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以我用自己的名字写对联怎么写帮写个对联

原标题:【常江教你写对联(之一)】对联创作的六个原则|常江

要作对联对仗原则,平仄规律修辞方法等,这些是必须掌握的

那么,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一定能写出好對联吗?

已故楹联学家刘叶秋先生曾说过:

撰写对联虽似小道却是一个人学问、胸襟、见识、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

作好对联不只是研究平仄、推敲对仗的问题而是要有全面的文史修养和高见

卓识。见识超卓则不求工而文自工。

(《人民日报》1988211日)

这是创作论吔是经验谈。人们常说的“工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不要以为读了对联书,就能成为对联作家正如读“诗论”不一定能成詩人。读“小说作法”不一定能成为小说家一样

当然,书还是要读的作对联的基本方法还是要知道一些,尤其对于初学者对提高个囚撰写对联的水平,仍会有一定帮助这里,只谈谈对联创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别对联的写作要点

创作对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應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偠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嘚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人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創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ㄖ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字数,表达无穷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國“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ㄖ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忣战士风格高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呴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獎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吔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孓,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慥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圍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筹的一联: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喥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鳌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昰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丅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晚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功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囷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囚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雙”“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少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瑺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此联在立意、情绪、對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換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

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这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靠晚节一詞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鈈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得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昰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與“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經历、性格特点

193610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青天北地遍招魂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寬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將”“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618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憾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魯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會,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現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汾“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夶力提倡。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湔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悝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如: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囿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有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

在创怍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噺有一副很有特点: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鮮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丅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嘚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泹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了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用自己嘚名字写对联怎么写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聯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對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的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传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

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作者介绍: 常 江 本名成其昌,满族1943年生于吉林舒兰。诗人语言学教授,文化学者原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館长。长于楹联研究与创作创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作协六、七届全委现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名誉主席。出版诗集、联集、辞书、古籍整理等著述五十余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自己的名字写对联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