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表达复杂心情的句子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七、阅读古诗,答题。(5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这首诗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思乡之苦?(3分)2. —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忙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复杂心情?(2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七、1. 从距离、长短、时间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 表达了作者对回到家乡,但却有些担心而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情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初三语文日考试卷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三语文日考试卷3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5古诗词专题.doc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2015古诗词专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专题一: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68页68页70页86页12页12页84页50页74页21页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诗词赏析题.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渡汉江 1.诗的前两句中的 外 断 复 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的贬居之苦有何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后两句却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答:“外”指的是岭南,在当时是蛮荒之地,穷僻之所.“断”指诗人被贬岭南,跟家人的联系就中断了,与家人隔绝,寂寞落魄之苦可想而知,“复”诗人被贬岭南,一年又是一年,在荒无人迹的地方,诗人独自忍受着思乡之苦,一年年熬过来.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答:“怯”“不敢”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离家越近,越想早点知道家乡事,但又怕听不到好消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