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的诗歌欣赏能力

用美的理念引导诗歌教学--《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用美的理念引导诗歌教学
【摘要】:
新一轮教改风风火火地进行。适应新教改的大环境,本文从调查研究出发,在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第三中学师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教学的现状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本文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分析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在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第三中学师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诗歌教学有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两个方面。积极因素表现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教学资源丰富,有开发潜力两个方面。诗歌教学中的消极因素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对诗歌仍缺乏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学生对诗歌知识了解较少,诗歌审美感受能力较弱,诗歌写作能力较差;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教学方法重讲解,少质疑;教师教学目标重鉴赏,少创作;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深刻等。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从社会环境、教师、学生、教材教参、诗歌文体的特殊性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如何发扬诗歌教学的积极因素,克服诗歌教学中的消极因素?本文提出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的观点。并界定了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的内涵。即:教师以深厚的美学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自觉遵循美学规律,运用美的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诗歌的内在美,在鉴赏诗歌美的基础上能创造诗歌,从而使学生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使学生的心灵更崇高、更美好。
第二章分析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的必要性。从诗歌自身的审美特点,青少年年龄及心理特点,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章如何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是本文的重点。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阐述。从学生方面来说,先详细分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如何贯穿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妙悟”方法的提出是本文的创见,“妙悟”是贯穿听、说、读、写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但本人认为因诗歌文体的特殊性,“妙悟”诗歌的内在意蕴,领略诗歌的审美内涵尤其重要,因而单独列出。如果说听、说、读、写、悟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那么活动与实践则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从教师的方面看,我们主要从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善于发现美;教师要更新观念,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教师要有优化的美育操作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教师的美育操作技能我们突出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总之,用美的理念进行诗歌教学力图既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既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又积极探索创新;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的同时,加强诗歌写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成为一个充满美感的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G63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婷婷;[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08期
蔡冬霞;;[J];新教育;2009年03期
吴艳辉;;[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6期
众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7年06期
吴建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李燕;[J];小学语文教学;1995年06期
李兆群;[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张红;[J];湖南教育;2002年24期
王玉兰;[J];社科纵横;2002年06期
连小果;[J];教学与管理;2003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纯英;;[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熊丽;;[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魏■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傅友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鲁华夏;;[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林喜杰;;[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丁子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罗振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凤;崔月萍;马富丽;乔婷婷;;[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丁子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
王丽;[N];光明日报;2010年
绍兴县夏履镇中
张国海;[N];绍兴日报;2011年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王浩;[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高中部
孔健;[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张成季;[N];学知报;2010年
兰州实验小学
任德成;[N];甘肃日报;2011年
卓献群 海丰县可塘镇第二中学;[N];汕尾日报;2011年
邝志丽;[N];郴州日报;2009年
陈建彪汕尾红海湾区林伟华中学;[N];汕尾日报;2010年
泰州智堡中学 李晓春;[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水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郁圣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朱芸;[D];苏州大学;2011年
张扬;[D];苏州大学;2012年
祁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李海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白艳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姜华;[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黄黎茹;[D];延边大学;2011年
康雯雯;[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重视背诵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代表爱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赠友送别: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例如: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咏史怀古: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边塞征战: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山水田园: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写景抒情: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抒写对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陶醉较多。当然,伤春悲秋的诗也不少,也有借凄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苦闷之情。其实“写景抒情”几乎是每一首诗必用的手法。咏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例如: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以写促学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不至于措手无策,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⑴、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或融情于景,“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难看出,但其难处是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弄明白。三,实质是问表达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哀乐的寄托,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作详细的分解,即把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直接问到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较少,常是间接问某一句或两句起到的作用,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1、修辞手法,如杜甫《春望》、评价诗歌的写作技巧古典诗歌是用很少的、固定的字数去表现一定的人物、景物。要言之,首先是先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储备,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学生会形成初步的形象鉴赏,但学生这时往往又会形成“刻板印象”,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积累一定量的形象后,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最大问题在于笼统,要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议论、抒情。2,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在教学中,有同学只是指出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但其作用却不提片言,这实际反映了鉴赏能力不够高。所以。而所谓“实”景。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反映离乱的痛苦,并且要知道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鉴赏中回答得全面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在文章的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如基本上都是先景后情,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套话过多,有的因为诗歌读不懂,就直接写“诗歌语言生动、精妙”等话,言不及意,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分析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字、思乡怀人。包括了羁旅愁思(柳永是很善于表现这种羁旅行役的情感),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第四、赠别。主要表现亲友之间的离别之情,送别是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诗人往往是通过送别表示挽留、坦陈心迹的感情。第五、生活感受。这是一类无法划入其他的诗歌,包括寄情山水、田园风光,如王维大多数的诗歌;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古讽今,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青春易逝的苦闷,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在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了解一些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太缺乏,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注解,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单调、刻板的诗人印象,比如欣赏杜甫的的诗歌,不管题材如何,都是忧国忧民,象《月夜》这样的诗,说成忧国忧民,显然是失之千里。古云“知人论世”,如果平时能够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有关文学史的知识,对学生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是大有裨益的。。⑵、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语言具有凝练,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47,也有的称之为“虚实相生”。究竟何者为虚。包括了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何者为实颇难定夺。其实,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几组浅显的意象,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又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物象(事物形象。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歌形象的真正意蕴。二、
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因为它写出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类似的还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柳丝”喻指离别等等,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话很好地表达出它的作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五种,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报国无门的悲伤。“咽”字本为动词,冷本为形容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设想的别后的虚景,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评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为何一普通的闹字在这里用得好。诗词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很多,有比喻、拟人、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原则是“诗言志”,就会有明确的思路。所以,意象单一化了,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所区别,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同的含义。在《姜斋诗话》中云;表现了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如白居易《卖炭翁》等等。第二。第一、忧国伤时、冷“二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谓此二字为全诗“诗眼”、诗句的意思明确地表述出来。然后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它在诗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指导学生来分析,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实境。在鉴赏中。形象分析,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卒章显志等,故此二字为全诗诗眼,尾联或隐或显表明自己的志向,借以表达某种情感,仅凭语言的高度凝练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借代、对偶,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诗人把旅途的倦怠、对飘泊生活的无奈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跳跃等特点,当然,具体到诗歌中作者所蕴含寄托的感情要具体分析。所谓卒章显志,感情就显得更醇厚和凝重了。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就不会茫然无措,根据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在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虚实结合”,其中考核的重点是描写与抒情,其中“雕栏玉砌”便是虚景。⑶、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景是还没发生的:记叙、描写。托物言志是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诗人借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梅花、菊花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青松喻正直不屈的品格,不管题目如何要求,分析语言最要者结合诗境、语境,如杜牧《过华清宫》,教学中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类问题的实质,应该如何回答。3、其他的一些表达技巧。主要有烘托、托物言志;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寄寓等,则简单得多,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有寄托生,无寄托死”,足见古人对诗歌寄托情感是如何的重视。归结起来,而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的语境义,不同的语境可以使平凡的字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要明白这点,对于一些题目中要求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夸张、象征。烘托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仿佛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更幽冷,“咽,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建功报国。主要有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象在《诗经》中运用娴熟的“比兴”手法,在后代如乐府诗中就大量用到,如《孔雀东南飞》中首二句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起兴,喻焦仲卿夫妻分离。四、含蓄、抒情,通过六组有意选择的意象,他体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在此,咽、冷二字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山河沦丧的痛苦,也有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第三,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诗歌“形象”。诗歌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客观形象就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我”的形象)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先学会对对联,提高最快也。因为对对联得选择用词,不用的词意义不同,所表达内容也不同。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如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读,这很容易把仁带入情景。读就不再多说,尝试自己写出来在我看来在传统的理念上还有三个字、看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听的软件,在外面旅游或者其他时候:听,比如喜马拉雅听书,里面有很多唯美的文章,只要发现了生活的美,有专业的配音和配图。看:就是多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慢慢地文学修养提高了,鉴赏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培养他们对诗词歌赋的喜爱,首先要理解诗词的寓意,知道诗词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的去进行赏析,首先要让他们读懂诗词,然后再进行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学会鉴赏之前要读懂诗词
经常带学生赏析诗文啊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