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岁除,元日,元宵,看古人怎样过春节元宵晚会

当前位置: >>
元日评课稿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 ――《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 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 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 《元日》是王安 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 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 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 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 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 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 :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 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 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 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 实施 “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 , 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 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 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 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 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 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 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 1 月 1 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 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 )你还能想到 “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 。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 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 快乐。 )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 4 句 28 个字,能背下来吗? 2、 理解字词: 预习过了, 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 ( “一岁除” 、 “入屠苏” 、 “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 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 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 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 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 教师只要适当追问、 指点, 让学生理解字词、 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 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 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 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 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 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 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 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 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 (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 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 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 向前移。 “滋――” ,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 “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 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那 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 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 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 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 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 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 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 (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 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 废除了旧法, 推行了新法。 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 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 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 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 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 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 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 改写古诗: 课后, 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 加上头尾, 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 《泊船瓜洲》 ,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 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 学习基础, 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 这样, 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 篇二: 《元日》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元日》教学设计 修文镇褚西学校 郝国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爆” “屠” “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印⑻曳钡却视锏 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 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 习俗, 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 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 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 ,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 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诗,边读边圈难懂 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 诗读通了, 也读顺了, 但是诗是有节奏的, 七言诗怎么读?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印⒆堋⑻曳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 再读古诗, 发挥想象。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 鞭炮? (3) 感受“热闹” ,读诗。 (4) 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 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 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 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 小结: 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 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再读诗! 预设三:瞳瞳日画面“千门万户尤铡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觉?(樱 (3) 古诗的词语追求精炼,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叠词 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4) 出示王安石的简介,想一想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王 安石什么样的情感? (5) 是啊,新年的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 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样!齐读这句。 预设四: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出示插图的春联,师引导读,表达了哪方面的祝愿 呢? (2) 我们都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今天 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春联,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适合送给谁? (3) 把旧的春联换下新的春联,把美好的祝愿进行表达, 让我们再看看王安石的简介。 “旧”指什么?“新”指什么?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读诗;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为什么?读诗; 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读后两句诗。 哪些词最能代表诗人的希望?为什么?读完整的诗。 (4)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三、检测导结 1、从古至今,写春节的诗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积累。课件出示。 我们发现诗中春节里人们都会( ) 、 ( ) 、 ( )等 2、师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气象,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 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 动!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王安石的《元日》 让我们一起背诵!篇三: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 。 。 。 。 (板书课题: ) 主要描述了。 。 。 。 。 全文总共。 。 。 。可以分为。 。 。 。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 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 的教学目标如下: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 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 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 定了以下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 。 。 。 。 。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 形式 过多层次的朗读, 其次, 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 为学生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启发学生想象, 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1、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 “只有学会的,没有 教会的。 ”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主。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研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展奠定基础。本 文 2 读、思、议、想、练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 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第三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 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 接下来我重 点介绍第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字正腔圆” (三)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 四 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 观,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 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 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 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以上只是我对 课堂的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 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元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元日》的说课设计,下面我 将从教材 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元日》是湘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 、 “屠苏 酒” “换 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 象更新的 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 石既是诗 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 气象的描 写, 抒写自己执政变法, 除旧布新, 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全诗文笔轻快、 色调明 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 心绘制了 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 追求。 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 2 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 1、3 是难点。 本课的教学 1 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 天地呢? 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 习的权力,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 吟诵、多 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 而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 生的心中 再现。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 古诗兴趣 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 让学生课上品析、 课后创作, 从中提 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诗意的 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一) “聊”出“年景” “未有曲调先有情” ,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 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 ,我们将迎来中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到 啦,过年啦!哦,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 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老师在评 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如让学 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 出春节的特色, 春节的气氛, 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 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随后揭示课题,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 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 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读古诗,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 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扎扎实实读好诗。 由 “字 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 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四年古诗文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 腔圆有板有眼是不够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着 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巧问促“悟” 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在读和想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 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 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大问题,第一问: “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 些换了?”并要求学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 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 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 ,通过这第一问完成 了感悟性朗读上的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时,要 引导学生理解“尤铡 ,可以这样问学生: “春风吹拂在我们脸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 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着便会提到“尤铡钡囊馑迹佣黄屏吮究蔚哪 点之一。第二问: “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 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 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然一转,以一个追问“咦,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 辞旧迎新呢?”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桃符、 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 学生想象说话: “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呢?” 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 完整性的同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 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 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升。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 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一说 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 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带着感情说。 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 送给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 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 线,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走进诗境,增强 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 ,仅仅是学习春节诗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 句) ,要求学生按照初读《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 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可 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拓 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我口写我心” ,写出积累 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人”的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如下: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换 符 辞旧迎新 《第一朵杏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 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 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朗读能力。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色 及新课程理年,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绿线格内的 1 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 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文 章重点。目标 4 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 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 过程中,着重对“ 株、 皱、 掌” 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 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如借助工具书, 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 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 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 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 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重点突破,品味 鉴赏” “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 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 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 1---5 自然段) 1. 自由读, 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 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 3 小节, 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 杏花开了。 ”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 在 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 1-5 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 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 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 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 朵吗?”小孩子()地说: “是。 ”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 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 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 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 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 除 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 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 “郑重” 什么意思?你从 “郑重地计下” 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 “郑重” 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 “郑重地计下” 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 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 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 “一丝不苟” ,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 不能使用 ‘大概’ 、 ‘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 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 。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 如竺爷爷所说的, 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 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 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 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 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 在教学中, 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 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四:泊船瓜洲 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 首, 《泊船瓜洲》 是脍炙人口、 情意绵绵的思乡诗,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 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 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 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 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 词” ,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 、 《元日》 、 《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 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 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 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 那么, 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 《泊船瓜洲》 ” 导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 “泊”的读音为 bó “间”读 jiàn; “万重山”的“重”读 с hóng; “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 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 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 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 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在旁用语言步 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 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 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生 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 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人 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 白处, 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 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 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对诗情有了很 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学生 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和感 受表达了出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诵读很成皋,诵读起来声情并茂,并能通过关键 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 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 现在的话说说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 以后学生再读到古诗时很自然 的就能结合注释来帮助理解诗句了。 二、抓住词语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 问、逐字逐句的讲解,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 “京口” “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 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介绍作者王安石时,教师的讲解较多,这里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整 理出来的资料交流讨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前面诵读时间 稍多,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的思乡的诗词,没有时间进行交流。篇五:古诗说课稿 诗歌的说课(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 3 课古诗两首中的 《元日》 。 这首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迎 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气氛。表现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 人景象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二是通过学习,领会作者通过本诗所要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作者以新年的热烈为背景,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 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投入,乐观自信的改革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 打算选用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达到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 想和情感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一、做一个教学课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春节的热烈场面的图片、诗句 内容的解析等内容。 二、课前设计一个预习: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本内容的教学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实施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预习检测导入教学 一上课,我就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和查考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一下元日是什么意思?与我们今天什么日子相对应?这时学生们会根据预习的知识积极回答: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 “元日” 。 这时我会给予积极评价, 然后继续引导: 那么在我们今天的 “元 日”这一天你们会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在大家对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 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下面我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首描写元日的诗,让我们来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元日,又在这一天想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元日(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课前预习为背景,从谈话法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好 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补充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我准备提出问题: 诗人是谁, 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 学生结合预习的成果回答问题之后, 我就继续提问:那么你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说,加深学生的印象, 也可以检查出预习的情况。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学生的介绍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一些 适当的补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个教学环节:逐句讲授和理解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在这个教学 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回忆学法,阅读理解,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问: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并帮助引导学生回忆起之 前古诗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得到先读准字音,接着读通诗句, 然后理解意思,最后展开想象的答案后,我将给予积极评价。接下来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 同时强调读准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 (1)自由朗读结束后,我打算提问:要读懂古诗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 语的意思呢?学生说出自己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后, 我就接着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 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这时会有学生提出疑问,比方说屠苏的意思不理解,我就 请其他同学为她解答。对于这些敢于提问和帮助解答的同学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针对大 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我以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 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在扫清词语的障碍之后,我请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负责一句诗句的理解,并提 出小组比赛的要求: 同学们对诗中的词有了一定的理解, 我们接下来把词语与诗句联系起来, 看看哪组同学能解释清楚诗句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 充分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将给予启发性指导。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我将出示春节的热闹场面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诗 句的基础上,请同学试着结合图片,更直观形象的说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描述诗描绘的场景。我让学生找出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词句,有学生回答:燃爆竹, 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接着我会提问:这样的过节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学生会立刻 回答:热闹。 2.联系作者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回忆作者的介绍: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 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3.体验作者当时当地的心情。在这个环节,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这 个热闹,祥和的节日里,你作为政治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学生通过 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后, 揭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本诗就是作者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 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第六个教学环节:通过朗读背诵进行巩固性训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我将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读一读: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 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2、背一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能根据理解将古诗背诵出来。 最后我采 用归纳式的课堂总结: 课堂的小结应该组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 方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教学过 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总结学习的 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 最后,让我来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说课稿修文中心校褚西联校 郝国蓉 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元日》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元日》是苏教版...诗歌的说课(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 3 课古诗两首 中的《元日》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日 王安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