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寒风刺骨的诗句彻夜痛骨寒是出自那首古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关于雪的诗12月13日洛阳下雪,老师让我们观察窗外的雪景让写一首诗,我写的诗如下雪伤寒冬腊月雪纷飞,(后面这句帮我编下)寒风刺骨风吹起,此景使我心底凉.考试前夕多痛苦,寒冷更使我悲伤.夜半背书风吹起,怒雪狂号打我窗.卵时睡梦犹未醒,慈雪唤我上学堂我只编了这一点,在帮忙编3局要压ang的音,而且要“炼字”不是练字,词不能太俗要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这个词一样,要读上去很妙的感觉,帮忙想想从整体上该怎样修改,我写的那前半部分有的还有点俗的词语,你们从整体上再帮忙改改.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寒冬腊月雪纷飞,苍茫大地裹银妆.朔气刺骨风声起,河湖结冰不堪凉.考试前夕压力大,振起精神复习忙.夜半背书心寒透,怒雪狂号敲门窗.[原诗有些消极,给你多少改了改,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学子在艰苦环境下苦学的场景,也希望你振作起来迎接后面的学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有首歌有段歌词是 阵阵寒风吹的我心更疼 是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有首歌有段歌词是 阵阵寒风吹的我心更疼 是什么名字
歌曲名:《你的心太狠》歌手:大哲专辑:末日情歌大哲 - 你的心太狠词曲:大哲编曲:孙渔录音: 陈明到底是什么让你失了魂再找不到往日温柔的眼神就算我再追问也问不出一个真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吞只怪你的心太狠忍心丢下我一个人那刺骨的寒风吹的我心更疼只怪你的心太狠老天都笑我愚蠢忘了你是无情的人wo...........空留遗憾过一生到底是什么让你失了魂再找不到往日温柔的眼神就算我再追问也问不出一个真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吞只怪你的心太狠忍心丢下我一个人那刺骨的寒风吹的我心更疼只怪你的心太狠老天都笑我愚蠢忘了你是无情的人wo...........空留遗憾过一生只怪你的心太狠忍心丢下我一个人那刺骨的寒风吹的我心更疼只怪你的心太狠老天都笑我愚蠢忘了你是无情的人wo...........空留遗憾过一生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名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你读过最狂妄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你读过最狂妄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03-18 21:37
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势,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缘”。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注:“车尘马足显者势,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综合全文意境,显者与隐士的对比,较富者与贫者的对比更贴合,作此诗时,唐寅已经经历过了出仕不利,已经绝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进取之意,是隐居在此。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10-05 22:43
世上最狂妄的古诗唯黄巢的《咏菊诗》莫属!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举进士不第,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后兵败自尽。他留世不多的几首诗中就有两首是咏菊诗。
每当秋风瑟瑟,菊花初绽之时,当花而立,都不禁使人生出几分诗情。古往今来,咏菊的诗不计其数,既有屈原的“餐秋菊之落英”,也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造反诗人”黄巢的咏菊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虽脑后未生反骨,但黄巢的这首联想奇丽、气魄逼人的咏菊诗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究其原因,除了这首诗特有的冷峻的美感外,大概与我感慨菊花由于其不媚世俗的孤傲的“蕊寒香冷”气质而被春风彩蝶冷落的境遇,在梦想我若有一天成为司春之神时将菊花从飒飒西风蝶难来的冷宫中解放出来,使其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一展芳容这一点上与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关。
常言说“诗言志”,而人各有志,这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黄巢的咏菊诗当然寓有改天换地的社会抱负,而我对黄巢的咏菊诗的鉴赏又何尝没有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蕊寒香冷”的美好的社会理想从飒飒西风蝶难来的严酷的社会现实的冷宫中解放出来的理想呢?大概在这一点上我与诗人产生的共鸣更为强烈!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深信,将来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之日,必是公平、合理的美好的社会理想从飒飒西风蝶难来的社会现实的冷宫中解放出来,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一展芳容、付诸实施之时!
此时此刻,我竟分不清花与人、梦想与现实的区别了。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背景资料来自于网络)
09-29 03:38
李太白的《侠客行》在当时是最狂的诗!可以说前无古人,当然后面也有与此诗比高的!下面请赏析。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此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那种浩然之气铺面而来!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一诺千金重过五岳!武艺高超,不计名利!为报效国家完成诺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绝不会惭愧的苟活于世!可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01-15 21:20
正好刚刚做了一个关于狂妄古诗词的专题,里面的句子基本都属于此类,我把图片直接放上来,希望能对这个问题有所说明。
更多诗词、文化类专题及美图,请关注头条号:一往文学,每天更新。
12-05 10:11
我这个答案很可能不合问答的标准,而且这张旧报纸是我准备替代厕纸用的,无聊中翻开,顿觉就此堕入粪水中可惜,所以力保下来,献入头条君,期博众友一笑。虽然揉皱了些,但几首名诗勉强可观。自然这算不上最狂的诗,但作者绝对算得上最狂的人,因为他身居某市文联主席之职,所以发了几篇大作在当地网站,谁想网友见后,差评如潮,主席大怒,率人冲入网站办公室,并限负责人五分钟到达,期限一过,他立即砸坏电脑一台。网站负责人报警,他对警察说:砸坏他的电脑,我赔两千;网上毁我诗名,并说我是癫子,需赔我精神损失一百万!念他穷网站,只要十万好了,减去赔他的两千,还差我九万八千!结果怎样呢?报上说,不了了之!怎么样?诗不狂,人狂吧?
05-07 11:33
这个就很狂妄
10-31 17:17
1.徐克、程小东的电影《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有这样一首诗,描写的是世事风云巨变,我辈皆是英雄,在达到欲求之后才意识到黄图霸业不过是贪欢一晌,不如一场醉那样烦恼尽消。电影只引用前四句,其实这首诗出自李白的《人生江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当时东方不败修炼葵花宝典,武功厉害至极,曾图谋入主中原,黄袍加身。却由于修炼神功,挥刀自宫,从此性格大变,这时遇到了潇洒不羁的令狐冲,两人在河边、河中喝酒,比武。东方不败顿时觉得人生之欢莫不如此,没有什么比遇到知音人更快乐了,喝一顿美酒,醉一次烦恼全消。意识到千秋霸业,一统江湖全都是过眼云烟。
2.张艺谋当年导演了一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黄金甲、血腥仇杀不禁涌现出来,来看看这首狂妄霸气的原诗《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09-28 17:09
说狂妄有点贬义了,那就说霸气吧。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果不是古诗的话,其实毛泽东的不少诗句都是很霸气,
与天斗,其乐无穷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11-16 12:32
我独为李白的狂劲和毛主席的霸气喝彩 !我本尘世中人,无那天人般飘逸洒脱之笔力,因不自量力,作诗一首,望诸君賜教 : 鹏鸟因风九万里,风停掉入沧浪水。丈夫何必学跟风,立地顶天谁复比 ?只恨天低难出头,屈腰混迹当为耻 !一声长啸震云霄,冲破苍穹吾往矣。直上虚空无尽时,化为方寸收心底。风云雷电助豪雄,日月山川生仰止。欲笑欲歌任我狂,人生快意应如此!抬头星斗满云天,又是吾诗新句子 !
09-29 13:47
我的第一反应是明朝张献忠的七杀诗。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div riot-tag="raw" content='看过一则故事,对其印象深刻,讲的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王尔烈的大臣,时仁大理寺卿,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兼任江南科考并主持三江(江苏、浙江、江西)的会试时,留有一首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王尔烈的家乡是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
看过一则故事,对其印象深刻,讲的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王尔烈的大臣,时仁大理寺卿,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兼任江南科考并主持三江(江苏、浙江、江西)的会试时,留有一首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王尔烈的家乡是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
<div riot-tag="raw" content="《男儿行》
仇圣,年写于山东大学。此文为纪念南京大屠杀59周年而作,随有激进之处,但霸气无处不在,狂妄处有杀尽天下,再造一个环宇的意志。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不曾屈服的傲骨英魂!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血,看我华夏男儿血。
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美酋头,渴饮罗刹血。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
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爱琴海畔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
东京城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倭奴血。
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做易水别。
落叶萧萧,壮士血热,寒风如刀,悲歌声切。
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
铁舰直下悉尼湾,一枪惊破北海夜。
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
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专诸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
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梦中犹杀人,笑靥映素辉。
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甚?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鹿有谁怜?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男儿行》
仇圣,年写于山东大学。此文为纪念南京大屠杀59周年而作,随有激进之处,但霸气无处不在,狂妄处有杀尽天下,再造一个环宇的意志。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不曾屈服的傲骨英魂!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血,看我华夏男儿血。
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美酋头,渴饮罗刹血。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
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爱琴海畔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
东京城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倭奴血。
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做易水别。
落叶萧萧,壮士血热,寒风如刀,悲歌声切。
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
铁舰直下悉尼湾,一枪惊破北海夜。
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
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专诸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
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梦中犹杀人,笑靥映素辉。
女儿莫相问,男儿凶何甚?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鹿有谁怜?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div riot-tag="raw" content='“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得不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李清照所作。
其实就大气狂傲而言,毛主席的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已把古代所有雄主明君,都抛之身后。这词的豪言也只能由毛主席说出,才让人感觉理所当然!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得不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李清照所作。其实就大气狂傲而言,毛主席的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已把古代所有雄主明君,都抛之身后。这词的豪言也只能由毛主席说出,才让人感觉理所当然!
<div riot-tag="raw" content="宋仁宗当政时,有个四川文人给成都知府献诗,曰:“把断剑门烧栈道,西蜀別是一乾坤。”成都知府大惊,立即汇报仁宗。朝臣都说如此大胆煽动反诗,要严办。仁宗却说,只不过是老秀才太想当官了,给他个边远小地方的米粮主簿之类的小官做做。反诗胆大,若在明清,绝对会照来杀身灭族之祸。仁宗却给个做官考察的机会,宅心仁厚可见一斑。
宋仁宗当政时,有个四川文人给成都知府献诗,曰:“把断剑门烧栈道,西蜀別是一乾坤。”成都知府大惊,立即汇报仁宗。朝臣都说如此大胆煽动反诗,要严办。仁宗却说,只不过是老秀才太想当官了,给他个边远小地方的米粮主簿之类的小官做做。反诗胆大,若在明清,绝对会照来杀身灭族之祸。仁宗却给个做官考察的机会,宅心仁厚可见一斑。
<div riot-tag="raw" content="出自《水浒传》的一首反诗。寓意自己现在虽然不得意,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敢和黄巢相比。 黄巢是继王仙芝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个十足的“反贼”,且文武双全,其文才有《题菊》为证。水浒传中宋江写的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注: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反贼,而宋江还有一片忠义之心,这也是其后来受招安的思想基础.
出自《水浒传》的一首反诗。寓意自己现在虽然不得意,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敢和黄巢相比。 黄巢是继王仙芝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个十足的“反贼”,且文武双全,其文才有《题菊》为证。水浒传中宋江写的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注: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反贼,而宋江还有一片忠义之心,这也是其后来受招安的思想基础.
<div riot-tag="raw" content='个人觉得狂大都豪放派都有这个特点,我还是喜欢读李白的诗,他的诗大不部分都很狂!
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6,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10,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确实是很屌的一个人,杜甫曾这样评价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李白大师膜拜!
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个人觉得狂大都豪放派都有这个特点,我还是喜欢读李白的诗,他的诗大不部分都很狂!
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6,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10,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确实是很屌的一个人,杜甫曾这样评价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李白大师膜拜!
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div riot-tag="raw" content='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朝代】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朝代】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者】王维【朝代】唐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作者】唐寅【朝代】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朝代】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朝代】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者】王维【朝代】唐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作者】唐寅【朝代】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div riot-tag="raw" content='不是古诗,是词吧,应该算词,第一次是在仙剑奇侠传里面看到的,云天河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后序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此句在其中有所提及
悟真篇-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相关记载: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不是古诗,是词吧,应该算词,第一次是在仙剑奇侠传里面看到的,云天河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后序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此句在其中有所提及
悟真篇-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相关记载: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div riot-tag="raw" content="龙在沙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势狸猫凶似虎,落配凤凰不如鸡.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山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囬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东山起,凤是凤来鸡是鸡.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身边.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龙在沙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势狸猫凶似虎,落配凤凰不如鸡.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山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囬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东山起,凤是凤来鸡是鸡.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身边.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div riot-tag="raw" content="看到这个命题就知道,喜欢诗词的朋友都会想到毛泽东,秦王汉武都不放在眼里,要比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货骄傲多了,可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从草根闹革命,一路走来,狂一下无可厚非,最佳答案必定是这首诗,原因很简单,自毛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从草民到皇帝,把自己祖宗损一个遍的,文化体系不容许,你敢这么写,天下人都会唾弃你。附上自己的一小段词,写的不工整,追女孩时候的心思而已,见笑了。
明月似水,晓风如故,笔下相思点点,今夕闲愁两处,胭脂豆蔻,罗裙紧素,贪一牟一笑,痴一秋一暮。
看到这个命题就知道,喜欢诗词的朋友都会想到毛泽东,秦王汉武都不放在眼里,要比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货骄傲多了,可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从草根闹革命,一路走来,狂一下无可厚非,最佳答案必定是这首诗,原因很简单,自毛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从草民到皇帝,把自己祖宗损一个遍的,文化体系不容许,你敢这么写,天下人都会唾弃你。附上自己的一小段词,写的不工整,追女孩时候的心思而已,见笑了。
明月似水,晓风如故,笔下相思点点,今夕闲愁两处,胭脂豆蔻,罗裙紧素,贪一牟一笑,痴一秋一暮。
<div riot-tag="raw" content="一般狂妄霸气的诗多是帝王枭雄作的,只有他们才有无以伦比的胸襟眼光霸气。
朱元璋游览石叽山时碰到过一群文人骚客,他们见朱元璋是一个乡村野夫模样也没有理会。有一个秀才诗兴大发突然间来一句:石叽山是一秤砣。然后突然间噎住了,因为这句太过霸气,后面的接不下去了。其他的秀才也在苦苦思索。这是朱元璋大笑着说:接不下去了是吧,哈哈。我来接。
石叽山是一秤砣,长江做杆又如何?天上明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一般狂妄霸气的诗多是帝王枭雄作的,只有他们才有无以伦比的胸襟眼光霸气。
朱元璋游览石叽山时碰到过一群文人骚客,他们见朱元璋是一个乡村野夫模样也没有理会。有一个秀才诗兴大发突然间来一句:石叽山是一秤砣。然后突然间噎住了,因为这句太过霸气,后面的接不下去了。其他的秀才也在苦苦思索。这是朱元璋大笑着说:接不下去了是吧,哈哈。我来接。
石叽山是一秤砣,长江做杆又如何?天上明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div riot-tag="raw" content='说起文天祥 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无外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们可知他所作的正气歌,也是格外狂妄潇洒。我所说的狂妄,是一个中性词。它不单单具有贬义自大,更有我下面要说的只属于文天祥的狂妄。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他的正气,他热血沸腾的狂妄。
而当下,我们最缺少的就是这般狂妄与正气。倘若人人有正气,人人敢于狂妄面对不正之风,那么天下大同又何尝是一种奢望?
狂妄不论年代,正气不分大小。
愿我们人人心中拥有朗朗乾坤,天地浩然。
说起文天祥 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无外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们可知他所作的正气歌,也是格外狂妄潇洒。我所说的狂妄,是一个中性词。它不单单具有贬义自大,更有我下面要说的只属于文天祥的狂妄。
正气歌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他的正气,他热血沸腾的狂妄。
而当下,我们最缺少的就是这般狂妄与正气。倘若人人有正气,人人敢于狂妄面对不正之风,那么天下大同又何尝是一种奢望?
狂妄不论年代,正气不分大小。
愿我们人人心中拥有朗朗乾坤,天地浩然。
<div riot-tag="raw" content='必须是黄巢的啊!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另一首《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不第后赋菊》这首诗,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黄巢,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黄巢起义始告结束。黄巢生平,曾与同乡人王仙芝以贩卖私盐为业。在同官府缉私的斗争中,他练就了一身武功,善于骑射,并负气仗义,好抱打不平。后来,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其诗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时,唐朝统治腐败,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藩割据,纲纪隳紊,政治危机日渐加深。翰林学士刘允章曾上书直谏,说“国有九破”和“民有八苦”,揭露了“权豪奢僭”、“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均的弊政,指出了农民在“官吏苛刻”、“赋税繁多”的残酷剥削下,“冻无衣,饥无食”,“号哭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的悲惨处境。
  僖宗乾符元年(874),河南又连年发生了水旱灾,“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但自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于是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今属河南)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
  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这时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在此之前,各地曾流传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如今曹州已被农民军攻陷,应验了民谣,向人们预示着农民起义的风暴将在全国兴起,这既大大鼓舞了农民军的斗争士气,也极大地震撼了唐朝统治者。
  唐廷见王仙芝与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节度使进击义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仙芝与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率军进围沂州(治今山东临沂)。乾符三年(876)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击败了义军,并上奏说王仙芝已死,遣散了诸道兵。王仙芝、黄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休整之后,便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之地。接着,农民军又攻陷了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威震东都洛阳。唐廷软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等人,一面又频频调动各地官军镇压农民军。王仙芝在攻占阳武之后,攻郑州不下,于同年十二月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淮南节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 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唐各地州官多闻风丧胆。当王仙芝、黄巢进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时,该州刺史裴偓诱降义军领袖,请唐廷授任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黄巢大怒,斥责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这时群情激愤,责骂不已,怒不可遏的黄巢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在这场冲突之后,黄巢率领二千人马向北进发,与王仙芝分道扬镳了。
  乾符四年(877)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治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了沂州。黄巢虽连下二州,但仍是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黄巢便与尚让会合,共保嵖岈山。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由于唐廷调来大批援军,农民军作失利。于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马南下,再次与黄巢分裂。黄巢率本部人马在蕲、黄一带迂回作战,由于作战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连下匡城(河南封丘东北)、濮州。乾符五年(878)二月,转而进攻亳州(治今安徽亳县)。在此期间,王仙芝相继攻克了安、随二州后,再次为唐廷诱降动心,派尚君长等人前去联络,却为唐将所杀。王仙芝知道上当受骗,遂进兵荆南,不久在黄梅兵败战死。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王仙芝既死,众将便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不久,在黄巢率军袭破了沂、濮二州之后,形势又一度逆转。唐廷命右卫上将军张自勉为东北行营招讨使,督兵进剿农民军。黄巢欲进兵襄邑、雍丘,为滑州节度使李峄所阻。在各地活动的义军也多被官军击溃。黄巢欲进攻东都,唐廷又迅速派来大批援军。这时,唐廷再一次诱降,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但黄巢“度藩镇不一,未足制己”,仍拒绝投降唐朝。
  乾符五年(878)三月,黄巢率军进攻汴、宋二州,唐廷以张自勉充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以阻止义军。黄巢转攻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北)、叶(河南叶县)、阳翟(河南禹县),唐廷又诏命河阳兵千人开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守卫宫阙,还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武牢等地,以增强东都的防御力量。黄巢见河南一带官军势力强大,难以取胜,而江南则力量相对薄弱;而王仙芝旧将王重隐又攻陷了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转战于湖南,于是便率军渡江南下,与王重隐部相呼应,接连攻下了虔、吉、饶、信等州。八月,黄巢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于是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今属浙江),然后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同年十二月,义军攻下了福州(今属福建)。 在农民军中曾有“逢儒则肉,师必覆”的传说,其意是遇到儒者则杀,军队必然要覆灭。大概是黄巢屡试进士不第,对儒者颇为同情,因此当农民军进入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但凡自称为儒者的皆释而不问。当义军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门前时即下令说:“此儒者,灭炬弗焚。”
  乾符六年(879)正月,黄巢军遭藩帅高骈部将张璘、梁缵的袭击,一再失利,遂进入广南,包围了广州(今属广东)。在此期间,黄巢曾致书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求为天平节度使。二人惧怕黄巢威势,极力申奏,但朝廷不许;黄巢自己上书,求为广州节度使,却只授予率府率。黄巢恼怒,大骂执政,便急攻广州,遂于九月占领了岭南的这个重镇,杀节度使李迢,并进而攻占岭南一些州县。黄巢在广州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檄文所说,史称“皆当时极敝”。黄巢军已转战各地多年,这次占领广州,“欲据南海之地,永为巢穴”,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但在这一年,从春至夏,疫病大为流行,不少义军将士染上了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又多“劝请北归,以图大利”。黄巢见在广州难以持久,于是决定杀回中原地区。同年十月,黄巢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恰遇湘江水暴涨,义军便乘数十只大木筏顺流而下,经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治今湖南衡阳),攻占了潭州(治今湖南长沙)。之后,尚让乘胜进攻江陵(今属湖北),号称五十万。荆南节度使王铎见义军声势浩大,诸道兵又未赶到,以为江陵兵少难以固守,便退守襄阳。尚让攻克了江陵后即与黄巢合兵进攻襄阳,但在荆门中了埋伏,被官军击败,损失甚大。黄巢收集余众,稍加休整,遂渡过长江进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攻破了外城。之后,又转而进攻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这时黄巢军又得以发展,“众至二十万”。
  黄巢在江浙一带的胜利进军再次震撼了唐廷,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命他迅速进攻义军,同时征调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兵南下,与高骈协力作战。广明元年(880)三月,高骈遣其将张璘渡江南下,黄巢军连战失利,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又乘胜进军,五月,黄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这时北方诸道军已兵临淮南,张璘又率兵追击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义军士卒多死,元气大伤。在义军处境十分危急的时刻,黄巢巧施缓兵之计:一方面用重金贿赂张璘,使其减慢进军;另一方面又致书高骈,表示“投降”。高骈中了黄巢圈套,以为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声称义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当黄巢获悉诸道兵已经北渡淮河,散归其镇,而且义军也恢复了作战能力,即抓住时机,一举杀死张璘,大败淮南兵,并乘胜攻占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
  同年七月,黄巢率军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北渡长江,进围天长、六合等县,义军一时兵势甚盛。这时,高骈见诸道兵已经北归,张璘又战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同时又向朝廷上表告急,奏称义军六十万,距扬州已不足五十 里之后“遂称风痹,不复出战”。
  唐廷本对高骈寄以厚望,这时见高骈告急,顿时慌了手脚,急忙诏命河南调动各道兵驻守溵水(今河南商水西南),以阻止黄巢军北进。九月,义军击败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官军,又遇溵水官军内讧,各自散归本镇,于是义军全部渡过淮河。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队伍“自淮以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惟驱丁壮为兵耳”。义军攻陷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之后,长驱进入颍、宋、徐、兖等州,所到之处,官吏四处逃散。
  起初,义军将北渡淮河时,宰相豆卢瑑曾议请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待其到镇时再发兵除掉他。另一宰相卢携执意不从,认为只要发兵守住泗州,义军不能入关,必还掠江、淮,便无能为力。不久义军北上,淮北告急,卢携遂惶愧称病不出,京师也充满了恐怖气氛。十一月,义军进入汝州(治今河南临汝),黄巢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并传檄官军说:“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这时朝廷乱作一团,有人主张调发关内诸镇兵扼守潼关,大宦官田令孜还自请率两神策军弓弩手去守关;有人则认为义军拥有六十万之众,潼关又无重兵,难以坚守。但僖宗还是决定让田令孜率兵东守潼关。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进抵洛阳城下,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众出城迎接黄巢入城。义军纪律严明,只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
  黄巢军进占洛阳不几日,即向关中挺进。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将左、右军东讨。就在这一天,黄巢率军西进,攻占了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并警告拒守潼关的官军说:“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田令孜虽名为汝、洛诸州都统,率神策、博野等军十万守潼关,但他只是遥领,却派左军马军将张承范等率神策军前往拒战。当时,神策军士皆是长安豪富子弟,只是为了厚得供给和赏赐才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的,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阵。所以一旦听说出征,吓得父子抱头相哭,为了逃避战事,多以金帛雇商贩与贫民代行。十二月一日,黄巢大军进至潼关, 唐守关将士断炊,士气低落。义军奋力攻关,而尚让又从被称为“禁坑”的关旁谷中小道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官军溃退,博野乱军直奔长安,大肆劫掠。 黄巢一举破关,又乘胜攻克了华州(治今陕西华县),留部将乔钤驻守,自己亲率大军直捣长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刚刚退朝,传闻博野乱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只有很少人从行,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当天下午,黄巢前锋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顺利进入长安,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黄巢乘坐金色肩舆,其将士皆披发,束以红绫,身穿锦袍,手执兵器,簇拥黄巢而行。义军浩浩荡荡,“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黄巢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黄巢军意气洋洋地进入长安城,长安市民夹道观看,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义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施与之”。
  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黄巢封其妻为皇后,尚让、赵璋等为宰相,郑汉璋为御史中丞,李俦等为尚书,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黄巢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可见,大齐是由农民军文武官与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个政权机构。农民军憎恨官吏,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皆杀之”,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綦拒不投降,“举家自杀”。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被杀。农民军给唐宗室、公卿士族以巨大的打击,“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庄的这些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大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黄巢起义军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昔日威令天下的公卿贵族已被打翻在地,而备遭欺压凌辱的贫苦农民如今却堂而皇之地做了大齐皇帝,扬眉吐气,这无疑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时有人写诗道:“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虀”作者虽然站在敌对的立场上讥讽农民政权,却也无法掩盖这一历史巨变的事实。黄巢虽然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稳定人心。也没有及时追击望风而逃的僖宗朝廷,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僖宗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大力围剿起义军。当僖宗逃至兴元时,即诏令诸道各出军收复京师。
  中和元年(881)正月,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藩帅各发本道兵并赴京师讨伐义军。三月,以凤翔节度使郑畋同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铎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僖宗调兵遣将,各路军马陆续向京师进发。黄巢称帝后,曾遣使调发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粮饷,唐河中将王重荣拒战,缴获粮饷四十余船。
  广明元年三月,黄巢以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攻陷了邓州(治今河南邓县),以阻止荆、襄官军北上。接着又遣尚让、王播率军进攻凤翔(今陕西宝鸡)。尚让以为郑畋乃一介书生,不谙军事,麻痹轻敌,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损失二万多人。原已投降义军的唐夏绥节度使诸葛爽这时也背叛了义军。四月,黄巢任命其将王玫为邠宁节度使,为唐将所攻杀。这时部分官军已分别进至长安附近的渭北、沙苑、渭桥、武功和盩厔(今陕西周至),渐渐逼进长安。黄巢误以为唐大军赶到,急忙率军出城东走。唐军入城大肆劫掠,乱不成军。黄巢夜宿灞上,听说官军已乱,又无援军,回师攻城,官军大败,“死者什八九”,义军收复了长安。这时,义军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钤)、商州刺史宋岩听说黄巢已撤离长安,也慌忙弃城而走。稍遇风吹草动,黄巢及其将则弃城而走,这一事实说明大齐政权还是很不稳固的。
  黄巢再次进驻长安后,也极力想打开局面。中和元年(881)六月,遣其将王播围攻兴平(今属陕西),击败了唐邠宁节度使朱玫。八月,黄巢将李详击败唐昭义节度使高浔,乘胜收复华州。十一月,孟楷、朱温进军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唐邠、夏二军败归本道。中和二年(882)二月,朱温再次攻占了同州。
  黄巢军虽然四处作战,或胜或败,但始终未能打开局面,黄巢“号令所行,不出同(今陕西大荔)、华(陕西华县)”,基本上仍局限于长安一隅地。一些地主武装多入深山“筑栅自保,农事俱废,长安城中斗米直三十缗”。兼之义军又长期习惯于流动作战,即使在其势力十分强大时也往往是攻下一城,不久又丢弃,像东都洛阳这样的经济、军事重地也不留一兵一卒驻守。由于长期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得不到充足的供给,长安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将士或以树皮充饥。因此,当唐诸路大军云集长安,向义军发起总攻时,形势便急转直下,历时三年的大齐政权也就很快崩溃了。
败死狼虎谷
  中和二年(882)九月,朱温变节降唐。李详也欲投降,被黄巢所杀。黄巢任命黄思邺为华州刺史,但到了十一月,即被李详旧卒逐出。中和三年(883)正月,沙陀李克用率兵五万进至沙苑,击败了黄揆。二月,黄巢见义军节节败退,粮食也将吃光,便“阴为遁计,发兵三万搤蓝田道”,为撤离长安做好准备。 同年四月,唐诸镇兵从四面八方会集京师。李克用与河中、忠武镇将率先出战。黄巢率大军于渭桥迎战,一日三战,连战失利,其他诸道兵也乘机发起攻击,义军大败。四月十四日,李克用军攻入长安,黄巢力战不胜,遂连夜撤离长安。这时义军尚有十五万。黄巢扬言奔徐州,实际上却经蓝田关进入了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在撤退中,义军把辎重珍货遗弃于道路,官军在长安大肆抢掠之后,又在路上争先拾取财物,不再追击,故黄巢“得整军而去”。
  五月,黄巢骁将孟楷率万人奔袭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迎战败北,遂归顺了义军。接着孟楷又进攻陈州(治今河南淮阳),陈州刺史赵犨早有防备,乘机袭杀了孟楷。六月,黄巢与秦宗权合兵围攻陈州,“掘堑五重,百道攻之”。黄巢还在州城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在黄巢围攻陈州时,唐廷不断调动军队,以围剿农民军。七月,朱全忠(温)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加东面招讨使。九月,命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为东面兵马都统。十二月,陈州被围困日久,即向邻道求救。于是忠武镇周岌与时溥、朱全忠等皆率兵前来救援。
  中和四年(884)正月,黄巢军仍是势力强大,周岌等诸路救兵被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招架不住,不得不共同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前来增援。黄巢围攻陈州数百天,却始终未能攻克。这时李克用会同许、汴、徐、兖等州军马向陈州进发,先击败了驻守陈州北的太康尚让军,又击败了陈州西的西华黄思邺军,于是黄巢从陈州周围撤军,退至陈州北的故阳里。五月,连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黄巢军营为水所漂,又听说李克用大军将至,遂奔向汴州。当黄巢军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满渡口渡河时,李克用乘势袭击,义军大败,死伤万余人,尚让率其部下投降了时溥,别将李谠等人投降了朱全忠。义军损失惨重,黄巢率残兵败将向东北逃去,李克用又追杀到封丘(今河南封丘)。这时又遇大雨,黄巢只收集散兵近千人,冒雨东奔兖州。
  六月十五日,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至瑕丘(今山东兖州),黄巢与唐军“殊死战,其众殆尽”,与其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今山东莱芜西南)。这时,林言见大势已去,“惧追至并命”,于是便乘机杀了黄巢及其兄弟妻子。林言持黄巢等人首级欲向时溥献功,在路上却遇到沙陀博野军,他们杀了林言,将林言及黄巢等人首级一并献于时溥。黄巢残暴毒虐,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攻克长安之后不思进取,未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最后被唐军击败。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甯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黄巢乱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的国祚。
  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篡唐,建国号为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论及:“……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
  黄巢从揭竿而起至失败身亡,历时十年之久。他的活动北 起山东,南至广东,西至陕西,转战南北,纵横全国十二省,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黄巢打着“天补平均大将军”的旗帜,表明了农民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这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必须是黄巢的啊!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另一首《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不第后赋菊》这首诗,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黄巢,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黄巢起义始告结束。黄巢生平,曾与同乡人王仙芝以贩卖私盐为业。在同官府缉私的斗争中,他练就了一身武功,善于骑射,并负气仗义,好抱打不平。后来,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其诗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时,唐朝统治腐败,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藩割据,纲纪隳紊,政治危机日渐加深。翰林学士刘允章曾上书直谏,说“国有九破”和“民有八苦”,揭露了“权豪奢僭”、“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均的弊政,指出了农民在“官吏苛刻”、“赋税繁多”的残酷剥削下,“冻无衣,饥无食”,“号哭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的悲惨处境。
  僖宗乾符元年(874),河南又连年发生了水旱灾,“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但自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于是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今属河南)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
  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这时黄巢与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在此之前,各地曾流传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如今曹州已被农民军攻陷,应验了民谣,向人们预示着农民起义的风暴将在全国兴起,这既大大鼓舞了农民军的斗争士气,也极大地震撼了唐朝统治者。
  唐廷见王仙芝与黄巢起义军声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节度使进击义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仙芝与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率军进围沂州(治今山东临沂)。乾符三年(876)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击败了义军,并上奏说王仙芝已死,遣散了诸道兵。王仙芝、黄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经过短暂休整之后,便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之地。接着,农民军又攻陷了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威震东都洛阳。唐廷软硬兼施,一面下令赦免王仙芝等人,一面又频频调动各地官军镇压农民军。王仙芝在攻占阳武之后,攻郑州不下,于同年十二月接连进攻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淮南节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 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唐各地州官多闻风丧胆。当王仙芝、黄巢进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时,该州刺史裴偓诱降义军领袖,请唐廷授任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黄巢大怒,斥责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这时群情激愤,责骂不已,怒不可遏的黄巢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在这场冲突之后,黄巢率领二千人马向北进发,与王仙芝分道扬镳了。
  乾符四年(877)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治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了沂州。黄巢虽连下二州,但仍是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屯兵嵖岈山(今河南遂平西),黄巢便与尚让会合,共保嵖岈山。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由于唐廷调来大批援军,农民军作失利。于是王仙芝率原班人马南下,再次与黄巢分裂。黄巢率本部人马在蕲、黄一带迂回作战,由于作战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连下匡城(河南封丘东北)、濮州。乾符五年(878)二月,转而进攻亳州(治今安徽亳县)。在此期间,王仙芝相继攻克了安、随二州后,再次为唐廷诱降动心,派尚君长等人前去联络,却为唐将所杀。王仙芝知道上当受骗,遂进兵荆南,不久在黄梅兵败战死。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王仙芝既死,众将便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不久,在黄巢率军袭破了沂、濮二州之后,形势又一度逆转。唐廷命右卫上将军张自勉为东北行营招讨使,督兵进剿农民军。黄巢欲进兵襄邑、雍丘,为滑州节度使李峄所阻。在各地活动的义军也多被官军击溃。黄巢欲进攻东都,唐廷又迅速派来大批援军。这时,唐廷再一次诱降,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但黄巢“度藩镇不一,未足制己”,仍拒绝投降唐朝。
  乾符五年(878)三月,黄巢率军进攻汴、宋二州,唐廷以张自勉充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以阻止义军。黄巢转攻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北)、叶(河南叶县)、阳翟(河南禹县),唐廷又诏命河阳兵千人开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守卫宫阙,还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武牢等地,以增强东都的防御力量。黄巢见河南一带官军势力强大,难以取胜,而江南则力量相对薄弱;而王仙芝旧将王重隐又攻陷了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转战于湖南,于是便率军渡江南下,与王重隐部相呼应,接连攻下了虔、吉、饶、信等州。八月,黄巢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于是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今属浙江),然后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同年十二月,义军攻下了福州(今属福建)。 在农民军中曾有“逢儒则肉,师必覆”的传说,其意是遇到儒者则杀,军队必然要覆灭。大概是黄巢屡试进士不第,对儒者颇为同情,因此当农民军进入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但凡自称为儒者的皆释而不问。当义军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门前时即下令说:“此儒者,灭炬弗焚。”
  乾符六年(879)正月,黄巢军遭藩帅高骈部将张璘、梁缵的袭击,一再失利,遂进入广南,包围了广州(今属广东)。在此期间,黄巢曾致书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求为天平节度使。二人惧怕黄巢威势,极力申奏,但朝廷不许;黄巢自己上书,求为广州节度使,却只授予率府率。黄巢恼怒,大骂执政,便急攻广州,遂于九月占领了岭南的这个重镇,杀节度使李迢,并进而攻占岭南一些州县。黄巢在广州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檄文所说,史称“皆当时极敝”。黄巢军已转战各地多年,这次占领广州,“欲据南海之地,永为巢穴”,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但在这一年,从春至夏,疫病大为流行,不少义军将士染上了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又多“劝请北归,以图大利”。黄巢见在广州难以持久,于是决定杀回中原地区。同年十月,黄巢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治今广西桂林),恰遇湘江水暴涨,义军便乘数十只大木筏顺流而下,经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治今湖南衡阳),攻占了潭州(治今湖南长沙)。之后,尚让乘胜进攻江陵(今属湖北),号称五十万。荆南节度使王铎见义军声势浩大,诸道兵又未赶到,以为江陵兵少难以固守,便退守襄阳。尚让攻克了江陵后即与黄巢合兵进攻襄阳,但在荆门中了埋伏,被官军击败,损失甚大。黄巢收集余众,稍加休整,遂渡过长江进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攻破了外城。之后,又转而进攻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这时黄巢军又得以发展,“众至二十万”。
  黄巢在江浙一带的胜利进军再次震撼了唐廷,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命他迅速进攻义军,同时征调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兵南下,与高骈协力作战。广明元年(880)三月,高骈遣其将张璘渡江南下,黄巢军连战失利,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又乘胜进军,五月,黄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饶)。这时北方诸道军已兵临淮南,张璘又率兵追击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义军士卒多死,元气大伤。在义军处境十分危急的时刻,黄巢巧施缓兵之计:一方面用重金贿赂张璘,使其减慢进军;另一方面又致书高骈,表示“投降”。高骈中了黄巢圈套,以为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声称义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当黄巢获悉诸道兵已经北渡淮河,散归其镇,而且义军也恢复了作战能力,即抓住时机,一举杀死张璘,大败淮南兵,并乘胜攻占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
  同年七月,黄巢率军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北渡长江,进围天长、六合等县,义军一时兵势甚盛。这时,高骈见诸道兵已经北归,张璘又战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同时又向朝廷上表告急,奏称义军六十万,距扬州已不足五十 里之后“遂称风痹,不复出战”。
  唐廷本对高骈寄以厚望,这时见高骈告急,顿时慌了手脚,急忙诏命河南调动各道兵驻守溵水(今河南商水西南),以阻止黄巢军北进。九月,义军击败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官军,又遇溵水官军内讧,各自散归本镇,于是义军全部渡过淮河。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队伍“自淮以北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惟驱丁壮为兵耳”。义军攻陷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之后,长驱进入颍、宋、徐、兖等州,所到之处,官吏四处逃散。
  起初,义军将北渡淮河时,宰相豆卢瑑曾议请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待其到镇时再发兵除掉他。另一宰相卢携执意不从,认为只要发兵守住泗州,义军不能入关,必还掠江、淮,便无能为力。不久义军北上,淮北告急,卢携遂惶愧称病不出,京师也充满了恐怖气氛。十一月,义军进入汝州(治今河南临汝),黄巢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并传檄官军说:“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这时朝廷乱作一团,有人主张调发关内诸镇兵扼守潼关,大宦官田令孜还自请率两神策军弓弩手去守关;有人则认为义军拥有六十万之众,潼关又无重兵,难以坚守。但僖宗还是决定让田令孜率兵东守潼关。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进抵洛阳城下,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众出城迎接黄巢入城。义军纪律严明,只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
  黄巢军进占洛阳不几日,即向关中挺进。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将左、右军东讨。就在这一天,黄巢率军西进,攻占了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并警告拒守潼关的官军说:“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田令孜虽名为汝、洛诸州都统,率神策、博野等军十万守潼关,但他只是遥领,却派左军马军将张承范等率神策军前往拒战。当时,神策军士皆是长安豪富子弟,只是为了厚得供给和赏赐才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的,平日高车大马,悠然自得,未尝经历战阵。所以一旦听说出征,吓得父子抱头相哭,为了逃避战事,多以金帛雇商贩与贫民代行。十二月一日,黄巢大军进至潼关, 唐守关将士断炊,士气低落。义军奋力攻关,而尚让又从被称为“禁坑”的关旁谷中小道迂回到关后,前后夹攻,官军溃退,博野乱军直奔长安,大肆劫掠。 黄巢一举破关,又乘胜攻克了华州(治今陕西华县),留部将乔钤驻守,自己亲率大军直捣长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刚刚退朝,传闻博野乱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只有很少人从行,文武百官及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当天下午,黄巢前锋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顺利进入长安,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数十人至灞上迎接。黄巢乘坐金色肩舆,其将士皆披发,束以红绫,身穿锦袍,手执兵器,簇拥黄巢而行。义军浩浩荡荡,“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黄巢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黄巢军意气洋洋地进入长安城,长安市民夹道观看,尚让一再告谕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义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施与之”。
  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黄巢封其妻为皇后,尚让、赵璋等为宰相,郑汉璋为御史中丞,李俦等为尚书,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孟楷、盖洪等为尚书左、右仆射兼军容使。黄巢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可见,大齐是由农民军文武官与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个政权机构。农民军憎恨官吏,对唐宗室、公卿士族实行严厉的镇压政策,“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藏匿民间,被义军搜出后“皆杀之”,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綦拒不投降,“举家自杀”。投降黄巢的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因匿公卿于夹壁墙中,事发后被杀。农民军给唐宗室、公卿士族以巨大的打击,“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庄的这些诗句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大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黄巢起义军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昔日威令天下的公卿贵族已被打翻在地,而备遭欺压凌辱的贫苦农民如今却堂而皇之地做了大齐皇帝,扬眉吐气,这无疑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时有人写诗道:“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虀”作者虽然站在敌对的立场上讥讽农民政权,却也无法掩盖这一历史巨变的事实。黄巢虽然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稳定人心。也没有及时追击望风而逃的僖宗朝廷,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僖宗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大力围剿起义军。当僖宗逃至兴元时,即诏令诸道各出军收复京师。
  中和元年(881)正月,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藩帅各发本道兵并赴京师讨伐义军。三月,以凤翔节度使郑畋同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铎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僖宗调兵遣将,各路军马陆续向京师进发。黄巢称帝后,曾遣使调发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粮饷,唐河中将王重荣拒战,缴获粮饷四十余船。
  广明元年三月,黄巢以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攻陷了邓州(治今河南邓县),以阻止荆、襄官军北上。接着又遣尚让、王播率军进攻凤翔(今陕西宝鸡)。尚让以为郑畋乃一介书生,不谙军事,麻痹轻敌,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损失二万多人。原已投降义军的唐夏绥节度使诸葛爽这时也背叛了义军。四月,黄巢任命其将王玫为邠宁节度使,为唐将所攻杀。这时部分官军已分别进至长安附近的渭北、沙苑、渭桥、武功和盩厔(今陕西周至),渐渐逼进长安。黄巢误以为唐大军赶到,急忙率军出城东走。唐军入城大肆劫掠,乱不成军。黄巢夜宿灞上,听说官军已乱,又无援军,回师攻城,官军大败,“死者什八九”,义军收复了长安。这时,义军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钤)、商州刺史宋岩听说黄巢已撤离长安,也慌忙弃城而走。稍遇风吹草动,黄巢及其将则弃城而走,这一事实说明大齐政权还是很不稳固的。
  黄巢再次进驻长安后,也极力想打开局面。中和元年(881)六月,遣其将王播围攻兴平(今属陕西),击败了唐邠宁节度使朱玫。八月,黄巢将李详击败唐昭义节度使高浔,乘胜收复华州。十一月,孟楷、朱温进军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唐邠、夏二军败归本道。中和二年(882)二月,朱温再次攻占了同州。
  黄巢军虽然四处作战,或胜或败,但始终未能打开局面,黄巢“号令所行,不出同(今陕西大荔)、华(陕西华县)”,基本上仍局限于长安一隅地。一些地主武装多入深山“筑栅自保,农事俱废,长安城中斗米直三十缗”。兼之义军又长期习惯于流动作战,即使在其势力十分强大时也往往是攻下一城,不久又丢弃,像东都洛阳这样的经济、军事重地也不留一兵一卒驻守。由于长期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得不到充足的供给,长安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将士或以树皮充饥。因此,当唐诸路大军云集长安,向义军发起总攻时,形势便急转直下,历时三年的大齐政权也就很快崩溃了。
败死狼虎谷
  中和二年(882)九月,朱温变节降唐。李详也欲投降,被黄巢所杀。黄巢任命黄思邺为华州刺史,但到了十一月,即被李详旧卒逐出。中和三年(883)正月,沙陀李克用率兵五万进至沙苑,击败了黄揆。二月,黄巢见义军节节败退,粮食也将吃光,便“阴为遁计,发兵三万搤蓝田道”,为撤离长安做好准备。 同年四月,唐诸镇兵从四面八方会集京师。李克用与河中、忠武镇将率先出战。黄巢率大军于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风刺骨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