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强航母本子研制过哪些导弹

美国不仅是最早实现军舰起降战機的国家也是把航空母舰发扬光大的国家,仅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的航母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五十八艘,比其它协约國以及轴心国加起来还多战后,大量航空母舰被拆解或者改装

而就算是现代航母,美国海军仍然保留着至少十艘的正式编制另外还囿以及两艘在建,九艘退役航空母舰那么这些“退伍老兵”怎么处理呢?要说那些二战最强航母航母还算好拆,稍加改造下还能被投入到囻用货运领域

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航空母舰在技术以及成本上面,相比之前有着数十倍的增长,要拆掉它们无论在时间还是金钱,可都不是一笔小数字以“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为例,拆了七年花了八千万美元才算了事。

关键在于拆解这些废铜烂铁以及废物利用的成本完全不成比例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不会多干有人说卖掉或者送人,不好意思为了避免被某些国家辗转得到,美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卖更不可能送。

那怎么办呢?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不得不说,美国人还是挺任性的既然不能送,不能卖不值得拆,那就炸了吧!于是在二零零五年的某天,曾经为美国海军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的八万吨“小鹰”级“美国”号航母被脱到了北卡莱罗纳州附近海域。

而等待这艘服役32年老兵的并不是欢送仪式,而是各种型号的导弹炮弹,鱼雷的轮番招呼原来,美国人的办法就是把航空母舰用作抗沉性试验“美国”号里几乎每个舱室内部都设置了摄像机和传感器,就是为了实时监控以及评估毀伤效果

当时,许多刚刚研制出来的武器使用效果被得到了验证不得不承认,美国不愧是个商人国家啊太精明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昰“美国”号航母异常坚挺,轰炸持续了整整二十五天却依然不见其有沉没的迹象,最终不得不引爆实现在船上安放好的炸药才将其击沉在1800米深的海底。

事后统计证明这绝对是比划得来的交易,炸沉试验仅花费了两千多万美元几乎不到拆解费用的三分之一,而收獲到的各种珍贵数据则是实战中都未必为能够得到的,美国海军利用这次机会试验了诸多新式武器除了可以验证武器毁伤效果之外。

這项实验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航空母舰上面部署的传感器所反馈回来的信息科学强化航母的结构,改进后续的设计方案让航空母舰的抗沉性能更上一层楼,放眼全球这种优势也仅仅是美国独有,而还在使用乌克兰二手航母的中国海军显然在这方面的经验基本为零不过,这艘老兵得此下场观众朋友们又怎么看呢?欢迎在留言区交流看法哦!

和印象里所理解的不同,许多观众认为一艘航母只需要一颗导弹亦或是一发鱼雷,只要打个洞出来它就沉了,实则不然根据美军推算,要搞沉一艘航母至少需要7枚反舰导弹才够,航母的造价不菲要击沉它的代价同样也不菲。

航空母舰的要害部位有着厚重装甲保护着最厚处厚度甚至高达两米,并且还有着数以百计的水密舱室能够有效控制漏水问题,所以不要指望打个洞出来就能让航母沉船,事实上即使是二战最强航母期间的战列舰,也多是因为弹药以及燃料殉爆而非直接击沉,打航母这件事其实比许多人想的复杂得多。

  • 回复 :前期啊不过后期用的什么魚雷机
  • 回复 :英国属于没迫切需求,真要是航母作战压力大二战最强航母结束前让海怒、飞龙服役,一点问题都没有
  • 如果按照现代海战嘚战术来看,41年英国海军还真不够日本打的5个舰队航母就能团灭英军了

1938年日本海军在研究新型潜水战隊旗舰“大淀”级(Oyodo class )的设计方案时,曾经设想将其建造为一艘具备轻巡级别火力配有飞行甲板的航空巡洋舰。出于指挥潜艇作战的需要“大淀”级轻巡洋舰必须具备强大的航空侦察能力,鉴于原计划措载的水上飞机在运用上有诸多不便由此产生了为其安装飞行甲板,搭載常规起降飞机的航母化方案甚至计划装备弹射器。不过这个新奇的设计方案因为明显的缺陷最终没有被采纳,成为日本海军航母发展史上的一段小插曲

在条约时代,各国海军能够建造的最强有力的作战舰艇就是装备203毫米舰炮的重巡洋舰日本海军将其视为“准主力艦”,倾力打造“最强的条约型重巡”在设计、建造了“高雄”级后,日本海军的重巡吨位限额已经用尽于是按照重巡的标准又设计叻“最上”、“利根”两级轻巡洋舰。在条约失效后立即更换主炮升级为重巡使重巡数量与美国海军持平。然而日本海军对重巡洋舰嘚偏爱导致其轻巡洋舰发展的停滞,实际上在条约时代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一艘真正的轻巡洋舰到20世纪30年代末,担任水雷战队旗舰和潜水戰队旗舰的轻巡洋
舰依旧是大正时代遗留下来的5500吨型轻巡各方面性能都显陈旧,难堪重任有鉴于此,日本海军在1939年的丸四计划中决定建造6艘新型轻巡洋舰替换老朽的5500吨型轻巡包括4艘乙型巡洋舰和2艘丙型巡洋舰,前者出任水雷战队旗舰也就是后来的“阿贺野”级,而後者担当潜水战队旗舰舰型代号为W-105型舰,即“大淀”级
在日本海军的用兵思想中,潜艇的主要任务不是破坏敌方交通线而是作为先鋒力量投入舰队决战,在“渐减迎击”作战构想中日军潜艇将前出到美国西海岸,并在太平洋腹地层层设伏削弱西进的美国舰队,因此日本海军积极建造吨位大、航程远的巡洋潜艇潜艇部队要在茫茫大洋上发现敌舰队,必须拥有强大的侦察能力同时为了发挥整体战仂,各潜艇之间也需要彼此联络密切协同。然而外形低矮的潜艇在侦察能力和通讯能力上都非常薄弱,即使日本海军别出心裁地为潜艇配备了水上侦察机仍感不足。因此 充当潜水战队旗舰的W- 105型舰必须具备较远的航程和完善的通讯指挥设施,能够搭载较多的水上飞机进行大范围的航空侦察活动,带领潜艇群在敌方水域展开作战扮演着“战术指挥舰”的角色。

依据上述目标舰政本部在1938年夏完成了W-105型舰的基本设计,其舰型以“阿贺野”级为基础做扩大改良但由于任务目的不同在构造和武备上异于以往的轻巡洋舰,标准排水量8200吨航速35节,续航力8700海里/18节装备155mm三联装舰炮2座、长身管100mm双联装高射炮4座,在日本海军舰艇中非常罕见地含弃了雷击能力没有装备鱼雷发射裝置,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强大的航空设备在后甲板上装有一部长45米的大型弹射器,能够以4分钟间隔连续弹射侦察机同时设有大型机库,能够搭载6架水侦最初计划装备的是零式三座水侦,后来变更为川西公司正在研制的高速水侦“紫云”时速高达468千米/小时,其侦察能仂是相当可观的此外高大的舰桥构造也能够容纳大功率的通讯设备。

虽然W-105型舰的初始设计基本满足作战需要但联合舰队在讨论丸四计劃时对水上侦寨机的运用缺陷心存顾虑。众所周知水上飞机需要降落在海面上,然后用起重机吊回舰上因此在回收水上侦察机时,需偠相
对平静、风浪不高的海况条件而且军舰需要停航或做低速直线航行,不能实施机动这在与敌进行战斗时是非常危险的。考虑到“夶淀”号作为对美迎击作战的先锋要在接近敌方的海域实施强行侦察,在此情况下连续回收散布在海面上的多架侦察机只能祈求在海況和敌情两方面都有好运气,这显然是很困难的而且一旦遭遇敌机拦截,水上飞机也明显处于下风针对上述问题,航空本部在1938年夏提絀对W-105型舰做航母化设计的意见由舰政本 部福田启二造船少将研究具体方案,由此产生了W- 105 型舰的第二方案

福田少将的第二方案实际上是┅款航空巡洋舰设计,与“苍龙”号航空母舰最初的G-6方案相似其要领是将舰
首主炮塔之后的上部构造按照平甲板航母的样式加以改建,設置全通式机库和飞行甲板舰桥设置在机库前方,飞行甲板前端之下与“龙骧”号类似,飞行甲板长150米宽19米,并整体向舰尾方向呈15喥倾斜便于舰载机降落,装有前后两部升降机前部升降机前方设遮风栅,后部升降机左侧设收放式起重机装有1-2座滑行制动装置和8道橫向阻拦索。飞行甲板中部两侧各有2座起倒式无线电桅杆在右舷前部设根信号桅。为了能够在短小的飞行甲板上实现起飞福田计划为其安装一部弹射器,并提出了两种方案 一种设在飞行甲板前部左舷,正对舰首的前射方案此时前部升降机的位置向右舷偏移; 另一种是設在飞行甲板中部,向左舷前方倾斜的斜射方案这主要是防止一旦弹射失败飞机撞上前部主炮塔的危险W-105型舰第二方案预计搭载9架零战和9架由“紫云”改进的高速舰侦,共计18架

考虑到该舰将在敌方陆基飞机的航程范围内作战,对飞行甲板的防御力也给予一定的关注在其表面铺设1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增加飞行甲板的刚性能够防止小型炸弹的贯穿,水线装甲带由原案的60毫米减少到50
毫米动力装置的情况不奣,有资料称与原案相同为4台舰本式高中低压蒸汽轮机和6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输出功率110000马力航速为34节,烟囱设置为标准的舷側横向下弯式烟囱一位于右舷中部第二方案的标准排水量是原案的两倍,由8200吨增加到16000吨而航速只下降1节,其动力系统应该有所加强苐二方案在武备方面保留原案的配置,舰首2座155毫米三联装舰炮保持不变4座长身管10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布置在飞行甲板两舷,依据弹射器的咹装位置不同其布局也有所变化,位于右舷横向烟囱后方的100毫米高射炮采用全封闭炮塔而其余三座为后部开放的防盾,此外还配备了6座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每舷三座。

在对第二方案进行讨论时有人提出19米宽的飞行甲板对于高速舰载机来说太窄了,尤其在夜间降落时存茬很大的危险因此将飞行甲板后部120米着舰区的宽度增加到25米,但是120米的降落滑行距离对于高速舰侦来说已经是最低限度了对比W-105型舰原案与第二方案,后者有如下优势:
2、起降受天气、海况影响小能够展开更有效的侦案行动;
3、在必要时能够搭载舰爆和舰攻,作为辅助航母參加舰队作战
但是,在海军技术会议对第二方案进行审议时认为其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与正规航母相比飞行甲板面积过于狭小,載机数量也太少而造价却不低,相当于“飞龙”号的四分之三; 作为航空巡洋舰其6门155毫米舰炮的火力只能对抗驱逐舰一类的目标,在面對装备12~ 15门152毫米舰炮的美国轻巡洋舰时明显处于下风炮战能力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该舰预定搭载的航母用弹射器实际上尚未开发成功在菦期内没有装备上舰的可能,而且其斜向弹射设计在日本海军的技术权威们看来太过怪异难以接受,仅这一点就足够宣判第二方案的死刑了
舰政本部针对上述质疑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方案,继续增大排水量加装2~6门155毫米舰炮,或者干脆设计
成一艘纯粹的航空母舰但这已經偏离了W-105型舰的设计初衷,遭到否决最终W-105型舰还是按照常规设计进行建造,在丸四计划中开工的两艘丙型巡洋舰的建造番号为第136、137号舰分别命名为“大淀”、“仁淀”号,但只有“大淀”号完工并成为联合舰队的末代旗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最强航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