能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