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论语》中的“君子有九思番外”、曾子《大学》中的“七纲八目”和孟子的“四心”,谈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

导读:1、论语、孟子、中庸(A大学)合称中国古代的“四书”2、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A春秋)3、君子(A和人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A敬)5、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A自强不息)6、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B厚德载物)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A止于至善)8、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出自于(A 1、论语、孟子、中庸 (A大学)合称中国古代的“四书”
2、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A春秋) 3、君子(A和人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A敬) 5、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A自强不息) 6、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B厚德载物) 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A止于至善) 8、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出自于(A周易) 9、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提出者(B董仲舒) 10、和谐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B礼记) 11、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是(A30) 12、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八卦的理论出自于(周易) 13、我国古代对年龄有很多独特的陈虎,其中100岁叫做(A期颐) 14、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指的是(B听了一首好歌)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B老子)提出的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 17、下面那句话出自孟子(B民唯邦本) 18、孔子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定为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A修身) 19、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 20、名正言顺是哪家的思想(A儒家) 21、下列不属于三易的是(B易经) 22、诗经的传统分类(A风雅颂) 23、尚书的内容属于(B历时散文集) 24、对于诗经无衣的理解正确的是(B同仇敌忾的精神) 25、下面那一首诗歌不但变现了对不劳而获的讽刺,而且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硕鼠) 26、诗经七月是(B农事诗) 27、孔子被后人奉为至圣,而被奉为亚圣的则是(A孟子) 2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我们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A诸葛亮) 29、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政治思想是(A仁、礼) 30、最先提出因材施教教育主张的是(A孔子) 31、提出的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是(B孟子) 32、孔子的哪个弟子率直鲁莽,闻过则喜(B子路) 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写的是哪位思想家(B孔子) 34、论语中的仁是己所不欲,下句(B勿施于人) 35、智者乐水,仁者乐(A山) 36、孔子对诗经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B思无邪) 37、孔子认为诗经关雎的主题是:乐而不淫,(B哀而不伤) 38、孔子是春秋时期(B鲁)国人 39、孔子认为做人最终要的是(A仁) 4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壮之时,戒之在斗:老之时,戒之在(B得) 41、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B殆) 42、下列那句是讲学习的目的(B仕而优则学习) 43、孔子被誉为中华民族的(A至圣) 44、孟子被后人誉为(B亚圣) 45、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人物,曾拜(B子思)为师 46、将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合成为四书的是(A朱熹) 47、民、社稷、国君三者中孟子认为最次要的是(B国君) 48、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中最重要的是(B人和) 49、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即指(A道德修养) 50、同上类似 51、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根据这个思想提出了(A修齐平治) 5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是(B孟子)提出来的 53、孟子名(A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54、周易最初被称为易经,其中周是什么意思(B周全普遍) 55、周易有(B64)卦 56、周易八卦中,最重要的两卦(A乾坤) 57、周易研究对象是“三才”,指的是(B天地人) 58、周易中“- -”属于(A阴爻) 59、周易384爻中最好的爻是(A九五) 6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早出自(B周易) 61、下列哪项不属于周易的十翼(B周易) 6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最早见于(A周易) 63、大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A孔子及后人) 64、小学在古代主要是指(A解释词义) 65、大学在古代是指(A讲治国安邦) 66、大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A三纲八目) 67、中庸最初是(A礼记)中的一篇,后来由秦代学者整理成一本书(A礼记)
68、中庸的意思是(A不偏不倚) 69、下列哪想不属于中庸的处事原则(B鞠躬尽瘁) 70、下列哪想不属于中庸的主题思想(B自我评价) 71、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天人合一) 7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早出自于(B中庸) 73、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其中怨天尤人一词最早出自于(A论语) 74、中庸有三达德,即调节人际关系靠三种品德,下列哪项不属于三达德(B礼) 75、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庸之道的原则(B明哲保身) 76、终于主要阐述的(A儒家)的思想 77、中庸认为学习要勤奋不懈,下列那句话属于着种思想(A博学之,审问之) 78、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活动中曾经提出过犹不及,与(B中庸)的思想是一致的 79、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收录的是(A西周初年到中期春秋) 80、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其中属于宫廷的内容的是(B雅) 81、从诗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看,成就最高的是(A风) 82、诗经六艺除了风雅颂三艺之外,下列哪像不是另外三艺的内容(A赋比兴) 83、诗经的诗句,以(A四言)为主 84、人们常说诗赋言志,诗指的是(A诗经) 8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高出自(B诗经) 8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最高出自(B诗经) 87、如泣如磋,如琢如磨最高出自(B诗经) 8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于(B诗经) 89、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于(B诗经) 90、诗经中有不少诗描写了大老鼠,其中的老老鼠是指(B奴隶主) 91、诗经硕人用|荑喻美人之手,瓠犀喻美人之齿,那么把美人之肤比喻成(A凝脂) 92、诗经无衣王于兴师,修为干戈,其中干和戈用于进攻的是(B戈) 9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中的篑是指(A一种竹制的容器) 94、尚书为善不同,同归于治指的是(A太平) 95、有容乃大最早语出于(B尚书) 96、孝经是以(B孝)为中心的如家伦理著作 97、孝经被被封为儒家经书,是在(A唐)时代 98、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此语出自(B孝经) 99、孝经中孝之始是(A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100、诗经产生的地域是(B黄河流域) 101、古人所说的知天命是指(C50)岁 102、孔子认为应该教学生四方面的东西:文、行、忠和(B信) 103、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武) 104、古人常说的不惑之年是指(B40)岁 105、舍生取义是(B孟子)的观点 10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是(B孟子) 107、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史记) 108、金声玉振说的是哪位名人(A孔子) 109、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于(C礼记) 110、我校的校风是和而不同出自于(A论语) 111、下面哪项不是对周易中的系辞的解释(C公羊传) 112、下列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伦中大孟) 11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于(C周南关雎) 114、诗经各篇(C都可合了而唱) 115、硕鼠的表现方法是(B比) 116、孟子不赞成(C严格法制)、 117、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A孟子)的话 118、与如家同事成为显学的是(A墨家) 119、对孔子的评价,下列哪项不正确(A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12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此语出自(B孝经) 121、满招损,谦受益最早见于(C尚书) 12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指要尊重它们,自己不要过分沉迷于洗好的东西,此语出自(C尚书) 12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D老子) 124、尚书保存的是(B西周)时期的史料 125、尚书的意思是(c上古帝王之书) 126、尚书中关于重要的史记和专题史记的记载叫(A典) 127、被世人认为书中语言“ 诘屈牙”,指的是(C尚书) 1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D蒹葭) 129、关于诗经诗歌来源的推测,下列哪项不正确(B创作说) 130、诗经中风指的是地方民歌,诗经共有(A15)地区的民歌 131、一个人左思右想,睡不着觉,人们常常用辗转反侧来形容,此语出自(C诗经) 132、下列诗经的作品中,哪项不属于对奴隶主阶级愤怒的控诉和辛辣的讽刺(B关雎) 133、下列诗经的作品中哪项不是爱情诗(D无衣) 134、下列那句话不属于中庸的观点(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135、在显示生活中,下列哪项不符合中庸的观点(C废寝忘食) 136、大学最初并不是一本书,而是(D礼记)中的一部分 137、做学问最讲究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最高见于(B大学) 138、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神、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其中最根本的是(B修身) 139、孙中山曾经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知识一贯的道理先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可能恢复。这其中的理论依据来源于(C大学) 140、周易中象征地的是(B坤)卦 141、司马迁在报仕安书中说,周易是(B周文王)写的 142、刚柔相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早是哪本专著提出来的(B周易) 143、周易文伟万事万物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是(C阴阳) 144、被誉为全经之首,百科之源的是(D易经) 145、射雕英雄传中降龙十八掌中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招式名称都是来自于(D易经) 1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c孟子)提出来的 147、孟子寡人之国也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50)者可以衣帛矣 148、孟子: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道路矣。其中痒序是指(B兴办学校) 149、孟子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告诫人们要(A舍生取义) 150、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第三次带着孟子把家搬到(D学校附近) 151、、下列哪项不是孟子的政治思想(D性本恶) 152、孟子的哲学思想是(B义) 153、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是荀子,主张性善论是(B孟子) 154、下列哪项不是孟子里面的成语故事(D望洋兴叹) 155、孟子:仁、义、礼、智的道德标准中,最重要的是(A仁) 156、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D信) 157、论语中认为君子有三畏,下列哪项不属于三畏(D财货) 158、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B知天命) 159、论语的内容都市孔子及其弟子谈话记录,其体例是(C语录体) 160、论语通行本(A20)篇 161、论语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A孔子及其弟子) 162、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是出自于(B孟子) 163、我国第一步是个总集是(C国风) 164、诗经中的是个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C国风) 165、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 166、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那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老子) 167、诗经是玩过第一部诗集总集,共有(B305)首 168、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的规矩是指(C圆规曲尺) 169、下列那句话是孟子说的(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70、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诗经) 171、穷则思变的思想来自于(C周易) 172、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敬父母,此话出自于(A弟子规)、 17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是(A孔子)的观点 17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A孔子)的观点 17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先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176、苟日新,日日新的观点出自于(A孔子)的观点 17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的意思更接近(B三人成虎) 178、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179、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属于(C乡里无不称其善) 180、古人所说的弱冠是指(A20)岁 181、下列哪项不是大学的三纲(D格物致知) 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最早见于(B大学) 183、中庸的作者(C子思) 184、人们作重大决定是要起誓。誓最早出自于(C尚书) 185、尚书被称为书经,最高起源于(D) 186、尚书约成书于(B战国时期) 187、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资料汇编(B尚书) 18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于(C尚书) (1到88凡是典故、成语判断9成9错误)
1、 关于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描述,正确的是(A意味概叹功高不爵) 2、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中冯唐和李广都是汉代抗击匈奴的的名将,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以上描述是否正确(B错误)、 3、 晋文公退避三舍,撤退到(A城*)整合军队,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大获全胜 4、 关于退避三舍描述证确的是(A是指主动退让90里,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5、 合纵连横是(A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6、 典故合纵连横中(A合纵)是指几个相对弱小的诸侯国联合起来向抗打过,在后期,就是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7、 典故合纵连横中(B连横)是指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小国,已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 8、 (A苏秦)在秦国未受到中庸后,悬梁刺股发奋图强,最终得到燕文公、赵肃候等人的信任,成为了六国联盟的纵越长
9、 公元前333年,(B楚)齐魏三个封王的诸侯和赵燕韩三个封侯的诸侯,一概称王,结为兄弟,告拜天地,订了盟约。六国封苏秦纵越长,交 给他六国相印,史称六国封相 10、 典故朝三暮四即朝秦暮楚皆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以上描述是否正确(B错误) 11、 典故烽火戏诸侯发生在(B周幽王)时期,一般来形容荒唐君主误国,咏叹兴亡 12、 典故图穷匕见发生在此刻(B荆轲)刺杀秦王之中,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想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3、 典故指鹿为马是指权臣(B赵高)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并以此来实现其排除异己的墓地 14、 指鹿为马发生在(A秦二世)时期 15、 楚霸王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退守垓下。项羽是用四面楚歌之计??????(B错误) 16、 关于典故周公吐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指殷勤礼待贤士,??) 17、 关于典故周公吐哺中周公是指(A周文王第四子,我们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18、 关于典故四面楚歌,一下描述正确的是(傻子都知道) 19、 关于典故纸上谈兵描述正确的是(A秦军使用离间计,使得统军经验丰富的廉颇被赵括替换) 20、 典故(A围魏救赵)发生在长平之战以后,信陵君都去兵权,完成救赵的使命 21、 典故围魏救赵的故事中(A孙膑)避实击虚,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从事情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了一招制胜的神奇效果 22、 三家分晋是(A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23、 三家分晋这一事件(B春秋与战国) 24、 对于三家分晋描述正确的是(A由于智家的压迫,使得韩赵魏三家临阵结成联盟,联合起来灭了智伯的军队,产出了他的实力) 25、 关于典故约法三章描述正确的是(A刘邦与父老众人约定最基本的三项法令) 26、 对于典故假道灭虢的描述正确的是(A虞公因为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让晋国穿越国境去攻打虢??) 27、 典故名落孙山是说名次在孙山之后,因以前有个叫孙山的考生,屡考屡不中,厚实就用名落孙山来形容??(B错误) 28、 典故一诺千金是说古时有个叫季不的人很讲义气,他的人和承诺如果没有兑现,可以找他索要价值千金之物作为补偿,(B错误) 29、 典故唇亡齿寒是说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与未雨绸缪词义相近以上描述是否正确(B错误) 30、 典故名落孙山中孙山是古代考试发榜的地方(B错误) 31、 典故萧规曹随是说推举曹参做宰相,但定下了诸多规矩????(B错误) 32、 典故兔死狗烹最早指明太祖朱元璋,在坐上王帝的宝座后诛杀功臣的举动,以上描述是否正确(B错误) 33、 典故兔死狗烹是说打完兔子后,继续养着猎狗只能浪费失误,应该把猎狗烹煮了??(B错误) 34、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典故问鼎中:楚王因“勤王”功勋卓著??(B错误) 35、 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器种之一,用来盛酒??????(B错误) 36、 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鼎不但是重要的礼器??(B错误) 37、 鼎出现在夏,到商朝时,制鼎工艺突飞猛进,出现了司母戍大方鼎??(B错误) 38、 典故三人成虎中:普通的三个人聚集在一起,就能和(成年)老虎对抗比喻人多力量大??(B错误) 39、 典故奇货可居??(B错误) 40、 二桃杀三士气??(B错误) 41、 纸上谈兵??(B错误) 42、 乐极生悲??(B错误) 43、 乐极生悲??(B错误) 44、 东窗事发??(B错误) 45、 斧声烛影??(B错误) 46、 同上 47、 同上 48、 同上 49、 同上 50、 同上 51、 同上 52、 同上 53、 同上 54、 同上 55、 同上 56、 同上 57、 同上 58、 同上 59、 同上 60、 同上 61、 同上 62、 同上 63、 同上 64、 同上 65、 同上 66、 同上 67、 同上 68、 同上 69、 同上 70、 同上 71、 同上 72、 同上 73、 同上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少时因偷光而成名,;傲来因偷地而失姐,是哪位历史人物(A匡衡) 彭城之战,最终得胜的一方是(B项羽) 台湾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种称呼,从汉代直到三国都沿用的一个称呼是(A夷州) 设置澎湖巡检司,开始对台湾地区进行管理的是(B元朝)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后福台湾的是明代将领(B郑成功) 清朝时期,首付台湾的是哪位帝王(A康熙)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反抗的是哪位封建帝王(A王莽)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一次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这次政变发生在(A玄武门) 偃城之战是(A南宋)时期,岳飞抗金的一场战斗 长平之战的双方是(A秦国和赵国)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设立了台湾省。 鞍之战的双方是(B秦国和晋国) (46到88凡是典故、成语判断9成9错误) 1、 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尊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和炎帝) 2、
3、 秦始皇统治时期,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C) 4、 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发明了激光汉子编辑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称为当代的毕升。古代毕升的成就是(B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 将钱戏称为孔方兄,是因为古代铜钱是圆形方孔钱。历史上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A秦始皇) 6、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评价以为历史人物既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源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位历史人物可能是(C武则天) 7、 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碰地发现的几颗古人类牙齿?? 8、 长江流域的余姚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明??,一下描述错误的是(D开始烧制并使用瓷器) 9、 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接触的人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尧禅位于舜,舜禅位禹) 10、 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A太阳历),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11、 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A桀)的领导下??打败了夏建立了商 12、 (B商)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司母戍大方鼎重达875公斤?? 13、 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王好酒淫乐。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讨伐商朝??(A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14、 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这些小国的国君叫(A诸侯)、 1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周分为东周和西周,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6、 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他们以齐恒公为首,历称(A春秋五霸) 17、 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战败受伤而死其子????打败越国。??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再次打败吴国,以上人物依次为(C夫差、勾践) 18、 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为伟大的思想家(A老庄),??道家??创始人??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1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孔子创作了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 20、 (C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21、 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先后自称为王,其中的(B秦齐楚晋越)好称(战国五霸) 22、 中国古代的名义,最早是东周时期的(A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而后是东汉时期的????唐代又出了一位号称药王 23、 秦在公元前770年菜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自从实行了(C摊丁入亩)后,国势蒸蒸日上?? 24、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认功盖上古先贤,而自封为(D皇帝) 25、 秦统一后,规定(A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6、 从战国时期开始,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现存的长城主要葺与以下哪个朝代(C明) 27、 公元前209年,(C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28、 汉高祖之后,继位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A文景之治) 29、 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D淝水之战)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30、 东晋杰出的书法家(A王羲之)。据说他年轻????墨池??????称为兰亭序 31、 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D南京)建都,??六朝古都 32、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中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A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达?? 33、 626年,( C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当了皇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4、 唐太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C安史之乱)????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旅游景点、工作范文、资格考试、办公文档、教程攻略、IT计算机以及国学等内容。本文共9页
相关内容搜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君子的品质,君子,君子之道,君子品质,爱莲说君子的品质,君子有九思,花中四君子,君子的标准,爱莲说中君子的品质,君子的古义和今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君子的品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读黄宗羲《明儒学案》(上)
………………
关学(张载一派学说)世有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而泾野先生实集其大成。——吕泾野柟
《大学》一书,程朱说诚正,阳明说致知,心斋说格物,盱江说明明德,钊江说修身,至此其无余蕴乎!——李见罗材
聘君吴与弼字子傅号康弼,家世为农,至先生而篓甚。鹑衣脱粟,萧然有自得之色,曰:“以仁义润身,以牙签润屋,足矣。”(牙签,藏书之标题备检者,泛指书籍。《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儒者之道,从至变之中,以得其不变者,而后心与理一。释氏但见流行之体,变化不测,故以知觉运动为性,作用见性。其所谓不生不灭者,即其至变者也。层层扫除,不留一法。天地万物之变化,即吾之变化。而至变之中不变者,无所事之矣。是故理无不善,气则交感错综,参差不齐,而清浊偏正生焉。性无不善,心则动静感应,不一其端,而真妄杂焉。
儒者谓其所见非真,只得形似,所以遏之而愈张其焰也。——文敬胡敬斋先生居仁
觉得心放,亦是好事。便提撕收敛,再不令走,便是主敬存心工夫。若心不知下落,茫茫荡荡,是何工夫!
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人心一放,道理便失;一收,道理便在。
人虽持敬,亦要义理来浸灌,方得此心悦怿。不然,只是硬持守也。
今人说静时不可操,才操便是动,学之不讲,乃至于此,甚可惧也!静时不操,待何时去操?其意以为不要惹动此心,待他自存;若操便要著意,著意便不得静,是欲以空寂杳冥为静。不知所谓静者,只是以思虑未萌、事物未至而言。其中操持之意常在也。若不操持,待其自存,决无此理。程子曰:“人心自由便放去。”又以思虑纷扰为不静,遂遏绝思虑以为静。殊不知君子九思(《论语》: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亦是存养法。但要专一,若专一时,自无杂虑。有事时专一,无事时亦专一,此敬之所以贯乎动静,为操存之要法也。
敬为存养之道,贯彻始终,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是未知之前,先须存养此心,方能致知。又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则致知之后,又要存养方能不失:盖致知之功有时,存养之功不息。
心精明是敬之效,才主一,则精明;二三,则昏乱矣。
天下若有难处之事,若顺理处之,不计较利害,则本心亦自泰然。若不以义理为主,则遇难处之事,越难处矣。
今人不去学自守,先要学随时,所以苟且不立。
人收敛警醒,则气便清,心自明;才惰慢,便昏聩也。
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主一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不昧,精明不乱,是敬之效验处。
敬该动静;静坐端严,敬也。随事检点致谨,亦敬也。敬兼内外:容貌庄正,敬也,心地湛然纯一,亦敬也。
古人老而德愈进者,是持守得定,不与血气同衰也。今日才气之人,到老年便衰,是无持养之功也。
文恭陈献章字公甫号白沙。先生之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邵雍),此可无疑者也。
“至无而动,至近而神”此白沙自得之妙也。
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动静,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先生之学,自博而约,由粗入细,其与禅学不同如此。
学者先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自当。此言最可玩味。言语动静,便是理会气象地头。变急为缓,变激烈为和平,则有大功,亦远祸之道也。非但气象好而已。——《论学书》
夫以无所著之心行于天下,亦焉往而不得哉!——《与林缉熙书》
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可商量处。——《与贺克恭》
微尘六合,瞬息千古,生不知爱,死不知恶,尚奚暇铢轩冕而尘金玉耶?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更无别法也。即此便是科级。学者须循次而进,渐到至处耳。
——《与何时矩》
弃礼从俗,坏名教事,贤者不为。愿更推广此心于一切事,不令放倒。名节,道之藩篱,藩篱不守,其中未有能独存者也。——《与崔揖》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信则有诸已矣。
为学莫先于为己为人(《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之辨,此是举足第一步。——语录
忘我而我大,不求胜物而物莫能扰。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山林朝市一也,死生常变一也,富贵贫贱威武一也,而无以动其心,是名曰自得。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yuan,老鹰)飞鱼跃。其机在我,知此者谓之善学,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赠彭惠安别言》
文清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先生惟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其谓:“理气无先后,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不可易亦。又言:“气有聚散,理无聚散。”
先生出处大节,岂后学所敢轻议,而尽美不能尽善,所云连得间矣。
人心一息之顷,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未有不在天理人欲而中立者也。
少欲觉身轻。
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
为政以法律为师,亦明言也。既知律己,又可治人。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诚不能动人,当责诸己;己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厚重静定宽缓,进德之基。
处人之难处者,正不必厉声色与之辩是非,较短长。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事已往不追最妙。
人能于言动事为之间,不敢轻忽,而事事处置合宜,则浩然之气自生亦。
矫轻警惰,只当于心志言动上用力。
须是尽去旧习,从新做起。张子曰:“涤去旧见以来新意。”余在辰州府,五更,忽念己德所以不大进者,正为旧习缠绕,未能掉脱。故为善而善未纯,去恶而恶未尽。自今当一刮旧习,一言一行,求合于道,否则匪人矣。
若胸中无物,殊觉宽平快乐。
一念之差心即放,才觉其差而心即正。
言不谨者,心不存也。心存则言谨矣。
才敬便渣滓融化而不胜其大,不敬则鄙吝即萌不胜其小矣。
人恻然慈良之心,即天地蔼然生物之心。
心一操而群邪退听,一放而群邪并兴。
才收敛身心,便是居敬;才寻思义理,便是穷理。二者交资而不可缺一也。
居敬有力,则穷理愈精;穷理有得,则居敬愈固。
初学者见居敬穷理为二事。为学之久,则见得居敬时,敬以存此理;穷理时,敬以察此理。虽若二事,而实则一矣。
人不持敬,则心无顿放处。
人不主敬,则此心一息之间驰鹜出入,莫知所止。不能克己者,志不胜气也。
读书以防捡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久则衰者尽而熟者化矣。
当事务丛杂之中,吾心当自有所主,不可因彼之扰扰而迁易也。
为学时时处处是做工夫处,虽至陋至鄙处,皆当存谨畏之心而不可忽。且如就枕时,手足不敢妄动,心不敢乱想。这便是睡时做功夫。以至无时无事不然。功夫紧贴在身心做,不可斯须外离。
心一放即悠悠荡荡无所归著。
读前句如无后句,读此书如无他书,心乃有入。
人心皆有所安有所不安。安者义理也,不安者人欲也。然私意胜不能自克,则以不安者为安矣。
略有与人计较短长意,即是渣滓销融未尽。
只主于敬,才有卓立。不然,东倒西歪,卒无可立之地。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理明则心定。
学至于约则有得矣。
凡所为,当下即求合理。勿曰今日姑如此明日改之。一事苟,其余无不苟矣。
心有毫发所系,即不得其平。
习于见闻之久,则事之虽非者,亦莫觉其非矣。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
为学不实,无可据之地。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事随处,省察于言动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必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德之地。
长存心于义理,久久渐明,存心于闲事,即于义理日昧矣。
涵养省察,虽是动静交致其力;然必静中涵养之功多,则动时省察之功易也。
杂虑少则渐近道。
心每有妄发,以经书圣贤之言制之。
文成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父成化辛丑进士第一人。娠十四月而生。十五岁纵观塞外。门人周积侍疾,问遗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而逝,年五十七。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别号)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
先生以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即理也。故于致知格物之训,不得不言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夫以知识为知,则轻浮而不实。故必以力行为功夫。良知感应神速,无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知、行合一。此其立言之大旨不出于是。
先生点出心之所以为心,不在明觉而在天理。……试以孔孟之言证之。致良知于事物,事物皆得其理,非所谓“人能弘道”乎?若在事物,则是道能弘人矣。
所谓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拏,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孟子&告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一段功夫耳。
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与辰中诸生》
杀人须就咽喉上著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有源者由己,无源者从物。故凡不息者有源,作辍者皆无源故耳。——《与黄宗贤》
变化气质,居长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得力处。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此为学之要,而为政亦在其中矣。——《与王纯甫》
故凡居今之时,且须随机导引,因事启沃,宽心平气以薰陶之。俟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以其说。是故为力易而收效溥。——《寄李道夫》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与薛尚谦》
彼释氏之外人伦遗物理而堕于空寂者,固不得谓之明其心矣。若世儒之外务讲求考索而不知本诸身者,其亦可谓穷理乎?——《与夏敦夫》
天下古今之人,其情一而已。——《寄邹谦之》
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的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答欧阳崇一》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与宗贤》
《传习录》已有单篇读书札记的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子有九思4个番外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